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3:29: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蔬菜病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蔬菜病害

蔬菜病害癥狀診治

準確迅速地診斷蔬菜病害,是蔬菜病害綜合防治的關鍵技術,也是菜農和蔬菜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在正確診斷蔬菜病害種類的前提下,才能采用適時對路的防治措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1蔬菜病害的癥狀

診斷的基礎是病害的癥狀,即病征和病狀。病征是指病原物的群體或器官著生在寄主病部表面所構成的特征特性表現,它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質上的特點。病狀是指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相互作用結果的外部表現,即生長發育的異常狀態,這種外部表現各有其特異性和穩定性。

1.1病狀

1.1.1變色由于病組織細胞內的葉綠素形成受阻或被破壞,以及其他色素形成過多而使植株失去正常的綠色,統稱為變色。變色可細分為花葉、黃化、褪綠、白化等。

1.1.2斑點病株局部組織和細胞受到破壞而死亡,表現出形狀和顏色不一的病斑,稱為斑點或局部壞死。斑點按形狀可分為圓斑、角斑、網斑、條斑、輪紋斑、云紋斑、虎斑等;按顏色可分為褐斑、黑斑、灰斑、赤斑、紫斑、白斑等。斑點有的病健分界明晰,有的病健部界限不明、邊緣模糊不清。斑點周圍有的出現黃暈,有的無黃暈。斑點可發生于根、莖、葉、葉柄、葉鞘、果或種子等各部位,造成葉枯、莖枯、枝枯、落葉、落果等。有的斑點后期會局部或全部脫落,形成“穿孔”。

查看全文

溫室蔬菜病害防治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葉霉病;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隨著各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病害日趨嚴重。由于多年來反復使用幾種農藥,病菌已對農藥產生抗性。針對溫室蔬菜生產中常發性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葉霉病,提出了比較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溫室蔬菜生產中常發性的3種重要病害,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危害日趨嚴重。如何有效防治以上幾種病害,保證蔬菜生產安全,已成為當前必須面對和急需解決的課題。

1霜霉病

霜霉病為低溫高濕型病害,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空氣相對濕度83%以上,葉面有水滴或水膜。在阿克蘇地區1年在溫室中有2次發病高峰期,一次是10~11月,即扣棚初期,另一次是2月下旬至4月中旬,即氣溫回升到揭棚前。目前在生產中對霜霉病主要采用甲霜靈、惡霉靈、苯霜靈、甲呋酰胺等苯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但近年來隨著病害的發展已對甲霜靈(瑞毒霉)、惡霉靈(殺毒鞏)、苯霜靈、甲呋酰胺等苯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出現高度抗性,防效已下降到保護劑的水平,在生產上建議推廣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嗎啉、氟嗎啉等具有良好防效的新藥劑。另外,長期連續使用單一的內吸性殺菌劑,易導致病菌產生抗性,因此建議把內吸性殺菌劑與代森錳鋅、銅制劑等保護劑復配,可具有提高防效、擴大殺菌譜、延長藥效期、延緩抗性產生等多重作用,但復配劑易對溫室作物產生藥害,應慎用。大田作物的苗期也應慎用,以確保安全。

2白粉病

查看全文

溫室蔬菜病害防治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葉霉病;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隨著各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病害日趨嚴重。由于多年來反復使用幾種農藥,病菌已對農藥產生抗性。針對溫室蔬菜生產中常發性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葉霉病,提出了比較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溫室蔬菜生產中常發性的3種重要病害,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危害日趨嚴重。如何有效防治以上幾種病害,保證蔬菜生產安全,已成為當前必須面對和急需解決的課題。

1霜霉病

霜霉病為低溫高濕型病害,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空氣相對濕度83%以上,葉面有水滴或水膜。在阿克蘇地區1年在溫室中有2次發病高峰期,一次是10~11月,即扣棚初期,另一次是2月下旬至4月中旬,即氣溫回升到揭棚前。目前在生產中對霜霉病主要采用甲霜靈、惡霉靈、苯霜靈、甲呋酰胺等苯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但近年來隨著病害的發展已對甲霜靈(瑞毒霉)、惡霉靈(殺毒鞏)、苯霜靈、甲呋酰胺等苯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出現高度抗性,防效已下降到保護劑的水平,在生產上建議推廣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嗎啉、氟嗎啉等具有良好防效的新藥劑。另外,長期連續使用單一的內吸性殺菌劑,易導致病菌產生抗性,因此建議把內吸性殺菌劑與代森錳鋅、銅制劑等保護劑復配,可具有提高防效、擴大殺菌譜、延長藥效期、延緩抗性產生等多重作用,但復配劑易對溫室作物產生藥害,應慎用。大田作物的苗期也應慎用,以確保安全。

