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9:45: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燒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兒燒傷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燒傷的流行病學特征,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救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的方法,對我院8年來收治的223例小兒燒傷的病例資料進行總結,分析了致傷因素及發病規律。結果小兒燒傷占我院同期燒傷患者的53.5%;夏秋兩季發病率為81.2%;農村患兒占92.8%;致傷因素主要以熱液燙傷為主,占61%;病死率為3.1%。結論小兒燒傷是今后燒傷防治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小兒燒傷病因流行病學

Analysisofthedataof223childrenburnpatients

TianGengjia,LiangHaixia,JiaChiyu,etal.

No.451HospitalofPLA,Xi''''anCity,Shaanxi7100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ofchildrenburn,sumuptheexperienceandlesson,improvethetreatmentlevel.MethodsReviewthedataofchildrenburninourhospitalfromJanuary1995toDecember2002,analyzethecauseandtheregularityofmorbidity.ResultsChildrenburnoccupy53.5%inallburnpatientsatthesameperiodinourhospital;themorbidityis81.2%insummerandautumn;thepatientsfromru-ralareaoccupy92.8%;thehotliquidisthemainreasonofscaldburn,themorbidityis61%;themortalityis3.1%.ConclusionChildrenburnisthekeypointinpreventionandtreatmentinalongperiod.

查看全文

燒傷創面護理

1早期創面的護理

早期創面的護理目的在于除去異物、清潔創面、防止感染、減輕疼痛,減少創面滲出物與水腫,為預防并發癥和促進創面愈合打好基礎。

注意保暖,室溫宜保持在28~30℃。剃去燒傷創面周圍的毛發(頭發、胡須、腋毛、陰毛等),剪短指、趾甲。用肥皂水及清水將創面周圍皮膚洗凈。以大量滅菌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并以紗布輕輕擦拭,去除浮于創面上的污垢。若創面污染較重且一時難以獲得生理鹽水時,也可以用大量清水沖洗。沖洗干凈后,創面用無菌紗布輕輕吸干。鋪無菌單及消毒的防水布,清創后根據傷情采用暴露或包扎療法。

Ⅰ度燒傷創面應保持清潔。Ⅱ度燒傷創面小水泡可保留不予處理,要防止感染、減輕疼痛;大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滲出液抽出,防止感染。Ⅲ度燒傷創面應保持創面干燥,防止感染,保持焦痂完整、擇期手術。

2包扎療法的護理

適用于對四肢污染較輕、創面清潔的燒傷和躁動不合作者。此法便于護理和病人的移動或活動,有利于減輕創面疼痛,防止創面加深,預防創面感染;,且有保溫的作用。一定的壓力可部分減少創面滲出、減輕創面水腫。此法不利于觀察創面,也不適用頭面頸、會陰等處創面處理。

查看全文

小兒燒傷患者護理思索

2011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燒傷患兒33例,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均痊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小兒燒傷燙傷患兒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齡5個月~6歲,其中以1~3歲患兒居多,23例(70%),5個月~1歲患兒7例,3~6歲3例,燒傷面積2%~15%,<10%26例,10%~15%7例,四肢燒傷20例,面頸部燒傷8例,軀干部燒傷2例,會陰部燒傷3例,以熱液燙傷最多見,火焰燒傷次之。

2.護理

燒傷創面的處理:患兒入科后盡快協助醫生進行創面處理,根據燒傷的部位、面積、嚴重程度分別采用相應的方法,如生理鹽水沖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銀膏、濕潤燒傷膏外涂,無菌敷料包扎覆蓋,燒傷大型遠紅外線燈照射創面,根據不同情況采取暴露或半暴露療法。保持創面清潔無菌。補充血容量:在處理創面的同時,迅速應用小兒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順利,根據醫囑合理規范補充液體量,遵循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晶后膠的原則,速度1ml/(kg•分),尿量維持在1~1.5ml/(kg•小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注意神志、精神狀態、尿量情況,兒童每小時尿量20ml,嬰幼兒10ml,小于此量應加速輸液。預防感染,給予支持對癥治療,遵醫囑按時按量應用抗生素,肌注破傷風抗毒素,靜脈輸注香丹、丹參等改善微循環藥物。創面及時給予換藥,局部應用生長因子凝膠,濕潤燒傷膏,百多邦軟膏等外涂藥物,注意觀察藥物有無不良反應。同時創造合適的病室環境,保持病房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紫外線消毒房間1~2次/日,每天用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頭桌,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醫務人員進入患兒房間要做好消毒隔離,嚴格各項無菌操作。

