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條件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6 00:38: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氣象條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玫瑰種植氣象條件分析
摘要:利用淄博市周村區歷年(1981—2010年)氣候資料,結合玫瑰生長的普遍氣象條件以及周村區特有品種———中天玫瑰的生態學特性,對周村區玫瑰種植栽培的氣候資源進行全面分析,探討發展玫瑰種植產業的有利氣候條件。針對玫瑰生長過程中遇到的氣象災害提出有效防御措施,以期形成規?;N植,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周村區;氣象條件;玫瑰
玫瑰也稱刺玫花、徘徊花等,屬薔薇科薔薇屬灌木。山東中天玫瑰基地坐落在淄博市周村區。中天玫瑰具有多季開花、產量高、出油率高、經濟效益高的優勢,是一種推動農業產業化開發和特色旅游的植物。
1玫瑰生長發育所需的氣象條件
玫瑰是具有抗旱、耐鹽堿、耐貧瘠、耐寒、喜光喜溫特點的一種經濟作物,易生長,易栽培。玫瑰喜光,每天需要光照時數大約6~8h,光照不足容易縮短花期,根枝細弱。因此,在種植時要盡可能選擇光照好的地區,為玫瑰栽培提供充足生長條件。玫瑰喜溫,大多數品種適宜的生長溫度為夜溫15~18℃,晝溫23~25℃,環境相對濕度不高于80%,如果夜間溫度低于6℃,將會對玫瑰生長與開花造成嚴重影響。玫瑰喜疏松、有機質豐富的土壤,在pH為6.5~7.5的土壤中生長良好[1]。1.1溫度。溫度是影響玫瑰生長發育最重要氣象因素之一。玫瑰生長的最適宜日溫因品種不同而不同,一般以23~25℃最為適宜,溫度過高會造成枝條收縮,無法伸展。玫瑰花芽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7℃以上。周村區中天玫瑰品種一般在5月上旬開放,花期1個月左右。玫瑰花蕾在含苞待放時含油量最多,最適合采摘,采摘后即可送往加工地點進行保存,最適宜保存溫度在15~23℃。1.2濕度和降水。年平均相對濕度60%~70%有利于玫瑰生長發育。玫瑰耐寒,年降水量在400~600mm最為適宜,如果降水量小于400mm,也可以正常生長開花。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玫瑰開花階段,此時適宜相對濕度為50%~70%,降水量為30~90mm。降水量不足或相對濕度小會嚴重影響含油率,造成花蕾掉落,鮮花產量和質量也會大打折扣[2]。1.3光照。光照對玫瑰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光照不足會造成開花少,根系不牢。每天至少需直射光6~8h,年日照累計時數需達到1500~1800h。因此在栽培過程中,要選擇光照充足的地方。1.4風。風既能改變溫度和濕度,調節生長環境,又能使二氧化碳和氧氣結合,有利于蒸騰、光合、呼吸作用的進行,對玫瑰生長、開花、授粉非常有利。但如果在萌芽期遇到大風,會破壞嫩芽,抑制生長?;ㄆ谟龃箫L,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干熱風,會降低空氣濕度,致使落花落蕾[3]。
2周村區氣象條件對玫瑰生長的影響
秋作物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
摘要:2019年秋作物生育期間總體表現為氣溫明顯偏高,光照偏少,降水明顯偏少,且降水分布極不均勻。對秋作物生長發育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屬于減產年份。
關鍵詞:2019年;秋作物;生育期;氣象條件
1朔州市地理和氣候概況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處我國北方黃土高原,地形起伏較大,境內西、南、北3面環山,中部和東部是平川,整個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朔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根據山西氣候區劃方案,屬晉北溫帶寒冷半干旱氣候區。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風沙大,蒸發量大,經常出現干旱天氣;夏季雨量集中,間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涼爽,中午炎熱;冬季風多雪少,氣候寒冷。朔州境內氣溫水平分布的規律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年平均氣溫一般為3.6~7.3℃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421.2mm,全年日照時數為2600~3100h。
2資料來源
本文采用了朔州市6個區域氣象觀測站2019年5—9月份的觀測資料;對比參考資料為朔州市歷年平均資料;糧食產量數據來源于朔州市統計局。
