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21:56: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失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趨利避害降低失信成本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問題的提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利益引導的、當今社會失信現象蔚然成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過低、行為人由于失信而付出的代價、直接成本是指失信者由于失信行為的發生直接付出的成本、在經濟利益方面受到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失信行為的發生而受到的法律制裁、道德成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誠信屬于倫理學、誠信不僅是一種社會關系,它更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失信所導致的心理壓力、自責、恐懼、防止失信而發生的成本,是不必要的社會成本的浪費、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間接成本和直接成本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等。具體請詳見。

一、問題的提出

亞當•斯密認為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利益引導的。趨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利益導向決定了個人的行為取向。趨利就是計算行為的收益,避害就是計算行為的成本。那么人們誠信與否取決于他對私人利益與私人成本的比較。由此我們知道,當今社會失信現象蔚然成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過低。許多人都可以從失信中撈到好處,使得他們在失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研究失信成本的構成就顯得異常重要。

失信成本,正如其字面意思一樣,是指行為人由于失信而付出的代價。它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部分構成,可用表達式表示為:失信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二、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失信者由于失信行為的發生直接付出的成本,它由四部分構成,用表達式表示為:直接成本=(經濟成本,法律成本,道德成本,心理成本)。

查看全文

法制欠缺制約證券市場失信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法律制度不健全;執法難度大、失信成本低;完善證券市場誠信的思路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國證券市場誠信缺失的現象層出不窮、中國證券市場誠信法律制度的欠缺是市場主體失信的根源、缺乏直接立法、《刑法》中也有對詐騙等犯罪行為處以刑罰的規定、中國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懲罰機制、法律內容欠缺、執法難度大、監管機構缺乏相應的強制措施、守信成本高、證券市場的監管者與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失信成本低、正常情況下,違約是要付出代價的、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法、征信法和失信懲罰法、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完善失信懲戒,守信受益機制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中國證券市場的誠信缺失屢禁不止,其根源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直接立法,現有的法律法規中法律內容欠缺。執法難度大、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也對市場主體的失信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當務之急是: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法、征信法和失信懲罰法,完善中國證券市場誠信的相關配套法律制度,完善失信懲戒、守信受益機制。

關鍵詞:法律欠缺;證券市場;誠信缺失。

中國證券市場誠信缺失的現象層出不窮。從瓊民源、藍田股份,到東方鍋爐、銀廣夏、ST紅光、大慶聯誼的財務造假;從億安科技、中科創業,到王紫軍買賣中國紡機、周建明操縱15只股票、北京首放操縱38只股票和權證、武漢新蘭德朱漢東和陳杰操縱5只股票、朱耀明操縱百科藥業等的股票操縱案;從吉林敖東、延邊公路到寶安公司、張家界、濟南輕騎、北大方正、川長征、杭蕭鋼構的內幕交易案,無不體現出誠信的缺失。市場信用的維系要靠兩種機制,即道德約束與法律規范。經驗表明,許多市場行為的道德約束比法律更有效。但道德約束較軟,特別是當一個社會失信行為較為嚴重時,道德約束往往顯得蒼白無力,且作用范圍相對較窄,缺乏強制力和廣泛性。因此,法律規范必不可少。可以說,中國證券市場誠信法律制度的欠缺是市場主體失信的根源。“以制度決定論的觀點,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信用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制度與機制問題。”[1]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一)缺乏直接立法。

查看全文

工商局品牌企業失信問題調查報告

今年以來,各類品牌企業失信事件層出不窮,韓國錦湖輪胎、“達芬奇”家具、日式快餐“味千”拉面、肯德基“醇豆漿”等等,諸多企業失信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給市場經濟平穩發展帶來了較多阻力。針對以上問題,市工商局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對當前品牌企業失信現象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部分引導企業提升誠信意識的意見和建議。

一、品牌企業失信問題的表現形式

(一)虛假宣傳現象嚴重。一是隨意夸大產品優勢。部分企業利用品牌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度較高的優勢,隨意夸大產品優勢或向消費者做出虛假服務項目承諾,導致消費者上當受騙。如“達芬奇”家具事件中,企業以國產家具冒充“原裝進口”家具;“味千”拉面事件中,加工人員用濃縮液勾兌而成的湯料冒充“純豬骨熬制”湯料。二是隨意夸大企業資質。部分企業為了提升知名度,在對外經營性文件中隨意印制“集團”、“國家級”、“知名企業”等詞匯,形成與企業自身資質不相對稱的名稱,騙取消費者的更大信賴度,從而實現更大程度的交易,賺取高額利潤,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或服務缺失問題時,由于企業資質較低,無法彌補消費者的巨大損失。

