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17:56: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大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區文化大院建設報告
一、主要做法
(一)綜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偼顿Y440萬元,高標準建成長竹園等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偼顿Y100萬元,統一完成河鳳橋等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點(1個投影儀、3臺電腦)和圖書室建設、標準化配備攝影機、照相機、樂器等文化活動器材和設備。為城關鎮街區文化活動室配備了5萬元的娛樂器材。河風橋鄉綜合文化站被、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基層文化站”,其經驗做法在2010年5月26日全省群眾文化活動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塑文化精品倡文明新風》的典型發言,并予以推廣。雙椿鋪鎮被文化廳命名為“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城關鎮車站街社區省文化廳命名為“省群眾文化活動先進社區”。
(二)農家書屋及村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文化大院??偼顿Y37.4萬元,高標準完成187個農家書屋建設;新建成村文化活動室129個、文化大院51個、文化廣場57個。全縣農家書屋達到307個,居全市之首;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359個,基本覆蓋各鄉村;村文化活動室267個,文化大院196個,文化廣場202個,成為商城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亮點。農家書屋全天候對外開放,管理規范,信息資源共享與遠程教育結合定期播放,農民的文化活動有了固定的陣地和平臺,農民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特別是一到夜晚,文化廣場上歌聲飛揚,舞姿翩躚,到處是歌舞的海洋。
(三)村文化協管員。配齊374名村文化協管員,每人年補助2000元。今年4月,在全市文化工作會上,商城縣文化出版中心做了《發揮村級文化協管員作用,助推村級群眾文化繁榮》的典型發言,經驗、做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廣。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是資金問題。由于農村基層文化陣地雖然陣地建設得到發送,但由于缺少資金,一些應添的設備無法落實。二是人才問題。由于農村基層缺少舞蹈、音樂、創作、表演方面的人才,致使一些應該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帶來一定的難度。
農村文化大院事跡材料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領導。姚官屯村共有342戶,1342口人。為做好文化工作,使農村文化大院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姚官屯村成立了由村支部書記劉建華同志任組長,村主任高納新同志任副組長,其他兩委干部為成員的文體工作領導小組,把文化體育工作列入本村工作計劃,把精神文化建設擺上議事日程,由高建民、高淑艷兩位同志具體分管文體工作,擬定文化體育專項工作計劃。近年來,村兩委每年召開文體專項工作會議3次以上,對農村文化大院的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研究部署。同時確定了專兼職宣傳文體指導員,負責聯系指導本組群眾和有關活動事項。充分發揮計生協會、婦聯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依托人口文化大院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共同走人口文化工作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群眾文體活動、發展農村經濟相結合之路。
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在加強領導的基礎上,姚官屯村完善了村文化大院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文化宣傳員工作職責、體育指導員職責、文化活動室規章制度、體育器材管理制度,并由專人負責開展文化體育活動資料的搜集,完善文體工作檔案。
三、村文化場地、設施配備齊全。為滿足村民的不同文化需求,村民中心內有40多平方米的圖書閱覽室,藏書達到5000冊以上。村內有標準籃球場2個,乒乓球臺3個。建有面積為300平方米的廣場一座,廣場內配備了各類健身器材,有多條健身路徑,是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四、加強文化隊伍建設。2*年,村成立了一支近45人文體活動隊伍,為弘揚農村古老文化,倡導文明新風,他們結合當前的形勢,把一些先進人物和事跡,如黨員風采、農民模范、計生光榮戶,繪成圖片、展板進行宣傳,讓先進村民上榜,好人好事上墻。編排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歌舞等,用文藝形式表揚生活中的好媳婦、好婆婆、好家庭,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躍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并常年堅持排練、演出,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演出水平,年均演出達40余場次。2*年,在全鎮舉辦的“迎七一”群眾文藝匯演中,該村演出隊所出的節目獲得了二等獎,并在唐山市群眾文藝演出中獲得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好評。
五、堅持經常組織活動。村里除了經?;顒拥难莩鲫犖榻洺;顒油?,還利用五一、十一、元旦等重大節日定期組織村民舉行籃球、乒乓球、卡拉OK、棋類、撲克等比賽活動,以豐富廣大人們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全村和諧穩定。
