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破裂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21:38: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管破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食管破裂

探求創(chuàng)傷型食管破裂病患護理途徑

摘要:目的提高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護理治療效果。方法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做好各管道護理及各項基礎護理;給予營養(yǎng)支持;嚴密觀察病情;保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通暢。結果本組8例均康復出院。結論綜合護理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能有效保障患者順利康復。

關鍵詞: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管道護理;體會

近年來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隨著各種創(chuàng)傷的增多而有所增多,其治療難度大,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我科從1998年至今共收治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患者8例,經(jīng)積極手術治療及精心護理,全部治愈。綜合護理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8例,均為男性,年齡22~72歲;因車禍所致5例,擠壓傷1例,墜落傷2例。臨床表現(xiàn):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及皮下氣腫,合并腹部損傷出現(xiàn)腹痛、腹脹。傷后確診時間最短2h,最長72h;食管破裂24h內(nèi)手術3例。1例經(jīng)食管碘油造影結合胃鏡、胸部X線及CT檢查確診,進行手術;1例因入院后就插胃管行胃腸減壓,又合并左膈疝及空腸斷裂,故延遲至傷后72h經(jīng)碘油造影才確診;1例經(jīng)左側開胸胸腔沖洗后,行食管胃左頸部吻合術,1例先行左側開胸膈疝修補+空腸吻合術,另1例行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抗生素鹽水沖洗雙側胸腔,并行空腸造瘺術。本組病例無手術死亡,無護理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

二、護理

查看全文

探索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的綜合護理技術論文

摘要:目的提高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護理治療效果。方法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做好各管道護理及各項基礎護理;給予營養(yǎng)支持;嚴密觀察病情;保持各引流管的有效引流通暢。結果本組8例均康復出院。結論綜合護理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能有效保障患者順利康復。

關鍵詞: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管道護理;體會

近年來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隨著各種創(chuàng)傷的增多而有所增多,其治療難度大,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我科從1998年至今共收治創(chuàng)傷性食管破裂患者8例,經(jīng)積極手術治療及精心護理,全部治愈。綜合護理措施是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8例,均為男性,年齡22~72歲;因車禍所致5例,擠壓傷1例,墜落傷2例。臨床表現(xiàn):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及皮下氣腫,合并腹部損傷出現(xiàn)腹痛、腹脹。傷后確診時間最短2h,最長72h;食管破裂24h內(nèi)手術3例。1例經(jīng)食管碘油造影結合胃鏡、胸部X線及CT檢查確診,進行手術;1例因入院后就插胃管行胃腸減壓,又合并左膈疝及空腸斷裂,故延遲至傷后72h經(jīng)碘油造影才確診;1例經(jīng)左側開胸胸腔沖洗后,行食管胃左頸部吻合術,1例先行左側開胸膈疝修補+空腸吻合術,另1例行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抗生素鹽水沖洗雙側胸腔,并行空腸造瘺術。本組病例無手術死亡,無護理并發(fā)癥,均痊愈出院。

2護理

查看全文

異物性食管穿孔感染護理

異物性食管穿孑L是由食管異物造成的食管穿孔,可由異物的性質(zhì)及存在的時間而發(fā)生不同的并發(fā)癥,亦可在取出異物時發(fā)生。食管損傷的誤診率及病死率高,如不及時處理,極易發(fā)生縱隔炎、食管胸膜瘺、食管氣管瘺等,并可能導致死亡_1]。縱隔感染是食管破裂后最常見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有資料報道其病死率為4O_2]。我院2008~2010年收治8例食管異物后食管破裂致縱隔感染,現(xiàn)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齡37~72歲,平均58.6歲;進食雞骨損傷2例,魚刺2例,豬骨塊2例,帶鉤假牙1例,誤服藥物外殼1例;吞咽異物后2~21d收治我院胸外科治療。本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背疼痛及吞咽疼痛,出現(xiàn)胸悶、氣短、縱隔及頸部膿腫、發(fā)熱等;食管破裂口均位于食管上、中段,長2~9cm。住院時間:4例為21~27d;1例為保守治療,住院時間長達267d。

