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7:46: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科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局創新科技行動指導意見
為深化產學研合作創新,推進自主創新年活動深入開展,實施好市“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為全面實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戰略目標提供科技支撐,決定實施創新科技行動,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立足我市基礎和優勢,以產學研合作為抓手,大力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區、產學研結合密集區、科技成果轉化匯集區,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和轉方式、調結構步伐,推動我市經濟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二)基本原則
1、自主創新原則。以自主創新為根本動力,面向市場,充分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投資、金融、稅收、服務、人才等政策,推進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主體。
2、突出特色原則。立足我市具有基礎優勢和特色的重點行業,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相結合,集中資源,加大投入,不斷加快盤活、提升存量和培植增量步伐,推進產業集聚,建設特色產業基地,著力培育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
新農村農業新科技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建設農業科技
[論文摘要]加快新農村建設,關鍵是推廣農業新科技;加強農業科教體制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建設,農民科技知識的培訓,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農村能源環保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引進力度,農業科技研發投入和農業資源配置調整,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
推廣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本文以個人在農村實際工作經歷認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是推廣農業新科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干部和農民對農業科技的信仰、提高學習和掌握農業科技知識能力,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
一、加強農業科教體制改革
加強農業科教體制改革,必須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精神和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大會精神,加快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的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與農業的有效結合,有利于農業科技創新,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原則,合理配置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農業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現有基礎,集中力量從事重大農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農業科研機構應逐步轉變為科技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的技術開發機構,建立起分別承擔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服務的農技推廣隊伍,逐步形成國家興辦和國家扶持、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局創新科技發展意見
各科室、所、中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圍繞“創建科技強市”、“企業服務年”、“科技幫扶促調”等活動,根據省科技廳《關于深入開展科技幫扶促調活動的通知》(浙科發政〔2009〕24號)和*市委提出的“強工業、興三產、優環境、促民生”的有關精神,結合我市實際,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為實踐載體,“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為重點,通過開展科技幫扶促調專項行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幫助企業克難攻堅、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切實促進我市企業升級、科技企業培育、科技項目申報和知識產權等工作的長足發展?,F就我局進一步做好科技服務,支持企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實施一批工業科技創新項目,大幅提升工業自主創新能力。
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推進機電裝備、新型電子產品、節能降耗、新材料與推廣應用、綠色化工及清潔生產、傳統產業提升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加快制造業向高端發展,并拉長產業鏈。重點支持傳統產業優勢特色企業通過運用先進技術、先進裝備和先進節能技
術改造提升。重點培育現代植物藥,以數控機床、節能型壓縮機、自動化柔版印刷機械等產品為代表的新型裝備制造業,新型紡織,有色金屬延伸,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綠色化工等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龍頭企業和集團,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力量。
