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漁政監管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7:07: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漁政監管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產漁政監管站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碧波萬頃耀銀光,魚歡蟹肥捕撈忙,這是我縣每年仲秋時節湖區所呈現的繁忙景象。經過數年的沉寂和期盼,歷經風雨的××水產業在2008年再現曙光,呈現出繼1994年之后最好的形勢。全縣水產品產量達到71160噸,其中河蟹產量2000噸,實現漁業總產值7.5702億元,上交漁業規費1302萬元,漁民人均純收入6588元。之所以在事隔多年之后××水產業能重塑輝煌,筆者結合目前我縣深入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到湖區養殖企業和漁民中進行了的調研。不難看出,這些成績的取得,與縣委政府各級部門、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是分不開的,但筆者經過調研得出這些成績的取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出的“保護漁業資源,走水產富民強縣之路,實現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所產生的結果。以下結合調研情況就我縣這些年來的成功做法發表些淺顯的看法。
轉變觀念,提高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的認識。多年來,縣委政府和主管部門一直堅持樹立“保護漁業資源是水產業的頭等大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保護漁業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的觀念。政府各部門不斷強化認識、轉變觀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大力推進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在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漁業執法管理機制,加強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尤其是在沿江沿湖從事漁業生產者及廣大漁民中形成了共識。
突出重點,加大保護漁業資源的力度。嚴格實行“禁漁期”制度。縣委政府和主管部門在充分利用水面資源優勢,發揮水產生產潛力,使水面大縣向水產大縣邁進,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將水產開發與資源保護相結合起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實際,確定禁漁期和護草期,劃定禁漁區、養殖區、增殖區和實施輪休輪養的制度,實行魚、蟹、蝦等水產品的混養,通過食物鏈的有效連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資源和漁業食物養分。開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養殖單位、生產經營者和個人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生產,以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和發展生產,這就要加大漁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縣結合《漁業法》宣傳及專項治理,印發宣傳材料,在報紙、電視臺同時刊載播放,提高了廣大生產經營者的水面、資源國有化意識。人工增殖水產生物資源。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漁業資源,確保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水產主管部門在對全縣漁業現狀的充分考察的同時,拿出專項資金對大湖進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漁業資源保護費真正做到“取之于漁,用之開漁”。水產部門引導明星企業對大湖進行增殖,全面推行“種草移螺”工程,推廣“湖泊生物資源快速修復與漁業利用技術”科研成果,加大資源修復工作力度。2008年度在泊湖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大賽湖水產開發公司等明星企業的帶領下,全年共注入“種草移螺”等資源恢復資金600多萬元,投放螺螄286萬公斤,移植草種52900公斤,復植面積達25.1萬畝,使大湖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修復,從而走出了一條開拓創新之路,創造了“投入小、產量高、效益佳”新的經營模式。加強國有水面監管力度,全面實施養殖證制度。縣委、政府在轉變工作思路的同時將規范國有水面使用權的管理作為產權改革的突破點和起步點,由直接指揮水產經營轉到宏觀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縣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規定,提出新時期發展思路和操作原則,實現國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場規則運作調整國有水面,實現國有水面政府高度壟斷,“一個龍頭放水”的基本目標,使國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改變“甩手”承包、“官倒”的現象,遏制酷捕濫撈,“吃資源飯”的境況。開展漁業水域環境保護工作。××湖泊是長江河谷洼地經長江圩堤封閉而形成的水流沖積湖為過水型湖泊。湖內水質優良,無工業“三廢”污染。ph.1—7.8,水體透明度1.5—2米。是養殖開發的優良水域。雖然目前境況很好,但主管局及漁政管理部門“居安思危”,通過深入細致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域檢測標準,依法查處、監控生活污水、船機修理等對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護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漁業資源的違法行為,營造穩定和諧的漁區環境。縣級水產部門及漁政執法管理單位是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保護漁業資源的執法主體,本著“嚴查、嚴管、重點打擊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劃分區域、責任到人、普遍管理、重點突出、聯防治理、死看硬守、經常管理與臨時出擊相結合的辦法,確保國有漁業資源不受損失。
加強領導,形成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的強大合力。縣委、政府和主管局均高度重視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安排。每年的禁江禁湖、《漁業法》宣傳及專項治理工作均由分管領導掛帥,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水產、公安、司法、工商、宣傳等部門各負其責、協同作戰,制定切實可行的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實,水產部門及其漁政執法管理單位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切實加強監督執法管理。公安部門全力配合漁政部門搞好執法檢查。工商部門協同漁政管理部門依法對農貿市場、集市的有關水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司法及宣傳部門廣泛宣傳漁業法律法規和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及時報道執法、檢查情況。各沿湖鄉鎮人民政府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采取可行措施,加強本轄區內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全縣上下已形成“切實保護漁業資源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氛圍。2008年的成績的取得也正是這個氛圍締造的結果,政府和部門要一如繼往,長此不懈。
