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19:40: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碑在心中
豐碑,是一個人一生的事跡鑒證,它歌頌了此人一生的功德,也是對他一生的肯定。但是,歲月無情的沖刷使本來根深蒂固的東西漸漸模糊、淡忘,只有那座永恒的豐碑才能永遠聳立。它在我們身邊,它在我們心中,在中華億萬同胞的心坎里,那是每個人心里的“無字碑”。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有太多的感受和領悟,或許這些已經在不經意間感動過我們,也正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才使我們在無聲之中為自己的心靈,為自己的靈魂樹立一座“無字碑”。有人說他們身上的白大褂和他們的心靈一樣圣潔。是的,這樣的比喻在這個人身上變得富有生命力。在一次重要的手術中,他站在手術臺前一針一線的縫好傷中,一共9個小時,他完成了手術。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腰骨嚴重彎曲的他怎么能堅持了9個小時的站立。他就是榮獲“感動中國”獎的“神醫”——化益慰。他救治了無數的病人,在這些人中,華益慰留給他們的是一個個微笑,一個個令他們不再害怕病魔的微笑。這就是華醫生留給人們的信任的豐碑。“醫乃仁術,大醫有魂”,這就是華益慰醫生留給每個人心中的一座榮耀的“無字碑”。
唐代的女皇帝武則天為什么要為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呢?或許一個人的功德是無法用一塊石碑可以體現的,那么就用這樣一塊“無字碑”去喚起萬民之“心靈之碑”,這是多么浩蕩又宏大的悼念和稱頌啊!我想再也沒有與之同等驚人動魄之舉了。
清政廉明可以萬民敬仰,兩袖清風可以擎起青天。這就是一代公仆,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獨臂撐起一片天,一只手臂與洪水奮戰的軍人,一個用左手向共和國敬禮的軍人——丁曉兵。他們平凡,他們又不平凡,因為他們忠誠,他們才變得偉大。只因有一天,回首自己的一生,他們可以仰天長嘯——無怨無悔。也許,他們想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些。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心靈深處,行為上輕輕的,實質上重重的為他們樹立的一座“無字碑”。
有碑,無碑,目中之碑,心中之碑,皆為有魂之碑。“無字碑”魂系于心跡,存于無聲。
心中榜樣講演材料
今天,應該明白。當改革、開放、治理整頓,需要我過緊日子時,這就更需要向雷鋒同志學習,把雷鋒精神融化在十二億人民的行為中,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已成為人民永遠的呼聲,正義的呼聲,道德的呼聲。雷鋒的精神有著廣闊而深沉的內涵,已經不是一個人,一個代號,而是新時代人類追求和諧的象征。祖國會因為注入了雷鋒精神而更加年輕,高舉為人民服務的火炬,必將使我社會更加團結,人與人之間更加融洽和諧。堅信,雷鋒精神會在新一代中發揚光大,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誰還會發揚雷鋒精神去幫助別人呢?那么在進入九十年代的今天,有人說:現在都進入九十年代了人人都想著怎樣為自己。還要不要學雷鋒,雷鋒精神就真的過時了嗎?