(二)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一是食品安全無保障。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而且逐漸涉及國內多家大型品牌企業,給消費者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三鹿奶粉“三聚氫氨”、雙匯火腿“瘦肉精”等等。二是工業產品質量無保障。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部分企業誠信自律意識減弱,各類工業產品質量逐步縮水,市場中銷售的多數產品存在未達國家安全標準問題。如惠普筆記本電腦“質量門”、韓國錦湖輪胎“返煉膠”事件等等,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產品出現質量問題。

(三)履行合同缺少誠信。當前,以服務行業為主的部分企業,在與零售商或消費者簽定合同時承諾的事項較多,以此來全面推銷各種特色服務,而在收取預付費后履行服務承諾過程中,部分承諾項目被打折扣或取消,導致消費者的利益集體受損。多數由于企業服務項目與事前承諾不符,涉嫌嚴重的失信現象。同時,企業經營過程簽定的各類合同中,針對涉及社會公共利益問題,多數情況無法做到嚴格自律,社會責任履行仍然不到位,導致環境污染、公共設施受損等現象發生。

(四)冒充各類質量認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消費安全意識的提升,相關監管部門相繼推出QS、IS9000等多項強制性認真標志,針對企業產品的合格度和誠信度進行監管,受到消費群體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實際經營過程中,部分企業無法達到相關認證標準要求,同時為了拓寬消費市場,在產品包裝上隨意使用虛假認證標志,冒充各類強制認證,形成嚴重欺騙消費者問題的同時,對其他同類生產企業造成不正當競爭現象。

查看全文

電信產業失信懲戒機制分析論文

一、中國電信產業的失信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中國電信產業失信行為的表現

1.企業信用缺失。(1)企業之間競爭不規范。惡性“價格戰”愈演愈烈:擅自改變資費標準,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用戶或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散布漲價或者降價信息,擾亂市場秩序;訂立價格聯盟,損害其他經營者或電信用戶的合法權益。(2)企業之間信用無保障。互聯互通中,個別主導電信經營者出于“保住用戶陣地、維護自身利益”的狹隘意識,在與新興電信企業網間互聯時不是按照誠實信用原則全面履行互聯協議的約定,而是以各種借口拖延網間業務開放,人為設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質量,損害了互聯他方及電信用戶的利益[1]。(3)企業自覺履約率低。近年來,電信運營企業在當地通信管理局或行業協會的倡導下,行業自律公約或自律協約簽了不少,但實際執行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1]。個別企業言行不一,背棄協約條款規定,有的甚至擅自撕毀協議,在經營中仍我行我素,繼續違規,導致市場秩序混亂。

2.個人信用缺失。電信企業的欺詐行為使用戶、投資人蒙受了重大的損失。同樣,電信公司也由于各種用戶欺詐行為,如盜打電話、拖欠拒交話費、偽造身份注冊及網上商業詐騙等,蒙受巨額損失。(1)用戶的電信欠費和惡意欠費行為普遍存在,致使一些惡意欠費者在不同運營公司消費而得不到追究。特別是取消入網費以后,惡意欠費的欺詐行為更加難以防范,已經使電信運營企業呆賬比例增加、企業利潤不實、資產流失嚴重。(2)欺詐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少數電信用戶或盜用他人電子密碼通過電信網絡侵害合法用戶的利益,或偽造身份證注冊和上網或盜打公用電話,或偽造電信卡使用業務,手段多樣化。

3.政府信用缺失。政府信用是社會信用的關鍵,起示范作用。電信改革已經走過十年的艱辛歷程,圍繞提高電信行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和為公眾提供優質的電信服務兩大主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式的重組改革,但市場績效并沒有取得基于有效競爭的良性結果。政府在市場進入、互聯互通、電信資費、普遍服務等諸多方面的表現令廣大消費者失望:壟斷定價、限制競爭、服務低質量、“不聯不通”,嚴重損害了公眾的利益。