水產漁政監管站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碧波萬頃耀銀光,魚歡蟹肥捕撈忙,這是我縣每年仲秋時節湖區所呈現的繁忙景象。經過數年的沉寂和期盼,歷經風雨的××水產業在2008年再現曙光,呈現出繼1994年之后最好的形勢。全縣水產品產量達到71160噸,其中河蟹產量2000噸,實現漁業總產值7.5702億元,上交漁業規費1302萬元,漁民人均純收入6588元。之所以在事隔多年之后××水產業能重塑輝煌,筆者結合目前我縣深入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到湖區養殖企業和漁民中進行了的調研。不難看出,這些成績的取得,與縣委政府各級部門、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是分不開的,但筆者經過調研得出這些成績的取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出的“保護漁業資源,走水產富民強縣之路,實現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所產生的結果。以下結合調研情況就我縣這些年來的成功做法發表些淺顯的看法。
轉變觀念,提高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的認識。多年來,縣委政府和主管部門一直堅持樹立“保護漁業資源是水產業的頭等大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保護漁業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的觀念。政府各部門不斷強化認識、轉變觀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大力推進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在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強化漁業執法管理機制,加強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縣范圍內尤其是在沿江沿湖從事漁業生產者及廣大漁民中形成了共識。
突出重點,加大保護漁業資源的力度。嚴格實行“禁漁期”制度。縣委政府和主管部門在充分利用水面資源優勢,發揮水產生產潛力,使水面大縣向水產大縣邁進,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將水產開發與資源保護相結合起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實際,確定禁漁期和護草期,劃定禁漁區、養殖區、增殖區和實施輪休輪養的制度,實行魚、蟹、蝦等水產品的混養,通過食物鏈的有效連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資源和漁業食物養分。開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養殖單位、生產經營者和個人的法律意識,自覺地依法生產,以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和發展生產,這就要加大漁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縣結合《漁業法》宣傳及專項治理,印發宣傳材料,在報紙、電視臺同時刊載播放,提高了廣大生產經營者的水面、資源國有化意識。人工增殖水產生物資源。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漁業資源,確保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水產主管部門在對全縣漁業現狀的充分考察的同時,拿出專項資金對大湖進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漁業資源保護費真正做到“取之于漁,用之開漁”。水產部門引導明星企業對大湖進行增殖,全面推行“種草移螺”工程,推廣“湖泊生物資源快速修復與漁業利用技術”科研成果,加大資源修復工作力度。2008年度在泊湖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大賽湖水產開發公司等明星企業的帶領下,全年共注入“種草移螺”等資源恢復資金600多萬元,投放螺螄286萬公斤,移植草種52900公斤,復植面積達25.1萬畝,使大湖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修復,從而走出了一條開拓創新之路,創造了“投入小、產量高、效益佳”新的經營模式。加強國有水面監管力度,全面實施養殖證制度。縣委、政府在轉變工作思路的同時將規范國有水面使用權的管理作為產權改革的突破點和起步點,由直接指揮水產經營轉到宏觀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縣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規定,提出新時期發展思路和操作原則,實現國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場規則運作調整國有水面,實現國有水面政府高度壟斷,“一個龍頭放水”的基本目標,使國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改變“甩手”承包、“官倒”的現象,遏制酷捕濫撈,“吃資源飯”的境況。開展漁業水域環境保護工作。××湖泊是長江河谷洼地經長江圩堤封閉而形成的水流沖積湖為過水型湖泊。湖內水質優良,無工業“三廢”污染。ph.1—7.8,水體透明度1.5—2米。是養殖開發的優良水域。雖然目前境況很好,但主管局及漁政管理部門“居安思危”,通過深入細致調查,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域檢測標準,依法查處、監控生活污水、船機修理等對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護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漁業資源的違法行為,營造穩定和諧的漁區環境。縣級水產部門及漁政執法管理單位是維護漁業生產秩序、保護漁業資源的執法主體,本著“嚴查、嚴管、重點打擊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劃分區域、責任到人、普遍管理、重點突出、聯防治理、死看硬守、經常管理與臨時出擊相結合的辦法,確保國有漁業資源不受損失。
