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16:06: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資組合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投資組合管理
1、投資戰略
投資股市的基金經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資戰略。最常見的投資類型是增長型投資和收益型投資。不同類型的投資戰略給予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但也使投資計劃的制定變得復雜化。
選擇增長型或收益型的股票是基金經理們最常用的投資戰略。增長型公司的特點是有較高的盈利增長率和贏余保留率;收益型公司的特點是有較高的股息收益率。判斷一家公司的持續增長通常會有因信息不足帶來的風險,而股息收益率所依賴的信息相對比較可靠,風險也比較低。美國股市的歷史數據顯示,就長期而言,增長型投資的回報率要高于收益型投資,但收益型投資的回報率比較穩定。值得注意的是,增長型公司會隨著時間不斷壯大,其回報率會逐漸回落。歷史數據證實增長型大公司和收益型大公司的長期平均回報率趨于相同。另外,投資戰略還可以分為積極投資戰略和消極投資戰略。積極投資戰略的主要特點是不斷地選擇進出市場或市場中不同產業的時機。前者被稱為市場時機選擇者(markettimer),后者為類別輪換者。
市場時機選擇者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減現金增股票,提高投資組合的beta以增加風險;在市場不好時,反過來做。必須注意的是市場時機的選擇本身帶有風險。相應地,如果投資機構在市場時機選擇上采用消極立場,則應使其投資組合的風險與長期投資組合所要達到的目標一致。
類別輪換者會根據對各類別的前景判斷來隨時增加或減少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但這種對類別前景的判斷本身帶有風險。若投資者沒有這方面的預測能力,則應選擇與市場指數中的類別權重相應的投資組合。
最積極的投資戰略是選擇時機買進和賣出單一股票,而最消極的投資戰略是長期持有指數投資組合。
略論投資組合管理論文
一、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Markowitz)是現資組合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于回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并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于回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征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并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二、投資戰略
投資組合管理研究論文
一、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Markowitz)是現資組合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于回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并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于回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征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并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二、投資戰略
投資組合管理分析論文
一、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Markowitz)是現資組合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于回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并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于回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征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并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二、投資戰略
投資組合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論文
一、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Markowitz)是現資組合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于回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并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準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于回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征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并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二、投資戰略
財產保險公司對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現資組合理論認為,不同風險資產進行組合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組合的風險。本文通過對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上證指數、上證基金指數、上證國債指數和上證企業債券指數日數據進行研究,發現財產保險公司如果對保險資金進行投資組合管理,可以在提高保險資金收益的基礎上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關鍵詞:財產保險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投資組合
隨著財產保險費率的市場化和市場競爭主體的不斷增多,財產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在不斷下降,這種下降趨勢在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后將會更加突出。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財產保險公司在做好傳統業務的同時,應該加強對保險資金運用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保險資金的有效運用來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解決承保利潤下降所帶來的問題。本文在對財產保險公司資金來源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實證分析了保險公司科學運用投資組合的策略。
一、財產保險公司資金來源特征