(二)電信產業信用缺失的深層次原因

查看全文

林治波安然、安達信敗落:失信的代價

盛極一時的安達信()如今已走投無路,四面楚歌了。

創立于年、總部設在芝加哥的安達信,是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它著美國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業務,占美國上市公司總數的%,在全球個國家設有個分公司,擁有名合伙人,家合作伙伴,專業人員達萬人,年財政年度的收入為億美元。安達信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相繼在香港、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設立了事務所,員工名。由這些數字可知,安達信曾經是多么紅火,一般的公司簡直難以望其項背。

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的企業,如今猶如一艘漏洞百出的破船,正在下沉。美國國會、司法部、證券交易委員會相繼對安達信展開調查,包括福特汽車、默克制藥、聯邦快遞、德爾塔航空公司在內的家大客戶已與安達信解除了合同。為了趕在沉沒之前撈一根救命稻草,它的代表正在與昔日的競爭對手、全球第二大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談判,以求收購。但鑒于安達信面臨多起司法調查,還可能深陷于安然股民的賠償訴訟之中,德勤宣布無意收購安達信。堂堂安達信,居然淪落到賣身而無人理睬的境地,簡直讓人難以想象。不過,打敗安達信的不是其對手,而是它自己。(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把譯為“安達信”,既傳神,又合乎會計師事務所的身份。但是很不幸,安達信的所作所為使自己名實不符,辜負了這個好譯名。

信用對所有的企業都重要,而對會計師事務所尤其重要。對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如果失去了信用,就等于喪失了賴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安達信的致命錯誤恰恰是不珍惜它本應視為生命的東西。實際上,安達信在審計活動中的弄虛作假并非始自今日,也并非密不漏風,但均被它一一應付過去,并未造成太大影響。于是,僥幸心理和短期利益驅使著安達信在作假的歧路上越走越遠,終至東窗事發,不可收拾。與安達信沆瀣一氣、合伙作假的安然公司早在安達信之前已遭揭露,深陷泥淖。這正是:安然公司不安然,安達信不安也不信。哥倆癥狀相同,結局相似,堪稱難兄難弟。這對難兄難弟,都自以為聰明,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在傷害別人的同時,把自己也宰殺了。

當然,也不乏堅守誠信的事例。通用電氣杰克·韋爾奇在其自傳中就極言誠信的重要,他說:“我們沒有警察,沒有監獄。我們必須依靠我們員工的誠信,這是我們的第一道防線。”可以說,通用電氣的市值所以能在短短年里猛增多倍,排名由世界第十躍升至第二,是與誠信經營大有關系的。通用的成功與安然、安達信的敗落,從正反兩方面證明了誠信對于經營的極端重要性。無論經營的策略多么巧妙,都不能離開誠信,誠信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和根本方略;失信等于自殺,等于跟自己過不去。

查看全文

行政失信補償原則分析論文

據報道,《重慶市政府信用建設工作方案》1月1日正式出臺。該《方案》首次將行政失信要給補償等問題納入政府信用建設中。

重慶市將行政失信要給補償等問題納入政府信用建設,體現了現代法治中的正當期待原則。正當期待原則是禁止突兀地改變已經生效的法律規則,要求在撤銷或者變更行政決定之前進行恰當的利益衡量,并給予必要的補償。

俗話說,“人無信而不立”。在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中,“信任”被普遍認為是除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之外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主要社會資本。在某種意義上,信任作為市場經濟的潤滑劑,決定了經濟實體的規模、組織方式、交易范圍和交易形式。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這被奉為民法學中的“帝王條款”,也為一切市場經濟的參加者樹立了一個“誠實”的道德標準。當政府在市場經濟之中出現,建設其信用體制,那么它也是民法主體-法人,也需遵守誠實信用的原則。

在政府和公民之間的管理和被管理關系中,引入信任機制的作用,也同樣十分必要。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相對于勢單力薄的一個個散落于島嶼上的、缺乏足夠集體行動和交涉能力的公民而言,政府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技術和信息,富有相對充裕的資源,相對低廉的成本。因此公民會對政府的行為存在某種信賴,正因如此,政府失信,則會破壞公民和政府之間的信任與協作關系,動搖法治政府的根基。因此,強調政府守信,打造誠信政府,就顯得格外具有現實意義。

