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12:53: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體育場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市體育場所管理制度
第一條(目的)
為了加強本市體育場所的管理,發展體育事業,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定義)
本辦法所稱的體育場所,是指用于體育訓練、比賽和鍛煉的體育運動場地、建筑物和固定設施,包括向社會開放的公共體育場所和單位內部使用的非公共體育場所。
第三條(適用范圍)
本市范圍內的體育場所的建設和使用管理均適用本辦法。
市體育場所管理條例
為了切實貫徹《*市體育場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辦法》所稱體育場所是指各系統、行業、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公安、武警、部隊以及個人用多種性質投資建造的各類體育場所。其屬性和范圍包括如下方面:
(一)公共體育場所是指主要由國家投資建造的,用于訓練、比賽和為市民健身鍛煉開放的各類體育場地、建筑物、固定設施和其輔助設施。
(二)非公共體育場所是指學校、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的各類用于內部訓練、教學、比賽和鍛煉的體育場地、建筑物、固定和其輔助設施。
(三)各類體育場所包括:體育場、游泳館、跳水館、室內外游泳池、有固定看臺的燈光球場、田徑房、籃球房、排球房、手球房、武術房、摔跤柔道房、舉重房、擊劍房、健身房、棋類房、劃槳房、保齡球房、臺球房、其他訓練房、運動場、小運動場、手球場、足球場、室內外網球場、棒壘球場、曲棍球場、室內外射擊場、室內外射箭場、摩托車賽車場、自行車賽車場、賽馬場、水上運動場、航空運動機場、跳傘塔、室內外人工冰球場(包括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場)、室內外人工速滑場、滑雪場、室內外輪滑場、高爾夫球場(包括練習場、迷你場、模擬場)、籃球場、排球場、門球場等及其經國家體委、市體育局確定和批準的其他新興體育項目的專用場地。
二、《辦法》所規定的管理范圍及管理對象:*市地域內體育場所。
體育場所服務質量研究論文
從服務需要與服務質量特性的對應關系中,可以對服務質量特性歸結為以下幾點:
(1)功能性:服務發揮作用和滿足體育消費者需要的程度。
(2)經濟性:體育消費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服務所需要的費用是否合算。
(3)安全性:服務過程對體育消費者健康、精神、生命及貨物和財產安全的保障程度。
(4)時間性:服務在時間上滿足體育消費者需求的程度,包括及時、省時和準時。
(5)舒適性:服務過程的舒適程度,包括設施的適用、舒服、方便與環境的整潔、美觀和有秩序等。
體育場所服務質量研究論文
服務需要與服務質量特性的對應關系中,可以對服務質量特性歸結為以下幾點:
(1)功能性:服務發揮作用和滿足體育消費者需要的程度。
(2)經濟性:體育消費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服務所需要的費用是否合算。
(3)安全性:服務過程對體育消費者健康、精神、生命及貨物和財產安全的保障程度。
(4)時間性:服務在時間上滿足體育消費者需求的程度,包括及時、省時和準時。
(5)舒適性:服務過程的舒適程度,包括設施的適用、舒服、方便與環境的整潔、美觀和有秩序等。
體育場所服務質量的理論研究
從服務需要與服務質量特性的對應關系中,可以對服務質量特性歸結為以下幾點:
(1)功能性:服務發揮作用和滿足體育消費者需要的程度。
(2)經濟性:體育消費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服務所需要的費用是否合算。
(3)安全性:服務過程對體育消費者健康、精神、生命及貨物和財產安全的保障程度。
(4)時間性:服務在時間上滿足體育消費者需求的程度,包括及時、省時和準時。
(5)舒適性:服務過程的舒適程度,包括設施的適用、舒服、方便與環境的整潔、美觀和有秩序等。
體育場所服務質量理論研究論文
從服務需要與服務質量特性的對應關系中,可以對服務質量特性歸結為以下幾點:
(1)功能性:服務發揮作用和滿足體育消費者需要的程度。
(2)經濟性:體育消費者得到不同程度的服務所需要的費用是否合算。
(3)安全性:服務過程對體育消費者健康、精神、生命及貨物和財產安全的保障程度。
(4)時間性:服務在時間上滿足體育消費者需求的程度,包括及時、省時和準時。
(5)舒適性:服務過程的舒適程度,包括設施的適用、舒服、方便與環境的整潔、美觀和有秩序等。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的功能不再單單只是一個人才培養的基地,它還具備了服務社會的功能。大學引領社會走向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大學不僅為社會培養輸出優秀素質型人才,也滿足了人們對大學深層次的需求。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高校體育館作為大學生運動健身,培養其綜合素質的場所,也逐漸成為一些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場所,體育場館的作用被不斷地提升,同時也給高校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這需要高校加大對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管理力度,在提供給居民便利、優質的娛樂健身場館服務的同時,也解決了我國體育活動場館供給不足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還面臨很多問題,需要高校針對相關問題,積極采取應對對策,推動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工作順利展開。
