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09:35: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太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太網傳輸分析論文
摘要目前以太網在工業網絡控制系統中已得到廣泛應用,這里通過對其MAC子層控制方式的數據傳輸模型分析,從考慮實際各節點之間差異性的角度,結合工業網絡的特性要求,提出了一種分析網絡控制系統的方法和思路,推導出了一些對分析和設計網絡控制系統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計算公式,并用仿真試驗加以驗證。
關鍵詞以太網CSMA/CD模型延時
隨著計算機、通信、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場總線的出現適應了工業控制系統向分散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方向;但是現場總線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由于以太網在MAC(MediaAccessControl)層采用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的媒體訪問機制,各節點采用P-堅持二進制指數后退算法處理沖突,因此具有通信延時不確定的缺陷,成為它在工業實時控制應用中的主要障礙。因此本文針對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以太網技術,通過分析其MAC子層的CSMA/CD協議模型,考慮實際各節點的之間的差異性,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并對其進行了數學分析。
1協議模型
由于ISO/OSI對通信協議模型底三層的網絡拓撲、傳輸介質、MAC方式等都已有明確的定義,因此網絡控制系統參照ISO/OSI模型,結合實際控制系統的需要進行了一定的簡化。
從信息發送數據到信息接收之間的全部通信延時,稱為端到端的通信延時。主要包括下面幾個因素:①排隊延時:從信息進入排隊隊列,到此信息獲取通信網絡所需的時間。②發送延時:從信息的第一個字節開始發送到信息最后一個字節發送結束所需的時間。③傳輸延時:信息在現場設備間傳輸所需的時間。在本文中用,,分別表示排隊延時,發送延時,傳輸延時。
太網數據傳輸虛級分析論文
摘要:通過SDH網絡傳輸以太網數據(EthernetoverSDH)是一種新涌現的寬帶數據傳輸技術。由于以太網和SDH凈荷的速率不匹配,因此當采用現有技術將以太網幀向SDH幀映射時,往往要使用較大的SDH容器,從而造成傳輸帶寬的浪費。采用SDH虛級聯技術可為千兆以太網數據傳輸開辟大小合適的SDH通道,不但可以提高SDH網絡帶寬利用率而且可以動態地分配帶寬資源。
關鍵詞:同步數字體制(SDH)虛級聯以太網
隨著1000MHz以太網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及10GHz以太網標準的即將問世,以太網技術正由局域網技術擴展為城域網(MAN)和廣域網(WAN)技術。但以太網的性能監視和故障定位能力較弱,為了彌補這些缺陷,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設施,目前網絡提供商正試圖利用現有的SDH光網絡來傳送以太網數據(EOS)。但是,由于以太網和SDH的標準速率并不完全匹配,當將以太網幀向SDH幀映射的時候,往往要使用較大的SDH容器,從而造成傳輸帶寬的浪費。例如,傳輸一個千兆以太網數據往往需要一個完整的2.5Gbps的SDH傳輸通道,這無疑會造成巨大的帶寬浪費,理論上,可使用SDH級聯技術構造大小合適的SDH傳輸通道,來傳輸以太網數據,但不幸的是很多現有的SDH網絡并不支持級聯處理,而要更新這些網絡設施代價太大。因此這種級聯傳輸方法目前并不現實。
本文采用多個虛級聯的SDH虛容器(VC-3)為千兆以太網數據流開辟大小合適的SDH傳輸通道,配合使用鏈路容量調整配置(LCAS)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傳輸帶寬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動態地分配帶寬資源。
1SDH虛級聯的基本原理
虛級聯是指用來組成SDH通道的多個虛容器(VC-n)之間并沒有實質的級聯關系,它們在網絡中被分別處理獨立傳送,只是它們所傳的數據具有級聯關系。這種數據的級聯關系在數據進入容器之前即作好標記,待各個VC-n的數據到達目的終端后,再按照原定的級聯關系進行重新組合。SDH級聯傳送需要每個上SDH網元都有級聯處理功能,而虛級聯傳送只需要終端設備具有相應的功能即可,因此易于實現。
太網服務器連接研究論文
摘要:提供一種簡便、經濟的方法,通過TINI平臺實現串行接口設備與以太網的連接。一旦設備連接到以太網,就能提供TINIWeb服務。
關鍵詞:以太網串行接口TINI
