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22:28: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才引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才引進

人才引進考察報告

為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進我市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啟動實施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引進計劃,8月下旬,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白云萍親自帶隊,赴蘇州、無錫、**、南通、鎮江等五市專題考察學習人才工作。蘇南、蘇中各市強力推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工作的超前理念和經驗成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一、做法與成效

從**年開始省委、省政府實施了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每年引進100名高層次人才(團隊),每個給予100-150萬元的創業資助,從而在長三角乃至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蘇南、蘇中各市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紛紛把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建設創新型城市、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程來推動。蘇州市實施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每年扶持引進1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無錫市實施“530”計劃,計劃5年引進30名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市實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計劃5年引進1000名海外人才,其中100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南通市實施“131”海外引才計劃,力爭5年引進領軍型人才100名、創新創業人才300名,新增高層次外國專家和留學人才1000名。鎮江市實施“331”計劃,力爭3年引進培育30個領軍人才團隊和100名領軍人才。主要做法為:

1、堅持高點定位,突出重點引進。為了達到服務發展、推動發展、引領發展的三級目標,各市都尤為重視引進人才標準與條件的設定。一是突出領軍人才。從目標定位來看,各市引進人才的目光已經跳出省內、放眼全國、面向海內外,引進人才的重點也從一般的高層次人才轉向能夠引領高新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和工程技術關鍵人才。二是突出重點產業。從支持領域來看,各市也都根據產業發展前景規劃,明確主攻方向。蘇州市確定了集成電路與軟件、現代通訊、光電子、納米技術、生物醫藥等12個方向;無錫市確定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檔紡織等8個方向;**市重點面向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南通市確定了機械電子、船舶修造及配套、精細化工和石油化工等10個方向。三是突出新興項目。除了涵蓋目前的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各市都比較關注未來產業(空白產業)的人才引進,尤其重視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的人才引進,以求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落戶一批項目、形成一個產業”的目標。

2、堅持政策先行,不惜成本引進。面對人才引進的競爭壓力,各市都把制定極具誘惑力的政策放在首要位置,不斷推出政策“組合拳”。除了給予引進人才巨額的一次性安家補貼外,各市還持續不斷地給予引進人才創業資助、貸款擔保、重大項目資助等配套支持,有效地縮短了人才項目落戶、科研項目轉化、企業發展壯大的歷程。蘇州市提出,對引進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提供不少于200萬元的科技專項經費資助和20-100萬元的安家補貼,并給予不少于風險投資基金首次投資總額10%的配套投資。無錫市提出,對引進的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一次性給予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不低于300萬元的創業投資和不低于300萬元的資金擔保。**市**年給予領軍型海歸創業人才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年將專家重點推薦項目的支持額度提高到200萬元,2008年又將特別優秀項目的支持額度提高至300萬元。南通市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除了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專項資金補助外,對重大項目給予100-500萬元科技三項經費資助。鎮江市按照重點推薦項目、優先推薦項目和一般推薦項目,分別給予創業領軍人才300萬元、150萬元和6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給予創新領軍人才100萬元、60萬元和40萬元創新資助資金。此外,各市還積極引導風險投資跟進。鎮江市在啟動“331”計劃的同時,也同步規劃了創業風險投資公司建設,年內將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的鎮江市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公司,到2009年鎮江各轄市(區)都將建立1家以上風險投資公司。**市的創投風投企業已從三年前的1家發展到目前的8家,總注冊資本從6900萬元增強到9.6億元。

3、堅持公平公正,科學規范引進。由于對引進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大、社會期望值高,因此各市都高度重視引進人選的評審工作。經歷兩年的探索實踐,目前各市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較科學的三輪審查機制:第一輪是形式審查,由業務部門對申報材料的完整性進行審核,并請專門機構對相關專利、成果的真實性進行檢索。第二輪是技術審查。一般是根據人才項目的行業分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報名者的項目進行技術評審。蘇州、**等市還參照省里做法,專門邀請國家“863計劃”專家組參與技術審核。第三輪是綜合審查。主要是邀請經濟和管理專家對項目的可行性和發展前景進行經濟綜合評審。**等市在此環節還邀請引進對象進行面試。經過三輪審查,最終入圍的人選項目質量都非常高。最后形成的初步名單,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或市委常委會表決通過。

查看全文

優秀人才引進規定

第一條為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建設工業強區、魯中商城、聊齋名城和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保障,進一步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優秀人才主要包括:

(一)獲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的人才。

(二)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

(三)博士研究生、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市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特級教師、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

查看全文

人才引進力度思考

區人事局緊緊圍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采取五項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引進各類人才,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兩基地一城市”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外地招才,依托中介配置資源。調查了解全區人才需求數量和專業門類,采取走出去引才策略,主動加強與重慶華新人才市場、深圳人才市場和市政府駐上海勞動就業部等中介組織的交流合作,通過中介組織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遴選人才,充分發揮中介組織配置人才資源的作用。目前,提供的1123個就業崗位,通過中介組織簽定意向性協議567份。

政策引才,全面覆蓋突出重點。制定和完善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為開展引才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對需要重點引進的煤化工、旅游、城市規劃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實行特事特辦,緊密結合人才需要,大膽突破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一次性給予人才安家費資助,并為人才落戶、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提供最大方便,切實用優良的政策集聚人才。