1.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面臨的問題
我國大部分居民的經濟水平不能滿足他們每天去商業性、較高檔次的體育場館進行娛樂健身活動;商業化的健身俱樂部都是單項健身器材和個人鍛煉項目為主,滿足不了居民想進行集體性娛樂健身活動的目的。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但也存在許多的困難,主要為場館的安全管理、器材損耗、經營模式等方面。
1.1高校體育場館設計觀念落后
高校體育場館的規模數量、服務質量很大程度的影響著其對外開放度,與室外體育場所相比,室內場館在投入資金、健身設施質量及服務水平要好很多。采用經濟學概念來分析,就是高校體育場館的自身條件決定了其對外開放的程度,比如設備的質量、照明、健身項目種類等;從居民的消費心理來看,高標準的室內場館更具有吸引力,所以高校體育場館自身設施的質量影響著其對外開放。目前,高校體育場館主要作用是承擔大學生的體育教學及培養專業體育競技人才,故大部分的場館規劃設計只滿足了體育教學的目的,無法給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健身需求。高校體育場館一般具有設計不合理、靈活度小及健身項目單一的特點,且一部分的體育場館還存在功能結構、位置選址不當的問題,導致其服務時間不長就被拆除,無法滿足居民娛樂健身的需求。大多數的高校體育場所都是以傳統的乒乓球、游泳、田徑場等競技項目為主旨進行規劃設計,缺少配套的休閑健身、娛樂鍛煉的設施,導致體育場館健身功能單一,無法滿足居民的消費要求。
1.2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管理不當
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探究
1經營模式所存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分析
傳統的體育場館經營的手段較為單一,側重傳統體育的健身娛樂項目的表現,營銷過程中具有健身娛樂特色和專業性質的營銷手段及手法較為欠缺。目前我國大部分體育場館的經營方法都較為落后,經營手段單一且很一般,營利性不高。就各類體育場館的設施利用率而言,總體都偏低,無論是項目場地還是器材設施。根據目前體育場館所存在的問題選取合適的、科學的經營模式是解決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欠佳的一大難題,目前影響國內體育場館經營的因素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體育場館自身的條件是影響其經營模式的主要因素,其自身的規模和能提供的服務,包括可以提供的運動項目和場館的面積,配套的淋浴室以及更衣室是否完備等。努力提高自身的條件,大型場館實現自主經營,既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又能減輕政府的負擔。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體育場館的地理位置是影響其經營模式的關鍵因素,這一機理在我國同樣適用。體育場館、場所分布的不同,如熱鬧的市區或者人煙稀少的郊外,其對應的經營模式也會不同。靠近社區的體育場館宜交由社區自主經營,靠近郊外的則由政府作為負責主體較好。(1)體育場館的潛在服務對象。一個體育場館在設計營建之初,其定位和服務對象都決定著其以何種經營模式為佳。最初的經營定位主要是通過其經營內容來表明,如以全民健身為主還是以競賽表演為主,對此提供相應的特色服務,選取相適應的經營模式。體育場館的經營還涉及目標顧客的選擇,如體育場館的服務對象定在高收入人群,那么其經營模式宜選取專業化的企業經營模式。(2)當地的消費水平。體育場館在營建之初應當考慮到當地居民的消費能力,這對后期的體育場館所采取的經營模式也有重大影響[2]。如果當地居民消費拉動不足,再先進的經營模式也是徒然。研究表明,人們只有在收入能滿足其生存消費時,才有能力和興趣享受體育消費等。我國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可以根據以上的影響因素,再結合最初的改革目標以及具體情況作系統而全面地可行性分析,再選取適合的經營模式。
2國外體育場館經營模式分析
日本及歐美發達國家體育發展較早,加之公眾的需求較多,目前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體育場所經營模式理念。主要有如下三種:休閑式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競技式(商業性)公共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混合式公共體育場所的經營模式[1]。歐洲的俱樂部是一種休閑式的體育場所,基本都屬于運動場館,先由政府投資建設,再交由當地的企業家進行俱樂部管理,且后期的維護等費用由俱樂部全權負責。俱樂部采取會員制,其運行經費和盈利都來自會員所交納的會費以及廣告收益等。這類經營模式能夠降低政府負擔,管理更加專業靈活,有利于全民運動發掘出優秀的運動員;競技式的公共體育場所對應的是大型體育場所,主要用來舉辦較大規模的體育賽事,也是由政府新建,再交由民間的財團進行經營。這類經營模式以盈利為主,更為商業化。政府每年都可以收取一定的租息,能夠滿足大型賽事的需求,提升運動技術的水平促進職業運動的發展;混合式的公共體育場所經營模式大致有兩種,一種由當地政府提供建設用地,由投資者競標取得建設資格并獲得經營權;第二種為政府提供建設用地吸引建設者前來投資進行建設體育場館和相應的飯店和超市等服務場館,但其館權仍屬于政府,政府可收取一定的租金。