農業氣象條件對水稻生長季的影響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種植大國,地域廣闊,在不同的氣候區中存在相同種植物的種植,而水稻作為我國種植年代久遠、種植范圍廣的農作物,作為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氣象條件對其影響深遠,本文擬選取幾個不同地區的水稻種植,分析氣象條件,得出對水稻生長季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氣象條件;水稻;生長季
農業氣象條件在農業種植種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如何正確的對其進行分析,對農作物的種植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同的地區,由于氣候條件的不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不同,水稻做為當前中國的重要糧食作物,在人口增加,生活需求日漸增大的情況之下,如何連續穩定的高產成了一個意義深遠的問題。
1選取地區概況
水稻在我國種植較廣泛,在不同溫度帶的省市均有種植,水稻生長喜歡光熱和水分,我國的水稻種植更是單季稻、雙季稻、三季稻等,正是因為溫度與降水等因素構成了農業生產的核心要術,在不同地區之間,水稻種植的生長季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為敏感。1)遼寧某地,該地處于北溫帶,主要氣候是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該氣候在本地的特點極為明顯,四季分明,日照相當充分并且不同季節溫度差距相當明顯,春季氣候較為干燥,且雨水稀少;夏季氣溫較高,并且與水充分;秋季階梯型降溫,晴朗日較多;冬季干燥寒冷[1]。2)江西某地,該地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勢較為平坦,主要氣候是濕潤季風氣候區,該地極易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一年中夏冬季較長,春秋季較短,是“夏炎冬寒”的典型城市,有火爐之稱,城市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3)四川某地,地處亞熱帶,由于當地受到眾多山脈影響,地形復雜,受到不同季風環流影響,氣象條件十分復雜,受到季風氣候影響,該地四季溫度較高,春季之后溫度開始逐漸上升,持續到深秋溫度會稍微降低,冬季較暖,春夏秋三個季節降水較多,冬季降水少,溫度日照充足,該地光熱條件十分充足,但由于地勢復雜,容易受到不同氣候影響,氣象災害種類較多[3]。
2氣象條件分析
玉米大豆生育期農業氣象條件探析
【摘要】玉米大豆一直都被列為國家的重要農作物,其自身所帶來的價值不可估量。同時在農業生產當中,如何去處理,管理好,經營好玉米大豆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在其中,氣象條件則是不容忽視的,氣象條件是指的各種天氣狀況與天氣現象,而且還明確了一些發生在天空中的風,雷,雨,雪,閃電,冰雹等自然氣象,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為農作物的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對相關的農作物,不僅僅只是玉米大豆此類,氣象條件影響最為明顯的便是在作物的生育期當中。
【關鍵詞】玉米大豆;農作物;氣象條件
氣象條件對于玉米大豆的產量與品質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玉米大豆從播種,成長,生育,結種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雖然看似簡單,其實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所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并不只是簡單的一蹴而就。本文就玉米大豆的生長發育期過程中對于氣象條件入手,并以此進行相關氣象條件的分析。
1氣象條件對于玉米大豆生育期的重要影響
充分了解到氣候條件變化對于玉米大豆生育期所產生的相關的影響,可以在一定基礎上促進玉米大豆在生育期的良好生長。在玉米大豆的生育期過程當中,所需要的氣候條件本身而言就較為苛刻嚴格,如果不受到重視,玉米大豆有可能會在生育期時便受到傷害,從而影響到之后的產量與玉米大豆的品質。由于玉米大豆在生長發育基本上都是處于在自然條件之下,而相關的管理人員,只能為玉米大豆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如溫室大棚,保溫保濕等等,但是從根本因素上來講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以其產量受環境,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生育期一般來講是指的農作物從播種到成熟具體所需要的天數,也就是農作物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如果再嚴格一點,也包含了其中對于周圍環境的具體要求:如室溫,光照,雨水,熱量等等,一般的農作物在光照熱量條件≥10攝氏度的情況下才能活躍生長,從這便可以將日均溫≥10攝氏度的持續時間當做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期。