飲食指導,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燒傷由于滲液多,機體分解代謝旺盛,消化功能紊亂,大量營養成分的丟失,另外,營養吸收和補充困難,導致創面延遲愈合[1]。因此,營養的攝入至關重要,鼓勵患兒早日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如雞湯、魚湯、牛奶等,少量多餐,先流食,半流食,胃腸功能逐漸恢復后過渡至普食,如瘦肉、雞蛋、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宜多吃,小兒對蛋白質、糖類食物消化較好,脂肪類差,因此不要吃太油膩的食物。進食量少者也可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如10%人血白蛋白2g,1次/日,連用3~5天,小兒氨基酸6g,5~7天,使患兒安全度過感染關。做好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小兒燒傷的場所主要為居家,家屬監管不力和疏忽大意是小兒燒傷的重要因素[2]。

查看全文

外耳燒傷感染研究論文

【關鍵詞】外耳燒傷

外耳燒傷感染常見于嚴重頭面部燒傷后,常為多重細菌感染且表現為較嚴重的多重耐藥性[1],治療不當可引起耳廓畸形及外耳道閉鎖。本科自2003年以來共成功治愈此類患者47例,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47例患者中,15例來自于本院燒傷治療中心,32例來自于院外燒傷患者,收治時間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其中男41例,女6例,年齡5歲~69歲(平均29歲),燒傷時間最長1.5個月,最短1周,均為深II、III度燒傷,合并外耳道燒傷8例。均住耳廓燒傷病房單獨管理。

1.2治療方法

查看全文

危重燒傷患者護理管理分析

1危重燒傷患者臨床資料

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收治30例危重燒傷患者當中,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在15~70歲之間,燒傷深度為淺Ⅱ度、深Ⅱ度、Ⅲ度,燒傷面積30%~49%的19例,50%~98%的11例。對以上危重燒傷患者進行緊急救治后,實施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

2批量危重燒傷患者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危重燒傷患者當中,出現感染情況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醫護人員未做好感染預防或感染處理的工作、患者自身的體征問題等。以下就危重燒傷患者感染的影響因素,展開具體的分析。2.1醫護工作中的影響因素。當危重燒傷患者以成批的數量出現時,醫院救治非常緊急且救治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另一方面,由于燒傷患者數量多,媒體以及各級領導等對此也會予以相當的關注。由此,醫院的人流量劇增,這對醫院救治和護理工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時患者出現感染的可能性則增大[2]。另外,在醫護工作當中,手衛生是院內感染發生的主要原因。如果醫護人員在對危重燒傷患者實施救治和護理工作當中,沒有做到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等控制,以及醫護人員未嚴格做好手衛生,則很容易造成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及整個監護室感染的暴發。2.2危重燒傷患者自身情況的影響。實際上危重燒傷患者受傷的程度、面積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感染性。①患者燒傷的部位是直接呈現的,另外由于燒傷患者的身體機能如免疫功能等都比較低,發生感染幾率本身就非常大,甚至可能還會出現膿毒癥,從而出現院內感染。②出現批量燒傷患者的通常情況是,此前患者均處于相對密閉或狹窄的空間當中,患者除了體表出現燒傷之外,實際上還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損傷。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的呼吸道抵抗力則受到嚴重的影響,致使患者極容易出現感染。2.3外在的環境影響。批量燒傷患者的出現,醫院必然要使用較多數量的燒傷重癥監護室,同時必然要使用大量的醫療救護器材,如果這些器材的供應不足以及此前的器材管理工作不到位,患者面臨的感染危險則越加嚴重[3]。此外,危重燒傷患者在救治和護理期間,如果長時間暴露在烤燈下,或者病房的溫度、濕度等與患者燒傷情況不相適應的情況下,則很容易出現感染。

