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04:11: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用菌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食用菌產業

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新路徑

摘要:為了培育食用菌品牌產品,完善食用菌產業鏈,探索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新路徑,分析了和順縣食用菌發展的基礎,總結歸納了和順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勢和現狀,表現為品牌建設初見成效、龍頭企業帶動提質增效、協同共享優化產業。通過分析現狀和不足,探索出食用菌品牌創建新路徑,包括培育鄉土人才,優化食用菌品質;強化監督管理,保障食用菌安全;創新運營模式,開辟食用菌新市場;引進技術團隊,增強食用菌競爭力;搭建銷售平臺,推進食用菌品牌市場化等;此外,要依托扶持政策,發揮技術團隊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吸納有技能的知識青年返鄉創新創業,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助力食用菌產業向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食用菌;品牌;創建;新路徑

品牌是企業無形的資產,也是品牌產品發源地的名片,品牌建立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為城市經濟增添動力。建立食用菌品牌能幫助明確食用菌市場定位、樹立食用菌品牌形象,使當地食用菌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擁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穩定的客戶群。總之,打造食用菌品牌具有重要意義:其一,在同類產品中,品牌產品質量優質,突顯獨特性;其二,推動產品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客戶黏度;其三,提高消費群體滿意度,架起消費者和品牌的橋梁,提升食用菌價值,有助于開拓市場。和順縣以“晉佳晉品”“養菇良”“九戀源”“和之鈺”香菇,“太行和順”“表里山河”“和美和順”黑木耳為引領,擦亮老品牌、創響新品牌,實施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功能農產品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為核心的品牌戰略。為了推動食用菌產業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功能農業、綠色農業轉變,本文致力于探索食用菌品牌創建新路徑,踐行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農業生態的發展理念,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擴大食用菌知名度、提升美譽度,助力食用菌暢銷全省、走向全國。

1和順縣食用菌產業品牌發展基礎

1.1區位優勢是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的根基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東陲、太行山中段、清漳河上游,西通省府太原、東臨華北平原,總面積2250km2,轄5鎮3鄉1城區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76個行政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夠有效吸納周邊的農村勞動力、降低勞動成本的同時保證食用菌產量、產值及銷售空間的穩定提升;和順縣立足當地條件,圍繞“西牛東豬中菌菇、一園兩區三龍頭”發展布局,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義興鎮、松煙鎮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順縣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季節分布明顯,光、熱、水資源配置均勻,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6.4℃,年降水量582mm,素有“天然空調”之稱,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獨特的氣候條件能夠促進食用菌產業優化升級,為培育品牌產品扎下根基,和順縣玉米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6666.67hm2(10萬畝)以上,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充足的基質原料,例如,香菇采用優質的“遼東櫟”作為主要原材料,產量高、品質優,市場認可度高,特別是5—10月份,高溫使多地食用菌栽培都處于停產狀態,而和順氣候冷涼,產品填補了食用菌的市場空白,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搶手貨”。

查看全文

剖析食用菌產業發展困境及策略

摘要:分析了淮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快發展淮安市食用菌產業的對策,以為加快發展淮安市食用菌產業提供依據。

關鍵詞:食用菌;現狀;對策;江蘇淮安

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發展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向了如何優化種植結構、改善品質和提高效益上。淮安市是江蘇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隨著大農業生產比較效益的降低,農民收入進入新的增長滯緩期,農村經濟由小康走向富裕的進程受阻,弱的市場激勵機制大大降低了糧農的生產積極性。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市場一體化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調整種植結構,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資源獲得最佳的收益,這不僅是農民的困惑,也是各級政府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對商品農業生產以外的特色產業,如食用菌產業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以期為農民及政府部門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和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參考[1,2]。

1淮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

1.1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技術落后,管理粗放

目前,淮安市食用菌生產還停留在一家一戶的水平,生產過程缺乏技術規范。筆者對淮陰區三樹鎮、丁集鎮的食用菌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該鎮菇農目前主要以生產雞腿菇、蘑菇、平菇為主,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種如茶樹菇、巴西蘑菇等基本無生產。同時發現,菇農在從事食用菌生產過程中沒有完全按照食用菌的標準操作規程進行。雖然該鎮食用菌生產起步早,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眾對食用菌生產技術環節和流程處于一種懵懂狀態,有的菇農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標準操作規程,為什么要實施標準操作規程,而是依靠經驗進行生產和管理。這說明大部分食用菌生產者在知識和技能方面都與食用菌標準操作規程要求存在一定距離。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經營格局形成多樣化的生產體系,進一步增加了食用菌生產標準技術規范落實的難度,降低了菇農整體的經濟收益。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策略詮釋

