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養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07:38: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肉牛養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肉牛養殖匯報材料
一、項目名稱
xx縣無公害肉牛產業化項目
二、項目實施的目的意義
xx是一個五山半水四分半田的農業縣份,農牧資源十分豐富。2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35萬頭,肉牛業產值12.94億元,占畜牧業產值的60.84%,畜牧業已經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目前這一產業中還面臨著品種退化,養殖粗放,缺乏深加工拉動,效益不高,產業大而不強,缺乏競爭等問題,尤其是加入WTO后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的變化,急需我縣的肉牛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移,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移。因此,以品種改良和無公害養殖為主要突破口,輔之以深加工,實施無公害肉牛產業化項目,其目的就是通過該項目推動我縣肉牛業向產業化發展并進一步做大做強,使全縣更多的農戶通過肉牛養殖增收致富,意義十分重大。
三、項目產業基礎
肉牛(一)基本情況
肉牛不同生態養殖模式研究
摘要:試驗為研究肉牛不同生態養殖模式對其生長性能的影響,分別對發酵床模式、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發酵床模式進行比較研究。試驗期30d,對比研究發現“微生物+”發酵床模式養殖效果最優。
關鍵詞:肉牛;生態養殖;模式;對比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牛舍選擇。選擇賀州養殖場市發酵床模式、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平地干清糞模式、微生物+發酵床模式的生態。發酵床模式:地面鋪設15~20cm的鋸末,接種加強型活力發酵床復合菌(每平方米僅需2~3元,半年左右添加1次),即可不再需要清掃沖洗欄舍,一年左右更換1次墊料。1.2試驗日期。試驗連續30d,從2020年4月28日至2020年5月27日。1.3試驗試劑試驗日糧中添加益生菌,包含:酵母菌、產朊假絲酵母菌、啤酒酵母菌、副干酪乳桿菌、曲霉菌、木霉菌、米曲霉、糖化酶、纖維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復合酶制劑、載體等。具體添加方式:把秸稈材料先鍘碎成小段,(每1kg秸稈兌100kg清水攪拌均勻后再與500kg碎秸稈或1000kg鮮秸稈)、食鹽2kg、玉米粉50kg進行混勻,壓實后用塑料薄膜蓋嚴,發酵12h以上即可制成體外預消化的秸稈生物飼料。1.4動物選擇及分組。選擇品種相同,日齡、體重、頭數相近,健康狀況良好的小牛和育成牛,設置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隨機分配5頭牛。1.5試驗飼糧。試驗飼糧采用牛場自配飼料(有玉米粉、馬蹄渣、玉米秸稈、花生藤、象草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勻),試驗組飼糧添加益生菌。1.6飼養管理。試驗組和對照組設置在相同的牛欄,試驗期的管理完全統一,通風條件、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均一致,預試期7d,同時進行防疫。1.7指標測定。試驗期間,每日觀察動物食欲、健康狀況、排泄情況等,做好記錄。分別于試驗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清晨對試驗牛進行空腹稱重,做好記錄。計算試驗期間各組試驗牛的日糧消耗量,計算各組平均每頭日增重、料肉比和病死亡率。1.8試驗數據對比分析處理。將試驗數據收集整理后進行比較分析,對各種模式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每頭日增重和料肉比和病死亡率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日增重及料肉比的比較分析。(見表1)由表1分析可知,平地干清糞模式試驗組日增重0.74kg與對照組0.64kg相比增重0.1kg;試驗組料肉比比對照組料肉比降低1.1。發酵床模式的試驗組日增重0.88kg與對照組日增重0.84kg,相比增重0.04kg;試驗組料肉比比對照組料肉比降低0.9。試驗表明:平地干清糞模和發酵床的試驗組日增重均高于對照組,料肉比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在日糧中添加微生物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養殖效益。平地干清糞模和發酵床模式的對照組日增重比較:發酵床模式大于平地干清糞模式;料肉比比較:發酵床模式低于平地干清糞模式。平地干清糞模和發酵床模式的試驗組日增重比較:發酵床模式大于平地干清糞模式;料肉比比較:發酵床模式低于平地干清糞模式。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發酵床模式,即微生物+發酵床模式是較優養殖模式。原因可能是:畜禽應用秸稈纖維分解劑分解秸稈飼喂后,對秸稈的消化率大大提高,精料的消化率也大大提高,在畜禽新陳代謝方面、增產方面都產生變化。且使用后形成益生菌環境,大幅度降低養殖欄舍中的臭氣、氨氣等。欄舍環境衛生好、微生物環境除臭減排及糞污發酵、適當產熱保暖,利于肉牛生長,飼料轉化率高;平地干清糞模式保溫效果差,地面濕冷,對肉牛生長不利,降低飼料報酬。2.2對存活率影響。試驗過程中,未出現病死牛只,不同養殖模式存活率均為100%。
農區肉牛養殖經驗交流
肉牛養殖在普通人的固定思想中,是在有草原的當地才有的事,在農區開展肉牛養殖是不成想象的。本年我縣在畜牧財產進程中,充沛應用秸桿資本,巧妙地打破了農區開展肉牛的瓶頸,肉牛養殖獲得了跨躍式的開展。在飼料價錢不斷高位運轉,養豬和養雞效益下滑的狀況下,應用秸桿養肉牛的農戶,享用到了賺錢的高興。
