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蔬菜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9:20: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特色蔬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剖析無公害蔬菜培植技術特色
摘要:指出了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生產技術要點,以期為無公害蔬菜生產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生產;存在問題;技術要點
前言
無公害蔬菜是無公害農產品中的主要種類之一,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蔬菜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商品蔬菜,其生產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從2001年農業部提出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后迅速發展。生產包括產地環境認定和產品認證,關鍵是生產過程的無公害化控制。
一、無公害蔬菜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技術規程和標準數量不足
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特色蔬菜;發展狀況;對策建議
論文摘要:高臺特色蔬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推進全縣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淺析高臺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狀況與問題、思路及對策。
特色蔬菜是高臺蔬菜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向,不僅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安全環保,而且生產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在機遇和挑戰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高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1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基本現狀
高臺縣地處河西中部黑河中游地區,境內海拔1260~3140m,屬典型大陸性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全縣轄6鄉3鎮,135個行政村,4.60萬戶,15.8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09萬人,耕地面積21333.30km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3962元。縣內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優越,灌溉方便,交通便利,渠、路、林、電等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信息快捷,適合特色蔬菜的發展。目前,全縣建成了具有地方優勢的加工番茄、脫水蔬菜和日光溫室及塑料大棚瓜菜、制種瓜菜等強勢特色產業基地,種植特色瓜菜5940.50km2,占全縣瓜菜總面積7532.50km2的78.90%,特色蔬菜總產量達到3.1439億kg,總收入2.0978億元,純收入1.3317億元,全縣農民人均1026元。特色蔬菜已經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對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主要表現特點有六個方面:一是現代設施農業平穩發展,目前形成了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品牌西葫蘆、強勢辣椒及瓜果類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新技術新品種得到了集成裝備配套,現代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設施農業總收入達到9259萬元,實現純收入6230萬元,人均479元,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二是現代加工業爭相崛起,以八家特菜加工企業和九家制種企業為龍頭的“企業+基地+農戶”的共贏產業鏈和訂單農業迅速發展,帶動農戶種植加工型特色蔬菜3305.90km2、制種瓜菜799.20km2,聯動效益日益強化,實現了企民聯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社會經濟效益極為顯著。三是市場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牽動作用明顯,服務環境優越,信息快捷,互動性強,批發市場年集散量達到23.80萬噸,零售市場年銷售量達到10萬噸,給農民群眾發展特色蔬菜提供了一個寬松的交易平臺。四是蔬菜專業協會應用而生,全縣20多個蔬菜加工、運銷、種植協會,20多家運銷組織,300多名從業經紀人和加工企業經營人員活躍在國內和東南亞及歐美國際市場,流通渠道順暢,產品競爭力增強,特色蔬菜產銷兩旺。五是標準化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建成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站1處、2333km2的無公害蔬菜中心示范區1個、千畝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點7個,西葫蘆、辣椒干特色產品取得產品認證,菜籃子消費日益安全,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進展順利。六是園藝技術推廣和培訓體系健全,上下、內外互動服務到位,培訓和推廣渠道暢通,引進推廣和轉化增值正常。
2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中存在問題
縣級特色蔬菜發展狀況論文
摘要:**特色蔬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推進全縣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淺析**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狀況與問題、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特色蔬菜;發展狀況;對策建議
