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13:43: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為政之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為政之德應常修

黨的十六大以來,同志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鮮明地提出常修為政之德的問題,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需要。什么是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德?為政之德應當如何修?這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所謂“德”,就是思想品德。為政之德,就是從政為官者應有的職業道德、思想品格和精神風范。為政須講政德、修政德,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孟子說:“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從政為官者只有先“修身、齊家”,爾后才能“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當然,剝削階級官吏不可能真正做到“為政以德”。

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當也必須講政德、修政德。我們黨選任干部,歷來強調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無德少才者,不能成為領導干部;有德無才者,無法勝任領導工作;有才無德者,同樣難以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一個領導干部的政德,反映其素質修養和精神狀態,決定其如何發揮才能和行使權力,影響其能否創造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政績。

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德,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干部講政德,關鍵是要做到:在政治上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工作中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堅持不懈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作風上嚴格要求自己,弘揚正氣,抵制歪風,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不斷提高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的能力。

道德分善惡,政德有高下。從政為官者只有講政德、修政德,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孔繁森、任長霞、牛玉儒等時代先鋒,無論處在什么崗位,都能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展現出共產黨人的高尚品德和良好形象,在人民群眾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相反,現實生活中也有那么一些人不講廉恥、不修政德,不是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謀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權力當作撈取私利、聚斂錢財的手段,徇私舞弊,貪贓枉法,作威作福,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也許有的人會說,時代不同了,環境變化了,現在對領導干部應當多講政績、少講政德;也許有的領導干部會認為,既然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那么,只有抓發展才是硬任務、創政績才是硬指標,而政德則是空的、虛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殊不知,工作中的虛和實、領導干部的德和才從來都是一種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就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把創政績與修政德有機地統一起來。否則,如果沒有良好的政德作保障,就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符合黨和人民利益的政績。

查看全文

干部以修為政之德感悟

一個漫長的由外到內的過程。道德規范作為一種內在約束,修德。只有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內化為領導干部的自省意識,才干有效發揮道德的約束作用,這也是胡總書記之所以提出為政之德要“常修”原因所在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德作為一項長期漸進的建設工程,既需要領導干部自身的努力學習和組織上的加強教育,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外在環境的監督約束,使之所作所為有章可循,有則可守。實踐證明,道德建設的最佳效果就是自律”與“律”有效結合。如果沒有一套嚴格完善的法規制度作保證,道德教育的效果盡管在一段時間內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得到臨時的鞏固和堅持。通過制定從政人員的道德規范來制約從政者的從政行為,這在國古代和一些西方國家早有先例。如在國的漢代就有一種稱為“官箴”書籍,主要記載的就是為官之道與從政之法。近代社會一些西方國家針對公務員的道德建設,也大都制定了道德法典”政府道德法”等行為規范,有的還專門設有“政府道德辦公室”專門負責從政人員道德法律法規的制訂和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等。目前,國已初步建立起國家公務員制度,新的公務員法》也即將公布施行。此基礎上,有關部門應結合以德治國方案的制訂,加快領導干部和從政人員職業道德的立法,從而把領導干部和從政人員的道德行為規范或倫理行為準則上升為法律法規,使之具有法律的效能與作用。如可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干部道德法》國家公務員倫理行為準則》等。當然,制訂領導干部或從政人員的道德法律時,必需注意既要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的實質特征,又要真實反映領導干部和從政人員道德的層次狀況和職業特征,做到簡明精煉,要而不繁,便于操作和監督,以促進法律法規能落到實處,以確保領導干部的道德水平有明顯的提高。

常思貪欲之害,胡總書記最近在中紀委第次全會上指出: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實踐證明,常修為政之德,不只是領導干部預防腐敗、確保清正廉潔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領導干部始終堅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要基礎。

