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保險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03:15: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三農保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三農保險

全縣三農保險指導意見

“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提出要建立農業保險制度,并采取由政府提供保費補貼等優惠政策和扶持手段,由保險公司具體承辦。一直以來,我縣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注重發展“三農”保險,尤其是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全縣“三農”保險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三農”保險服務,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三農”保險服務網絡,更好地發揮“三農”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作用,現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三農”保險在“三農”發展中的作用

農業既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又是抗災害風險能力不強的“弱質”產業。多年來,國內外的經驗證明,“三農”保險是國家保護農業發展,穩定農村經濟,確保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三農”保險有利于增強農業實力。首先,“三農”保險為農作物和農企、農戶財產提供保險保障,有效地轉移農業風險,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和在農業生產中減災防損的作用,避免農戶和農企因災返貧、因災破產,起到財政和民政部門所難以替代的作用。其次,國家可以通過對農戶保費補貼、對保險公司經營費用補貼和對再保險公司的補貼等鼓勵農業發展的保險政策手段,引導和指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其三,保險公司可以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互配合,共同支持“三農”。如規定投保農業保險的農民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可以得到貸款的優先權和享受利率優惠等,形成支農的長效機制。

(二)“三農”保險有利于新農村建設。“三農”保險通過其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可以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保險公司在經營中籌集了有長期穩定來源、金額巨大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隨著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擴大直接或間接投向農業生產和農村基礎設施等項目,支持新農村建設。保險業和銀行業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共同為農戶和農企提供貸款及保險服務,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也為防范金融風險多設了一道屏障,使保險起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保險作為風險的經營管理者,參與社會風險管理,用商業手段轉移、減少和化解諸如民事和經濟糾紛等社會矛盾和問題,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新農村建設。

二、全縣“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目標

查看全文

“三農”綜合保險困難與建議

摘要:2009年福建龍巖在上杭縣首推“三農”綜合保險,至2013年末已經實現龍巖農村地區全覆蓋,形成了獨特的“龍巖模式”。但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農戶參保積極性不高、保險公司承保主動性不足、政府與保險公司角色模糊不清等問題。為此,建議采取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巨災基金、完善補貼機制、優化政府職能等措施,進一步推進“三農”綜合保險發展。

關鍵詞:“三農”綜合保險;農業保險;龍巖模式

自2007年中國開始新一輪農業保險制度設計與試驗以來,農業保險事業不斷發展。2009年,針對農業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特點,福建省龍巖市立足現實,推出19項農民“用得著、買得起”的“三農”綜合保險,確保農村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2013年,龍巖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實現“三農”綜合保險全覆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三農”綜合保險在推廣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在體制、機制上進一步完善。

