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0:52: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力衰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心力衰竭內科治療
急性發生的心力衰竭(心衰)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稱為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AHF有較高的近期死亡率,歐洲的一項研究報道AHF住院死亡率為6.7%[1],美國ADHERE注冊研究中AHF住院死亡率是4%[2],而英國的一項調查中AHF的住院死亡率為15%[3]。AHF治療的目的首先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的危險,同時緩解患者的癥狀,解除痛苦。不同類型AHF間的臨床特點和治療選擇有明顯的區別,與慢性心衰在循證醫學方面的成就相比,AHF的循證醫學的證據還非常有限。
1急性心力衰竭治療的選擇
AHF的現代內科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有:利尿藥、擴張血管藥、正性肌力藥物、呼吸機和血濾等。治療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患者的病情特點。血流動力學特點是反映AHF病情的重要方面,依據血壓可將AHF分為下列3種類型[4]:①高血壓性AHF,動脈收縮壓>140mmHg,占AHF的43%~50%,常是射血分數(EF)保留的心衰,老年女性多見,住院死亡率<2%;②血壓正常的AHF,動脈收縮壓在90~140mmHg,占AHF的48%~52%,常是慢性收縮性心衰的急性失代償,住院死亡率8%~10%;③低血壓性AHF:動脈收縮壓<90mmHg,占AHF的2%~5%,包括心源性休克,住院死亡率>15%(若為心源性休克,住院死亡率>30%)。不同類型患者的預后有明顯差別,在治療的選擇上也有明顯不同。針對高血壓性AHF,積極應用擴張血管藥物;對血壓正常的AHF,可以慎重應用擴張血管藥物;而對于血壓低的AHF患者,則需應用有升壓作用的正性肌力藥。利尿藥的應用依據肺淤血水腫和(或)體循環淤血的程度決定。在肺淤血水腫和(或)體循環淤血程度重而利尿藥效果欠佳的患者,可積極使用血濾等非藥物治療。在合并呼吸衰竭的AHF患者,可積極考慮無創呼吸支持治療。
2AHF現代治療措施的循證醫學證據
2.1無創呼吸支持
無創呼吸支持(noninvasiverespiratorysupport,NIRS)包括持續氣道正壓(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和雙水平間歇氣道正壓(bi-levelintermittent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通氣。可以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心臟后負荷,減少呼吸做功,減少氣管插管,降低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的死亡率。適應證是:嚴重的急性呼吸衰竭,PaO2/FiO2<250mmHg,突發的氣短伴呼吸頻率>30min-1,有肺水腫的典型體征。在一項有1069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參加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中,直接比較了CPAP、biPAP與標準氧療的臨床效果,結果發現,無創機械通氣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和酸中毒等代謝紊亂,但對短期死亡率無明顯影響[5]。一項薈萃分析中,與標準氧療相比,CPAP和biPAP均能降低氣管插管和呼吸機的使用率,并降低7d死亡率[6]。因此,對有適應證的AHF患者,國內外指南均建議積極應用NIRS。
心力衰竭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2例,其中男45例,年齡40~78歲,女17例,年齡42~86歲。根據其臨床表現、心臟彩色多普勒、心電圖、X線等檢查均證明有心衰存在,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其余均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1.2治療緩解癥狀;提高病人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防止心肌損害加重;降低死亡率。注意休息、飲食控制、嚴重心力衰竭時控制液體攝入及限制鈉鹽的攝入量、避免過量飲酒、戒煙,治療方法包括病因治療、控制誘因、減輕心臟負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室重構等。
2護理
2.1心理護理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病程長且多次反復發作,病人易多慮、煩躁、緊張,普遍有焦慮和抑郁發作,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和分管醫生、護士,對患者態度和藹、誠懇熱情、耐心解釋,體貼關心患者,對病人心理護理尤為重要,使其主動配合治療。鼓勵患者說出焦慮的心理感受,分析其原因,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取得信任,要做好家屬工作,讓病人樹立信心,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給患者吸氧時,解釋用氧目的,注意事項,解除呼吸困難,減輕心理壓力。
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現狀
【摘要】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是臨床常見心內科疾病,有著較高發病率。由于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不具有典型性,增加了臨床診斷難度。近年來,心力衰竭的治療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生物學治療方法已經開始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如:傳統藥物主要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而當前已向心臟再同步治療、超濾治療、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發展。不僅僅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更為重要的是改善患者心臟重塑能力。相信隨著臨床及基礎研究的結合,心理衰竭的預防及治療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現將心力衰竭的診斷及治療研究狀況進行探討,以望對后期心力衰竭的診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生物學標記;診斷;基因;超濾治療;干細胞移植治療