3批量危重燒傷患者感染控制的護理管理措施

針對批量危重燒傷患者可能出現的感染,醫院必定是要采取措施做好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以下則從護理管理的角度出發,具體探討感染控制的護理管理措施。

查看全文

小議燒傷病人的麻醉處理

理想的麻醉選擇應是安全、簡便、有效、止痛完全、對機體影響小、誘導及清醒迅速、術后反應少、麻醉過程中舒適、沒有痛苦、易被病人接受為原則。燒傷病人除少數采用局部麻醉外,絕大多數病人采用部位麻醉及全身麻醉。

大面積燒傷早期行切痂植皮術,一般要掌握好時機,在休克得到糾正時進行,麻醉要求淺而鎮痛效果好。不加重休克。重癥燒傷人院以后,重點是液體復蘇及合并癥處理,使機體各臟器功能盡量保持較好水平。對于不合作的病人,尤其小兒在應用麻醉性鎮痛劑基礎上,應用小劑量氯胺酮,能獲得滿意的麻醉效果。對于大面積燒傷病人進行切痂時,由于創面出血多,對病人影響大,據統計每切除1%Ⅲ度燒傷面積約出血50~100mL。輸液可以使血液稀釋,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內血流速度,有利于組織灌流,但應掌握最佳血液稀釋程度,目前認為血細胞比容不低于30%,Fib應在l00g/L以上,同時在術中特別注意做好循環功能監測。除觀察出血量及動態心率變化外,應觀察每小時尿量。一般血容量不足,血壓下降,則尿量減少;在無腎功能障礙情況下,如每小時尿量能維持在30mL以上,提示血容量正常,低于20~30mL,考慮血容量不足應補充液體,特殊情況下可行CVP監測作為輸血補液參考。近年來,大面積燒傷在全身狀況穩定的情況下,開展了休克期切痂,主要是減少感染途徑、消除細菌培養基地、減輕機體中毒反應、阻斷滲出途徑、減輕氧自由基的損傷,從而提高治愈翠。但一次切痂不應過大,應掌握在燒傷面積的20%,有條件可切除40%~50%,以避免造成生理功能紊亂。麻醉處理特別要小心,須先保證病人呼吸道暢通,人手術室后靜脈注射哌替啶1~2mg/kg、氟哌利多0.1~0.2mg/kg或芬太尼2~4μg/kg,以小劑量氯胺酮(0.5mg/kg)靜脈注射。絕大多數病人都較為滿意耐受切痂手術,并根據術中情況進行追加氯胺酮用量。如果燒傷病人有高血壓病史,應用氯胺酮時應格外小心。術中要充分給氧,維持良好的呼吸支持,做好血流動力學監測。如果病人燒傷面積較大或合并有吸入性損傷,術中以氣管插管輔助呼吸為佳。燒傷病人絕大部分能在保留自主呼吸情況下順利完成手術,不主張應用肌松劑。琥珀膽堿可以引起燒傷病人高血壓、心室纖顫及心搏停止。如果手術范圍局限,應盡量采用局部麻醉。

對于肉芽創面清創植皮術,多在燒傷后期進行,手術時間短,可采用氯胺酮靜脈麻醉,也可采用異丙酚復合芬太尼麻醉,總之只要掌握得當,任何麻醉都能取得滿意效果。燒傷麻醉中體位的突然改變往往是造成麻醉并發癥的重要因素,雖然在麻醉中一般都以180°轉身對循環動力影響較輕,但對燒傷病人卻是不容忽視的潛在危險因素,因此在翻身體前應糾正血容量,盡可能將血壓心率調整在正常范圍內,翻身后立即測量血壓心率,同時翻身前一定不能用對呼吸循環抑制的麻醉劑,翻身時要求輕巧、快速,如果需俯臥位時間較長、并有通氣功能障礙的燒傷病人,應選擇氣管內插管,以便進行輔助呼吸以保證大面積燒傷病人,往往要進行多次手術麻醉,在麻醉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到病人耐藥性、耐受性、變態反應性以及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多次麻醉的問題。這時麻醉選擇應當符合病人的意愿,使病人愿意接受,并要選擇舒適的麻醉方法和藥物,盡量減少病人的抗拒情緒,使麻醉盡可能完善。

