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23:16: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性化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的運用
醫院護理質量的高低是影響醫院整體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提高臨床服務質量是各級醫院長期研究的共同課題,同時也是全體護理人員的共同奮斗目標。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我科于近期開展應用了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其應用效果較好,現將具體實施方法進行以下報道: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當下在職護士共22名,全部為女性。護士年齡為23-48歲,平均年齡(36.84±8.15)歲;護齡為2-14年,平均護齡為(7.44±5.03)年。本科6名,專科13名,中專3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12名,護士6名。在開展人性化護理管理前后各選取500例患者進行對比分析,這1000例患者均為病歷資料庫中隨機抽取產生,開展人性化護理管理前后所選取的500例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均無明顯區別。
1.2人性化管理實施方法。首先我們加強對科室內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全面培訓,從而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臨床護理操作技能、服務意識、安全防范意識等。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并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1]。同時制定相關管理規則,對護士日常行為準則、服務方式進行規范化管理。比如要求護士在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時,應注意語氣溫柔、面帶微笑,注意日常儀容儀表等,尊重并保護患者隱私等[2]。同時,對醫院環境及性能改善,盡量配制先進的醫療器械,優化醫療布局,盡量營造舒適、親送的工作環境。管理人員多與護士進行交流溝通,要注意聽取護士的相關管理建議、要求和困難,并盡量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人性化排班,在排班前充分聽取護士的個人意見,理解護士的個人困難,并充分照顧個別情況特殊的護士[3]。根據具體工作量、適當增減護士量,盡量減少護士加班,必須加班時也事先征求護士意見。同時制定科學、公正的獎懲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對于能力突出且日常工作認真負責的護士給予必要的獎勵,對于積極性主動性較差的護士給予相應的處罰,充分激勵護士的工作熱情。鼓勵護理人員繼續深造和學習,滿足護理人員全面發展、不斷進步地渴求[4]。
1.3應用效果對比方法。在開展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前后各選取500名患者,觀察患者相關不良事件(包括護理差錯、護患糾紛、與護理相關的醫療事故、護理投訴等)發生情況以及對相關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5]。
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部管理中人性化護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護理部工作護理人員14例成立常規組,選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護理部工作護理人員14例成立實驗組。實驗組包括女12例、男2例;年齡范圍19~43歲,平均(34.6±2.6)歲。常規組包括女13例、男1例;年齡范圍20~45歲,平均(35.2±2.1)歲。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接受人性化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包括:(1)對人性化護理理念進行構建。具體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當時刻牢記人性化護理理念,并在具體護理工作中進行充分貫徹。同時在具體工作中,應當對患者切身利益進行充分考慮,而不是一切為了醫院和自身的利益。護理人員應當親切、熱情的對待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贏得患者的支持和認可。(2)實施以人為本管理方式。實際中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將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于表現優異的護理人員應當積極進行鼓勵和獎勵,促使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取得良好工作成績的同時提升護理質量。安排護理任務過程中應當對護理人員的需求和工作能力進行充分考慮,賦予護理人員一定權力,保證其能夠在具體工作中有效應對各種情況。應合理進行排班,不僅要確保護理工作的有效完成,還應當讓護理人員獲得充分休息。(3)構建人性化護理體系。患者入院后建立患者檔案,護理人員應當及時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情況,并對合理護理計劃進行制定。同時還應當和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對于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應盡量滿足,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護。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對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進行講解,讓患者對疾病形成全面認識,并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疾病和治療。(4)創造人性化治療環境。護理人員應當定期為病房通風換氣,并將病房溫度、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還應當對患者存在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和干預,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定期開展培訓。具體護理工作中還應當對護理水平進行不斷強化,我院護理部進行人性化護理管理過程中,還組織護理人員接受相關培訓,使其護理技術和護理質量大幅提升,讓患者能夠獲得更好、更優質的護理服務。1.3效果評價。統計并對比兩組護理人員認知情況,包括護理管理態度、具體行為人性化、護理相關知識等方面,認知能力越強則分數越高。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護理態度、護理管理知識、護理管理環境、護理管理行為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3討論
護理部是醫院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醫療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人性化管理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其有助于培養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去[2]。在人性化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更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和考核,保證自身操作技術和責任意識的提升,最終促進護理質量的有效提升。同時通過開展人性化護理管理,護理人員能夠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引導患者在具體治療中積極配合,為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保證。本研究中,實驗組護理態度、護理管理知識、護理管理環境、護理管理行為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可見,在護理部管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認知水平,并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護理工作和患者,最終實現護理質量的有效提升。
