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遣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21:30: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排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試探師源性學生心理障礙排遣措施

摘要:師源性心理障礙是指由于教師教育行為不當導致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其表現形式有多種,產生師源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有教師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環境因素,因此,減少師源性傷害的措施應該兼顧內外雙方面因素。

關鍵詞:師源性心理障礙;表現;原因;對策

隨著素質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概括起來可以分為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學生個人因素。而隨著對學生心理問題成因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因素逐漸凸現出來,大量的教育實踐與研究結果均表明,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將產生主導作用,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很多情況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教育行為會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這些影響可以表現為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學生人際關系,影響學生樂觀情緒的建立,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揭示了教師的期待、認同、贊許等積極心態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而教師的心理情緒問題及其導致的不適宜的教育行為,常常會傷害學生的自尊、自信與自我效能,使學生過度焦慮、壓抑或抗拒、逆反,嚴重影響學生人格、情感、意志的健康發展。因此,揭示教師因素對學生心理影響的表現、原因和對策很有必要。

一、師源性學生心理障礙的概念

教師因素成為學生心理研究者的關注點,突出表現為師源性心理障礙這一概念的提出與研究。陳遠東認為師源性心理障礙,是指由于教師的心理問題或教育行為不當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厭學、焦慮、恐懼、抑郁等各種心理問題,以及抑郁癥、恐怖癥、神經癥、反應性精神病等各種心理疾病;馬雪玉認為“師源性心理障礙”是指由于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對學生的不當教育行為,如諷刺、挖苦、體罰等,從而導致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縮、厭學、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于晨在《師源性學生心理問題探析》一文中指出教師不當的教育行為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困擾,如厭學情緒、學習焦慮、學校恐懼、自卑孤僻、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問題和學校恐懼癥、神經癥、反應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這種由于教師的原因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并引起的問題,稱為師源性學生心理問題。顧玲玲認為所謂師源性心理障礙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當的教育行為——外界環境中的不良刺激而導致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縮、厭學、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問題;學校恐怖癥、神經癥、反應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綜合起來,他們都認為“師源性心理障礙”是指由于教師對學生不當的教育行為導致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從主體和客體來說,師源性學生心理問題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指教師作出的傷害學生心理健康的行為;另一方面指學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來自教師的傷害。正是由于師源性學生心理傷害的表現經常是隱性的,才使師源性學生心理障礙在過去漫長的時間里易被大家忽視,殊不知,它對學生的心理傷害是長期甚至是終生的。

二、師源性因素的表現

查看全文

論英語學習心理障礙排遣策略

摘要:九年級學生心理特征表現;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關鍵詞:英語教學;克服心理障礙

九年級,一個特別容易“叛逆”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處在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也是自我意識和智慧的增長期,他們的心理狀態處于不穩定時期,極易出現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面對社會的挑戰、家長的壓力、老師的要求,他們極易出現心理偏差,表現出自卑、憂郁、焦慮等癥狀。這些生理心理特點就要求教育者必須及時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說:“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那么,九年級的英語教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呢?

一、了解學生,親近學生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擺脫煩惱、化解困惑出謀劃策,才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察其言,而知其行;觀其色,而辨其心。”現在的學生城府較深,一兩句話的交談你是不能夠真正深入的了解他的,這是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一顆細致入微的心,留心觀察,從細枝末節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查看全文

探析體育課中學生心理障礙排遣策略

摘要:學校體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自覺鍛煉的習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調節好學生的心理狀態,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礙,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心理障礙

長期以來,高校體育教師為了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通常只重視學生身體方面的發展,往往忽視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囚而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膽怯、害怕和不愿練習等等不良心理表現,若處鉀不當,易出現心理障礙。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心理障礙對教學過度具有明顯的消極作用,而且,還會影響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

一、體育教學中出現心理障礙的原因

1.1學生自身的原因

1.1.1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

查看全文

古詩文賞析景與情思索

古詩文最常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敘事緣情”等抒情方式,將作者的感情傾向、審美意趣通過生動的形象表達出來。所有好的古詩文作品,無一例外地表現了作者的審美意識,要把握作品中的“情”,不僅要知人論世,了解其創作背景,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身世處境與個人榮辱融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常常通過寫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們鑒賞古詩文,分析其情感傾向,就必須從景物入手。只有在景物所描繪的意境、意象本身蘊含的內容把握準確的基礎上,才能體會出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意緒。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掌握古詩文中景物賦予的常用意蘊

