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22:58: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化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化工園調研報告
**縣生物化工園始建于**年,原名**縣工業園區,**年底,被列入邯鄲市十大工業園區之一,更名為**縣生物化工園,屬于市級工業園區。近年來,**縣生物化工園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縣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為更好地掌握情況,以便使金融機構今后更好有的放矢地加大對該園區的扶持力度,筆者對園區建設做了調研。
一、現狀
(一)園區規劃、定位及項目支撐。園區規劃。**縣生物化工園位于**縣縣城東部,**年,聘請河北省城鄉計劃院為園區制作了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遠期規劃占地9平方公里,近期占地5平方公里。按照科學布局、綜合開發、分步實施的指導思想,園區規劃了生物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兩大生產加工區,以及行政商務區、生活服務區等。“十一五”期間,力爭入園企業達到60家以上,形成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15億,其中生物化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利稅8億元以上,具有一定規模雛形的生物化工園。逐漸將園區打造成四省交界區域最大的生物化工產業基地。
園區定位: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和市場發展需求導向,依托園區現有企業規模和資源優勢,**縣生物化工園的發展定位是以生物化工產業為主要特色,集農副產品加工、商務貿易等為一體的經濟發達、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
項目支撐。目前,**縣生物化工園建成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進駐項目企業44個,總投資額25.65億元。其中建成投產企業23家,在建項目11個,簽約待地開工項目10個。**年,投產項目實現產值8?郾26億元,上繳稅收1156萬元,安置就業4000余人。初步形成了冀南化工、凱米克化工、帝龍化工為龍頭的化工業;以柏林藥業、大安制藥等為龍頭的制藥業;以永豐果蔬汁、綠鑫食品為龍頭的食品加工業,興達實業有限公司、錦輝紡織輕紡加工業;以錦輝件固件、趙都金屬制品、泰達銅業為龍頭的金屬制品加工業等五大行業。
(二)園區發展模式。**縣生物化工園的發展模式兼帶政府引導、簽約帶動、一區多園產業集群等特點。政府前期投入資金,完善了基礎設施,筑巢引鳳;在全縣實行全員招商,縣直各部門及各鄉鎮招引的項目適合條件的盡可能入園聚集發展;全員帶動主要是指以現有全員為平臺,吸引外來投資、合資,擴大全員規模,延伸產業鏈條等。
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分析
生物化工產業是生物技術與化工技術兩個產業交叉融合后形成的一個新型產業,依托綠色的生物轉化平臺,實現化學產品的工業化高效生產。隨著生物技術快速發展,生物化工產業為傳統化工產業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思路。近年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繼將生物經濟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旨在通過政府引導推進生物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確保其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美國政府的《國家生物經濟藍圖》文件中,明確將“支持研究以奠定21世紀生物經濟基礎”作為科技預算的優先重點。歐盟在《持續增長的創新:歐洲生物經濟》中,將生物經濟作為實施歐洲2020戰略,實現智慧發展和綠色發展的關鍵要素[1]。在世界各國政府產業政策的引導下,資金、人才不斷向生物化工產業聚集,產業技術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生物化工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高地。
1生物化工產業的特點與優勢
生物化工將生物和化工兩個重要產業有機融合,以生物細胞催化和轉化為平臺,利用化學工程技術和裝備,將實驗室規模的生物技術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最終促進行業之間融合和發展,創造生產力和價值,在食品、飼料、化工、造紙、紡織、醫藥、生態修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生物化工以生物技術為依托,通過化學工程手段實現工業化,重點突出以生物活性催化轉化為核心,經過微生物代謝或酶的生物催化,將以生物質原料或傳統化工初級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學制品。生物化工產業具有綠色、安全、高門檻、高投入、長周期、高回報的特點。與傳統石化產業相比,生物化工產業建立的是一種基于碳素循環利用的綠色經濟模式。生物制造產品比傳統石化產品平均節能30%~50%,減少環境影響20%~60%[2]。生物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將來在化工領域20%~30%的化學工藝過程將會被生物技術過程所取代。
2我國生物化工產業發展情況
生物化工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抗生素的大規模生物發酵生產和應用是主要標志事件。我國的生物化工研究開發比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主要是中科院所及高等院校,經過30多年時間的不斷發展,我國生物化工產業技術水平、規模、影響力均取得了很大程度的進步,生物發酵產品總產量居世界第一。每年生物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用量超過3300萬t標準煤,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技術、資金、政策高度集中的生物化工產業集群逐漸形成。根據中國發酵產業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淀粉糖產量超過1300萬t,發酵氨基酸產量達到600萬t,發酵有機酸產量245萬t,發酵生產多元醇163萬t,發酵制酶制劑145萬t,發酵生產酵母36.6萬t,功能發酵制品360萬t,食用酵素產量超過15萬t。其中,檸檬酸、賴氨酸、谷氨酸的產量和工藝居世界前列,新型生物酶制劑、酵母及其提取物、功能性發酵制品等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也取得長足發展。隨著我國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取得突破,我國生物化工產業正在形成鮮明的特點,逐漸實現從效仿、被動跟跑為主向領跑、自主研發和創新轉變,從學術研究發表高質量論文為主向企業和市場實際需求轉變,從實驗室規模向工業化和自動化轉變,從依靠經驗為主向科學可控細胞代謝調控轉變,從以國內市場需求為主向全球市場需求轉變,逐漸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生物化工產業發展體系。近年來,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生物產業布局和發展,而我國也出臺了許多政策大力支持生物化工產業的發展,并在國家層面對我國生物化工產業的發展進行了規劃。目前我國生物化工產業已經具備加快發展、在部分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基礎。
3生物化工產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生物化工工程教學改革與思索
