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5:23: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書畫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書畫藝術

書畫藝術品價格

一、書畫藝術品的價格特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當商品的價值在流通中用貨幣來表現時,便是商品的價格。沒有固定不變的價值。價值是隨著人對它的需要程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價值變了,商品的價格也應發生變化。任何一件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變動,都反映了它的價值變動,從而形成了價格運動變化的規律。反映出作為相對價值的商品本身價值量與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價值量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兩者之間發展變化的內在關系。一般來說,商品的價格與價值是統一的,價格是商品價值的當下現實的真實反映。沒有價格,商品的價值就無法體現。既然商品的價格與價值是統一的,也就是說市場的流通價格是商品價值的真實反映,那么書畫藝術品作為一種商品其價格就是其藝術價值的真實反映。書畫藝術品的價格在質的規定性上,也應以價值為基礎。但是,商品的價格有時不一定能反映商品的價值,兩者時常處于某種程度的分離、違拗狀態。所以書畫藝術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是較難準確地反映其藝術價值的。書畫藝術品的交易價格與其藝術價值往往不一致,有時甚至十分矛盾?;蛘哒f;書畫商品的價格又不是以藝術價值為基礎的,它顯示出自己固有的特性和規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難以確定性

藝術品的產生原本就是一個十分復雜而艱巨的過程,它和一般的商品相比,并非可以用一定的勞動量或加上科技手段,可以比較容易地制定出一個價格標準。加上人們對每件藝術品的價格,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而公認的標準,由此而引出的價格就難以衡量,具有相當大的可變性。

2.潛在升值性

一般來說,優秀的藝術品不可重復再生,尤其是已經過世的優秀書畫家的作品,其精品更是不可多得。就藝術家一生的創作而言,數量也是有限的。加上藝術家一旦去世,其再生產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作為一種不能重復的精神產品,就具有潛在的升值空間,有的書畫家創作的作品更是有著無限增值的可能性。

查看全文

書畫藝術意義和功效

一、書畫藝術具備的功能和作用

1.書畫藝術在育化以及人際交流方面的作用。育化功能在很多的藝術形式中都有體現,在書畫藝術上也不例外,在當前創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書畫藝術在育化以及促進人際交流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想要成為一個人們心目中的儒雅人士,書畫方面具備一定的造詣是一項必備的要求。書畫的學習過程,能夠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進行了學習,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當然這也包含書畫方面的基本素質,一位商人具備書畫才能,會使客戶增添幾分對他的信任,一位官員具備書畫才能,會使群眾增添幾分對他的尊敬和親近。此外,書畫藝術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人們的交流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相互交流合作,良好融洽的人際關系對于人們的生活工作越來越重要。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以文會友的傳統,因此,通過書畫作品的交流,進一步擴展到人際方面的交流,在很多時候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對書畫藝術的感悟和體會,是發自個人內心深處的,對于人與人之間真實想法與情感的體會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2.書畫藝術在休閑娛樂方面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本的原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休閑娛樂時間不斷增加,在這些時間里,人們除了一些常見的休閑方式外,開展書畫方面的練習也是一種很好的休閑娛樂方式,書畫藝術集高雅、藝術、休閑、放松于一身,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所接受,它不會帶來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巨大的經濟投入,而且對于自身良好心態,優秀個人修養方面有著很好的鍛煉培養作用。另外,書畫藝術還能夠對人們自身的藝術才華進行發掘,是提升自我價值的機遇。

3.書畫藝術與延年益壽。作為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書畫藝術本身有著較高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書畫作品創造過程中動靜結合的特點對于作品的創作以及創作者的身心健康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書畫創作過程講究心平氣和、動靜結合,創作前,人要擺脫外界環境的干擾,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這樣才能夠將內心的情感充分體現在作品中,達到書法內心情懷,解出胸中煩悶的作用。此外,書畫藝術的創作過程,并不是一個劇烈的運動,但也結合著一定的節奏變化,因此對于創作者體內靜脈內氣的運轉有著很大的幫助,隨著書畫水平的不斷提高,創作者還會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減少了一些心理疾病的發生機率。長久堅持書畫藝術創作,能夠為人的健康長壽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開展書畫藝術工作的有效途徑