2白粉病

查看全文

溫室蔬菜病害防治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各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病害日趨嚴重。由于多年來反復使用幾種農藥,病菌已對農藥產生抗性。針對溫室蔬菜生產中常發性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葉霉病,提出了比較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溫室蔬菜生產中常發性的3種重要病害,近幾年來,隨著各地溫室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危害日趨嚴重。如何有效防治以上幾種病害,保證蔬菜生產安全,已成為當前必須面對和急需解決的課題。

1霜霉病

霜霉病為低溫高濕型病害,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空氣相對濕度83%以上,葉面有水滴或水膜。在阿克蘇地區1年在溫室中有2次發病高峰期,一次是10~11月,即扣棚初期,另一次是2月下旬至4月中旬,即氣溫回升到揭棚前。目前在生產中對霜霉病主要采用甲霜靈、惡霉靈、苯霜靈、甲呋酰胺等苯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但近年來隨著病害的發展已對甲霜靈(瑞毒霉)、惡霉靈(殺毒鞏)、苯霜靈、甲呋酰胺等苯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出現高度抗性,防效已下降到保護劑的水平,在生產上建議推廣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嗎啉、氟嗎啉等具有良好防效的新藥劑。另外,長期連續使用單一的內吸性殺菌劑,易導致病菌產生抗性,因此建議把內吸性殺菌劑與代森錳鋅、銅制劑等保護劑復配,可具有提高防效、擴大殺菌譜、延長藥效期、延緩抗性產生等多重作用,但復配劑易對溫室作物產生藥害,應慎用。大田作物的苗期也應慎用,以確保安全。

2白粉病

白粉病是蔬菜常發生的病害,由子囊菌亞門真菌引起,病菌侵染適溫10~15℃,分生孢子的發芽和侵入適宜相對濕度90%~95%,但無水或低濕也可發芽侵入,當高溫干旱與高溫高濕交替出現時,病害極易流行。特別是在保護地栽培的條件下,近年來溫室白粉病發展迅速,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危害逐年加重,溫室發生危害期一次是9~11月中旬,另一次是3月底至6月,當前在生產中發病時主要使用的25%粉銹寧對白粉病無任何治療和鏟除作用,同時在瓜類作物上使用粉銹寧應慎用,建議在發病時用12.5%烯唑醇1000倍液,或45%烯唑酮1000倍液、10%世高可濕性微粒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效果較好。3灰霉病

查看全文

探索蔬菜病害識別技術及預防途徑

摘要:介紹了蔬菜病害的識別方法,并提出病害防治措施,以期為蔬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病害;識別方法;防治措施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的種植面積更是在經濟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種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隨著蔬菜種植種類的增加及種植方式的多樣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漸增多,許多菜農缺少防治蔬菜病蟲害知識,不能很好地識別病蟲害,在防治時沒有做到對癥用藥,或者用藥不合理,從而影響蔬菜的產量及產品質量。就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根據病源的不同,可分2類,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環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傳染,如真菌、細菌、線蟲、病毒等引起的。正確識別蔬菜病害是做到準確、及時、有效防治的關鍵。現將蔬菜病害的識別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病害識別方法

1.1認別時間

對于由真菌和細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識別時間為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時,如溫室和大棚應在放風前或晚間,葉片潮濕為宜;露地宜在早晨葉片結露或雨后,可明顯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1]。

查看全文

解析蔬菜病害的識別及預防措施

摘要:介紹了蔬菜病害的識別方法,并提出病害防治措施,以期為蔬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病害識別方法防治措施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的種植面積更是在經濟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種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隨著蔬菜種植種類的增加及種植方式的多樣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漸增多,許多菜農缺少防治蔬菜病蟲害知識,不能很好地識別病蟲害,在防治時沒有做到對癥用藥,或者用藥不合理,從而影響蔬菜的產量及產品質量。就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根據病源的不同,可分2類,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環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傳染,如真菌、細菌、線蟲、病毒等引起的。正確識別蔬菜病害是做到準確、及時、有效防治的關鍵。現將蔬菜病害的識別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病害識別方法

1、識別時間

對于由真菌和細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識別時間為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時,如溫室和大棚應在放風前或晚間,葉片潮濕為宜;露地宜在早晨葉片結露或雨后,可明顯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1]。

查看全文

小議蔬菜病蟲害綜治措施

摘要:介紹了蔬菜病害的識別方法,并提出病害防治措施,以期為蔬菜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蔬菜病害;識別方法;防治措施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蔬菜的種植面積更是在經濟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種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隨著蔬菜種植種類的增加及種植方式的多樣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漸增多,許多菜農缺少防治蔬菜病蟲害知識,不能很好地識別病蟲害,在防治時沒有做到對癥用藥,或者用藥不合理,從而影響蔬菜的產量及產品質量。就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根據病源的不同,可分2類,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環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傳染,如真菌、細菌、線蟲、病毒等引起的。正確識別蔬菜病害是做到準確、及時、有效防治的關鍵。現將蔬菜病害的識別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病害識別方法