生物化工工程簡稱生化工程,是生物工程、發酵工程和生物化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必修課,涉及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個學科。目前,生物化工工程已廣泛滲透到生物工程、制藥工程、發酵工程、食品工程、油脂化工、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等諸多學科中去,成為這些學科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支撐課程。作為工程類課程,其中既包含了許多生物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包含了對理論聯系實際的許多實驗設備、工藝流程以及工藝原理等的介紹,內容龐雜,知識點繁多,概念抽象,一些反應動力學的公式與推導更是枯燥,即便是生物工程本專業的同學亦感到難記憶難掌握。那么,如何在短暫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生物化工工程課程教學的質量,使同學們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激發學生對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習興趣,能夠真正為進一步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已成為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因此生物化工工程課程教學的教學改革已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
一、生物化工工程的教學現狀分析
傳統的生物化工工程教學模式以《生化工程》課本為基礎,仿照生物工藝流程的線性關系,主要描述從培養基滅菌到生物反應器及生物反應動力學直至發酵工程下游技術。從生物工程專業整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學科教學大綱來看,其中的許多基礎理論和《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酶工程》以及《生物工程設備》等課程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復。這種重復知識點的講授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輕視情緒,降低學習熱情。另外,生化工程涉及許多枯燥的公式推導,有時整堂課都是“公式復公式,公式何其多”,導致課堂氛圍枯燥,學生思想疲憊,注意力渙散,經常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生物化工工程在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
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生化工程的主要前修課程有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以及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生化工程本身又對后面的酶工程、生物工廠設計等專業課的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可謂承上啟下,至關重要。
三、生物化工工程課程教學改革
生物化工工藝節能降耗措施
摘要:針對生物化工工藝,在簡單介紹其節能降耗技術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幾種常見的節能降耗措施,包括正確選擇工藝設備、優化生物化工工藝、切實加強制度管理、注重余熱資源循環再利用和減少生產動力能耗,以為節能降耗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生物化工工藝;節能降耗;措施
生物化工生產中,能源的使用和浪費是十分常見的現象,能源大量浪費,除了會使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還會對其未來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基于此,應在認識節能降耗重要作用和迫切性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產條件和特點,從不同方面入手,引入合理可行的節能降耗技術措施,不斷提高工藝本身的節能降耗水平。
1生物化工工藝節能降耗技術的應用現狀
生產過程中能源的額外消耗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均是由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常見因素有:保溫層厚度不足、工藝設備選型不合理、裝置系統老化嚴重、工藝技術相對落后。在當前的生物化工工藝中,流程模擬軟件得到廣泛應用,它能十分準確地對工藝過程進行分析,采集各類物性數據,進而為裝飾選型及改進和工藝調整等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然而,目前部分生物化工企業仍然存在錯誤思想,錯誤的認為在生產中能源額外損耗在所難免,并且對工藝和裝置進行改進需要花費的資金往往比節約的大,因此有很多企業并不愿意主動更新設備和改進工藝;事實上,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在設備更新與工藝改造中投入的費用是一次性的,而由此帶來的收益卻是持續的,這不僅與企業當前的發展規劃相符合,而且還能推動企業未來發展,真正實現從量變到質變[1]。
2生物化工工藝中常見的節能降耗技術措施
21世紀生物化工發展及對策
眾所周知,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大產業是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并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有關信息技術的報道——多媒體、互聯網、信息全球化等,不但頻頻亮相于媒體,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與IT的轟轟烈烈相比,生物技術看起來卻平平淡淡,雖然基因、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多樣性等字眼經常見諸報端,但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還很遙遠。所以,也有專家這樣評論:20世紀不是生物技術的世紀,而是生物工程蓄勢待發的世紀,21世紀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紀。克隆羊多利的誕生,人類基因組90%測序工作的完成,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投資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學產業的合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相信,21世紀的的確確是生物技術的時代。
生物化學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術的重要分支。與傳統化學工業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點:①主要以可再生資源作原料;②反應條件溫和,多為常溫、常壓、能耗低、選擇性好、效率高的生產過程;③環境污染較少;④投資較小;⑤能生產目前不能生產的或用化學法生產較困難的性能優異的產品。由于這些特點,生物化工已成為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的行業。