1.2方法

本組7例患者予急診手術,1例為保守治療加縱隔引流;其中3例行食管異物取出加食管修補術,2例剖胸探查加縱隔膿腫切開引流術,1例剖胸探查加縱隔膿腫切開引流加空腸造瘺術,1例食管切除頸胃吻合術加主動脈修補加縱隔廓清術;剖胸探查,吸出胸腔內(nèi)積液,沿食管充分切開縱隔胸膜。清除壞死組織,徹底清除胸腔內(nèi)膿苔及纖維素沉著,并用大量生理鹽水及甲硝唑反復沖洗,食管破裂處給予穿孔修補或食管部分切除。用乳膠管置于食管破裂口附近較低位,行縱隔引流、沖洗,另用硅膠管行左或右胸腔閉式引流。術后給予胃腸減壓、抗感染、抑酸、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5例留置空腸營養(yǎng)管行腸內(nèi)營養(yǎng),3例通過胃管行鼻飼流質(zhì)。

查看全文

食管套扎術病患監(jiān)護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償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經(jīng)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預防和治療手段[1]。圍手術期實施優(yōu)質(zhì)的綜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筆者所在醫(yī)院對收治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進行經(jīng)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的同時,實施臨床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68例,均經(jīng)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并經(jīng)電子胃鏡檢查證實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5~71歲,平均(48.54±11.28)歲;肝硬化病程3~15年,平均(8.25±2.84)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膽汁淤積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級包括A級15例、B級14例、C級5例。觀察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34~70歲,平均(49.03±11.54)歲;肝硬化病程2.5~16.0年,平均(8.66±2.95)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膽汁淤積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級包括A級16例、B級14例、C級4例。兩組患者從性別、年齡、病程、肝硬化原因、肝功能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其出現(xiàn)的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及時進行疏導。耐心講解經(jīng)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的必要性、臨床效果和注意事項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囑患者術前8h禁食,以避免術中發(fā)生嘔吐而引起窒息[2]。

查看全文

無痛胃鏡在護理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管理在無痛胃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zhí)自g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于醫(yī)院行無痛胃鏡下套扎術治療的112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護理管理干預,對比兩組干預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50%)低于對照組(28.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64%)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無痛胃鏡下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zhí)自g的患者接受護理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管理;無痛胃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術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并發(fā)癥之一,如不進行有效干預,一旦發(fā)生破裂出血情況,將會導致患者發(fā)生肝性腦病及失血性休克等癥狀,病情嚴重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進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的方法不斷改善,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的方法為無痛胃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zhí)自g,其特點為療效明顯、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2]。本研究探討護理管理在無痛胃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zhí)自g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無痛胃鏡下套扎術治療的112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例。對照組男26例,女30例;年齡19~68歲,平均(43.50±2.13)歲;出血量400~4500ml,平均(2674.52±127.74)ml。觀察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20~72歲,平均(46.00±1.32)歲;出血量300~4800ml,平均(2695.42±129.53)ml。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經(jīng)檢查均確診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基礎的胃鏡檢查及血常規(guī)檢查;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的治療措施、注意事項,以溫和的交流方式緩解其緊張、恐懼情緒。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護理管理干預。(1)術前護理: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檢查,醫(yī)護人員通過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保持患者居住環(huán)境通風、清潔,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相關的治療流程、方法及治療時的注意事項;耐心為患者及其家屬解答提出的問題,并為其講解套扎術的治療方法、作用及治療的安全性;通過與患者交流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及無痛胃鏡的治療優(yōu)點,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以達到緩解患者緊張、恐懼情緒的目的。(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如遇突發(fā)情況,需要及時告知操作醫(yī)師,以防出現(xiàn)不良情況。(3)術后護理:醫(yī)護人員對處于睡眠狀態(tài)的患者進行喚醒睜眼動作,觀察患者神志清醒程度,為避免患者出現(xiàn)摔倒情況,叮囑其術后24h需要臥床休息,指導患者正確的臥床姿勢,以防出現(xiàn)不良情況;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禁止其食用不利于病情恢復的食物,出院后患者應定期復診。1.3臨床評。(1)對比兩組干預后出血、發(fā)熱、胸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對比兩組干預后的護理滿意度:使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進行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評分<60分為不滿意,60~79分為滿意,80~10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老人上消化道出血探析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臨床表現(xiàn)。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間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0例的臨床特點,并與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較。結果本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為十二指腸潰瘍18例,胃潰瘍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7例,復合潰瘍6例,腫瘤7例,其他5例,1例未行胃鏡檢查,自動出院,未能明確診斷。老年組復合潰瘍、胃潰瘍、腫瘤高于非老年組(P<0.05),而十二指腸潰瘍所占比例明顯低于非老年組(P<0.05)。結論消化性潰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為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癌等。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age,UGH)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上段和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1],是消化內(nèi)科的急癥。由于老年患者特有的身體特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與青年患者有所不同。回顧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經(jīng)胃鏡確診者60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齡60~81歲,平均72.6歲。60例患者根據(jù)嘔血、便血的臨床表現(xiàn),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全部病例均經(jīng)胃鏡或上消化道鋇餐透視檢查診斷確診,全部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1.2臨床癥狀入院時有嘔血、黑糞和(或)便血,大便潛血陽性,排除來自口、鼻、咽部及呼吸道出血,其中黑便34例,嘔血8例,黑便+嘔血13例,便血7例。估計出血量<500ml35例,500~1000ml13例,>1000m12例,4例患者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22例在24h內(nèi)就診,其余多在3d內(nèi)就診。