摘要:分析莊浪縣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莊浪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有利條件,進一步提出發展對策,以為推動莊浪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用菌產業;現狀;發展對策;甘肅莊浪

食用菌具有食藥兩用優點,具有降脂、降糖、抗癌、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改善胃腸功能、延緩衰老、增強記憶力、改善骨質疏松、美容減肥等功能[1]。食用菌是新時代保健食品,發展食用菌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我國是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近20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已成為僅次于糧、棉、油、菜、果傳統農業的新型優勢產業。

莊浪縣于20世紀80年代就有零星的食用菌栽培點,自1993年引進日光溫室技術后,食用菌產業有了突破性發展,產量和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0年上半年,莊浪縣食用菌生產大戶有110戶,從業人員600人,總產量1700t,總產值330萬元,戶均純收入1.5萬元。發展龍頭產業,不僅振興莊浪經濟,而且活躍了周邊縣、市經濟。但莊浪縣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與鄰近天水地區差距較大。現將莊浪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狀況總結如下。

1莊浪縣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

1.1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意見

為了充分發揮我縣食用菌生產的優勢,加速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致富步伐,現就加快發展我縣食用菌產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重要性

我縣海拔高,年平均氣溫3.5℃,7--8月份平均氣溫也在20℃以下,高寒陰濕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中、低溫型食用菌的生長,特別是夏季,南方及周邊地區沒有中低溫型食用菌生長的適宜溫度(15℃左右),而我縣大部分地區獨具這一優勢,發展食用菌產業,能將氣候劣勢轉化為反季節優勢。食用菌生產的原料主要是農作物秸桿和畜糞,生產過程有節水、省地的行業特點,因此,發展食用菌是探索高效農業的有效途徑,是實施農業規避自然災害的有效措施,是變廢為寶的重要方式。在二陰山區、多災地區和牛羊集中地區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有利于農業結構的調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而且可以有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各鄉鎮、各部門要把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的新亮點,進一步統一思想,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切實增強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領導,不斷開創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明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遵循“四大戰略、四大品牌、五大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堅持“宜菌則菌、宜菜則菜、宜畜則畜、宜果則果”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總體目標,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潛力為前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為核心,以基地為依托,以行業協會為紐帶,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推進產業化經營。依靠科技,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大力發展區域特色基地,實現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發展匯報材料

全縣食用菌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推進會召開后,我鄉積極按照縣政府《關于推進食用菌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富民強鄉的“一號工程”來抓,把發展以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主導產業來抓,目前三個村5戶村民已完成食用菌種植57畝。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副職為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負責全鄉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切實加強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領導。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微信、宣傳單、現場會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廣泛開展輿論宣傳,使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扶持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通過大力宣傳,充分調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共推送食用菌產業信息5條,組織群眾到寧晉、老官寨參觀32人次。

三、黨員干部,示范帶動。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

1馬龍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優勢

1.1交通便利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在馬龍縣境內,昆曲高速公路、101省道、貴昆鐵路、正在建設的滬昆鐵路分別途徑馬龍縣,且縣鄉村道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人流、物流十分暢通,對于發展食用菌產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十分有利。

1.2資源充沛

產業要發展,資源是保障。在食用菌種植所需的原材料方面,如草生菌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稻草、秸桿、牛糞,木生菌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木梢、玉米芯、棉籽殼等,馬龍縣均資源充足,只有棉籽殼需要進口,但需要量較少,其它原材料足以保障。

1.3氣候適宜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摘要:青川縣是食用菌之鄉,是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被批準為國家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盛產黑木耳、香菇、茶樹菇、竹蓀、羊肚菌等綠色山珍食品。本文分析了青川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勢、現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青川縣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川縣;食用菌產業;優勢;現狀;問題;對策

我國食用菌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食用菌僅次于糧、棉、油、菜、果,居第六位,在“三農”發展過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1]。目前我國已是食用菌生產、消費、出口大國,食用菌不僅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更是青川縣的主導優勢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等一系列農村發展戰略推動下,青川縣食用菌產業如何擴大規模,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挑戰之一。

1青川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勢

1.1區位優勢

青川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位于東經104°36′~105°38′、北緯32°12′~32°56′,整體氣候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內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氣溫為13.7℃,日照率為30%左右,森林覆蓋率71.8%,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5萬個/cm3,有優質菌材資源6.67萬hm2。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孕育食用菌的最佳發源地,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譽。另外,青川大力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路網擴面延伸,建成西成高鐵青川站、蘭渝鐵路姚渡站,廣平高速正加快建設,國省干線公路提檔升級,公路通車總里程逾4000km,青劍閬高速、青川通用機場納入全省規劃,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助于食用菌產品的生產、流通和銷售。