1.世界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生物化工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最早主要是生產抗生素;隨后,是為氨基酸發酵、舀體激素的生物轉化、維生素的生物法生產、單細胞蛋白生產及淀粉糖生產等工業化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組微生物、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等手段生產藥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擾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應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生產、化輕原料生產、醫藥衛生、食品、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的開發等各領域。隨著生物化工上游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以及化學工程、信息技術(IT)和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生物化工將迎來又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生物化工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整個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態勢。下面簡要描述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1.1工業結構
生物化工發展對策探究論文
眾所周知,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大產業是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并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有關信息技術的報道——多媒體、互聯網、信息全球化等,不但頻頻亮相于媒體,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與IT的轟轟烈烈相比,生物技術看起來卻平平淡淡,雖然基因、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多樣性等字眼經常見諸報端,但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還很遙遠。所以,也有專家這樣評論:20世紀不是生物技術的世紀,而是生物工程蓄勢待發的世紀,21世紀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紀。克隆羊多利的誕生,人類基因組90%測序工作的完成,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投資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學產業的合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相信,21世紀的的確確是生物技術的時代。
生物化學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術的重要分支。與傳統化學工業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點:①主要以可再生資源作原料;②反應條件溫和,多為常溫、常壓、能耗低、選擇性好、效率高的生產過程;③環境污染較少;④投資較小;⑤能生產目前不能生產的或用化學法生產較困難的性能優異的產品。由于這些特點,生物化工已成為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的行業。
1.世界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生物化工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最早主要是生產抗生素;隨后,是為氨基酸發酵、舀體激素的生物轉化、維生素的生物法生產、單細胞蛋白生產及淀粉糖生產等工業化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組微生物、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等手段生產藥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擾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應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生產、化輕原料生產、醫藥衛生、食品、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的開發等各領域。隨著生物化工上游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以及化學工程、信息技術(IT)和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生物化工將迎來又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生物化工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整個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態勢。下面簡要描述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1.1工業結構
生物化工發展論文
眾所周知,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大產業是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并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有關信息技術的報道——多媒體、互聯網、信息全球化等,不但頻頻亮相于媒體,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與IT的轟轟烈烈相比,生物技術看起來卻平平淡淡,雖然基因、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多樣性等字眼經常見諸報端,但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還很遙遠。所以,也有專家這樣評論:20世紀不是生物技術的世紀,而是生物工程蓄勢待發的世紀,21世紀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紀。克隆羊多利的誕生,人類基因組90%測序工作的完成,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投資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學產業的合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相信,21世紀的的確確是生物技術的時代。
生物化學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術的重要分支。與傳統化學工業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點:①主要以可再生資源作原料;②反應條件溫和,多為常溫、常壓、能耗低、選擇性好、效率高的生產過程;③環境污染較少;④投資較小;⑤能生產目前不能生產的或用化學法生產較困難的性能優異的產品。由于這些特點,生物化工已成為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的行業。
