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1 08:35: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行業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行業監管

煤炭行業財務監管

煤炭行業作為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柱,在經濟不斷變化的時代,也面臨著財務管理的首要問題,完善財務管理是煤炭行業正常運轉的必要措施和良好發展的保障體系。煤炭行業至今仍保留著發展前期所存在的各項財務管理問題,如資產陳舊、增值率低、體制落后等,而這些因素成為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制約因素。筆者認為,必須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

一、煤炭行業財務管理的理念

樹立新觀念、正確認識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企業發展和生存的重要保障,資金是一個企業生存的血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是資金的運作和使用,從實質意義上談,就是資金運作過程中所體現的以企業為主體的財務關系。樹立煤炭行業財務管理理念是煤炭行業財務管理在新時代的新要求,也是煤炭行業從傳統行業的模式向新興行業模式轉變的必然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煤炭行業屬于國家統一管理的行業,而來自市場的沖擊力和社會的生存壓力,使煤炭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正確認識和處理財務關系,可以使財務管理和企業經營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在認識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企業的財務活動情況和規律性,比如,企業活動中的資金是如何籌集、使用、耗費、回收和分配的,構筑企業財務循環系統的這五個環節是如何聯系的。同時,還要了解財務活動的最終目的,不管是財務管理中心論,還是資金管理重點論,歸根到底,追求企業效益最大化是各類管理活動的最終目標,各種管理都是圍繞效益來組織和進行的。

二、提高資金使用率和統一管理

查看全文

二次供水行業監管對策

摘要:為滿足城鎮居民對水質、水壓、水量的要求,提升二次供水行業管理水平,解決因二次供水前期設計、設施建設、后期運行管理等方面造成的影響二次供水管理水平的問題,文章從行業監管部門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從二次供水日常監管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通過修訂標準、加強監管力度、擴大宣傳培訓、創新監管方式等手段,實現從源頭到末端嚴把關的效果。

關鍵詞:二次供水;管理水平;日常監管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增長速度快,高層建筑日益增多,城市供水壓力不斷增大,水質安全難以保障,市政直供的供水方式已滿足不了高層住戶的用水需求,需增設二次供水設施來達到相應要求。但目前,水質、水壓、水量等問題造成的投訴事件日益增多,因此有效規范二次供水行業管理行為,已成為二次供水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1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現狀

二次供水是指用戶對供水的水量、水壓等需求超過了市政公共供水管網或自建設施的供水能力,采用加壓、儲存等設施進行供水的一種供水方式。[1]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層建筑物的日益增多,二次供水方式也已成為目前主要的供水方式。二次供水管理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是民生保障的基礎。因二次供水管理工作起步較晚,目前還普遍存在著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主體多元化,各方責任不明確,日常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不到位,老舊管網設施等漏失率高、安全防范等級低等問題。4部委(建城〔2015〕31號)文件中指出要將保障二次供水安全提升到改善民生和國家反恐戰略的高度,拓寬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維度,提升管理能力已迫在眉睫[2]。

2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短板分析

查看全文

十小行業監管意見

各縣(市、區),市各部門:

為全面完成“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和規范工作(以下簡稱“十小”整規)任務,鞏固三年整規成果,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加強我市“十小”行業長效監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政府“全面規范、長效鞏固、轉型發展”的要求,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幫扶鼓勵為主,注重長效、加強協作,加快建立“十小”行業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標

進一步完善“縣市統籌協調、部門牽頭指導、鄉鎮具體負責、村社屬地管理、業主責任落實、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構建“機制模式化、經驗制度化”的長效監管體系,全面規范“十小”行業;加大政策引導力度,促進“十小”行業轉型發展,實現整規工作從突擊、短期、治標向常態、長效、治本轉變。

查看全文

銀行業監管現狀

一、我國對銀行業監管的現狀

1.利率政策

我國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確的,即漸進、有序,原則上遵循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農村、后城市,先大額、后小額的步驟。但是中國目前還沒有明確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時間表。利率市場的起步較晚,從1996年開放同業拆借利率開始,此后又開放了銀行間債券利率。2000年開放了外幣利率(小額外幣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至今也尚未形成基準利率體系,自然也沒有簡單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權和期貨。這使得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不僅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經營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即城市商業銀行不能跨區域經營。《城市商業銀行暫行管理辦法》第6條規定,城市商業銀行在地級以城市設定,一個城市只能設立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第二條規定,城市商業銀行主要為本市中小企業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務。

分析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是清理整頓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產物。與此同時還承擔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的重擔。城市商業銀行人員素質較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風險高度集中。這是監管政策明文規定城市商業銀行不允許跨區經營的背景。