加強領導,形成保護漁業資源環境的強大合力。縣委、政府和主管局均高度重視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安排。每年的禁江禁湖、《漁業法》宣傳及專項治理工作均由分管領導掛帥,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水產、公安、司法、工商、宣傳等部門各負其責、協同作戰,制定切實可行的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實,水產部門及其漁政執法管理單位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切實加強監督執法管理。公安部門全力配合漁政部門搞好執法檢查。工商部門協同漁政管理部門依法對農貿市場、集市的有關水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司法及宣傳部門廣泛宣傳漁業法律法規和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及時報道執法、檢查情況。各沿湖鄉鎮人民政府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采取可行措施,加強本轄區內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全縣上下已形成“切實保護漁業資源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氛圍。2008年的成績的取得也正是這個氛圍締造的結果,政府和部門要一如繼往,長此不懈。
漁飼料使用監管工作意見
鎮農辦:
為了貫徹實施《獸藥管理條例》、《農業部第31號令》、《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暫行辦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05號)和市水產辦關于漁藥、漁飼料安全使用有關文件規定,逐步建立水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特制定區漁藥、漁飼料使用監管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加強漁藥、漁飼料使用監管工作是建設我區都市型漁業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我區水產品無公害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和漁業檔案重要內容之一。為廣泛宣傳水產品質量重要性和漁藥、漁飼料使用監管必要性,讓廣大水產專業養殖戶自覺抵制禁用藥物,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高我區水產專業養殖戶的素質和質量安全意識。
二、工作職責
區農委畜牧水產辦負責本區內漁藥、漁飼料使用監管的組織、協調工作,區漁政站、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共同實施對漁藥、漁飼料安全使用的宣傳、指導、監管工作。
水產養殖業資源管理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漁業資源保護,規范水產養殖生產秩序,強化養殖用藥管理,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認真貫徹執行《省農業廳關于開展年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云農〈漁〉字〔〕13號)及《市農業局關于印發市年漁業資源和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保農發〔〕2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經研究,決定在全縣開展年漁業資源保護和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的
(一)通過在全縣開展江河漁業資源保護、集中嚴厲打擊“炸、毒、電”魚違法活動,查處江河違法捕撈,保護漁業資源;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解決存在問題;達到樹立漁業資源保護法律意識,提高安全生產總體水平,積累漁業監管經驗。提高依法治魚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二)通過開展養殖證、苗種許可證持證情況檢查,整改和查處無證生產行為,提高養殖證、苗種生產許可證持證率,促進水產養殖產業規范發展,
(三)通過開展養殖生產記錄、用藥紀錄和銷售記錄的執法檢查,整改和查處違規行為,規范水產養殖和苗種生產秩序,推進水產健康養殖。
(四)通過開展養殖用藥監督檢查,查處非法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城鄉居民水產品消費安全。
水產品質量安全管治辦法
為切實加強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辦法》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枝江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府辦發[2012]2號)精神,結合我市水產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為基礎,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切實加強水產投入品安全管理,強化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加大市場執法監管力度,切實提高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全年無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二、工作任務
(一)進一步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國家、省、市法律法規及文件精神,對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一步強化領導,配足人員,增添設備,建立我市“分工明確、措施有力、保障有效、運轉協調”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二)加強對水產投入品監管。建立水產投入品備案制度,強化對投入品的監督抽查,堅決杜絕違禁藥物的使用。重點查處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氯霉素、喹乙醇、環丙沙星、激素等違禁藥物的行為。對陽性樣品生產單位查處率達到100%。
水產品質量安全管治方案
為切實加強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辦法》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府辦發[2012]2號)精神,結合我市水產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為基礎,大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切實加強水產投入品安全管理,強化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加大市場執法監管力度,切實提高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全年無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二、工作任務
(一)進一步完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國家、省、市法律法規及文件精神,對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一步強化領導,配足人員,增添設備,建立我市“分工明確、措施有力、保障有效、運轉協調”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二)加強對水產投入品監管。建立水產投入品備案制度,強化對投入品的監督抽查,堅決杜絕違禁藥物的使用。重點查處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氯霉素、喹乙醇、環丙沙星、激素等違禁藥物的行為。對陽性樣品生產單位查處率達到100%。
水產局水產工作匯報