而其中水分的多少,在何時,何地降水,灌溉等也會影響到玉米大豆的生育期,但是從水分條件來講,玉米大豆是處于有利條件,因為從整體需水來講不是很大,像水稻,甘蔗,茶葉等需水量大的農作物可能在生育期對于水分的需求就會嚴格一些。玉米大豆從自身來講屬于喜溫作物,在氣象條件方面對于熱量的累積,光熱條件的組合是否得當便顯得尤為關鍵,在玉米大豆的生育期當中要時刻關注氣候,熱量條件的平衡與積累,在保證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溫差的同時要注意到對于熱量的保持與積累,這些對于玉米大豆渡過生育期培養玉米大豆良好的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
2玉米發育期對于氣候條件分析
不利氣象條件對飛機安全的影響及措施
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不利氣象條件對飛機安全飛行的影響,并給出了幾點飛行安全保障措施,以促進中國航空事業朝著民航強國行列邁進。
關鍵詞:不利氣象條件;飛行安全;影響;保障措
1不利氣象條件對飛機安全飛行的影響
1.1低空風切變。低空風切變對飛機安全飛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逆風切變會使飛機的空速增加,若是高度低、強度大,很容易導致飛機沖出跑道;2)順風切變則會使飛機的空速減小,進而威脅著飛機的起飛與著陸安全;3)垂直風切變具有猝發性特征,對飛機安全飛行的危害相對較大,可能導致飛機失速或局部受損[1];4)側風切變則會對飛機的滑行方向產生影響,進而導致飛機出現偏移或滾轉,最終引發航空事故。1.2冰雹。若是飛機在雹云中飛行,飛行人員應避免其在0℃的等溫線所在高度的下降氣流中。因氣流強度較大,其在上升過程中很容易將冰雹帶入到高空內,此后則會朝著積雨云外部運動,一旦飛機飛行在雹云下方,很容易遭受冰雹的撞擊,為保證飛機飛行安全,需提前判斷冰雹云是否存在,并找出大概區域后來調整飛機航行路線和高度。1.3雷雨。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若是遭遇雷電的侵襲,將會破壞飛機的結構,進而造成飛機導航、電子通訊等設備出現故障,若是受損極為嚴重,極易在飛機內部引發火災,威脅著機組人員和乘客生命財產安全。雷電出現的過程中大都伴隨著強降水、下擊暴流等不利氣象條件,此時氣流極不穩定,將會有較強的風切變出現,嚴重影響著飛機的穩定飛行[2]。1.4低能見度。在能見度較低時,飛機從正常的飛行高度下降到較低位置處才能看清地面情況,在判斷時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往往會延誤最佳調整時機而引發安全事故[3]。若是飛行員的心里素質較差,而此時又出現誤操,也會引發安全事故;一部分飛行員在低能見度天氣下飛行大都是根據自身直覺和經驗,很難確保飛機飛行的安全可靠性水平。
2氣象觀測保障措施及建議
2.1建完善的氣象觀測系統。民航氣象中心作為民航氣象系統的核心部門,各方面的情況優于民航機場集團中的中小機場,以民航氣象中心單位先引入最新的現代化觀測設備以及信息技術。在加強設備技術的同時,要不斷完善氣象觀測系統。在引入和構建現代化技術設備以后,建立、完善起民航氣象觀測的數據庫及信息網站,擴大民航氣象觀測的區域和范圍,最大程度上保證氣象觀測能夠更加全面多時空。2.2加強氣象觀測資料管理。在民航氣象觀測工作中,氣象觀測資料的管理非常重要。這些資料是民航中心使用了無數人力物力而得來的,它不僅僅是民航決策、航班安排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民航中心制定各種安全措施部署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如果要加強機場基礎氣象觀測資料的管理,那么首先就要提高資料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其中可以采用崗位培訓的方式,加強其對于氣象觀測資料重要性的認識,為機場氣象資料管理制定專人負責制(定期上報氣象各類總簿、各類氣象資料)[4]。2.3做好特殊天氣觀測。特殊天氣對于民航影響極大,尤其是雷雨、低能見度等一些特殊天氣,民航機場氣象觀測員不僅要在特殊天氣下準確按時觀測,還要及時提供機場天氣情況和機場天氣報告。作為第一手氣象資料的獲取者。這對于專門負責觀測特殊天氣的觀測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要加強對雷雨,沙塵,霧等特殊天氣產生的原因、對航空器的影響以及變化規律等因素進行培訓和學習,深入了解這些特殊氣候產生的條件,并在深入了解特殊天氣后,做好特殊天氣的應急預案制定與實施,給出及時有效的天氣提醒、建議,最大程度上避免特殊氣候對民航機起飛、降落以及對跑道、氣象觀測風桿的影響。根據觀測到的信息,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一旦發現特殊天氣情況要及時上報,并引起足夠的重視,盡快做出相對應的重要決策。
