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財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14:28: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鄉財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財縣管的調研報告

鄉財縣管,就是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和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要求,在鄉鎮既得利益、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財務審批權、獨立核算主體、債權債務關系等不變的原則下,實行“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由縣級財政直接管理并監督鄉鎮財政收支,從而規范鄉鎮財政收支行為,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確保鄉鎮工資發放和正常運轉,維護農村基層政權穩定,促進縣鄉經濟發展。以下是我對鄉財縣管的幾點建議:

一、實行鄉財縣管鄉用的必要性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貧困山區農業大縣,擁有70余萬人口,受自然條件制約,農業基礎較差,工業基礎薄弱,財政比較困難,鄉鎮財政更是舉步維艱。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來,鄉鎮財政收支矛盾尤為突出。一方面,鄉鎮財源匱乏,收入缺乏后勁。另一方面,鄉鎮機構臃腫,人員超編;赤字負債重,運轉困難。同時,鄉鎮財政預算機制弱化,財務管理欠規范,支出隨意性現象時有存在。加強鄉鎮財政財務監控,實施鄉財縣管鄉用刻不容緩。

(一)實行鄉財縣管鄉用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需要。財政分稅制改革、農村稅費改革最主要的出發點,是對收入進行規范。農村稅費改革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在規范收入征管、減輕農民負擔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但支出管理方面的問題卻日顯突出,如果鄉鎮支出需求不加以控制,勢必導致以支促收,重新回到亂收費的老路。實行鄉財縣管,堅持量財辦事,按必保、必要、一般的支出順序,確保工資發放和正常運轉,有利于從源頭上遏制亂支、濫支和無度舉債現象。

(二)實行鄉財縣管鄉用是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的需要。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縣級財政在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公共支出方面已承擔了鄉鎮財政的部分職能,鄉鎮財政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完整的一級財政,鄉鎮政府職能弱化。只有強化財政公共管理職能,規范鄉鎮收支行為,進而規范鄉鎮行政行為,才能與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和職能相適應。而現行的鄉鎮財政管理方式,已愈來愈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

(三)實行鄉財縣管鄉用是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需要。財政供養、半供養人員太多,負債太重是縣鄉財政困難的根本原因。沉重的負債,不僅使鄉鎮可用財力捉襟見肘,更使鄉鎮財政如落雨背稻草,陷入越背越重的惡性循環,嚴重危及到基層政權的穩定,制約了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實行鄉財縣管鄉用,可以有效控制人員編制和人頭經費增長,促進鄉鎮精簡機構,分流人員;通過實施嚴格的鄉鎮財政舉債縣級審批制度,可以從源頭上防止鄉鎮過度舉債。掐住“人”和“債”兩大口子,縣鄉財政才有望走出困境。

查看全文

鄉財縣管改革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加強鄉鎮財政收支管理,促進縣鄉財政協調健康發展,現就在全市推行“鄉財縣管”改革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和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要求,在全市各縣(市)、區推行“鄉財縣管”,調整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鄉鎮財政管理方式,規范鄉鎮財政收支行為,緩解鄉鎮財政困難,防范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預算管理權不變原則。按照《預算法》規定,繼續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鄉鎮人民政府在縣(市)、區財政部門的指導下,編制本級預算、決算草案和本級預算的調整方案,組織本級預算的執行。

(二)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財務審批權不變原則。鄉鎮財政資金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鄉鎮,資金結余歸鄉鎮所有,縣(市)、區人民政府和財政部門不得挪用鄉鎮財政資金;鄉鎮原有各項債權、債務仍由鄉鎮享有和承擔;屬于鄉鎮財權和事權范圍內的支出,仍由鄉鎮按規定程序審批。確保鄉鎮利益不受侵害。

查看全文

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方案

為了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縣鄉(含街、鎮,下同)財政管理體制,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鄉級財政財務管理新機制,特制定本實施辦法(試行)。

一、指導思想

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總要求,強化縣鄉兩級財政的預算約束力,規范財政收支行為,增大依法組織收入的積極性,保證各項正常支出需要,逐步緩解鄉級財政困難,杜絕新債務、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維護政權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縣鄉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不變。縣鄉兩級財政所得利益仍按縣政府《關于調整縣鄉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足府發[2004]67號)文執行。

(二)預算管理權不變。按照“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的規定,鄉財政所在縣財政局的指導下,編制本級財政預算、決算草案和本級調整預算方案,組織本級預算的執行。