某些景物經過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淀,賦予了特定的審美內涵。如“柳”字,其音同“留”,具挽留之意,故在古詩文中常用它來表達熟悉的離愁別恨。諸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門外柳花飛,玉郎猶未歸”,莫不如是。而“羈旅”往往寫游子思鄉之情。如“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鴛鴦”則喻指愛情,“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孔雀東南飛》)。“楊花”漂泊無定,“子規”啼血哀鳴。當然,意象在特定的環境下也可賦予新的內涵,但平時如加強對意象的把握,將有利于盡快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體味作品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二、抓住作品的主要景物(景象)進行分析

古詩文作品中,詩歌的形象意境既具有巨大的概括性、包容性,又具有很強的朦朧性。古人寫文章,講究含蓄凝煉之美,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在鑒賞時,常難以直接看出蘊含的感情。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景物(意象)所蘊含的內容來思考言外之意。如杜甫《登高》,詩人首先用了六個特寫境頭,選擇了“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六種景物,極力渲染秋江景物肅殺的特點。夔州以風大聞名,風聲中傳來猿猴的哀叫,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是迎風飛翔不停的水鳥。這幾個景物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詩人在首聯就用凝練的筆觸渲染出一種悲涼氣氛,緊接著作者的視野逐漸拓寬:仰望落葉,落葉隨風飄零;俯視江水,江水奔流不息。

“落木”蕭蕭,“長江”滾滾,不僅形象地寫出了落葉發出之聲,長江洶涌之狀,更主要的是透過這種蕭條凄冷的意境,折射出詩人此時居無定所,流落夔州,韶光易逝,斯人年邁,壯志難酬的情感。此詩首聯與頷聯寫景,為頸聯和尾聯的抒情打下基礎。頸聯的“獨登臺”,表明前兩聯的景物是詩人登臺后所見之意,這此景與心中之情緊密相連,望著如此蒼涼凄清的秋景,又怎能不聯想到自己年老多病、流落他鄉、生活艱難的處境?這種漂泊之愁與孤獨之感怎能不與眼前秋景傳達的意緒共鳴?所有的愁思與孤獨,猶如眼前無邊落葉和滔滔江水,排之不盡,驅之不絕。尾聯續寫詩人備嘗艱辛,國破家亡,平添白發,再加上本欲借酒澆愁,卻因病戒酒,愁緒就更難排遣。通過移情,感知的對象才化為有靈魂、有生命、有性格的東西,才被審美對象納入視野,體現了作家的情志個性,使藝術形象帶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征。情與景相互交融,以情寓景,以景顯情。

查看全文

內審運轉機制工作匯報

審計局高度注重內審任務建立,加強對社會開展的順應力和開展力。

一是在展開跟進型內部審計的還,順應新開展的需求,構成以預防風險為中心的風險治理機制。積極展開風險導向審計,促進各行業環繞預防風險、排遣風險、節制風險為重點的風險導向治理。使內部審計監視重心前移、監視視野前傾、監視思想前沿。中國工商銀行分行設定精細,科學的內控治理順序、細化、分化評價目標,使內控治理掩蓋中各層面、貫串各環節、掃描全進程,有用預防風險。電業公司注重發揚內部審計在預防風險方面的把關效果,每年展開工程項目審計200多項,審減金額百余萬元。有些金融企業樹立“前臺營業操作部分、中臺風險治理部分、后臺監視反省部分互相共同、互相制衡的風險防控機制”,還樹立起營業、合規和內審“三道防地”分明加強風險管控功用。

二是由理論型內部審計向理論探究型內部審計改變。市內審協會積極開辟內審任務理論的根底上積極升華理論看法,構建內審理論開展系統。探究治理審計理論,順應新期間對資產治理、決議計劃治理和理念治理的新要求,掌握治理的層給和幅面。注重以資產治理為基本、以決議計劃治理結果為中心,使內審的治理程度完成理論跨越。積極探究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強化風險導向審計對各類風險的預警功用、評價功用、定位功用、排遣功用、調控功用。實在搞好風險品種、風險部位、風險風險、風險走向、風險轉變、風險周期等內容猜測預判,實時鎖定重點環節風險、重點項目風險、重點對象風險。探究信息情況下的審計理論,增強內審治理方法由傳統手工操作向現代收集操作改變,使各行業具體履行審計項目信息化節制準則,打造以信息技能為依托、以收集掩蓋為伎倆、以流程治理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情況支撐系統。

