農民旅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22:37: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民旅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民旅游

制約農民旅游原因

2006年的旅游主題是“中國鄉村游”,農村以其良好的生態條件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三農”問題是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與“三農”相對應的是農業旅游,農村旅游,農民旅游。農業旅游和農村旅游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產品開發都得到足夠的重視并獲得長足發展,但作為是農業旅游和農村旅游產品的供給者和生產者同時也是旅游的需求者和消費者的9億農民則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在國家“三農”政策下,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負擔逐漸減少,思想觀念和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特別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農民旅游出現快速增長的局面。但從整體來說農民旅游的出游率還遠遠低于城鎮居民,處于西部地區農民的出游又遠遠低于全國農民出游的平均水平。國內著名旅游規劃專家郭來喜,在出席2005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游論壇時指出:“發展‘農民旅游’是中國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基礎”,“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是衡量世界旅游強國的硬指標,農民旅游的大發展才意味著中國旅游業的飛躍。”魏小安提出,“三農”旅游的發展會對“三農”問題的緩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農民旅游現狀:

1、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東部發展,東部地區2億農民已成為中國旅游市場尤其是國內旅游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部起步,中部地區農民旅游剛剛起步,一部分農民企業家和富裕起來的農民已進入了旅游大軍的行列。西部地區農民現正蓄勢待發,隨著西部經濟的逐步發展,慢慢也會進入旅游市場。農民旅游出游率呈現出東高西低的地區差異。

2、旅游人數不斷增大,但出游率和消費水平偏低。近幾年農民旅游在國內旅游的出游數、出游率、旅游總花費、人均花費都出現了大增長,但農民旅游的出游率和消費水平還遠遠低于城鎮居民。2004年城鎮居民的出游率是126.56%,農村居民出游率是68.70%。農民旅游消費主要集中在交通、食宿,對旅游產品檔次要求不高,觀光和探親訪友為主,還有相當部分農民僅限于“進城”,消費結構較為單一。2004年農民的平均消費是210.21元,低于城鎮居民731.82元、全國427.47元平均水平。

3、旅游目的多元化。農民單一的觀光旅游只是作為目的之一,有的甚至是次要目的,很多農民參加旅行團,包括自己出去旅游,主要目的就是學習、考察或尋求就業機會,度假和休閑還很少。

4、游方式的多元化。旅行方式還是以傳統的旅行團的方式為主,另外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很多農民也自己組織專業考察團和打工考察團尋求商業機會或就業機會。

查看全文

農民旅游消費情況調研

江西省贛州市轄1區2市15縣,總人口88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近600萬),國土面積、人口分別占全省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是我國東南部最大設區市.2008年,該市提出了“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拉開贛州特大城市框架,用20年左右的時間把贛州建設成為特大城市”的奮斗目標,全面啟動新一輪城市建設.2008年贛州市城市化率為35%,2011年則達到了44%,城市人口持續增長.本文選擇江西省贛州市中心城區的章貢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城市化率高于贛州市平均水平的寧都縣、大余縣、龍南縣、會昌、信豐縣、于都縣,以及城市化率低于贛州市平均水平的贛縣、瑞金市等10縣、市、區市民化農民集中居住的小區抽取樣本,運用市場調查的方法,實證研究“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借助于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動,在戶籍等方面獲得市民身份的傳統農民”,即“市民化農民”旅游消費者行為特征.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7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54份.問卷發放方式為多人多點同一時期進行的方式.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市民化農民群體在旅游消費情況、旅游消費決策中所涉及的經濟因素、憂慮因素、旅游目的地喜好等相關問題表現出的主要特征,對各種旅游影響因素的敏感性差異,以及在旅游資訊傳輸方式的選擇偏好,為企業拓展市場提供實證數據支持和決策參考.從市場學和消費的角度,16—65歲的市民化農民從消費能力以及對整體市場的影響力都具有決定意義,其市場消費力較大,故將調查對象界定于16—65歲之間的市民化農民.在受訪的254名市民化農民中,男性137人,占54%;女性117人,占46%.

1市民化農民旅游消費的條件已然成熟

1.1市民化農民文化素質較高將受教育程度分為5個層次.受訪人群中,受教育程度達大專及以上的占14.2%;受教育程度達高中或中專的占24.4%;受教育程度達初中的占39.3%;受教育程度達小學的占18.9%;未受過學校教育的占3.2%.大學、中專、高中程度的人數達到38.6%.文化程度較高者容易轉變消費觀念,接受新的消費方式,樂于通過旅游增長見識、放松身心,較容易使旅游成行.