一、龍巖“三農”綜合保險的發展歷程

(一)首創階段。龍巖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處山水縱橫的山區地帶,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給農業、農村、農民造成巨大損失。為此,龍巖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三農”發展,不斷加強民生保障工作,2006年在全國首創農房統保等涉農險種,2009年在全國首創上杭縣古田“三農”綜合保險示范鎮,首推政企合作的“三農”綜合保險,在原有農房統保、“新農合”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等基礎上,新增小額農村家庭財產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鄉村干部責任險、小額農民務工險和農業產業險等,涵蓋了農村社會民生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并在全國鄉鎮中首創“政府引導、公司承保、農民參與”的“三農”保障機制,實現了險種、體制、機制、扶持、服務的創新突破,并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15年龍巖市轄內的上杭縣完成“三農”綜合保險保費收繳1135.52萬元(含政府貼補40%),參保農戶10.46萬戶次、農民45.11萬人次,農業產業面積405.93萬畝,賠款450萬元(大棚蔬菜保費收入22.625萬元,財政支付15.8295萬元,支付賠款33.3419萬元;煙葉保險已簽單38899畝,簽單保費210.05萬元,賠付36萬元),有效降低了農戶生產風險。(二)不斷完善階段。近年來,“三農”綜合保險“龍巖模式”不斷完善。一是提升服務站管理水平,引入市場管理模式,進行差異化考核。二是優化保險險種,不斷創新特色農業產業保險。2016年新開發推出設施花卉種植保險、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等新險種;對務工農民意外保險,在保費不變的情況下,將保障金額由每人3萬元提高至5萬元。三是對貧困戶實行保費補助翻倍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三農”綜合保險保費補貼加倍,即農業產業保險保費補貼由30%提高到60%,其他險種保費補貼由20%提高到40%。龍巖“三農”綜合保險以上杭縣為起點,逐漸向全市推進,2013年在全國率先實現“三農”綜合保險農村地區全覆蓋。(三)逐步推廣階段“龍巖模式”逐步推廣到漳州、三明等其他市、縣、區,如漳州市借鑒“龍巖模式”,人保財險漳州分公司通過“公司運作、政策引導、農民自愿”的模式,承保了森林、水稻、生豬、農房、漁船漁工、蔬菜、花卉、價格指數、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等九個政策性農業保險,同時積極創新特色農業保險,包括小額農村家庭財產、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和蔬菜種植保險等險種,有效擴大了民生保障范圍。三明市則在借鑒的基礎上創新了“三農”綜合保險,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業態,運用網絡通信、物聯網、大數據、高清網絡視頻技術處理等信息技術,整合全市“三農”服務資源,通過信息化手段,建成數據共享、實時響應、集服務與展示于一體的“三農”綜合服務中心。

二、“三農”綜合保險進一步推廣存在的困難

查看全文

全縣三農保險建設方案

為提升“三農”保險服務水平,強化農業防災防損能力,滿足農民風險保障需求,推動農業保險快速發展,根據我縣現有政策性農業保險項目與今后計劃推廣項目的需求,經分析評估,在充分考慮現有農村網點的基礎上,擬在七個鄉鎮建立“三農保險服務站”。

一、“三農保險服務站”建設的意義

1、建設“三農保險服務站”是切實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客觀要求。我縣自2007年以來,能繁母豬養殖保險累計承保8.8萬頭,覆蓋面達100%;為萬戶農民(或企業)承擔保險責任8800萬元;對遭受自然和疫病災害損失的萬戶養殖戶累計賠償320萬元。旱地地膜玉米、設施農業等保險業務陸續開展,隨著農業保險品種的不斷增加、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有完善的保險服務網絡。

2、建設“三農保險服務站”有助于提高農民保險意識、滿足農民風險保障需求。建設“三農保險服務站”可以發揮保險深入基層、貼近農民的優勢,提高農民投保的積極性。在充分了解農戶風險需求的基礎上,為農民提供更多的保險保障。

3、建設“三農保險服務站”有利于提升“三農”保險服務水平、強化農業防災防損能力。近年來氣候環境變化更為復雜,極端災害天氣經常出現,防災減損的專業性需求進一步增強,強化基層保險網絡建設,有利于加強對農民防災防損的技術指導與支持,完善農業生產保障體系。

4、建設“三農保險服務站”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政府的力量,在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快速落實的同時,加快其它商業性農業保險發展的步伐。同時建設“三農保險服務站”,將會在保費收取、損失確定等事關農業保險發展的一些復雜點上減輕公司壓力,確保農業保險能夠順利推進。

查看全文

三農綜合保險工作方案

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建立健全全方位、多領域的農村保障體系,根據《新羅區2013年度“三農”綜合保險實施方案》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化涉農保險“,構建覆蓋全鎮農村人口的保險保障體系,提升“三農”社會保障水平。

二、運作模式

將“三農”綜合保險與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單獨的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轉為與政府中心工作有機結合,形成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人保承保的政企聯動機制,大力推進“三農”綜合保險,增強農民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減少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