查看全文

臨床醫(yī)生的基本功底論文

關鍵詞:基本功綜合分析

摘要:醫(y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臨床醫(yī)生的基本功底,是醫(yī)療實踐的基礎。任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治療,都不能背離人體的生理病理規(guī)律。所提供的10個病例,充分地指明,掌握醫(yī)學的基本功和對病情直接、全面、充分、持續(xù)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臨床醫(yī)生的基本功底,是醫(yī)療實踐的基礎。這個道理是眾所周知的,但常常不被重視和理解,時下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高新技術、高精尖設備所吸引,常常單純依賴先進技術與先進設備來進行診斷和治療疾病,以至忽視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應用,忽視應用“三基”進行臨床正確的思維和分析,因而常導致診療的失誤,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一、正確詢問病史是確立初步診斷的基礎

醫(yī)師對疾病的認識,始于接觸病人時對病人主訴的傾聽和詢問病史,然后進行體格檢查。有了初步印象然后根據(jù)需要進行其他檢查,做出鑒別診斷和診斷。有時抓住一個關鍵病史,可能肯定一個診斷,也可能否定一個診斷。

例1某縣醫(yī)院一位干部,被診斷為泌尿系感染,據(jù)此長期給予口服抗菌素治療,雖然歷時數(shù)年仍未奏效,幸而沒有發(fā)生二重感染。復查時我們讓病人再送尿到醫(yī)院檢查,仍讓平日為他檢尿的化驗員檢查,并把所謂尿中有2~3個膿細胞找出來,當我們對此進行觀察時,發(fā)現(xiàn)形態(tài)很像膿細胞,但體積不夠太,當即以標準圖譜進行核對,結果確定所謂的膿細胞實際是尿道小園上皮細胞。曾經(jīng)多年做過化驗并指導做臨床化驗的人都了解,膿細胞一旦出現(xiàn),基本都是成團的,不會出現(xiàn)2~3個/Hp。當我們看到幾十張化驗單時,就已覺察診斷有誤。隨后問了病史,果然病人從無尿急、尿頻、尿痛及發(fā)燒病史,而沒有這樣的病史,就不可能有泌尿系感染及尿化驗的膿細胞出現(xiàn)情況。據(jù)此,我們否定了原先的診斷,停止了長期服用抗菌素,為病人避免了錯誤治療的風險。

查看全文

消化道出血診斷管理論文

[關鍵詞][失血量的估計]