幫助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加速推進產品創新。加大力度,全力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積極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組織實施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加快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支持企業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新品種,著力提高產品品質和企業競爭力。
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研究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高新科技成果轉化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低,主要是因為投資的瓶頸。我國應建立風險資本市場,并出臺有關優惠政策,鼓勵和保護風險投資,促進高新科技成果轉化,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高新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
1高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率低
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5%左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29%,遠低于發達國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值在社會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
我國每年有20000余項比較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5000多項專利,但是其中最終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成果不足5%,而歐美發達國家的轉化率則高達45%。
在國際競爭力排名中,據2003年度《洛桑報告》,中國大陸的國際競爭力在人口超過2000萬的3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位。有關專家在解析這份國際上頗具影響的報告時認為,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已不再是制約我國科技競爭力的瓶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科技資源,使科技產出最大化已成為解決問題的根本。
新科技與文藝功能變遷論文
【摘要題】科技與文藝
【正文】
不同時代的文藝可以有著不同的功能,如原始部落進行狩獵、戰爭行為時,用歌舞的文藝形式作為對于勝利的祈禱,這里有巫術功能;宗教活動中往往也要采用音樂、誦詩的文藝形式,這里有儀式功能;而在當代都市生活中,文藝可能承擔青年們情感宣泄的功能。在當代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藝功能發生了重要的變遷。其突出變化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引導-規范功能:目標重建
文藝在公眾生活中可能起到一種引導思想和行為的方向、規范人們活動的路徑的作用。關于這一問題,中國古代的孔子強調詩、樂的倫理價值,古希臘柏拉圖對于文學創作的激烈批評,都以這一認識作為依據。當代藝術也不是沒有引導和規范的意義,只是這種引導和規范已經不同于過去時代的具體狀況了。美國社會學家里斯曼曾經寫過《孤獨的人群》,書中提出了自工業革命以來引導模式的重大變化。杰姆遜對此有一段評述,他說:“里斯曼認為歷史上有三種社會形式,或者說有三個歷史時刻:第一是所謂傳統的社會,第二是市場資本主義社會,第三則是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不管叫什么名稱,在每一個社會都有相應的權威,體現在人們的價值觀、行為及動機中,……在論述這三種社會時,里斯曼用了‘引導’這個概念,即什么引導著人們的行動,社會中的人們又是怎樣被引導的?!保ㄗⅲ骸逗蟋F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弗·杰姆遜教授講演錄》,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52頁。)所謂的三種引導,就是工業革命之前的傳統社會代代相傳的“傳統引導”,工業革命之后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爭取個人成功的“內在引導”,以及當代社會體制化條件下,某種組織的力量取代了過去個人的作用,不太強調個人,從而出現“他人引導”的模式。里斯曼這些說法可能有些理想化,過分強調了不同歷史階段的差異,不過,他認為社會的引導機制會隨著歷史演變而發生變化的觀點是有合理性的。
文藝對于人們生活的引導,當然也會隨著社會引導機制的變化而發生相應改變。在傳統的社會中,那種穩定的秩序使得人們感到過去的經驗可以成為以后的指南,而在指南中,圣人的言說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當代社會,社會的急速變化使得過去即使是成功的經驗也不能保證適用,并且往往是因為過去成功,那種經驗可能成為今天面對已經必須重新思考、解決問題時的障礙。隨著社會轉型、文化旨趣的相應變化,過去道德的合理性也被重新加以審視。在傳統文藝的那種訓誡失去效能的境況下,文藝的引導功能發生了改變。丹尼爾·貝爾認為電影具有巨大的改造文化的力量,他說:“青少年不僅喜歡電影,還把電影當成了一種學校。他們模仿電影明星,講電影上的笑話,擺演員的姿勢,學習兩性之間的微妙舉止,因而養成了虛飾的老練?!保ㄗⅲ旱つ釥枴へ悹枴顿Y本主義文化矛盾》,三聯書店1989年,第115頁。)在這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電影起到了引導作用,只是這里是一種偶像崇拜的效果,觀看者是偶像的膜拜者,同時也幻想自己成為偶像。這里的引導是以一種白日夢的方式達成效果,它以社會認可的成功作為追隨目標。