1.充分發揮書畫藝術家的教化作用。要想實現書畫藝術的普及和推廣,相關的書畫家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從原先的清高獨步的境界中走向普通的人民群眾中去,用自身的思想和藝術境界指引普通群眾,從而培養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書畫創作中來,從而實現書畫藝術的普及,讓更多的人從書畫中體會快樂和藝術,使更多的人在藝術品味及人格上得到升華。同時,應該鼓勵不同書畫形式的藝術家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從而使我國的書畫藝術得到發揚和廣大。

查看全文

古代徽商與書畫藝術綜述

摘要:明清時期,具有儒者氣質的徽商與書畫藝術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染指翰墨、收藏書畫、刊刻書畫等方面?;丈讨詿嶂詴嬎囆g,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圍和徽商“賈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時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風尚以及徽商雄厚的財力支持。反過來,書畫藝術也對徽商產生了深遠影響:書畫藝術促進了徽商的文化修養;徽商以書畫為媒介,便于其在經商中左右逢源,從中獲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書畫作品;為書畫家藝術創作營造了良好的條件。從中可以看出徽商與書畫藝術存在著積極的互動關系。

關鍵詞:明清;徽商;書畫;原因;影響;互動

一、徽商與書畫藝術間聯系的表現

明清徽商與書畫藝術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染指翰墨

徽商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徽商雖然忙于商業經營,但只要有機會就會揮毫潑墨,因此,許多徽商都善于書法、繪畫。如明代休寧汪志德15歲棄儒行商,“雖寄跡于商,尤潛心學問無虛日。琴棋書畫不離左右”?!?〕績溪章策12歲時隨父至浙江蘭溪經商,拜名儒趙虹橋為師,讀書應舉。18歲時章父病逝,章策不得不“棄儒承父業學賈”。此后一直往來于蘭溪、徽州之間經商。但“君(章策)平居多藝能,善草書,精音律”。〔2〕休寧西門人汪夢龍不僅儒學功底深厚,而且精于真草隸篆及各家書法。每摹一家書法,從不致雜入一筆,大則方丈,小則徑寸千言。鐵筆之妙,包羅百家,前無古人。據說汪氏“少時至楚中販米,逆旅暇日,偶至一寺,見衣冠者十余輩,在佛殿,以沙聚地成字徑丈,曰‘岳陽樓’。山來(汪夢龍字)笑謂曰:‘是可以墨書也,何限于八法乃爾耶!’眾驚愕,因白之郡守,延入署,煮墨一缸,山來以碎布醮墨,書于匾上,頃刻成。守嘆賞久之,因囑山來落款于后曰‘海陽汪濤書’。至今樓雖屢修,而此不能易也”?!?〕倪穆原來基本為文盲,但后來在經商之余發奮讀書,最后竟然“學草書栩栩有神”?!?〕方輔“書法學蘇、米”?!?〕吳麐“山水學黃子久”?!?〕汪已山“工書,能作方丈字,得率更筆意”。〔7〕黟縣胡際瑤世代在江西經商,每至山水名勝之地,“或吟詩,或作畫”?!?〕精通書畫的徽商俯拾即是,在此不一一舉例。

查看全文

書畫藝術創作論文

1“童心創作觀”是天真而純潔,遠離浮華

這種兒童心態說的不是幼稚,而是突出藝術創作時的心無旁騖,忘懷放達。無論美術、書法、音樂、舞蹈乃至寫作等,大凡藝術創作領域甚至其他學科專業都應有這種“童心”,這是一種單純,一種無瑕,一種情隨事遷、入景入情的創作心態。在我看來這種“童心”時而虛靜,時而熾情。在進行不同類型的創作時,表現為不同的心理狀態。書圣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后》中提出:“天欲書者,先于研墨,凝神靜思,意在筆前,然后作家?!蓖豸酥搜?,正是表達一種虛靜的創作心態。在書畫藝術中,在創作山水工筆、小楷隸篆時多為虛靜之態。如在書法創作中靜品字意,絕慮凝神,心無旁騖,若有一顆童心般干凈。剔去雜念,通過貼與碑的結合識得相互啟迪的靈犀和聯袂的彩翼,這就達到了虛靜若孩童,交心達心開的意境。所以要入“jing”,這個“jing”,首先是“干凈之凈”,以一顆童心去雜念。其次,是“寧靜之靜”,凝神而絕躁;之后是“悟境之境”,此性靈而達心。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專在神應,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淪五臟,澡志精神?!碑斀竦臅r代,不同于古人之所在,物質世界的豐富,讓人們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各種各樣的虛假,各種各樣的浮華。名利的誘惑使得很多人對藝術創作失去了耐心,而是急功近利。但是從事藝術工作,是要坐得住冷板凳的。比如書法,要不是用數十年的功力去研習古人經典碑帖,怎能日后信筆鋪毫。所以搞藝術的,正是需要一顆天真而純潔的心,遠離世間的浮華,功利。但也不可閉門造車,用一顆簡單干凈的眼和心去觀察這個世界,潛心踏實地鉆研練習,用此上文所言之三個“jing”,去探求一個干凈、安靜、充滿意境的藝術世界。