很多電子設備利用串行接口與其它設備進行通信,其中有溫度調節器、POS機、遠程監控儀、條碼掃描儀、票據打印機、射頻標簽收發器、血壓計及其它現場使用的測試設備和新型自動化設備。大多數設備與外部的通信是通過串口進行的,不能直接連接到大型計算機網絡,無法滿足TCP/IP連接和以太網通信的需求。由于成本和時間問題,很少有人選擇對系統進行重新設備的途徑。利用本文介紹的基于DS80C390或DS80C400微控制器的TINI平臺,可以將孤立的串行設備連接到以太網。
1TINI和網絡
TINI(微網接口)是DallasSemiconductor開發的一種技術平臺,目的是協助用戶快速整合DS80C390/DS80C400網絡微控制器的研發,TINI定義了一個芯片組,包含一個嵌入式操作系統,其中整合了經過高度優化的Java運行環境。Java編程者可從其中獲得一般的嵌入式開發中不多見的強大功能:多線程、無和單元收集、繼承性、虛擬化、跨平臺能力、強大的網絡支持,以及—最后但很重要—大量免費的開發工具。TINI使用乾通常不直接面對匯編代碼。不過,為了優化嚴格要求速度的通道或者訪問底層硬件,同時也支持并鼓勵本地語言子程序(TINI操作系統用本地代碼寫成,因此,串行I/O的吞吐率和現代PC沒有明顯差異)。除完全支持包外,TINIJava運行環境還包含一個完整實現的子系統。通過Java可毫不費力地訪問TCP/IP和串行口,因此,TINI系統可非常容易地用來實現串行口-以太網橋。
下面的例子中,TINIm390驗證模塊(放置在E10插槽)是DS80C390TINI開發平臺的硬件部分(TINIm400是配合DS80C400制作的)。除了SRAM、Flash、以太網、CAN總線、1-Wire等,系統還有四個串口,其中DS80C390內部包括兩個UART,另外兩個是擴充的(采用一片16550選配件)。需要注意的是,E10插座上的兩個串行連接器都被接到了serial0,它們只是在DTE/DCE引腳安排上有所差異。詳細資料請參閱《TINI特性和開發指南》,PDF文件可以從/TINI/book.html下載。
太網上聯卡設計分析論文
摘要:以太網上聯卡是以ATM技術為內核的DSLAM設備中的一塊板卡,DSLAM設備通過它可直接與IP網絡相連,由于在進行ATM與IP轉換時要消耗大量資源,因而很容易使上聯卡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文章提出了一種基于網絡處理器IXP1200的以太網上聯卡設計方案,該方案利用IXP1200網絡處理器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高度的靈活性來實現對數據的線速處理,同時也可根據需要增加新的功能。
關鍵詞:以太網上聯卡;網絡處理器;ATM;以太網;微碼;IXP1200
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寬帶接入技術成了當前電信接入技術的熱點。由于早期的寬帶技術以ATM為核心,各大廠家提供的核心芯片和線路接口芯片都是基于ATM技術的。而數據網絡主要以TCP/IP為核心,因此,為了解決ATM和TCP/IP的融合問題,就需要在DSLAM設備上提供ATM到以太網的轉換。但轉換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因此容易產生系統瓶頸,而上聯卡的設計就是為了解決在DSLAM設備中的ATM信元和以太網幀之間的高速轉發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網絡處理器IXP1200的上聯卡設計方案,并對該方案的實現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
1網絡處理器IXP1200主要特性
網絡處理器是一種硬件可編程器件,通常是一種芯片,它是專門為處理網絡數據包而設計的。通過對硬件架構和指令集的優化,該網絡處理器不但可提供線速處理數據包的高質量硬件功能,同時還具備極大的系統靈活性。
IXP1200是英特爾公司生產的一款高檔網絡處理器,也是IXA(InternetExchangeArchitecture)架構的核心產品。IXP1200的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它內含1個主頻最高可達232MHz的處理核心StrongARM、6個RISC結構的可編程微引擎(每個微引擎包含4個硬件線程)、64位和最高104MHz的IXBus、32位的SRAM接口單元(工作頻率為核心頻率的一半)、64位的SDRAM接口單元(工作頻率為核心頻率的一半)、32位和最高66MHz的PCI總線接口單元等。IXP1200通過FBI接口單元和IXBus相連接。另外還有一套集成開發環境,可用于對微引擎進行應用開發,它支持匯編和C編程語言。
太環網在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應用
【摘要】伴隨現代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等迅猛發展,煤礦對控制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提出了越來越嚴苛的要求,傳統網絡已然無法滿足煤礦不斷劇增的生產數據傳輸需求。文章通過闡述推廣工業以太環網的意義,分析現階段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工業以太環網在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中的應用措施展開討論,旨在為研究如何促進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安全有序運行提供思路。
