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蟲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7:39: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稻病蟲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稻病蟲害

水稻病蟲害的特征及強化

本文作者:馬鸞艷文鴻石橋德孟慶金工作單位:廣西全州縣咸水鄉農技站

不依照化學防治指標施藥防治農民對水稻病蟲的防治大多數是按縣植保站的《病蟲情報》中預報的防治時期進行施藥防治,但是90%的農戶不懂得檢查病、蟲情,不懂得應用化學防治指標,不管稻田里病蟲發生不發生、是否達到防治指標,要防治就是所種稻田全面噴藥,不會挑治,而且很多人每次把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等的農藥都用上;還有一些農戶盲目施藥,施放心藥,不管有無病蟲發生,每相隔10-15d都要施藥防治1次,造成在防治時間上提前、或是滯后,錯開防治適期,影響防治效果。田間施藥作業行為不規范主要表現:一是配制藥液不規范,79.8%的農友配制藥液時不進行2次稀釋,而是直接把農藥倒入噴霧器內,加水稍攪拌就噴施,時常有攪拌不勻,局部藥液濃度過高,造成藥害的現象;二是農藥對水量不足,用手動噴霧器在稻田施藥防治,一般要求水稻前期每667m2噴藥液30~40kg,水稻中后期每667m2噴藥液45~60㎏,實際上很多農戶在水稻中后期每667m2噴藥液也只有30~40kg,有的農戶為圖快速不使用噴頭或把噴頭孔弄大;三是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差,取農藥、配制藥液都不戴膠手套,不戴口罩,噴施農藥時都不穿長水鞋,有時逆風噴藥,甚至有的穿短衣褲噴藥,有的施藥過程中抽煙、吃東西。施藥防治成本高農戶在水稻田施藥防治病蟲害,農藥成本每季稻就達100~120元/667m2,多的達到200元/667m2,據測算,農藥用量增加達20%~30%。1.6以手動噴霧器噴藥為主,用工多,效率低據調查,全縣97%的農戶噴藥都是用手動噴霧器。用手動噴霧器每人每天只能防治0.4~0.5ha,與機動噴霧機每人每天可防治1.3~1.7ha相比,效率很低。1.7菊酯類農藥用于水田菊酯類農藥速效性好,由于對魚類表現高毒,對青蛙和蜘蛛等天敵殺傷大,易誘發害蟲產生抗藥性,除肟醚菊酯等個別品種外,在水稻田的應用受到限制。但調查中,90.1%的農戶用過菊酯類農藥防治水稻害蟲,用得最多的是氯氰菊酯、氟氰菊酯等。

上述農民在稻田對病蟲害施藥防治的7點特點折射出當前分散防治的弊端。要優化稻田病蟲害的施藥防治,必須加強培訓,發展種田大戶,推行統防統治。強化對農村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加強宣傳培訓工作,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化學防治技術水平,增強科學用藥、安全施藥意識,改變不合理用藥習慣,促進科學防治。農村科技示范戶是科學種田、科學防治病蟲害的示范帶動戶,有關部門應首先強化對農村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完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土地流轉,發展種田專業大戶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人地矛盾日漸突出的當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讓愿意種田種糧的農民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大戶成片種植格局,改善生產管理條件,便于技術服務和先進植保器械施藥防治,提升對病蟲害的防治效率、效果,提高種糧比較效益。2011年全縣已有種田大戶263戶,其中:戶種2~3.4ha的有229戶,戶種3.4~6.7ha的有26戶,戶種6.7~10ha的有6戶,戶種10ha以上的有2戶。這些種田大戶一般都是連片種植,用心管理,擁有機動植保器械,科學防治病蟲害。例如,龍水鎮種田大戶謝合良經常與農業技術人員聯絡溝通,掌握最佳時期施藥防治病蟲害,使用機動噴霧機施藥,所種植的8ha稻田2~3d便可完成病蟲害的防治。發展專業防治服務,推行統防統治專業化統防統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建立具備植物保護專業技術和先進植保器械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由受過技術培訓的專業防治人員實施統防統治,實行農藥統購、統供、統配和統施。統防統治不僅方便群眾,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而且能科學及時防治好病蟲害,提高防治效果,并能減少農藥用量,降低農藥對生態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節約防治成本,同時可有效規范田間作業行為,避免人畜中毒事故發生。加強和穩定鄉鎮一級的農業技術力量,保障技術推廣工作如在開展防治前與農民技術員聯合做好病蟲情調查,指導農戶劃分出防治對象田,確定防治時期、使用農藥品種及劑量。蔗是安全的。