自然村人口文化大院通知
各街鎮鄉人口計生辦:
按照縣人口計生宣傳教育技術服務工作龍石現場會要求,以龍石模式為樣板,對應新形勢,探索新模式的工作思路,開拓創新,扎實搞好村級人口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和技術服務工作,努力打造我縣人口計生宣傳技術品牌模式,為搞好創建工作,現將創建自然村人口文化大院工作要求下發給你們,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一、創建工作目標要求
按照縣上統一要求,每個街鎮鄉應選擇一個或兩個自然村住戶相對集中的地方為自然村人口文化大院,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創建村的兩項指標分別為符合政策生育率85%,人口政策知曉率95%。
二、創建自然村中心戶活動室規范要求
一是以相對居住集中的農戶或小超市、娛樂室為計生中心戶活動室。
全鎮農村文化大院建設意見
各村莊: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快建設鎮、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根據上級有關部署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現就加強農村文化大院(以下簡稱文化大院)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對文化大院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加強文化大院建設,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基本的文化設施、場所和服務,是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維護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必要手段,是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基層文化工作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各村莊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牢固樹立為群眾服務觀念,把文化大院建設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有力抓手,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標準要求
(一)指導思想。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整體籌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整合農村各種文化資源,提高為農民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農村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需求。
農村人口文化大院經驗交流材料
農村人口文化大院經驗交流會交流材料xxx位于xxx,總人口918人,耕地面積1375畝。多年來,我們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傳播農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導農村小康新風尚、培養農民致富新技能,適應了農民群眾“求富、求知、求美、求樂”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豐碩的社會教育成果和經濟效益,全村呈現出經濟發展、村風文明、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美滿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獲得了省級文明村和市級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態文明村、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200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
一、建設文化大院,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提供重要的活動載體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精神領域的追求不斷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強,渴望身心健康、優生優育、家庭幸福、社會和睦的愿望日益強烈。而農村文化發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民文明觀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質的提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建設高標準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對于轉變農民的婚育觀念,提高農民的生育、生產、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兩個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現實而重大的意義。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級黨政領導對農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設高度重視,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縣委、縣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設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廣饒縣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對人口文化大院計生服務陣地、設施、制度建設制定了統一的標準規范,市、縣黨政領導和人口計生部門的領導先后多次到我村給予具體的指導幫助。