秸桿加工應用技能在我縣從九十年月中期開端推行,因為各方面的緣由,推行結果不斷欠好,二000年后才略有起色,開端有局部農人應用秸桿小規劃的豢養肉牛,多的也就十幾頭。二00七年開端,我縣鼎力推行秸桿加工應用技能,在農區開展肉牛養殖,特殊是在二00八年,全縣的肉牛養殖出現出了欣欣茂發的現象,全縣共建秸桿養牛小區6個,首要散布在楚米楚蔬村、鎮村、、鄉村,鎮村、鄉村,養殖小區肉牛養殖戶98戶,存欄肉牛2130頭。別的全縣其它十八個鄉鎮有養牛20頭以上的養殖戶還有70戶,都是在應用秸桿加工技能養殖肉牛。二00八年全縣養牛大戶新建青貯窖池432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2000余個,完成秸桿青貯3000噸,本年全縣合計完成秸桿處置應用8.1萬噸。
在我縣開展秸桿養牛的歷程中,最為突出是組。組在畜牧局和鎮當局的指導下,從二00七年開端養殖雜交肉牛,到二00八年十一月止,全組114戶農戶,有38戶農戶共投入100多萬元養牛,個中養50頭以上的有兩戶,養20頭以上的有12戶,全年雜交肉牛養殖量達500頭,現曾經出欄220頭,發賣收入達150萬元,全組戶均收入達1.3萬元。組是鎮傳統的養豬區,在二00七年以前,玉米收成時節時,往往看到的是燃燒秸桿的景象,而本年經過推行秸桿加工應用技能,這個時節看到的是農人往家里搬運秸桿的忙碌現象,聽到的是秸桿揉搓機的轟鳴聲,養牛戶們的房前屋后都是青貯池和青貯用的塑料袋,本年組共建青貯池35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145個,置辦秸桿揉搓機21臺,青貯玉米秸桿200噸。
秸桿青貯技能為養牛戶節省了很多的精飼料本錢,組養牛大戶王維強說,青貯玉米秸桿在六至九月至少給他節省了1.5萬元的飼料本錢。整個的養牛戶為玉米秸桿能獲得充沛的應用而興奮。雜交肉牛養殖遭到了省市指導的好評。
鎮村克勤組,應用本組有全市最好的牛凍配點這一優勢,鼎力開展雜交母牛養殖,到目前為止,全組有養牛戶15戶,養殖雜交母牛180頭,建青貯池15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40個,共青貯玉米秸桿95噸,處理了越冬的飼草問題。
我縣的秸桿養牛正向優越的偏向開展,當前有很多牛場正在興修。鄉煤礦業主馮樹強投資120萬元,興修正龍養牛場,設計規劃為養牛250頭,年出欄肉牛200頭,現曾經完成1000平方米的牛舍建造,500m3青貯池建立,曾經上欄15頭牛,估計下一年初可完成悉數上欄;楚米鎮健牛養殖場,建立牛舍600平方米,建立青貯350m3,設計規劃為120頭,現曾經養牛60頭。
肉牛場如何高效養殖
目前,隨著養牛產業的快速發展,一大批中小型肉牛養殖場相繼建成投產,使肉牛養殖的數量急數增加。但由于有些肉牛養殖場條件較差,養殖技術不高,不尊重科學,一大部分肉牛養殖場還采用的是落后的、粗放式的管理,嚴重影響了肉牛養殖場的經濟效益。
1要養好母牛
1.1選好母牛品種
肉牛養殖場要選擇好基礎能繁母牛,必須要選取優種改良牛作為養殖場的基礎母牛,如西門塔爾、夏洛萊、利木贊等優種肉牛公牛和本地黃牛的雜交后代牛,并且雜交優勢表現較為突出的母牛留作基礎母牛。
1.2基礎母牛的飼養管理
1.2.1飼喂技術在飼喂上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飲,每日喂3次。精料(全價料)喂前6~8小時用水調濕混勻,悶軟后拌料喂給。飼喂時要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不喂發霉變質、結凍的飼料。青貯飼料在冬季要在舍內飼喂,現喂現取。
村肉牛養殖基地工作方案
為了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地理優勢,特制定安鎮*村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鎮*村位于松潘縣城南端,地處大唐松州核心地段,轄3個自然小組,幅員面積0.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03戶762人,現有耕地面積358畝,退耕還林面積572.9畝,2007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16萬元,人均純收入2410元。*村地處縣城,是縣級綜合副食品基地,有全鎮最大的草場,有上規模的牦牛養殖戶3戶,圈養山(綿)羊養殖戶4戶,農牧民從畜牧業中獲得的經濟收入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畜牧業已經成為全村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隨著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該村畜牧業生產逐步從傳統的、粗放的野外放養牲畜向圈養型、規模化和基地化方向發展,努力實現由傳統的單一型(以放養牦牛和山綿羊為主)、家庭型、本地需求型,向多元化、規模化、基地化、效益型轉變,著力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益和抗風險能力,促進了農牧民增收。但是,全村畜牧業生產的粗放、產品的單一、管理的落后,造成畜牧業的總體規模始終上不去,無法產生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的效益,不能實現畜牧產業的產業化目標,群眾從事畜牧業增收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他們急切盼望能夠早日走基地化、規模化、公司化發展道路。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對于*村進一步壯大全村經濟,促進群眾持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調整畜牧產業結構的需要。*村地處縣城,人多地少,糧食產量有限,以生豬為主的耗糧型牲畜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從飼養耗糧型牲畜中獲得的利潤微薄,且市場風險大。而該村擁有的豐富的草場資源,對飼養節糧型草食牲畜是非常有利的。同時,肉牛養殖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投資見效快,周期短,養殖效益好,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徑,有利于該村進行畜牧產業結構調整。