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果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7:15: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態果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果業

臍橙生態果業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贛南臍橙;生態;思考

論文摘要臍橙產業是贛南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指出了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建設中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地面積超過30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77%,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其中富含大量臍橙所需的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是發展種植臍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據統計,2006年,贛南臍橙發展到91333hm2,產量63萬噸。建成無公害水果基地73333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臍橙)基地縣4個、臍橙出口基地5533hm2,年出口港、澳、東南亞、北美等地臍橙18萬噸,占贛南臍橙總產的近30%[1]。但在果業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為此,加強贛南臍橙生態基地建設,實現生產方式和形態的轉變,促進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贛南以臍橙為主的果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根據贛南臍橙生產現狀,分析了在發展生態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建設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基地提出優化措施。

1贛南臍橙栽培的生態問題

在臍橙基地建設中,贛南始終堅持生態化開發,注重農業生態保護,探索了一條被稱為贛南模式的“豬—沼—果”模式。在實際生產中,不規范的臍橙栽培技術和發展規劃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1果園建設水平低,水土流失嚴重

查看全文

贛南臍橙生態果業發展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贛南臍橙;生態;思考

論文摘要臍橙產業是贛南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指出了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建設中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地面積超過30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77%,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其中富含大量臍橙所需的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是發展種植臍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據統計,2006年,贛南臍橙發展到91333hm2,產量63萬噸。建成無公害水果基地73333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臍橙)基地縣4個、臍橙出口基地5533hm2,年出口港、澳、東南亞、北美等地臍橙18萬噸,占贛南臍橙總產的近30%[1]。但在果業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為此,加強贛南臍橙生態基地建設,實現生產方式和形態的轉變,促進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贛南以臍橙為主的果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根據贛南臍橙生產現狀,分析了在發展生態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建設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基地提出優化措施。

1贛南臍橙栽培的生態問題

在臍橙基地建設中,贛南始終堅持生態化開發,注重農業生態保護,探索了一條被稱為贛南模式的“豬—沼—果”模式。在實際生產中,不規范的臍橙栽培技術和發展規劃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1果園建設水平低,水土流失嚴重

查看全文

我國地方發展臍橙生態果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贛南臍橙;生態;思考

論文摘要臍橙產業是贛南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指出了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建設中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地面積超過30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77%,土壤為紅壤和紫色土,其中富含大量臍橙所需的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是發展種植臍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據統計,2006年,贛南臍橙發展到91333hm2,產量63萬噸。建成無公害水果基地73333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臍橙)基地縣4個、臍橙出口基地5533hm2,年出口港、澳、東南亞、北美等地臍橙18萬噸,占贛南臍橙總產的近30%[1]。但在果業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為此,加強贛南臍橙生態基地建設,實現生產方式和形態的轉變,促進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贛南以臍橙為主的果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根據贛南臍橙生產現狀,分析了在發展生態果業中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建設贛南臍橙生態果業基地提出優化措施。

1贛南臍橙栽培的生態問題

在臍橙基地建設中,贛南始終堅持生態化開發,注重農業生態保護,探索了一條被稱為贛南模式的“豬—沼—果”模式。在實際生產中,不規范的臍橙栽培技術和發展規劃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1果園建設水平低,水土流失嚴重

查看全文

區果業發展意見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果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大力實施“果業富民”戰略,做大、做優、做強現代果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結合我區果業發展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現代果業的責任感

(一)加快發展現代果業,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果業富民的必然選擇。區地處渭北黃土高原南塬,是世界級多種果樹最佳適生區,具有發展果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全區積極實施“果業富民”戰略,初步形成了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一體化的果業發展格局,鮮干果直銷東盟和歐洲。2008年鮮干果收入4億元,農民人均來自果業收入達20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果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我區農民人均收入與全國全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必須將發展果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頭號支柱產業來抓,用現展理念引領果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果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果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果業,實現果業國際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共贏。

二、明確目標,促進果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實施“果業富民”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基地和示范園建設為平臺,以質量效益安全為核心,適度擴張規模,優化結構,加快果業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進程,提升果業綜合競爭力,打造優質、豐產、生態、安全、高效的現代果業,實現果業富民。