試驗結果表明,140g/L氯蟲•高氯氟CS對甘蔗螟蟲具有很好的防效,3000倍液和4500倍液對甘蔗螟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長,且對甘蔗安全。在生產實踐中應用140g/L氯蟲•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蟲時,推薦使用稀釋液倍數為3000~4500倍液,注意掌握在甘蔗螟蟲幼蟲孵化盛期用藥,可有效防治蔗螟為害,同時,還能兼治甘蔗綿蚜蟲、薊馬、蔗龜等多種害蟲[6]。為了防止害蟲抗藥性產生,建議多種農藥輪換使用。140g/L氯蟲•高氯氟CS含氯蟲苯甲酰胺9.3%、高效氯氟氰菊酯4.7%,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能高效防治鱗翅目害蟲外,還可兼治蚜蟲、綠盲蝽、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和薊馬等銼吸式口器害蟲,具有殺蟲速度快、持效期長、廣譜高效、對環境友好等特點[6]。與常規懸浮劑、常規微囊劑不同,其獨特的微囊懸浮劑,使其在保證速效的同時還具有持效活性,持效期達20d以上。

查看全文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

摘要:為了提高水稻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文章件采用實用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了具體討論,并概述了栽培和管理策略,可與相關人員參考分享。首先,總結了某省水稻種植技術的進步。其次,分析了水稻高產栽培的主要技術。最后,提出了如何防治害蟲的方法。從按照技術標準和標準種植水稻的實踐來看,做好作物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對確保種植效益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米;高產作物;病蟲害;控制技術

1某省水稻栽培技術的改進

根據某省水稻種植實踐總結,栽培技術的改進主要有:

1.1幼秧栽培

將原來的大水秧改為合式半水育秧,可以有效地減少腐爛幼苗的發育,培育壯苗。20世紀80年代,某省推廣了雜交水稻品種的第三次更新,形成了農地膜覆蓋+合式半水育秧的栽培技術體系。使用農用薄膜保護可以抵抗低溫和寒潮的影響。與露地育秧相比,需提前10天左右播種,可有效解決爛苗問題。

查看全文

縣長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會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在這收獲的季節,全市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現場會在我縣隆重召開,我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工作的鞭策!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和農業部門對省植保站熊書記、市農業局帥局長等各位領導、同志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致以誠摯的問候!

首先,我向各位介紹一下的基本縣情和農業發展情況。縣位于省東部,始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轄17個鄉(鎮)場、集團,總面積1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總人口43萬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故里,是已故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還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的故鄉。自然資源豐富,蘊含著金、銀、銅、瓷土等多種礦產,世界分布最北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的野生稻位于我縣崗上積鎮內,黑雞所產的綠殼蛋被全國著名營養學家、陳云同志夫人于若木譽為“神蛋、華夏明珠”。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滬昆電氣化鐵路、滬昆和京福高速公路以及320國道構成了交通大動脈,素有“贛東門戶”之稱。今年種植水稻面積64萬畝,早稻產量12.59萬噸,比去年增產1.02萬噸,實現了連續五年豐收。農業產業化主要有生豬、蠶桑、木薯三大支柱產業,龍頭企業30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22家。上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70元,同比增長9%左右。

各位領導、同志們,實施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貫徹“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理念的重要舉措,是確保水稻生產和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我省重大病蟲害應急防控能力和植保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近來來,在省、市植保站的正確指導下,全市各縣(區)加強區域合作,推進聯防聯控,組織開展定時、定點的聯合監測,建立信息共享、定期會商的病蟲測報機制,隨時掌握蟲情動態和傳播路線,有效地遏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較好地保護水稻生產安全,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現場會這種形式非常好,通過現場會的召開,進一步溝通了兄弟縣(區)之間的感情,加深了了解,增強了友誼,為共同防治水稻病蟲害工作提供了平臺,也為進一步搞好各縣(區)本轄區的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此我真誠希望與會領導和同志們對我縣的專業化防治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把你們好的經驗、做法留下來,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開創專業化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查看全文

