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5:09: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術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術后疼痛護理感悟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所引起的痛感,另一個是個體對傷害性刺激的痛反應,常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疼痛不僅表現出一系列的軀體運動反應和植物神經內臟反應,還伴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影響疼痛的因素,近年來對疼痛的研究表明,對疼痛感受的程度和性質在不同人身上是不相同的。因為痛覺不是簡單的“刺激與反應”模式,它還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疼痛不僅是一種客觀的體征。也是一種主觀現象。
1影響術后疼痛的因素
1.1痛覺閾即引起疼痛的最低強度的刺激,或者說是疼痛最低的可感知強度。Wof和Wolff曾報道,健康者都有相似的感知疼痛的能力。但炎癥可使痛覺閾降低,局麻、神經系統損傷或中樞性止痛劑可使痛覺閾提高,分散注意力與暗示可減輕疼痛。
1.2社會文化因素個人對疼痛的知覺反應中,社會文化知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1948年人類學家Kraeber發現,某些社會階層的婦女在分娩時毫不痛苦,嬰兒出生后婦女很快就到田間勞動,而大多數婦女在經歷分娩時顯得相當疼痛。
1.3心理因素疼痛不僅有著性別差異、民族差異,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著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人們因為疼痛而引起心理反應,悲傷可致疼痛加重,控制悲傷可減輕疼痛,這是由于大腦皮層對疼痛的反應受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心理學家發現恐懼、焦慮、失望、不耐煩均可使痛閾降低,愉快、興奮、有信心可使痛閾提高。
1.4痛覺適應傳統觀念認為,對痛刺激的適應是不明顯的,強烈的疼痛刺激根本不產生適應。然而新的實驗證明痛覺本身也存在負適應現象,即在痛刺激連續或多次作用于感官的一段時間后出現感受性下降的現象。
牙種植修復術后骨生長研討
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的骨整合理論認為,金屬鈦通過合適的牙槽外科手術種植入頜骨后,種植體與骨組織間可形成分子水平的牢固結合。隨后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豐富和發展,成為種植義齒的重要理論基礎[1-3]。在此理論指導下,出現了不同類型的種植體。ANKYLOS種植體的發明,顯著提高了種植體的臨床成功率,并獲得穩定的修復效果。2008年2月-2009年8月,我們對170例牙列缺損患者采用318枚ANKYLOS種植體(FRIADENT公司,德國)植入修復。現對318枚ANKYLOS種植體的早期留存情況及其對骨結合的影響進行總結分析,為其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74例,共植入133枚種植體;女96例,共植入185枚種植體。年齡23~68歲,平均43.8歲。牙列缺損原因:拔牙137例(包括牙周病、牙根縱裂等),外傷致牙缺失27例,先天性缺牙6例。種植牙位:上頜前牙區55枚,上頜后牙區85枚,下頜前牙區55枚,下頜后牙區123枚。患者術前曲面斷層和根尖X線片均顯示有足夠骨量。163例牙周健康,口腔衛生良好,無牙齦紅腫,無探診出血及牙槽骨吸收;7例牙周炎,種植術前進行系統牙周治療且病情穩定1年,無牙齦紅腫,無探診出血。
1.2治療方法
1.2.1術前準備根據根尖X線片測量的牙槽骨高度及寬度,選擇合適規格的種植體。本組23例(76枚)存在下頜后縮、下牙槽神經管解剖位置偏上、多個牙缺失或缺牙并有部分牙槽骨缺損患者,術前制作外科模板。
骨科術后抗凝藥品運用調查
骨科大手術是指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R)、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R)和髖部周圍骨折手術(HFS)[1]。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為癌癥患者的主要并發癥,發生率為4%~20%,并且為導致死亡的原因,其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動脈血栓栓塞癥(PTE)[2]。對于骨科大手術,DVT的發生率較高,歐美文獻報道此為45%~51%[3-4]。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骨科大手術后DVT的發生率也很高,一項涵蓋了9國17個骨科中心的亞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癥發生流行病學研究顯示,DVT發生率為43.2%[5]。目前,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通過關節置換重新獲得自主生活的能力,所以,目前關節置換術在骨科手術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同時,發生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日益增加[6],例如術后感染、深靜脈血栓乃至肺栓塞,這些圍手術期的并發癥輕則導致手術失敗,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以及醫療費用增加;重則威脅到患者的生命。有文獻報道,患者在接受骨科大手術后DVT的發生率遠遠超過感染率,且血栓形成后遺癥將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量。對于骨科手術后感染,醫生一般會評估個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故正規預防骨科大手術后的VTE更應該受到重視。
在2009年6月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正式制定并頒布了《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為減少骨科大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發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選取重慶某醫院2009~2011年骨科大手術病例107例,其中68例為單側或者雙側全髖關節置換,5例為右膝人工關節表面置換術,34例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1.2研究方法根據患者的年齡、手術時間以及有無危險因素,將107例病例進行分組,然后按照預防骨科大手術DVT的具體方案中規定的預防時機、用藥品種、給藥療程對每一病例進行評價,最后得出結論。骨科手術患者VTE的危險分度及判斷指標分別是低度危險手術時間小于45min,年齡小于40歲,無危險因素;中度危險手術時間小于45min,年齡40~60歲,無危險因素;手術時間小于45min,有危險因素,手術時間大于45min,年齡小于40歲,無危險因素;高度危險手術時間小于45min,年齡大于60歲,有危險因素,手術時間超過45min,年齡40~60歲,有危險因素;極高度危險手術時間大于45min,年齡大于40歲,有多項危險因素,骨科大手術、重度創傷,脊髓損傷。