1.2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受訪者中,主要有經商、打工、房屋出租、社會救助和其它等五種類型的“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以“經商”和“打工”為主,分別為占33.1%和41.7%.以“房屋出租”為“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的占17.7%“.政府救助”的占1.6%,“其它”(如受子女贍養、家庭婦女等)的占5.9%.說明受訪者居住區域就業率較高,就業環境較好,因而有著較為穩定的經濟來源.官方數據表明,2011年贛州市城鎮就業率達到96.8%.同時,受訪者認為“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的占75.2%;認為“基本持平”的占20.5%;認為“減少了”的占4.3%.說明從農民身份轉變為城市居民后,家庭人均收入普遍有了增加,經濟條件得到比較明顯改善.

1.3市民化農民與城市融合度好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作為城市居民,跟以前比,心理感受”的回答,表示“更自豪”的占44.9%;表示“更受歧視”的占25.2%;表示“變化不太明顯”的占29.9%.少部分人成為市民后有較強的“城市弱勢群體”心理.總體上,市民化農民與城市的融合度尚可.

2市民化農民旅游消費行為分析

查看全文

我國農民旅游市場研究論文

【摘要】農民旅游是國內旅游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潛力非常巨大。目前,農民旅游市場還沒有真正啟動,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對農民旅游的研究已成為旅游研究的一大熱點。文章獨出心裁地從農民旅游動機的心理分析入手,研究農民旅游市場,探索發展農民旅游市場的策略。

【關鍵詞】農民旅游;動機;瓶頸;策略

2006年《中國國家統計年鑒》顯示,中國旅游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全面增長。2005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為12.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其中城鎮居民4.9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1%,農村居民7.1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4%。全國國內旅游收入52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城鎮居民旅游支出3656億元,農村居民旅游支出為1630億元。全國國內旅游人均出游花費436.1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出游花費737.12元,農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費227.62元??梢妵鴥嚷糜位旧现粏?0%,還有60%的市場沒有啟動。專家魏小安指出農民旅游將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60%的旅游市場將有賴于農民旅游和農村旅游的真正啟動。農民旅游是國內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農民旅游市場,提高農民出游率、增強農民旅游消費、改變農民旅游消費結構,將給旅游業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旅游業的形象和地位。

一、對農民旅游動機的研究

(一)旅游動機

旅游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主動活動,它具有特定的目標。為了使整個活動始終指向這一目標,就需要某種強有力的力量來支配和調節,即旅游動機。旅游動機是引發、維持個體旅游行為并將行為導向某一個旅游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和心理動力。產生旅游動機的條件是:主體旅游的需要;符合需要的旅游對象;旅游主體對符合需要對象的知覺,其中主體需要是產生旅游動機的內在因素。旅游動機可分為:身心健康動機、探奇求知動機、社會交往動機、紀念性與象征性動機、經濟的動機、宗教朝覲動機。

查看全文

農民旅游開發策略分析論文

一、對農民旅游動機的研究

(一)旅游動機

旅游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主動活動,它具有特定的目標。為了使整個活動始終指向這一目標,就需要某種強有力的力量來支配和調節,即旅游動機。旅游動機是引發、維持個體旅游行為并將行為導向某一個旅游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和心理動力。產生旅游動機的條件是:主體旅游的需要;符合需要的旅游對象;旅游主體對符合需要對象的知覺,其中主體需要是產生旅游動機的內在因素。旅游動機可分為:身心健康動機、探奇求知動機、社會交往動機、紀念性與象征性動機、經濟的動機、宗教朝覲動機。