2“童心創作觀”是自由無羈絆,放達而多感

另一種童心創作心態則表現為熾情心態。因孩童易動,而此動則不拘約束,往往都是動達自然,自由無羈。喜怒、窘迫、憂傷、愉快、思索、無聊、不平,甚至哭鬧、嬉笑……諸無常而于一身。往往,書畫家的熾情心態卻極類于此,即情燃如熾,激情奔放,欲罷不能,一吐為快,意猶未盡的心態。在書畫領域中,尤其體現在行書、草書、魏碑、潑墨和大寫意時常常而狂發。唐人懷素在《自親又貼》中就有:“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川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本褪侨绱?,不吐不快,所以要一吐為快,更是要一揮而就。當代書法家李孝椿曾常說:“每每草書創作時,仿佛口飲陳釀,心醉沉迷,幾乎忘懷之爾我。在筆線問游走,在點畫之中寄插跳蕩,酣暢淋漓,快而絕世!”這一時刻,書家畫家好似一個不諳世事的稚子孩童,忘懷身邊之任何,只注于揮灑自己的意氣。筆者常常靜靜觀察多位書家、畫家創作時的狀態,每于草書、潑墨、大寫意時果然非于常態,神采遠離,眉眼之光剔透非常,若迷醉、若脫于俗世,只于書畫相融,仿佛酒醉而迷神,又似太白舞劍而豪情放溢。我常希望能有此感,然技藝不精,勿談熾情了。上文中,筆者談到了藝術家在創作時的童心之觀意義所在。但兒童的情緒是多變的,而藝術家作為人,當然也有七情六欲,各種情緒。藝術家的作品,正是來源于這些情緒的表達,所謂寫“悲”則悲,寫“憂”則憂。再如王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憂郁,書《書贊》則意境瑰奇,《黃庭經》則怡釋虛無,《太師箴》又縱橫廣闊。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趨,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興,言哀已嘆。創作內容對書寫情緒有著一點影響作用,真要完成一幅真正的書畫作品,“情感事遷”很是重要。

3“童心創作觀”是多彩而富有創造力

中國文化流傳至今,中國藝術繁衍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斷地創新,不斷在繼承中發展是不可缺少。中國藝術史上很多留名千載的古人大家,不論是經歷幾何,往往內心深處就是單純的“孩子”。竹林七賢也好,揚州八怪也罷,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狂傲不羈仗劍行天下的李太白,都有著一顆干凈單純的心。離我們最近的齊白石先生,他一生作畫不計其數,而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來源于他的所思所想。這位被稱為老頑童的大畫家,在1930年左右,也就是老人早過了花甲之年的時候畫過一張人物畫。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者盤腿而坐,右手二指指向右側,而眼睛卻看向左方,神情好似有些不屑,卻還略帶一些笑意和頑皮。更覺得是老人的提款:“人罵我,我也罵人”。一見這幾字,再配上如此畫面,直嘆妙絕。這一提款和畫面在質樸的同事,不失文化的和經典的意義,可謂是返璞歸真,復得返自然之意。而畫出如此作品,離不開老人自己童年的故事,也正是有了這通天達地的童稚、無拘無束的童心,讓他有著多彩的想象力,無限的創造力,這些都出現在他的一筆一畫之間。北京奧運會奧運福娃的設計者,被稱為東方畢加索的畫家韓美林,他畫小動物的靈感來源于他對動物的愛。他家養的小貓、小狗雖然品種名貴,卻被冠以“秀英”“富貴”“二鍋頭”等等這些最土不過的名字。在他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一份份童趣,這顆童趣也讓韓美林有了一顆溫暖的童心,這可童心往往就表現在了作品中。不論是白石老人,還是韓美林,很多藝術家都有著這顆童心,這就好比兒童的心理,孩子們的想象力都是不可捉摸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在孩子們的眼里都是與眾不同、天馬行空的,每個人的眼里都有著自己的一幅畫面。所以就如同藝術創作,藝術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鸚鵡學舌,有自己的特點,有著無窮的想象力,正也是童心創作觀眾的一個方面。

