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奔小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07:23: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脫貧奔小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脫貧奔小康

農村脫貧奔小康調研報告

當前,我縣扶貧開發進入最后攻堅階段,農村脫貧奔小康無疑是這項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事關全縣扶貧開發的整體進程。近期,我們對全縣農村脫貧奔小康工作進行了全面調查,并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提出新的意見、建議,以期對全縣脫貧奔小康決策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現狀及特點

我縣自年初被確定為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以后,著眼“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率先建成脫貧奔小康示范縣,率先建成山區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的“兩發展、兩率先”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農村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景象。

㈠支柱產業初具雛形,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試點建設一年多來,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建設為重點,立足山區實際,按照行政推動、市場化運作的辦法,著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取得了明顯進展,各類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增加10萬多畝,達到近50萬畝,特色產業在農村經濟總收入中的貢獻份額達到70%以上。同時,繼續抓好剩余勞動力轉移安置,積極發展農村運輸、加工和餐飲等二三產業,全面落實各項惠農補貼、補助、救助等政策,也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25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長11.8%,今年可望實現更高的增幅。

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面貌逐步改觀。充分利用國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機遇,與整村推進扶貧和省市掛點、縣直掛鉤扶貧有機結合,實行規劃銜接一致、項目安排一致、扶持投向一致的辦法,千方百計匹配、整合建設資源,年以來,先后投入2億多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解決行路難上,新修通村水泥路380公里,通組砂石路140公里,城關、店埡、過渡灣鎮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全縣有213個村通水泥路,占行政村總數的81.6%;在解決飲水難上,根據各村實際,采取修渠道、打水井、建水窖等辦法,新建水池、水塔2108處,解決了7.66萬人的安全飲水難題;在解決特困戶住房難上,本著“建得起、住得下、有安全感”的原則,對特困戶的危房進行改造,已完成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4286戶;在解決農村用電難上,啟動了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改造完善了50個村55個臺區的農村電網。同時,大力開展生態家園建設,農村面貌快速改觀,一大批新農村示范典型不斷涌現。

㈢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民生問題逐步改善。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著力發展各項農村社會事業,多措并舉改善民生,和諧保康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年以來,新建3個鄉鎮文化站,70個農家書屋;大力開展貧困學生救助,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建成比較規范的寄宿制學校55所。大力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縣、鄉衛生院10家,增加醫療業務用房1.9萬平方米,規范整建村級衛生室402個;將城鎮居民納入醫保范疇,設立了惠民醫院,對城鎮低保對象就醫實行費用優惠或減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以上。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農村低保、特困救助、大病救助、“五保”供養、災后救濟等社會救助體系,農村低保范圍逐步擴大,全縣納入低保范圍對象達到1.6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1%。

查看全文

鄉鎮脫貧奔小康實施辦法

一、總體思路及原則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一號文件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鎮脫貧奔小康總體目標,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核心,突出特色,繼續以產業體系建設為重點,堅持整體推進與示范帶動并舉,產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并重,堅持產業優先、突出重點、基礎配套、群眾參予的原則,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深挖潛力、巧借外力、增添活力、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二、建設目標和任務

全鎮年固定資產投資1570萬元;財政總收入達到800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69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達到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600萬元。新建烏龍茶基地300畝,改造茶葉基地600畝;抓好煙葉專業新村建設,穩定煙葉面積2100畝;建設馬鈴薯類核心示范基地2000畝;新建5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和30個生態養殖示范大戶,年生豬出欄達到11萬頭以上;解決安全飲水2800人;全面完成全縣下達的沼氣池、硬化公路、安全飲水、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農房改造、庭院經濟等脫貧項目;進一步深化和鞏固社會事業和基層組織建設,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村級文化活動室覆蓋率達到65%;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達標率達到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以上;20戶以上的自然村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75%(含農村衛星轉播覆蓋工程);政務、黨務、村務公開率分別達到100%;“五好”基層黨組織達標率達到70%以上,村級組織陣地、活動場所建設率達到100%。

三、重點實施范圍

㈠將年重點推進的產業專業村納入鞏固提高范圍,對相關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查看全文

脫貧奔小康農房改建方案

為推進生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改善我鎮農村住房條件和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根據《自治縣2012年脫貧奔小康工作實施方案》和《自治縣2012年農房建設工作方案》,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育特色民居為突破點,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為著力點。全力推動2012年農房建設及家園環境整治,加快全鎮脫貧奔小康和新農村試點鄉鎮進程。在實施建設中必須堅持農戶自愿、公平公正公開和集中連片的原則。