(二)對農民旅游動機的研究

旅游者外出旅游活動必須同時具備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條件。主觀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動機,客觀上要具備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閑暇時間,而且身體狀況允許等。而這一主觀條件就是旅游動機。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大體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即五個層次結構需要。旅游是人需要的一種重要實現形式,旅游者的需要是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人們在滿足了生存需要前提下,有享受、享用、欣賞的需要。人們通過旅游走出自己狹小的天地,沖擊坐井觀天的狀態,大開眼界,獲得新信息、新知識,充實、提高、發展自己,滿足其發展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收入有了很大增長,生存需要已得到了滿足。隨著農村小康生活的實現,為農民外出旅游提供了客觀條件。農民長期生活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繁重簡單的體力勞動,單調枯燥的文化娛樂生活,造成了心理壓力和心理疲憊,需要通過改變生活環境,獲得充沛的體力,旺盛的精力,愉快的情緒,達成調節身心節律的需要;農民在旅游產品選擇時,樂于城市觀光、觀賞優美的自然風光、參觀名勝古跡等,滿足自身對求奇、求新、求異的需要;農民希望通過旅游與人進行社會交往,消除對農民的偏見與輕視,以獲得榮譽和尊重的需要。農民旅游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能夠滿足農民多方面的需要,農民旅游往往是多種動機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制約農民旅游市場開發的瓶頸

查看全文

農民旅游制約性要素研究及措施探究論文

摘要: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門旅游的農民消費者人數逐年增多,農民旅游已具備一定數量規模,但卻沒有形成經濟規模,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關鍵詞:農民旅游;旅行社;限制

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對山西省農村住戶外出旅游狀況連續5年抽樣調查表明:過去5年間,山西省農村居民的旅游消費支出持續增長。在被調查的農戶中,2005年出游率達38.33%,比2001年提高20.7個百分點,人均出游花費1260.71元,比2001年增長1.8倍,年均遞增29%。中國國際旅行社接待的農民出境游的人次最高時曾占總出境游人次的10%。

農民旅游市場是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3億人口中農民就占了9億,不失時機地引導農民旅游會為我國旅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農村將會成為我國最大的旅游消費市場。但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農村旅游者中,60%以上的人沒到過旅游景點,70%以上的人未享受旅游娛樂,他們的出行多是探親、趕集。統計表明,目前我國農民旅游的人均消費尚不足全國平均數的一半,盡管農民旅游已具備一定數量規模,但卻沒有形成經濟規模。

一、農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農民自身的原因。第一,農民的收入水平低,影響了他們的消費熱情。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明顯放慢,而農業生產資料卻連連攀升,農民進城就業機會減少,導致農民支出增加,收入減少;第二,農民的負擔重。農民是個弱質群體,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經濟負擔都落到農民的頭上,此外農民的預期支出如子女的教育費用、建房費、自身的養老費等壓力也使農民的儲蓄傾向提高,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擴大;第三,農民消費觀念落后。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還不高,農民個性實際上正處于一個從封閉保守到開放交流、從小心謹慎到大膽開創的轉折狀態。傳統的節儉習慣使本來收入不高的農民積累意識遠遠超出消費意識。農民一方面平日非常節儉,舍不得花錢;另一方面逢年過節,人情往來,婚喪嫁娶,卻不惜花費大量錢財。在農村消費中占比很大的是建房,農民往往傾其畢生的積蓄,甚至舉債建房。有不少是為爭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蓋,蓋了拆,這造成極大浪費,限制了農村購買力向其它消費品轉移;農民休閑的意識、形式和內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襲著傳統。休閑觀念庸俗化,以為休閑只是看電視、串親訪友、吃喝玩樂、購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覺+搓麻將+看電視”當作了休閑的主體方式。那些出去旅游的農民多數還停留在“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初級旅游階段,對現代旅游注重的“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方位服務并不看重。消費觀念的落后也是限制農民旅游發展的重要原因;第四,農村旅游信息相對閉塞。相對而言,我國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書報、雜志等的利用較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缺乏了解、接觸外面世界的熱情和沖動;第五,旅游目的的特殊性。我國農民旅游目的的特殊性也在制約著農民旅游市場的形成。目前我國農民外出旅游還是以探訪親友為主,其次是休閑度假,因此很多農民都喜歡組織親朋好友自行出游,而不愿找旅行社。第六,時間的限制。對農村居民而言,雖然有農閑與農忙之分,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區分并不明顯,即使在農閑季節,仍有許多的活要干,如鋤草、育肥、家養牲畜等,相當一部份農民還要出門打工以貼補家用。

查看全文

農民旅游限制性因素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門旅游的農民消費者人數逐年增多,農民旅游已具備一定數量規模,但卻沒有形成經濟規模,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關鍵詞:農民旅游;旅行社;限制

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對山西省農村住戶外出旅游狀況連續5年抽樣調查表明:過去5年間,山西省農村居民的旅游消費支出持續增長。在被調查的農戶中,2005年出游率達38.33%,比2001年提高20.7個百分點,人均出游花費1260.71元,比2001年增長1.8倍,年均遞增29%。中國國際旅行社接待的農民出境游的人次最高時曾占總出境游人次的10%。