查看全文

鄉財縣管改革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全省“鄉財縣管”改革工作整體推進情況

近幾年來,我省積極推進了以“鄉財縣管”為主要內容的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鄉財縣管”改革,在我省已經形成全面推開的良好勢頭。

各地“鄉財縣管”共同的作法是:結合國庫集中支付向鄉鎮延伸改革,堅持法律賦予鄉鎮的相關權益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實行“五個統一”,即“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支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加大縣級對鄉鎮財政的直接管理和監督。

1.堅持鄉鎮財政權益不變。依據《預算法》,“鄉財縣管”改革,堅持鄉鎮四權不變,即堅持預算管理權限不變、堅持資金所有權不變、堅持資金使用權不變、堅持財務審批權不變。除了上述四權之外,有的地方還明確鄉鎮債務債權責任不變。

2.改革的主要內容。“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針對鄉鎮財政運行及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核心內容是實行“五個統一”。

一是“預算共編”。縣(市、區)對鄉鎮比照縣直預算單位按照“兩上兩下”程序編制鄉鎮財政綜合預算。即:縣(市、區)財政部門提出鄉鎮部門預算的指導意見,報縣(市、區)政府批準;鄉鎮根據縣(市、區)財政部門提出的指導意見,編制本級鄉鎮部門預算,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鄉鎮財力狀況下達預算控制數;各鄉鎮根據控制數調整預算后再次上報縣(市、區)財政部門審核匯總,經縣(市、區)審核后,按法定程序審批。

查看全文

鄉財縣管革新相關問題探討

一、“鄉財縣管”問題的提出

“鄉財縣管”是指按照公共財政制度和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要求,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在堅持“鄉鎮既得利益不變、鄉鎮預算管理權不變、鄉鎮資金所有權使用權不變、鄉鎮財務審批權不變、鄉鎮獨立核算主體地位不變、鄉鎮債權債務關系不變”的前提下,實行“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管理方式。這是加強財政資金管理,規范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的一種跨區域、多層次的財政管理模式,其實質就是“鄉財縣監管鄉用”。

實行“鄉財縣管”以前,撥付到鄉鎮的預算資金怎么用、怎么報賬,都由鄉里自己做主,但改革之后,鄉鎮的錢都放在縣財政統一管理的專用戶頭里,要想拿出來用,必須要向縣財政報賬,接受審核。可見,“鄉財縣管”簡單地說就是:鄉鎮的錢還是鄉鎮花,但花多少、怎么花卻不再由鄉鎮領導一人說了算,必須經過縣財政這個“管家”,鄉鎮由獨立收支的“一級財政”弱化為“半級財政”。與“鄉財縣管”配套的措施有:銀行賬戶清理、債權債務清理、票據清理、人員清理、建立稽查制度等。這些措施使鄉鎮的財政收支更加規范透明。

從目前全國各地“鄉財縣管”改革的實踐看,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管理模式:第一種是財政管理型,即鄉鎮財政預算的編制、執行由縣鄉鎮共同管理,取消鄉鎮金庫和鄉鎮財政總預算會計崗位,鄉鎮預算內外收入上劃,支出下撥,縣財政國庫管理機構設鄉鎮財政總預算會計崗位,鄉鎮財政總預算會計業務;鄉鎮各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仍由鄉鎮會計核算中心進行集中核算。安徽、黑龍江、陜西推行“鄉財縣管”主要以這種管理模式為主。第二種是“統收統支”型,即取消鄉鎮財政、鄉鎮金庫和所有銀行賬戶,取消鄉鎮所有的會計崗位,鄉鎮成為縣財政的一個預算單位,其財政、財務由縣財政直接管理和核算,鄉鎮設一名財會聯絡員或報賬員,實行報賬制管理。第三種是財務管理型,即鄉鎮財政仍由鄉鎮財政所管理和核算,鄉鎮各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由縣級會計核算中心實行報賬制管理。

近些年來,我國城市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而大部分農村的發展相對緩慢,發展水平低下,特別是日益凸現的農村財政問題已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我國政府需要對財政體制進行調整,以此來解決束縛農村發展的制度性障礙。

從1994年開始,我國建立了以“分稅制”預算管理體制為基礎的分級財政管理體制,初步理順了中央與地方之間(主要是中央與省級之間)的財力分配關系,使得我國鄉鎮具有了完整且獨立的財權。鄉財政的建立,對于促進鄉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帶有過渡色彩的分權體制暴露出很多問題,基層政權所承擔的事權與財權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基層政府的財政困難。

查看全文

鄉鎮財政推行“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工作匯報

鄉鎮財政推行“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工作匯報

各位領導:

根據《xxx關于xxxx年深化農村稅費xx工作的通知》(x發[xxxx]xx號文件)、《xxx辦公x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x辦發[xxxx]xx號文件)、xx省農村稅費改革辦《關于完善鄉鎮財政體制,開展“鄉財縣管鄉用”改革試點的意見》和省財政廳鄉鎮財政管理局《關于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和鄉鎮財政財務管理信息化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和國務院、省、市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要求,在全省“對經濟欠發達、自身財力無法滿足需要的鄉鎮,可以實施縣管鄉用的統收統支體制,采取‘鄉財縣管鄉用’的方式”。現全省已有xx個縣市實行了“鄉財縣管鄉用”管理方式,省財政廳在xx市xx縣試點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經濟不發達的縣市全面推行。我縣屬于推行“鄉財縣管鄉用”之列,現將我縣實施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匯報:

一、實行“鄉財縣管鄉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義。

實行“鄉財縣管鄉用”管理是解決鄉鎮“人員太多、收入太少、債務太重(目前鄉鎮債務xxxx多萬元,鄉鎮負債面達xxx%)、支出太亂”等問題的較好方式,對規范鄉鎮收支行為,促進鄉鎮依法組織收入,確保鄉鎮基本需要,緩解鄉鎮財政困難,保障鄉鎮重點支出,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政治的穩定,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實行“鄉財縣管鄉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鄉財縣管一種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嘗試

動因

在中央集中財力的政策驅動和農村稅費改革后鄉村財政收入銳減的雙重壓力下,鄉鎮財政不是捉襟見肘,甚至是捉襟不見膀了。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了解鄉鎮財政內幕的業內人士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國家財政蒸蒸日上,省級財政穩穩當當,市級財政有點勉強,縣級財政哭爹叫娘,鄉級財政精精光光”。此言道出了縣鄉財政的困鏡。在這樣的困境下,鄉鎮還要正常運轉,工資要保,教育要保,辦公要正常,那里來錢,靠轉移支付只能是杯水車薪。怎么辦,一些鄉鎮不得不舉債度日。而鄉鎮財政支出方面透明度不高又引起人們的質詢。僅招待費一項,一般的鄉鎮一年幾萬甚至十幾萬是不在話下的,可誰又能說清哪該哪不該。春節前一個由市里局級領導率領的慰問困難戶的小分隊,四輛車加上報道組一行十五人,到偏遠地區慰問了三戶困難戶,每戶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總價值不到元,但中午肯定回不了城,加上縣鄉領導陪同,酒、菜、煙共消費多元,肯定是鄉鎮埋單。這在城里絕對算不上什么層次,但對鄉鎮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鄉鎮領導有苦難言,人家是來慰問你的,還能不吃頓便飯。還是領導站得高“不要只算經濟帳,要算政治帳,我們是冒著凜冽的寒風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貧困群眾的心上,你說這樣的開支值不值”。這雖然說不上多么深度的腐敗,但人民群眾卻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更是對這種不明不白的財政收支制度疑慮重重。同時,舉債又缺少規制,鄉鎮的部門挪用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而,如何從制度上規范鄉鎮財政的收支,探索鄉鎮財政管理的新體制,實現制度治腐,制度糾風,制度堵漏,便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思路

堵不住“亂進人”、“亂花錢”的口子,就治不住“亂收費”、“濫舉債”的痼疾。為探索縣鄉財政管理的新體制,安徽省××年在部分縣進行“鄉財縣管”的改革試點。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于××年月在全省推開。安徽是全國少數省份實行“鄉財縣管”的試點之一,這是深化縣鄉公共財政支出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發展縣域經濟,促進鄉鎮財政盡快走出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這一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鄉鎮財政的“三權”(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財務審批權)不變,實行由縣級財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并監督鄉鎮財政收支。縣財政部門提出鄉鎮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性意見,報同級政府批準后,鄉鎮據此編制預算,經縣財政部門審核后向縣政府報告;取消鄉鎮總預算會計,由縣財政會計核算中心鄉鎮財政總會計帳務,核算鄉鎮各項會計業務;鄉鎮帳戶由縣會計核算中心在各鄉鎮金融機構統一開設縣財政帳戶分帳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專戶收付;物資采購由鄉鎮提出申請和計劃,縣會計核算中心按照預算審核后,政府采購中心統一辦理;鄉鎮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農業稅稅收憑證,由縣財政部門實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嚴禁坐收坐支,嚴禁轉移和隱匿各項收入。此項改革可以概括為“預算共編、帳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