年,全市水產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全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努力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構建現代漁業產業化體系、不斷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和大力實施漁業資源保護為重點,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積極爭取水產項目和扎實落實惠漁政策,實現了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目標,促進了全市水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全面完成了全年的水產工作目標和任務。
一、年工作成績
1.主要經濟指標比去年幅度有所增長。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2.45萬畝,比上年增加500畝;水產品產量6.95萬噸,增長4200噸,增7.02%;水產業總產值22.7億元,增長3.8億元,增19.05%。其中漁業產值10.7億元,增4.48%;漁業工業產值4.5億元,增53.06%;流通服務業產值7.5億元,增26.09%。水產業增加值8.7億元,增10.41%,其中漁業6.3億元,漁業工業1.48億元,流通服務業1.1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500元,比2010年增加900元,增長9.38%。
2.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水產品加工企業穩步發展,加工原料供應基本充足,產品銷售市場穩固,資金回籠快,效益明顯,全市漁業工業全年產值達4.5億元。其中水產品加工1.7萬噸,產值2.2億元。水產專業合作社和協會蓬勃發展,全市漁業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8家,流通服務業全年產值達到7.5億元。在水產品外銷、漁需物資的采購經營等方面發揮作用,增加效益,實現流通產值6.5億元。休閑漁業也將有較大發展,在檔次、規模上求發展、求效益,休閑漁莊近百家、產值達到1億元。
3.科技支撐作用有效發揮。“80:20”高產高效養殖模式普遍推廣,“兩鮊”(黑尾鲌、翹嘴紅鲌)養殖、“魚鱉混養”、淡水小龍蝦野生寄養、生物肥及微生態制劑等推廣使用率逐步提高。“兩鲌”示范總面積5000畝,池塘主養畝放1000-1200尾,畝利潤5000元;池塘套養畝放200尾,畝利潤500元;湖庫套養畝放50尾,畝利潤200元;經濟效益明顯。
4.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卓有成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經宣傳深入人心,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進一步落實,水產苗種生產、魚飼料魚藥等投入品的使用、成魚加工銷售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管。升級改造市內陶家湖、東湖、八畝新鳳三個健康養殖示范場。建立超市水產品準入制度,為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水務局創建示范城市工作總結
按照《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區“全省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規劃>的通知》及相關創建“全省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工作要求,我局以工程質量及水產食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完成目標任務,依法履行質量監管職責,切實履行打假職能,加強質量法制宣傳等等,認真抓好創建工作,圓滿完成各項考評指標和任務,自評得分100分。
一、水產品質量顯著提升
(一)抓好水產品生產環節監管
1、發展健康養殖
今年以來,局水產管理科和區漁政監察大隊、區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了對水全區產行業的監管力度,結合漁業安全生產,就全區水產養殖單位(戶)的投入品儲存、使用情況、三項記錄(《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情況進行重點檢查。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方案和標準化養殖,全區主要養殖基地,水產標準化養殖技術面積達63%。
2、抓好“三品一標”水產品的生產管理。我區水產品雅魚“三品一標”生產量占其生產總量的70%。
農資打假整頓指導方案
根據農業部關于《2012年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方案》、《2012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和市2012年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局具體職責與農資打假重點產品(水產苗種),特制定市海洋與漁業局《2012年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和屬地管理原則,嚴厲打擊水產苗種生產階段違法使用違禁藥物、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加大水產苗種生產的執法監管,推動水產苗種業健康發展,不斷提高市水產苗種質量。
二、工作目標
(一)市局漁政站、漁業管理科和各鎮(處、區)水產辦(農業服務中心)對水產苗種(含自繁自用水產苗種企業)專項執法檢查覆蓋率達到100%。
(二)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在水產苗種繁殖、培育生產環節的使用得到禁止。
農業局漁政水產匯報
一年來,在省、市漁業主管部門及縣農糧局的關懷和指導下,我站堅持依法治漁、科技興漁、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總體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效益為核心,深化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化經營,按照“生產準入、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要求。強化水產良種、技術推廣、質量安全、病害防治和漁業執法體系建設,促進水產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洪災救災恢復漁業生產。現將一年來所做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漁業生產情況
二0一二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為65908畝,其中池塘面積19576畝,水庫面積7224畝,蓮稻田養殖面積36021畝,其它養殖3087畝。水產品總產量10415.3噸,比去年增長8.55%;其中特種水產品4889噸,比去年增長9.3%;漁業經濟總產值32366.15萬元,比去年增長8.6%。
二、大力推廣蓮田養魚工程
蓮魚工程。是充分利用蓮田的淺水環境,輔助以人為的措施、即種蓮又養魚,充分利用蓮魚共生互利關系,使白蓮和魚類都能獲高產的種養結合技術。蓮魚工程可有效地利用蓮田生態條件發展水產養殖業,從蓮田中獲得一定魚產量,還能促進白蓮作物的生長,增加白蓮產量,實現蓮魚雙豐收。2012年全縣白蓮種植面積6萬多畝,蓮田養魚面積3.6萬余畝,占白蓮種植面積60%,蓮田養魚平均畝產60公斤左右。全縣10個鄉鎮創辦蓮田養魚示范點15個,示范點面積450畝,平均畝產90公斤,蓮田養魚品種繁多,有“四大家魚”鯉、鯽、鳊魚、鯰魚、泥鰍、黃鱔、蟹、蝦等特種水產養殖,之所以,我縣大力推廣蓮田養魚前景好看。
三、積極開展水產養殖科技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