共產黨員應當具有的先進性,眾所周知。既是一種品質,又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行為,品質、能力、行為三者的統一。而在這三者之中,道德品質的優劣,構成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了評判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具有先進性的基本依據。古話說:德,國家之基也”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始終是第一位的而在修身”這一道德建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也是對社會影響最大的就是手中握有一定公眾權力的領導干部或從政者的道德素質了從歷史上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很早就認識到為官從政者道德素質的重要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從政者要“為政以德”認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和任務繁重的國內發展要求,要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目標,領導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個重要的因素。知道,作為一種“公眾人物”各級領導干部既是黨和國家眾多政策、法令、規章制度的重要制訂者和執行者,又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領導干部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只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領導作用的發揮,而且對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風氣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實踐證明,領導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就能自然成為群眾的楷模和標桿,并為和諧社會的建立發生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甚至貪污受賄,徇私枉法,那么他不只將完全喪失群眾對他信任和尊重,甚至會上行下效,導致一部分群眾在失望之余對自身道德要求的下降,從而給社會風氣和道德建設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堅持先進性,先進性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并始終站在時展的前列,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正是源于這樣的一個原因,就決定了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既是對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檢驗,也是領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的核心所在可以說,為人民服務”衡量領導干部道德水平高低的最基本準則,而“全心全意”則是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最高境界。離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也就抹殺了現階段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階級性與黨性原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的動身點和歸結點。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進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能否始終如一、言行一致地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這是對領導干部為政之德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驗。綜觀近些年來,一局部領導干部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之所以會發生滑坡、偏移、扭曲或錯位,未能經受住資產階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誘惑,權力、地位、金錢、美色面前打了勝仗,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忘記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淡化了公仆意識,淡漠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因此,領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真正做到為政以德”就必需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教育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努力協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尤其是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和衡量一個領導干部功過得失的根本依據,做到任何情況下,領導干部都不能與民爭利,更不允許以權謀私,侵犯群眾的利益。同時,要把執行現行政策同黨對領導干部的嚴格要求統一起來,做到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生活作風和人生觀、價值觀的侵蝕。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領導干部都必需堅持做到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當個人利益同黨和人民的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應當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享樂在前,享受在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查看全文

為政之德干部的從政之本

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修政德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孟子曰:“以德服人者,其心悅而誠服也”。在封建社會為官,也講究先“修身、齊家”,爾后才能“治國、平天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新形勢下又與時俱進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執政方式上把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些都是為政以德的重要表現。

是否具備良好的政德是衡量一個干部合格與否的重要標志。我們黨選任干部歷來強調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為官從政,思想品德修養是最基本的前提之一。缺德少才者,無法成為領導干部。有德無才者,無法勝任領導工作。有才無德者,其才不可用,同樣不能走上領導崗位。一個干部的政德如何,反映其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其精神狀態的好壞和才能發展運用的方向,最終決定著其政績的大小和好壞。

講政德的核心是講政治、講正氣、講公正。講政治是講政德的最高表現。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始終踐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時刻把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講正氣是講政德的根本要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們企盼每一位領導干部都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講公正是為政以德的行為準則。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不患貧,而患不公。為官從政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為百姓作主,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當然,我們強調領導干部修政德,不是回復到過去那種“三綱五常”、“君臣之道”的愚昧狀態,而是要在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下建立起領導干部的職業道德規范。事實上,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修政德修得好的典型,如孔繁森、吳天祥、任長霞、牛玉儒等。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們有勇創大業,追求共產主義道德的崇高理想;有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可貴品質;有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火熱情懷;有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公仆意識;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態度;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時代賦予領導干部的高尚政德。

修政德首先要自覺,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同志強調,我們的領導干部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一定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和法紀防線。修政德還要善于自鑒,要經常洗滌自己的思想,不論是為官為人為政還是為事,都要以史為鑒、以人為鑒、以法為鑒、以時為鑒,老老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諾言。修政德還必須勇于自糾。要敢于和善于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善于在監督和被監督中工作和生活,既要善于進諫,也要善于從諫,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

黨員領導干部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操守與執政能力密切相關。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常修為政之德”。

為政必須修德,修德是為政的基礎。作為執政黨,我們黨始終肩負著人民的重托。為政,就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所用”、“所系”、“所謀”,不僅在執政目標和奮斗方向、思想意識和工作態度、個人素質和業務能力等方面,對領導干部提出了高要求,也在思想道德和行為操守等方面為領導干部樹立了高標準。

修德是為了更好地執政。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而言,要做到德才兼備,就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增強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護好權的自覺性,時刻把人民的利益和黨的利益放在首位,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幸福。作為黨的組織,要不斷加強對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終不渝地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監督激勵機制,確保黨的肌體的健康,使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能夠真正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為政之德”,歸根結底,就是為人民服務之德。只有具備這一為政之德,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好務。為政之德,既是黨員領導干部從事領導工作所應具備的境界和情操,也是黨組織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進入二十一世紀,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常修為政之德,才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貫徹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好務。