2結果
兒童顱咽管瘤術后的護理探索
摘要:顱咽管瘤是一種先天性顱內腫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一般認為50%以上的顱咽管瘤發生于兒童。顱咽管瘤大部分位于鞍上,其中又多數突入第三腦室,極少數可局限于鞍內。隨著顯微外科的開展,顱咽管瘤全切或次全切已能達到滿意效果,但因腫瘤周圍有下丘腦、垂體柄、視神經節等重要結構,手術會刺激或損傷垂體柄及丘腦下部,術后易并發尿崩癥、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且此類患兒術后的臨床表現、并發癥多且變化快,護理難度大。筆者2007—2009年10例兒童顱咽管瘤通過手術治療及全面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兒童顱咽管瘤術后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0例,男8例,女2例;年齡6~12歲。
1.2臨床表現臨床表現視腫瘤生長部位及發展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
1.2.1顱內壓升高癥狀頭痛、惡心、嘔吐、視乳頭水腫6例。
胃腸術后營養支持研討
患者在經過胃腸外科手術后,機體的代謝活動會明顯增強,及時地給予營養支持能夠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使其盡快康復。胃腸外營養支持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如果長期使用,會影響患者的肝功能,使得膽汁淤積,腸道細菌出現異常及腸黏膜萎縮。臨床上常用腸內營養支持和腸外營養支持兩種。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營養支持研究的不斷深入,通過鼻腸管、鼻管等途徑的腸內營養已經逐漸替代了腸外營養,尤其是對于一些危重患者,它能夠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胃腸功能,減少腸源性感染的發生率,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認可[1-2]。下面簡單闡述國內外關于胃腸外科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研究進展情況。
1腸內營養支持實施方法
1.1供給途徑
腸內營養支持供給途徑主要有鼻胃管、空腸造瘺和鼻腸管三種。
1.1.1鼻胃管在術前30min,根據患者的體型選擇規格合適的硅橡胃管和鼻胃管,將其經鼻插入,若在插管中遇到障礙,切不可強行用力。在術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留置鼻胃管在十二指腸吻合口下方或下降段20cm的地方。在術后用負壓引流袋進行胃腸減壓,經過鼻胃管給予營養支持,并用盤帶固定。
1.1.2鼻腸管這種途徑在臨床上使用最廣泛,主要方法是在手術日當天早晨,將鼻腸管和鼻胃管一起置入患者的胃內,手術中再將鼻腸管送到空腸上至吻合口3cm處或者十二指腸下降部,胃管置于胃內,在術后用負壓引流袋進行胃腸減壓,經過鼻胃管給予營養支持,并用盤帶固定。
卵巢癌術后護理
1密切觀察病情
術后應嚴密觀察病情,特別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保持呼吸通暢。保持尿道通暢,并密切注意尿色和尿量,并作詳細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防止膀胱充盈,影響傷口愈合。
嚴密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有無感染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及時處理。
2保證輸液通道暢通無阻
術后給藥途徑大多是靜脈給藥或補充體液。因此,保證輸液通道通暢,用藥時要做到“三查七對”,注意觀察藥物反應,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在靜脈給藥時,切忌漏于皮下或穿破血管,避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要重點保護靜脈,以利繼續給藥。
3生活起居方面的護理
肝膽術后引流管監護思索
在肝膽外科手術中,引流管的放置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對于保證手術效果,防止膽管狹窄、梗阻等并發癥的發生尤為重要.選用合適的引流管可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甚至避免再次手術,術后各種引流管的護理是肝膽外科病人能否順利康復出院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護理肝膽手術后病人80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護理肝膽手術帶管病人50例。年齡25-68歲,其中男39例,女11例。其中單純放置腹腔管者18例,同時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32例。
2引流管的護理
2.1腹腔引流管
①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引流管應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觀察引流口周圍有無引流液外漏,皮膚有無紅腫,破損。②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色、質、氣味,手術前期正常色澤為淡紅色,后期為黃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時大于50ml,持續3小時且呈紅色則為異常,或顏色混濁均為異常,應立即告訴醫生[2]。如引流量突然減少,病人感到腹脹,伴發熱,應及時檢查引流管有無堵塞或脫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壓,折疊。在病人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將床頭抬高,使其體位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評估疼痛原因和性質,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過緊壓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繼發感染或遷移膿腫所致。劇烈腹痛突然減輕,應懷疑膿腔或臟器破裂,即使報告醫生。⑤一般情況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時拔除,通常是在術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食管癌術后護理分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l臨床貨料本組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齡50-82歲。均行食管癌根治術。其中上段食管癌6例,中下段食管癌66例,賁門癌10例,中段食管癌加部分肺切除6例。
