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05:08: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用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食用油貿易分析與展望
2005~2012年,廣西食用植物油主要的進口品種有棕櫚液油、初榨大豆油、初榨棕櫚油和初榨菜籽油。全球食用植物油交易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依次是棕櫚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廣西進口食用植物油的主要品種與國際交易市場基本相符,其進口重量與貨值見表5。從品種結構來看,進口的品種集中度比較高,棕櫚油(棕櫚液油、初榨棕櫚油)是進口量最大的品種,其貨值占進口總額的81.5%,這主要是因為棕櫚油在食品加工、調和油市場中的廣泛使用,并且與大豆油比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如表5所示,2005-2012年進口的初榨棕櫚油的均價為0.074萬美元/噸,比初榨菜籽油0.084萬美元/噸的均價低11.9%,比初榨大豆油0.097萬美元/噸的均價更是低了23.7%。初榨大豆油也是較大的進口品種,主要是用作大型食用油企業加工原料,其貨值占進口總額的14.2%。其它小品種油如初榨橄欖油、初榨椰子油、初榨葵花籽油等在個別年份有少量進口。從進口來源地來看,不同品種的食用植物油來源地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棕櫚油主要來自東南亞,其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由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占據,這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2009年以來,廣西進口棕櫚油全部來自這兩個國家;初榨大豆油從美洲進口,雖然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但是其向中國輸入的豆油則相對較少,初榨大豆油的出口國主要還是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南美國家;而初榨菜籽油全部來自加拿大(表6)。2005~2010年,棕櫚液油的最大進口國都是都是馬來西亞。而近年來,由于印度尼西亞政府大力支持該國的棕櫚油產業發展,棕櫚油的收獲面積和產量不斷攀升,出口到廣西的棕櫚液油市場占有率從2007年的13.2%提升到2012年的59.5%,并于2011年開始超過馬來西亞1.2個百分點,2012年更是超過馬來西亞19個百分點。從表-6可知,從2009年開始,馬來西亞就沒有初榨棕櫚油出口,而從2011年開始,印度尼西亞也沒有初榨棕櫚油出口到廣西。這是因為受到出口國當地政府的產業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棕櫚油主產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棕櫚油精煉加工能力,希望將加工利潤留在國內。因此控制初榨棕櫚油的出口、發展棕櫚油加工產業是進一步拓展棕櫚油利潤空間的有效途徑。從表-5也可知,2005-2012年初榨棕櫚油的均價是0.074萬美元/噸,而精煉后的棕櫚液油的均價是0.086萬美元/噸,高出初榨棕櫚油16.2%。2005-2012年,廣西共出口食用植物油70110噸、8591萬美元。從年出口量來看,年出口量波動極大,最少時2006年僅出口0.097噸、0.032萬美元,最多時2008年出口44917噸、5910萬美元(表7)。從出口的品種結構看,出口的品種高度集中。從表8可知,2005~2012年,大豆油出口63957噸、8031萬美元,出口重量和貨值分別占所有食用植物油出口總量的91.2%和93.5%;初榨大豆油出口4300噸、305萬美元,出口重量和貨值分別占所有食用植物油出口總量的6.1%和3.5%。兩者相加,豆油(大豆油和初榨大豆油)出口重量和貨值分別占所有食用植物油出口總量的97.3%和97.0%,而且2006年和2009年沒有豆油出口。從出口的市場來看,2005~2012年,廣西食用植物油出口集中于周邊國家和地區,越南、印度和香港是廣西食用植物油主要出口市場,主要出口大豆油和初榨大豆油,主要的貿易方式是來料加工,反映了廣西油脂企業充分利用加工能力拓展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食用植物油脂貿易。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分別是廣西的第二和第四大出口市場,但是只在2008年有16808噸、2212萬美元的大豆油出口到印度和2005年有2020噸、116萬美元的大豆油出口到印度尼西亞,其它年度廣西沒有食用植物油出口到這兩個國家。安哥拉是從廣西進口食用植物油的唯一一個非洲國家,雖然進口量不大,但是2006年以來每年都有進口,且進口的均價較高,達到0.31萬美元/噸,品種以單價較高的花生油和芝麻油為主(表8)。與安哥拉的食用植物油貿易,由廣西一些在安哥拉有工程建筑業務的公司推動,出口到安哥拉后供中資工程公司在安哥拉的員工消費。
