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灌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06:02: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提灌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提灌站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縣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秦巴山區腹地,屬典型的干旱地區,水低田高,十年九旱。因此,提灌建設在整個抗旱保豐工作中占有相當重要地位,加強提灌站建設對改善*縣農業基礎條件,提高抗御風險能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和發展現代農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灌站的建設歷程及作用

提灌站是利用機電提水設備及其配套建筑物進行提水灌溉和排水的工程設施。*縣地處山區,地勢起伏較大,地貌呈“三山夾兩谷”,南低北高,地面高差大,下雨滿坡流,雨停水下溝。*縣過去大都利用塘庫蓄水灌溉,但工程蓄水嚴重不足,不能滿足農田自流灌溉的需要。而發展提灌站可以解決灌溉用水的不足,確保農田穩產高產。

*縣是旱災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抗旱救災已成為*縣農村的重點工作。追溯*縣提灌站的發展歷程,提灌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根據農機檔案資料顯示:

七十年代(70-79年),共建提灌站68座,裝機容量達1750千瓦,新增灌面67300畝。1974年全縣遭遇了罕見的旱災,旱情長達40多天,田地龜裂,禾苗枯萎,已建成的提灌站全部投入抗旱抽水,全縣5.5萬多畝水稻,全部由提灌站保栽保灌。

八十年代(80-89年),共建提灌站40座,裝機容量達980千瓦,新增灌面29600畝。1982年旱情嚴重期間,該縣農機局組織提灌機具到民勝、大興、火炬、鐵佛等鄉鎮村社解決栽插和補水,廣大機手堅守機臺,晝夜抽水,僅火炬鎮石門子村在水庫就安裝有十多臺提灌機具抽水,抗旱抽水長達二十余天,終于取得了抗旱救災的勝利。

查看全文

農村提灌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年我區遭受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全區農機提灌機具充分發揮作用,積極提水抗旱,尤其是在揚程高的老旱區,固定提灌站全面出勤作業,在抗災救災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旱災過后,為摸清全區提灌站的現狀,根據市農機局的統一安排部署,于20*年10月至11月對全區農機提灌站進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普查工作結束后,局分管領導帶領相關科室人員對提灌站較多的巴州鎮、曾口鎮、恩陽鎮的部分提灌站的技術情況及近幾年出勤運行作業及維護保養等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

一、我區農村機電提灌站的基本情況

巴州區農村固定機電提灌站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20*年底全區已擁有283處/355臺/8560千瓦,這些提灌站大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國家出資村組集體投勞投資共同修建,由村組集體經營。其中1990年前建成的180座,1991年到2000年建成71座,2000年后建成32座,集體所有制提灌站273座,業主投資提灌站9座,股份制提灌站1座。一級站222座,二級站46座,三級以上站15座。電力提灌站260座,機灌站23座。灌面500畝以下226座,500—2000畝56座,2000畝以上1座。功率30千瓦以下189座,功率30—100千瓦85座,功率100千瓦以上9座。毀損提灌站58座,技改提灌站22座,設計控灌面13.9萬畝,實際控灌面10.9萬畝,常年提水950萬方、灌面7.5萬畝,是全區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物質保障和基礎裝備。

我區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尤以旱災最甚。全區現有各型提灌設備11000多臺套,常年提水5000余萬方,灌面35萬畝次,正常年景,有50%的水稻需提灌保栽,重災年達65%。而全區的固定機電提灌站大都建在巴河,恩陽河等沿河流兩岸及中、小型水庫周圍,揚程高,灌面大,是提灌設備中的支撐和主干,發揮著主要的骨干作用。在干旱年景除保灌保栽外,還要解決人畜飲用水,是流動提灌設備難以替代的。如清江鎮杏埡村躍進水庫電灌站裝機220千瓦,三級揚程213米,20*年運行550小時,提水14萬余方,灌田1050畝,又解決了高山區420余人,近500頭牲畜的生活用水。因此農村機電提灌站在保證農業增產,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灌站的運行情況