3我國體育場館經營模式改進的措施
隨著我國一些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事業單位轉型也越來越多,逐漸向企業單位過渡,非經營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進行轉變。很多專家將2003年到2008年定為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期,我國以后的體育場所改革模式應該符合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大要求和趨勢。體育場館運行機制要著眼全局,基本思路是要先理清其功能要素、內在的關系和外界的關聯,分析出必要條件,找出功能要素的動力源和障礙源,從而構建一個合適的運行機制。筆者根據我國體育場所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創新了一套模式,見圖1。機制模式創新要綜合宏觀利益、微觀利益以及保障機制三方面進行考慮。宏觀利益協調要保證目標一致性,運行高效,調控機制良好,同時社會的支撐力要足夠;微觀利益調控要有足夠的吸引資金、確保資源配置足夠、物流流動合理,同時達到企業化管理的標準模式;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各級政府需制定相應的輔助政策,大力支持和保障全民健身所應享有的體育權利,為體育場館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目前盡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大一個原因是管理層缺乏相應的人才。現實情況要求培養更多復合型體育產業人才,加強從外引進各類人才,提供更全面科學的觀點,尊重他們,將他們融入到體育事業的建設以及經營管理中去。目前我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稀缺,這一情況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事業產業化發展的進度。中小型體育場館功能單一,經營范圍較小,主要分布在社區或者居民區附近,以提供健身場所為主,所以開展經營活動主要以社會效益為主。此類場館只要能夠維持其日常運轉就行,其經營模式可選擇單位內部自主經營等模式,方便提供質優價廉的親民服務[3];大中型場館提供的服務更加多元化,多為一些綜合館類,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目前此類場館多以政府經營模式為主,負擔較重,可以實現企業化經營或者進行托管經營,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及增值,幫助體育場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提高;地處郊外的大型體育場所,其規模大維護成本高,服務也較單一專業化,宜采取企業化或者合作經營的模式,多多引進資金和先進的經營理念。同時結合旅游—公園的模式進行經營,提高體育場所的經濟效益。
體育局年終總結
本局在市委、市府及上級體育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支持下,經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圍繞為經濟建設服務這個大局,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在群眾體育、竟技體育、體育產業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認真貫徹黨的有關文件。
今年以來,本局堅持每周一次政治學習。學習“三個代表”思想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使黨員干部認識到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形成干部不能腐敗、不想腐敗、不敢腐敗的局面。認真貫徹執行市委、市府關于“攻難關、解民憂、抓落實、促發展”的中心工作。認真學習各有關業務知識,努力提高干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
二、加強群眾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
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今年舉辦了80多次全市性群眾體育比賽和表演活動,用體育公益金資助建了26個村級全民健身苑,成立了**市老年人體育協會,完成了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并認真做好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9月22日,虹橋鎮舉辦了首屆全民運動會,這次運動會,共設田徑、籃球、太極拳、撥河等8個比賽項目,參賽單位101個,運動員1936人,加上表演隊員、裁判員和工作人員,共有4000人參加此次運動會,場面非常壯觀。說明我市人民群眾強身健體意識明顯增強。