(三)發展目標:到2012年,全區鮮干果面積達到92萬畝,實現農民人均5畝果的目標,總產22萬噸,人均果業收入達到5400元。鮮果方面,新栽12萬畝,面積達到32萬畝,產量20萬噸。其中:2009年新栽3.5萬畝,面積達到24萬畝,產量14萬噸;2010年新栽3萬畝,面積達到27萬畝,產量16萬噸;2011年新栽3萬畝,面積達到30萬畝,產量18萬噸;2012年新栽2.5萬畝,面積達到32萬畝,產量20萬噸;干雜果面積穩定在60萬畝,產量2萬噸。貯藏能力達到6萬噸,占總產量的30%以上,加工能力超過12萬噸,基本形成產業化開發、集團化經營的發展格局。

查看全文

林果業調研報告

發揮區域優勢發展優勢林果樹種

——xx縣林果業發展調研報告

為了準確掌握xx縣林果業生產現狀,充分利用xx縣林果業現有生產條件和可利用因素,進一步加快xx縣農村經濟發展,縣委于2005年10月上旬組派林果業發展調研組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調研。調研組在全方位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各鄉鎮場長期以來形成的農業生產格局和基本狀況,對三個本次調研工作重點單位做了深入細致的走訪和調查。之后,調研組對有關情況及問題進行了初步綜合,形成幾點發展意見和建議。

一、林果業生產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

從總體上來說,目前我縣林果業仍處在“低投入、低產出、低回報”的低生產水平。林業生目標產仍以生態效益為主,林業生產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突出表現在以集體統一規劃方式建立起來的農田林網網格化防護林,雖然樹木株數多,但因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社會化種植,任其自然生長,林木材積蓄積量少,且因權屬不明確、采伐使用和營銷受到較多限制因素,造成林木生產更新周期較長。近年來,xx縣林業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就一些林木的產量來說,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但還沒有形成產業優勢。在生產技術、產品精加工和深加工等方面都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我縣林業產業產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裝備落后,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自動顯示、自動檢測、自動控制以及材料、加工精度、原器件的質量等方面與國外都有較大的差距。

造成我縣林果產業發展遲緩,經濟效益低,并始終未能形成產業優勢等問題的原因諸多,但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局長在市直林業系統表彰會發言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市直林業系統干部職工大會,主要是貫徹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市三屆一次人代會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11年度林果業建設工作,表彰獎勵先進,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動員全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攻堅破難,推動全市林果業建設轉型跨越發展。剛才,局黨組表彰獎勵的7個科室單位和18名同志,是全局一年來在林果業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值得大家學習,讓我們再一次表示熱烈的祝賀。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全面總結,全市林果業建設成效顯著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林果業建設頭緒繁多、工作任務重、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四三二一”戰略思路和“六個集中突破”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和爭創全省林改先進市三大目標,切實加強領導,創新工作機制,狠抓任務落實,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全市林果業建設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縱觀全年工作,有以下幾項工作在全省全市有影響,有位次,可圈可點。

一是造林綠化檔次明顯提升。全市上下積極投身綠化美化家園建設,大搞工程造林,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農戶自主造林。每個縣(區)春秋兩季各建成一至兩處千畝以上面山治理和荒山綠化工程,創建了一批綠化模范縣、生態城鎮、綠色鄉村、綠色住宅小區典型,造林的規模、質量、效益大為提升。全市共完成城鄉造林綠化22.34萬畝,比上年凈增5萬畝。完成林業重點生態工程19.6萬畝,城鎮面山治理17處2.74萬畝,義務植樹654萬株,林業助建新農村29個,綠色通道建設112條1299公里,營造農田林網211.5公里,歷年重點林業工程補植補造19.9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7.7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平方米,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市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華亭縣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社會各界普遍反映,無論是城市周圍,還是鄉村山間,樹一年比一年多,山綠了,水清了,環境變好了。

二是果產業質量效益凸顯。全年共完成果園新植25.3萬畝,其中蘋果23.3萬畝,核桃2萬畝,果園面積由2010年的138萬畝增加到160萬畝,超額完成了20萬畝年度栽植任務,建成了縣朱店、臥龍、大莊和縣威戎、細巷、甘溝等6個萬畝蘋果產業基地及區寨河鄉、草峰鎮大蘆河流域5公里長、100米寬的蘋果產業帶。幼園、掛果園和豐產園管理的越來越好,共創建標準化基地114萬畝,比上年增加60萬畝,鞏固提升各類認證基地68萬畝,新增豐產園5.43萬畝,新建設施果園0.2萬畝,新建出口創匯基地1.5萬畝。扶持建辦5000噸以上果品氣調冷藏庫6個,全市果品貯藏能力達到48萬噸,年可加工果品30萬噸。常津果品有限責任公司被農業部評為國家級龍頭企業。保守地說,去年全市果品產量達到90萬噸,產值21.6億元,全市農民人均果品收入分別達到783元,比上年增長22%,果品收入在農民收入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果產業為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查看全文

