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素質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4:32: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美素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審美素質

音樂欣賞審美素質教育論文

一、音樂欣賞在審美素質教育中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聯想能力

音樂欣賞并不是說單單聽懂音樂的旋律與歌詞的大意就可以了,而是應當對音樂背后蘊藏的深層含義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在高校音樂欣賞課中,教師向學生傳達音樂作品的背景知識,那么這就需要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一定的聯想與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在深層次上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行挖掘,而后體驗音樂帶來的真正美感。所以大學生在一系列的音樂欣賞活動中,能夠得到想象能力與聯想能力的提升。

(二)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

想要理解音樂帶來的真正美感,就必須要能夠聽懂音樂,而高校音樂欣賞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聽懂音樂,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在一些音樂欣賞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得到音樂感受能力的提升。所以說,在大學階段開展音樂欣賞課,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進而感受到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美感。

(三)提升學生的記憶力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怎樣培育審美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其中審美素質教育也不容忽視,要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應該在各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審美素質教育。語文課是小學各門課程中占時最多、美的內容最豐富的一門課程,理應為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助一臂之力,使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有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作者從以下幾方面作些嘗試。

一、充分利用教材,確立正確的審美觀

人們判斷一個事物美不美,是哪一種美,不但取決于審美對象的性質和內容,也取決于審美主體的審美觀念、審美意識。學校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基地,學生時代是一個人系統接受美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利用小學語文課文豐富的美育內容,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對作品進行指導,使學生認識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先進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兇殘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等。例如,《月光曲》描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名曲,這是反映了音樂藝術的美;《頤和園》描述了長廊、昆明湖、萬壽山、十七孔橋,這是反映了古典園林藝術的美;《草原》《黃山奇石》《可愛的革塘》則要引導學生認識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楊科》則要引導學生從社會制度的本質角度區別美好與丑惡、先進與落后,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美好;《飛奪瀘定橋》《冀中地道戰》等展示的激動人心的社會斗爭美等。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體會感受,產生心靈感應,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實現升華,從而確立正確的審美觀。

二、充分利用媒體的直觀性感受美

夸美紐斯曾說:“眼睛看到美麗的圖畫,耳朵聽到優美的曲調,用不著督促就會欣賞的。”這是為什么?是因為美能引發趣味,而出色的課堂教學,也常常能做到不加督促引發興趣,而出色的課堂教學又離不開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單一教育模式,容易引起單調的情緒。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感受美,它遵循了直觀性原則,符合兒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如教學《荷花》一文,可用幻燈顯示荷花的彩圖,用錄音機播放課文配樂,再加上教師的表情范讀,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意境中去,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誦讀理解,品味鑒賞美

查看全文

語文教育中培育審美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其中審美素質教育也不容忽視,要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應該在各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審美素質教育。語文課是小學各門課程中占時最多、美的內容最豐富的一門課程,理應為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助一臂之力,使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具有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些嘗試。

一、充分利用教材,確立正確的審美觀

利用小學語文課文豐富的美育內容,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認識: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先進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兇殘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例如《月光曲》描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創作過程,這是反映了音樂藝術的美;《頤和圓》描述了長廊、昆明湖、萬壽山、十七孔橋,這是反映了古典園林藝術的美;《草原》《黃山奇石》《可愛的草塘》則要引導學生認識感受祖國河山的壯美;《賣火柴的小女孩》《小音樂家楊科》則要引導學生從社會制度的本質角度區別美好與丑惡、先進與落后,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美好;《飛奪瀘定橋》《冀中地道戰》等展示的激動人心的戰斗場景等等。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體會感受,產生心靈感應,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實現升華,從而確立正確的審美觀。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感受美

夸美紐斯曾說:“眼睛看到美麗的圖畫,耳朵聽到優美的曲調,用不著督促就會欣賞的。”這是因為美能引發趣味,出色的課堂教學,也常常能做到不加督促引發興趣,而出色的課堂教學又離不開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一支粉筆,一個單一的教育模式,容易引起單調的情緒。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感受美,它遵循了直觀性原則,符合兒童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例如教學《荷花》一文,可用幻燈顯示荷花的彩圖,用錄音機播放音樂配合課文朗讀配樂,再加上教師的表情范讀,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去,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誦讀理解品味鑒賞美