我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在市、縣、鎮各級投資和社會募資75萬元的基礎上,村集體又投資145萬元,建成了集黨員活動室、人口學校、小康電子書屋、計劃生育家庭幸福咨詢指導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生產生活用品超市、書畫活動室、棋牌活動室、建身房等于一體的設計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標準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備了多媒體電教、vod點播系統、電腦、健身器材等設備,并配套建設了籃球場、門球場等活動場所,為群眾生產生活、文化學習和健身娛樂提供了一個環境優雅、設施齊備、服務便利的農村文化生活主陣地,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發揮三大功能,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為確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們從加強管理入手,設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辦公室,配備了專職管理員,健全完善了分工負責、輪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訓、集中活動等各項制度,保證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開放和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充分發揮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娛樂、宣傳教育和綜合服務三大功能,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和村民生育、生產、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一)發揮文化娛樂功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村計生協會牽頭組織成立了由文藝活動愛好者20多人組成的文藝宣傳隊,農閑時節編演以倡樹婚育新風、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等為主要內容的呂劇、快板、小品、歌舞等文藝節目,遇到誰家有喜事便免費上門演出,既送去了歡樂,又宣傳了國策、教育了群眾;組織成立秧歌隊,廣大村民踴躍參加,每到農閑傍晚近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鑼鼓喧天、熱鬧非凡;10余人組成的書畫愛好者協會,閑暇時間聚在一起學習、交流,節慶日義務為群眾寫春聯、送對聯,宣傳新型人口文化;組織6名德高望重的熱心人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提供婚喪嫁娶上門服務,改變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舊習,受到廣大村民的普遍歡迎。群眾在空閑時間、茶余飯后都愛聚集到人口文化大院,讀讀書、上上網、下下棋、甩幾把撲克、活動活動身體。村里的籃球隊、門球隊已連續4年在全鎮體育比賽中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績。百余名熱心村民積極領頭參與各種宣傳活動,成為宣傳國策、倡樹新風的志愿者和帶頭人。廣大村民在活動中增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睦了鄰里關系,擺脫了“多子多?!?、“傳宗接代”的落后觀念,形成了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風正氣。
二人臺藝術的現狀及經營模式考究
土右旗近幾年以政府與民間共建的方式興辦了一大批文化大院,在土右旗所轄各鄉鎮幾乎村村都有。如薩拉齊鎮有文化大院21個,美岱召鎮有7個、雙龍鎮有10個,將軍堯鎮有13個,溝門鎮有8個,明沙淖鄉有7個,蘇波蓋鄉有4個,海子鄉有6個。文化大院基本上都是以負責人(也叫“挑頭人”)的名字命名的,如郭小平文化大院、任三女文化大院、韓福厚文化大院等等。其中不乏當地二人臺傳承人及演唱名家,如張蘭英、樊二板女、任三女等。也有少數是以村名和社區名來命名的,如沙圖溝文化大院、協力氣文化大院、花苑園社區文化大院等等。文化大院協會是統籌管理和協調各文化大院活動的民間自發性組織,在土右旗文化館的指導下開展各項活動。有明確的職能工作,如溝通、協調全旗各文化大院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定期主持召開全旗文化大院協會會議,交流經驗,共同提高。繼續在全旗農村及城鎮社區發展成立文化大院;各文化大院抽調精英力量共同編排精品節目,巡回全旗各鄉村、社區演出;組織、協調全旗文化大院參加市、區級和全國性的交流活動和比賽;年底召開全旗文化大院經驗交流會,探討文化大院發展的更好經驗和方法;每年評選土右旗十佳文化大院,并作為示范在全旗范圍內推廣。協會的名譽主席及顧問多達十幾人,都是當地政界及文化藝術界名人,也都是癡迷于二人臺的愛好者,如原土右旗旗長云志厚先生德高望重,現已退休多年,但熱衷于民間二人臺藝術的發展。還有為土右旗、包頭市和內蒙古自治區捧回無數榮譽的老藝術家郭威先生,曾在晉蒙陜冀四省區二人臺匯演中摘取特等獎。這說明文化大院的發展一方面緊跟國家政策形勢,另一方面,在各文化大院頻繁的交流學習中,因為有當地二人臺傳承人的參與及指導,在藝術性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會長劉天喜是溝門鎮北石圖村文化大院的負責人,他父親劉濟生是當地很有名的二人臺唱家,他本人也酷愛二人臺,再加上性格開朗,愛張羅,人緣好且人脈很廣,活動組織能力強,因而被大家推舉為協會會長。副會長分別從各鄉鎮文化大院負責人中推選2人組成。文化大院的活動內容一般包括:二人臺坐腔、科普、健身、歌舞、剪紙等等,但開展狀況最好的是二人臺坐腔,人們因此也將文化大院稱為二人臺坐腔大院。