我國是世界是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油料生產大國,但是在國家耕地面積不能大幅增長,并且國家奉行保糧政策的前提下,我國油料種植面積難以大幅提升。未來增長來源只能是單位產量的提高,但是這樣的內生性增長幅度難以達到我國食用植物油需求增長的速度,預計未來我國食用油消費增量仍然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預計2010年我國居民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17.8公斤,2020年人均消費量達到20公斤。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如2006年美國人均消費植物油為34.2公斤,歐盟人均消費量高達37公斤。即使考慮到我國與歐美國家飲食習慣的差異,我國人均植物油消費也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此外,隨著農村等地區的收入提高導致日常飲食的改變,以及我國餐飲業和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對食用植物油仍有強勁的需求[2]。在這種形勢下,廣西沿海港口作為我國西南各省進口食用植物油到貨港,在食用植物油進口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在不發生大的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廣西食用植物油進口必將屢創新高。棕櫚油價格相對低廉,且穩定性好,具有優越的抗氧化性,在食品加工以及化工領域有著廣泛應用。未來幾年,棕櫚油仍將是廣西進口量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品種。一方面,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近幾年都在大力發展油棕產業,需要把超出本國需求的棕櫚油出口到其它國家;另一方面,廣西沿海這些年不斷擴充食用油精煉加工產能,需要進口大量的棕櫚油。因此,作為棕櫚油主要產地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與廣西在棕櫚油貿易方面具有天然的互補關系。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仍將是廣西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進口來源地。廣西生產的食用植物油主要供區內及周邊的云南、貴州、四川等省消費,出口較少。基于香港有發達的餐飲業,且香港自身沒有食用油加工企業,對食用植物油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鄰近香港的廣西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這些年積極發展與香港的食用植物油貿易,香港成為廣西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出口市場。2006年以來,廣西一些工程建筑公司大力拓展在非洲安哥拉的工程業務,承接了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派遣了大量國內勞務人員到安哥拉施工建設。由于安哥拉物質貧乏,這些廣西工程建筑公司從廣西采購花生油、芝麻油等單價比較高的食用植物油出口到安哥拉,供中國勞務人員消費,直接帶動了廣西與安哥拉食用植物油的貿易。由于這些工程工期長,且近些年不斷有新的工程合同簽署,因此未來幾年,廣西工程建筑服務的出口仍將帶動食用植物油出口貿易。
本文作者:黃振彬工作單位:防城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餐飲食用油監督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近期,**省衛生行政部門查獲一起生產銷售劣質食用油的事件,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已采取了果斷措施,此批劣質油在市場上的流通情況已得到基本控制。鑒于有些地方也曾有類似現象發生,并通過各種非法渠道流入部分餐飲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進一步加強對餐飲單位食用油的衛生管理,現緊急通知如下:
一、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本通知后,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廢棄食用油脂管理的規定》的要求,立即對轄區內的餐飲業進行一次突擊性檢查,重點檢查中小型餐飲單位和建筑工地食堂食用油的購入、使用和廢棄食用油處理的情況。對發現使用劣質食用油的單位要依法嚴肅查處,觸犯刑律的,堅決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二、在監督過程中,切實做到監督檢查和現場檢測相結合。先采用快速檢測方法進行定性檢測,若定性結果顯示食用油的酸價、過氧化值數值超標,應及時將有關樣品送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相關檢驗機構進行定量檢測。
三、對經檢測確認使用酸價與過氧化值嚴重超標的食用油的單位,應對其使用的超標食用油的來源進行追蹤溯源,并將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按照監管職責分工及時通報相關執法部門,并積極配合相關執法部門開展查處工作。