二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助農增收的需要。建設肉牛養殖基地,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既有利于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降低生產成本,又有利于增加養殖肉牛的科技含量。同時,還可以通過實行訂單生產方式,促進廣大養殖戶增收。三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加速畜牧業現代化進程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集約化經營方式將逐步取代粗放型經營方式,勞動密集型產業將逐步取代勞動松散型產業,傳統的養殖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養殖業的發展,實施標準化生產,走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子已成為必然趨勢,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就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最有效的途徑。四是建設肉牛養殖基地是滿足旅游市場需求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大唐松州知名度的不斷擴大、旅游市場開發的深入和旅游人次的逐年增加,涉旅牛肉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牛肉需求量越來越大,本地出欄的肉牛數量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可以緩減供需矛盾,滿足市場需求。
三、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肉牛養殖業現狀與發展策略
摘要: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國內牛肉市場迎來了產銷兩旺的好勢頭。但肉牛產業中還存在著布局不夠合理、育種水平不夠高、牛肉生產加工企業不夠強、牛肉產量增速不能滿足國內牛肉需求等問題。本文在國家促進畜牧業發展相關文件精神的指導下,通過系統分析國內肉牛養殖業的現狀,從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為構建現代化肉牛產業,保障國內牛肉供給提出了擴大政策宣傳、加強政府監管、提高牛肉加工生產企業業務能力、構建政府監管下的企業帶動個體養殖戶的新型生產結構等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牛肉生產;肉牛養殖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居民肉類消費總量持續增加,同時對肉類產品的品質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促進國內畜牧業升級并保障國內重要肉類農產品供給能力,國家鼓勵發展肉牛肉羊養殖業,并鼓勵各地方根據當地資源條件與畜牧業發展現狀制定相應激勵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國內肉類消費結構轉變,牛肉消費量迅速增加,國內肉牛養殖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國內肉牛養殖業發展背景
(一)國內牛肉消費量增長迅速
在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的背景下,居民對飲食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肉類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以牛肉為代表的高蛋白低脂肪紅肉消費在家庭和外餐消費中迅速增加。雖然牛肉消費環境相對復雜,難以收集具體的消費信息,但在《中國統計年鑒》中居民牛肉購買量增加、餐飲業持續繁榮和進口牛肉量增加迅速等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根據一般規律,居民收入增長會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并改變飲食習慣,飲食中主糧占比會逐漸降低,肉類占比相對增加,特別是以牛肉為代表的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元素全面的肉類食品。牛肉消費主要分為家庭消費和外餐消費。近年來家庭消費除了從實體店購買牛肉外,通過網絡購買半加工牛肉進行烹飪的方式也逐漸流行起來。外餐消費的迅速增加成為近年來拉動牛肉消費的重要原因。根據相關部門發布的《2022牛排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牛肉消費量為884萬噸,環比增速達11%。牛肉消費中,高端牛肉增長量尤為明顯,雖價格高于普通牛肉2.7倍,但消費量已連續6年呈現上升趨勢。
肉牛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交流材料
一、建立健全肉牛產業發展的責任機制
為進一步加強對肉牛產業發展的領導,*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主管工業、農業副縣長任副組長,農辦、動監、農業、發改、經濟、科技、財政、環保、金融、保險等各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肉牛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全縣肉牛產業的發展,著重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各鄉鎮也相應成立領導機構,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主管鄉鎮長為直接責任人,切實把發展肉牛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二、建立健全肉牛產業發展的政策機制