心力衰竭多會發生心肌損傷,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疾病會導致心肌的損傷,臨床中多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勞力性呼吸困難、喘息不止,甚至部分患者出現心源性休克,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舒適度[1-2]。因此,研究心力衰竭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心力衰竭的診斷方式有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生物學標志物等方式,其中生物學標志物對急、慢性心力衰竭有較強預測價值。當前的臨床基因治療只在動物上進行了研究,靶向不強、表達不穩定等問題需進一步解決。本文就心力衰竭的診斷情況、治療方式進行綜述,現綜述如下:
1心力衰竭的診斷
1.1發病機制心力衰竭發生病因主要包括[3-5]:1)基本病因: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各種心血管疾病都會導致心力衰竭,心肌發生損傷會使心肌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最后使心室泵血功能失常,充盈功能低下;2)引發因素:還有一些其他非心臟病因素也可誘發心力衰竭。常見的心力衰竭誘因如下:發生感染、心律失常、藥物使用不當、情緒因素、過度運動等,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貧血、乳頭肌功能不全等。1.2診斷方法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的終末期階段,盡早發現及診斷對促進患者舒適程度具有重要作用。1)影像學檢查:長期以來,臨床多數依靠X線顯示心胸比例[6]。然而,這種診斷方式并不能明確判斷心室大小,僅僅能夠為隨訪診斷提供參考。也有臨床對心力衰竭的診斷是依靠心室大小變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數[7]。左室內徑增大、左室射血分數≤40%則可明確診斷為左室心力衰竭。近年來,伴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在臨床中得到應用。通過超聲心動圖可清晰的觀察到患者的心臟狀況、心臟的舒張壓及收縮壓[8-9]。尹濤源等學者通過選取149例射血分數正常心力衰竭(HFPEF)患者為研究對象[8],同時選取10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對照,均給予M型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發現射血分數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M型超聲心動圖指標LVD、LAD、IVST、LVPWT、A、EDV、E/A、E/E′與非心力衰竭患者均有顯著差異,充分證實了M型超聲心動圖指標對HFPEF患者的診斷作用。2)生物標志物:臨床也提出了通過檢測血漿腦鈉肽、N端前體腦鈉肽也可診斷心力衰竭者。我國張江利學者選取150例心力衰竭患者與150例正常人群進行對比研究[9],均檢測兩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并分析NT-proBNP水平與LVEF分級的關系,結果發現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且隨著患者LVEF分級越高,NT-proBNP水平越低,兩者呈負相關。由此表明:檢測NT-proBNP水平可作為心力衰竭早期診斷的有效指標。當然,心力衰竭的診斷并不一定依靠某一種診斷方法,為了提高早期診斷率,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聯合以上診斷方法,提高早期診斷率。
2心力衰竭的治療
老年心力衰竭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齡60~89歲,平均(70.1±7.2)歲。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診斷標準[2]。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個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數: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病因本組以原發病為主要病因,其中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是主要原因。單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種疾病36例,3種以上疾病44例。隨著年齡增長,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礎疾病:患者多有一種以上的基礎疾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壓42例。心力衰竭的誘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顫18例,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9例,其他39例。
1.3臨床表現胸悶、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臥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帶血絲28例;上腹部飽脹不適、食欲缺乏18例,惡心、嘔吐9例;少尿、水腫8例;發熱12例,頭痛、頭暈、煩躁、失語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臨床特點
2.1老年人因惱血管硬化及腦供血不足,記憶力差,病史常陳述不清,同時常伴有全身多種疾病存在,致使臨床癥狀錯綜復雜,而心力衰竭癥狀往往不典型[3]。
心力衰竭的中西治療進度
1西醫進展
RHF的病理生理[1]歸納為:(1)嚴重的基礎疾患;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嚴重、高心病高血壓未能控制、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等;(2)內分泌機能失調;(3)心臟受體異常變化;(4)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5)氧自由基增加;(6)微循環障礙。
1.1洋地黃RADIANCE和PROVED研究表明嚴重心力衰竭、胸部X線心臟增大以及NYHA心功能Ⅱ~Ⅲ級心力衰竭病人對洋地黃的長期應用具有很好的效果[2].在嚴重心肌病變特別是一些心力衰竭的基礎心臟疾患發展到不可逆的程度時,洋地黃的中毒量和治療量非常接近,此時選用小量快速的洋地黃制劑可能會減少中毒的可能性。
1.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對羥苯心安等[3].間斷滴注多巴酚丁胺(每周滴72小時)可使RHF患者的心功能持續改善,同時還能促進心肌超微結構的修復。此外發現兩種口服多巴胺類似藥物--左旋多巴(Levodopa)和多巴胺異丁酯(ibopamlne)對RHF亦有療效。
1.3磷酸二酯酶抑制劑代表藥有氨聯吡啶酮(amrinone)和氫甲苯咪酮(fenoximone)。有人提出酌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短期使用甲狀腺激素[4].
