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06:03: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散文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散文教學

語文散文教學的藝術探究

一、感受大美

領悟和感受散文的美是散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首先,品味散文的形式美,在審美欣賞的過程中,讀者一般都是從形式的感知入手,通過想象和聯想達到美感的形神交流,最后和作品的感情產生共鳴。散文的形式美包括多方面:語言文辭美、表現手法美、結構美等。有的作家極重視美文的結構藝術,它們有的像扇面畫幅,咫尺之間,煙波云海,意境深邃;有的像蘇州園林,方圓幾畝,峰回路轉;有的談古論今,言近旨遠;有的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總之,散文的結構千變萬化,沒有定規,正所謂行云流水,隨物賦形,美不可言。我們應著眼作者思想感情的波瀾。其次,感悟散文的內容美。散文再現的生活美,表現的情感美、哲理美,以及再現與表現相統一而形成的意境美,是散文呈藏蓄狀態的內容美。散文和其他文學類別一樣,反映社會生活既要再現客觀對象的形神狀貌,又要表現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是再現和表現的統一。因此,欣賞散文的美,要把握再現的生活美、表現的情感美和哲理美。再現的美與表現的美和諧構成了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美。它是多方面的,如形象美、色彩美、音樂美、含蓄美。再次,享受散文的風格美。散文的風格美是散文作品的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體現出的獨特藝術美。有的如大江東去,波瀾壯闊;有的如小橋流水,明月清風;有的如濃桃艷李,怡紅扶綠;有的如疏梅濃竹,苦艾寒芹……對于具體的某一作品,欣賞者首先要根據其作品內容與形式上的特點,判斷它是陽剛美還是陰柔美。如果是用雄渾的筆墨、豪邁高昂的格調描繪轟轟烈烈的生活場景和大波大浪,表現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生活片斷,宣泄作者奔放激越的情感,使讀者產生驚奇、狂喜、贊嘆等大起大落的心理情感,那么,這樣的散文風格就屬于陽剛美;如果是用優美細膩的筆墨、委婉柔和的色調表現日常生活的細波微瀾和自然界中的柔美景象,給讀者帶來一種平緩、親切、隨和、舒坦、閑適、寧靜、愉快等心曠神怡的心境,那么,這樣的散文風格則屬于陰柔美。

二、把握文章結構,提煉關鍵語句

閱讀散文還要善于抓關鍵的語句。從內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題意主旨的語句;從表達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抒情意的語句;從結構上看要注意起領收束或承上啟下的語句;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修辭手法的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者必顧之,在篇末則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也就是說,關鍵語是文章的精神聚點,是文章的標志。郁達夫說過,在散文中“總要把熱情滲入,不能不達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作者的感情總是會凝聚在文中一點,找到這一點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對學生篩選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在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否找到符合題意的關鍵句。閱讀時最好能把書中的精彩片斷摘錄下來,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把自己的體會感受寫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品作出客觀的評價,這樣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質大有裨益。

三、朗讀品味多樣化,倡導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

朗讀教學是散文教學的基礎,更是理解散文的強有力的手段。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散文實施“三讀法”。初讀,整體感知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再讀,局部探究如何寫景狀物,如何情景交融;三讀,接受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在教學中應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善于營造朗讀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潛能。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如語句間的停頓、語音、語速、語調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當地給予評價,以多鼓勵、多表揚,少挖苦、少諷刺為宗旨,可采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集體評價、個別評價等形式。散文的語言是非常生動優美的,單靠朗讀還不夠,還需要品味語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用講解代替學生的活動,課堂上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發揮小組協作的優勢,讓學生自主賞析、自主領悟、自主生成、自主創造,保證學生獨立人格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健康發展。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備,而且字字珠璣、意蘊深厚。如何真正牽引學生,領會文本意蘊,實現對散文內涵的審美感受與認知,顯得尤為重要。教無定法,學也如此,筆者以上對散文教學方法的論述只是對自己幾年來教學嘗試的一個小結,有瑕疵是難免的,怎樣用最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筆者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如既往地探索。

查看全文

散文教學探究論文

一、鑒賞散文的情感美

與韻文相比,散文如日常談話般率性真誠,隨意自由,外國散文中有所謂絮語散文,隨筆散文,我國現代有談話風散文,有所謂“閑話”、“雜談”類散文類別,在強調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謀而言。

的確,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詩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徑的靈活多樣上,散文可說還勝詩歌一籌,因此,散文往往成為作者內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貼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對的是宇宙間最美麗的生命體--人,直接面對的是最為豐富多樣的生命的情感體驗。實現散文的審美功能,還需要循其語言表征,追尋它直抒或隱含的人物情感,在對這些情感的理解認同和反復體味中提升審美品位。

那么,散文的這種審美功能在閱讀中是如何實現的呢?