四、在監督檢查過程中,要注重執法監督與宣傳教育相結合。通過多種宣傳教育形式和方法,進一步強化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食品衛生知識,督促餐飲單位加強自身衛生管理,加強對食用油等食品原料采購環節的索證管理;同時,進一步增強公眾的食品衛生意識和食品辨別能力,教育公眾不購買、不食用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劣質油類產品。
物理化學方法檢測食用油摻地溝油研究
摘要:基于紅外光譜法對地溝油和合格食用油進行測定,研究了3種物理化學方法在食用油品質檢測中的應用。結果表明:地溝油與合格食用油比較,運動黏度和水相電導率具有顯著區別,可用于鑒別食用油摻偽,并具有快速、簡單、價格低廉的優點;折光率區別不大,不能用于判斷油脂品質。
關鍵詞:食用油;地溝油;運動黏度;水相電導率;折光率
食用油是食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之一。中國每年產生大量廢棄油脂,被不法商販用于生產“地溝油”,并作為食用油出售,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地溝油,泛指生活中的各類劣質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復使用的炸油等,在氧化、酸敗、分解過程中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可能含有游離脂肪酸、甘油分子、小分子醛酮和酯、過氧化物、多環芳烴類物質、低分子分解產物等雜質[1-2]。這些雜質可能引起地溝油不同于食用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但是由于地溝油無固定組成,至今尚未制定出統一的檢測標準。比較常見的地溝油檢測方法大都包括復雜分離步驟并且需要使用高級分析儀器,包括:理化指標檢測、薄層色譜技術、光譜法、水分含量法、色譜法、膽固醇法、核磁共振法、脂肪酸分析法、毛細管電泳法、真菌霉素法和基因鑒定法等[3-4]。物理化學方法是應用物理學原理與技術,系統地對某一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測量,進而研究化學問題[5]。試驗前不需要分離提純,并且儀器相對簡單,價格便宜,操作方便。本文在對6種合格食用植物油和地溝油進行紅外光譜分析的基礎上,采用運動黏度、電導率、折光率3種簡單的物理化學方法對油樣進行檢測,探討測量結果與食用油品質之間的關系。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大豆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市售;地溝油,收集營口市某餐館的餐廚泔水混合物,經過濾、脫水、脫色、除臭處理;散裝大豆油、散裝葵花籽油、散裝玉米油,市售。無水乙醇、溴化鉀、冰乙酸、無水乙醚、可溶性淀粉、氫氧化鉀、碘化鉀,分析純;超純水,自制(電阻率18.2MΩ·cm)。
區政辦食用油市場整治方案
近期媒體曝光的“多年來屢禁不止的地溝油事件”,已在社會上造成很壞影響,也引起了全國上下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和使用“地溝油”行為,有效預防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食用油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控制生產源頭,凈化流通環境,保障餐飲消費環節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油,確保食用油質量,保障消費安全。
通過集中整治,解決無證照生產、經營食用油問題;嚴厲打擊將“泔水油”、“地溝油”作為食用油使用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用油的違法行為;食用油、“泔水油”、“地溝油”生產加工、銷售、使用者100%建立進(銷)貨臺帳登記制度。
二、整治重點及職責分工
(一)整治規范食用油生產加工行為。對食用油、“泔水油”、“地溝油”生產加工企業(點)進行專項檢查,嚴格審查生產條件,嚴格市場準入,加強生產管理,督促生產加工企業(點)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強化食用油生產環節的日常監督和檢查,嚴厲查處無證生產食用油的違法行為,對不符合生產條件或違法情節嚴重的企業要依法吊銷有關證照;實施最嚴格的食用油添加劑備案制度,完善企業食用油添加劑使用記錄,堅決查處不規范使用添加劑行為;加強對加工環節食用油質量的抽檢工作,加大對食用油生產過程中使用非油料、過期霉變油料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引導生產加工企業(點)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包裝;對“泔水油”、“地溝油”的流向逐一進行排查,嚴禁將“泔水油”、“地溝油”用作食用油,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強化企業法人的第一責任,切實提高企業的質量意識,全面提高食用油生產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責任單位:質監部門牽頭,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門配合)
食用油生產經營情況檢查實施方案