三、工作機制

查看全文

三農保險試點實施方案

一、統一思想,年。進一步增強做好政策性“三農”保險試點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市的政策性“三農”保險試點工作全面鋪開,覆蓋面不斷擴大。實踐證明,開展政策性“三農”保險有利于減輕農民因災害造成的損失,增強農民的生產自救能力,促進農業穩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赤壁的緊迫要求,扶持農民、保護農業、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黨和政府惠農政策的具體體現;有利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動新農村建設;也有利于擴大保險覆蓋面、增強保險業服務社會的能力、促進保險業和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各鄉鎮(辦、場)各有關部門及人保財險公司要在去年完成任務的基礎上,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農民自主自愿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政策性“三農”保險試點工作。

二、統一標準。嚴格執行政策性“三農”保險保費補貼方案

按照全省統一規定,年。市政策性“三農”保險繼續開展能繁母豬、水稻、農房和農民工意外傷害保險等4個試點險種,中央和省、縣(市、區)財政通過保費補貼的辦法,引導和鼓勵農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自愿參加保險,增強抗風險能力。

(一)水稻保險。保險金額為每畝200元。其中:中央財政承擔40%每畝5.6元;省財政承擔25%每畝3.5元;縣(市、區)財政承擔10%每畝1.4元;農民承擔25%每畝3.5元。

(二)能繁母豬保險。保險金額每頭100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50%每頭30元;省財政補助30%每頭18元;養殖戶承擔20%每頭12元。

查看全文

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通知

編者按:切實增強農業、農村和農民抵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根據省政府精神,2009年全市政策性“三農”保險繼續由人保財險公司承辦、成立專班,加強領導、認真抓好保費的收繳和落實、切實提高保險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村保險形式,努力探索保險新方法、新模式、嚴肅保險工作紀律、加強檢查督辦、由市督查室牽頭,財政、農業、民政、社保等相關部門配合,成立檢查小組進行檢查督辦,確保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各鎮鄉人民政府,城區辦事處,管理區委員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全省政策性“三農”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鄂政辦發〔2008〕38號),2008年,我市政策性“三農”保險開辦鄉鎮共17個,政策性水稻保險承保面積34.6萬畝(約占總面積的50%),政策性“二屬二戶”(軍屬、烈屬、低保戶、五保戶)農房保險共承保11737戶。全年全市近3萬受災農戶及時得到保險賠付,賠償金額總計近300萬元。

為了切實增強農業、農村和農民抵御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風險的能力,構建全市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根據《省政府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鄂政發[2009]6號)的要求,經市政府同意,現就繼續做好2009年度全市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通知如下:

一、根據省政府精神,2009年全市政策性“三農”保險繼續由人保財險公司承辦。

二、成立專班,加強領導。市政府將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納入責任制考核范疇。2009年各鄉鎮、辦事處、管理區要明確一名領導具體負責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并安排專人做好相關工作,做到應保盡保(2009年各地水稻種植面積附后)。

查看全文

三農保險工作方案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展政策性“三農”保險有利于減輕農民因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增強做好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強農民的生產自救能力,促進農業穩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的緊迫要求,扶持農民、保護農業、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黨和政府惠農政策的具體體現,有利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推動新農村建設,也有利于擴大保險覆蓋面、增強保險業服務社會的能力、促進保險業和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各鄉鎮(辦、場)各有關部門及人保財險公司要在去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農民自主自愿”原則,進一步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創新支農方式,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統一標準。嚴格執行政策性“三農”保險保費補貼方案

按照全省統一規定要求,年。全市政策性“三農”保險繼續開展能繁母豬、水稻、農房和農民工意外傷害保險4個試點險種,中央和省、縣(市、區)財政通過保費補貼的辦法,引導和鼓勵農戶、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自愿參加保險,增強抗風險能力。

(一)水稻保險。保險金額為每畝200元。保險費率7%按季每畝保費14元。其中:中央財政承擔40%每畝5.6元;省財政承擔25%每畝3.5元;縣(市、區)財政承擔10%每畝1.4元;農民承擔25%每畝3.5元。