常修為政之德,關鍵在“修”,重在“常修”。修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把學習的內容不斷地應用于實際的過程,也是一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地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修德是自律的前提,是在貪欲面前保持警惕、從而清心正行的基礎。常修,就要不斷學習、勤于內省、勇于修正;常修,就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松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做到越是在順利的時候、越是在得到贊譽的情況下,越是要省察自己的權力觀、地位觀、政績觀是否符合黨組織的標準和人民的要求。黨員領導干部都這樣做了,黨的執政能力就會進一步提高。

常修為政之德,是領導干部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的重要保證。為了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都要起而修之,并常修不懈。

查看全文

剖析管子論為政之德的賞析

【摘要】管子關于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體現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管子論為政之德主要集中在以民為本、以德化民、藏富于民以及選拔賢良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管子政德政治

管子(?—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早年曾與鮑叔牙一起經商,后來與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經鮑叔牙舉薦,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任其為相。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之下,勵精圖治,厲行變法,對內政外交各個方面進行改革,推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措施,使齊國成為“五霸之首”。管仲執政四十年,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霸主,立下了卓著功勛,被齊桓公尊為仲父。管子關于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體現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

一順應民心,以民為本

在治理國家問題上,管子既強調人事,也重視天道。在管子那里,天道代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總和,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和作用。因此為政者不可企圖用人為的力量顛覆客觀規律,否則會招致嚴厲的懲罰。管子說:“天道之極,遠者自親;人事之起,近親造怨。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兇,不可復振也。”(《管子?形勢》)即是說,順應天道行事,遠方的人都會來歸附;人為地做壞事,即使是近親也會眾叛親離。順應天道,就能夠應對自如、游刃有余;違逆天道的人自以為是,卻往往弄巧成拙,顯得才力不足、顧此失彼。管子由此認為,人事與天道有很大的相關性,順天道去做事,天就會成全他;而逆天道而行,天就會違背他。

管子強調順天道并非是反對為政者積極地有所作為。管子以民心代天道,把天道置換為民心。管子認為,要想為國家建立不會傾斜的基礎,就得先把權力交給有道德的人,即能夠順應民心的人。因為要想讓政令得到順利傳達和執行,就得首先使政令順應民心。如管子所言:“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

總書記最近在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指出: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實踐證明,常修為政之德,不僅是領導干部預防腐敗、確保清正廉潔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領導干部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要基礎。

眾所周知,共產黨員應當具有的先進性,既是一種品質,又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行為,是品質、能力、行為三者的統一。而在這三者之中,道德品質的優劣,構成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礎,同時也成為了評判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具有先進性的基本依據。古話說:“德,國家之基也”,“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始終是第一位的。而在“修身”這一道德建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也是對社會影響最大的就是手中握有一定公眾權力的領導干部或從政者的道德素質了。從歷史上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很早就認識到為官從政者道德素質的重要性。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從政者要“為政以德”,認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和任務繁重的國內發展要求,我們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目標,領導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個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作為一種“公眾人物”,各級領導干部既是黨和國家眾多政策、法令、規章制度的重要制訂者和執行者,又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領導干部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和領導作用的發揮,而且對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風氣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實踐證明,領導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就能自然成為群眾的楷模和標桿,并為和諧社會的建立產生積極的作用;反之,他們如果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甚至貪污受賄,徇私枉法,那么他們不僅將完全喪失群眾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甚至會上行下效,導致一部分群眾在失望之余對自身道德要求的下降,從而給社會風氣和道德建設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也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先進性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保持先進性,并始終站在時展的前列,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正是源于這樣的一個原因,就決定了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既是對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檢驗,也是領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的核心所在。可以說,“為人民服務”是衡量領導干部道德水平高低的最基本準則,而“全心全意”則是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最高境界。離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也就抹殺了現階段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階級性與黨性原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在建設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進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能否始終如一、言行一致地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這是對領導干部為政之德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驗。綜觀近些年來,一部分領導干部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之所以會發生滑坡、偏移、扭曲或錯位,未能經受住資產階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誘惑,在權力、地位、金錢、美色面前打了敗仗,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忘記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淡化了公仆意識,淡漠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因此,領導干部常修為政之德,真正做到“為政以德”,我們就必須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教育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努力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尤其是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判斷和衡量一個領導干部功過得失的根本依據,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領導干部都不能與民爭利,更不允許以權謀私,侵犯群眾的利益。同時,要把執行現行政策同黨對領導干部的嚴格要求統一起來,做到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生活作風和人生觀、價值觀的侵蝕。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領導干部都必須堅持做到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當個人利益同黨和人民的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應當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小陳老師工作室制作