防治水稻病蟲害意見

目前,我縣水稻重大病蟲發生嚴重,特別是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在稻產區呈中等偏重發生,其它水稻病蟲亦成重發格局。為切實控制水稻重大病蟲害,保障水稻高產,促進農民增收,現提出如下防治意見:

一、當前水稻重大病蟲發生情況

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我縣水稻病蟲害總體發生面積300萬畝次。

(一)稻縱卷葉螟。全縣中等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目前發生的稻縱卷葉螟是五(3)代第3個蛾蜂,從8月13日開始出現,8月15-16日為本次蛾高峰日,一般畝蛾量2000-3000頭,最多的達5000-6000頭,比前兩次蛾峰都多1-2倍。8月16-17日調查,一般田塊平均百叢有卵134粒,高的達212粒,卵量還在繼續增加。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期氣溫維持在26-32℃之間,并且伴有雷陣雨,這樣的溫濕度有利于稻縱卷葉螟的發生和危害。

(二)稻飛虱。受南方蟲源大發生及多次臺風影響,目前我縣雜交稻區的部分田塊已大發生。當前,田間百叢蟲量一般400-500頭,高的達千頭以上,甚至幾千頭。發生面積48萬畝,約占種植面積的68.5%,達到防治指標面積8萬畝,占11.4%,其中百叢蟲量3000頭以上大發生的面積4萬畝。

此外,水稻紋枯病在全縣稻區普遍偏重發生。

查看全文

我市貫徹水稻防病蟲害方案情況

我市水稻病蟲害常年發生面積在1400萬畝次以上,每年可造成稻谷損失約25萬噸。近年來,受氣候、種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態環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水稻病蟲暴發頻繁,危害程度加重,防控壓力增大,嚴重威脅水稻生產安全。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發展糧食生產的的指示精神,確保完成我市74萬噸糧食總產目標,增強全年水稻重大病蟲防控的預見性,提高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減輕危害,降低損失和防治成本,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認真落實農業植物重大生物災害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水稻重大病蟲發生危害趨勢

根據年我市水稻病蟲發生實況、冬后病蟲殘留基數、市氣象臺今年天氣趨勢預報及重大病蟲歷年發生演變規律,并結合我市栽培制度、品種抗病(蟲)性、作物布局、病蟲抗藥性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年水稻主要病蟲仍呈偏重發生態勢,其中遷飛性害蟲稻縱卷葉螟和褐飛虱發生趨勢仍較為嚴峻,二化螟、穗期灰飛虱和水稻紋枯病為中等偏重、局部重發趨勢,由遷飛性害蟲——白背飛虱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存在著潛在流行威脅,其他病蟲發生程度接近常年。預計全市水稻主要病蟲發生面積約1550萬畝次,其中蟲害1300萬畝次。

二、指導思想

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長效治理與應急防治相結合,專業化防治與群眾防治相結合,加強監測預警,講究防治策略,綜合運用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防治等技術措施,強化分類指導,落實各項有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重大病蟲危害,確保水稻生產安全、稻米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三、防治目標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害防治策略論文

摘要:探討了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水稻播種前床土消毒、田間藥劑防治、科學選用農藥、安全使用農藥、適時綜合防治等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科學選藥;安全使用;防治措施

水稻是冊亨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2/5,而水稻產量將近占糧食總產的1/2。發展水稻產業,對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對冊享縣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水稻的病蟲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

一、水稻播種前床土消毒

根據冊亨縣地貌類型復雜,地勢差異懸殊,結合實際,要引進適應性強、豐產性好、抗病的雜交水稻良種,如岡優527、岡優725等品種。統一采用旱育淺植秧,種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催芽。床土平整,床土調酸和消毒能有效地抑制立枯病的發生,防止死苗;調酸方法是用硫磺150g/hm2,在播種前7d結合苗情施肥,整地時均勻拌入5~10cm2的中層土,并保持床土濕潤。床土消毒可用敵克松加水均勻噴灑床面。

二、藥劑防治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害防范會發言

一、當前水稻病蟲害發生概況

苗情有利。穗期正是穗瘟、飛虱和紋枯病等重大病蟲發生的高危期,3穗期植株茂密。植株高大茂密,防治困難。農戶習慣一畝一桶水,兌水量嚴重缺乏,藥液噴施不均勻,不能到達飛虱棲息的稻叢基部和紋枯病發生的部位(稻叢中下部)