1.世界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生物化工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最早主要是生產抗生素;隨后,是為氨基酸發酵、舀體激素的生物轉化、維生素的生物法生產、單細胞蛋白生產及淀粉糖生產等工業化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組微生物、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等手段生產藥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擾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應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生產、化輕原料生產、醫藥衛生、食品、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的開發等各領域。隨著生物化工上游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以及化學工程、信息技術(IT)和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生物化工將迎來又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生物化工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整個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態勢。下面簡要描述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1.1工業結構
生物化工發展論文
眾所周知,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大產業是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并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有關信息技術的報道——多媒體、互聯網、信息全球化等,不但頻頻亮相于媒體,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與IT的轟轟烈烈相比,生物技術看起來卻平平淡淡,雖然基因、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多樣性等字眼經常見諸報端,但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還很遙遠。所以,也有專家這樣評論:20世紀不是生物技術的世紀,而是生物工程蓄勢待發的世紀,21世紀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紀。克隆羊多利的誕生,人類基因組90%測序工作的完成,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投資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學產業的合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相信,21世紀的的確確是生物技術的時代。
生物化學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術的重要分支。與傳統化學工業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點:①主要以可再生資源作原料;②反應條件溫和,多為常溫、常壓、能耗低、選擇性好、效率高的生產過程;③環境污染較少;④投資較小;⑤能生產目前不能生產的或用化學法生產較困難的性能優異的產品。由于這些特點,生物化工已成為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的行業。
1.世界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生物化工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最早主要是生產抗生素;隨后,是為氨基酸發酵、舀體激素的生物轉化、維生素的生物法生產、單細胞蛋白生產及淀粉糖生產等工業化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組微生物、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等手段生產藥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擾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應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生產、化輕原料生產、醫藥衛生、食品、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的開發等各領域。隨著生物化工上游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以及化學工程、信息技術(IT)和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生物化工將迎來又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生物化工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整個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態勢。下面簡要描述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1.1工業結構
生物化工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眾所周知,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大產業是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并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有關信息技術的報道——多媒體、互聯網、信息全球化等,不但頻頻亮相于媒體,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與IT的轟轟烈烈相比,生物技術看起來卻平平淡淡,雖然基因、克隆、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多樣性等字眼經常見諸報端,但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還很遙遠。所以,也有專家這樣評論:20世紀不是生物技術的世紀,而是生物工程蓄勢待發的世紀,21世紀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紀。克隆羊多利的誕生,人類基因組90%測序工作的完成,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投資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學產業的合并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相信,21世紀的的確確是生物技術的時代。
生物化學工程(又叫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生物化工是生物技術的重要分支。與傳統化學工業相比,生物化工有某些突出特點:①主要以可再生資源作原料;②反應條件溫和,多為常溫、常壓、能耗低、選擇性好、效率高的生產過程;③環境污染較少;④投資較小;⑤能生產目前不能生產的或用化學法生產較困難的性能優異的產品。由于這些特點,生物化工已成為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的行業。