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的運用
【摘要】探究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將166例骨傷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觀察組,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觀察組僅應用一般護理模式。結果利用人性化護理,研究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部位恢復情況及癥狀恢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結論人性化護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值得考慮臨床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模式;骨科護理
骨科患者多為外傷患者,外傷特別表現為發生突然,治療周期漫長,需要長時間的調養休息,對生活工作產生很大影響。患者突然受到外傷,在承受身體痛苦的同時,心理也會受到沖擊,特別是嚴重骨科外傷,往往對患者身體和心理的傷害是巨大的,甚至對一個家庭是災難性。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容易導致患者產生消極、煩躁、壓抑、抑郁的情緒,治療信心缺失,對病情的恢復是很不利的。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護理性,對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自身專業所學和臨床護理經驗,總結出一整套人性化護理方式,并將其應用到我院收治的一批骨科患者。將我院收治的166例骨傷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觀察組,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觀察組僅應用一般護理模式,結果表明利用人性化護理,研究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部位恢復情況及癥狀恢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具體實驗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將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之間收治的166例骨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患者是骨和關節的損傷,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研究組,一組為對照組。研究組共86例患者,平均年齡在38歲,男性患者有52例,女性患者有34例,年齡區間在5~72歲,平均住院治療時間為2.6天。研究組中軟組織損傷患者有16人,臂骨骨折患者21人,股骨骨折患者9人,腿骨骨折患者24人,胸腰椎骨骨折患者16人。對照組共80例患者,平均年齡在40歲,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年齡區間在3~70歲,平均住院時間為2.2天。對照組中軟組織損傷患者有14人,臂骨骨折患者17人,股骨骨折患者12人,腿骨骨折患者21人,胸腰椎骨骨折患者16人。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情況,兩組在性別、年齡、損傷部位及傷情等方面無較大差異,具備可對比性,實驗結果具有科學有效性。
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應用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護理管理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的臨床價值。方法分析對象為本院骨科2016年至2018年診療患者80例,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進行分組(常規組、人性化組),n=40,常規組為一般護理管理干預,人性化組為人性化護理理念管理干預。對兩種護理模式相關臨床指標進行記錄并統計學軟件處理,歸納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意義。結果護理前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價,提示干預后人性化組焦慮和抑郁狀態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糾紛發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方面,人性化組所得數據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護理管理中對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對于改善患者心態,控制護患糾紛,提高服務質量等均有突出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骨科;護理管理;臨床應用
0引言
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發展推動了醫學服務內容的變化,傳統的醫護服務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和醫療行業的發展,需要從疾病轉移到對患者自身的關注,以患者為本的人性化護理理念在各科臨床護理中得到了應用和驗證。本院骨科自近年來在護理管理中也開始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人性化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7~2019年醫院泌尿外科的115名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7例,觀察組5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恢復狀況和情緒變化,評估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血壓、心率和呼吸頻率較對照組偏低,出院時的不良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各項護理工作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能夠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從容應對手術,有助于護患關系和諧。
關鍵詞:人性化;泌尿外科;護理