城鄉果業生產發展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管委),縣政府各工作部門:

為了全面提升果業生產的質量效益,加快現代果業發展步伐,做大做強山地蘋果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現就2012年果業生產提出如下安排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現代果業為目標,按照“擴大規模、強化管理、提質增效、爭創名優”的發展思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加快優質果品基地建設步伐,全面推行優果工程,加大新技術推廣和創新力度,提升果業管理整體水平,推進蘋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新建蘋果園3萬畝。全面推行“四項”關鍵技術,推廣優果工程,創建4個蘋果生態示范村,38個蘋果示范區。加快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高標準果園集雨窖5000口。力爭水果總產量達到9萬噸,其中蘋果產量達到8萬噸。

查看全文

果茶局“十三五”規劃實施方案

一、“十二五”產業發展與效果

“十二五”期間我縣果茶產業規模得到較大發展,產品品質和產量得到較大提升,提升了產品加工能力,成本較低和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1、擴大了種植規模。在“十二五”規劃實施期間,我縣在現代農業項目的推動下,我縣大力推進標準化生態園建設。至今,全縣果業面積已達到17.7萬畝,其中柑橘面積13.7萬畝,柑橘總產量達到6.3萬噸,產值達到1.89億元,以臍橙為主的柑橘產業已經成為我縣最具優勢和最具競爭力的農業主導產業。到2015年,全縣茶園面積達1.1萬畝,主要集中在東村、崇賢、方太等鄉鎮。

2、提升了加工能力。培育了“將軍果業、XX果業、景林農業”三個省級龍頭企業,瑞陽農業、國力農業兩個市級龍頭企業,在將軍紅和瑞陽農業萬噸氣調庫的基礎上新建2個5000噸臍橙保鮮貯藏庫,分別新建XX果業加工生產線1條、國力農業加工生產線2條,現全縣共有臍橙加工生產線7條,進一步提升了我縣臍橙加工增值能力。

3、提升了果品質量及產量。在現代農業項目推動下,對全縣1.5萬畝臍橙園實施了滴灌安裝,分別新建XX果業、將軍果業2個有機臍橙基地,綠色食品基地6個,我縣果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4、提升了營銷能力。在縣財政的支持下,我縣開拓了XX和XX等省、市場,對接經銷商,在當地舉辦臍橙推介會,開展果品營銷,積極參與中國XX國際臍橙節和中國東盟優質水果等推介活動,提升了我縣臍橙產業果品營銷能力和產業效益。

查看全文

人大關于全市林果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人大關于全市林果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計劃,市人大農經委在**主任帶領下,于9月21—23日對全市林果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調研情況看,各級黨委政府對林果業發展思想高度重視,政策引導有力,措施方法得當,一屆接著一屆干,全市林果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顯著效益。2004年,全市林果業第一產業產值62.8億元,占農林牧漁總值的23.5%,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其中,林產品產量17.1億公斤,產值38.4億元;果品產量161萬噸,產值24.4億元。桃、板栗、銀杏產量在全省居第一位,山楂、杏、柿、茶葉產量位列第二。生態林建設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有林地面積580萬畝,森林覆蓋率27.1%。今年,由于氣候適宜,降水量大,各種果品全面豐收,林果業發展形勢喜人,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產量、效益均比去年增加二成以上。主要特點是:

一是生產基地建設成效顯著。近年來,全市各級大搞林果基地建設,以基地發展帶動林果業的發展。山區實施荒山綠化和封山育林工程,丘陵實施梯田地堰綠化工程,平原實施“綠染沂蒙”造林工程,水庫、河道實施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城鎮實施環城林建設工程,村莊實施生態園林式村居綠化工程,提高了營林面積和造林質量。全市規劃發展商品林總面積500萬畝,已完成400多萬畝。其中經濟林350萬畝,楊樹豐產林80萬畝,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楊樹豐產林基地、杞柳生產基地、金銀花生產基地、花卉基地。果品基地建設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逐步調整”的原則,取得了顯著成效,優勢區域的面積逐步擴大,品種結構趨于合理,基本形成了優質桃、優質蘋果、優質板栗、優質銀杏、優質梨、優質葡萄、優質茶葉等優勢品種生產基地。蒙陰、莒南、沂水、費縣、平邑、郯城、臨沭等縣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蘋果優勢區域出口基地縣、全國果品生產十強龍頭縣、全國核桃產業十強縣,榮獲“中國蘋果之鄉”、“中國板栗之鄉”、“中國銀杏之鄉”、“中國茶葉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杞柳之鄉”等稱號。一村一品、一個區域一個特色的格局正在全市逐步形成。