1.4利尿劑病情穩定的心力衰竭病人癥狀復發或惡化,大多數是由于沒有維持適當的體液平衡,因而利尿劑是心力衰竭病人最有效的藥物[5].正確的利尿劑劑量應當是以防止過量的體液儲留為原則。襻利尿劑最重要,以速尿最為常用。一些病人對布美他尼反應更好,但價格較貴并有引起肌痛的副作用。Tosemide更容易被胃腸道吸收、藥物峰水平更高、作用時間更長,但是臨床應用的資料較少。
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預后的影響
【摘要】目的研究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沙庫巴曲纈沙坦對其心功能及近期預后的影響。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收治的105例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52例)與研究組(53例),對照組行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研究組將常規抗心力衰竭方案內依那普利替換為沙庫巴曲纈沙坦。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心功能指標(左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舒張期室間隔厚度及左心房前后徑)水平、生活質量評分、治療總有效率和心臟不良事件(心力衰竭惡化、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發生率。結果治療前,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左室射血分數、總有效率為(55.37±4.06)%、96.23%,明顯高于對照組[(51.05±3.94)%、78.85%],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舒張期室間隔厚度、左心房前后徑、生活質量評分及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分別為(47.53±4.31)mm、(8.98±0.86)mm、(34.13±3.15)mm、(62.32±6.43)分、5.66%,明顯低于對照組[(52.27±5.13)mm、(10.32±1.07)mm、(36.77±3.44)mm、(77.24±7.16)分、23.0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沙庫巴曲纈沙坦的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并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發生風險。
【關鍵詞】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沙庫巴曲纈沙坦;心功能生活質量;心臟不良事件
;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統常見病癥,發生機制主要為心臟舒張或收縮功能障礙致使心臟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屬于心血管病癥的終末端,對患者心臟功能有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1-2]。臨床上主要將左室射血分數將心力衰竭分為3種類型,即射血分數降低、射血分數中間值、射血分數保留,不同類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流行病學特征及發生機制均存在差異,而現階段臨床上關于射血分數降低、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的治療已經相對成熟,而關于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的研究較少,臨床治療及預后尚未完全明確,因此合理治療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已經成為心力衰竭研究的熱點之一[3-4]。就以往來看,臨床治療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多選用常規抗心力衰竭方案,雖具有一定療效,但對患者心功能及預后質量的改善欠佳。而沙庫巴曲纈沙坦作為心力衰竭治療的一種新藥,可對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產生抑制,提升左室射血分數與減輕心肌障礙[5-6]。本研究以105例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沙庫巴曲纈沙坦對其心功能及近期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收治的105例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52例)與研究組(53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2.63±6.8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3±1.45)年;心功能分級:Ⅱ級26例,Ⅲ級19例,Ⅳ級7例,左室射血分數41%~47%。研究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62.49±6.97)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8±1.54)年;心功能分級:27例Ⅱ級,18例Ⅲ級,Ⅳ級8例,左室射血分數41%~48%。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同意書,且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標號20200623。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與《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7]中射血分數中間值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相符;②左室射血分數40%~49%;③心電圖檢查顯示心臟功能或結構異常;④紐約心功能分級Ⅱ~Ⅳ級;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臟器功能不全;③認知障礙;④先天性心臟病;⑤拒絕參與研究;⑥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⑦血流動力學異常。1.3方法1.3.1對照組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即:口服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2022378,規格:10mg),每次5mg,2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生產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2025391,規格:25mg),初始劑量每次6.25mg,2次/d,7d后每周用藥劑量增加6.25~12.50mg,每次最大劑量50~100mg,2次/d;口服托拉塞米片(生產廠家:南京正科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52493,規格:10mg),每次10mg,1次/d;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生產廠家: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H32024005,規格:5mg),每次5mg,2次/d;1個療程為3個月,共1個療程。1.3.2研究組將常規抗心力衰竭方案內依那普利替換為沙庫巴曲纈沙坦,即: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托拉塞米片及硝酸異山梨酯片,用藥方法、劑量與對照組一致;同時,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生產廠家:NovartisPharmaSteinAG,注冊證號:H20170344,規格:50mg),初始計量每次50mg,2次/d,2~4d后增量1次,直至靶劑量為每次200mg,2次/d,1個療程為3個月,共1個療程。1.4觀察指標(1)觀察2組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心功能指標水平。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舒張期室間隔厚度及左心房前后徑,選取西門子ACUSONX150彩超系統測定。(2)觀察2組治療前與治療后3個月生活質量評分。選取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評定生活質量,評估內容有身體、情緒及其他領域,滿分105分,得分越高即生活質量越低。(3)比較2組治療總有效率。療效評價:①顯效。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顯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數顯著上升,心功能分級下降>2級。②有效。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有所緩解,左室射血分數有所上升,心功能分級下降>1級。③無效。治療后,心力衰竭癥狀、左室射血分數無改善,甚至加重。顯效加有效計為總有效。(4)比較2組治療后3個月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心臟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惡化(心力衰竭正常加重、心功能持續下降)、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1.5統計學處理數據經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益心合劑治療心力衰竭分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選68例心衰患者均為我院心血管內科、西醫內科的門診及住院病人。按隨機原則分為兩組。治療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4.5±9.8)歲;對照組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齡(63.7±9.6)歲;兩組在人口學特征、病情、病程,以及治療前一般體檢項目如心率、血壓、NYHA心功能分級、心電圖、實驗室指標及中醫舌象、脈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參照陳灝珠主譯(美)《臨床心臟病學》中有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制定[1]。心功能分級標準: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修訂的心臟病心功能分級標準制定[2]。