泌尿外科疾病主要是指泌尿系統需要外科手術進行治療的疾病,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泌尿外科疾病的治愈率不斷提高,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泌尿外科疾病位置相對特殊,治療過程中男女患者均存在隱私問題。如果患者對疾病知識和治療過程缺乏了解,會加重患者的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醫患關系,甚至影響患者的治療。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減少護患矛盾的產生,本文就人性化護理用于泌尿科護理管理的效果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7~2019年醫院泌尿外科的115名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齡33~39歲。觀察組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齡37~4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1-2]:①泌尿外科疾病,需進行手術。②無手術禁忌證。③無泌尿系統以外疾病,無其他系統并發癥。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并發癥,如高血壓、心臟病等。②患有精神系統疾病,如抑郁癥、交流障礙等。1.2方法。對照組采用泌尿外科常用護理模式:①病房每天不定時通風,消毒。②向患者講解疾病基本知識,并將患者疑惑及時向醫生反應。③患者術前術后根據醫囑向患者叮囑注意事項,并解答基本護理問題。④患者出院后定時回訪并將患者疑問反應主管醫生。觀察組將人性化護理理念應用到具體的護理工作中:①患者入院后,積極錄入患者相關信息,引導患者測量體溫,體重,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引導患者進入病房,熱情介紹病房相關設施;定時對病房消毒,適時通風,保持病房衛生;病房內墻壁張貼泌尿外科相關病情介紹,根據患者診斷,向患者介紹入院后注意事項;病床之間設置隔離窗簾,保護患者隱私。②患者術前,告知患者所要注意的事項,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盡力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手術前準備。③患者術后,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操作。幫助患者處于舒適的體位,與家屬共同對患者引流管進行相應的操作,防止感染發生;告知家屬術后飲食的注意事項,防止飲食不當產生不良后果。④患者住院期間,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隨時解答各種問題,尤其是關于疾病的基本知識,在與主管醫生溝通后,參與到患者的治療中。隨時關注患者情緒,及時發現患者情緒變化,找出患者負面情緒的緣由,并積極解決。⑤每天對護理工作進行復盤,查找工作中的相關問題,不斷提高護理工作水平。定期開展工作培訓,學習相關安全知識,從而減少失誤發生。⑥患者出院后,定時回訪,解答患者在家護理中遇到的問題,減少意外發生。1.3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變化[3],包括血壓(Hg)、心率(P)、呼吸頻率(H)。②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情況,分值越低表明癥狀越輕微[4]。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工作的評分,包括技術操作、常規護理、消毒管理及護理態度等,患者滿意度與評分呈正比[5]。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兩組男女比等采用%表示,用卡方檢驗;年齡、生命體征、焦慮抑郁評分、護理工作評價等用(χ±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骨科護理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探索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通過分析具體的安全隱患類型提出相應的人性化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實施護理干預前后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通過回顧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相應的人性化護理對策。結果骨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較多,患者容易出現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疼痛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采取人性化護理措施能夠預防安全隱患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預后。本組患者通過相應的感染、壓瘡、疼痛、深靜脈血栓等人性化護理對策實施,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獲得了理想的護理滿意度。研究結果數據顯示,開展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后,護理滿意度顯著升高(P<0.05);實施前骨科不安全事件發生率10.00%,實施后2.86%,比實施前顯著降低(P<0.05)。結論骨科在護理過程中面臨較多的護理風險,所以護士一定要提高風險防控,針對經常發生的風險隱患,采取人性化護理措施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骨科;安全隱患;人性化護理;壓瘡;感染;深靜脈血栓
骨科患者需要長時間在醫院接受治療,骨科護理對于護士專業化水平要求較高,由于患者身體受到的創傷較大,在治理過程中,出現感染的概率相對較高。因此實際處理環節,應當加強護理風險的防控,借助必要的護理舉措,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防范各類護理風險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做好風險應對,實現風險的針對性處理[1-2]。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選擇我院骨科70例患者分析。男36例,女34例,年齡34~76歲,平均(57.10±5.30)歲。患者排除嚴重精神及器質性病變。
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的臨床應用
在骨科疾病中,最為常見的疾病為骨折,主要是由于機體受到外部巨大創傷及交通事故所致,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行業及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從而導致我國骨折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患者身體健康。而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1]。以前臨床上常采取常規護理干預,但由于該種護理模式僅對患者日常生活進行照料,未對患者心理進行護理,因此不被臨床應用[2]。因此,本文對2016至2017年收取的骨科患者進行客觀的研究,并選擇一項合理的護理方法,詳情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擇本院骨科患者,收取例數為100例,收取時間為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期間,將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即觀察組、對照組這2組,每組分別有5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無嚴重臟器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者。排除標準:伴有意識障礙及語言障礙者。觀察組患者年齡在(43.21±1.54)歲,年齡范圍上限值:72歲,下限值14歲;男女性比例各占32例、1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43.58±1.85)歲,年齡范圍上限值:72歲,下限值15歲;男女性比例各占33例、17例。將兩組骨科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臨床資料實施對比,對比結果發現兩者之間未發生明顯差異,可實施對比,采用P大于0.05表示。1.2方法。1.2.1對照組本組骨科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及基本的心理護理干預等。1.2.2觀察組骨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由于患者發病突然,且加之受到的創傷較嚴重,從而導致患者產生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告知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促進骨折盡快恢復[3]。