失血量的估計對進一步處理極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變,但匿血試驗就可以為陽性,50~100ml以上出現(xiàn)黑糞。以嘔血、便血的數(shù)量作為估計失血量的資料,往往不太精確。因為嘔血與便血常分別混有胃內(nèi)容與糞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貯留在胃腸道內(nèi),仍未排出體外。因此可以根據(jù)血容量減少導致周圍循環(huán)的改變,作出判斷。

一、一般狀況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輕度減少,可由組織液及脾貯血所補償,循環(huán)血量在1h內(nèi)即得改善,故可無自覺癥狀。當出現(xiàn)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癥狀時,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暈厥、四肢冰涼、尿少、煩躁不安時,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繼續(xù),除暈厥外,尚有氣短、無尿,此時急性失血已達2000ml以上。

二、脈搏

脈搏的改變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標。急性消化道出血時血容量銳減、最初的機體代償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痙攣,使肝、脾、皮膚血竇內(nèi)的儲血進入循環(huán),增加回心血量,調(diào)整體內(nèi)有效循環(huán)量,以保證心、腎、腦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過大,機體代償功能不足以維持有效血容量時,就可能進入休克狀態(tài)。所以,當大量出血時,脈搏快而弱(或脈細弱),脈搏每分鐘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計為800~1600ml;脈搏細微,甚至捫不清時,失血已達1600ml以上。

查看全文

上消化道出血診斷與治療論文

失血量的估計對進一步處理極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變,但匿血試驗就可以為陽性,50~100ml以上出現(xiàn)黑糞。以嘔血、便血的數(shù)量作為估計失血量的資料,往往不太精確論文。因為嘔血與便血常分別混有胃內(nèi)容與糞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貯留在胃腸道內(nèi),仍未排出體外。因此可以根據(jù)血容量減少導致周圍循環(huán)的改變,作出判斷。

一、一般狀況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輕度減少,可由組織液及脾貯血所補償,循環(huán)血量在1h內(nèi)即得改善,故可無自覺癥狀。當出現(xiàn)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癥狀時,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暈厥、四肢冰涼、尿少、煩躁不安時,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繼續(xù),除暈厥外,尚有氣短、無尿,此時急性失血已達2000ml以上。

二、脈搏

脈搏的改變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標。急性消化道出血時血容量銳減、最初的機體代償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痙攣,使肝、脾、皮膚血竇內(nèi)的儲血進入循環(huán),增加回心血量,調(diào)整體內(nèi)有效循環(huán)量,以保證心、腎、腦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過大,機體代償功能不足以維持有效血容量時,就可能進入休克狀態(tài)。所以,當大量出血時,脈搏快而弱(或脈細弱),脈搏每分鐘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計為800~1600ml;脈搏細微,甚至捫不清時,失血已達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臥時脈搏、血壓都可接近正常,但讓病人坐或半臥位時,脈搏會馬上增快,出現(xiàn)頭暈、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經(jīng)改變體位無上述變化,測中心靜脈壓又正常,則可以排除有過大出血。

查看全文

血管離斷術治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門脈高壓癥;賁門周圍血管離斷

[論文摘要]目的:總結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門脈高壓癥的療效。方法:采用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胃小彎漿膜化治療門脈高壓癥。結果:37例門脈高壓癥患者術中(擇期手術27例、急診手術10例)無一例死亡,術后隨訪1~5年,無一例再出血。結論: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是基層醫(yī)院治療門脈高壓癥的一種操作簡單、近期及遠期療效滿意的手術方法。

Theoperationof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forthepatientwithportalhypertension

TANGDe-jun,YUANTing,YANGJie-yuan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FuzhouFirstPeople''''sHospital,Fuzhou3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ffectofthe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forthepatientwithportalhypertension.Methods:Thecasesunderwenttheoperationof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Results:Inthetotal37casesinvolvedinoperations,27caseswereintimeselectingoperation,10caseswereinemergencyoperaions,andnodeathoccurred.Inthe1-5yearsoffollow-up,norehaemorrhagiawasfound.Conclusion:Theoperationofpericardialdevascularizationisaneffectivetreatmentinpublichospital.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