修德,是一個漫長的由外到內的過程。道德規范作為一種內在約束,只有將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內化為領導干部的自省意識,才能有效發揮道德的約束作用,這也是總書記之所以提出為政之德要“常修”的原因所在。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德作為一項長期漸進的建設工程,它既需要領導干部自身的努力學習和組織上的加強教育,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外在環境的監督約束,使之所作所為有章可循,有則可守。實踐證明,道德建設的最佳效果就是“自律”與“他律”的有效結合。如果沒有一套嚴格完善的法規制度作保證,道德教育的成果盡管在一段時間內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得到長期的鞏固和堅持。通過制定從政人員的道德規范來制約從政者的從政行為,這在我國古代和一些西方國家早有先例。如在我國的漢代就有一種稱為“官箴”的書籍,主要記載的就是為官之道與從政之法。近代社會一些西方國家針對公務員的道德建設,也大都制定了“道德法典”、“政府道德法”等行為規范,有的還專門設有“政府道德辦公室”,專門負責從政人員道德法律法規的制訂和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等。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國家公務員制度,新的《公務員法》也即將公布施行。在此基礎上,有關部門應結合以德治國方案的制訂,加快領導干部和從政人員職業道德的立法,從而把領導干部和從政人員的道德行為規范或倫理行為準則上升為法律法規,使之具有法律的效能與作用。如可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干部道德法》、《國家公務員倫理行為準則》等。當然,在制訂領導干部或從政人員的道德法律時,我們必須注意既要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特征,又要真實反映領導干部和從政人員道德的層次狀況和職業特征,做到簡明精煉,要而不繁,便于操作和監督,以促進法律法規能落到實處,以確保領導干部的道德水平有明顯的提高。

作者為中共##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查看全文

公務員演講稿:弘揚傳統文化,常修為政之德

尊敬的各位領導、在座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

相信每個人都應該聽過:“百行以德為首,立身一敗,萬事瓦裂”這一句古話。在我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傳統文化一直被作為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而淵源流傳,而這其中道德更是其中之首。道德乃是我中華自古的治國從政之本,它是為人之根、為官之始。在我國流傳的多本經典著作中曾多次提到過“道德”一詞,如《左傳》中的“德,國家之基也。”,再如《十大經•雌雄節》中曾曰:“德積者昌,殃積者亡。”由此可見,“為政以德”是從我中華各朝代層層流傳下來的一種民族文化。

但是隨著歷史朝代的變革與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社會的道義發展卻逐漸呈現了下降趨勢,許多為官者亦脫離了“官德”的主線,走向了貪污腐敗的道路。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2012年7月對南京市市管領導干部的開展的重點查處案件,那是一次存有339件違法違紀案件,十萬元至百萬元經濟貪污的大型查處事件。在案件中,查處了棲霞區水利局副局長徐偉利用職務便利,發現其涉嫌受賄20余萬元案、區住建局副局長劉高利用職務便利,在房屋拆遷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涉嫌收受他人賄賂20余萬元案、以及查處了區房屋拆遷安置辦公室副主任畢云林伙同他人、偽造資料、內外勾結,涉嫌套取并貪污拆遷款72萬余元案等,這些事例都成為了現代官員德政形式的真實寫照。同志們,對于以上案例,我們決不能加以姑息、不能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腐敗、我們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對照事例,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要知道,這些腐敗官員之所以濫用私權、以權謀私、貪污腐化、執法犯法是因為他們未能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松懈了官德修養,沒有做到嚴于律己,他們輸掉的不僅是前程,還是為官的基礎,做人的根本。

在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的形式背景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作為黨員干部的我們更應注重為官的德行建設,正所謂“德不厚者不可為官”。“官德”是用權之道、從政之本、為官之魂。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作為一名公務人員、作為一名從官者,我們只有嚴于濾心,善于修身,厚德端行,才能夠得到人民的擁護,黨員的認可,才能夠推助國家的發展,為實現中華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查看全文

干部為政之德經驗交流

“政者,正也。”從古到今,指導干部的品德涵養即“官德”一直遭到社會存眷,被視作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樹立優越的官德,才干逐漸養成應有的責任感和自我約束認識,加強盲目恪守準則的心里動力;才干盲目維護規章準則的威望,盲目養成按準則做事的習氣。