我區的固定提灌站大部分屬村組集體所有,其建站資金均系國家有關專款補助資金投入和村、組投勞投資進行建設,而其經營運行由村、組集體經濟組織負責。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前,出現虧損,均由集體承擔,其運行還屬正常,而實行土地承包后,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實力降低,經濟調控能力也弱,再無力承擔提灌站的經營虧損,經營方式上出現了變化。開始提灌站大多承包給個人經營,但由于其設備老化嚴重,每年提灌運行時間短,提水費用高,一段時間后,大部分提灌站無人承包。現全區的提灌站經營情況大致有以下四類。

查看全文

農業提灌站運行和管理策略

摘要:作為農業生產實踐中非常重要的單位,農業提灌站的工作開展對于應對農業旱情災害,穩定農業生產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因此,對農業提灌站的運行和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結合目前的農業提灌站工作實踐可知其在運行的過程中會因為多方面的因素而出現一些問題,進而導致提灌站運行實效的下降和價值發揮的弱化。為了發揮農業提灌站的實際價值,對運行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農業提灌站;運行管理;措施

永勝縣濤源鎮所處區域有著非常豐富的土地資源,同時還有優越的光熱和水資源,充分的利用境內的優勢資源可以幫助濤源鎮實現經濟發展,不過結合濤源鎮的自然氣候與地理地形進行分析會發現濤源鎮存在著明顯的干旱威脅,所以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實現農業灌溉的穩定,濤源鎮積極的進行了提灌站的建設。目前鎮內共建有抽水站53個,總裝機容量15365kW,灌溉土地面積4666.67多hm2,通過提水灌溉,發展了許多區域優勢農業,但是在運行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當前農業提灌站的運行問題

第一,提灌站自身的設施落后。就提灌站的設備、設施的完善與先進是保障提灌站具體作用的重要基礎,設備、設施落后對水資源的調度能力會明顯下降,這種情況會影響水資源的使用率,影響農業灌溉的穩定性。例如,通過分析,濤源鎮境內提灌站就存在著提灌站沒有專用電力線路、輸水管道的管徑與水泵流量不配套、抽水站設計與布局不夠合理等問題,制約和影響著提灌站使用效率的發揮。第二,提灌站的運行存在著僵化的情況。所謂的僵化具體指的是提灌站在運行實踐中一如既往的執行老舊的工作體制,在問題處理方面的靈活性比較差,泵站的管理的經營方式、經費的使用方法等問題。第三,提灌站的運行存在著管理方面的問題。提灌站的管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管理方法單一,管理效率和質量均不理想;②管理制度不完善性不全面;③管理技術落后,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比較低;④提灌站的運行存在著與實踐不符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提灌站的運行和當前農業生產的具體需求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所難以滿足當前的農業生產需要。

2農業提灌站運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查看全文

農村機電提灌站經營管理論文

摘要:提灌建設是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減輕勞動強度,解放生產力,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豐富人們的精神物質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渠縣機電提灌站現代化運營受制于各項制度,難以發揮其應有的灌溉效益。啟發于國有企業改制,針對性提出一些改制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提灌站;建設;改制

1前言

提灌站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民環境、縮小城鄉差別,改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文章在接下來的內容,分析渠縣機電提灌站生存現狀,在此基礎上思考改制建議,提出了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負責經營管理體制改革;遵循農機機電提灌管理條例,有重點地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農村機電提灌站有效改制,堅持分類有重點地進行指導;政府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改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等解決措施,以供參考和借鑒。

2農村機電提灌站生存現狀

渠縣共有電力提灌站452座570臺/20068kW,其中70年代前建成的85座108臺/3912kW,70年代至80年代建成的182座249臺/9262.5kW,80年代后建成的185座213臺/61893.5kW,這些提灌站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一帶,在江河取水的提灌站共346座483臺/18016kW,占總座數的76.5%,占總臺數的84.7%。其中100kW以上的提灌站21座61臺/3109.5kW,全是電力提灌站設計灌面為24762.33hm2,實際灌面19142.8hm2,擁有流動提灌機組5413臺/23426kW,實際灌面4326.67hm2,機電提灌實際灌面23469.47hm2,占水田面積50.6萬畝的69.5%,目前全縣提灌站由于設備老化,加之農村體制改革以來提灌站管理體制脫節,有20%左右的提灌站已報廢或處于報廢狀態,影響灌面近0.4萬hm2。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對提灌站的經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并且有助于盤活現有資產,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激活農村機電提灌站資產重組和經營管理機制更新,在提供農業生產服務的同時為農村集體和業主增加收益,有助于農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查看全文