保險資金來源的期限短。財產保險公司可以進行資金運用的資金主要有自有資本、經營利潤和保費收入中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在這三項資金來源中,自有資本和經營利潤,保險公司能夠長期使用,而未到期的責任準備金則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只能進行短期運用。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三項來源中,前兩項由于受到保險公司規模和經營能力的限制,在保險資金運用中的比例往往很低,保險公司更多的利用保費收入進行資金運用。財產保險公司目前主要經營的是中短期保險產品,保險期限一般比較短,除了一些具有投資功能的產品外,大部分產品的保險期限都在一年以內,這也使其保費收入以短期為主。保費收入的特點決定了保險公司在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更多地需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問題。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中以中短期的投資產品為主,再根據其經濟實力和經營狀況進行適當的長期投資。在資本市場上投資產品的收益往往與其期限是互相匹配的,投資期限越短所能獲得的投資收益越低。
保險資金來源的結構不合理。由于保險公司自有資本和經營利潤在資金運用中的比例較低,在分析保險資金來源的結構時,主要考慮保費收入的結構狀況。財產保險公司能夠經營的保險產品涉及的范圍和領域相當廣泛,但從保費收入的構成來看,機動車輛險的保費收入在整個保費收入中比例較高,基本上占其保費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企業財產險和貨物運輸險的保費收入相對比較大外,其他險種的保費收入則較低。由于保費收入集中于出險率比較高的一些險種,使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運用的難度增加。
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
一、“一體三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一體化教學,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
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得到了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模擬情境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隨堂實訓,突出技能培養
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改變以往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分離的做法,將實訓內容引入課堂,將證券行情交易系統引入課堂,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實時證券交易系統進行模擬交易,使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了更直觀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投資能力的提高。
(三)過程考核,因材施教
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估與盈利分析
[摘要]證券投資基金是適合中小投資者的一種投資工具,可以通過集合理財來購買數量眾多的股票分散風險,通過組合投資實現較高的收益率,因此深受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喜愛。證券投資基金業績受到宏觀經濟因素、國家經濟政策、投資基金經理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其收益率隨市場行情波動。基金業績是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考核的重要指標,基金經理應保證基金凈值持續穩定增長,在市場下跌時回撤幅度不大,能夠保持盈利的持續性,不太受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
[關鍵詞]證券投資基金;基金業績;基金經理;盈利的持續性
一、文獻綜述
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的第一家證券投資基金———淄博基金于1992年11月正式成立,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投資基金法》于2004年6月1日實施,2009年7月6日經全國人大財經委研究后進行修改,并于2010年12月列入2011年人大常委會立法的計劃,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我國基金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127家,公募基金產品數量6544只,公募基金規模14.76萬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24471家,私募基金產品數量81739只,私募基金規模13.74萬億元。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會有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發行基金產品,從社會籌集閑置資金投資到證券市場。證券投資基金是有關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向瑩等[1]選取了中國基金網推薦的三只基金的凈值序列,并對這三只基金凈值序列進行了ARIMA模型擬合和預測,實證結果表明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擬合和預測效果。李邊[2]通過收集中國前10名的基金收益數據和2012年上證綜合指數的月度漲跌幅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基金經理管理基金水平能力的高低,以及市場處于上升、下降或者盤整時期,大部分基金的收益率很難超越市場。劉鐵[3]提出了馬爾可夫鏈方法,并運用該理論分析預測基金凈值的變化規律。并以華夏成長基金為例進行分析,驗證了該方法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為了研究基金營銷渠道對基金資金流動的影響,許林等[4]基于開放式股票基金的非平衡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楊霞等[5]對50只基金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并進行評價,根據實證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安志鵬[6]選取了2005—2009年的30只開放式基金和24只封閉式基金進行實證檢驗,發現在盤整行情和上漲行情時期證券投資基金對投資組合管理的積極性高于下跌行情時期。金輝等[7]分析了16個股票型QDII基金從2009年到2012年的業績,結果表明基金規模對QDII基金產生積極的影響,中國QDII基金不能獲得超額收益。靳永飛等[8]選取2013年底存續期在四年以上的開放式股票基金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業績進行評估。
二、基金資產配置管理
證券投資基金完成募集資金后,會根據事先公布的投資方向將資金分配到不同品種的證券中去。股票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證券,債券風險較小、收益較低,而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低、收益低。由于不同資產類別的證券投資風險不同,基金資產配置就是要建立相關證券的動態投資組合,在期望風險水平下期望收益最大化,或者在期望收益水平下期望風險最小化。基金經理會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和各個證券品種的走勢,動態調整證券品種和各種證券的投資權重。客戶會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選擇與之匹配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資產配置與股票投資組合聯系緊密。基金經理在進行投資管理時,根據行業將股票分類,構建股票投資組合,并定期根據行業景氣度和上市公司業績變化調整股票池中的股票。股票投資組合管理是在現資組合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分散風險和最大化投資收益。股票作為一種證券投資工具是有風險的,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即意味著風險。最大化投資收益就是通過構建股票投資組合規避單只股票的風險獲得投資組合收益的最大化。