【關鍵詞】工業以太環網;煤礦;安全監控系統
近年來,我國眾多煤礦紛紛構建或者準備構建安全監控系統,然而從系統集成層面而言,有關生產、管理的信息化與自動化水平依舊不足,尤其是煤礦安全監控系統沒有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不同生產商自主制定傳輸協議及接口標準,使得不同子系統相互間難以實現有效兼容或連接,引發信息孤島現象,信息資源無法共享,監控系統、管理系統相互間無法實現有效聯動;從產業發展層面而言,現階段,煤礦行業安全軟件、硬件研發及服務保障系統仍相對落后,研發水平有限,與煤礦行業特征及發展需求相符的軟硬件、儀器設備等依舊十分缺乏,無法滿足煤礦安全生產及技術革新的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倘若引入工業以太環網來建設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則能夠有效彌補系統存在的技術缺陷,促進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實現安全有序地運行。由此可見,對工業以太環網在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推廣工業以太環網的意義
伴隨社會發展對煤礦資源需求的不斷攀升,近年來煤礦生產開采規模日益擴大,由此給煤礦安全管理帶來極大沖擊。為了有效了解煤礦設備運行狀況及掌握不同環境下設備運行參數的轉變,構建一個科學完備的數據采集及信息傳輸系統,對設備開展全面控制管理尤為關鍵。這同樣是確保一系列監測數據的準確傳輸,促進實現煤礦生產開采安全有序開展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作為光通信中的一項新型技術,光纖通信技術近年來迅猛發展,并在現代通信中占據越來越高的份額。光纖工業以太環網的構建,一方面可防止引發傳輸系統鏈接故障,另一方面可更為迅速地與煤礦下監控分站開展數據交換,進而提升監控系統的巡檢周期及抗干擾水平,為煤礦生產安全有序開展提供可靠保障。近年來,工業以太網憑借其傳輸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等優勢,已然在骨干傳輸網建設中得到廣泛推廣。因而,將工業以太環網應用于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現階段煤礦安全監控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太網供電芯片專用管理論文
摘要:TPS2383是德州儀器新推出的以太網電源管理芯片,該芯片主要在集線器、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中用來實現對以太網終端設備的電源饋送。文中介紹了TPS2383的主要功能及I2C總線操作方法,給出了TPS2383的典型應用電路。
關鍵詞:IEEE802.3af標準;TPS2383;以太網供電;I2C總線
以太網電源技術標準已于2003年6月由IEEE批準,編號為IEEE802.3af。該標準對路由器、交換機和集線器等網絡設備通過以太網電纜向IP電話、安全系統以及無線LAN接入點等設備提供電源的方式進行了規定。
德州儀器公司憑借其領先的系統電源管理技術,推出了面對新興“以太網供電”市場的首款電源管理芯片TPS2383,它通過一條標準的以太網線纜來提供直流電源并傳輸數據,可廣泛應用于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等中跨設備(Mid-span)。
TPS2383的主要特征如下:
●可對八個以太網端口進行供電管理;
太網互連適配器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以51單片機為核心連接LON現場控制網絡與以太網互連適配器的設計方案,描述了神經元芯片使用并行I/O模式與51單片機通信的方法,介紹了51單片機控制以太網控制芯片8019as的方法。并采用C51語言實現UDP傳輸,完成了系統的調試與驗證。
關鍵詞:Lonworks以太網RTL8019as80C51單片機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使用計算機進行互聯的同時,各種智能家電、工業控制、智能儀器儀表、數據采集都在逐步趨向網絡化。但由于以太網在實時性和可靠性的先天不足,各種現場總線技術應運而生;更因為其徹底的開放性、分散性和完全可互操作性等特點,正成為未來新型工業控制系統的發展方向。以太網以其應用的廣泛性和技術的先進性,逐漸壟斷了商用計算機的通信領域和過程控制領域的上層信息管理與通信。為實現上層管理網絡與下層控制網絡的集成,在實際中必須實現現場總線與以太網互聯。