燒傷病人心律失常、血容量不足、感染、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以及換氣障礙等都是造成麻醉危險因素。有人統計燒傷面積在50%以上者,心律失常發生率26.5%,因此對于燒傷麻醉一定要實行淺麻醉,氣管插管操作要輕,保證足夠的有效通氣,吸入高濃度氧氣。麻醉時間不要過長,如氣管插管有困難應提前做好氣管切開。

對于老年人,主要根據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點、并存疾病等進行適當的麻醉選擇和處理。術前、術中用藥均應最大限度減少用量。在麻醉選擇方面,盡量采取對全身影響小、血流動力學較平穩的麻醉方法。在選擇椎管內麻醉時,一定要結合老年人代償能力差的特點,用藥劑量要小,阻滯平面不宜過高過寬,以避免造成血流動力學的巨大變化。同時要做好呼吸循環功能監測,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低氧血癥,確保手術安全。燒傷病人在麻醉中應結合病人對麻醉藥反應和術中出血量作相應調整,對于失血量的補充應盡量用全血,防止晶體液輸入過多加重水腫,對于術中出血量的估計有時很難準確,往往估計的要比實際出血量要少。有人總結了76例次燒傷面積80%、Ⅲ度燒傷面積50%以上切痂手術的失血量,四肢每1%的出血量為48mL,軀干為91mL。因此術中必須保持血容量的相對穩定,有條件應做好中心靜脈壓(CVP)、肺動脈楔壓(PAWP)、心排出量(CO)等監測。目前,應用無創監測心排出量(連續超聲多普勒計算機測定)很受燒傷麻醉歡迎,應用日漸增多。

大面積燒傷病人病情復雜、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多,因此術中監測病人的各項生理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調節麻醉深度、觀察病情發展、指導液體復蘇,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是保證麻醉安全防止并發癥的重要手段。一般情況下應做好呼氣末CO2分壓(PETCO2)、血氧飽和度(SpO2)、ECG、血流動力學及體溫監測等。

查看全文

外科護理燒傷內容教學綜述

外科護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運用流于形式等問題,建議對影響學生把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優化組合教學方法[1]。廖燈彬等[2]分析了外科護理學學生考試失分的原因,如易混淆、特異性評價標準辨析力不強、具有指導意義的數據記憶不清等。筆者針對外科護理學燒傷課堂教學的難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取得較好的效果,介紹如下。

1教學設計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學目標

教材為曹偉新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外科護理學》第九章第二節燒傷內容,課時40min。內容包括病因、分類、臨床表現、處理、護理等。其中部分內容與水電解質酸堿失衡、休克、感染等相關章節緊密聯系,因此,教學過程中注意將相關課程內容融合講解,引導學生進行新舊知識聯系,運用所學知識歸納總結其中的護理規律,融會貫通地學習。授課對象為本科護理專業學生,根據其知識結構和培養目標,制定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燒傷病理生理,掌握燒傷面積計算和分類,掌握并發癥預防和護理。②能力目標。準確進行輸液護理,維持有效呼吸,會妥善護理燒傷創面,促進患者舒適,掌握燒傷病情觀察方法和要點。③情感目標。重視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關懷。