農民旅游市場是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3億人口中農民就占了9億,不失時機地引導農民旅游會為我國旅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農村將會成為我國最大的旅游消費市場。但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農村旅游者中,60%以上的人沒到過旅游景點,70%以上的人未享受旅游娛樂,他們的出行多是探親、趕集。統計表明,目前我國農民旅游的人均消費尚不足全國平均數的一半,盡管農民旅游已具備一定數量規模,但卻沒有形成經濟規模。

一、農民旅游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農民自身的原因。第一,農民的收入水平低,影響了他們的消費熱情。農村大部分地區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明顯放慢,而農業生產資料卻連連攀升,農民進城就業機會減少,導致農民支出增加,收入減少;第二,農民的負擔重。農民是個弱質群體,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經濟負擔都落到農民的頭上,此外農民的預期支出如子女的教育費用、建房費、自身的養老費等壓力也使農民的儲蓄傾向提高,影響了消費市場的擴大;第三,農民消費觀念落后。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還不高,農民個性實際上正處于一個從封閉保守到開放交流、從小心謹慎到大膽開創的轉折狀態。傳統的節儉習慣使本來收入不高的農民積累意識遠遠超出消費意識。農民一方面平日非常節儉,舍不得花錢;另一方面逢年過節,人情往來,婚喪嫁娶,卻不惜花費大量錢財。在農村消費中占比很大的是建房,農民往往傾其畢生的積蓄,甚至舉債建房。有不少是為爭面子相互“攀比”,盲目求高求大,拆了蓋,蓋了拆,這造成極大浪費,限制了農村購買力向其它消費品轉移;農民休閑的意識、形式和內容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襲著傳統。休閑觀念庸俗化,以為休閑只是看電視、串親訪友、吃喝玩樂、購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覺+搓麻將+看電視”當作了休閑的主體方式。那些出去旅游的農民多數還停留在“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初級旅游階段,對現代旅游注重的“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方位服務并不看重。消費觀念的落后也是限制農民旅游發展的重要原因;第四,農村旅游信息相對閉塞。相對而言,我國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書報、雜志等的利用較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缺乏了解、接觸外面世界的熱情和沖動;第五,旅游目的的特殊性。我國農民旅游目的的特殊性也在制約著農民旅游市場的形成。目前我國農民外出旅游還是以探訪親友為主,其次是休閑度假,因此很多農民都喜歡組織親朋好友自行出游,而不愿找旅行社。第六,時間的限制。對農村居民而言,雖然有農閑與農忙之分,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區分并不明顯,即使在農閑季節,仍有許多的活要干,如鋤草、育肥、家養牲畜等,相當一部份農民還要出門打工以貼補家用。

查看全文

農民旅游市場開發思考論文

一、農民旅游市場的現狀分析

2007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6.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鎮居民6.12億人次,農村居民9.98億人次。全國國內旅游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鎮居民旅游消費5550.39億元,農村居民旅游消費2220.23億元。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482.65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906.93元,農村居民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222.47元??梢姡r民旅游市場是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失時機地引導農民旅游,農村將會成為我國最大的旅游消費市場。

隨著國家富農政策的出臺,“十一五”期間農民的收入水平將顯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斷增強,農村居民很快將成為即期旅游消費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費數額也將進一步提高,將為我國旅游消費和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并且農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對比較自由,這也是農民旅游的一大優勢。

二、農民旅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旅游消費層次低

統計數字表明,在消費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費構成了當前農民國內旅游消費的主流,這種消費水平約為城鎮人口旅游消費水平的1/4。農民旅游消費層次較低。

查看全文

農民旅游市場開發管理研究

一、農民旅游市場的現狀分析

2007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6.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鎮居民6.12億人次,農村居民9.98億人次。全國國內旅游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鎮居民旅游消費5550.39億元,農村居民旅游消費2220.23億元。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482.65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906.93元,農村居民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222.47元??梢?,農民旅游市場是我國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失時機地引導農民旅游,農村將會成為我國最大的旅游消費市場。

隨著國家富農政策的出臺,“十一五”期間農民的收入水平將顯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斷增強,農村居民很快將成為即期旅游消費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費數額也將進一步提高,將為我國旅游消費和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并且農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對比較自由,這也是農民旅游的一大優勢。