有人在一旁嘲笑你卻沒有扶你時候;當你大街道上跌倒。
旁人看見卻不敢吱聲的時候;當你錢包被小偷偷走。
卻沒有人愿意幫助你時候。當你一個人需要人幫助。
您,座的各位。會是什么心情呢?想必會酸、苦、澀。可就在這時候,有一個人伸出了自己的手,去扶你去幫助你喝令他走,并說這種精神過時了還是心存感激地接受幫助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讓黨旗在心中永遠飄揚
記得一位哲人曾說過:一個人,一個民族,他所信仰的不應該是束縛自己手腳的桎梏,更不應該是絞殺自己的繩索,而應當是一面催你挺進、催你跋涉、催你奮斗的旗幟。
回顧歷史的長河,我們這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幾度興衰。從“九.一八”的戰火,到盧溝橋事變,從南京大屠殺,到皇姑屯事件,“夜漫漫,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在這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是中國共產黨揮動著民族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旗,領導著千百萬革命志士,喚醒了四萬萬中國的勞苦大眾,拯救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曾記否,南湖紅船的星星之火,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雪山草地的鋼鐵之師,鍛造出人民軍隊的威武之氣。曾記否,天安門城樓上那雄渾的湘音響徹云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南海邊那神奇的大手畫了一個圈,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曾記否,“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迎來港澳回歸;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贏得全球稱道。曾記否亞洲金融風暴中,我們魁然不動,西部大開發讓世人側目;曾記否三峽建設讓神女驚愕,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我們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盡管我們也曾經歷九八洪水的無情和SARS病毒的侵襲,但是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共產黨就是中國的一面鮮紅的旗幟,古老的中國在這面旗幟的輝映下由積貧積弱逐步走向繁榮富強,神州大地滄桑巨變,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
彈指一揮間,悠悠八十二載。每當站在鮮紅的黨旗下,我的血管中仿佛流淌著革命前輩的鮮血;我的胸膛中燃燒著對祖國的熱愛。仰望著飄揚的黨旗,我讀懂了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從容與堅決;讀懂了徐特立“救亡曾斷指,入黨在危時”的崇高信念;也讀懂了孔繁森“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撒高原”的豪邁誓言。也深深地的體會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的真正含義。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黯淡與輝煌伴隨著不朽的豪情,貫穿于我們黨堅韌的求索過程。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一切仍貫穿于我們的創業之中。
任何國家只有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才能富強;只有建設先進文化,并且不斷前進,才能成為文明、民主的國家。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無一不是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回顧我們黨和人民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展望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壯麗前景,我們充滿必勝的信心和力量。在這面黨旗的輝映下,黨的十六大指明我們勝利前進的方向,開啟了新的偉大進軍的征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今中國的新境界,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國共產黨新世紀的宣言書。
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正當我們為自己所處的盛世感到自豪和興奮的時候,正當我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奮發努力的時候,突如其來的SARS病毒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巨大的災難。我們沒有慌張,也沒有自亂陣腳,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手防治非典,一手抓住經濟不動搖,在最快的時間里克服了最大的困難,用奉獻的精神譜寫出一曲曲生命的贊歌。我看到了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護士長葉欣挺身而出,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看到了軍隊醫學專家姜素椿教授在救治病人時身染惡疾,勇斗病魔的感人事跡……他們是戰勝災難的楷模,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也是傳乘至今的偉大民族精神又一迸放出絢爛的光彩。
祖國在我心中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顆燦爛的明珠,她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我是中國人,我時時刻刻都想這自己的祖國。因為祖國在我身邊,祖國在我心中。
記得那年我才七歲,爸爸從龍巖給我買回來一張“愛我中華”的智力拼圖。我迫不及待地把她拆開,“啊,好漂亮呀!”我不禁叫起來。爸爸指著拼圖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我在上面很快就找到了首都北京,找到了長江、黃河,還找到了香港、澳門、祖國的寶島臺灣……爸爸問我:“中國像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說:“像一只雄雞。”我再看了看,又說:“不,像一只母雞。”爸爸說:“為什么?”我說:“香港、澳門和臺灣好比是‘小雞’。你看,它們正躺在母親的肚皮底下親熱呢!難道它們不都是‘母雞’媽媽生出來的嗎?”爸爸忍不住笑,夸我真聰明。