查看全文

書畫藝術在室內軟裝飾設計的應用

摘要:文章研究了中國書畫藝術在室內軟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把傳統書畫作品變成軟裝飾品來提升文化觀感,提出了應用思路和前景。

關鍵詞:中國傳統;軟裝飾設計;書畫藝術;應用

我國有五千年歷史,擁有悠久的文化積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很多。其中中國書畫藝術又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這些書畫傳統元素體現在不同時期不同人所表現的風格也不盡相同,現如今隨著人們居住條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對傳統文化有不同的要求,其中國書畫藝術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中國書畫在室內軟裝飾的應用進行闡述。

1傳統軟裝飾室內陳設現狀

1.1傳統書畫文化設計元素。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眾多且范圍很廣泛,如手工品、古典家具、傳統書畫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同時在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蘊含著我們民族所表達的各種人文情懷和深刻的哲學、世界觀等。如雕刻家雕刻的荷花和文人筆下所畫的荷花都蘊含著“和”的意義,梅花則飽含著美和清潔高雅的情操;畫家筆下的竹子代表高風亮節,蘭花代表高潔淡泊與賢德,菊花代表著清寒傲霜的品格,松樹代表著堅強不屈,松枝則象征著傲骨崢嶸的品格等。隨著人們對家居軟裝飾要求品味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書畫作品作為直接表達的符號,如何更好的在室內軟裝飾設計中發揮作用是中國書畫藝術作為傳統文化元素的優勢,這也是當下室內軟裝飾發展所面臨的應用要求,只要把中國傳統書畫元素有效融入到室內軟裝飾的中,就能設計出更具有品位的室內設計空間作品。1.2現代簡約中式室內設計風格和發展趨勢。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軟裝飾能夠利用有限的室內空間,最大可能的發揮室內空間的裝飾效果。當下流行的也是設計師在設計中推崇的“輕裝修,重裝飾”占主流,軟裝飾在戶型設計之初時就通過有限的室內空間發揮最大的視覺效果,將有限的空間轉化為可能大的空間,設計理念上把“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貫穿始終,從大多數群眾需求的角度出發,追求中國傳統書畫軟裝飾設計的實用性、審美性以及人文性,當下簡約中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設計師在進行室內空間裝飾設計時,根據相關室內空間環境來設計不同的風格;在硬裝飾上可以根據建筑結構注意采光,以及在原始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適當修改形狀,把有些拐角處適當的做一下人性化的處理;在軟裝飾方面,布藝軟裝飾來彌補空間結構之間銜接關系,設計風格上新中式風格是其中的一種,在這一風格中作為中國傳統書畫作為軟裝飾品可以很好的表達出文化美感,在審美中不僅能夠體現中式空間設計的效果,還能夠體現出設計師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是設計的延展。在書畫藝術作品裝裱的工藝上強調簡約美,在審美的基礎上體現出品位和情操。

2將書畫藝術融合進軟裝飾設計來提升藝術修養

查看全文

政協書畫藝術協會工作報告與建議

政協書畫藝術協會工作報告與建議

各位會員:我受××政協書畫藝術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的委托,向會員大會報告工作,并對下一屆理事會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

一、五年工作的回顧

在市政協的領導下,在市文聯、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會員們的共同努力下,××政協書畫藝術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圍繞市政協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努力發揮社團的自身特點和優勢,為市政協工作的發展和我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較好地完成了本屆任務。

(一)圍繞市政協中心工作開展創作活動

五年來,我們始終依托于本會的特點和優勢,圍繞市政協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積極組織本會會員開展作品創作和書畫筆會活動。

查看全文

書畫藝術基本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對“非遺”類書畫藝術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和闡釋,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書法、繪畫的關系,并從文化意蘊、歷史內涵、民族特色、表現方式與審美理念等方面,對“非遺”類書畫藝術的基本特征進行了勾勒。