依據市食物平安協調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實在增強食用油監管的緊要通知》(食安委辦〔2012〕31號)精神,制訂本施行方案。
一、檢查內容
(一)進一步增強對食用油生產企業、尤其是鄉鎮及城郊結合部的食用油加工點、小作坊進行排查;嚴查企業原資料,加工進程有無摻雜使假、以假充真、運用地溝油、劣質動物脂肪加工生產劣質食用油的違法行為,增強包裝、標簽的治理標準,加大對違法從事劣質食用油生產加工行為的查處力度。(責任單元:區質監局)
(二)實在增強對市場上食用油質量的監管與檢測,重點排查集貿市場、食用油批發零售點能否嚴厲執行食用油的索證索票準則,果斷根絕劣質食用油流入市場,加大對無照運營食用油行為的查處。(擔任單元:區工商局)
(三)增強對暖鍋店、油炸食物店、學校食堂、餐喝酒店等餐飲消費環節運用劣質食用油行為的查處;加大對各餐飲單元及食堂執行食用油收購索證、索票準則狀況的監視檢查,收購的食用油制品必需驗明市場準入標識或契合衛生要求的及格證實,不契合規則要求的不得購進。教育、城建部分要依照各自職責,在衛生部分的營業指點下進一步完美學校食堂和修建工地食堂食用油收購驗收等食物平安治理準則,保證師生和民工的飲食平安。
二、檢查辦法實時間
食用油和乳制品市場整治工作計劃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食用油和乳制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全面開展散裝食用油退市工作,規范嬰幼兒乳粉的市場經營秩序和質量安全,縣局決定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食用油和乳制品專項整治行動,現將此次整治行動安排如下:
一、時間安排
2014年8月12日至18日。
二、整治重點
以食用油生產加工及以食用油為原料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及無證無照食用油生產加工窩點、食用油批發零售店、餐飲服務單位、大型超市、食雜店、孕嬰店等為重點整治對象。
三、工作措施
市政辦廢棄食用油管理方案
為進一步規范廢棄食用油脂管理工作,有效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問題,防止環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市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加強廢棄食用油脂的產生、收集、處理、貯存、加工等環節監管,排查和清理非法生產“地溝油”的黑窩點,摸清“地溝油”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嚴厲打擊生產、提煉、銷售、采購和使用“地溝油”的違法行為。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和餐飲消費單位日常監管,進一步規范食用油生產經營秩序,有效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問題,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二、主要內容
(一)進一步建立完善食用油來源索證索票臺賬登記制度。食品生產經營、餐飲消費單位必須從證照齊全的合法渠道進貨,進貨時仔細核對食用油脂的包裝和標簽,索取供貨方票據及食用油生產單位的合法證件、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并做好食用油來源、購買數量等臺賬登記。
(二)嚴格實行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置定點單位制度。確定食品加工和餐飲業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置定點單位,由廢棄食用油脂收運處置定點單位統一回收市內食品生產、餐飲消費單位廢棄食用油脂。
區工商局地溝油整治方案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我區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經營“地溝油”和非法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經營活動的行為,有效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問題,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省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市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局《關于印發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決定在全區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工作,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切實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杜絕“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進入流通環節,健全完善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堅持市場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嚴格執法與科學管理相結合,嚴厲打擊銷售“地溝油”等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二、工作目標和整治重點