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創新型科技人才成為了當前市場經濟的核心力量。同時,對創新型人才進行培養也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針對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研究,有助于我國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從而為國家以及社會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關鍵詞: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體系的影響,我國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過于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所忽略。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的變化帶動了整個社會產業結構的變化,因此我們只有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以及時發展的需求,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
一、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內涵分析
1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當前的科技型企業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在科技型企業中工作的人員,基本都具備了較高的思想素質,尤其是創新型科技人才,從思想覺悟以及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了比其他層次的技術人才要優秀的品質。同時,創新型科技人才從團隊意識以及企業利益觀念、創新意識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了強大的力量,此類人才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
2具備合理化的知識結構創新型科技人才自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創新精神,而且給予他們提供創新意識的強大動力就是他們自身的較完善的知識結構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萍夹腿瞬旁谶M行創新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而且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這些都是科技型人才在進行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前提條件。創新型科技人才需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對所涉及的行業知識進行全方位的獲取。為了能夠保證科技人才的知識結構合理化,許多國家都通過一些資質認證來對科技型人才進行考核。我國也同樣采用了相應的資格考試,不僅是為了合理化科技人才的知識結構,這同時也是對科技人才的一種全面考核。
高新科技公司假期實踐匯報
悄然而至的暑假有飄然而去,短短的兩個月就這樣結束了。學校組織我們進行是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目的在于讓我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豐富自己的閱歷和課外生活。
隨著時代的發展,招聘單位對求職者工作經驗的要求更加嚴格,所以假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去學習學校未曾傳授的知識。坐著南下的火車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三十年的光輝歲月,創造了無數的神話,對于心中有著興奮與陌生,更充滿了期待與希望,而那偌大的城市讓人感受到壓力的重量。
由于尚未接觸到專業課程,以后到醫院實習的機會還有很多,所以選擇了非專業相關的公司去實習,從而接觸不同的行業領域,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可以了解企業的運作,對于以后的工作有一定幫助。
實習的公司是一家以生產不間斷電源(UPS)和通信電源為主的高新科技公司,公司以“集科技精髓,創華夏偉業”,為己訓,所以取名深圳恒盛科技有限公司,隸屬廈門恒盛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實習時間很短但對它的的情感由陌生漸漸變得熟悉,油然而生的親切讓我對它有了更多的了解。
從企業的發展史,我看到創業者的艱辛,看到永不放棄的精神,看到人開拓創新、勇往直前的勇氣。風雨二十二載,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承載了刻畫的輝煌和驕傲,從一個小作坊式的企業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多項產權并成功上市的民營企業,這不僅僅代表人的成功,更是民族的驕傲那些驕人的成績讓中國在電源領域挺直了脊梁。
來的第一站是人力資源部和行政部,從這里我了解到堅信熱油輝煌的發展史,雄厚的企業文化、先進的管理、規范的制度,讓我認識到一個企業的發展要有堅定的后勤保障‘合理的規章制度來保駕護航;第二站是綜合辦公室,它包括計劃組、采購組、送貨組等部門,在這里我學習到生產計劃的制定、物料的準備、貨單接受和發出等一系列過程,這些部門為生產做足充分準備;第三站是生產部,它主要負責產品的生產、調試、維修、包裝,在這里我了解了產品的類型、生產過程、調試和包裝要求等一系列生產程序;第四站是品質部,它主要對產品的來料和性能進行檢測,嚴把質量關,提高公司信譽;最后一站是研發部,它是公司的核心陣地,負責產品的研發,為公司的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科技不容錯失的重要戰略論文
形勢逼人不進則退
正在發生的科技革命也不會自動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重大技術創新多數首先發生在發達國家,從而使它們首先占據了市場優勢。我們利用人家發明的技術時,往往要支付高額的使用費或轉讓費。
其實,機遇本身就是一種挑戰。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
史可為鑒。18世紀末19世紀初,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相繼進入工業革命時代,而已經走完“康乾盛世”的清王朝還沉醉在“天朝帝國”的榮耀里,不思進取。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國家開始電氣革命,而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清朝覆滅和軍閥混戰時期,重大機遇再次與我們擦肩而過。兩次錯過機遇的代價是慘重的,使我們長期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甚至一度幾乎墮入亡國滅種的深淵。