效果

短期實驗所能達到的長效機制一時還難以評估,從這次“鄉財縣管”的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的初步效果看,應該說還是明顯的。一是它有可能遏制住不斷攀升的鄉鎮負債。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鄉鎮債務危機已嚴重影響了基層政權的安全運轉,將鄉鎮財政收回縣管,至少從財政上控制了不斷增加的財政開支。二是控制住了鄉鎮財政,也就有可能管住長期以來鄉鎮由于經費不足向農民伸手的可能。三是從經費上的嚴格管理,有可能使鄉鎮真正走出越精簡越膨脹,吃皇糧的人數越來越多的怪圈。

查看全文

鄉財縣管:一種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嘗試

動因

在中央集中財力的政策驅動和農村稅費改革后鄉村財政收入銳減的雙重壓力下,鄉鎮財政不是捉襟見肘,甚至是捉襟不見膀了。了解鄉鎮財政內幕的業內人士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國家財政蒸蒸日上,省級財政穩穩當當,市級財政有點勉強,縣級財政哭爹叫娘,鄉級財政精精光光”。此言道出了縣鄉財政的困鏡。在這樣的困境下,鄉鎮還要正常運轉,工資要保,教育要保,辦公要正常,那里來錢,靠轉移支付只能是杯水車薪。怎么辦,一些鄉鎮不得不舉債度日。而鄉鎮財政支出方面透明度不高又引起人們的質詢。僅招待費一項,一般的鄉鎮一年幾萬甚至十幾萬是不在話下的,可誰又能說清哪該哪不該。春節前一個由市里局級領導率領的慰問困難戶的小分隊,四輛車加上報道組一行十五人,到偏遠地區慰問了三戶困難戶,每戶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總價值不到500元,但中午肯定回不了城,加上縣鄉領導陪同,酒、菜、煙共消費1000多元,肯定是鄉鎮埋單。這在城里絕對算不上什么層次,但對鄉鎮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鄉鎮領導有苦難言,人家是來慰問你的,還能不吃頓便飯。還是領導站得高“不要只算經濟帳,要算政治帳,我們是冒著凜冽的寒風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貧困群眾的心上,你說這樣的開支值不值”。這雖然說不上多么深度的腐敗,但人民群眾卻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更是對這種不明不白的財政收支制度疑慮重重。同時,舉債又缺少規制,鄉鎮的部門挪用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而,如何從制度上規范鄉鎮財政的收支,探索鄉鎮財政管理的新體制,實現制度治腐,制度糾風,制度堵漏,便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思路

堵不住“亂進人”、“亂花錢”的口子,就治不住“亂收費”、“濫舉債”的痼疾。為探索縣鄉財政管理的新體制,安徽省2001-2003年在部分縣進行“鄉財縣管”的改革試點。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于2004年7月在全省推開。安徽是全國少數省份實行“鄉財縣管”的試點之一,這是深化縣鄉公共財政支出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發展縣域經濟,促進鄉鎮財政盡快走出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這一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鄉鎮財政的“三權”(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財務審批權)不變,實行由縣級財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并監督鄉鎮財政收支。縣財政部門提出鄉鎮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性意見,報同級政府批準后,鄉鎮據此編制預算,經縣財政部門審核后向縣政府報告;取消鄉鎮總預算會計,由縣財政會計核算中心鄉鎮財政總會計帳務,核算鄉鎮各項會計業務;鄉鎮帳戶由縣會計核算中心在各鄉鎮金融機構統一開設縣財政帳戶分帳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專戶收付;物資采購由鄉鎮提出申請和計劃,縣會計核算中心按照預算審核后,政府采購中心統一辦理;鄉鎮使用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農業稅稅收憑證,由縣財政部門實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嚴禁坐收坐支,嚴禁轉移和隱匿各項收入。此項改革可以概括為“預算共編、帳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財政管理方式。

效果

短期實驗所能達到的長效機制一時還難以評估,從這次“鄉財縣管”的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的初步效果看,應該說還是明顯的。一是它有可能遏制住不斷攀升的鄉鎮負債。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鄉鎮債務危機已嚴重影響了基層政權的安全運轉,將鄉鎮財政收回縣管,至少從財政上控制了不斷增加的財政開支。二是控制住了鄉鎮財政,也就有可能管住長期以來鄉鎮由于經費不足向農民伸手的可能。三是從經費上的嚴格管理,有可能使鄉鎮真正走出越精簡越膨脹,吃皇糧的人數越來越多的怪圈。