當時,一些指導干部官德缺掉,詳細顯示為:

不辨長短,不講準則。一些指導干部過多思索小我好處得掉,在大是大非面前奉行“多栽花、少栽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哲學;見什么指導說什么話,阿諛奉承,張口“好好好”、沉默“行行行”,一扭臉就變調,言而無信;面臨存在的問題不敢直言、不敢揭露、不敢較真,反而調侃對峙準則、據守準則的同志為“鉆牛角尖”、弛禁,總想一團和氣、息事寧人。

不懂感恩,不講報答。指導干部的生長離不開黨組織和社會的關懷、培育和支撐。但是,一些人以為被選拔是理所該當的,聲譽和位置是應該獲得的,因此在為民干事的時分老是“心胸鬼胎”,想的老是本人可以從中獲得幾多益處,撈獲得幾多油水;一些指導干部受不得半點冤枉,有少許不如意,便滿腹怨言,放置任務、懶于政事;還有一些人貪污行賄、買官賣官,不給益處不做事,給了益處亂做事。

不分榮辱,不知恥辱。同志有詩云:“有草名害羞,人豈能無恥?”恥辱心是一小我的品德底線,是做人的“脊梁骨”。遺憾的是,一些指導干部將恥辱之心拋到無影無蹤,在金錢、權利、美色面前擋不住引誘,經不起考驗,操行不端、官德淪喪,卻不認為恥反認為榮,得意忘形。

這些狀況的存在,嚴峻損害了黨員干軍隊伍的全體形象,也損害了黨的形象。可見,指導干部的品德程度決不單單是為政者小我的私事或小事,提拔其品德境界也就不只僅是倫理要求,更是政治、司法、黨性要求。為此,指導干部該當做到:

查看全文

反腐倡廉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反腐倡廉,常修為政之德。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被久久傳頌。君不見,一代清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跡震撼人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走進漫長的歷史長廊,縱觀我國封建文明歷史中十幾個王朝的興衰沉浮,其最后沒落直至滅亡的原因都與腐敗脫不了干系。腐敗之害由此可見。現在的我們正朝著一個更加美好的目標不斷前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美好的明天需要我們共同去描繪,光明的前景需要我們共同去開創。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個個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官紛紛落馬,訴說著反腐工作的嚴峻形勢,反映了人們對廉潔從業的真情呼喚!

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王懷忠被執行死刑,成為又一個被處以極刑的腐敗高官。透視王懷忠腐化墮落的軌跡,可以得出一條深刻的教訓,就是一個領導干部放棄了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拒絕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必然走向歧途。由此想起同志語重心長的告誡,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真正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永葆共產黨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誘惑是“美麗”的,大到金錢、美女、名車、豪宅,小到吃吃喝喝、小恩小惠。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每時每刻都在撩撥著我們的神經,誘惑著我們的心靈。但是,誘惑的背后卻是陷阱,猶如一杯誘人的鴆酒。

查看全文

黨員政治本色體會

我們正處在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之際,如何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始終成為團結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我們每個共產黨員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認真學習,加強修養,提高境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才能始終跟上時代進步的潮流,才能擔當起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

一、在人生價值上,體現“三樂”情懷

先憂后樂、助人為樂、知足常樂歷來是我國古代志士仁人而追求的人生價值,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華,同時也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光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先憂后樂要求我們始終保持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大局意識、憂患意識,保持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的深情關切,對黨、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助人為樂要求我們以人為本,密切同群眾的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知足常樂要求我們正確對待個人利益,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態,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抵得住來自各方面的引誘和侵蝕。永葆共產黨人艱苦樸素,勤儉建國的本色。

二、在“官德”培育上,體現“三實”精神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這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內在要求,是領導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嚴謹的道德實踐。弘揚“三實”精神,就是要敢于說實話,說真話,說老百姓聽懂的話,說忠言順耳的話。要善于辦實事,辦老百姓最需要、最迫切、最現實、最有利的事。要甘心做老實人,不怕吃虧,以忠誠于黨為榮,以忠誠于事業為榮。要樹立崇尚實干、求真務實、埋頭苦干,默默奉獻,胸懷坦蕩、敢于擔當的作風,在全社會形成風清氣正、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三、在勤政廉政上,體現“三常”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