1.世界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生物化工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最早主要是生產抗生素;隨后,是為氨基酸發酵、舀體激素的生物轉化、維生素的生物法生產、單細胞蛋白生產及淀粉糖生產等工業化服務。自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組微生物、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等手段生產藥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擾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應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業生產、化輕原料生產、醫藥衛生、食品、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的開發等各領域。隨著生物化工上游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的進步以及化學工程、信息技術(IT)和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等學科技術的發展,生物化工將迎來又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生物化工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整個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態勢。下面簡要描述生物化工行業的現狀。
1.1工業結構
生物化工企業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分析
節能減排意味著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減少對能源的消耗,生產過程中以及生產完成后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廢棄物排放減少。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通過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科學管理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可以尋求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限制資源和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解決方案。循環經濟即物質循環經濟,指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改變了以前依靠生態資源發展經濟的局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維護人類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也是必然選擇。最近,全球氣候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氣候變暖是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必須面對的嚴重問題,各種自然災害經常在世界各地發生。從21世紀初開始,自然災害的數量比以前多得多,全球氣候變化逐漸暴露出問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基于自然的需求,過度的消費必然會給自身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后果。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國家都密切關注環境問題。除了節能減排,我國還將分別制定有效措施,生物化工行業實施節能減排可以說是勢在必行。
1生物化工產業特點分析
生物化工產業的技術支持,來自生物科學與生物化工。生物化工產業逐漸進行規模化的協同發展模式,其產業自身的結構日趨優化升級,并已展現出了向集群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各個生物化工產業在某一指定的區域進行協同發展,并根據其各自不同的情況,進行組織與合作的發展模式,就是生物化工產業的集群發展模式。產業集群不是由大量企業組成的集群,而是利用網絡關系所形成的具有空間特征的集群,可以保證我國生物產業資源的更好配置。從產業結構上來分析,我國生化產業涉及領域廣,產業間合作日益增多,產業分化程度降低。由于產業間的持續整合,生物化工企業自身的可用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老舊的企業發展模式隨之被打破。在先進科技的影響下,生物化工產品的結構趨于完善和專業化,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使工業產品的市場價值越來越高,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產品。生物化工產業的生產技術創新,如生化反應過程的不斷優化、產品類型的不斷豐富,在行業內形成了完整的循環體系。
2循環經濟的特點和優勢
2.1循環經濟的特點。循環經濟的特點在于開發資源循環鏈,盡可能多地讓資源在循環鏈中進行循環,以提高企業資源的回收率;在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對資源造成消耗的環節,可以通過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在生產后的廢棄物排放過程中,可以通過相應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使廢棄物可以被重復利用;在循環鏈中可再生資源產生的連接處,盡可能多地讓各種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資源被回收再利用。2.2循環經濟的優勢。(1)循環經濟可以更為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資源的浪費。循環經濟制度的倡導者提出的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以及生產后廢棄物和可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浪費資源,讓資源的利用率更高,讓社會經濟發展更具有生態效益。(2)循環經濟實現了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經濟和生態和諧。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廢棄物的排放量盡可能少,同時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的資源開發,有助于自然生態的自我修復,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減少了對環境的廢物污染量,保持自然生態清潔,減少對生態鏈的破壞,所以循環經濟理念,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保持最大程度上統一,兩者和諧共存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的趨勢。(3)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經濟發展。傳統的經濟模式下,有大量的資源消耗,資源浪費,對人力資源的無限需求。大多數在自然環境中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因大量的資源消耗,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下,資源利用得到控制,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減少了資源的過度使用和開發,循環經濟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內在統一。
3生物化工企業節能減排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