二、目標任務和實施范圍

全鎮農房建設分為新建和改造兩類。到2012年12月底,全鎮完成新建農房不低于80戶,改造農房不低于120戶的建設任務。同時,在10月30日前,完成因災倒房危房重建40戶。實施范圍概定為:新建農房以325省道沿線可視區為主;改造農房以腰牌村姚家壩為集中區實施80戶,在其他重點區域實施20戶,同時解決年農房改造指標缺口20戶;因災倒房危房重建戶以各村上報名冊,民政辦公室實地確定為準。

三、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脫貧奔小康工作辦法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脫貧奔小康工作,根據《自治縣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建設總體規劃》,特制定2012年全縣脫貧奔小康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省市脫貧奔小康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圍繞全縣脫貧奔小康總體目標,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核心,突出特色,繼續以產業體系建設為重點,堅持整體推進與示范帶動并舉,產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并重,著力體制機制創新,用足內力、巧借外力、捆綁資金,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標任務。

二、建設原則

㈠產業優先、體系建設原則。把產業發展作為全縣脫貧奔小康工作的首要任務,落實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扶持產業體系建設,確保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㈡突出重點、試驗示范原則。以產業基地建設、庭院經濟、生態家園建設、村莊環境整治、體制機制創新為內容,選擇具有良好示范效應的地方,分級分層開展試驗示范。縣主抓中心試驗區提檔升級,扶持重點產業核心示范基地建設,扶持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抓好重點村村莊環境整治;部門具體承辦示范基地建設及示范村村莊整治任務,領辦部分示范戶;鄉鎮負責本區域內示范點建設,領辦部分示范戶。

查看全文

扶貧開發及脫貧奔小康工作匯報

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2014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形勢分析的通知》相關要求,現將扶貧開發及脫貧奔小康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一季度主要工作完成情況及特點

㈠專項扶貧工作扎實開展。

1、整村推進與老區重點貧困村建設全面啟動。按照《2011年至2015年全縣整村推進規劃》,今年要新啟動8個重點貧困村、5個重點老區村。目前已完成項目調研、梳理、匯總工作,預計下月初可形成項目庫報送省市備案。

2、扶貧搬遷已落實計劃。今年,省扶貧辦下達我縣扶貧搬遷(可用于危房改造)計劃150戶600人,目前項目計劃正在分解落實當中。

3、“雨露”培訓如期推進。今年計劃完成“雨露”培訓1000人以上。目前,各培訓基地正在加緊調查摸底,制定上報培訓方案,預計6月份可以全面啟動培訓計劃,10月底可以全面完成培訓計劃。

查看全文

街道脫貧奔小康跨年話感恩活動總結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進幫扶干部與貧困戶之間的感情,街道聯合各村及駐村工作隊開展“脫貧奔小康,跨年話感恩”主題活動,以開展一次走訪、拉一次家常、算一次明白賬、組織一次“回村看”等形式來增強貧困戶幸福感獲得感。

一、開展一次走訪。

在春節來臨之際,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及市煙草專賣局領導到村走訪慰問貧困戶,為貧困戶送去米面油及慰問金,確保貧困戶暖心過冬。每到一戶,包保領導都與貧困戶親切交談,詳細了解貧困戶家中衣食住行,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因戶施策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樹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拉一次家常。

各村組織結對幫扶干部與包保貧困戶在村會議室開展一次座談會,拉家常、談變化、說收獲,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幸福感、認同感。嘮“政策”,村兩委工作人員及駐村干部向貧困戶宣講各項扶貧政策,解答貧困戶的疑惑,做到扶貧知識講透、政策宣傳入心入腦。讓貧困戶清楚享受的各項政策待遇,提升群眾認可度。嘮“變化”,細數5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之下,轄區各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鄉風文明、精神面貌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從過去塵土飛揚的泥土路到現在干凈整潔的硬化路、水源地的建設、粉飾一新的院落圍墻,別具特色的文化廣場,村民們居住環境改善的同時,精神面貌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嘮“收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兩不愁三保障”及相關扶貧政策,切實讓貧困戶得到實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村貧苦戶任學成激動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太好了,以前我家這房子四處漏風,冬天都沒法住人,現在房子給我重建了、喝上了自來水、看病有醫保、還有低保,這都得感謝黨感謝政府。”通過與貧困群眾嘮“政策”、嘮“變化”、嘮“收獲”,達到了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接下來,將穩定脫貧工作,鞏固脫貧成果,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三、算一次明白賬。