防震減災提灌站工作總結

今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認真落實了2015年防震減災工作。按照縣委、政府和縣交通運輸局相關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自查總結,現將總結情況綜述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領導重視、組織健全。為了做好我局的防震減災工作,我局專門成立了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支部書記、工會主席任副組長,單位其提供在人員為成員,由本公司統籌負責全面工作。并制定了詳細的年度防震減災工作計劃。明確指揮機構職能,做到防震減災工作年初有安排,年終有總結,檔案備份完整。落實防震減災領導責任制,并積極參加縣上召開的防震減災會議,與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資源整合、快速反應。

二、完善制度,管理工作規范

我局規范了日常管理工作,及時制定防震減災應急預案,成立防震減災應急搶險隊伍,在完善各項基礎性資料的同時,建立了我局地震應急工作聯絡機制,緊急情況下,能夠保證信息暢通、責任落實到人。

三、積極穩妥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查看全文

農機局重點工作計劃

全縣農機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和市農機局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和農民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改革、農機發展總體目標,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建設,不斷深化農機事業發展體制改革,繼續保持農機化發展走在全市前列。

一、工作目標

農機總動力達48.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0%以上;完成機耕面積88萬畝;完成機插秧面積12萬畝;完成機收面積67萬畝;推廣各類農業新機具5000臺(套);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00萬元;維修改造提灌機械800臺/7200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設備600臺/3600千瓦;完成常年提水保灌面積35萬畝。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搶抓農機項目爭取。全力以赴抓好向上爭取農機購置補貼、機耕便民道建設、機電提灌站建設、農機化示范縣、農機專業合社等項目資金。

(二)做好農機化示范縣建設。繼續抓好我縣農機化示范縣建設工程,帶動全縣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圍繞實現“三個突破”,即在區域上實現平壩淺丘地區農機化全面突破、在作物品種上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率先突破、在薄弱環節上實現機械化育插秧重點突破。完善農機化推進工程項目績效考核。

查看全文

農業局農機工作要點

2014年農機化工作指導思想:以中央1號文件為指針,以創建“滿意農機、平安農機”為目標,以社會化服務為載體,不斷提升全區農機化水平與質量,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裝備支撐。主要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農機化水平。全區主攻水稻機育、機插,水稻、小麥、油菜機收等薄弱環節的農機作業,力爭農機總動力達到25.36萬千瓦,比上年增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水平達到34.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二、實施好購機補貼政策。成立由區政府領導牽頭,財政、農業、公安、工商及其他農口等相關部門參加的縣級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認真按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組織實施。全面貫徹落實監督檢查各項規定,在補貼資金兌付和結算前要完成機具核實,特別是對補貼額較高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重點機具要組織逐臺核實,做到“見人、見機、見票”和“人機合影、簽字確認”。進一步規范農機銷售網點布局。確保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科學、規范、高效、廉潔實施,

三、狠抓平安農機創建。農機監理要以創建“平安農機”為目標,切實加強拖拉機(運輸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使用的安全監管。一是要狠抓《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學習、宣傳。二是強化源頭管理。全區免費為自走式農業機械和固定作業機械掛牌、年檢,確保持證、掛牌、年檢“三率”90%以上。三是要以全省道路綜合整治為契機,狠抓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信息錄入和信息平臺建設,把三年未參加年檢的運輸型拖拉機全部公告注銷。四是要以“打非治違”等各項安全活動開展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機專項活動開展,及時排除各類隱患。五是積極參與“省級平安示范鄉鎮、村、戶”的創建,深入開展下基層轉作風活動,開展便民服務。

四、抓好農機示范推廣。針對山區農機化特點,在機耕、機播、機收等裝備上要以小型為主,在機育機插、機收薄弱環節上要以示范推廣為主。一是要以創建農機化示范縣為契機,創建2個整村推進示范片,面積不低于2000畝。二是抓好鎮、鎮水稻機育機插示范,示范片面積不得少于1000畝。三是小麥、油菜、水稻主要農作物收獲期,分別召開現場會,組織干部群眾和機手現場觀摩。