查看全文

初探當前保險行業行為的監管論文

摘要:從保險監管角度來看,既要遵守加入世貿組織時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承諾,又要面對保險業改革與開放使政府對保險業直接影響力弱化的現實,尤其是作為現代保險監管制度“三支柱”的行為監管仍然不能放松。保險監管應順應環境變化,加強保險市場行為監管,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應對新的挑戰。

關鍵詞:保險市場;保險監管;市場行為;誠信建設

一、我國保險監管發展的新形勢

新中國商業保險發展近半個世紀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險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市場主體從少到多,保險產品不斷豐富和增加,保費收入規模越來越大,保險員工隊伍不斷擴大,商業保險成功走入了千家萬戶。伴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逐步做大,保險公司的市場競爭行為正變得越來越不理性。不公平競爭、不正當競爭、不誠信競爭屢屢見諸報端,受到各方的指責。保險公司的外部生存環境和社會信譽正變得越來越糟糕。

“十一五”時期,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保險在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經濟穩定運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參與社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業整體償付能力充足,自我救助能力和抵御系統性風險能力顯著增強;主體多元化、競爭差異化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保險集團和專業性保險公司;基本建成一個業務規模較大、市場體系完善、功能作用突出、服務領域廣泛、償付能力充足、綜合競爭力較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保險市場。

2006年6月16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其中提出了保險業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建立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償付能力充足、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保險業。關于發展保障,要求加強和改善保險監管。《若干意見》強調,要建立以償付能力、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行為監管為“三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在對償付能力加大監管的今天,市場行為監管仍不能掉以輕心,它是保險業健康發展的基礎。除此之外,保險監管者對保險公司的市場行為哪些是應該監管的,哪些是公司自己內部管控的行為應當作出很明確的界定。否則,將導致保險市場監管者的缺失,最終損害保險市場效率和投保人利益。但是目前保險監管中對保險市場行為重視和研究力度仍然不夠,保險市場的惡性競爭和不誠信經營時常存在。為此,研究影響保險市場行為的因素,最終尋求合理的解決途徑,在當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查看全文

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融合分析

摘要:整合組建銀保監會,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對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銀保監整合具有極強的現實必要性和操作可行性,有利于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融合,從而更好實施行業監管。

關鍵詞:銀行;保險;監管;整合

2018年2月,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職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根據方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銀監會、保監會。在經濟、社會、金融環境新的格局下,整合組建銀保監會,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對于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準確領會銀保監整合現實必要性和操作可行性,有利于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融合,從而更好實施行業監管。

1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的現實必要性

1.1混業經營格局已成。21世紀以來,我國金融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張,金融創新層見疊出,混業經營模式逐漸成形,其中銀行業、保險業在多個層面、領域呈現出融合發展格局。在業務品種上,200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保險業資金運用方向方式不斷拓展,與銀行產品交叉、同化趨勢明顯。人身保險公司推出的儲蓄型保險與普通銀行存款功能類似;投資屬性的保險產品(分紅險、萬能壽險、投資聯結險等)投向為債券、大額銀行協議存款、證券投資基金、非標資產等,與銀行理財功能相近。在銀保合作方面,除了銀行渠道代銷保險產品、代支保險金的傳統模式外,保單質押貸款、信用保險、履約保證保險等成為應用廣泛的銀保合作產品。在交叉持股方面,以金融控股集團模式為代表的金融綜合經營實體為銀行、保險搭建了機構融合的平臺,具體體現為銀行控股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控股銀行、金融集團分別控股銀行保險、產業資本分別控股銀行保險等類型,銀保牌照的縱橫整合迅速發展。銀行業、保險業的融合發展,衍生出金融風險的跨界傳播,成為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可忽視的策源領域。1.2分業監管弊端盡顯。分業監管模式按照機構類型劃分監管對象,在銀行業、保險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分業管理已經難以適應混業經營業態。第一,影子銀行不斷擴張,同業業務無序膨脹,表外業務野蠻發展,產品層層嵌套,底層資產不透明等亂象不斷出現。第二,跨機構的捆綁銷售、內幕信息、關聯交易等不規范金融行為層出不窮。第三,銀行、保險同類或類似業務因機構主體不同而面臨不同的監管標準,造成機構與監管之間的博弈,降低了監管有效性。第四,分業監管難以對金控集團內部的風險傳染形成有效監控和防范,相關監管手段和法律法規也不成熟。銀行業、保險業的重復監管、監管套利、監管空白等問題,究其原因還在于分業監管“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弊端。1.3金融管理體制滯后。需要指出的是,整合銀行保險監管職能,組建銀保監會是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方面,要放到金融宏觀管理體制整體改革的大格局下觀察。在經濟“三期疊加”和金融風險點多面廣的大背景下,金融業發展和宏觀管理需求的能力對金融管理體制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著眼于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健,宏觀審慎功能需要強化,并與貨幣政策保持緊密配合。另一方面,微觀審慎要將功能監管融入機構監管,在混業經營形勢下,更好維護機構個體穩定,同時保護好消費者權益。金融委的建立、央行強化宏觀審慎、合并銀保監微觀監管職能則是對這一要求的“一攬子”回應,銀保監管改革是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銀保合并水到渠成。1.4監管資源配置失衡。保監會、銀監會自成立以來,在全國各省區以及部分城市分別設立了派出機構,在省級單位和重要城市均分別設立了36個局(機構設置數據來源于原銀監會、原保監會官網),但在省級以下則呈現出監管資源的顯著差別。合并以前,銀監會在地市及以下設立了304個銀監分局和1730個監督辦事處,與此相比,保監會則僅有5個保監分局,在區縣更是零機構,監管難以覆蓋廣大地市以下區域的機構和業務。保險基層監管力量的薄弱造成了監管盲區,成為保險基層市場混亂無序的重要原因,拖累保險市場朝健康有序和現代化方向發展。另外,無論是銀監會還是保監會,監管力量、監管權威、監管資源都呈現出從中央到基層逐層遞減的格局,導致越到基層監管越乏力。