查看全文

農業農村暨脫貧奔小康大會縣長講話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全縣農業農村暨脫貧奔小康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中央和省、市一號文件及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過去一年的農業農村暨脫貧奔小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今年的農業農村暨脫貧奔小康工作。剛才,王縣長宣讀了年脫貧奔小康城鄉互聯共建新農村先進工作隊、先進個人表彰文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鎮村等五個單位分別做了典型交流發言,一會兒,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學習,深入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把握形勢,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年是“”的最后沖刺年,也是我縣農業農村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面對自然災害偏重發生、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生產成本不斷攀升的嚴峻考驗,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合力攻堅,奮力拼搏,實現了“”的精彩煞尾。回顧年的工作,主要呈現六大亮點。

(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長。全年新發展核桃13萬畝,總面積突破30萬畝,建成100畝以上的連片示范基地195個、標準化示范基地27個,單戶栽植10畝以上的大戶達到83個。新增茶葉1萬畝,總面積達到12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同比增加5400萬元,增長56%。煙葉雖然面積略有減少、產量略有下降,但收入仍然達到7663萬元,實現稅收2494萬元。新增袋料食用菌2000萬袋,總量達到6000萬袋,實現產值5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108%。生豬出欄達到45萬頭,實現產值7.5億元,同比增加2.2億元,增長42%。啟動絕味肉鴨養殖富民工程,大坪、張家溝2個300萬羽的標準化養殖小區正在加速建設。特色產業的突破性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0億元,同比增加6.2億元,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12元,同比增加587元,增長17%。

(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完成低產林改造1萬畝、低丘崗地改造3萬畝,歇馬鎮萬畝基本農田整理項目扎實推進,建成煙路配套工程17處。完成楊樹、長坡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清溪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整修河堤近1萬米,改造了大龍潭、楊樹等灌渠,疏浚灌溉渠道1.1萬米。硬化村組公路326公里,建設橋梁21座;建成安全飲水工程292處,解決了4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沼氣池3870戶;完成危房改造950戶。農業機械化推廣步伐加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27.7萬千瓦,農機綜合作業率達到42%。

查看全文

縣落實科學發展觀脫貧奔小康的講話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決定在7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開展脫貧奔小康試點工作,我縣作為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貧困山區縣,能夠進入試點縣的行列,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山區人民的高度關注和關愛,同時也是對××縣委、縣政府多年來帶領××人民臥薪嘗膽謀劃發展、眾志成城構建和諧的充分肯定。抓緊抓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于我縣完成脫貧奔小康各項工作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一定要將學習實踐活動與做好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工作相結合,用脫貧奔小康的成果檢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脫貧奔小康進程。

一、加快脫貧奔小康進程,必須把握難得機遇,堅定務求必勝的發展信心

省委省政府作出在貧困山區開展脫困奔小康試點的新部署,絕不僅僅是給予貧困山區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其核心實質是統籌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通過整合政治、經濟與社會力量,著力解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各項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偏低等重大民生問題,使試點地區實現3年有明顯變化,5年達到脫貧奔小康示范縣和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先進縣標準。其目的是要通過探索實踐,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認識,對發展優勢進行綜合提煉,加快資源整合,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隨著試點建設的啟動,必將匯集強勁有力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力量,為我縣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縣上下務必形成高度共識,全力參與到試點建設中來;務必調動一切力量,積極投入到試點中來;務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

優良作風,自覺融入到試點建設中來。要把試點工作作為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的頭等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具備脫貧奔小康的基礎條件,全縣上下呈現出謀發展求發展的良好氛圍。我們要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搬到車間廠房,搬到項目建設一線,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查找差距,提升本領,緊緊抓住脫貧奔小康試點縣重大機遇不放,增強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整改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鼓勵全民創業,努力形成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創業氛圍。堅定信心,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奔小康試點工作,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脫貧奔小康進程,必須突出發展重點,形成搶前爭先的競爭態勢