1.3納入病例標準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狀況研究
[摘要]該文對老年人衰弱及其研究現狀、心力衰竭與衰弱的關系、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可提高患者、醫務人員對衰弱的認識及重視程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狀況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老年;心力衰竭;衰弱;健康狀況;綜述
衰弱是指由于個體脆弱性增加及保持自我內在平衡的能力下降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征[1],導致疾病易感性增加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增高。由于衰弱沒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常被人們忽視,但衰弱能逐漸消耗老年人的功能狀態,輕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導致自理能力降低、殘疾等狀況的出現[2],極大損害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并會給患者家庭和醫療衛生帶來巨大的負荷。充分了解衰弱及其影響因素,盡早對衰弱進行識別,了解其影響因素并及時予以有效的干預,衰弱有逆轉的可能。近年來,衰弱的相關研究逐漸深入,心血管領域的學者也開始關注衰弱的相關研究,2014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的白皮書中對衰弱在心血管領域的新興地位進行了介紹[3],作為心血管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心力衰竭與衰弱的關系越來越得到關注。本文介紹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衰弱狀況的研究現狀及影響因素,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撐。
1衰弱及其研究現狀
1.1概述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逐步衰退,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年齡已不能全面地評價老年人的綜合健康狀況,也不能完全反映老年人各個器官、組織功能的真實狀況。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健康問題的研究逐步深入,作為與年齡關聯性極大的一種綜合征,衰弱成為老年健康狀態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4]。衰弱的概念在20世紀60年代被引入[5],用于評價老年人的綜合健康狀況及多個生理系統損害的累積,被認為是獨立于正常老齡化過程的一個臨床綜合征,核心是老年人生理儲備下降或多種功能異常[6]。作為衰弱的高危群體,老年人的綜合健康狀況較差,容易患病和臥床[7],持續進展的衰弱狀態會造成嚴重不良健康結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8]。衰弱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早期、及時識別衰弱狀態,對于預防不良健康結局發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十分關鍵。研究證明,衰弱有逆轉的可能[9],充分了解衰弱及其影響因素,對構建和實施系統、全面、有效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對延緩甚至逆轉衰弱具有重大意義。
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心力衰竭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自擬活血補氣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心功能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每搏輸出量(strokevolume,SV)、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及腦鈉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變化情況。結果:對照組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有效率為97.22%,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評分、血清BNP、cTnI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SV、LVEF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SD、LVED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擬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損傷。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活血補氣湯;中西醫結合療法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慢性心臟病變、心室長期負荷過重等綜合因素引起心肌功能與解剖結構的異常改變[1]。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以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抑制心肌重構、延長生存時間為主要治療目的[2]。西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但不良反應較多。中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辨證論治,能夠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變異性,具有獨特優勢,與西醫具有優勢互補性[3]。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機為血脈瘀阻、水濕內停、氣血虛虧,臨床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主要治療原則[4]。筆者采用自擬活血補氣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長垣市中醫醫院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0~74(62.47±5.33)歲;病程2~8(4.25±1.35)年。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0~75(62.55±5.75)歲;病程2~8(4.38±1.2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診斷標準1.2.1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5]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經心功能、血壓監測等方法確診。1.2.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心悸”“胸痹”氣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主癥為胸脅疼痛、心悸氣短;次癥為脅下痞塊、四肢浮腫、面色晦暗、尿少腹脹,舌脈為舌苔白滑、脈沉細或澀遲。1.3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符合用藥指征,并能配合隨訪者;簽署知情同意書。1.4病例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或血液循環功能異常者;過敏體質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急性、慢性疾病者。1.5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呋塞米片(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2021428),每次20mg,每日1次,口服;依那普利鈉片(上海新亞藥業閔行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83533),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螺內酯片(蘇州弘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2020050),每次20mg,每日1次,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活血補氣湯治療,具體藥物組成:黃芪20g,太子參20g,桃仁15g,丹參15g,豬苓15g,茯苓15g,澤瀉15g,白術10g,紅花10g,桂枝10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早晚口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合理控制飲食,限制鈉鹽、高脂肪食物攝入,戒煙戒酒,保證睡眠。