三是由單一目的審計向多元目的審計改變。市內審出力處理單一查賬式的審計方法,向構建多位集成的目的系統演進。以加速改變經濟開展方法為目的,推進各行業界審任務明白任務定位,鎖定任務走向。內審協會確定“自立立異、重點跨越、支撐開展、引領將來”的任務方針,使任務出力點向提拔中心競爭力、提拔行業開展力的軌道上來。以推進資產保值增值為目的,各行業界審組織把存眷行業資產保值增值增效作為中間環節,促進做大資產總量、培養資產增量、盤活資產存量。市郵政局五年里固定資產新增1817平方米,資產收益率到達3.8%。以促進治理程度進步為目的,連系各行業實踐,增大科學治理、現代治理、有用治理的內在,用治理構架開展、用治理催生開展。市教育行業在財力支出審批上,設定內部審計把關順序,使內審審計超前介入、先期審核,然后加強了內審任務對財政支出的管控效果。本年以來,全市內審機構提出完美內節制度建立、梗塞治理破綻定見和建議600余條,改正違規問題金額6000余萬元,促進增收節支金額813萬元。以促進指導干部建立為目的,積極展開本行業所屬單元法定代表人任期或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實在評價好指導干部在制訂和施行經濟決議計劃、搞好財政和資產治理、進步經濟和社會結果及自我約束等方面的實績,客觀公平地界定本行業指導干部經濟責任。

查看全文

荷塘月色的讀后感

《荷塘月色》是一篇很優雅的散文。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后,又想到了寫荷詩。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著讀著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著波動起來。

朱自清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描寫了一個寧靜,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征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郁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著走著,我仿佛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云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

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每次,我讀完以后,覺得好像學到了什么人也不知道的知識。每讀一遍,都是那么愛不釋手,仿佛手里捧著金子似的。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查看全文

六月份國旗下講話—持之以恒——成功的基石

一個文質彬彬,充滿才氣,富有冒險精神,對朋友真誠、友善的小男孩伴著他那傳奇的經歷,征服了全球億萬讀者。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哈利波特,英國女作家羅琳所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主人公。你想知道羅琳是怎樣完成這部小說的嗎?

和其他作家一樣,年輕的羅琳酷愛寫作,是一個天真浪漫、充滿幻想的英語教師。幸福的家庭,稱心的工作都足以讓羅琳滿足。可沒想到,甜蜜的家庭、美滿的婚姻和理想的工作在一瞬間變成了昨日云煙。丈夫離她而去,工作沒有了,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再加上嗷嗷等哺的女兒,羅琳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但是,家庭和事業的失敗并沒有打消羅琳寫作的積極性,用她自己的話說:“或許是為了完成多年的夢想,或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許是為了每晚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女兒聽。”她成天不停地寫呀寫,有時為了省錢省電,原創:她甚至呆在咖啡館里寫上一天。就這樣,第一本《哈利波特》誕生了。然而,羅琳向出版社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沒有誰對這本寫給孩子的童話書感興趣。可羅琳并不氣餒,直到英國學者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創下了出版界的奇跡,被翻成種語言在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羅琳成功了,可誰又知道,這成功的背后包含著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艱難。同學們,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出: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熱情、有目標、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努力,成功就會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查看全文

交流與拒絕的糾纏探索

[論文摘要]長久殖民統治下無根文化的香港催生了充滿了“無根性”的王家衛電影,本文將從王家衛電影“無根性”的本質出發、從王家衛為何總是將目光聚焦于那些些沒有名字、似乎游離于這個社會之外的邊緣人的特殊視角出發,闡述王家衛電影中“交流”與“拒絕”的糾纏。

[論文關鍵字]王家衛電影無根性交流拒絕

香港的電影創作的成就雖然令它成為“東方好萊塢”,但是處于主體或母體文化邊沿的香港不論從歷史、或文化認知上,都因殖民統治而產生了無法定位的流離、無根感覺,可以說是無根文化。而作為香港電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家衛電影的一大特征,就是“無根性”。

