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20:47: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痛風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痛風病的針藥結合臨床治療論文
摘要:依據痛風病各期的特點,介紹了痛風病的針藥結合療法,即中藥內服外擦,配合火針治療各期病癥。認為痛風病需要長期治療,中藥飲片只適用于急性發作時短期用藥,長期用藥最適宜的劑型為固體。
關鍵詞:痛風病;針藥結合;治療方案
我們課題組承擔并完成了**省2005年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清熱利濕,化淤祛濁”法配合火針對痛風病綜合治療方案的研究”課題。略有心得,不揣簡陋,以拋磚引玉。
原發性痛風多見于中、老年人,大多在40歲以上發病,男性占95%以上,女性多見于更年期后發病,常有家族遺傳史。近年來,痛風的發病率有逐年遞增的趨勢,而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在人群中的發病數比痛風要高得多。國內資料顯示,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為13%左右,發生痛風者不足2%。現代醫學認為,雖然只有部分高尿酸血癥者發展為痛風,但高尿酸血癥和痛風之間并無本質區別,并不代表其關節組織或腎臟未受到尿酸鹽的影響,大量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發生痛風之前就已經損害腎臟等器官,臨床所見不明原因的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其病因之一就是長期血尿酸(UA)增高所致。所以發現UA明顯升高的患者必須行降尿酸處理。
痛風是一種終身代謝性疾病。現代醫學認為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引起的一組異質性疾病,高尿酸血癥為其主要特征。無腎功能損害及關節畸形者,經有效的治療可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急性關節炎發作可引起較大的痛苦,有關節畸形則生活質量受到一定影響。痛風伴發肥胖癥、脂質紊亂癥、高血壓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分別為75%,70%,50%,45%,30%。而且有70%以上的痛風病人合并腎臟損害,腎功能損害者預后差。中醫認為痛風系由濕濁瘀阻,留滯關節經絡,氣血不暢所致。痛風病位主要在于脾、腎、肝,病機為熱毒、濕濁、痰凝、腎虛。
痛風是代謝綜合征中的一種病,所以絕大多數痛風病人中醫辨證屬腎脾兩虛,濁血瘀滯。治療上我們采取補腎益脾,化瘀祛濁,消腫止痛的中藥內服外擦,不但在防治痛風腎病方面取得顯著效果,同時中藥有降低血尿酸、血壓、血糖、血脂的作用。火針放血可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良效。需要強調的是,原發性痛風尚無根治辦法,必須堅持長期不間斷地給藥,多數病人可能要終身服藥。既然如此,中藥飲片只適用于急性發作時短期用藥。長期用藥最適宜的劑型為固體,好保存,不變質,便攜帶,易服用。現將我們研究的各期治療方案分述如下。
中醫藥治療痛風方法探討論文
【關鍵詞】痛風中醫藥痹證
痛風病是嘌呤代謝障礙所致的疑難病,血(尿)中嘌呤代謝最終產物——尿酸持續增高為基本病因而引起各種病變的疾病。過去我國此病被認為是罕見病種,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痛風病的發病率已逐年增高,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人體尿酸主要由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經酶的作用分解而來。尿酸在細胞外液的濃度取決于尿酸生成的速度和經腎排出尿酸速度的平衡關系。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減少,或雖排泄不減但生成超過排泄,均可使尿酸積累而出現高尿酸血癥。長期高尿酸血癥,尿酸鹽在組織內沉積,引起痛風。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本文所言,主要是指原發性痛風。
高尿酸血癥的產生,多數病例主要是由于尿酸排泄不足。腎排尿酸通過腎小球濾出、腎小管重吸收和腎小管分泌3個環節來實現。原發性痛風排尿酸不足,主要是因為腎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礙所致;少數病例主要是由于尿酸生成過多,或生成過多伴排出減少。此外,由于酶的缺陷,也可導致尿酸生成過多;陽性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常與痛風伴發;高嘌呤食物對于具有痛風素質者可成為發病的促發因素;飲酒、創傷、受寒可使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原發性痛風的初期是高尿酸血癥,但高尿酸血癥患者只有一部分發展為臨床痛風,因此,高尿酸血癥和臨床痛風兩者間的界線往往不容易劃分。