關鍵詞:“非遺”類書畫藝術;文化意蘊;歷史內涵;民族特色;審美理念

一、引言

所謂的“非遺”類書畫藝術,是指滲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里面的書法與繪畫藝術。自古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與傳統的書法、繪畫密切相關。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多或少含有書法與繪畫的元素,甚至有的“非遺”本身就是獨立的抑或半獨立的書法、繪畫作品。例如,寺廟里的楹聯就是木制的書法作品,古建筑里的木質或石質雕刻的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等,就是木制的或者石制的繪畫藝術。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擁有“非遺”類書畫藝術最豐富的國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只重視以紙質為載體的書畫藝術研究,而忽視了“非遺”類書畫藝術的研究,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的研究并試圖勾勒出“非遺”類書畫藝術的一些基本特征,以求教于方家。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民族文化積淀中,產生了難以數計的民族文化遺產。這些遺產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那么,在這些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其傳承條件的局限性而導致其生存狀態的“脆弱”性。正因為如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寶貴遺產永遠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特點就是民族性,顯現的是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以及民族精神、審美、習俗等的“活”體。因此,它必須依托于“人”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得以延續。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是最為重要的[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而在我國現存的大量的“非遺”樣本中,尤其是傳統手工藝,其傳承主要是以物質的形態作為支撐的。比如:民間剪紙、刺繡、鐵畫、年畫、木偶、皮影、木雕、石雕等等都是以物質的形態呈現與保存的。從其各自的形態和內涵來看,它們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姻緣關系。也就是說,他們中潛藏著傳統書畫藝術的影子。盡管這些書畫藝術有別于作為物質文化遺產的書畫藝術,但是,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則是相同的,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符號與象征,是當代社會中依然“活”著的歷史文化形式。具體地表現為手工技藝、知識與藝術、風俗和情感儀式等動態的歷史文化,使人們明確地感受到歷史的流傳。“非遺”類書畫藝術雖然是實物性的存在,但都必須是“活性”的流傳。它不僅是技藝的流傳,而且更是一種文化形態與精神特征的延續。

二、“非遺”類書畫藝術的文化意蘊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為本,崇德重義,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并充滿倫理道德精神,以人為貴、以民為貴、以人為本,講求仁義道德。它的整體內涵是以“道”和“易”為核心,以儒家思想為主流,融匯諸子百家和外來文化思想的精髓。而書畫藝術作為中國特有的文化稱謂,應是獨立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而存在的。既然如此,那么,它與中華民族以外的世界上的其它民族文化在本質上則有著很大的區別。文化因民族而異,藝術自然也就因之而不同。因此,我們對“非遺”類書畫藝術的梳理,可以明確地感知到民族傳統文化濃厚的氣息[2]。由于大量的“非遺”類書畫藝術是以物質性的方式存在,那么,這就給我們的探討研究帶來方便。首先,我們可以將其與屬于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書畫藝術做類比,去勾勒其基本的藝術特征。但凡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都是與其文化的環境背景相關聯的,故此,“非遺”類書畫作品的產生自然也脫不開其生長的文化環境。盡管它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但是其民族文化的根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除了在形式結構方面與傳統的書畫藝術有明顯的“遺傳”與“轉化”的視覺感受外,這些“非遺”類書畫藝術還包含了更加深刻的文化環境、傳承載體和精神內核三個相互關聯的內涵。比如,在廟宇、祠堂以及一些公共文化場所中所看到的木質楹聯、石刻書法、石刻繪畫等作品,都要以一定的文化環境作為“生存”的條件。為了更長久地保存這些“書畫”作品,設計者們首先想到的是用紙質以外的,并可以經受風吹日曬的材料來取而代之。這種通過在公共文化場所以木質楹聯等展示“書畫作品”的方式,一方面保留了書畫藝術的基本形式與內涵;另一方面也能夠與建筑體本身融為一體。這些作品除了具備紙質書畫藝術的基本審美特質以外,其更多的則是作為一種精神載體得以流傳。與之相關作品的內容大都與環境要素相吻合,烘托并傳遞一種特殊的文化內涵。如廟宇和祠堂所呈現的書法作品,在內容上雖有很大的區別,但都是以激勵、崇高、對美好情境的抒發,以及對生活中真、善、美的崇尚作為主要訴求;繪畫也是以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為題材,體現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把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對,還有勵志故事、民間傳說等以雕刻的形式加以呈現,體現了中華文化歷來注重讓“優良傳統”代代相傳的美好愿望,以及追求助人倫、成教化為核心的本質功能。從其藝術形式的本身來看,它傳承了傳統書畫藝術的基因。它們經過雕刻、火烙、鐵藝焊接等手段在另一種材料上顯現,不僅有一種特殊的視覺體驗,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非遺”類書畫作品是對另一種文化活動的視覺延伸,也是對與之相關的文化活動在形式和內涵上的拓展。因此,從這個方面上看,只要是中國的書畫作品,無論通過何種形式加以表現,其文化因素的顯現與關聯都跳脫不開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特征。從古建筑的碑刻書畫的歷史遺存到民間手工刺繡所表現的題材選擇中,都可以清晰地感觸到東方文化的情調和脈絡。因此,“非遺”類書畫藝術所涵蓋的不僅僅是視覺審美意義上的物質表象,而且是飽含著深層次文化意蘊的精神故園[3]。