“打坐腔”是二人臺最傳統的演出方式,表演者不用化妝,也不使用道具,一般不表演完整劇目,而是以演唱傳統或現代劇目中的部分唱段為表演內容。文化大院二人臺坐腔表演的程序一般是,先演奏1----2首牌子曲,營造熱烈的氣氛,時間大約十幾分鐘,曲目都是觀眾熟悉并喜愛的《巴音杭蓋》、《四公主》、《八板》等曲目。所使用樂器為傳統二人臺“四大件”(枚、四胡、揚琴、四塊瓦),可謂原汁原味。參與人員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眾,大都是以文化大院所在村落或城鎮社區、街道內的中老年農民、離退休職工為主,均為二人臺愛好者,屬“票友玩票”性質。文化大院極大地豐富廣大二人臺愛好者的文化生活。薩拉齊鎮郭小平文化大院是土右旗文化大院協會辦公室所在地,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同時作為形象工程,政府給予重點扶持和補貼。郭小平文化大院占地約300平米,是將原有的院落進行整修、美化而成。全封閉式頂棚使得無論刮風或雨雪天氣,活動照常不受影響,全新的塑鋼窗和齊整的地板磚,使得文化大院美觀、大氣;舞臺是一個20厘米高,大約6米見方的臺子,前后擺放數盆絹花,左右后三面圍有絳紅色絨布幕簾,裝飾的既簡潔又漂亮。負責人郭小平是協會的常務副會長,50多歲。墻上的活動剪影里有很多她的身影。她介紹說,二人臺坐腔活動一般在下午三點鐘左右正式開始,但兩點鐘剛過人們就陸陸續續地到來。我們采訪時正趕上這個點兒,已經有八九個人坐下閑聊,大都是鄰居和不遠的住戶。大院的一角疊放著許多大小不等的板凳,大概有七八十個,加上散放在院里椅凳,總共百十來個,據說人多的時候這些凳子都不夠用。旁邊還有一個小方桌,上邊有三四個沏茶用的大茶壺,這樣的小桌,院里也有兩三個。隨后我們來到位于薩拉齊鎮建新小區的呼二白文化大院,未進院就聽到絲弦之聲,院里已經來了不少人,因為占地面積比較小,所以顯得滿滿當當的了,樂隊正在演奏的曲目是《四公主》。樂隊規模不大,四個人,但四大件都已具備,沒有專業人員,都是業余愛好邊看邊學的,但奏出的味道蠻正宗的。就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反正是自娛自樂,水平高當然是好事,不過主要還是圖個高興。”樂隊奏完后首先有兩位婦女上臺,一個叫楊毛毛,47歲,一個叫李紅艷,36歲,她們合唱一段《打秋千》,表現得落落大方,對唱腔很熟練。接下來上臺的是呼三白,呼三白是呼二白的妹妹,不到50歲,嗓音甜美,唱功不錯,表演雖沒有復雜的動作,但聲音特能傳情,很有感染力,讓人不禁感喟,如果年輕時趕上貴人或好機會,能夠得到專業的培養,指不定現在已經成名成家了。陪同我們一起來的秦來寬大爺也對她的演唱大加贊賞,棋逢對手,忍不住躍上臺同她合演了一個唱段《珍珠倒卷簾》。秦來寬大爺今年67歲,是距離薩拉齊鎮三十里的秦四營子村人,也是文化大院的??汀Kv自己從小喜愛二人臺,年輕時曾到黃河對岸的伊盟(現改稱鄂爾多斯市)參加劇團到處演出,后由于劇團解散,他又回轉家鄉務農。
早些年偶爾出去紅火(搭伙唱二人臺)一下,妻子總是反對他,嫌他耽誤地里的農活。現在歲數大了,孩子們都已成家,沒了負擔,能夠經常出來熱鬧熱鬧,這讓他挺開心。呼二白文化大院就沒有像郭小平文化大院那么幸運地得到政府的支持了,一切整修都是自家出資,“就是圖能跟大家一起樂活(玩兒得高興)?!焙舳走€說:“有些設備如樂器、音箱、話筒以及舞臺的裝飾都是成天都是來這里活動的人你出點兒他出點兒湊起來的?!痹诔擎偵鐓^的郭小平文化大院和呼二白文化大院是這樣,散布在各鄉村的文化大院更是這樣。但即便是郭小平文化大院,維持日常開銷也需要不少費用。郭小平說:“雖然每天給大家提供的是簡單的茶水,但天長日久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為了參加各類活動,經常要排演節目,還得自掏腰包管大家的飯,即使獲了獎也沒有獎金,大多都是些獎狀或活動贊助商家的產品,基本都不太適用?!贝蠹以谡勗捴幸脖磉_了希望旗鎮兩級政府能給大院多一些補貼和資助。當問及對文化大院開展的活動進行評價,大伙你一言我一語踴躍發表看法:“這絕對是個好事,以前沒有文化大院的時候,閑來無事的人不是打麻將就是圍下一圈看人家打麻將,自從有了這種大院,人們麻將打得越來越少了,來這兒能唱的就唱,能拉的就拉,又不收費,心情也愉快。打麻將沒有一點好處,又費時間又損錢,對身體還不好。”“像我們這個歲數的人,好多都愛好二人臺,畢竟本鄉本土的東西聽慣了能聽懂?!蔽幕笤菏蔷哂泄嫘再|的非盈利的文化組織單位,文化大院二人臺活動極大地豐富廣大二人臺愛好者的文化生活,反映出當今日益富裕和開放的社會中,二人臺并未喪失其生存空間。它在當地居民的精神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們心中“真正”的藝術。但仍需當地政府站在保護文化個性的高度,加大對民間藝術的挖掘和扶持。
作者:孫麗娟陳娟單位:內蒙古包頭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區委村級文化體系建設意見
各村(社區):
為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文化體系,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加強村級文化建設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宗旨,以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村和諧、維護農村穩定為目標,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文化隊伍建設,逐步形成“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文化建設格局,夯實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礎,為促進轄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目標要求
以實現群眾小康文化生活為目的,以提高農民素質為中心,建立和完善文化網絡和文化設施,以村(社區)文化大院為載體,加強農村文化陣地、文化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營造繁榮健康的文化環境。
農村人口文化經驗交流材料
發揮人口文化大院作用促進新農村新家庭建設
xxx位于xxx,總人口918人,耕地面積1375畝。多年來,我們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傳播農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導農村小康新風尚、培養農民致富新技能,適應了農民群眾“求富、求知、求美、求樂”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豐碩的社會教育成果和經濟效益,全村呈現出經濟發展、村風文明、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美滿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獲得了省級文明村和市級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態文明村、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200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