項目聚才,連帶引進專業人才。一方面堅持把引進緊缺人才與引進項目相結合,在引進項目、技術的同時,同步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引進人才中的主體作用。近年來,通過引進福耀玻璃項目,帶動引進100余名技術人才。衛生系統、教育系統和南桐礦業公司等用人單位也依托項目引進各類人才200余名,打破了制約行業發展的人才“瓶頸”。

網絡聘才,高效快捷引進人才。利用**人事人才網的獨特優勢,積極推進人才工作信息化,走“數字人事”路子,及時對外人才需求信息,廣泛吸引優秀人才前來應聘。近年來,通過**人事人才網企事業人才招聘信息210余條,吸引力大批人才在線留言、致電咨詢或來區實地考察,并成功引進100余名人才來區工作。

智力聯才,曲線引進專家人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積極采取聘為顧問、短期聘用、“星期天工程”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用人不養人、留人不拴人”的長效引才機制。目前,全區共聘請了13名市級專家作為特派員,為重點項目建設、煤礦安全監管等提供咨詢服務,協助破解了大量難題,有力地促進了我區各項事業發展。

查看全文

企業人才引進戰略思索

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統計資料表明,全國工商注冊企業中,中小企業占了99%,其產值和利潤分別約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業還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在去年1500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中小企業占有約60%的份額;此外,中小企業在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培養企業家、進行技術創新、參與專業協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問題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

發展中小企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從98年起,政府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投融資政策、外貿政策以及相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改革措施相繼出臺。99年4月,《中小企業促進法》調研起草工作也已開始進行,社會對中小企業已愈來愈重視。

一、中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難點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各種原因,中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難重重,而這些困難大多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規模小

不管是生產規模,還是人員、資產擁有量以及影響力都要小于大企業。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難以提供高薪、高福利來吸引人才。而且,一般來講中小企業的穩定性比大企業差,不管內部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比對大企業的影響大的多,所以對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要高于在大企業。

查看全文

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及加強人才引進對策

一、**縣人才資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至2003年底,**縣的人才總量為27603人,其中黨政人才735人,專業技術人才18212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27人。

(一)人才總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縣84萬總人口中,平均每萬人擁有人才數為328人,人才密度為3.28%,縱向比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數,更是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數(如圖1)。

圖1

二是急需的專門人才缺。隨著我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含量的提高,按照發展效益農業、改造提高傳統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適應各個產業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優質高效農業、信息、外貿、法律、管理等專門人才均顯不足。

查看全文

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及加強人才引進對策

一、**縣人才資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至2003年底,**縣的人才總量為27603人,其中黨政人才735人,專業技術人才18212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27人。

(一)人才總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縣84萬總人口中,平均每萬人擁有人才數為328人,人才密度為3.28%,縱向比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數,更是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數(如圖1)。

圖1

二是急需的專門人才缺。隨著我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含量的提高,按照發展效益農業、改造提高傳統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適應各個產業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優質高效農業、信息、外貿、法律、管理等專門人才均顯不足。

查看全文

**縣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及加強人才引進對策

一、**縣人才資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至2003年底,**縣的人才總量為27603人,其中黨政人才735人,專業技術人才18212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27人。

(一)人才總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縣84萬總人口中,平均每萬人擁有人才數為328人,人才密度為3.28%,縱向比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數,更是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數(如圖1)。

圖1

二是急需的專門人才缺。隨著我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含量的提高,按照發展效益農業、改造提高傳統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適應各個產業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優質高效農業、信息、外貿、法律、管理等專門人才均顯不足。

查看全文

**縣人才資源現狀分析及加強人才引進對策

一、**縣人才資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至2003年底,**縣的人才總量為27603人,其中黨政人才735人,專業技術人才18212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627人。

(一)人才總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縣84萬總人口中,平均每萬人擁有人才數為328人,人才密度為3.28%,縱向比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數,更是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數(如圖1)。

圖1

二是急需的專門人才缺。隨著我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含量的提高,按照發展效益農業、改造提高傳統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要求,缺乏相關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適應各個產業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優質高效農業、信息、外貿、法律、管理等專門人才均顯不足。

查看全文

高層次人才引進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決定》(青委〔2007〕89號),引進緊缺急需人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企事業單位是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主體,每年要推出一定的崗位,以調動、轉任、調任、聘用、兼職、咨詢、講學、社會實踐以及科研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等各種形式積極引進國內外人才和智力。

第二章對象

第三條根據青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主要引進下列高層次人才:

(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業技術人才;

查看全文

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

為進一步推進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的發展戰略,深入貫徹落實無錫市“千人計劃”和*市《關于進一步加快引進和用好優秀人才的意見》文件精神,為建設幸福*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經研究,決定進一步落實*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總體目標

“*千人計劃”,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城市和高科技產業城的總體戰略目標,以重點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新傳感網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為目標導向,以推動傳統產業高新化為重要內容,重點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并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和緊缺的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主要目標為“一二三四五”,即:從2009年開始,用5年時間,從海外重點引進100名以上科技領軍型創新人才,引進200名以上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從國內引進300名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400名以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集聚一批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培育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創辦企業的銷售總收入達500億元以上。力爭到2020年,把*建成集聚高層次人才、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端服務業、具有高品質人居環境的科技之城、幸福之都。

二、*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主要對象

(一)海外留學歸國(來澄)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

1、初創式企業引進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即“530”計劃引進人才)。指在海外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年齡原則上在55周歲以下,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