工作目標:通過開展集中整治,強化對食用油經營者的監督檢查,仔細排查和清理非法經營“地溝油”的黑窩點,摸清“地溝油”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經營“地溝油”和非正規來源食用油的違法行為。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進一步規范食用油經營秩序,有效解決“地溝油”流入餐桌問題,切實保障流通領域食品安全。
整治重點:以城鄉結合部、城市近郊區、農村和旅游景區為重點整治區域,以集貿市場、批發市場、食用油經營者等單位為重點,進一步加強食用油市場監督檢查,依法查處經營假冒偽劣和來源不明食用油行為,嚴格對照食品經營自律“三條線”標準,嚴查食用油購進渠道,督促經營者建立和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建立供貨商檔案,如實記錄進貨臺賬,杜絕“地溝油”流入餐桌;對擅自從事廢棄食用油脂和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經營活動的行為,要堅決依法予以查處。
我省食用油價格變化情況及原因分析
進入11月以來,我省食用油價格上漲頻率加快,價格漲幅較大。至11月30日止,全省范圍內食用油銷售點都不同程度地調高了食用油銷售價格。盡管目前食用油價格上漲較快,但全省食用油市場供應充足,食用油價格經過全面短暫性的調整后保持平穩,市場交易正常。預計后期食用油價格總體保持穩定。
一、近期食用油價格走勢
據監測,11月份以前,食用油價格小幅上漲是一種恢復性上漲過程,而進入11月以后,食用油價格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去年同期價格水平,價格漲幅為近年來之最。價格變動情況如下:
批發價格:據11月30日對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調查,散裝食用油每500克批發價格分別為:
國標菜油4.25元,優質精煉油4.30元,山東花生油5.70元,優質豆油4.60元,純正豆油4.50元,正宗調和油4.60元,棕櫚油3.15元,色拉油4.30元,純正茶油12.00元,黑芝麻油11.00元,與11月1日相比,分別上漲26.87%、27.98%、5.56%、21.05%、21.62%、15.00%、8.62%、19.44%、9.09%、10.00%。
零售價格:
全縣潲水油清整大會領導發言稿
同志們:
主要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會議精神,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全縣“潲水油”清理整治工作動員大會。規范我縣餐飲企業、學校的潲水管理,杜絕“潲水油”流入餐桌,科學開發利用“潲水油”確保全縣食品安全。下面,講三點意見:
一、要高度重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規定,一)整治“潲水油”行動是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市政府近期召開了專門會議,專項部署了潲水油”整治工作。因此,開展整治行動是市委、市政府的具體要求,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本無法除去細菌和有害化學成分,二)整治“潲水油”確保食品安全的頭等大事。潲水油”餐飲企業、食品加工企業的廢棄食用油脂通過沉渣、蒸餾而成。潲水油”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滌劑。經過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煉。人食用后會引發頭昏、頭痛、惡心、嘔吐、腹部疼痛以及腸胃道疾病、傳染性疾病,使人的病情惡化,嚴重的將危及生命。縣地域獨特,餐飲消費增長迅猛,全縣分布在各鄉鎮的飯店、食堂、食品加工企業等產生潲水的單位已接近1000家,每年產生的潲水不少于1萬噸,主要流向周邊的養豬戶,部分潲水加工成“潲水油”流向餐飲市場。目前由于潲水的回收利用處于無序的混亂狀況,沒有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監管機制,潲水都由私人收購,且沒有建立臺帳,縣雖沒有發現非法加工窩點,但受利益驅動,黑心油商販違背良心道德,致使“潲水油”流入餐桌的現象時有發生,很難從根本上杜絕。
為促進再生資源回收,三)整治“潲水油”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根據國家商務部令年第8號《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規定。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潲水油”雖對人類生活有害無益,但通過整治規范,可以變廢為寶,使“潲水油”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潲水油”工業用油方面應用廣泛,可煉生物柴油,可用于皮革制造、油漆、日用化妝品、瀝青、機械潤滑油等等,已成為工業用油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