特色蔬菜是**蔬菜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向,不僅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安全環保,而且生產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在機遇和挑戰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1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基本現狀
**縣地處河西中部黑河中游地區,境內海拔1260~3140m,屬典型大陸性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全縣轄6鄉3鎮,135個行政村,4.60萬戶,15.8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09萬人,耕地面積21333.30km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3962元。縣內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優越,灌溉方便,交通便利,渠、路、林、電等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信息快捷,適合特色蔬菜的發展。目前,全縣建成了具有地方優勢的加工番茄、脫水蔬菜和日光溫室及塑料大棚瓜菜、制種瓜菜等強勢特色產業基地,種植特色瓜菜5940.50km2,占全縣瓜菜總面積7532.50km2的78.90%,特色蔬菜總產量達到3.1439億kg,總收入2.0978億元,純收入1.3317億元,全縣農民人均1026元。特色蔬菜已經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對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主要表現特點有六個方面:一是現代設施農業平穩發展,目前形成了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品牌西葫蘆、強勢辣椒及瓜果類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新技術新品種得到了集成裝備配套,現代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設施農業總收入達到9259萬元,實現純收入6230萬元,人均479元,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二是現代加工業爭相崛起,以八家特菜加工企業和九家制種企業為龍頭的“企業+基地+農戶”的共贏產業鏈和訂單農業迅速發展,帶動農戶種植加工型特色蔬菜3305.90km2、制種瓜菜799.20km2,聯動效益日益強化,實現了企民聯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社會經濟效益極為顯著。三是市場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牽動作用明顯,服務環境優越,信息快捷,互動性強,批發市場年集散量達到23.80萬噸,零售市場年銷售量達到10萬噸,給農民群眾發展特色蔬菜提供了一個寬松的交易平臺。四是蔬菜專業協會應用而生,全縣20多個蔬菜加工、運銷、種植協會,20多家運銷組織,300多名從業經紀人和加工企業經營人員活躍在國內和東南亞及歐美國際市場,流通渠道順暢,產品競爭力增強,特色蔬菜產銷兩旺。五是標準化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建成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站1處、2333km2的無公害蔬菜中心示范區1個、千畝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點7個,西葫蘆、辣椒干特色產品取得產品認證,菜籃子消費日益安全,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進展順利。六是園藝技術推廣和培訓體系健全,上下、內外互動服務到位,培訓和推廣渠道暢通,引進推廣和轉化增值正常。
2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中存在問題
現代蔬菜發展特征論文
摘要:**特色蔬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推進全縣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淺析**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狀況與問題、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特色蔬菜;發展狀況;對策建議
特色蔬菜是**蔬菜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向,不僅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安全環保,而且生產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在機遇和挑戰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的基本現狀
**縣地處河西中部黑河中游地區,境內海拔1260~3140m,屬典型大陸性溫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光熱水土資源豐富。全縣轄6鄉3鎮,135個行政村,4.60萬戶,15.8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09萬人,耕地面積21333.30km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3962元。縣內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優越,灌溉方便,交通便利,渠、路、林、電等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信息快捷,適合特色蔬菜的發展。目前,全縣建成了具有地方優勢的加工番茄、脫水蔬菜和日光溫室及塑料大棚瓜菜、制種瓜菜等強勢特色產業基地,種植特色瓜菜5940.50km2,占全縣瓜菜總面積7532.50km2的78.90%,特色蔬菜總產量達到3.1439億kg,總收入2.0978億元,純收入1.3317億元,全縣農民人均1026元。特色蔬菜已經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對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主要表現特點有六個方面:一是現代設施農業平穩發展,目前形成了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品牌西葫蘆、強勢辣椒及瓜果類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新技術新品種得到了集成裝備配套,現代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設施農業總收入達到9259萬元,實現純收入6230萬元,人均479元,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二是現代加工業爭相崛起,以八家特菜加工企業和九家制種企業為龍頭的“企業+基地+農戶”的共贏產業鏈和訂單農業迅速發展,帶動農戶種植加工型特色蔬菜3305.90km2、制種瓜菜799.20km2,聯動效益日益強化,實現了企民聯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社會經濟效益極為顯著。