1.1認別時間

對于由真菌和細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識別時間為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時,如溫室和大棚應在放風前或晚間,葉片潮濕為宜;露地宜在早晨葉片結露或雨后,可明顯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

查看全文

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對策論文

摘要:針對蔬菜在棚室栽培下土壤、空氣濕度、溫度、寄主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提出防治對策。

關鍵詞: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防治

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設施環境下進行,與露地栽培的壞境條件有根本區別,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產和供應,也為病蟲害的發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條件。隨著棚室栽培的迅速發展,病蟲害種類顯著增加,為害程度明顯加重,并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蟲源。

1土壤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環境,也是多種病原菌越冬場所。在正常情況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種類比較單一,栽培面積有限,輪作倒茬困難,連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質和病根的殘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漸失去平衡,病原菌數量不斷增加,誘使病害發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溫度和濕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產中又缺乏抗病品種,土傳根病隨連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發生瓜類枯萎病后如不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從零星病株到普遍發病只需4~5a時間。在大型連作溫室中,果菜類根結線蟲病只需3~4a,病株率可達100%,減產50%以上,嚴重威脅多種蔬菜生產。近年來茄果類青枯病、草莓黃萎病等土傳病害分布在我縣各蔬菜地區,為害加劇。

多種病原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發生流行的重要環節。露地環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長季節才能侵染,發病遲,為害輕,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區季節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發生,已成為發展棚室蔬菜生產的大敵。如瓜類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黃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葉霉病,豇豆和菜豆銹病,芹菜斑枯病,多種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營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嚴重發生,甚至毀苗,延誤農時。

查看全文

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針對蔬菜在棚室栽培下土壤、空氣濕度、溫度、寄主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提出防治對策。

關鍵詞: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防治

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設施環境下進行,與露地栽培的壞境條件有根本區別,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產和供應,也為病蟲害的發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條件。隨著棚室栽培的迅速發展,病蟲害種類顯著增加,為害程度明顯加重,并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蟲源。

1土壤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環境,也是多種病原菌越冬場所。在正常情況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種類比較單一,栽培面積有限,輪作倒茬困難,連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質和病根的殘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漸失去平衡,病原菌數量不斷增加,誘使病害發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溫度和濕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產中又缺乏抗病品種,土傳根病隨連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發生瓜類枯萎病后如不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從零星病株到普遍發病只需4~5a時間。在大型連作溫室中,果菜類根結線蟲病只需3~4a,病株率可達100%,減產50%以上,嚴重威脅多種蔬菜生產。近年來茄果類青枯病、草莓黃萎病等土傳病害分布在我縣各蔬菜地區,為害加劇。

多種病原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發生流行的重要環節。露地環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長季節才能侵染,發病遲,為害輕,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區季節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發生,已成為發展棚室蔬菜生產的大敵。如瓜類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黃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葉霉病,豇豆和菜豆銹病,芹菜斑枯病,多種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營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嚴重發生,甚至毀苗,延誤農時。

查看全文

大棚蔬菜病蟲害特點研究論文

摘要:針對蔬菜在棚室栽培下土壤、空氣濕度、溫度、寄主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提出防治對策。

關鍵詞:大棚蔬菜;病蟲害;發生;防治

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設施環境下進行,與露地栽培的壞境條件有根本區別,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產和供應,也為病蟲害的發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條件。隨著棚室栽培的迅速發展,病蟲害種類顯著增加,為害程度明顯加重,并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蟲源。

1土壤對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環境,也是多種病原菌越冬場所。在正常情況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種類比較單一,栽培面積有限,輪作倒茬困難,連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質和病根的殘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漸失去平衡,病原菌數量不斷增加,誘使病害發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溫度和濕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產中又缺乏抗病品種,土傳根病隨連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發生瓜類枯萎病后如不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從零星病株到普遍發病只需4~5a時間。在大型連作溫室中,果菜類根結線蟲病只需3~4a,病株率可達100%,減產50%以上,嚴重威脅多種蔬菜生產。近年來茄果類青枯病、草莓黃萎病等土傳病害分布在我縣各蔬菜地區,為害加劇。

多種病原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發生流行的重要環節。露地環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長季節才能侵染,發病遲,為害輕,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區季節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發生,已成為發展棚室蔬菜生產的大敵。如瓜類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黃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葉霉病,豇豆和菜豆銹病,芹菜斑枯病,多種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營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嚴重發生,甚至毀苗,延誤農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