查看全文

閱讀審美素質教學管理論文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體材課文都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樣的結構,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美學的高度去領會、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這對培養少兒健康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的。

一、從課文的意境中發掘美對課文意境的挖掘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認識的開始。意境,是形象思維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學生形象地體會文章的寫意與環境,伴隨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這個思維過程進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覺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為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能在學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為作者所勾畫的登高極目所見的壯闊景象,使人產生了胸臆頓開的意境。那是由于他們受到要想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這一道理。其意遠在詩外。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綿邈。詩人對摯友離分時的描述,是為抒發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那些無限深厚的情誼。其意含蓄,耐人尋味。

陸游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用氣節高堅的梅花作為美的象征。物我交融,發人深思。詩人以梅花目擬,寓于“境”中那種人與梅的高風亮節,就是人類與物類美的情操。我們在教學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蘊含的“意”,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深入體會詩情畫意。例如,同學們去玉泉山野游,當步入群山時,他們誦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同學們登高遠望時,不由脫口而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詩句。當個別同學學習缺乏毅力時,同學們誦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的詩句共勉。

查看全文

閱讀審美素質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體材課文都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樣的結構,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美學的高度去領會、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這對培養少兒健康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的。

一、從課文的意境中發掘美對課文意境的挖掘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認識的開始。意境,是形象思維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學生形象地體會文章的寫意與環境,伴隨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這個思維過程進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覺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為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能在學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為作者所勾畫的登高極目所見的壯闊景象,使人產生了胸臆頓開的意境。那是由于他們受到要想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這一道理。其意遠在詩外。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綿邈。詩人對摯友離分時的描述,是為抒發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那些無限深厚的情誼。其意含蓄,耐人尋味。

陸游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詩句,用氣節高堅的梅花作為美的象征。物我交融,發人深思。詩人以梅花目擬,寓于“境”中那種人與梅的高風亮節,就是人類與物類美的情操。我們在教學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蘊含的“意”,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深入體會詩情畫意。例如,同學們去玉泉山野游,當步入群山時,他們誦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同學們登高遠望時,不由脫口而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詩句。當個別同學學習缺乏毅力時,同學們誦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的詩句共勉。

查看全文

閱讀審美素質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體材課文都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樣的結構,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美學的高度去領會、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這對培養少兒健康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的。

一、從課文的意境中發掘美對課文意境的挖掘是培養少年兒童審美認識的開始。意境,是形象思維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學生形象地體會文章的寫意與環境,伴隨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這個思維過程進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覺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為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句能在學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為作者所勾畫的登高極目所見的壯闊景象,使人產生了胸臆頓開的意境。那是由于他們受到要想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這一道理。其意遠在詩外。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綿邈。詩人對摯友離分時的描述,是為抒發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那些無限深厚的情誼。其意含蓄,耐人尋味。

查看全文

高校美育教育與學生音樂審美素質提升

【摘要】隨著新教改的實施,美育教育的教學任務提上日程,美育與音樂教育對提升學生審美綜合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價值,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本篇論文主要探討美育教育中音樂審美的提升方式。

【關鍵詞】高校;美育教育;音樂審美素質;改革;提升方式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勵志培育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型人才,完善社會人才人格。素質教育是新教改的一項重要決策,為了推進這一項改革內容,各大高校加重素質教育的比重,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本篇論文主要探討高校美育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素養教育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凈化學生心靈的目標,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美育教育的概述

(一)概念

美育教育也被稱之為“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育學生健康的審美價值,以及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育教育是在各個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教育過程中進行。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準,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在培育全面發展性人才的過程中,美育教育起到關鍵作用,而藝術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展開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查看全文