為什么政府要守信用,最重要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點:第一,信賴利益保護的需要。在法治社會下,每個人的行為自由,都要以不給他人帶來侵害為限,如果行政機關讓相對人確實信任了它的行為或者意見建議,那么就有守信保證不給相對人帶來侵害的義務。第二,現代法治要素的內在要求。現代行政法治要求行政機關有廣泛的裁量權,因此行政機關通過規則、契約以及行政決定,來讓相對人理解行政裁量權運作的規則和方式,因此如果行政機關背離了這些規則和決定,那么將使得公民權利處于不確定的狀態,也破壞了作為法治內在要素的可預期性、形式平等以及一貫性等因素的要求。第三,行政效率的要求。政府以誠實信用的方式做出行政決定,使得公眾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政府權力運作的正當性,促進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賴,有助于相對人參與行政決定過程,與行政機關的積極創議相呼應,更好地遵守行政規章。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行政的服務質量。

因此,誠信政府,所重新塑造的是新型的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系,它在我國行政管理實踐中的引入,不僅能使得相對人能獲得更穩定的法律預期,能獲得更好的平等保護;而且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改善,以及服務型政府的塑造。或許,這些正是重慶市政府舉措的意義所在吧。

查看全文

行為人失信付出代價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問題的提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利益引導的、當今社會失信現象蔚然成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過低、直接成本是指失信者由于失信行為的發生直接付出的成本、在經濟利益方面受到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失信行為的發生而受到的法律制裁、行政執法部門給予的處罰、道德成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誠信屬于倫理學、社會學范疇、誠信不僅是一種社會關系,它更是一種社會價值觀、誠信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整個誠信環境的惡化,而引起的失信成本、間接成本和直接成本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建立完善的失信懲罰機制,提高失信者的經濟成本等,具體請詳見。

一、問題的提出

亞當•斯密認為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利益引導的。趨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利益導向決定了個人的行為取向。趨利就是計算行為的收益,避害就是計算行為的成本。那么人們誠信與否取決于他對私人利益與私人成本的比較。由此我們知道,當今社會失信現象蔚然成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過低。許多人都可以從失信中撈到好處,使得他們在失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研究失信成本的構成就顯得異常重要。

失信成本,正如其字面意思一樣,是指行為人由于失信而付出的代價。它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部分構成,可用表達式表示為:失信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二、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失信者由于失信行為的發生直接付出的成本,它由四部分構成,用表達式表示為:直接成本=(經濟成本,法律成本,道德成本,心理成本)。

查看全文

失信現象帶來高交易成本論文

摘要:國務院的《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誠信建設戰略思路: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科學、合理、權威、公正的信用服務機構;嚴格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信用服務體系的方針和目標。

關鍵詞:電子商務信用體系

目前我國的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不健全,一些信用評價機構本身服務的誠信可能就有問題,甚至出現3A評級也可以隨意買賣的現象,全社會的誠信意識還沒有建立,一些個人和企業沒有為經常性的違約、失信而付出代價。這種“守信卻得不到更大利益”、“失信也不會得到更大懲罰”的現象,給商業交易帶來了很高的交易成本,也制約了傳統商業走向電子商務的步伐。

一、構建信用體系的意義

傳統商業相比,電子商務通常是買賣雙方不見面的,更加需要參與者誠實守信:買賣雙方信用狀況信息不對稱甚至缺失,往往憑經驗直覺、網上交流、網下調查等進行綜合判斷,而網下調查的成本很高,有些業務很難調查到,這就很容易出現在交易信息、供貨、付款等方面出現誠信問題,影響用戶對網上交易的信心;為了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方面,我們希望傳統商業模式下的信用模式盡快完善,信用數據盡快共享;同時我們認為需要為電子商務的參與者建立必要、實用的、符合電子商務特征的信用模式和信用數據管理機制;健全我國的信用管理體系,涉及的因素較多,但與信用有關的立法、執法是重中之重。我們已經有了一部《電子簽名法》,未來可能還需要有電子商務企業信用的管理辦法、網上拍賣交易管理辦法、電子商務稅收及發票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規。金融領域的信用管理體系也很重要,他直接影響到電子支付和正常服務的履約,影響電子商務的效率和質量。底層的信用體系,會影響到客戶端對電子商務的信任、信心與效率。市場經濟是信用化的商品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生命線,特別是在經濟進入全球化的過程中,信用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活動,信用同樣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二、我國信用管理的現狀和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漫談地方政府執政能力及其失信行為