爸爸還告訴我,“母雞”和“小雞”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盡管這些“小雞”們中有的被拐騙去,可它們歷盡艱辛,最終都會回到“母雞”的懷抱。你聽,這些“小雞”們在嘰嘰嘰地叫著,好象在說:“媽媽、媽媽,我要回家。”你看,香港已回到母親的懷抱,澳門也回家了。相信,臺灣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回家的。到那時,中國這個大家庭就真的團圓了。從此,祖國在我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象。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努力學習吧!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黨在我心中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應該怎樣渡過?怎樣使生命展示出真正的價值?我體會到,生命的長短是用時間來計算的,而生命的價值要用貢獻來衡量。只要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黨的事業中,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即使生命如流星般瞬間逝去,也會放射出璀璨絢麗的光彩。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渡過的。我的父親是一名老教師,他把一生精力都獻給了山村的教育事業。他的作人準則是:老老實實作人,勤勤懇懇為黨做事。而他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響了我。他常常給我講一些黨的歷史,黨的豐功偉績。父親的諄諄教誨,使我對黨有了較為樸素的感性認識,爭取成為黨的一分子,像父親那樣作一個讓人們尊重的好人,這種思想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到大學后,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我的思想也逐步成熟,期間我讀了很多有關近代史中革命戰爭和共產主義發展壯大的書籍,許多優秀共產黨員的形象匯入了我的心中,在他們的影響下,我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在這些共產黨員中我最敬佩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他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應這樣渡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渡年華而悔恨,也不至因過去的碌碌無為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這句話成為我人生的座右銘。
1997年我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在一個偏遠縣城的電視臺工作,作了一名電視新聞記者。說是記者,其實就同已往的農村通訊員一樣,常常起早貪黑地進村下鄉,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工作是很艱苦的。但是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眼界的開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就在我身邊兢兢業業的為黨工作著,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為我樹立了榜樣。1997年冬天,我跟隨幾位縣領導到遼寧省屋脊——老禿頂山下的村莊了解那里的一些貧困戶和老復員軍人的生活情況,由于情況比想象的要嚴重,于是領導們決定在那里再待一天,把情況掌握清楚。那夜下了很大的雪,村委會的宿舍漏風漏得歷害,屋里像冰窖一樣。既使蓋著棉被,我還是直打哆嗦。隨行的一位老領導愛講故事,我們在寒冷中倦縮著身子聽他講解放前他當兵時的經歷。他對我們說:“那時干革命時時都面臨著危險,大家跟著共產黨出生入死的干。人家那么多共產黨員連死都不怕,咱們這點苦算什么!”老領導的樂觀情緒感染著我,鼓勵著我,我暗下決心,要像他們和許多共產黨員一樣,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回來后,我便再一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我經常暗自慶幸,我能夠從事黨的基層新聞宣傳工作,能夠直接為黨工作,隨時隨地接受黨對自己的檢閱。
作為一名黨的忠實追隨者,我時刻牢記著黨的利益高于一切,要愛黨、愛民、愛工作,讓生命在黨的事業中閃光。
新聞工作不同于其它行業,它始終處于新聞動態之中,記者稍一溜神兒就可能漏掉一條重大的新聞。所以,我始終要求自己要保持著“全天候”的工作態度,八小時內外都要觀察捕捉、采寫新聞,堅持做到腳板子底下出新聞,視野之外見新聞,勤奮筆耕才能多收獲。一句話,黨的喉舌就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貼近再貼近,就得樂于吃苦,同時付出艱辛的勞動。我們縣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由于山多地少,又沒有其它資源,農民一直沒有找到十分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多數農民還是土里刨食靠天吃飯。為了向廣大農民介紹更多適合本地發展的致富項目,1998年夏天,我在縣農村工作部的幾位同志的帶領下,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全縣十八個鄉鎮,一百多個村屯,采訪適合于本地發展的各種致富項目60多個。
黨旗在我心中
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黨在我心中》。在我的成才歷程中,是黨一直不斷地引導我,關心培養我,激勵幫助著我,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少年逐漸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使我有機會站在這里,用自己的心聲來抒發我對黨的感情。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這首美麗動聽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大家都知道,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舊中國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死亡線上。中國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志士和人民大眾,不甘心國家的淪亡,前仆后繼地奮起抗爭,但都以失敗告終。中華民族從此就淪沒了嗎?不,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給人們送來了黎明的曙光,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從此走上了充滿希望的征程。無數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大眾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新中國的成立,千百萬被奴役被壓迫的勞苦大眾昂首闊步揭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篇章。