2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查看全文

金融行業混業監管趨勢研究論文

各國的金融管理體制分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混業經營、綜合管理兩種不同體制。每個國家根據本國的金融業發展狀況選擇適合本國的管理體制,同時也要考慮世界金融行業管理體制的發展趨勢,從而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無論分業或是混業,都對證券業的監管體制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對目前世界證券業與其它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綜合管理的新趨向進行初步探討,從而尋找我國證券業與其它金融行業關系的新定位。

一、西方國家證券業與其它金融行業的關系

縱觀西方國家證券業與銀行業、信托業以及保險業之間的關系,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933年以前為第一階段。證券業的發展環境較為寬松,此時,就美國而言,證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現代的證券市場法規多未出臺,因此證券業務與銀行業務相互交叉,沒有嚴格的界限。這一狀況一方面對證券業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機行為,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秩序的穩定。1929年發生的股市大崩潰,迫使西方國家認識到銀證分業經營的必要性,從而改變銀證混業經營的狀況。

1933年,以美國頒布《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為標志,銀證關系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分業經營階段。“《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從制度上建立了杜絕風險的防火墻,要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徹底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聯邦銀行法》管轄下的銀行與其證券子公司完全分離;商業銀行除國債和地方債以外,不得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業務;禁止私人銀行兼管存款業務和證券業務。由此,美國走了近70年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戰以后,作為戰敗國按美國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證券法,也確立了銀證分業制度。英國、韓國也實行了這一制度。

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西方各國的證券界滋生了一股強大的自由化浪潮,商業銀行與證券業的傳統區分逐漸消失,銀證又出現再次融合的趨勢,成為第三個發展階段。首先體現在英國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倫敦證券交易所實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許商業銀行直接進入交易報從事證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傭金的規定,公司與客戶可以直接談判決定傭金數額;3、準許非交易所成員收購交易所成員的股票;4、取消經紀商和營業商的界限,允許二者的業務交叉和統一;5、實行證券交易手段電子化和交易方式國際化。”2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許銀行兼并證券公司,從而拆除了銀證之間的防火墻。這些措施吸引了許多外國銀行的大量資金,提高了英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美、日面對英國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應的對策。美國從80年代以后,對銀證分業制度逐步松動。1987年,美聯儲授權部分銀行有限度地從事證券業務,并授權一些銀行的子公司進行公司債券和股票的募集資金活動。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為止,銀證融合的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強,更多的國家對證券業自由化動作給予了配合和響應。

查看全文

金融行業混業監管趨勢論文

各國的金融管理體制分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混業經營、綜合管理兩種不同體制。每個國家根據本國的金融業發展狀況選擇適合本國的管理體制,同時也要考慮世界金融行業管理體制的發展趨勢,從而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無論分業或是混業,都對證券業的監管體制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對目前世界證券業與其它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綜合管理的新趨向進行初步探討,從而尋找我國證券業與其它金融行業關系的新定位。

一、西方國家證券業與其它金融行業的關系

縱觀西方國家證券業與銀行業、信托業以及保險業之間的關系,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933年以前為第一階段。證券業的發展環境較為寬松,此時,就美國而言,證券交易主要受州的管理,現代的證券市場法規多未出臺,因此證券業務與銀行業務相互交叉,沒有嚴格的界限。這一狀況一方面對證券業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由此滋生了大量的投機行為,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秩序的穩定。1929年發生的股市大崩潰,迫使西方國家認識到銀證分業經營的必要性,從而改變銀證混業經營的狀況。