一、建設文化大院,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提供重要的活動載體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精神領域的追求不斷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強,渴望身心健康、優生優育、家庭幸福、社會和睦的愿望日益強烈。而農村文化發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民文明觀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質的提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建設高標準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對于轉變農民的婚育觀念,提高農民的生育、生產、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兩個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現實而重大的意義。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級黨政領導對農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設高度重視,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h委、縣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設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廣饒縣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對人口文化大院計生服務陣地、設施、制度建設制定了統一的標準規范,市、縣黨政領導和人口計生部門的領導先后多次到我村給予具體的指導幫助。我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在市、縣、鎮各級投資和社會募資75萬元的基礎上,村集體又投資145萬元,建成了集黨員活動室、人口學校、小康電子書屋、計劃生育家庭幸福咨詢指導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生產生活用品超市、書畫活動室、棋牌活動室、建身房等于一體的設計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標準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備了多媒體電教、vod點播系統、電腦、健身器材等設備,并配套建設了籃球場、門球場等活動場所,為群眾生產生活、文化學習和健身娛樂提供了一個環境優雅、設施齊備、服務便利的農村文化生活主陣地,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發揮三大功能,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為確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們從加強管理入手,設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辦公室,配備了專職管理員,健全完善了分工負責、輪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訓、集中活動等各項制度,保證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開放和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充分發揮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娛樂、宣傳教育和綜合服務三大功能,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和村民生育、生產、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人口文化經驗交流會交流材料
*村位于黃河三角洲南部,總人口918人,耕地面積1375畝。多年來,我們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傳播農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導農村小康新風尚、培養農民致富新技能,適應了農民群眾“求富、求知、求美、求樂”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豐碩的社會教育成果和經濟效益,全村呈現出經濟發展、村風文明、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美滿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獲得了省級文明村和市級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態文明村、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200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