高職室內設計審美素質的重要性

一、高職設計教育要重視傳統文化傳承

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這些元素恰好能夠對當下高職教育的一些不足之處作些補充。室內設計本身就是建筑設計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對中國傳統建筑的深入理解不但能直接作用于室內設計本身,更有益于傳承和發揚本土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在西方文化和觀念盛行的今天顯得尤為有意義。高職教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取得很大的進步,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但在快速的發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的問題。筆者覺得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中對技能要求的教學完成得相對比較好,對于高職教育來講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就是培養面向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但在教學中往往片面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樣就造成高職畢業生剛到室內設計企業時會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弊端就會逐漸顯現出來。由于在學校文化素質的學習不夠,他們所設計的作品缺乏文化的底蘊,大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想要把空間設計演繹得好,要能解釋出設計作品的內涵,直到呈現給業主,無不滲透個人的藝術文化素質修養。不具備相當的審美能力、豐富的藝術文化積累,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高職設計教育要重視基礎課的教學

為什么要重視基礎課的教學,它對提高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的審美水平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高職藝術類基礎課一般安排的課程有,設計素描、設計色彩、空間構成、美術鑒賞等。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包豪斯設計學校就十分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育,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他們建立了“藝術與技術統一”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筑相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出大批既有藝術修養,又有應用技術知識的現代設計師。包豪斯是現代設計教育的開端,其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育體系至今還影響著世界設計教育。到了21世紀的今天,反觀我們的高職設計教育,和其他教育項目一樣變得急功近利,學校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招生與就業,學校已經變成生產畢業生的工廠。只要學生畢業能夠就業就萬事大吉,完成任務,忽視了高職教育本來具有的意義。高職教育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而我們當前在高職設計教育教學中重視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基礎的教學,設計基礎教學被當作可有可無的東西,課時被大量壓縮。這樣的結果就是學校好似社會上的培訓班,室內設計專業變成繪圖員專業,學生人人能熟練操作各種軟件,效果圖打印出來真是“效果”不凡。但到了實際工作中基礎薄弱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連個簡單的草圖都畫不出來,更不要談設計思想、創意了。這樣的學生不僅不能適應設計公司的工作要求,更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基礎薄弱造成這些學生提高專業水平十分困難。設計素描是設計專業的造型基礎,與傳統素描一樣,設計素描同樣也是運用線條、明暗和各種不同的工具來體現設計師的思維,是設計師創作之初的首要表現語言,是設計藝術的基礎。不重視設計素描的教學,一方面是學生的手繪能力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對于設計師而言,思維與創意是靈魂,沒有了思維與創意設計師就是個空殼,哪里談得上設計呢?設計色彩與構成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漢斯•霍夫曼曾經說過:色彩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表現力量。色彩是設計語言中最為感性的形式要素,是視覺藝術中最具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它的性質直接影響和作用于我們的感情。在室內設計中色彩關系到設計作品整體的色調與感覺,而構成是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必修課,這在設計學界早已形成共識,從包豪斯設計學院開始構成與設計就已經密不可分了。學習構成的目的是通過分析、理解及動手能力的訓練使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以新的角度來解析事物,能夠掌握和運用形式規律的抽象表達和應用,建立新的思維方式與造型理念。設計色彩與構成是如此的重要,是一切設計的基石,不敢想象一個沒有色彩與構成修養的學生將來能夠勝任藝術設計的工作。所以說,在高職室內設計教學中一定要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打好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審美與創新思維的設計師才是真正的設計師,而不是繪圖員,那是社會上美術培訓班做的事情。眼光應該看得長遠一些,要符合教育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高職室內設計人才,才符合國家高職教育的要求。

本文作者:于新建工作單位: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查看全文

空中乘務專業審美素養培育方式

【摘要】近年來,“審美素養”一詞成為服務類型行業的熱點詞匯,而空乘人員是航空公司直接面對旅客的服務窗口,他們直接代表著各個航空公司的形象,甚至是中國這個國家的形象。所以,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對于審美素養的學習變得尤為重要。已有部分高校將審美素養作為培養高素質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重要指標。如今我國民航業迅速發展,給空中乘務專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空中乘務專業在我國畢竟是一個新興專業,不免存在許多“短板”和問題,尤其是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應該得到必要的重視。