痛風的典型表現為:①痛風性關節炎:起病急驟,多于夜間或清晨發作,受累關節以拇趾、第一跖趾關節多見,其次為踝、足跟、膝、腕、指和肘;肩、胸鎖、下頜、脊柱、骶髂和髖等處偶可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并有發熱、局部皮膚脫屑和瘙癢、關節腔積液,約數天或數周后緩解。每因受寒、勞累、感染、創傷、手術、飲酒、進食高嘌呤飲食等誘發。長期反復發作后,則轉為慢性關節腫大、僵硬及畸變。②痛風石:以對耳輪、耳輪、跖趾、指間、掌指等部位常見。痛風石經皮膚破損可排出白色尿酸鹽結晶。③腎尿酸鹽結石:常致泌尿道阻塞而引發腎絞痛和血尿發作。不少患者可有腎性高血壓和蛋白尿,最終可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血尿酸(BUA)增高,男性在380μmol/L,女性于更年期前在309μmol/L以上,更年期后與男性相同。另外尿液中尿酸增高(正常為2.36~5.9mmol/L);急性期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熱、痛;慢性期有關節畸形、痛風石、腎功能損害等。
中西醫結合診治痛風探究論文
【關鍵詞】原發性痛風;中西醫結合療法
痛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可互為補充,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明確痛風病的診斷,建立包括中西醫臨床綜合治療方案,是臨床醫師應熟悉和關注的問題。筆者在痛風專科跟師學習期間,對中西醫結合診治痛風病積累了點滴學習體會,總結如下,與同道交流。
1痛風病診斷經驗
1.1臨床癥狀與鑒別
痛風初起最常見的癥狀是關節突發紅腫疼痛,具有以下特點:典型部位疼痛,多累及第1跖趾關節、手指和膝關節,其他關節也有發生,但多為單關節;夜間突發或加重,疼痛多在1天內達高峰,部分患者能自行緩解;多發年齡一般為40~50歲,老年人也是重要的患病人群;男性多發,女性少見,大多與絕經期有關;口服秋水仙堿有明顯止痛效果;疼痛具游走性特征,部位多變,有時伴發熱;寒、濕、冷、勞累、外傷、飲酒、飲食、情緒是重要誘因。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痛風關節炎的診斷是美國風濕病協會1977年提出的9條擬診標準。關節癥狀是痛風診斷的重要依據,因此需與類風濕關節炎、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病、外傷性關節病及假性痛風病等鑒別。痛風病的分期不同,癥狀多變,常累及腎臟,出現腰痛、水腫、高血壓、血尿、蛋白尿、夜尿多等,往往與其他腎臟病并存。在無尿酸結晶的確切診斷時,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腎病,如高血壓腎病、腎小管疾病、腎炎、高血脂腎損傷等,考慮高尿酸血癥腎損傷。痛風結石患者發作時有明顯的腎區劇烈疼痛、血尿、尿痛等,確診需檢出尿酸鹽結晶,并與其他腎臟病和尿路結石鑒別。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往往不具有內科病主癥,現代醫學對血尿酸高于500μmol/L,主張予以藥物干預,尋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及相關因素,中醫辨證治療。有較長痛風史患者多伴有痛風石沉積,而緩解期無癥狀。
1.2病史
中西醫結合診治痛風論文
【關鍵詞】原發性痛風;中西醫結合療法
痛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高尿酸血癥及痛風,可互為補充,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明確痛風病的診斷,建立包括中西醫臨床綜合治療方案,是臨床醫師應熟悉和關注的問題。筆者在痛風專科跟師學習期間,對中西醫結合診治痛風病積累了點滴學習體會,總結如下,與同道交流。
1痛風病診斷經驗
1.1臨床癥狀與鑒別
痛風初起最常見的癥狀是關節突發紅腫疼痛,具有以下特點:典型部位疼痛,多累及第1跖趾關節、手指和膝關節,其他關節也有發生,但多為單關節;夜間突發或加重,疼痛多在1天內達高峰,部分患者能自行緩解;多發年齡一般為40~50歲,老年人也是重要的患病人群;男性多發,女性少見,大多與絕經期有關;口服秋水仙堿有明顯止痛效果;疼痛具游走性特征,部位多變,有時伴發熱;寒、濕、冷、勞累、外傷、飲酒、飲食、情緒是重要誘因。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痛風關節炎的診斷是美國風濕病協會1977年提出的9條擬診標準。關節癥狀是痛風診斷的重要依據,因此需與類風濕關節炎、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病、外傷性關節病及假性痛風病等鑒別。痛風病的分期不同,癥狀多變,常累及腎臟,出現腰痛、水腫、高血壓、血尿、蛋白尿、夜尿多等,往往與其他腎臟病并存。在無尿酸結晶的確切診斷時,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腎病,如高血壓腎病、腎小管疾病、腎炎、高血脂腎損傷等,考慮高尿酸血癥腎損傷。痛風結石患者發作時有明顯的腎區劇烈疼痛、血尿、尿痛等,確診需檢出尿酸鹽結晶,并與其他腎臟病和尿路結石鑒別。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往往不具有內科病主癥,現代醫學對血尿酸高于500μmol/L,主張予以藥物干預,尋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及相關因素,中醫辨證治療。有較長痛風史患者多伴有痛風石沉積,而緩解期無癥狀。