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向患者講解有關骨折的相關知識,如發病因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預后情況等,使其能對自身疾病有初步的認識,提高護理滿意度。護理人員還可通過邀請恢復成功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充分調動患者主觀能力性,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以此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2)生活護理:由于骨折患者行動不便,且身體機能較差,部分患者缺乏自理能力,因此,應對患者實施生活護理干預[4]。即按時更換患者床單及被套、溫濕度調整適宜、按時開窗透氣。此外,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身體狀態制定一份合理的飲食干預,并叮囑其在飲食上應選擇易消化、清淡等食物,有利于促進患者骨骼盡快愈合,縮短患者病程[5]。對于病情恢復較好者,應鼓勵其進行早期下床活動,并于早晚幫患者肩胛部及腰椎部位進行按摩,使其身體處于放松狀態,促進患者早日康復。(3)并發癥護理:由于患者伴有下肢靜脈血栓、便秘、壓瘡等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并發癥的護理工作,并保證病房內的空氣新鮮,對病房內按時消毒,從而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及壓瘡等并發癥的形成。1.3觀察指標。分析2組骨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2組骨科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肺部感染、壓瘡、便秘)。1.4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核對與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來表示兩組骨科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本院研究的2組骨科患者各項指標情況具有統計學意義,則采用P<0.05來表示。
2結果
2.1比較。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骨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0%,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異性,P值<0.05。如表1:表1對比2組骨科患者護理滿意度組別例數滿意(n)較滿意(n2.2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骨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3討論
人性化護理管理在骨科護理的運用
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意識都在不斷提升,人們生病后到醫院接受治療,對治療與護理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對護理的要求,有了多方面的改變,以往那種單純的醫療護理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1]。并且當前的骨科疾病在臨床上常見,多數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行動受限,因此需要更加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本研究將人性化護理管理應用在骨科護理管理中,效果理想,值得在臨床中推薦使用。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共計106例作為研究資料,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進行研究:對照組(53例)和干預組(53例)。在對照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25例,其余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為22-68歲,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0.1±10.2)歲;在干預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20例,其余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齡為23-66歲,患者的中位年齡為(38.0±10.0)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進行比較,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管理干預措施。干預組:實施人性化的護理管理干預措施:1.2.1建立人性化的護理理念,堅持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實施護理,不僅僅是注重患者的疾病護理,還要尊重患者,給患者實施心理護理,主動關懷患者,給患者最佳的身心體驗[2]。1.2.2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程序,護士在初期護理患者的時候,要掌握患者的基本資料情況,記住每位患者的姓名和相關的信息,積極并全面的評估患者的心理情況,在入院第1d內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及時評估護理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1.2.3骨折通常會導致患者的內部臟器受到損傷,使患者倍感痛苦,在這個過程中患者不但要接受來自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較大的心理打擊,因此有些患者會出現心理問題,對此護士要詳細關注患者的心理情況,在患者家屬的幫助下盡可能多了解患者一些,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及時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有疾病能被治愈的信心[3]。給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為患者提供方便的基礎設施,減輕患者的身體不適與壓力,使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應用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優良率情況。見表1。2.2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見表2。
3討論
臨床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管理應用。方法選取180名護士,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90名。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研究組,給予人性化護理管理,對比兩組對象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中,給予人性化護理管理,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人性化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本院以180名護士為對象,分別給予人性化護理管理和常規護理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相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期間本院的180名護士,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90名。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1~46歲,平均(29.47.83)歲。學歷:23名本科,67名大專。研究組,均為女性,年齡20~43歲,平均(30.58.09)歲。學歷:25名本科及其以上,65名大專。每組護士均以同時期收治的100例患者為護理對象,兩組護士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對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的應用效果進行探析。方法選取該院2016年1—6月接收的80例婦產科患者,隨機分為人性化護理組和常規化護理組各40例,分別給予人性化護理和常規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SAS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人性化護理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人性化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高于常規化護理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具有顯著應用效果,能夠緩解患者焦慮心理,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婦產科護理;應用效果