我們再不能重蹈歷史的覆轍。21世紀是決定中國能否全面趕上世界先進國家的關鍵世紀,未來的一二十年是我國在新世紀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國際競爭將空前激烈,只有那些具有敏銳眼光和充分準備的競爭者才能贏得未來的主動權。
我們對參與這場較量有著高度的自信。我們黨已經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特別是形成了“三個代表”這一執政興國的強大理論武器。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都是今天擁有而過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備的有利條件。
新科技革命與全球化結合論文
信息產業的基礎設施是電信。日本延誤了電信市場的開放,使日本的電子公司失去了移動電話和通信市場。而1984年美國進行了電信改革,打破壟斷,電信價格大幅度下跌。1996年英國全面開放電信市場,打破了電信與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網絡電腦的分割,通過多媒體進行綜合發展。90年代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和西門子聯合推出GSM體系,美國則在全球推銷自己的CDMA系統。日本的松下,索尼到1997年才推出自己的手機,喪失了市場先機。
美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戰略,在90年代獲得成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1995~1998年間,美國1/3的經濟增長來自于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在國內總收入(GDP)4.1%的增長率中,信息產業的貢獻達1.2個百分點;計算機和電信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4%。到2006年,美國將有一半工人受雇于信息產業或成為信息技術的使用者。高新技術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催生了一批新興關聯產業,如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1970年,美國每輛汽車電子裝置的價值只有25美元,1990年上升到1383美元,2000年,美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上千億美元。在1998年美國資本設備實際投資16.5%的增長率中,信息設備的貢獻就占9.6個百分點,占總增長率的58%。美國信息產業占經濟的25%,生物產業將使新經濟的比重再增加15個百分點。
以美國帶動的信息全球化,已經全世界達成了共識。2000年9月在沖繩舉行的8國首腦會議通過了<全球信息社會沖繩憲章>,指出:信息通信技術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動力之一。信息通信技術將對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變革。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2/3的8個國家達成共識,要協調一致,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成果和益處,同時要在這種革命性變化中制訂信息技術的各種相關規則。
21世紀全球發展的巨大的動力,仍然來自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到2025年,全球人口將增長1/3,達到80億,2050年達到89億,人口老化現象將影響全世界。今后幾十年知識激增和因特網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一場真正的知識革命正在開始,知識量每五六年就增加一倍。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本尤其受重視,它的重要性超過體力勞動、自然資源以及實物資本。富國創造的的財富都歸功于人力資本。在美國高效率的知識工作者在就業者中占2/5到2025年,在新的“知識經濟”中老的工業部門將降到10%的比例。
信息產業在全球發展方興未艾。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崩盤,并不說明信息產業的失敗,它可能標志著積極的轉折:美國的信息產業進一步與傳統經濟結合,美國信息革命的進一步全球化,“新經濟”將繼續發展。
3。“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信息產業的基礎
高新科技時代研究論文
【摘要題】科技與文藝
【正文】
1
現代高新技術的進步與文學藝術的發展處在深刻的矛盾之中,處在命題與實際上的悖論之中。我們在研究它們相互關系中的正面影響的同時,有必要注意它的負面效應。
我們不能不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破除了宇宙自然與生命思維的許多神秘的同時,也大大壓縮了人類想象的空間,摧毀了不少“詩意棲息”的社會生態環境,嚴重沖淡了溫馨和諧的人文情感。人們驚呼科技產業化時代藝術人文精神的喪失,驚呼現代科技對傳統藝術精神和藝術魅力的瓦解,驚呼經典意義上的藝術價值受到越來越大的藐視。
有人估計,科學與藝術的“整合”可能成為21世紀的一個趨勢。可是,科學與藝術畢竟是人類存在和需求的兩個相對獨立的方式和基本分支。李政道博士說:“科學與藝術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們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的?!保ㄗⅲ豪钫乐骶帲骸犊茖W與藝術》,上??萍汲霭嫔?000年版。)這是對未來高科技時代前景的一種有遠見的預測。但這里的問題是:科學與藝術像“一枚硬幣的兩面”,那么,這枚“硬幣”是什么呢?我以為,這枚“硬幣”就是人性本身??茖W是人的求真、求規律性的本能的產物,藝術是人的求美、求情感性的本能的產物。就說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追求的目標都具有“真理的普遍性”,但這個“真理的普遍性”在兩者之間是有原則差別的??茖W為人性的某一個方面服務,藝術亦為人類的某一個方面服務,如果把科學淪為藝術的手段和工具,或者把藝術淪為科學的手段和工具,那么,符合人類的真正的“創造”基礎就會遭到雙重打擊?!坝矌拧钡摹皟擅妗庇肋h應該是“兩面”,即使是“不可分的”,也不能“整合”成“一面”,否則,人類的精神結構勢必帶來人為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