二、農民旅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旅游消費層次低

統計數字表明,在消費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費構成了當前農民國內旅游消費的主流,這種消費水平約為城鎮人口旅游消費水平的1/4。農民旅游消費層次較低。

查看全文

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調查報告

鄉村旅游是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之一,近期,為深入了解市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情況,更好地滿足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規劃、政策措施等需要,調查隊對鎮、鎮、鎮及鎮等重點旅游觀光鎮的215戶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的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市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但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經營同質化等制約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的情況。

一、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

市以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為契機,實現了一三產業融合發展,旅游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有序地推進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截止2019年底,共有鄉村旅游景點50余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3處、國家3A級景區2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處,省旅游度假區1處、省鄉村旅游特色鄉鎮2處、精品村寨4處;農家樂500多家,其中星級農家樂21家;為鄉村旅游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戶20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人。2019年度市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41.7%,實現旅游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25.9%。

(二)文旅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市自古便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的美譽,擁有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和豐富優美的自然資源。近年來,市緊緊圍繞建設“文旅名城”發展定位,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旅游資源和優秀歷史文化,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畫文化和德孝文化資源,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成產業優勢,建立和發展了年畫產業基地,打造了年畫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年畫街坊,開發出刺繡年畫、陶版年畫、手繪年畫等百余類與家裝、生活相關的年畫品種,積極打造集生態觀光、游樂休閑、文化博覽、文創體驗、養生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創體驗型旅游目的地。年畫村農民小區建設時與年畫產業相結合,因地制宜打造近30家特色農家樂、農家居、農家茶館,形成了一條獨特的年畫鄉村旅游風景線,相繼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省鄉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年畫村共發展年畫企業15家,年畫作坊20家,年畫從業人員達400余人,年畫產品銷售額達4000余萬元,極大地帶動了年畫村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

查看全文

剖析尋找農民旅游契機研究論文

摘要:不同的鄉村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是有差異的。鄉村旅游動機由主到次可歸結為“緩解壓力”、“交際”、“求知”和“懷舊”四大類。必須對鄉村旅游者的旅游動機進行研究,這樣對指導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和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關鍵詞:鄉村旅游者;旅游;動機

中國鄉村旅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整個旅游產業板塊中最為重要的增長極之一。在需求方面,親近自然、崇尚郊野游憩日益成為市民休閑的主流方式,自駕車旅游者的攀升更進一步刺激了鄉村旅游市場。伴隨著中國鄉村旅游活動的蓬勃發展,近幾年來鄉村旅游迅速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F有文獻已廣泛觸及鄉村旅游各個層面,但由于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又比較快,并受相關學科理論及鄉村旅游自身發展程度的影響,鄉村旅游開發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旅游者作為鄉村旅游活動中的構成主體,是鄉村旅游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鄉村旅游者的動機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行為規律與特征,對鄉村旅游區的發展和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1]。

一、研究概述

心理學認為,產生行為的直接原因是動機,內部驅力和外部誘因都可以激發動機,旅游行為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行為方式,必然有其直接動機[2]。目前僅有為數不多的學者對鄉村旅游動機進行過研究,研究方法以傳統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為主。方賢寨等(2003)通過對長沙城郊鄉村者的活動選擇分析,依據旅游者參與旅游活動的得票情況,將鄉村旅游動機概括為休閑度假、釋放工作壓力、觀光旅游、探親訪友、懷舊、商務考察、進修學習、獵奇等。張建國等(2007)從回歸自然、求新求知、懷舊、休閑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寧波市民的鄉村旅游需求,所采用的依據仍是旅游者對旅游活動選擇的頻數。黃潔(2003)從“鄉土情結”角度指出鄉村旅游者對鄉村自然生態環境下的“第一自然”的情結以及對同源性地域文化的認同。目前對旅游動機的研究,陳德廣(2006)運用因子分析、聚類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非參數分析及檢驗方法對河南省開封市居民的國內旅游動機進行定量分析。張宏梅(2004)運用因子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一維方差對皖江城市居民旅游動機進行定量分析。鄉村旅游動機是一種人類純心理活動,旅游動機不是單純的,根據旅游者活動選擇來研究動機,能從側面反映出現有旅游者動機的激發情況,而難以描述復合的旅游動機。因此憑借外部活動的誘導進行旅游動機研究,能否據此全面分析旅游動機的構成情況,以及如何分析主要動機和次要動機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