1.2病史
痛風病中醫藥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增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及皮下組織而致的一種疾病。臨床上以高尿酸血癥、特征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結石形成為特點,嚴重者可致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急性梗阻性腎病或痛風性腎病。中醫藥治療本病取得了可喜進展,具有一定優勢。
【關鍵詞】痛風病;中醫藥治療;綜述
痛風,中醫亦稱痛風,又名歷節、白虎歷節風,屬“痹病”范疇。近年來運用中醫藥治療痛風取得較好療效,現綜述如下。
1分期治療
齊連仲[1]將本病分為急性發作期和慢性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以熱毒熾盛,濕瘀絡阻為主,方用自擬宣痹湯加減;慢性緩解期以正氣不足為主,兼有濕熱瘀阻脈絡,方用自擬宣痹湯加減。周乃玉[2]將痛風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痛風關節炎期和緩解穩定期,急性發作期乃濕熱濁毒,瘀滯血脈,閉阻關節,方用五味消毒飲合大黃蟲丸加減;慢性痛風關節炎期為痰濕濁毒,滯于經脈,附于骨節,方用仙方活命飲合二妙丸加減;緩解穩定期治宜健脾利濕,解毒消腫,活血化瘀,方用薏苡仁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劉志勤[3]將本病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和恢復期3期。急性期由濕熱交結,閉阻經絡關節,氣滯血瘀所致,方藥:生石膏、知母、白花蛇舌草、虎杖、大黃、青風藤、忍冬藤、土茯苓、土貝母、山慈菇、苦參、延胡索;緩解期熱毒之邪雖解,濕熱之邪纏綿,閉阻經絡關節,血瘀氣滯,方藥:蒼術、薏苡仁、防己、牛膝、黃柏、秦艽、忍冬藤、澤蘭、川芎、穿山甲、莪術、土茯苓、土貝母、苦參;恢復期為脾腎兩虛,氣血不足,痰瘀痹阻,脈絡不通,方藥:獨活、桑寄生、牛膝、當歸、生地、穿山甲、制膽星、莪術、川芎、秦艽、防風、蒼白術、雞血藤。范琴書[4]將本病分為急性期,間歇期,慢性關節炎期和痛風性腎病4期。急性期系寒濕久蘊不化,郁久化熱,濕濁瘀血閉阻經脈,流注關節,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飲加減;間歇期以脾虛濕困為主,可用三仁湯合升陽益胃湯加減;慢性關節炎期多為脾腎虧虛,瘀血、濕濁閉阻經絡,治以參苓白術散合腎氣丸加活血散寒之品加減。痛風性腎病期為痛風遷延日久,久病入腎,病屬晚期,辨證宜分陰陽,陰虛者宜歸芍地黃湯合參苓白術散,氣虛者用保元湯加減,氣陰兩虛者用黃芪地黃湯加減。
2辨證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痛風性關節炎新癀片別嘌醇
2006年3月~2008年9月,筆者采用新癀片內服外敷,同時給予別嘌醇片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86例均為門診患者,男78例,女8例,年齡29~67歲。一般患病1~3天后就診,均為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以紅、腫、熱、痛為主要癥狀。第一跖趾關節74例,踝關節5例,膝關節5例,腕關節2例;有痛風石形成4例,腎結石34例,伴高血壓病25例,高脂血癥19例,痛風腎病11例。X線檢查呈鑿孔樣或蟲蝕樣4例。血尿酸增高81例。8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3例,男38例,女5例,年齡29~64歲,平均46.3歲。對照組43例,男40例,女3例,年齡31~67歲,平均48.6歲,兩組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采用美國風濕病協會1990年診斷標準:①急性關節炎發作1天以上;②1天內關節炎癥達高峰;③單關節炎發作;④關節發紅;⑤第一跖趾關節腫脹或疼痛;⑥單側第一跖趾關節發作;⑦單側跗骨關節炎發作;⑧可疑或證實的痛風石;⑨高尿酸血癥;⑩經影像學證實的痛風石;關節炎的發作可完全緩解。符合以上11項中的6項可確診[1]。
2治療方法
痛風的防治進展研究透析
摘要:痛風(Gout)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造成血尿酸水平過高,和/或尿酸排泄減少而導致尿酸鹽沉積伴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高尿酸血癥、急、慢性關節炎、腎功能不全、腎結石等,但大多數人是因為發生急性關節炎才發現。目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多參照1997年美國風濕協會制定的分類標準[1]而定。我國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一般以1980年全國正常人血尿酸調查均值,男≥420μmol/L,女≥360μmol/L。