牧草生長發育與氣象條件分析
【摘要】利用烏魯木齊市2011-2018年牧草主要生長期氣溫、降水、日照時數觀測資料及牧草高度,分析牧草生長期氣候條件,得出牧草生長前期受溫度影響較大,后期降水、日照影響相對較重要。
【關鍵詞】牧草;氣溫;降水;日照
1烏魯木齊市牧草生長期氣候分析
1.1返青期。2011-2018年烏魯木齊市3月平均氣溫-2.6℃,近8年平均氣溫總體呈增高趨勢,3月氣溫相對偏低;進入4月后迅速回升,月平均氣溫5.0℃,氣溫≥0℃第1次通過日期最早是2016年,為3月17日,最晚則是4月19日(2014年),4月中旬左右牧草進入返青期,其中返青日期最早在4月6日(2016年),日平均氣溫5.8℃,最遲4月21日(2017年),日平均氣溫9.3℃;≥5℃第1次通過日期最早在2012年4月12日,最遲2016年5月23日;各年份返青期前4月1日至返青期降水量為15.0~57.1mm,2017年最多,2012年最少。1.2抽穗期。根據烏魯木齊市牧草抽穗期氣候觀測資料分析,2011-2018年6月平均氣溫為14.1℃,6月中旬牧草陸續開始抽穗,其中2016年抽穗最早,在6月8日,日平均氣溫18.0℃,最晚為7月10日(2013年),日平均氣溫13.6℃;返青至抽穗期烏魯木齊市降水量最多為232.0mm(2013年),降水量最少的是2012年,為97.3mm;8年中牧草抽穗期平均日照時數除2018年(2.4h)最少、2011年(4.7h)偏少外,其他6個年份均在9.0h以上,最多達到13.1h(2017年)。在充足的氣候條件下,烏魯木齊市牧草生長迅速,抽穗期株高最高達到51cm(2011和2017年),其中4個年份均達到40cm及以上,最低是2014年,株高23cm。1.3開花期。2011-2018年烏魯木齊市牧草在7月初開始進入開花期,其中2018年最早,在7月3日(14.5℃),2013年最晚,7月28日(18.0℃);抽穗至開花期日數為15~32d,期間≥10℃積溫為278.4~573.1℃,總降水量27.2(2014年)~140.7(2016年)mm;8年中開花期平均日照時數最少為2.6h(2018年),最長為13.1h(2014年)。近8年烏魯木齊牧草開花期株高為49cm(2018年)~87cm(2011年)。1.4成熟期。由表1可知,2011-2018年烏魯木齊牧草在8月中旬以后進入成熟期,最早是2016年8月15日(16.5℃),最晚是2012年9月18日(10.6℃);牧草開花至成熟期,≥15℃積溫在322.0~686.0℃,總降水量為29.3~145.2mm,2017年降水量最少,2015年最多;且成熟期平均日照時數最多為11.8h(2017年),最少則是3.1h(2015年),株高最高達118mm,最低63mm。1.5枯黃期。2011-2018年烏魯木齊市牧草從9月中旬后就進入枯黃期,最早2014年9月17日(2014年),最晚是2012年10月2日(2.0℃);近8年牧草開花至成熟期,≥10℃積溫在54.1~591.6℃,總降水量為1.1~36.0mm,2017年降水量最少,2015年最多;枯黃期平均日照時數開始減少,最少為2012年1.6h,最多為2017年11.5h,該時期株高在60mm以上,最高為90mm。
2烏魯木齊牧草生長發育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通過對天然牧草各生育期對應氣象條件統計分析得出:牧草高度取決于牧草生長期溫度的影響,氣溫越高,≥0℃的積溫就高,牧草長勢高產量就多;降水對于牧草高度也具有重要影響,降水適宜促進牧草增長,牧草較高,降水不足無法滿足牧草正常生長發育需求時,生長受阻,牧草枯黃期提前,株高偏低,造成減產,同時降水過多,陰雨寡照導致氣溫下降,牧草生長期所需熱量減少,也會抑制牧草發育進程,致使牧草產量下降。分析2011-2018年牧草各生育期株高可知,2011-2018年中6月抽穗期,2016年6月平均氣溫15.2℃,氣溫高進入抽穗最早,且該時期降水量在150mm以上,降水適宜,日照充足,因此該年份牧草株高達到50cm;2015年成熟至枯黃期氣象條件與其他年份相比,氣溫偏低,積溫相對偏少,降水偏多,日照少,低溫陰雨寡照導致牧草長勢差,枯黃期株高僅60cm??偟目磥?,溫度是影響牧草前期生長的主要氣候因子,降水量決定了牧草中后期高度,以6、7月降水量最為重要。
氣象條件對臍橙品質的影響
結果與分析