1.2教學方法

1.2.1目標教學法

查看全文

探索手深Ⅱ度燒傷診療方法

摘要: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顯露在外,容易燒傷,傷后對治療要求極高,既要最大限度恢復手功能,同時要取得滿意的外觀,減輕患者的身體及心理障礙。我科從2003年7月到2009年12月,根據患者要求及創面情況分別采用換藥或后期肉芽創面植皮、早期削痂大張自體中厚皮移植及早期淺切痂大張中厚皮移植治愈185例242只手深Ⅱ度燒傷。現將治療及功能恢復情況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男性131例,172只手;女性54例,70只手;年齡12~65歲,燒傷面積1%~35%。致傷原因:熱液燒傷72例,火焰燒傷65例,電弧燒傷31例,化學燒傷12例,熱壓傷5例,單手128例,雙手57例。

1.2治療方法

1.2.1根據患者入院時創面情況、全身情況及患者自身要求,隨機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1.2.2換藥或換藥后肉芽創面植皮(45例,58只手)創面予以清創后外用碘伏消毒,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包扎換藥,包扎時手指置于功能位,各指分開,指端外露,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直到創面愈合或創面形成肉芽后植皮治療。

查看全文

美寶燒傷膏治療壓瘡研究論文

【關鍵詞】美寶燒傷膏壓瘡

壓瘡是因神經營養紊亂及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而發生的軟組織壞死。壓瘡以腫瘤內科住院患者較為多見,本院腫瘤內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應用美寶濕潤燒傷膏外涂加紅外線照射治療Ⅱ期以上的壓瘡患者14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壓瘡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35~85歲(平均56歲),均為晚期腫瘤患者;2例合并Ⅱ型糖尿病;壓瘡面積最大10cm×8cm,最小2cm×2cm。其中3例為院內發生難免壓瘡,其余均為院外帶入。將26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14例(18處);壓瘡位于尾骶部13處、髖部3處、踝部2處;Ⅱ期壓瘡15處、Ⅲ期壓瘡3處;對照組12例(15處);壓瘡位于尾骶部10處、髖部4處、踝部1處;Ⅱ期壓瘡13處、Ⅲ期壓瘡2處。兩組患者年齡、病情、壓瘡的部位、面積分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患者均定時翻身,睡氣墊床,保持皮膚清潔潤滑,避免過度干燥,保持病床清潔干燥,平整無皺褶,及時更換潮濕或被大小便污染的被褥,正確使用便器,增加患者營養,加強責任性,班班床頭交接班,并按醫囑給予合理抗生素治療。兩組患者瘡面每天均用生理鹽水沖洗,同時去除壞死組織,用5%PVP碘(聚維酮碘)消毒,紅外線燈照射30min,經上述處理后,觀察組將美寶濕潤燒傷膏均勻涂于瘡面,厚約1mm,外蓋無菌敷料固定,涂藥1次/4~6h;對照組用慶大霉素8萬U加654-2針10mg的薄紗布覆蓋瘡面,加蓋無菌敷料后用膠布固定。兩組療程均為10~14d。

1.3療效評定治愈:創面滲出消失,結痂脫落,創口愈合;有效:滲出減少,有肉芽組織新生,創面縮小變淺;未愈:用藥后創面無變化或加重;治愈、好轉均視為有效[1]。

查看全文

探究手深Ⅱ度燒傷臨床診療策略

摘要: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顯露在外,容易燒傷,傷后對治療要求極高,既要最大限度恢復手功能,同時要取得滿意的外觀,減輕患者的身體及心理障礙。我科從2003年7月到2009年12月,根據患者要求及創面情況分別采用換藥或后期肉芽創面植皮、早期削痂大張自體中厚皮移植及早期淺切痂大張中厚皮移植治愈185例242只手深Ⅱ度燒傷。現將治療及功能恢復情況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男性131例,172只手;女性54例,70只手;年齡12~65歲,燒傷面積1%~35%。致傷原因:熱液燒傷72例,火焰燒傷65例,電弧燒傷31例,化學燒傷12例,熱壓傷5例,單手128例,雙手57例。

1.2治療方法

1.2.1根據患者入院時創面情況、全身情況及患者自身要求,隨機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1.2.2換藥或換藥后肉芽創面植皮(45例,58只手)創面予以清創后外用碘伏消毒,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包扎換藥,包扎時手指置于功能位,各指分開,指端外露,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直到創面愈合或創面形成肉芽后植皮治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