查看全文

談論許鈞書畫藝術

許鈞(1878~1959年)字平石,號子猷、怡翁、遽廬散人、散一居士、凝一居士。祖籍開封縣杏花營鄉邢村,河南著名的學者和書法家。許鈞,18歲時拜河南著名學者李星若為師。李星若告誡許鈞“非圣賢之書均不可讀,以免誤入歧途”,并對其寄予厚望,謂其“天資甚高,熟讀深思異日必有所得”。許鈞也常以“懸梁刺股”之精神勉勵自己,故學業精進。19歲參加府試,中秀才,以“案首”進學,納優“貢生”,名揚中州。后又任河南通志館編纂、開封修志館館長兼河南大學教授。許鈞一生博學多識,長于考據,精書法,擅繪畫,是當時中原書法、繪畫領域中較有影響的人物。尤其是他的書法藝術在當今河南書法界仍影響不衰。開封博物館藏有多件許鈞書法精品,2002年許鈞后人向開封博物館捐贈了許鈞的書法及繪畫作品。這不僅彌補了開封博物館沒有許鈞繪畫藏品的空白,同時又為研究許鈞的書法、繪畫藝術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料。

一、碑帖兼容書風獨特

許鈞的生活大部分在清末、民國時期,建國后1959年去世。他一生不僅經歷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這一時期書壇上的重大事件他也無不經歷。自清中期以來,碑學的興起全面抑制了帖學的發展,以至碑學的后期,帖學形成了斷層,而碑學食古不化的弊端也全面顯示出來。因此,后期的碑學家如何紹基、趙之謙、沈曾植、康有為等相繼放棄了純碑學立場而走向碑帖兼容之路。許鈞與康有為、李瑞清多有交往,在書學思想上受兩位的影響較深,自然也就適應當時碑帖兼容的書學大潮??箲鹎跋?,許鈞在河南省博物館國學專修館擔任書法部主任并任書法??浦髦v,從事書法教育工作,并將其書學思想灌輸在教學中。他又根據自己的學書成功經驗,主張書法雖碑帖并取,但還要以碑為主,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要以北碑為根基。他規定了學碑的四部曲:

1.先學方筆造像,以求骨勁,主張以《楊大眼》、《魏靈藏》、《始平公》、《孫秋生》入手;

2.學方圓并用之碑以求變化,主張學習《張孟龍》、《張黑女》、《崔敬邕》、《刁遵》、《吊比干碑》;

3.學圓筆以求內涵之豐富,主張學習《鄭文公》、《云峰山刻石》;

查看全文

范振緒書畫藝術綜述

范振緒(1872~1960),字禹勤,號東雪老人,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城關人,清工部主事范培之子,出生于北京,9歲喪父后隨母返回故里,清光緒年進士。1906年,同沈鈞儒等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