三是市場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牽動作用明顯,服務環境優越,信息快捷,互動性強,批發市場年集散量達到23.80萬噸,零售市場年銷售量達到10萬噸,給農民群眾發展特色蔬菜提供了一個寬松的交易平臺。四是蔬菜專業協會應用而生,全縣20多個蔬菜加工、運銷、種植協會,20多家運銷組織,300多名從業經紀人和加工企業經營人員活躍在國內和東南亞及歐美國際市場,流通渠道順暢,產品競爭力增強,特色蔬菜產銷兩旺。五是標準化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建成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站1處、2333km2的無公害蔬菜中心示范區1個、千畝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點7個,西葫蘆、辣椒干特色產品取得產品認證,菜籃子消費日益安全,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進展順利。六是園藝技術推廣和培訓體系健全,上下、內外互動服務到位,培訓和推廣渠道暢通,引進推廣和轉化增值正常。
二、特色蔬菜現代化發展中存在問題
提高蔬菜主要生產基地產能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保護地;蔬菜;生產效益;對策
論文摘要:針對臨夏州以日光溫室為主的保護地栽培中存在的利用率低、阻礙栽培效益的提高等問題,建議廣大菜農應適應市場要求,采用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模式,發展規模種植,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以日光溫室為主的保護地栽培在臨夏州迅猛發展,面積不斷擴大,蔬菜供應總量不斷提高。但生產中依然存在著日光溫室利用率低等問題,阻礙栽培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蔬菜茬口安排不當,秋冬茬和冬春茬栽培面積大,而深冬茬栽培面積相對較小;溫室蔬菜品種單一,農民在生產中受種植習慣的影響較大,缺乏市場信息;多數溫室在夏季處于閑置狀態,對光能、土地及設施等造成了很大的浪費。針對這些問題,廣大菜農適應市場要求,應用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模式,發展規模種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合理安排種植茬口
1.1越冬茬在l0月份播種或定植,翌年6月初采收結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1—5月份。栽培的主要蔬菜有黃瓜、番茄、辣椒、西葫蘆、茄子、厚皮甜瓜、香椿等。
1.2秋延后茬在8月份播種或定植,元旦前采收結束,商品菜上市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種植的主要蔬菜有黃瓜、番茄、西葫蘆、茄子、菜豆、芹菜、甘藍、生菜、筒篙和芫要等。
全市名牌蔬菜創建活動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加快全市蔬菜業發展,提高蔬菜產品質量安全,增強市場競爭力,市政府確定在全市開展名牌蔬菜創建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全市蔬菜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為核心,以特色產業基地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區域優勢和特色優勢,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培育、整合、提升蔬菜品牌。
(二)任務目標:大力挖掘、培育名特優新蔬菜成為名牌蔬菜。年,全市12個品質蔬菜示范區創建鄉鎮要率先創建各自的名牌蔬菜。其它蔬菜產地,要按照“重點突破、分步推進”的原則,創建自己的名牌蔬菜。全市每年爭取認定10個以上具有示范性的市級名牌蔬菜。
二、工作重點
蔬菜中心工作計劃
1、大力實施“品牌引領”戰略,打造蔬菜主導品牌,培育一批地方特色蔬菜系列品牌。按照“十有”標準和“四化”要求,進一步加快對大蒜、冬瓜特色品牌基地進行完善。重點改善基地基礎設施,健全規章制度、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一是強化領導責任,按照分工,加強指導,認真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把特色品牌基地牢牢抓在手上。二是凝聚建設合力。嚴格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積極協調好財政、科技部門和基地所在鄉鎮,贏得他們的傾斜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三是加強生產環節質量控制。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強對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監控,嚴禁在菜區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及其它有毒物品。通過廣泛宣傳、抓示范抓典型等形式,讓農民群眾充分認識到建設特色品牌基地的好處,激發調動起農民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2、繼續大力發展冬暖大棚、拱棚等設施蔬菜栽培,積極推動舊棚改造,進一步擴大優勢、高效設施蔬菜規模。加大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是實行資金補助等優惠政策。二是嚴格考核激勵。三是堅持做好技術指導服務。成立專門技術服務隊伍,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等形式做好新建大棚的技術服務工作。在大棚建設、蔬菜育苗、移植的關鍵生產環節,通過召開現場會、現場指導形式進行技術指導。
3、以科技推廣為重點,提升生產能力和水平。一是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培訓農民,提高菜農的科技水平和生產能力,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村、科技帶頭戶和農民輔導員。二是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和“良種工程”。加大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新材料“四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應用,重點突出節種、節肥、節藥、節水、節土、節能“六節”節本增效新技術的組裝配套推廣。