五、深化機電提灌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實施好機電提灌項目。全區要進一步深化機電提灌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探索以明晰提灌站所有權為核心、以建立良性運行機制為重點、以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為目的,構建“權責明晰化,管理規范化,投入多元化,營運多樣化,服務專業化”的農村機電提灌站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施好機電提灌項目,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省下達2014年機電提灌建設項目,并搞好工程驗收。

查看全文

關于成立低產田地整治領導組的通知

鄉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為實施好提灌站及配套管網工程,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度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和《省煙草公司市公司關于<縣度基本煙田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的批復》(文件精神,現將我縣度煙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灌站及配套管網工程建設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總體要求:堅持“政府組織、部門協作、煙草補貼、資金直補、煙農投勞、多方受益”的建設原則,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突出“工程數量、工程質量、資金管理”的工作重點,落實“整片推進、因地制宜”的工作要求,健全管理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管護措施,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和建后管理的持久效能。

目標任務:12月20日前完成工程項目32件。其中水池30件1500立方米,管網工程1件,管道總長142.188千米,提水站1座,灌樁2814棵。

二、項目實施管理

查看全文

市農機局半年工作小結范文

上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達州市農機局的具體指導下,在市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三個轉變”,按照“一樞紐、兩中心、四基地”和“四五五”跨越式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川陜渝結合部經濟文化強市,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扎扎實實地抓好農機各項工作,使我市農機工作出現了嶄新的風貌,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程,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賦予我們的各項工作。

一、上半年任務完成情況

1、機耕道路建設:加強村道公路和機耕道建設,廣泛宣傳,大力發動群眾,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創新投入機制,到目前為止,完成村道公路和機耕道80公里的勘測、設計、規劃,完成新建52公里,硬化6公里,整治126公里,其中:建示范村1個。

2、機電提灌建設:認真抓好機電提灌建設與管理,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切實做到服務到位、技術到位、人員到位,完成修復提灌設備300臺(套)/2500千瓦,新增提灌設備80臺/560千瓦,改建、新建提灌站2處/2臺/100千瓦,新增灌面0.4萬畝,恢復灌面1萬畝,建標美化站,建節水灌溉示范工程1處/50畝。

3、農機作業:認真履行職責,抓好農機作業,提高農機效率,機耕6萬作業畝,機脫3750萬公斤,農機運輸1600萬公斤,加工萬公斤。

4、科技推廣:按照科技發展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大力實施科技興農、興機富民戰略,因地制宜,大力推廣適宜我市的中小型農業機械與農機新技術開發、引進、推廣有機地結合起來,狠抓機耕機播的推廣,集中在白沙鎮農機現代示范園大搞機械化育插秧現場,面積達1050余畝,又分別在十個片區的二十個鄉鎮召開二十三次微耕機、插秧機現場演示會,上半年來全市共有40個鄉鎮推廣各類農機具820臺,其中:推廣微耕機170臺、拖拉機3臺、茶葉修剪機11臺、茶葉加工機械4臺、機動噴霧機41臺。公務員之家:

查看全文

農機局運行管理半年總結

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省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我局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市農機化工作運行良好,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并取得了較好成績,主要業務工作實現了“雙過半”。

一、向上爭取農機項目資金創歷史新高

全市累計向上爭取農機項目資金5100萬元(其中: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4760萬元,約占全省第一批購機補貼資金總量的十分之一,同比增長30%;新機具新技術推廣項目資金20萬元;提灌站建設資金210萬元;鄉村機耕道財政補貼資金110萬元),完成了目標任務的170%。

二、組織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效果好

精心組織實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嚴格執行農機購置補貼程序和工作紀律。目前項目組織實施進度快、質量高、效果好,已實施項目補貼資金3990萬元,占資金總量的83.8%,受益農戶14245戶,新增機具25190臺套。出臺了《市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補貼產品經銷商管理辦法(試行)》,對市、區縣、鄉鎮經銷網點設立和日常監管進行了規范。

三、農機特色效益示范基地建設初見成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