查看全文

食用菌文化產業建設匯報材料

一、牽頭開展基地食用菌放心消費工作

我公司充分認識到食用菌產業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高效特色朝陽產業,既豐富了消費市場,又促進了農戶增收。但要保證食用菌產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加強食用菌的安全,才能確保農戶經濟收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為此,我公司牽頭開展基地食用菌放心消費工作,通過認真、細致、努力的工作,該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1、認真學習,提高建設放心食用菌之都工程重要意義的認識

我公司認真學習上級部門有關加強食用菌放心消費工作的文件精神,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增強了責任心與緊迫感。通過學習,我公司充分認識食用菌產業當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要以提高我縣食用菌質量安全水平和省內外市場競爭力為目標,要以深化“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為主線,科學把握和遵循食用菌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規律,在夯實食用菌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基礎上,通過重點加強宣傳教育和制度建設,全面提升我縣食用菌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確保食用菌正常采摘、收儲、加工和放心消費。

2、加大宣傳教育,營造科學種植、采摘的良好氛圍

我公司加大宣傳教育,要求各食用菌企業和農戶規范食用菌種植、采摘、加工、包裝行為,防止農藥污染,要深刻認識農藥污染對食用菌質量安全、交易價格帶來的不利影響,養成科學種植、采摘、儲藏、包裝的良好習慣,確保食用菌質量安全,讓消費者放心食用,以此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查看全文

鎮食用菌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鎮位于蘇魯兩省交界處、*區最北部,地處高亢山區,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萬畝,人口3.2萬人。近年來,*鎮緊緊圍繞“富民強鎮”目標,按照“工業經濟強鎮,高效農業富民,工業培育主導產業,農業打造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在工業經濟快速崛起的基礎上,用抓工業的理念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建成全市單體最大的食用菌示范基地,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800畝,建設標準菇棚800棟,年產食用菌7200噸,產值6000萬元,人均增收1500元,有力加快了富民強鎮步伐。*鎮食用菌產業園能取得較快的發展,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因地制宜,選點突破

*鎮地處高亢山區,土瘠地薄,原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小鎮,多年來仍以傳統耕作方式為主。農業要增效、農民要增收,特別是要實現富民目標,就必須走高效農業發展之路。發展食用菌對土地要求不高,市場前景廣,投入產出比高,能夠明顯改變我鎮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加快農民增收致富。

二、抓好試點,示范帶動。

*鎮按照“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幫助群眾銷,促進群眾富”的思路,抓好試點,培育典型,示范帶動,形成了爭相發展食用菌的良好氛圍。一是鼓勵干部帶頭試點。通過召開動員會、走出去看、坐下來比等方式,發動11個村支部書記帶頭種植食用菌。從外地高薪聘請技術員,從建設菇棚、采購原料、生產指導到組織銷售,提供一條龍服務,使試種戶當年全部收回投資,第二年每棚贏利3萬元左右,在全鎮引起強烈反響。二是吸引大戶自愿試點。鎮財政拿出100余萬元實施創業致富工程,鼓勵各村種植大戶、致富能手建設食用菌菇棚,并從資金、土地、技術等方面全方位扶持,目前全鎮示范種植戶已達100余戶,成為發展食用菌的生力軍。三是招引龍頭規模試點。突出抓好農業招商,20*年成功引進徐州龍興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設食用菌示范基地,引導企業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建設,全力打造景觀基地、精品基地,一期建設菇棚360余棟,栽培面積30余萬平方米,帶動了整個產業快速壯大。

三、完善園區發展機制,擴大種植規模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發展意見

發展食用菌產業,我縣有豐富的資源,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食用菌生產是保康的傳統項目,是切合保康實際的優勢項目,是節約利用資源的長效項目,是實現農民增收的短平快項目,是我縣農業出口創匯最具潛力的項目。隨著大山合集團入駐保康,為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機遇。為健康發展食用菌產業,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合理利用資源,轉變生產方式,依靠科技投入,打造產品品牌,將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全縣的特色環保產業、優勢綠色產業、出口創匯產業和農民致富產業。

二、發展目標

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是:以發展袋料香菇、木耳為主,適度發展草腐菇、珍稀菇等其他菌類,以適應多樣化需要和市場需求。2008年全縣袋栽食用菌穩定發展到2500萬袋;年發展到3500萬袋;年以后穩定發展袋料香菇5000萬袋左右,實現收入3億元,人平食用菌增收1000元。

三、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