全方位、多種方式加大肉牛產業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政策的作用,做大*肉牛產業經濟。
1、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招商引企。縣招商局牽頭,采取企業招商、以商招商、政府招商、全黨全民招商的辦法,積極引進來*縣投資興辦肉牛產品加工和與發展肉牛產業相關的企業客商,除享受現有的招商引資待遇外,還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更大的優惠、更好的服務,扶持其把產業做大做強。
2、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機遇爭取項目。縣發改局牽頭,包裝項目,選準項目、抓住機遇,跑“部”、進“省”,主動出擊,爭取立項,下工夫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助推*肉牛產業經濟做大做強。
加快肉牛產業發展意見
肉牛養殖勞動強度低、養殖風險小、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我市秸稈和草場資源豐富,發展肉牛養殖大有可為。同時,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對于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培育壯大我市肉牛產業,推動我市畜牧業迅速發展,現就我市肉牛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肉牛產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施肉牛產業化為方向,以發展肉牛養殖公司、建設養牛小區、培育養牛大戶、組建經濟合作組織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強化政策扶持,著力發展基礎母牛,迅速增加肉牛養殖量,逐步使肉牛產業走上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路子,真正把肉牛產業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
2、發展目標:從發展基礎母牛著手,逐年引進良種母牛、改良地方牛,培育養殖能繁母牛專業大戶和肉牛養殖大戶,引導、鼓勵農戶養母牛、繁小牛、出欄商品牛。力爭用2-3年的時間,全市培育發展2-3個年供良種母牛500頭、出欄商品牛1000頭以上的養殖公司,建成20個肉牛養殖小區(年出欄千頭以上),培育200戶養牛大戶(戶均出欄百頭以上),帶動2000個肉牛養殖戶(戶均出欄5頭以上),基礎母牛存欄10萬頭,新增出欄商品牛5萬頭。5年內,實現目標任務翻一番。
二、發展肉牛產業的扶持政策
1、項目扶持。對達標的肉牛養殖公司、養殖小區和加工企業優先進行項目申報,加快產業發展。
優質肉牛高效安全生產技術分析
摘要:肉牛養殖過程中會發生諸多問題影響肉牛生產的效率和質量,為了提高肉質牛肉的生產效率,提高肉牛養殖場的經營效益,注重改革和完善養牛場的生產技術是很重要。本文從自繁自養、注重防疫、加強驅蟲保健工作、注重環境管理等方面闡述了優質肉牛高效安全生產技術,更有力的為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牛肉產品,并促進肉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優質肉牛;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提高了對于牛肉產品質量的要求,關注肉牛生產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養殖場生產肉牛的品質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繁自養
肉牛養殖過程中經常應用由養殖人員從外部購買架子牛來進行育肥工作的養殖模式。這種養殖模式有其自身的優點和劣勢,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可以減少肉牛養殖前期的經濟投入,并且可以大大縮短育肥時間和育肥成本,但是從外部購買架子牛容易將疾病帶入養殖場,從而使得疾病大肆地發生傳染和蔓延,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為了保證優質肉牛的高效安全生產,養殖場應該廣泛應用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可以從根源上防止疾病的傳播,如果養殖場需要從外部引種,那么只要做好引種時的檢疫工作即可,并在到場后進行隔離觀察工作。
2重視防疫
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扶持、發展和壯大肉牛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效,根據《肉牛產業“六個重點”實施方案》和《縣 2021年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圍繞打造“中國的和牛”——黃牛的總目標,聚焦肉牛和牧草品種培育、適度規模養殖和延伸產業發展,為把“牛、牛天下”靚麗品牌作出應有貢獻。按照縣委提出“力爭在5至10年把肉牛產業鏈打造成千億級的特色產業”,以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畜牧富鎮”的實現。
(二)目標任務。2021年,穩定養殖牛存欄達9600頭,其中實現能繁母牛養殖4800頭;新增能繁母牛1200頭,穩定發展專業合作社1個、新增養殖200戶,完善家庭農場申報40個,實現新增肉牛養殖規模養殖場8家;強化牧草及飼料加工,全鎮加工收貯青貯飼料1000噸;完成肉牛人工授精配種2500。
二、工作重點
(一)鞏固能繁母牛群基礎。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規模”的原則,重點發展飼養3頭以上能繁母牛養殖戶,增加能繁母牛養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