在王家衛的電影中,人物并沒有具體的社會背景和身份內容,電影中的角色往往只有編號和呼叫器號碼,連名字都沒有。《旺角卡門》里劉德華Call機號碼88;《重慶森林》的金城武編號223,Call機號碼368,《墮落天使》中,李嘉欣的Call機是3662,黎明是9090,金城武的編號仍是223,不過這回他不是警察,223是他坐牢時的編號。梁朝偉在《重慶森林》里是編號663的警察,還常被快餐店老板叫成633《東邪西毒》中,他是不知姓名的盲劍客。王家衛電影中對人物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都欠缺具體的描述。無論是阿飛、警察或殺手,行動的片段亦是被輕描淡寫帶過,沒有具體的劇情實質,結果制造出一種讓觀眾感覺在現實生活中無限飄泊的活生生的類型電影人物形象。

王家衛的視點總是投向這些沒有名字、和正常人不一樣的邊緣人。他們似乎游離于這個社會之外,每個人都象在夢中一樣虛浮著——他們沒有根。或者這就是真正的現代人——深入到社會的每個部分,但是又游走在社會之外,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都沒有根。而這種“無根性”在王家衛電影中的具體體現就是“交流”與“拒絕”的糾纏。

一、交流與溝通

查看全文

師德師風建設學習體會

未來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首先靠基礎教育,這更是常識。教育要適應時代的需要,要確保經濟建設在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持續高速穩定的發展,首先要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對照國家新課程標準及深圳市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我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的努力。1.進一步更新育人觀念,引導學生把做人放在首位,只有學生的文明習慣形成了,精神面貌改變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做人的問題解決好了,學生自然會有求知的渴望和內驅力。要努力把握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切實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增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讓人人獲得成功。面對后進的學生,首先老師要關心和愛護,其次要當作一種教育資源來加以開發和利用,從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入手,實行分層教學,分層達標,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取得不斷進取的力量。3.進一步知學生,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要以自己無私的愛去澆灌學生干涸的心田,處處維護學生的自尊,讓學生自覺自愿地認識和修正錯誤,而不是管、卡、壓、罰,真正讓學生從思想上解決問題,豎立科學的態度和學習精神。

魯迅先生說,有人拿羅盤航海,有人卻拿它看風水;有人拿火藥御敵,有人卻拿它作炮竹敬神;有人拿鴉片治病,有人卻拿它當飯吃。半個世紀過去了,科學有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魯迅先生所說的這種現象并沒有絕跡:有人拿B超查病,有人卻拿它分男女;有人拿電腦處理資料,有人卻拿它測算八字;現在的網絡,有人拿它傳遞信息,提高工效,有人卻拿它排遣無聊,大過“黃”癮。所以,工具的進步和人的素質的提高還要同步才行。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要下決心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肩負起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神圣使命,為培養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查看全文

讀百年孤獨后的啟示

當我決定要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一定會中途放下,想要放棄繼續閱讀。幸好,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百年孤獨》寫的是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七代人,這實在是一個太復雜的過程,太多人的一生在這本書中終結,終結他們孤獨的一生。

孤獨,人們都說詩人是孤獨的,他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孤獨與寂寞是不一樣的,孤獨的人有一顆充盈的心,他的世界充盈得不需要任何人陪伴,他的世界有他一個人已足夠豐富。而寂寞的人有的是一顆空虛的心,他急切渴望有人在身邊,他害怕一個人。紀伯倫說過:孤獨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孤獨的堡壘中,不需要別人的關注,構建起密不透風的圍墻,進行著自己的精神活動。

不過《百年孤獨》中的孤獨似乎正如前言中所說,是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在這個家族之間,我無法感受到親人之間心心相印的感情。每個人都習慣了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隔離了外面的一切。沒有信任和了解,親密和溝通的世界注定是孤獨的。

奧雷良諾上校周而復始地制作他的小金魚,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瑪蘭塔為自己織裹尸布,日織夜拆;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在浴室里整小時整小時地消磨時間……我覺得最奇怪的是雷蓓卡,一位吃泥土和墻上石灰的寡婦。一個吃泥土來排遣自己的孤獨的人,這是她尋找的擺脫命運的辦法嗎?

書中有很多無法正常想象的情節,就比如奧雷良諾上校一次又一次面對死亡,但是每一次他都還是活了下來,一種幸運讓生命繼續。還有他的十七個模樣、不同類型、膚色各異的兒子,但他們都取了奧雷良諾這個名字,并且都帶著落落寡合的孤獨神情,“他們盡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