稍有鑒賞力的讀者都有從閱讀興奮中享受藝術美感的經驗和體驗:閱讀之后,在一定的藝術直感的支配下,藝術意象重現,與作者之間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現了高潮,在興奮中獲得共鳴的快感,這時候雖不求甚解而心緒飛動,雖掩蓋而畢而余味無窮……,這是在值得鑒賞處自然形成的“興奮點”,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時常有“快絕!妙絕!”的贊嘆;脂評本《紅樓夢》常用“寧不相殺”的點評。追根溯源,這種興奮點的形成正是在讀者進入閱讀鑒賞的境界,無意識的換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種情感的愉悅與共鳴,而喚起讀者審美體驗的正是作品中或濃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我們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深入文本,發揮想象,換位思考,是實現欣賞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徑。

查看全文

散文教學分析論文

一、觀賞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兩字在許多民心目宛如只屬詩歌,著實否則,“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種自由多樣,關注真實世相的文體,自有其對特定意境的尋求;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也展現了意境美不獨為詩,也為散文全部;而且,今眾人搪塞“散文是美文”的界說,也在認同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認可了散文的特之一,即用獨具質感的精致的語言建立特定的情境以托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建立,通常有兩種重要途徑——以形傳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是到達散文意境的融和統一,不行疏散。觀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差異人物的差異人生的差異場景,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灼而過或慢速展現之間,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奧的哲理。

(一)以形傳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建立要領之一因此形傳神,即是“議決對具體形象的傳神描繪而傳達出抒懷主體的精神意蘊”,轉達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緒,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沒關系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到達觀賞的目的,得到審美的愉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統一樣平常,作為觀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孕育發生歷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傳神的以為。“薄薄的青霧”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風景皆云云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恰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想不真實的寫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組成此段美盛意境的絕不行少的一環。總之,在這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條理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音樂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

查看全文

語文散文教學論文

一、鑒賞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兩字在許多人心目似乎只屬詩歌,其實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種自由多樣,關注真實世相的文體,自有其對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獨為詩,也為散文所有;并且,現代人對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說,也在認同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承認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獨具質感的優美的語言創設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創設,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以形傳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達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統一,不可分離。鑒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場景,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爍而過或慢速顯現之間,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傳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創設方法之一是以形傳神,就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逼真描繪而傳達出抒情主體的精神意蘊”,傳遞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感,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達到鑒賞的目的,獲得審美的愉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為鑒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真切的感受。“薄薄的青霧”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實的寫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構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絕不可少的一環。總之,在這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音樂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

查看全文

中學語文散文教學設計探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真語文”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語文到底應該教什么,一時間成為語文教育界熱議的話題。散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如何教也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筆者結合相關的教育知識和教學經驗,談一談自己對中學語文散文教學設計的淺薄見解,以期提升散文教學的效率,真正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中學語文;散文;教學設計

在文學體裁中,一般不屬于詩歌、小說和戲劇的文體就是散文,可見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是作家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獨特的人生感悟的一種文體,不同的作者會有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和表達方式,即使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也會有不一樣的作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準確地把握散文的文體特征和散文的獨特性特征,引導學生感悟到散文的獨特魅力,從語言文字切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生體悟,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整體素養。

一、明確散文教學的價值取向

散文文體具有獨特的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散文教學的價值取向,從文本出發,從作者出發,知人論世。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散文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一定數量的散文,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其次,引導學生掌握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即注重語感培養、展開想象聯想、領悟作品深層意蘊并獲得新的閱讀體驗;第三,引導學生感知散文的語言美,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四,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對生活、社會的認識和表達能力;第五,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能讀懂古代的散文和現代散文,豐富自己的文化常識,提高積累。教師在明確散文教學的價值取向后,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要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在朗讀中感悟到情和景的聯系,了解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同時,要引導學生探究這篇散文的寫作線索,領會抒情散文以情綴文、緣情寫景的特點,增強閱讀此類散文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一點知人論世的散文鑒賞方法,從朱自清其人的生平入手,體會作者與其父之間的關系,了解作者對人生短暫的獨特感悟。

二、把握散文的文體特點

查看全文

中學語文散文教學技巧探討

摘要:散文是一種特殊的文章,在中學教學階段來說,我們在進行散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初級中學的學生來說,無論從理解上,還是運用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都需要我們通過多種技巧來組織教學,按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來不斷的提升學生們對散文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使他們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散文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散文;教學