Lonworks現場總線是美國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的局部操作網絡。Lonworks現場總線在網絡通信方面具有突出優點,如網絡物理層支持多種通信介質,支持多種網絡拓撲結構等。目前使用Lonworks技術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樓宇、家庭、能源等自動化領域。本文提出的適配器連接方案,能將LON控制網與以太網無縫連接,實現透明傳輸。
圖1互連適配器的電路框圖
1互連適配器硬件電路設計
太網互連設計分析論文
摘要:介紹了一種基于單片機SX52的CAN與以太網互連方案,闡述了以太網和CAN總線網絡協議轉換的軟硬件設計,實現了以太網與現有CAN總線網的直接連接。保證管理監控層(以太網)與生產測控層(CAN總線網)之間的連接,使得上下層數據能方便地通信。
關鍵詞:現場總線CAN總線以太網
在大型企業自動化系統中,上層企業管理層和生產監控層一般都采用以太網和PC機,而下層車間現場則采用現場總線和單片機測控設備。上下兩層的溝通,通常采用工業控制機加以太網卡,再加上PC機插槽上的接口卡或并行打印口的EPP接口卡實現。這種連接方式成本高,開發周期長。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設計一種單獨的CAN以太網網關互連系統,成功地實現以太網與現有CAN總線網的直接數據互聯。
1系統結構
系統總體結構分為三部分:現場測控網絡(CAN網絡)、嵌入式透明SX52網關、以太網信息管理終端(如監控平臺和網絡數據庫等),如圖1所示。
CAN總線是一個設備互連總線型控制網絡。在CAN總線上可以掛接多達110個設備節點,各設備間可以自主相互通信,實現復雜網絡控制系統。但設備信息層無法直接到達信息管理層,要想設備信息進入信息管理層需通過數據網關。嵌入式透明SX52網關就是為此而設計的。
太網通信接口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TM1300DSP的特點,給出了通過TM1300的PCI接口驅動以太網芯片來實現以太網通信接口的設計方法。該設計將TM1300和以太網結合起來,因而可以方便地實現視頻通信,文章詳細介紹了該方案的軟件和硬件的設計要點,最后給出了對模擬數據和實際視頻壓縮碼流的傳送實驗結果。
關鍵詞:PCI總線TM1300以太網通信接口pSOS+內核pNA+
1概述
TM1300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多媒體數字信號處理器芯片。基于TM1300的DSP應用系統適合于實時聲音、圖像處理,可廣泛應用于會議電視、可視電話、數字電視等應用場合。它不僅具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同時還具有非常友好的音頻和視頻以及SSI和PCI等I/O接口,因此可以根據應用的需要靈活地構造各種視頻通信系統。鑒于目前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網上視頻業務的發展,很有必要為TM1300視頻編碼系統開發一個以太網接口以拓寬其應用范圍。開發以太網接口的一種合理思路是利用TM1300集成的PCI接口來驅動專用的以太網接口芯片。由于目前多數以太網接口芯片(如Real-tek8029,Realtek8139等)都采用PCI接口,因此,可以用PCI總線將數據從TM1300傳輸到這些專用的以太網接口芯片后,再由它們發送數據,而且TM1300可以在嵌入式操作系統pSOS中運行,同時由于系統pSOS帶有TCP/IP協議棧因此可以方便地完成編碼碼流的TCP/IP封裝。
根據以上思路筆者在進行了前期測試的基礎上進行了電路板的設計并順利完成了調試。目前這個以太網接口已經基本開發成功。本文將對這個設計的技術要點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2TM1300及PCI總線接口
流域調水試驗考察管理論文
太湖流域“引江濟太”調水試驗考察報告太湖流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呈現出新的特點。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水利部門根據水利部的安排,創造性地實施了“引江濟太”調水試驗工程,在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新思路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引江濟太”調水試驗背景情況
1.太湖流域概況
太湖流域地處長江三角洲,面積36900km2,其中太湖面積2338km2。流域內湖泊河網密布,是典型的河網地區。據2000年統計資料,流域人口約3676萬,城市化率超過50%,人均GDP約3260美元。
2.太湖治理基本情況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務院治淮治太會議確定的治太骨干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流域已初步形成充分利用太湖調蓄,“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體系的框架,具備了防汛抗旱、水資源合理調度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