6—11月是贛南臍橙果實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也是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贛南臍橙5月底到6月初為第二次生理落果期,之后進入穩果與果實膨大期,10—11月果實膨大速度趨緩,果實生長以積累糖分、維生素和其他礦物質為主,因而,此時也是制約臍橙品質的關鍵時期。為便于敘述,文中將6—11月稱為果實生長期,6—9月稱為果實生長前期,10—11月稱為果實生長后期。文中重點對果實生長后期的氣象條件與品質進行分析。對單果重的影響經相關普查發現,臍橙單果重與果實生長前期的平均最大風速,果實生長期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和平均最大風速等氣象因子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表1)。通過逐步回歸分析發現,果實生長期的平均最低氣溫和平均最大風速對單果重影響最顯著。由圖1可知,單果重與果實生長期平均最低氣溫為二次曲線關系,當平均最低氣溫在21.7℃以下時,單果重隨最低氣溫升高而增大;當平均最低氣溫高于21.7℃時,單果重隨平均最低氣溫升高而減小。與平均最低氣溫相反,單果重與果實生長期平均最大風速為負相關關系,平均最大風速愈大,單果重愈小;當平均最大風速較大時,因蒸散強烈反而削弱了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果實生長。此外,風速大也有利于臍橙病蟲害的蔓延。對果形指數和果皮厚的影響果形指數是指臍橙果實縱徑與橫徑之比,果形指數越大,縱徑越長,為長橢圓形。由相關分析可知,果形指數主要與果實生長期間的氣溫日較差有關,且兩者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氣溫日較差愈大,果形指數愈大,即縱徑愈大(圖2)。由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果皮厚主要與果實生長后期平均最高氣溫有關,果皮厚度隨果實生長后期平均最高氣溫升高而增厚,兩者為線性回歸關系(圖3)。這說明,臍橙果實生長后期的高溫天氣容易產生厚皮橙,不利于品質的提高。對可溶性固形物的影響可溶性固形物是指果實內所有能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總稱,包括糖、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由表1可知,可溶性固形物與果實生長后期的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和果實生長期的氣溫日較差都有顯著的相關關系,除與果實生長后期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之間為負相關關系外,與其他氣象因子之間均為正相關關系,表明氣溫高,特別是最低氣溫高,臍橙呼吸作用增強,養分消耗多,不利于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的轉化和積累。通過逐步回歸分析發現,果實生長后期的降水量、日照時數和氣溫日較差對可溶性固形物的轉化和積累起主導作用。從圖4可以看出,果實生長后期的降水量、日照時數和氣溫日較差與可溶性固形物之間均為線性回歸關系,但以降水量和氣溫日較差的回歸線斜率最大,且相關關系最好,均通過了信度0.01顯著性檢驗(表1)。說明氣溫日較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強,積累的物質多,夜間呼吸作用弱,消耗的養分少,有利于臍橙品質的提高;而果實生長后期的干旱少雨天氣將不利于臍橙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對總酸含量的影響總酸屬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由表1可知,總酸與果實生長后期的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和果實生長期的平均最低氣溫均呈顯著或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表明臍橙果實生長期間的氣溫愈低則總酸含量愈高,反之亦然;而果實生長后期降水量、平均最大風速和氣溫日較差則呈顯著或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降水越多,風速和氣溫日較差越大,總酸含量就越高。由圖5可見,果實生長后期平均氣溫、降水量與總酸含量均為線性回歸關系,其中總酸含量隨平均氣溫升高而減少,但隨降水量增多而增大。對總糖量的影響含糖量是衡量臍橙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從表1可知,臍橙總糖含量主要與果實生長后期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和氣溫日較差有關,且含糖量隨降水、日照時數增多和氣溫日較差增大而增大,但隨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升高而減小,這主要是氣溫高不利于果實糖分積累和轉化所致。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可知,影響臍橙總糖含量的氣象因子主要是果實生長后期的氣溫日較差、降水量和日照時數。由圖6可見,總糖量與果實生長后期降水量、日照時數和氣溫日較差均為線性回歸關系,且回歸線以氣溫日較差的斜率最大,表明氣溫日較差是影響含糖量的主要因子。
結論與討論