【關鍵詞】審美素養;空中乘務專業;培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飛機已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且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需求的增加無疑讓民航事業也隨之需要快速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對空乘人員的要求也自然越來越高。而審美素養已成為高素質空中乘務員必不可少的修養,但據調查,當前大部分空乘專業的學生對職業必備的審美認知和必要的審美自律還處于低層次了解狀態中。高校應隨著行情認知的變化加快教育理念的轉變,完善有關審美素養的課程體系,提高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審美素養,審美素養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它需要經過正確的引導與文化藝術的積累才能夠形成和完善,審美素養要求以“內在美”與“外在美”統一為標準,從培養高素質乘務人員來提升我國航空業的總體服務水平。

一、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的現狀

“空姐”是大眾“公認”的好職業,不管是國企還是私營企業,所面向的公司都是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引導的市場格局,“高薪資、高福利、高保障”是基本特點,因此獲得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的青睞和追捧。很多空中乘務專業學生之所以報考該專業,其原因不外乎其“空姐”高端大氣的稱號、光鮮亮麗的形象、暢游世界的便利、豐厚可觀的收入和鄰里羨慕的“金飯碗”。而對于本行業的職業要求和艱辛鍛煉缺乏必要的了解。大部分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對審美素養的理解都存在著誤區,認為所謂的審美素養就是美術課、音樂課、舞蹈課等一些藝術類的非考察課程,而專業課才是重中之重,另外有些注重外在美勝于內在美的學生認為這些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她們外在看起來體態更加優美、整體妝容更加顯氣質。然而氣質與修養并不是靠外包裝來塑造起來的,那是需要長期的對文化素養的積累搭建起來的。由于學生自身的不夠重視美育課,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藝術類課程的效果,無法從藝術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同時在生活中過于強調和追求“外在美”而忽視對“內在美”的塑造,使得部分空中乘務專業學生把“空乘之美”僅僅認為是擁有漂亮的臉蛋”優美的“身段”和甜美的“微笑”。而忽視了審美對于人格培育和心靈凈化的作用。甚至一些空乘人員由于追求物欲享受而對職業忠實度不夠。

二、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如何提高審美素養

查看全文

藝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專業素質提升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體育教學成為促進藝術院校大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從藝術院校專業學習的角度來講,體育學習和鍛煉能夠促進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發展。體育作為人身體美和意識審美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體育運動和美學藝術兩者之間既是相互聯系,也是相互促進的。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能夠塑造良好的身體。個體審美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增強個體的精神風貌。因此,在藝術院校的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培養,將會幫助藝術院校大學生專業素質實現提升。

二、藝術院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專業素質發展的意義

1.藝術院校體育教學有利于學生創造美能力的發展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審美素質培養的意義在于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情感的抒發提供途徑,幫助學生克服生活和學習中產生的壓力,釋放自我,緩解因為情感問題帶來的心理矛盾,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體育教學過程中,審美素質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既是審美的主體,也是審美活動的對象。所以,審美素質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備的素質之一,是實現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體育教學來發展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創造美的能力,是相互聯系和促進的。美育和藝術院校的教學相通的,在塑造學生個體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過程中,發揮著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作用。體育實施過程中的美育,將理性思維和身體的感官刺激,滲透到個體的感性行為中,幫助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更能夠創新。

2.藝術院校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美學規律的認識和把握藝術類院校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作為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在藝術類院校專業學習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鍛煉和塑造。體育教師要加強對藝術美學規律的認識,提升體育學習對學生審美素質發展的有效性。使藝術類院校的大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運動技能練習的過程中,逐漸的鍛煉審美和創造美的技巧。大學生審美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區別,審美能力更偏向與感性的體驗。因此,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因為體育運動技術的不固定性和瞬時性,給大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這對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

3.藝術類院校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創造美的藝術在藝術類院校體育教學和練習的過程中,體育器材、體育服飾、體育音樂旋律等各個構成內容,都在展現出各種各樣的美學元素,體育運動員的形體美、力量美、表情美等,也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感染力。因此,體育所具有的美譽功能是明顯的,美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精神素質,體育教學的目標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兩者之間相互聯系在一起。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夠調節人體的各個器官,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水平。與此同時,健壯的體魄是提高學習成績的基礎,反過來會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幫助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發揮出更大的學習潛力。提高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造美和展現美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