著名學者錢理群說:“中學語文教育是有雙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能力的訓練”。那么,如何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對學生們進行散文教學,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對于我們中學語文教學來說,散文是一種很重要的文體,散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散文教學理應引起大家的重視。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對散文教學技巧的探究,來提高學生們對散文的認知和理解的能力。2001年頒發的新《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所謂工具性,就是要著眼于語文課程的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所謂人文性,就是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我們廣大中學語文教師要在中學語文散文教學中,通過對課程標準的把握,來不斷的提升學生們對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在散文方面的造詣能夠有所提高。

1背景理解

在中學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文章的背景了解,如果不了解文章的背景,讀者則很難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散文來說,比起其他的文章來說,了解文章的背景則顯得更為重要。散文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如果沒有相關的背景了解,我們通過文章則很難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并無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為,從形式上看,好多散文就有跳躍性的思維,即從一個場景變化到另一個場景沒有一定的規律,這也是散文的一個特點,其實,散文本身就是作者在其對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感覺,然后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其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在對散文的理解上,我們一定要充分的把握住文章的背景這樣才能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比如,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在1926年整理出來的,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這樣,其文章的背景就會有很大的不同,1926年前的北京正是軍閥時期,所以窮人的地位當然是無法保障的,而在南方的廈門,則相對于北方較好,所以其文章的諷刺意味也就會大不相同。這樣,只要你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要歷史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了。

2通讀訓練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與現代散文教學的實踐

摘要:進入高中后,學生開始系統接觸現代散文。現代散文形式自由、意境深邃、情感真實、語言優美,往往能帶給人情感的撫慰和心靈的啟迪。但學生對現代散文的特點、結構缺乏了解,閱讀體驗不夠深刻,在解答現代散文閱讀類考題時難以把握重點。為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引導,加深學生對現代散文的認識與理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散文;教學實踐

情感是散文的核心,要想讀懂散文,就要透過語言壁壘,直達散文的情感核心。在高中語文現代散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弄清所讀作品屬于哪種類型,更要在梳理作品脈絡的基礎上深入文本,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通過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才能讀懂現代散文,才能在閱讀中獲得精神提升。

一、高中語文現代散文教學現狀淺析

(一)以教師講授為主

現代散文閱讀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方法,獲得體驗,增進理解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是關鍵。但結合教學實踐和相關調查來看,當下的現代散文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為主。不少學生表示,若教師“講”得有趣,則學習興趣濃一些,若教師語言干癟無味,引導不得法,則會對課堂失去興趣。而這也正是很多學生在解讀散文類作品時難以從自身角度生成體驗的主要原因。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還需優化教學模式,樹立學生主體意識,讓其積極參與到散文解讀的過程中來。

查看全文

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散文教學探究

摘要:素養是什么?素養包括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發展。而學生作為素養培育中的人,核心素養是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并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語文是語言及文學、文化的簡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高中語文散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本文主要討論的內容。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散文

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必需品質和關鍵能力。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因此,語文很重要,是學生學習時的根據地。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在各個方面提升高中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從古至今,語文老師因為教育導向,總是十分注意學生的成績,不能很好地擴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教師需要理解新課改中的教學理念,讓學習的重點從單調的文學知識學習移動到培養學生素養上來,使學生受到更好地教育,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學會學習的道理。

一、制造看書的氣氛,發掘學生的閱讀量

語文中的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它表現在各個方面。豐富的閱讀量,可以增加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力量,也可以增加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使自己擁有健全的人格。閱讀也是學生打開世界的大門,是學生發現新事物的眼睛。中學課本里有許多優秀且有品質的文學作品。從這一篇篇優秀的文章里,學生可以領略到作者內心的變化、不同的人生,讀出美麗祖國的大好河山、優美的風景。閱讀的最大價值就是,從這種模式里,學生可以學習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大提升審美水平,重新認識自己長大的地方。老師要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與閱讀的環境,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到語言的美好。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閱讀。例如,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文章,能使學生被優美的課文吸引。教師也可以常常給學生播放一些優秀文章的朗讀音頻,使學生陶醉于課文之中,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例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就是一篇十分優美的、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文章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天等。教師可以用朗讀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的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二、精巧構思課堂話題,提升學生的認識與理解能力