查看全文

全縣鄉財縣管鄉用試點工作會議上的動員講話

同志們:

為認真傳達貫徹全市財政工作座談會精神,扎實抓好我縣“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縣政府決定召開全縣財政工作暨“鄉財縣管鄉用”試點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指示精神,安排部署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財政工作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不斷推動縣鄉財政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為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著眼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認識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重大意義

縣鄉政府是國家政權的基礎,縣鄉財政是基層政權履行職責的重要保證。縣鄉財政運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基層政權的運轉和社會政治的穩定,關系到黨在基層執政能力的提高,關系到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關系到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由于歷史、自然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縣發展基礎薄弱,縣域綜合實力不強,經濟結構和財源結構單一,抵御意外因素和風險的能力較弱,縣鄉財政發展經歷了一個比較艱難的、曲折的陣痛過程。特別是1998年以后,受烤煙“雙控”及種植取消、天然林禁伐、農業稅減免至取消等宏觀調控政策以及歷年增人、增資政策的影響,縣鄉財政收入和可用財力入不敷出,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剛性支出需求。多年來,為了維持工資發放、機構運轉和必要的支出,挪用專款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等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拖欠職工住房公積金、執行差旅費標準低等問題仍然存在。由于縣級財政困難面大,困難程度深,應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缺失,農村基礎設施、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事業發展滯后。甚至有部份鄉鎮依靠舉債維持日常運轉、興辦各項事業,政府債臺高筑,潛在的財政風險日益加大。縣鄉財政困難已經成為影響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當前,我縣正處于一個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將是縣鄉財政逐步走出困境、實現良性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一方面,隨著我縣招商引資項目的實施,優勢資源開發步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效益逐步顯現,客觀上為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增加固定財源奠定了良好基礎;另一方面,經過積極的反映和爭取,省、市財政對我縣的支持力度加大,也為緩解我縣財政困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條件。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只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努力培植穩固的財源,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才能固本強基,壯大縣鄉財政實力,有效維護基層政權機構的正常運轉;才有能力加大“三農”投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才能有財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有手段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全縣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正確分析和把握形勢,深刻認識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市大力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支持縣鄉財政發展的難得機遇,把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研究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立足發展,上下聯動,力求在短期內明顯改善縣鄉財政狀況,推動經濟社會既快又好地向前發展。

查看全文

縣長在農民補貼統計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暨農民補貼信息統計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省、市“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縣“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和農民補貼信息統計工作。剛才,財政局局長同志對全縣“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和農民補貼信息統計工作從目標、內容、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安排,希望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就“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和農民補貼信息統計工作中應重點注意的幾個問題,講四個方面的意見:

一、要充分認識開展“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和農民補貼信息統計工作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農村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和稅費改革之后,進入了農村綜合改革的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是農村綜合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務。鄉鎮財政自建立以來,對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鞏固和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職能的轉變,鄉鎮財政收入規模和支出范圍明顯收縮,不少鄉鎮存在財政供養人員較多、債務負擔過重、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央決定進行“鄉財縣管鄉用”改革,主要目的是,建立縣鄉公共財政體制框架,規范鄉鎮收支行為,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維護農村基層政權和社會穩定。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有利于鄉鎮職工工資的正常發放,有利于強化鄉鎮財政職能,有利于增強鄉鎮財政實力,有利于規范鄉鎮財政收支、節約財政支出,有利于遏制鄉鎮債務泛濫、緩解鄉鎮財政困難,有利于縣財政能夠及時掌握鄉鎮財政的收支情況,更加有效地指導鄉鎮組織收入和合理開支。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這是從體制上解決鄉鎮政府人員膨脹、債務惡化、“三亂”反彈的“釜底抽薪”之策,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而采取的重大舉措,是重新構建鄉鎮財政體制和行政體制的重要基礎。因此,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認真組織實施好這次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開展農民補貼信息統計工作,建立農民補貼信息網絡系統,也是適應“鄉財縣管鄉用”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對種糧農民補貼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要準確把握“鄉財縣管鄉用”改革的政策精神

“鄉財縣管鄉用”改革,就是以“預算統編、賬戶統設、資金統籌、支出統核、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為主要內容,堅持以鄉鎮為獨立核算主體,實行鄉鎮財政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與管理權、監督權相分離,由縣財政直接管理并監督鄉鎮財政資金的一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它不是財政體制改革,也不僅僅是會計核算方式的改革,其實質是財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實施“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我們只有準確把握改革的實質和上級的政策精神,才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