隨著醫療水平和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現階段的護理模式也開始由傳統的生理護理轉變為了集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護理為一體的護理模式,同時,人性化護理理念和方式開始在日常護理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1-2]。該文則針對具體的人性化護理方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選取該院于2016年1—6月接收的80例婦產科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配為人性化護理組和常規化護理組,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該院接收的8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人性化護理組和常規化護理組各40例,均已簽訂簽了同意書。人性化護理組中有30例初產婦,10例經產婦,平均年齡為29歲,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癥的患者有15例,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3例,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有3例,患有宮頸炎的患者有10例,患有卵巢囊腫的患者有7例,患有其他婦產科疾病的患者有2例;常規化護理組中有31例初產婦,9例經產婦,平均年齡為28歲,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癥的患者有14例,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3例,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有4例,患有宮頸炎的患者有11例,患有卵巢囊腫的患者有6例,患有其他婦產科疾病的患者有2例。兩組患者研究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3]。1.2研究方法。在實驗過程中,給予常規化護理組患者常規化護理,對人性化護理組患者在給予常規化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的人性化護理方式如下。1.2.1為婦產科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環境良好的住院治療環境能夠確保護理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質量實施,并且帶給患者一種輕松的心理感受,緩解患者對醫院治療環境的陌生感,這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極大的益處,同時也能提高患者對治療工作和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復[4]。1.2.2為婦產科患者提供心理護理在社會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患產后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產婦數量越來越多,這些癥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產婦的心理需求不到位,為此,護理人員有必要在產前護理和產后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此來緩解患者焦慮、緊張、不安、害怕、厭煩等情緒,避免患者出現極度的心理不平衡,以及情緒上的不穩定,以此來降低患者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為此,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產后恢復情況,為此制定人性化護理方案,并采取相應的人性化護理方式,另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溫暖,這樣患者能夠在保持良好心態的同時,積極配護理工作。1.2.3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主動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向患者講述關于疾病和生產的醫療知識、日常護理方式、注意事項,在體現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同時還能加強常規化護理方式在護理過程中的應用力度。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屬列舉該病癥的康復實例,以此來增強患者的康復信息,進而更好的接受治療和護理[5]。1.2.4注意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部分患者在患病后、產前、產后容易產生焦慮等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安撫患者的不安情緒,并注意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態度和方式,為患者提供微笑式服務。另外,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還要幫助患者調節自身的不良情緒,在提供人性化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但會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良好印象,還會拉近和患者之間的距離,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1.2.5執行人性化護理操作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生理護理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積極解答患者的疑惑和問題[6],對患者隱私的進行保護,充分覆蓋患者身體,不將患者信息和病情透露給無關人員。1.3觀察指標。該次實驗對比的是人性化護理組患者和常規化護理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SAS評分,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其中SAS評分依據是焦慮癥自評量表,該表編制于1971年,內普遍的應用在焦慮癥測量中[7]。獲取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方式是調查問卷打分,打分方向主要有護理環境、護理態度、護理操作專業程度、心理護理情況等,采取百分制,并將分數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非常滿意(80~100)、滿意60~79、不滿意(低于60)。1.4統計方法該次研究實驗涉及到的數據統計和計算工作均由SPSS22.0統計學軟件完成,該文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應用t檢驗法檢驗;計數資料率用[n(%)]表示,并應用χ2檢驗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