一、建設文化大院,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提供重要的活動載體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精神領域的追求不斷提高,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強,渴望身心健康、優生優育、家庭幸福、社會和睦的愿望日益強烈。而農村文化發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民文明觀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質的提高,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制約因素。建設高標準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對于轉變農民的婚育觀念,提高農民的生育、生產、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兩個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現實而重大的意義。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級黨政領導對農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設高度重視,從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h委、縣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設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廣饒縣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對人口文化大院計生服務陣地、設施、制度建設制定了統一的標準規范,市、縣黨政領導和人口計生部門的領導先后多次到我村給予具體的指導幫助。我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在市、縣、鎮各級投資和社會募資75萬元的基礎上,村集體又投資145萬元,建成了集黨員活動室、人口學校、小康電子書屋、計劃生育家庭幸福咨詢指導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生產生活用品超市、書畫活動室、棋牌活動室、建身房等于一體的設計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標準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備了多媒體電教、VOD點播系統、電腦、健身器材等設備,并配套建設了籃球場、門球場等活動場所,為群眾生產生活、文化學習和健身娛樂提供了一個環境優雅、設施齊備、服務便利的農村文化生活主陣地,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發揮三大功能,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為確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們從加強管理入手,設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辦公室,配備了專職管理員,健全完善了分工負責、輪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訓、集中活動等各項制度,保證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開放和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充分發揮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娛樂、宣傳教育和綜合服務三大功能,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和村民生育、生產、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一)發揮文化娛樂功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村計生協會牽頭組織成立了由文藝活動愛好者20多人組成的文藝宣傳隊,農閑時節編演以倡樹婚育新風、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等為主要內容的呂劇、快板、小品、歌舞等文藝節目,遇到誰家有喜事便免費上門演出,既送去了歡樂,又宣傳了國策、教育了群眾;組織成立秧歌隊,廣大村民踴躍參加,每到農閑傍晚近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鑼鼓喧天、熱鬧非凡;10余人組成的書畫愛好者協會,閑暇時間聚在一起學習、交流,節慶日義務為群眾寫春聯、送對聯,宣傳新型人口文化;組織6名德高望重的熱心人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提供婚喪嫁娶上門服務,改變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舊習,受到廣大村民的普遍歡迎。群眾在空閑時間、茶余飯后都愛聚集到人口文化大院,讀讀書、上上網、下下棋、甩幾把撲克、活動活動身體。村里的籃球隊、門球隊已連續4年在全鎮體育比賽中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績。百余名熱心村民積極領頭參與各種宣傳活動,成為宣傳國策、倡樹新風的志愿者和帶頭人。廣大村民在活動中增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睦了鄰里關系,擺脫了“多子多?!?、“傳宗接代”的落后觀念,形成了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風正氣。
文化建設工作匯報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涉及全區十大重點項目工作
涉及全區十大重點項目的工作主要是村文化大院新建和提檔次兩項:
第一項是新建4個五星級村文化大院,分別是:街道村、街道中村、鎮村和鎮村文化大院。其中,村文化大院建筑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現主體已經封頂,正進行各功能活動室的間隔和裝修,完工后將形成集10個廳室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院。中村文化大院建筑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1月份完成了主體建設,分圖書閱覽室、信息資源共享室、健身室、多功能排練廳等5個廳室,下半年將投入使用。村正在清理土地、設計圖紙、辦理安檢、消防手續,近期將進行審圖、招標等相關工作。村文化大院建筑面積達到1700平方米,去年11月份完成了主體建設,今年,將按五星級標準完成文化大院的內部設置。
第二項是現有4個村文化大院提檔次,分別是:街道村、街道村、鎮村和鎮村文化大院。4個村結合文化大院主題特色和群眾需求,更新活動設施、補充部分書籍,開辦活動場所。
(二)為民辦實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