(1)臍橙單果重主要與果實生長期的平均氣溫和平均最大風速等氣象因子有關。當平均最低氣溫在21.7℃以下時單果重隨最低氣溫升高而增大;反之減小。單果重與果實生長期的平均最大風速呈負相關關系,風速愈大,單果重愈小。(2)果形指數主要與果實生長期的氣溫日較差有關,氣溫日較差愈大,果形指數愈大,長橢圓形果愈多。果皮厚度則隨果實生長后期的平均最高氣溫升高而增厚。(3)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主要受果實生長后期的氣象條件影響,兩者與果實生長后期的平均氣溫呈負相關關系;但與果實生長后期的降水量、日照時數和果實生長期的氣溫日較差呈正相關關系。當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和水分都充足時,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糖量都多,且氣溫日較差是影響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的關鍵氣象因子。(4)臍橙總酸含量與果實生長后期的平均氣溫呈負相關,氣溫愈低,含酸量愈多;但與果實生長后期的降水量、平均最大風速和氣溫日較差呈正相關關系,如果降水多,風速大,則總酸含量也將增多。雖然在臍橙品質取樣過程中盡量使樣本具有代表性,但由于分析的臍橙品質資料長度只有2年,且文中使用的氣象資料均來自與品質樣本所在的縣氣象站,這些資料不能完全代表果園實際的氣象條件,因此分析結論將有待進一步驗證和完善。
本文作者:謝遠玉朱凌金余嵩云李迎春工作單位:贛州市氣象局
基于氣象條件的建筑施工論文
1溫度對建筑施工的影響
對混凝土最佳溫度進行有效控制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關鍵。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水泥硬化溫度大約為15℃,通常硬化溫度在25℃以下,如果外界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對泥土硬化效果造成影響,如果溫度不足4℃,那么水化作用就會非常緩慢,如果氣溫不足0℃,那么就會凍結混凝土水分,使混凝土體積膨脹,最終導致混凝土崩裂。灌注后的混凝土,經一晝夜后就會凍結現象。因此,相關建筑施工規定,如果當日平均氣溫不足5℃,或者最低氣溫不足0℃,那么必須按照冬季建筑施工條件對混凝土進行施工。如果氣溫過高,混凝土水分蒸發量比較大,所以在拌合過程中一定要增加水量。如果氣溫超過30℃,需要加緩凝劑,其主要因素是高溫也會削弱混凝土抗拉強度,進而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
2降水對建筑施工的影響
通常,氣象條件中的降水主要會對工程施工中的砌體工程、土方工程、屋面工程、腳手架、抹灰工程、吊裝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等有一定影響。而且降水影響建筑施工并非僅局限于下雨的天氣,而是說降水量大小。降水量級的差異性對混凝土澆筑與室外施工有直接性影響,不足10mm的小雨,會對澆注混凝土時的水灰比造成影響,降低混凝土強度,同時對外裝飾、外檐涂料、屋頂防水施工以及刷膠等也有很大影響。10~25mm的降水,很容易沖刷砌筑時的水泥砂漿,影響整體建筑施工。25~50mm的降水,會導致土坑積水,此情況下的混凝土澆筑,會嚴重沖刷混凝土,導致混凝土離析,面層水泥漿被沖刷掉使得施工縫的產生。此外,如果出現2~3mm的積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極易在混凝土中出現水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混凝土強度。
3風力對建筑施工的影響
如果風力不足4級,那么不會明顯影響到建筑施工,如果風力在4級以上,會使得砌墻拉線不直、吊線晃動,最終導致所砌墻體出現弧度;如果風力在5級以上,就很容易掀開磚瓦坯墻遮蓋物;如果風力達到6級,而且瞬時風速在17m/s以上,那么就很容易刮倒腳手架材料,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對于高層建筑物,具有明顯的氣候變化影響。風速會隨著建筑物高度的上升而增加。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地面的風力為4級,那么高出地面50m使得風速則達到5級,高出地面120m的風速為6級,高出地面240m的風速則可達到7級[2]。由此可見,風力對建筑施工具有非常大影響。所以,在設計與施工高層建筑時,必須時刻關注風力的變化,確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建筑裝修時,油漆與涂料沒有干時,極易有塵土附著,因此大風揚塵天氣,應該避免油漆施工,并對主導風向進行有效分析,以確定臨床倉庫或者建筑的具體位置。
剖析氣象條件對南豐蜜桔的影響及避抗途徑
摘要:南豐蜜桔栽培歷史悠久,但南豐蜜桔生育期間氣象災害發生較頻繁,對南豐蜜桔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闡述了南豐蜜桔對氣象條件的要求及生育期間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提出了避抗對策,對做大、做強、做響南豐蜜桔產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南豐蜜桔;氣象條件;影響;氣象災害;避抗對策