1909年回國,先后任縣長、國會議員、甘肅省副議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政協甘肅省副主席等職。范振緒是一位生在清末、長在民國、活動于新中國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書畫大家。他攻山水、精書法,繪畫取法王石谷、王元祁,書法承蘇東坡。一生筆耕不輟,畫作流傳甚廣,著作有《東雪草堂筆記》、《東雪草堂詩聊存稿》、《夜窗漫錄》、《學畫隨筆》、《東雪雜文》、《蘭州事變紀略》、《燕子筆秦劇本》、《桃花扇秦劇本》、《濟源縣志》、《靖遠縣新志稿》等。范振緒不僅書畫聞名于世,而且詩文造詣深厚。他的書法根基和詩文修養成就了他的繪畫。他是典型的文人型畫家,出生于書香門第的宦海世家。祖父范呈芳是貢生,父親范培以貢生任同治時兵部郎中。

范振緒自幼受家庭的良好教育,8歲時能賦詩,14歲涉丹青,青年時代習經史,1903年中進士,獲取功名。后又遠洋求學,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過著傳統士大夫的文人生活,為先生、為小史、為幕僚、為畫家、為領導,都未脫離作為傳統文人的氣節。首先,他是一個詩人,對詩的嗜好近于癡迷,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畫全國能有者多矣,不算什么,我是畫不如字,字不如文。”①這都是傳統文人的特征,他耿直不隨時流,恥于周旋官場,同情勞動人民,獎掖后進,關心民生疾苦,都體現了他的文人本色。他推崇的藝術家如黃公望、倪云林、蘇軾等,都體現了作為文人的傳統本色。

簡遠樸素的山水畫談及古意,世論誤會甚大,以為古意即陳舊、過時、腐朽之意。其實,古意是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文化氣質。正如歷史上所有大詩人寫的懷古詩,并沒有一個詩人是純粹的懷古。詩人本有一顆寂寞不平的心,古地、古場會觸動其心,使其心直通千載,借懷古以抒不平之意。詩人感慨的皆是自己的情懷,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一種審美反應,也是民族心理上的一種蒼涼感。范振緒山水畫有文化品位、哲學意蘊、歷史積淀,不可與古舊劃等號,他作為“人心古樸”風格的表現,可以勾起中國人精神上的聯想與共鳴,不是輕易可至的境界。正如古雅美是人類創造的陰柔、陽剛之外的第三種人文精神。

②王微在《敘畫》中說,繪畫創作是在大自然面前感慨之后“亦以神明降之”,“情”與“致”的意境表達,以蘇軾為代表的文人們提倡“蕭散簡遠”的繪畫美學之外的“詩化”言志,繪畫不再是一種形象的簡單記錄,而是在人們心目中情感化的形象表達,是中國繪畫內在的文化底蘊。范振緒的山水畫就是在此基礎上,繼承傳統文人的“娛情”志趣,取法董源、黃公望、倪云林、米芾,熔黃一峰的“癡”、倪云林的“迂”和米芾的“癲”為一爐,尤其對集古之大成者“四王”用功最勤,得益最多。并在實踐中領會“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的宗旨,③逐漸形成了古而新、樸而雅、蒼而秀、巧而拙的藝術風格。正如他的題畫詩云:“南宗衣缽駿豐裁,道學癡翁屬麓臺。曲折寫成江畔路,最難風雨故人在。子陵灘畔一漁翁,罷釣歸來酒不空,醉后便知天地闊,數叢沙草半江風。重嶂層巒逾萬重,荊關筆勢出南宗。”非深解中國文人者,難知其中趣。

查看全文

書畫藝術協會工作總結與工作建議

各位會員:我受××政協書畫藝術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的委托,向會員大會報告工作,并對下一屆理事會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

一、五年工作的回顧

在市政協的領導下,在市文聯、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會員們的共同努力下,××政協書畫藝術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圍繞市政協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努力發揮社團的自身特點和優勢,為市政協工作的發展和我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較好地完成了本屆任務。

(一)圍繞市政協中心工作開展創作活動

五年來,我們始終依托于本會的特點和優勢,圍繞市政協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積極組織本會會員開展作品創作和書畫筆會活動。

一是積極配合全市的重大活動和市政協的中心任務開展書畫創作活動。五年中,先后為慶祝人民政協成立五十周年、慶祝建黨8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等,以及以"慶祝國慶歡度中秋"、"紀念第31屆世界郵政日"等為主題,先后邀請陳大羽等書畫名家和本會會員舉辦了6場大型專題書畫筆會和書畫作品展覽。這些活動的舉辦不僅提高和擴大了本會的社會知名度,也為市政協工作的整體形象增添了光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