(二)能繁母豬保險。保險金額為每頭1000元。保險費率6%每頭保費60元。其中:中央財政承擔50%每頭30元;省財政承擔30%每頭18元;養殖戶承擔20%每頭12元。

查看全文

全區三農保險活動方案

為適應農業保險新形勢發展需要,加快建設覆蓋全區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基層服務站點,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效益,維護和促進農業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財政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基層管理和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在全區現有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機構的基礎上,按照“以鄉建站,分村設點”的總體規劃,依托各鄉鎮農業管理服務站,在鄉鎮(含小華山街道和開發區,下同)建立三農保險服務站,在行政村設立三農保險服務點,明確服務站和服務點工作職責,規范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辦理、查勘定損及賠款支付等服務,全面提升我區農業保險工作水平。

二、實施步驟

(一)組建工作機構(10月20日—10月31日)。1、落實辦公場所。鄉鎮、行政村負責為農業保險服務站和服務點提供必要的辦公場所。2、確定工作人員。根據我區實際情況,確定鄉鎮服務站每站設工作人員崗位2個,其中站長崗位1個、副站長崗位1個。服務站工作人員由鄉鎮擇優推薦人選,經國元農業保險公司區服務部(以下簡稱區國元保險服務部)考核后確定,并報區農險辦及國元保險中心支公司備案。原則上站長由鄉鎮分管領導兼任,副站長由鄉鎮農業管理服務站站長兼任。行政村服務點工作人員由村兩委推薦一名村干兼任。3、配發辦公設備。區國元保險服務部統一配送電腦、打印機、照相機、檔案柜、桌椅、統一標牌等辦公設備。同時明晰資產權屬,辦公場所土地及附著物產權歸鄉鎮、村所有,辦公設備和相關用具產權歸區國元保險服務部所有。4、統一建章立制。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業務工作受區國元保險服務部管理和指導。界定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工作職責(附后),制定各項工作規章制度。工作職責和業務流程上墻,掛牌辦公。

(二)組織檢查驗收(11月1日—11月15日)。區國元保險服務部會同區農險辦對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組建工作進行驗收,指導具體環節,督促工作進度,確保機構組建合理,具備運轉條件。

查看全文

三農保險匯報大會發言

同志們

省委、省政府,首先要感謝。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對我保監會這次的調研活動高度重視,熱情接待,使我這次調研活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雖然時間很短,但我認為收獲很大。

省委、省政府一直以來對保險業高度重視,特別是剛才省長做了非常重要的講話。積極探索,應該說,省這個保險業的發展在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中,特別是西部,以農業、農村為主的經濟結構發展當中,探索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也還是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這里,代表保監會對省委、省政府,省各級黨委、政府對保險業的關心、重視,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郵集團、中郵壽險股份公司對這次保監會就保險業如何服務三農、服務基層的調研活動,這次。非常重視,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光是今天一天看,包括前一階段的匯報,材料,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里,也代表保監會對中郵集團、中郵人壽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題就是圍繞保險業怎么樣更好的服務新農村建設,這次。更好的服務基層。

中央正在準備籌備召開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最近一個時期。媒體已經公布了這次全會的主要議題就是審議“十二五”規劃,其中,十二五”規劃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在十二五”期間,加強農村工作,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所以說非常重要的工作。

查看全文

三農險基層服務體系構建實施辦法

為了構建全市三農保障體系,積極創建農村保險示范縣,確保三農保險業務依法合規經營,健康持續發展,有效提升三農保險服務能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大力推進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是落實中央惠農政策,扶持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維護農民利益,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三農保險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做好三農保險工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的原則。要把做好三農保險工作作為落實國家惠農政策的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堅持政府主導,形成職能部門和保險公司齊抓共管、責任共擔的三農保險運行機制和服務體系。

(二)堅持依法合規的原則。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按照國家財政、保險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三農保險基層服務體系依法合規,健康運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