二是產業化建設初具規模。近年來,全市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圍繞資源上項目,搞好加工促增值,興建了一批加工龍頭企業,林果發展產業化邁出了一定步伐。莒南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市場開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以綠潤公司為龍頭的板栗收購、貯藏、加工企業達到1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加工板栗20萬噸,銷往日本、韓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外銷總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一。臨沂市玉芽茶業有限公司、郯城綠源銀杏有限公司、臨沭草柳企業集團公司、平邑縣的金銀花加工等公司為龍頭,帶動了一大批加工企業。平邑縣地方鎮大力發展果品加工業,取得了規模、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良好效果,現擁有果品加工廠300家,年加工各類罐頭20萬噸,創產值9億元,利稅6000多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市場,被譽為齊魯罐頭城。全市已建成各類板材加工企業6000余家,生產各類人造板600萬立方米,占全省人造板產量的1/3以上。這些龍頭企業不僅帶動了加工業,實現了多次增值,還提高了整個林果業的產業化水平,促進和帶動了林果業的發展。

查看全文

綠化委員會全體大會發言詞

同志們:

這次市綠化委員會全體會議,是為了加快實施生態安全戰略,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分析當前我市生態建設的新形勢,回顧總結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造林綠化工作。剛才,市林業局、市綠委辦分別匯報了年造林綠化任務完成情況和年工作安排、快速通道綠化方案設計情況、年城區適齡公民義務植樹安排意見,大家進行了討論發言。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年造林綠化的成就和問題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大力實施生態安全戰略的總體要求,統一思想,積極行動,大力組織開展以治沙、造林為重點的生態林業建設,全市造林綠化事業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生態建設成效顯現。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8.78萬畝、封育19.9萬畝、通道綠化801公里,分別比年增長17.4%、76.1%、86.7%,森林面積達到757.96萬畝,覆蓋率達到12.06%。通過大規模治沙造林,湖、,區、縣民調渠沿線風沙危害的狀況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深入開展。去年春季,我市共組織119.3萬人參加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完成植樹100.3萬株,開展了大規模的秋季義務治沙造林,完成壓設沙障2.15萬畝。三是領導興辦造林綠化點工作穩步推進。年初,根據全市生態建設重點項目、重點區域的變化,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對市級領導綠化點進行了調整,市、縣區76名領導干部都確定了各自的造林綠化點,興辦造林綠化點76個,植樹45萬株;四是城鎮綠化有了較大進展。積極組織和實施了一系列重點綠化工程,樹種結構得到了根本性調整,建成了北關路、二環東路等一批綠化精品,當年綠化、當年成景,涌現了一批新亮點、新景觀。全市城鎮綠地面積達到101.5萬平方米,是歷年最多的一年,綠化美化效果進一步顯現。五是生態建設與產業建設緊密結合。各縣區結合國家三北、退耕還林、國家公益林保護、省列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項目,建成了湖、、昌寧西沙窩,區頭墩營,縣八步沙等一批防沙治沙樣板。在全面或超額完成生態建設任務的同時,把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作為造林綠化的工作重點,去年全市新建特色林果業基地6.13萬畝,釀造葡萄產量達到2.24萬噸,產值5366萬元,特色林果業已成為我市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的綠化工作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生態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市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全國的1/4、全省的1/2。自然環境惡劣,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分別占到國土總面積的67.3%、46.6%,風沙線長達654公里,沿風沙線流動沙丘活動強烈,境內的省道308線、干武鐵路線、民調渠沿線遭風沙危害。二是林農牧矛盾突出。山水源涵養林區農林牧交錯,海拔2800米以上的深山區,居住農牧民2萬多人,放牧、蠶食林地的問題十分突出,森林草場植被退縮,保水能力減弱,涵養水源功能減弱。三是中部綠洲防護林體系建設滯后。有近30%的農田尚未形成比較完善的林網體系,已經配置起來的林帶缺株斷行,林網樹種單一,病蟲危害嚴重,林網防御功能脆弱;村鎮綠化滯后,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環境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四是城鄉綠化美化總體水平不高。生態體系不夠完善,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質量不高,生態環境還很脆弱。因此,我們必須要站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造林綠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造林綠化的信心,下定決心,廣泛動員干部群眾,投身造林綠化事業。

二、年的造林綠化任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