加強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也是我們的一項任務,今年10月27日-28日在溫州市舉行殘疾人運動會,本局同志積極配合殘聯作好參賽運動員的選撥、訓練和指導工作。在運動會上我市奪得7枚金牌名列溫州市第一,極大豐富了殘疾人的體育健身活動。今年我市成立了老年人體育協會,本局撥出9萬元作為老年人的活動及比賽經費,組織老年人參加豐富多樣的體育比賽活動。今年四月份,我市老年人參加溫州市健身球操比賽獲得了優秀獎。九月份,我市老年人參加溫州市氣排球比賽獲得第五名。充分調動了我市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了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7月16日-8月11日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本局完成了**省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在各有關單位的配合下,普查了**市925個單位,有508個單位有體育場地。**市共有體育場地750個,其中標準體育場地550個,非標準體育場地200個,總場地中占地面積1204485.72平方米,建筑面積62110.13平方米,場地面積951140.45平方米。比第四次體育場地的285增加了465個,人均體育場地占地面積1.04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建筑面積0.054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822平方米,顯示了八年來**體育場館建設的巨大成新。
農民體育論文:當代農民體育鍛煉調查芻議
本文作者:王傳偉工作單位:廣饒縣第一中學藝體中心
結果與分析
廣饒縣農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的僅占13.4%,大部分農民體育鍛煉的意識還比較薄弱。這種認識與農民受教育程度、農村經濟狀況、社會發展水平、體育文化氛圍和體育宣傳活動有一定關系。廣饒縣農民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調查結果顯示,有44.7%的農民每周鍛煉次數不超過1次,這部分人由于生活負擔重,忙于田間勞作,缺乏時間鍛煉;有26.1%的農民每周鍛煉次數2次,這部分人群大多數是青年,他們曾有在外打工的經歷,受城市環境的影響對體育鍛煉有了一定的認識;有29.2%的農民每周鍛煉次數在3次以上,這部分人群大多數是老年人,他們沒有生活負擔,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鍛煉來豐富他們的生活。廣饒縣農民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調查結果顯示,有56.3%的人每次鍛煉時間在30min以下;有21.4%的人每次鍛煉時間在31~60min;有17.2%的人每次鍛煉時間在61~90min;有5.1%的人每次鍛煉時間在91min以上。結果表明,農民鍛煉的次數少,時間短,運動量小,達不到鍛煉的效果。2.2.4廣饒縣農民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場所的選擇由表1可知,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首先是曬谷場、住宅區空地;其次是自家庭院、街道;其他依次是廣場、花園、學校等。從總體上看,農民體育鍛煉主要在露天非正規體育場所進行,在正式的體育場所進行體育鍛煉的寥寥無幾。這從側面反映出農村體育場所缺乏,體育設施有限,農村學校、鄉鎮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所目前完全開放的很少。廣饒縣部分農村農民在不同季節參與體育鍛煉情況由表2可知,農村體育鍛煉受季節、氣候的影響很大。春季和秋季是農忙季節,而冬季和夏季是農閑季節。79.2%的人選擇在冬季和夏季進行鍛煉。夏季多于冬季,由于氣候寒冷,農村沒有室內活動場所,所以夏季鍛煉的人比較多。20.8%的人選擇在春天和秋天進行鍛煉。由此可以看出,春天和秋天鍛煉的人較少,這是由農業生產的季節性所造成的。
結論與建議
廣饒縣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非常薄弱,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這種人群結構與農民對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農村的生活特色有關。因此,廣饒縣應該健全組織機構,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積極而有效地進行體育保健知識的大力宣傳,以提高農民體育鍛煉的自主意識。廣饒縣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受季節特性影響,農活忙,大多數選擇在夏季和冬季農閑季節進行鍛煉。農民每周鍛煉的次數不超過1次,每次鍛煉時間少于30min,運動量不足,達不到鍛煉效果。廣饒縣農民體育鍛煉缺乏活動場所,無人組織和無人指導;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主要集中在曬谷場、住宅區空地和自家庭院,基本都在露天非正規體育場所,在正規體育場所鍛煉的很少。因此,巧借農民健身工程契機,加大新農村體育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強化農民就近就地健身場所建設,切實解決好農民體育鍛煉的健身場地需求。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