有關地方政府執政能力以及政府失信的問題是近來的熱門話題,學界與民間均見仁見智。我國當前政治、經濟處于轉型時期,地方政府執政行為面臨其執政范圍內的具體約束。地方政府有些執政行為雖滿足上級政策,卻沒有帶來效率;有些執政行為看似與上級精神相違背,卻是符合其轄管范圍內的經濟運行需求、滿足效率的原則。孰是孰非不能僅憑一家之言,本文正是以此為背景試圖實證的分析地方政府在面臨不同局限條件時行為的變化,在經濟學意義上給出合理解釋,在推測地方政府行為的基礎上給出建議,努力使上級、地方政府和公眾三方之間的利益達到帕累托最優。

在本文中,分析方法采用標準的經濟學理論,并以需求定律作為一切解釋的出發點。當交易費用不為零時,經濟人必然力圖使交易費用降到更少。因此當一系列局限條件給定時,我們所考察的社會中總的交易費用一定處于最低的水平,否則總會有人出于私利將自己的資源配置到減少其所面臨的交易費用的努力上,只要在他看來作為代價資源的付出小于其對交易費用的節約。如果降低交易費用努力的過程,若不會使其他人的福利降低,那么屬于帕累托改進;若降低他人福利,將會面臨科斯定理所針對的情況,此時如果由政府出面阻撓經濟人降低交易費用的努力,將損害經濟人利益。如果這一損害與其所造成的其他人的福利降低的水平并不相等,那么他們之間總是存在一種可以交易的空間,以引導他們彼此交易以使自己的損失變得更小,直到至少一方認為繼續交易是無利可圖的,那么在社會總體看來交易費用必然最小。

若要使交易費用在整個社會看來變的更小,唯一的方法是引入新的局限條件,這一情況就是制度的變遷。制度的作用就是幫助制度的制定者使其自身面臨的交易費用降到更少。市場是一種制度,由私人來配置資源;政府也是一種制度,是出于降低交易費用的努力。市場和政府在降低交易費用的努力上擁有各自的比較優勢,取決于對各自交易費用節約的比較。地方政府的執政行為千差萬別,但在本質上以經濟學的眼光去看待都屬于對降低交易費用的選擇,因此,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強弱就體現在對社會交易費用節約的多少。如果一個地方政府對社會交易費用的節約越多,那么它的執政能力就越強,反之就越弱。

以下就從真實世界中的具體案例開始,采用經濟學知識分析這一問題。

案例:公共品投資。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屬性(或準公共品具備其中的一條屬性),因而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對消費公共品的個體收費困難(非排他性),所以這項工作應該由政府完成,比如國防。但是,僅就地方政府而言,有多少公共品其意義能夠與國防等同從而非政府投資不可呢?要知道地方政府投資所依賴的資金也無非是納稅人上繳的稅金,同樣數量的貨幣,是由民間經濟力量來支配還是由政府來支配經濟效率更高呢?由于民間所掌握的市場信息要比政府充分,且“花自己的錢比花別人的錢要細心”,在非公共品領域的投資上市場相比政府具有比較優勢,所以政府的投資就其可以選擇的范圍應該集中在公共品投資上。

事實上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行為,屬于一種降低交易費用的選擇,這是因為,政府對公共品投資所需的資金來自于公民對稅收的交納,這就相當于私人(對應不同的民間經濟力量)聯合起來委托政府進行了一項經濟活動而不是他們選擇自己進行這項經濟活動。

查看全文

農業工作人員失信責任追究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建設信用農機,進一步提高農機行政效能,規范農機行政執法行為,保證政令暢通,努力形成誠信導向機制和正常的行政秩序,根據區政府《關于加強政府信用建設提升政府行為公信度的實施意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失信責任追究是指局機關及農機監理站(以下簡稱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規定的職責,以致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損害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給農機局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影響農機局信用的,按照本辦法嚴肅追究責任。

前款所稱不履行職責,包括拒絕、放棄、推諉、不完全履行職責等情形;不正確履行職責,包括無合法依據以及不依照規定程序、規定權限、規定時限履行職責等情形。

第三條局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政。規范性文件、做出行政決定和實施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做到主體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

第四條失信責任追究,堅持糾建并舉、標本兼治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違法必究,懲處與責任相適應,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