南豐蜜桔栽培歷史悠久,早在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就以品質優良而被人們稱贊,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質柑桔,但南豐蜜桔生育期間氣象災害發生較頻繁,對南豐蜜桔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如1991年南豐蜜桔遭受百年罕見凍害,全縣5333.33hm2柑桔凍死80%,損失慘重。大凍過后,南豐蜜桔雖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現有柑桔逾1.73萬hm2,是大凍前的3倍多,2003年柑桔總產14萬t,達歷史最高水平,但品質有所下降,酸果增多,對南豐蜜桔優質、高產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掌握南豐蜜桔生育期間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與避抗對策,對做大、做強、做響南豐蜜桔產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南豐蜜桔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1.1溫度
南豐蜜桔喜溫暖,要求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冬季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7℃,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于5℃。蜜桔生長有效溫度在10~38℃,最適宜生長溫度以26℃為中心,23~34℃均可。如果溫度低于10℃,南豐蜜桔則停止生長進入休眠。
氣候資源現狀及氣象條件
安陽是歷史名城,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安陽包含四縣四區,分別為:滑縣、湯陰縣、安陽縣、內黃縣、殷都區、文峰區、龍安區以及北關區,還有專門設立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市區面積為543.6km2,人口總量為533萬。安陽市少數民族眾多,分別包含有漢、土家、回、朝鮮、蒙古、苗、滿等43個民族。安陽交通發達,地理條件優越。與此同時,安陽有其豐富各種資源。其東部平原是我國優質糧油棉生產基地。優質棉、優質小麥、食用菌、尖椒以及各類特色糧食基地已成規模,紅棗、花生以及大紅袍花椒等特色產品具有較高知名度。其中,滑縣是國家優質大豆、小麥、棉花以及玉米生產基地,有“豫北糧倉”之稱。下文將以安陽獨特的氣候資源狀況,來分析其對滑縣農業產生的影響。
1安陽氣象概況
安陽與晉冀魯相接,位于河南省北部,處于北緯35°50''''~36°20′,東經113°40′~114°45′。安陽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光充足,氣候柔和,春季少雨,夏季雨分充足,秋季氣候溫和,冬季氣溫低,少降雪。滑縣位于安陽的東南部。根據滑縣氣象局資料,在2010~2011年之間,氣象狀況如下:氣溫:氣溫最高為7月份的28.8℃,最低為1月份的-4.7℃,年平均氣溫13.9℃。降雨量:降雨量最大為251.2mm,總降水量為610.5mm,雨量集中于七八月份。日照時數:日照時數最大為216.8,最低為7.7,全年日照時數達到2087.0。
2滑縣農業概況
滑縣是農業大縣,是小麥,玉米,花生種植的重要生產基地。農作物的套種方式包含小麥一玉米、小麥一芝麻等,都是一種二熟;棉花等農作物種植為一年一熟。崗丘區2007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為75606.57hm,其中小麥等糧食種植物面積約為55880.39hm,其種植面積達到總面積的73.91%,在糧食作物中,小麥播種面積占37.65%,谷子占12.6%,玉米種植面積占12.04%,薯類作物占9.64%,豆類植物面積占2.36%。經濟作物種如棉花等種植面積為11227.9hm,其種植面積達到總面積的14.85%,經濟作物中,棉花種植面積占10.07%,芝麻種植面積占1.26%,油菜種植面積占0.84%,花生種植面積占2.68%。與此同時,花卉種植也占有重要比例?;ɑ芊N植有利于改善農民生活,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積極性。雖然有良好的日光等氣候資源,但其農業種植仍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1)從所處地域來說,很多地區地勢不平,土壤貧瘠,而且植被稀疏,森林覆蓋率低,夏季多暴雨,易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使有營養的礦物質沖走,導致土壤透氣性能差,所含有機物量少,由此影響農作物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