1933年,以美國頒布《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為標志,銀證關系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分業經營階段。“《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從制度上建立了杜絕風險的防火墻,要求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徹底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聯邦銀行法》管轄下的銀行與其證券子公司完全分離;商業銀行除國債和地方債以外,不得從事證券發行承銷業務;禁止私人銀行兼管存款業務和證券業務。由此,美國走了近70年的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道路。”1日本在二戰以后,作為戰敗國按美國的要求制定了日本證券法,也確立了銀證分業制度。英國、韓國也實行了這一制度。

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西方各國的證券界滋生了一股強大的自由化浪潮,商業銀行與證券業的傳統區分逐漸消失,銀證又出現再次融合的趨勢,成為第三個發展階段。首先體現在英國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1986年10月倫敦證券交易所實行了重大的金融改革,“1、允許商業銀行直接進入交易報從事證券交易;2、取消交易最低傭金的規定,公司與客戶可以直接談判決定傭金數額;3、準許非交易所成員收購交易所成員的股票;4、取消經紀商和營業商的界限,允許二者的業務交叉和統一;5、實行證券交易手段電子化和交易方式國際化。”2這一重大改革主要是允許銀行兼并證券公司,從而拆除了銀證之間的防火墻。這些措施吸引了許多外國銀行的大量資金,提高了英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美、日面對英國這一重大措施,也采取了相應的對策。美國從80年代以后,對銀證分業制度逐步松動。1987年,美聯儲授權部分銀行有限度地從事證券業務,并授權一些銀行的子公司進行公司債券和股票的募集資金活動。日本也在1998年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到目前為止,銀證融合的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強,更多的國家對證券業自由化動作給予了配合和響應。

查看全文

論證券投資行業監管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從各國的實際情況入手,主要通過對于不同的基金監管模式中主體(國家與行業協會)的不同次位順序對比分析,力圖說明行業協會在證券投資基金的監管體制中應該作為基礎性的監管主體。同時從法哲學的角度說明這種制度設計有其理論上的應然性。進而提出:在我國完善證券投資基金監管的過程中,建立以證券投資基金的自律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模式對于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行業協會監管模式監管主體優位地位

AnalysisonSuperiorityofProfessionalAssociationn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TheStockInvestmentFund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actualsituationsofdifferentcountries,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ndifferentorderofsubjects(includingstatesandprofessionassociation)amongdifferentmodeoffund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thisessaytriestoprovethatprofessionassociationshouldbecomethebasicallysubject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inthesystemofthefund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thestockinvestmentfund.Meanwhile,fromtheangleofjurisprudencetheassayshowsthiskindofsystemdesignhasitsinevitabilitytheoretically.Thenthearticleputsforward:duringtheprocessourcountryperfectsthe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stockinvestmentfund,tofoundthemode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nthebasisofthe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ofstockinvestmentfundhasagreatimportanceonthedevelopmentthestockinvestmentfundofourcountry.

Keywords:professionassociationmode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subjectof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superiorityposition

一、世界各國證券投資基金監管的主要模式及其運作機制分析

查看全文

燃氣行業安全生產依法監管探討

摘要:隨著工業迅速發展,社會越發關注能源問題,燃氣作為清潔能源越發重要,但其燃易爆特性,極易產生火災、爆炸和中毒事故,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廈門市燃氣行業主管部門因地制地宜制定政策,對燃氣安全生產使用全過程依法監管,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保民生工程安全。本文從政府監管角度探討廈門市燃氣行業安全生產依法監管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燃氣;行業主管;安全生產依法監管;問題及對策

隨著社會對能源結構和環境的重視,燃氣因價低清潔成為生產生活的重要能源組成,但其易燃易爆的特性,極易產生燃燒爆炸事故,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從而形成發展與安全的矛盾。近年來,全國燃氣事故層出不窮,造成較大社會影響,而從廈門市燃氣安全行業監管角度看,安全形勢也十分嚴峻。依法監管,就是推動燃氣行業安全監管的深入變革,確保監管與發展相適應,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本文主要從監管角度出發,探討廈門市燃氣行業安全監管問題,介紹了該市在瓶裝燃氣市場安全依法監管的調整,分析其在燃氣行業依法監督、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實踐做法。

1燃氣行業生產現狀

廈門市燃氣行業由7家瓶裝液化氣企業、一家管道天然氣企業和四家車加氣站企業負責日常運營,擁有各類用戶數近200萬。其中,瓶裝液化石油氣使用分布廣泛,特別在居住環境惡劣的城鄉結合部,新居民安全意識低,“黑氣”現象猖獗,瓶裝液化氣安全難以用傳統模式開展監管;管道天然氣投入時間長,安全性往往受到工程質量、腐蝕老化、焊縫開裂、人為破壞以及自然災害等風險因素的影響,占壓及野蠻施工造成的錯挖、挖破泄露現象頻發;汽車加氣站安檢不到位和在工藝區使用電子通信設備等隱患頻現。

2燃氣行業安全監管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