查看全文

縣科學發展觀加快脫貧奔小康進程的講話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決定在7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開展脫貧奔小康試點工作,我縣作為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貧困山區縣,能夠進入試點縣的行列,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山區人民的高度關注和關愛,同時也是對**縣委、縣政府多年來帶領**人民臥薪嘗膽謀劃發展、眾志成城構建和諧的充分肯定。抓緊抓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于我縣完成脫貧奔小康各項工作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一定要將學習實踐活動與做好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工作相結合,用脫貧奔小康的成果檢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脫貧奔小康進程。

一、加快脫貧奔小康進程,必須把握難得機遇,堅定務求必勝的發展信心

省委省政府作出在貧困山區開展脫困奔小康試點的新部署,絕不僅僅是給予貧困山區一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其核心實質是統籌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通過整合政治、經濟與社會力量,著力解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各項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偏低等重大民生問題,使試點地區實現3年有明顯變化,5年達到脫貧奔小康示范縣和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先進縣標準。其目的是要通過探索實踐,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認識,對發展優勢進行綜合提煉,加快資源整合,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之路。隨著試點建設的啟動,必將匯集強勁有力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力量,為我縣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縣上下務必形成高度共識,全力參與到試點建設中來;務必調動一切力量,積極投入到試點中來;務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

優良作風,自覺融入到試點建設中來。要把試點工作作為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的頭等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具備脫貧奔小康的基礎條件,全縣上下呈現出謀發展求發展的良好氛圍。我們要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搬到車間廠房,搬到項目建設一線,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查找差距,提升本領,緊緊抓住脫貧奔小康試點縣重大機遇不放,增強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整改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鼓勵全民創業,努力形成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創業氛圍。堅定信心,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奔小康試點工作,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脫貧奔小康進程,必須突出發展重點,形成搶前爭先的競爭態勢

查看全文

高寒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脫貧奔小康經驗材料

多措并舉花瑤古寨展新顏

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地處雪峰山脈中段東麓,位于隆回縣西北部,距縣城99公里,平均海拔1420米,俗有“隆回小西藏”之稱。總面積11215畝,耕地面積930畝,山地面積10020畝;全村7個村民小組,855人,其中瑤族688人,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瑤族分支——花瑤聚居地。民族特色濃厚,民風純樸,加上境內古樹參天,溪水縱橫,是避暑、賞雪、休閑的好去處。由于地理、氣候和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該村經濟發展長期落后,農民生活十分貧困。2002年,人均純收入480元,人均產糧不到100公斤,貧困人口比重占85%。自2003年,原邵陽市委書記蔣建國同志將該村做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聯系點后,明確以“加強班子,提高素質,增加收入,改善生態”一齊抓的工作方針,重點突出開發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和花瑤風情旅游資源的大產業,取得豐碩成果,在兩年內,該村人平增收1000元,其中中藥材與旅游產業人平增收700元。徹底扭轉了往昔崇木凼村一窮二白的困難局面,開創了高寒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脫貧奔小康的新模式。

一、狠抓村級組織建設,增強村級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

近兩年來,對該村廣大黨員和村組干部進行一次全面的、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并集中抓好整改,切實提高廣大黨員和村組干部的政治素質和致富能力。最重要的是抓好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以增強服務功能為重點的經營體制建設,以民主管理為內容的村級制度建設,真正做到“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章辦事”。一是利用村黨員活動室等陣地,對黨員、村組干部普遍進行一次理論宗旨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和科學實用技術培訓,并積極組織黨員開展“三查”(查政策法規觀念、全局觀念、群眾觀念)“三評”(民主評議黨員、黨員評議支委、支委評議支書)。二是對村組干部普遍實行“四幫”:即幫助集中排查遺留疑難問題,幫助改進工作方法,幫助開拓致富門路,幫助搞好整章建制,使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小組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中來,使村支兩委的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村民素質

一是制定完善村規民約。通過倡導“做文明人,建文明村”的一些舉措,使村民群眾主動改變了一些陳規陋習,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鞏固基礎教育。兩年來,共救助失學兒童48名,并形成長效幫扶機制,使這些兒童能夠順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三是興辦夜校,幫助村民提高科學文化知識。專門在村里開辦了夜校,利用遠程教育等手段組織瑤族同胞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文化知識,多次舉辦了科技培訓班,從縣、鄉有關部門請來科技人員,給他們講授金銀花栽培、沼氣使用、旅游接待等科學技術。通過舉辦夜校和科技增訓班,使村民的文化、科技、法制水平、思想觀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