查看全文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散文閱讀方法

一、高中語文散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1.散文教學存在盲目性。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的特點,有很多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技巧指導,在這一過程中,也不由自主地會對一篇散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等進行講解。而這種講解解讀往往是非常主觀的,會對學生本身的理解產生干擾。除此之外,很多教師也非常用心地進行著各種教學改革活動,可是在散文閱讀訓練方面,卻表現出盲目性比較強的特點。很多教師只是為了進行教學改革而改革,這種盲目追隨教改的做法會導致語文課改“劍走偏鋒”,如把課堂上的“分組討論”稱之為“合作式學習”,在課堂上提幾個問題就變成了“問題解決”教學,或稱之為“研究性學習”,華而不實,導致散文教學核心內容丟失。2.主觀解讀存在偏差。目前,在我國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對散文本身的理解,既需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解釋,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留意學生主觀解讀中所存在的偏差現象。尤其那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思想,更是需要老師特別注意,根據課堂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進行干預。作品既是人文的,又是科學的。不能為了創新,就凌駕于文本之上,肆意誤解甚至曲解文本。這樣既減弱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助長了學生虛浮、輕率的學風,對培養學生嚴密、準確的思維能力十分不利。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分享發言,進行靈活干預,充分地表現出課堂教學靈活性的特點。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閱讀的方法

1.重視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對于散文閱讀來講,把握其中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的高中語文學習中,每一篇散文都是精挑細選編入教材之中的。這些名家的作品,主旨明確,用語精煉。對于一篇散文作品而言,寫什么是很重要的。這個“什么”,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材料,它包括景、物、人和事,內容的選擇要服從于主旨的需要。它們是作者經過篩選后的產物,也是和作者內心情感表達相吻合的。散文的情感,一般都附著在這些實實在在的“物”上,才具有真實可感的力量。我們就要引導學生用“回溯”的方式,借助這些材料,去探求作品的感情、思想和意蘊,并逐步進入審美判斷的精神境界。為了培養學生提煉文章中心思想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仿寫的訓練。通過仿寫,學生自己成為作者,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如何將自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滲透進去,都需要精心地設計和編排。在經歷了自己寫作的過程之后,學生們往往在捕捉散文中心思想的能力方面會有較大的提升。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提高閱讀效率。一篇散文中總有一些關鍵的詞句,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忽視這個特點。所以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提示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留意這些關鍵的詞句,通過這些關鍵的詞句去理解一篇文章內在的邏輯結構特點。除此之外,一篇文章構思的焦點也要敏銳抓住。往往有一句話概括出來,這篇文章可能就是圍繞著這句話加以展開的。散文的“文眼”雖不固定在某段某處,但也有規律可循。如《背影》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個句子就是本文的“文眼”,它開篇點題,統攝全篇,使思念父親的深情籠罩全文,映照全篇。所以在每一篇散文的學習中,教師首先要抓住文眼,其次才能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發現文眼。一般來說,將文章讀上一兩遍,文眼也就自然顯現了出來。3.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之美。對于一篇散文來講,其語言是美麗的。散文的美,需要讀者去細細品味,從字里行間來體會,它有讓朗讀者和聆聽者感動的地方。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若放聲朗讀,一種雄渾豪邁的感覺會油然而生;若默讀,品味效果就會截然不同。放聲朗讀無疑是深入品味文本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雖然到了高中階段,朗讀聲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語文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時間朗讀有空間朗讀,教師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課堂學習時間,進行散文的朗讀任務。

三、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閱讀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結合散文自身的特點,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散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抓住散文的中心思想,體會散文的語言美,通過對散文的仿寫訓練,提升對散文的整體把握能力。

查看全文

初中語文散文教學與讀寫方法

【提要】散文是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文體,高效的散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然而在散文課堂上常常是教師在自說自演,這樣的散文教學是低效的,因此,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創新,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設備來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將當下流行的教學模式和散文教學的特點有機融合,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做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發展學生閱讀理解和創新寫作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散文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學生將由衷地熱愛語文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讀寫結合

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散文教學方法

(一)讀寫結合在敘事散文教學中的應用

敘事散文注重對事物的敘述表達,敘事情節不一定完整但一定要集中,它是按照人物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根據情節脈絡來進行敘述的。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敘事散文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學習敘事散文時應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文章的內容聯系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體會文中的思想情感。為了教會學生掌握敘事散文的寫作方法,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精讀,領會文章的深層內涵,對課文的框架結構、行文脈絡、前因后果等進行總結歸納,通過系統地梳理,學生便能深切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教師要將生活化的真實情景引入課堂中,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進行學習,從中獲取靈感以便掌握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在寫作訓練中,嘗試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從各種角度來表達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對自己喜歡的文章句子進行仿寫。通常來說,敘事散文的前半部分是普通平常的敘述,為后文做鋪墊,通過某個特定的情節點的瞬間爆發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便能通過文章對作者情感的升華進一步領悟,從而對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獲得成長。

(二)讀寫結合在抒情散文教學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