財產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探討論文
財產保險公司資金來源特征
保險資金來源的期限短。財產保險公司可以進行資金運用的資金主要有自有資本、經營利潤和保費收入中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在這三項資金來源中,自有資本和經營利潤,保險公司能夠長期使用,而未到期的責任準備金則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只能進行短期運用。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三項來源中,前兩項由于受到保險公司規模和經營能力的限制,在保險資金運用中的比例往往很低,保險公司更多的利用保費收入進行資金運用。財產保險公司目前主要經營的是中短期保險產品,保險期限一般比較短,除了一些具有投資功能的產品外,大部分產品的保險期限都在一年以內,這也使其保費收入以短期為主。保費收入的特點決定了保險公司在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更多地需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問題。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中以中短期的投資產品為主,再根據其經濟實力和經營狀況進行適當的長期投資。在資本市場上投資產品的收益往往與其期限是互相匹配的,投資期限越短所能獲得的投資收益越低。
保險資金來源的結構不合理。由于保險公司自有資本和經營利潤在資金運用中的比例較低,在分析保險資金來源的結構時,主要考慮保費收入的結構狀況。財產保險公司能夠經營的保險產品涉及的范圍和領域相當廣泛,但從保費收入的構成來看,機動車輛險的保費收入在整個保費收入中比例較高,基本上占其保費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企業財產險和貨物運輸險的保費收入相對比較大外,其他險種的保費收入則較低。由于保費收入集中于出險率比較高的一些險種,使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運用的難度增加。
保險資金的來源缺乏穩定性。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人們保險意識的不斷增強,這幾年財產保險業務規模整體上發展比較快,財產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每年都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保險資金運用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這不能掩蓋保險資金來源不穩定的問題。與壽險公司大量穩定的續保保費相比,財產保險公司因其期限較短而且市場競爭激烈,各家財產保險公司的續保工作開展的都不是特別理想,客戶的穩定性不高,客戶的流失率普遍較高。不同期限和不同金額的保險資金的頻繁變動,使財產保險公司在選擇投資產品過程中顯得被動,這也給財產保險公司對保險資金運用進行戰略選擇和規劃帶來了困難。
保險資金運用的實證研究
根據《保險法》、《關于批準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同業市場辦理債券回購業務的通知》、《保險公司投資企業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和《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保險公司目前可以采用的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有:銀行存款、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資金拆借、國債回購、證券投資基金、人民幣普通股票、可轉換公司債券等。
財產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現資組合理論認為,不同風險資產進行組合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組合的風險。本文通過對2003年6月至2006年11月上證指數、上證基金指數、上證國債指數和上證企業債券指數日數據進行研究,發現財產保險公司如果對保險資金進行投資組合管理,可以在提高保險資金收益的基礎上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關鍵詞:財產保險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投資組合
隨著財產保險費率的市場化和市場競爭主體的不斷增多,財產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在不斷下降,這種下降趨勢在外資保險公司進入后將會更加突出。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財產保險公司在做好傳統業務的同時,應該加強對保險資金運用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保險資金的有效運用來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解決承保利潤下降所帶來的問題。本文在對財產保險公司資金來源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實證分析了保險公司科學運用投資組合的策略。
財產保險公司資金來源特征
保險資金來源的期限短。財產保險公司可以進行資金運用的資金主要有自有資本、經營利潤和保費收入中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在這三項資金來源中,自有資本和經營利潤,保險公司能夠長期使用,而未到期的責任準備金則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只能進行短期運用。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三項來源中,前兩項由于受到保險公司規模和經營能力的限制,在保險資金運用中的比例往往很低,保險公司更多的利用保費收入進行資金運用。財產保險公司目前主要經營的是中短期保險產品,保險期限一般比較短,除了一些具有投資功能的產品外,大部分產品的保險期限都在一年以內,這也使其保費收入以短期為主。保費收入的特點決定了保險公司在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更多地需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問題。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中以中短期的投資產品為主,再根據其經濟實力和經營狀況進行適當的長期投資。在資本市場上投資產品的收益往往與其期限是互相匹配的,投資期限越短所能獲得的投資收益越低。
保險資金來源的結構不合理。由于保險公司自有資本和經營利潤在資金運用中的比例較低,在分析保險資金來源的結構時,主要考慮保費收入的結構狀況。財產保險公司能夠經營的保險產品涉及的范圍和領域相當廣泛,但從保費收入的構成來看,機動車輛險的保費收入在整個保費收入中比例較高,基本上占其保費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企業財產險和貨物運輸險的保費收入相對比較大外,其他險種的保費收入則較低。由于保費收入集中于出險率比較高的一些險種,使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運用的難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