前期雨水多,由于冬后病蟲基數高。遷飛性害蟲遷入時間早,遷入量大,使得我縣目前水稻病蟲害發生呈現出重發生態勢,且具有如下二大特點。

且有的鄉鎮損失較大。特別是蠶桑主產區,1重發生的病蟲種類多。早稻一代二化螟全縣普遍重發。由于養蠶正忙,有的無暇顧及防治一代二化螟,造成枯心率高達1015%葉瘟在中優974等品種上呈現急性型病斑,且已有發病中心,并開始座蔸矮縮,發病中心的病葉率高達95%以上;稻飛虱百叢蟲量一般為500只,高的達5000只,且若蟲占85%以上,不少田塊的蟲量已逾越防治指標;紋枯病年年重發,季季重發;稻象甲在局部鄉鎮的中稻秧田中為害較重,斷苗率高達815%

蟲源越冬地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及我國的廣西、廣東等地的稻飛虱不但發生期提早,2發生為害時間早。今年稻飛虱遷入的時間較常年早1015天。而且蟲口基數是終年同期的10多倍。目前,縣早稻田塊稻飛虱蟲口密度之高,發生期之早,若蟲比例之大等都是多年來所沒有的

二、早稻穗期重大病蟲災害發生趨勢預測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意見

由于前階段水稻“兩遷”害蟲遷入量較少,發生較輕,再加上本地害蟲發生也較輕,因此,沒有要求大面積水稻用藥防治。目前田間二代白背飛虱蟲量上升較快,部分田塊發生較重,隨著時間的推移,水稻烤田復水,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紋枯病發生危害,因此,各地要精心組織,切實打好以二代白背飛虱和紋枯病為主的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確保水稻正常生長。

一、當前水稻病蟲發生概況

(一)白背飛虱

1.燈下誘蟲情況:淦西燈下5月28日始見,比去年早19天,6/23-24、6/30-7/5出現第二個明顯遷入峰,蟲峰量分別為11頭和24頭。至7月16日止,燈下累計誘蟲57頭,是2001年來遷入量較少的年份。

2.田間蟲量:據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調查15塊雜交稻,平均百穴總飛虱1188.5頭,幅度380~2030,達標田塊率占93.3%。其中,百穴白背飛虱1091頭,幅度365~1935;百穴灰飛虱21頭,幅度0~100;調查20塊單季晚稻,平均百穴總飛虱454頭,幅度55~1490,達標田塊率占40%。其中,百穴白背飛虱440.3頭,幅度50~1475;百穴灰飛虱13.5頭,幅度0~85。

3.田間卵量:據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調查,8塊雜交稻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條87.5條,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716.7粒,幅度0~1600。10塊單晚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條60條,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450粒,幅度0~1566.7。田間卵發育進度:初期卵占59.0%,中期卵占25.7%,后末期卵占15.3%,目前正值二代白背飛虱卵孵期,隨著時間后移,田間蟲量將進一步上升,預計二代白背飛虱中等偏重發生,局部地區和田塊大發生。

查看全文

農業局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案

為進一步促進統防統治工作的規范化,提高統防統治服務質量,推進植保社會化服務進程,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內容和分階段計劃

第一階段(3—4月):申報階段,由各鎮鄉(街道)農技站指導植保專業合作社做好水稻病蟲統防統治作業主體申報,簽訂統防統治服務協議、農藥供應協議和作業人員等合同。

第二階段(5—9月):病蟲防治階段,各鎮鄉(街道)農技站根據市農業局下達的任務指標落實好責任人,對審核合格的作業主體做好統防統治技術培訓工作。各作業服務主體做好作業區內病蟲調查觀察,并根據病蟲發生情況和科學安全用藥要求進行田間作業。市植保統防統治領導小組將對作業主體服務作業面積的真實性和操作規范性進行督查和暗訪。

第三階段(9—10月):考核驗收階段,市植保統防統治領導小組根據作業面積完成情況和服務質量等對承擔統防統治任務的各專業合作社進行考核,并做好年度總結工作。

二、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論文

一、稻白葉枯病

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黃單胞水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和水孔浸入,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二、稻惡苗病

又稱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三、稻紋枯病

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厘米-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