4、繼續推進蔬菜產業化發展壯大。一是現有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建更大的基地,引導更多的農民致富,還要擴展蔬菜企業,以及更多的蔬菜專業合作社或蔬菜種植協會,不斷探索產業化發展新路子。二是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在培育現有企業的基礎上,加強招商引資,改善投資環境,用良好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引進更多有實力的省內外蔬菜產銷龍頭企業、蔬菜專業協會(大戶)入駐蔬菜基地,開發蔬菜產業。
5、加強工作機制創新,以求真、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推動蔬菜產業上臺階。加強工作機制創新,重點突出抓好“二個服務、一個爭取”,即:“二個服務”,為農民搞好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為生產者和經營者做好產銷搭橋服務,實現產銷接軌;“一個爭取”,爭取上級政策資金的支持,推動蔬菜產業發展。
根據工作分工,蔬菜技術服務中心承擔著“四大蔬菜基地”以及蔬菜建設工作。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重點是:
蔬菜辦工作計劃
一、目標任務:全縣蔬菜生產計劃播種面積12.8萬畝(含復種套種),其中辣椒5萬畝,生姜0.5萬畝,全縣蔬菜總產量13.5萬噸,產值3億元以上,保證城鎮居民食菜安全和蔬菜市場供應穩定。
二、工作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相關會議精神,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的工作目標,以“推進亮點工程,打造特色”為契機,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做大做強做優蔬菜產業,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城鎮蔬菜有效供給的目標。
三、工作重點:完成州對縣目標管理各項指標,新建251個蔬菜大棚,加強2595畝城鎮專業蔬菜基地建設,加大生姜、辣椒特色產業建設,加強科技興菜體系建設,培訓菜農2000人次。
(四)工作措施:
1、加強蔬菜基地建設。一是穩定現有城鎮蔬菜基地面積,抓好、白沙、浦市、洗溪四鎮9個城鎮蔬菜基地共2595畝的建設,確保蔬菜平均復種指數達3次以上,葉類蔬菜、時令蔬菜等重要蔬菜產品自給率70%以上,保障城鎮居民蔬菜供應;二是抓好特色蔬菜基地建設,形成以興隆場鎮、永興場鄉、小章鄉為中心的5萬畝辣椒生產基地,以解放巖鄉為中心的5000畝生姜基地;三是積極爭取項目經費加強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清理淤塘、修建水源排灌溝渠設施等。
2、加強科技興菜體系建設。一是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等“五新”成果的推廣,在鎮村試驗示范蔬菜新品種10余個,新技術、新材料2項,篩選出適宜本地的好品種、好技術等,提高蔬菜品種質量,進一步推廣示范,確保基地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農區商品菜基地的良種覆蓋率達到50%以上;二是聘請蔬菜專家、教授對全縣蔬菜種植大戶和主產區的菜農進行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好早春蔬菜、秋延后蔬菜、特色蔬菜等無公害栽培技術培訓,提高菜農的科技素養,全年培訓人員不少于2000人次。三是繼續做好優新辣椒等品種在我縣的引種示范工作。
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思考
1武隆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武隆縣委、政府相繼研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武隆縣特色效益農業產業扶持政策》、《武隆縣關于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明確了以特色效益農業為核心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思路,明析了產業選擇、目標定位和區域布局;扶持政策按照“公開、透明、穩定”的基本原則制定,從2013年起每年財政投入3000萬元以上用于扶持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并保持逐年增長,著力引導產業向區域性特色產業集中、向現代農業園區集聚、向規模化經營轉變。按照重點發展高山蔬菜、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草食牲畜三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林果、漁業、茶葉三大特色產業的方向,著力建設特色高效農產品產業帶,目前武隆特色效益農業已經初具雛形。
1.1蔬菜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2014年實現蔬菜播種面積2.38萬hm2,產量48.6萬t,同比增漲3%和7.3%,建成以雙河、黃鶯為代表的優質蔬菜示范片333.33hm2。
1.2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勢頭強勁
2015年4月農業部、國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點名單,武隆縣被命名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目前,武隆縣有26個鄉鎮共60個行政村啟動實施了鄉村旅游開發,特色農(林)家樂、漁家樂、家庭公寓近1500家,避暑休閑農家達700余家,涉旅農戶達1.9萬戶,鄉村旅游接待床位達2.8萬張。2014年,武隆縣新發展鄉村旅游接待戶110戶,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到300萬人次。
基層農業調研報告
發展特色經濟,為了提高農民收入。近期,辦就全區特色農業現狀與發展規劃進行了專題調研。區特色農業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但存在問題也很突出。針對這一現狀,辦在充分研究探討基礎上,大膽謀化,多措并舉,努力推動全區特色農業向縱深發展。
一、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現狀
總播面8.92萬畝,年全區共有耕地4.7萬畝。其中糧田8.2萬畝,菜田0.71萬畝,其他濟作物0.1萬畝。設施播面0.25萬畝,主要集中在方村鎮方村和西京北兩村。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68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94元。
建有溫室580棟,全區確立了優質專用糧、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導產業。一是無公害蔬菜產業。主要分布在方村鎮方村、西京北兩村。其中集體規模生產面積0.25萬畝。涉及農戶23戶。主要生產品種有黃瓜、西紅柿、等普通蔬菜品種和名、特、優、新品種。二是糧飼兼用糧產業。經過近幾年來的種植結構調整,糧飼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斷增大。全區特色糧飼兼用生產面積達2.1萬畝。主要分布在宋營、方村兩鎮,生產品種邯鄭單958蠡玉14農大109等。
二)基本特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