關鍵詞:痛風;尿酸;治療
近幾年來,國內外痛風患病率逐年增加為0.84%,人口普查發病率約占9.6%[2,3]。目前發病較前年齡更小,病情嚴重性越重[4]。其增高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某些疾病如:肥胖,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器官移植等。(2)某些藥物的使用會提升血尿酸水平。如:利尿劑,脫水劑、低劑量水楊酸的使用。(3)普查面比以前更深入,或高發地區人口向低發地區移民增多等因素。(4)部分病人就診太晚,已存在腎功能不全,尤其終末期腎病使血尿酸排除減少,生成增加,使痛風變得更加難治[5]。有人證明血尿酸水平與以后痛風發生率和首次發作的年齡之間均有直接關系[6]。目前痛風尚無根治辦法,現行治療的目的是及時控制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預防尿酸鹽沉積導致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本文綜述了近年痛風防治的主要概況。
1預防為主
1.1控制痛風,首先是每日的身體鍛煉和控制體重在60多個臨床試驗基礎上[6],1項前瞻性研究觀察了50000名男性12年,觀察中有730例新發病例。后者僅有痛風石或尿酸鹽結晶。從飲食角度研究提示:紅肉類飲食會增加痛風的風險,不能作為健康飲食。但日常1-2樣菜品并不會增加痛風的風險,可能是因為低脂攝入的結果。魚是一種重要的食物,可以增加痛風的風險。但很多前瞻性研究認為它有較強的心臟保護作用。如果確實需要,可以將魚油作為代替品,因為它不含嘌呤。堅果、豆類、和富含嘌呤的蔬菜,盡管它們能增加痛風的風險,但發現它們對痛風的發作并無影響。同時還因為它們對防病有益,如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的風險,綜合考慮可以放開食用。最近有人認為維生素C能增加尿酸鹽性痛風的發生,同時也能降低尿酸鹽的水平,總的認為每天在0.5克的用量是安全的。
酒精攝入與高尿酸血癥相關,并可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研究證明[7],乙醇代謝能使乳酸濃度增加,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同時乙醇能促進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使尿酸合成增加。啤酒是增加痛風風險的重要物質,但通過對酒量的隨訪,發現每天1小杯白酒不會增加痛風的風險[6]。如果患者需要心血管保護作用,可以適量飲白酒。
小議痛風的防治進展綜述
摘要:痛風(Gout)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造成血尿酸水平過高,和/或尿酸排泄減少而導致尿酸鹽沉積伴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高尿酸血癥、急、慢性關節炎、腎功能不全、腎結石等,但大多數人是因為發生急性關節炎才發現。目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多參照1997年美國風濕協會制定的分類標準[1]而定。我國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一般以1980年全國正常人血尿酸調查均值,男≥420μmol/L,女≥360μmol/L。
關鍵詞:痛風;尿酸;治療
近幾年來,國內外痛風患病率逐年增加為0.84%,人口普查發病率約占9.6%[2,3]。目前發病較前年齡更小,病情嚴重性越重[4]。其增高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某些疾病如:肥胖,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器官移植等。(2)某些藥物的使用會提升血尿酸水平。如:利尿劑,脫水劑、低劑量水楊酸的使用。(3)普查面比以前更深入,或高發地區人口向低發地區移民增多等因素。(4)部分病人就診太晚,已存在腎功能不全,尤其終末期腎病使血尿酸排除減少,生成增加,使痛風變得更加難治[5]。有人證明血尿酸水平與以后痛風發生率和首次發作的年齡之間均有直接關系[6]。目前痛風尚無根治辦法,現行治療的目的是及時控制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預防尿酸鹽沉積導致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本文綜述了近年痛風防治的主要概況。
1預防為主