1.6觀察指標1.6.1心功能指標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每搏輸出量(strokevolume,SV)、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變化情況。1.6.2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及腦鈉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變化情況。1.6.3中醫證候評分參照《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7]對胸脅疼痛、心悸氣短等主癥按照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計分,對脅下痞塊、四肢浮腫、面色晦暗、尿少腹脹等次癥按照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計分。1.7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制定。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或者提升至正常水平;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心功能改善<1級或惡化。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1.8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在近期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中,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已達2.9億人次,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數的40%以上[1]。慢性心力衰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主要發病人群是中老年患者[2],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運動耐力下降等[3]。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漸進性疾病,一方面,隨著病程進展,心功能指標變差;另一方面,隨著病程進展,死亡率逐漸升高[4]。據資料顯示,該疾病的病死率高達50%,5年生存率與癌癥相似,預后差,生活質量大大降低[5]。近年來,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的指導,在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旨在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敘述如下。
1資料、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6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收治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9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與90例觀察組(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所有納入本研究的病患均符合2005年修訂版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指南的標準,主要表現為心悸、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排除器官功能嚴重病變的患者及精神系統障礙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區間38~72歲,平均年齡為(56.80±6.10)歲;心功能分級:Ⅰ級(體力活動不受限制)12例,Ⅱ級(體力活動受輕度限制)64例,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14例;教育水平:1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48例高中文化,24例大專及以上;疾病類型:37例冠心病者,35例高血壓心臟病者,11例風濕性心臟病者,7例其他者。觀察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區間36~70歲,平均年齡為(56.20±6.30)歲;心功能分級:Ⅰ級(體力活動不受限制)14例,Ⅱ級(體力活動受輕度限制)65例,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11例;教育水平:16例初中及以下文化,45例高中文化,29例大專及以上;疾病類型:35例冠心病者,32例高血壓心臟病者,14例風濕性心臟病者,9例其他者。該研究是在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及批準下完成,且取的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2組資料結果對比,P>0.05,可進行研究和對比。1.2方法。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簡單的入院宣教、藥物治療、飲食護理等。1.2.2觀察組實施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1)健康教育: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相關知識,主要內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飲食要求、發病原因以及生活護理等方面,使患者意識到自我體質量控制和身體監測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學會心功能變化和發現體液潴留的方法[7]。(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實施交流,同時根據患者理解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交談,要求護理人員態度真摯、語氣溫和,給予患者最大的精神鼓勵,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8]。(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日常飲食習慣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指導患者多進食低鹽、低脂、高蛋白食物,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少食高糖水果和食物;對于合并水腫患者,需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對于平時排便不暢的患者,多進食高纖維食物,幫助排便,同時注意切勿用力排便,以免心臟負擔過重[9]。(4)運動護理。按照心功能分級情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運動護理方案。遵守循序漸進原則,對于心功能分級為Ⅲ級的患者,需在護理人員的指導和監護下進行練習,如做扶持移步、站立等動作,每次10分鐘,每天3次;同時,還可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如坐立行走等,每次10分鐘,每天2次。對于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可以先進行室內步行活動,距離以500~1000m為宜,每天3次;之后進行上樓訓練,每次爬1~2層,每天2次。運動后需檢查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指標,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即減少或停止運動[10]。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1個月。1.3觀察指標。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表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狀況,包括心理、體力、臨床癥狀及社會關系等項目,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心功能指標—采用超聲檢測儀檢測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LVEDD)、左心室收縮期末內徑(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心室收縮期末容量(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張期末容量(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等。1.4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價生活質量評分。2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P>0.05;干預后的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低于干預后的對照組,P<0.05,見表1。2.2評價心功能指標。2組患者干預前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P>0.05;干預后的觀察組LVESV、LVEDV及LVEF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