1.2方法采用食管癌術后患者不舒適原因調查表[1],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病房環境4大萬面,分別于術后24h內、5d內(禁食期)、10d內(恢復期)3個不同階段進行間卷調查,重點詢問患者引起不舒適的原因,通過護士與患者的交流,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語表達、情緒變化,對治療護理的配合程度等,進行綜合分析。
2結果
術后24h內的不舒適主要來自病房環境及監測儀器的影響,術后5d內的不舒適的原因主要來自各種引流管、禁食、禁水、生活不能自理等,術后l0d內患者存在的不舒適主要來自計劃進食及相似病例的影響。
3討論
老年婦科術后護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老年婦科;術后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婦科術后護理對術后康復的影響。方法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及手術特殊性采用心理護理、合理體位、營養飲食、基礎護理進行護理與指導。結果有計劃、針對性的術后護理能減少術后風險,增強患者抵抗力,減少并發癥。結論有針對性的采用綜合護理手段是老年婦科患者術后康復的關鍵保證。
在婦產科工作中,手術治療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手術既是治療的過程,也是創傷的過程。尤其是婦科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消化、吸收、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對手術的耐受性差。老年婦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點的特殊性,生殖系統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又與其他系統的功能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其護理工作亦有相應的特殊性。有計劃、針對性地做好精心的術后護理,是保證手術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證。近年來由于手術技術的提高,術式的改進及與手術有關條件的完善,盡管老年婦科手術風險大,機體抵抗力差,并發癥發生率高,但實踐證明老年婦女是可以接受大手術治療的,關鍵是加強術后的護理。
1病情觀察
患者術畢回到病房后,需依手術大小、病情,認真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通常術后每0.5~1h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并記錄1次,平穩后,每4h觀察1次。術后至少每天測量體溫、血壓、脈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d。術后1~2d體溫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此為手術正常反應,術后持續高熱,或體溫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傷口有無滲血,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變化常有隱匿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有些癥狀臨床表現不典型,故在護理中有足夠認識,如出現嗜唾,精神差,低熱時應考慮并發癥的可能。為防止電解質紊亂,應嚴格記錄出入量,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腹部術后觀察及監護
腹部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是粘連性腸梗阻,腹部術后約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連,而其中有超過40%的患者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約占所有類型的腸梗阻的30%。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腹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86例進行特殊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6例病例均為筆者所在醫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齡8~71歲,平均(47.8±7.6)歲;腹部手術類型:41例患者為腸切除吻合術后,占47.67%,15例患者為闌尾切除術后,占17.44%,13例患者為胃大部切除術后,占15.12%,9例患者為婦科手術術后,占10.47%,5例患者為外傷脾切除術后,占5.81%,3例患者為膽道手術,占3.49%。梗阻發生時間為:37例患者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為1個月后,占26.74%,11例患者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為5年后,占9.30%,5例患者為10年后,5.81%,2例患者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癥滲出、局部的水腫、腹腔內黏膜組織的創傷、組織細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癥刺激、腹腔內化療藥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當患者術前伴有腸梗阻、腸穿孔以及腸破裂時,手術治療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