1.1控制痛風,首先是每日的身體鍛煉和控制體重在60多個臨床試驗基礎上[6],1項前瞻性研究觀察了50000名男性12年,觀察中有730例新發病例。后者僅有痛風石或尿酸鹽結晶。從飲食角度研究提示:紅肉類飲食會增加痛風的風險,不能作為健康飲食。但日常1-2樣菜品并不會增加痛風的風險,可能是因為低脂攝入的結果。魚是一種重要的食物,可以增加痛風的風險。但很多前瞻性研究認為它有較強的心臟保護作用。如果確實需要,可以將魚油作為代替品,因為它不含嘌呤。堅果、豆類、和富含嘌呤的蔬菜,盡管它們能增加痛風的風險,但發現它們對痛風的發作并無影響。同時還因為它們對防病有益,如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的風險,綜合考慮可以放開食用。最近有人認為維生素C能增加尿酸鹽性痛風的發生,同時也能降低尿酸鹽的水平,總的認為每天在0.5克的用量是安全的。
酒精攝入與高尿酸血癥相關,并可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研究證明[7],乙醇代謝能使乳酸濃度增加,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同時乙醇能促進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使尿酸合成增加。啤酒是增加痛風風險的重要物質,但通過對酒量的隨訪,發現每天1小杯白酒不會增加痛風的風險[6]。如果患者需要心血管保護作用,可以適量飲白酒。
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療法;研究進展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中醫藥工作者研究痛風性關節炎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病因病機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3個方面綜述了痛風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Abstract:Recently,workersinchar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oalotofworkintheresearchesongoutyarthritisandacquiredmuchachievement.Thereviewisaboutresearchprogressofetiologicalfactorsandpathogenesis,the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ofgoutyarthritis.
Keywords:goutyarthritis;Chinesemedicinetreatment;researchprogress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中痛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痛風性關節炎常表現為跖趾關節、踝關節等處紅腫熱痛,甚至活動障礙和關節畸形,遷延難愈,令人苦不堪言。針對痛風性關節炎發病率逐年提高的趨勢,近年來,中醫藥對痛風性關節炎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研究進展作一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研究
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療法;研究進展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中醫藥工作者研究痛風性關節炎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病因病機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3個方面綜述了痛風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Abstract:Recently,workersinchar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oalotofworkintheresearchesongoutyarthritisandacquiredmuchachievement.Thereviewisaboutresearchprogressofetiologicalfactorsandpathogenesis,the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ofgoutyarthritis.
Keywords:goutyarthritis;Chinesemedicinetreatment;researchprogress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中痛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痛風性關節炎常表現為跖趾關節、踝關節等處紅腫熱痛,甚至活動障礙和關節畸形,遷延難愈,令人苦不堪言。針對痛風性關節炎發病率逐年提高的趨勢,近年來,中醫藥對痛風性關節炎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藥研究進展作一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