建國以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新中國迅速邁入全面發展的正軌,共產黨主義事業蒸蒸日上。然而,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會有波折,可能走彎路,我們的黨和國家也經歷了“”等前進中的彎路。在這關鍵時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傳來了福音,以鄧小平為首的共產黨人力挽狂瀾,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行了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途徑。短短2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高速、穩定、健康發展,國家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國兩制”的偉大創舉迎來了香港、澳門順利回歸,圓了幾代人的統一夢,新中國邁入了騰飛的歷史進程。
當這些盼望已久的民族心愿一一實現時,億萬人民的心潮將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誰不為之高興,誰不為之自豪呢?誰又不為擁有一個讓世界括目相看的共產黨而感到榮幸呢?今天,我們偉大的黨已經走過了八十個光輝的歲月,八十個風風雨雨的春秋,在歷史的長河中記載著共產黨人近一個世紀的艱難歷程。今天,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從冰天雪地的漠河,到陽光燦爛的南海;從璀粲奪目的“東方明珠”,到巍峨莊嚴的布達拉宮;從麥浪滾滾的黃河兩岸,到稻花飄香的長江流域,長城內外、舉國上下何處不是洋盈著歡樂的海洋,何處不是絢麗多彩的焰火照耀著節日的盛裝,每個炎黃子孫無不為之激動,一脈相傳的中華兒女用載歌載舞的傳統高歌著黨的頌歌,抒發對偉大的黨向往的激情。
如今,歷史的巨輪已經邁入了21世紀,以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正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更輝煌的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中國共產黨——一個年輕而有充滿希望的政黨,在新的世紀,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一個新的詮釋——永遠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遠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永遠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這一切無不昭示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個真理的歷史見證。中國共產黨———中國擁有你,有了一個光明的前程,我們擁有你,便有了一個不舍的信念、不棄的追求。
我作為一名公民,為生活在這個時刻為人民謀求福利的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感到榮幸、自豪,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如何發揮個人作用,在我們偉大的黨領帶中華民族迎接著巨大的挑戰,擔負著歷史重任的時刻,我更有一種匹夫有責的使命感,任重而道遠,我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前進,為人民、為社會作出一份奉獻。中國共產黨———你是一盞明燈,永遠駐留在我的心中,指引我堅定不移地做一名共產主義的忠實追隨者。
黨在我心中
各位領導:
大家好!
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黨在我心中》。在我的成才歷程中,是黨一直不斷地引導我,關心培養我,激勵幫助著我,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少年逐漸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使我有機會站在這里,用自己的心聲來抒發我對黨的感情。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這首美麗動聽的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大家都知道,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舊中國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死亡線上。中國一批又一批的愛國志士和人民大眾,不甘心國家的淪亡,前仆后繼地奮起抗爭,但都以失敗告終。中華民族從此就淪沒了嗎?不,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給人們送來了黎明的曙光,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從此走上了充滿希望的征程。無數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大眾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新中國的成立,千百萬被奴役被壓迫的勞苦大眾昂首闊步揭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篇章。
建國以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新中國迅速邁入全面發展的正軌,共產黨主義事業蒸蒸日上。然而,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會有波折,可能走彎路,我們的黨和國家也經歷了“”等前進中的彎路。在這關鍵時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傳來了福音,以鄧小平為首的共產黨人力挽狂瀾,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行了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途徑。短短2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高速、穩定、健康發展,國家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國兩制”的偉大創舉迎來了香港、澳門順利回歸,圓了幾代人的統一夢,新中國邁入了騰飛的歷史進程。
當這些盼望已久的民族心愿一一實現時,億萬人民的心潮將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誰不為之高興,誰不為之自豪呢?誰又不為擁有一個讓世界括目相看的共產黨而感到榮幸呢?今天,我們偉大的黨已經走過了八十個光輝的歲月,八十個風風雨雨的春秋,在歷史的長河中記載著共產黨人近一個世紀的艱難歷程。今天,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從冰天雪地的漠河,到陽光燦爛的南海;從璀粲奪目的“東方明珠”,到巍峨莊嚴的布達拉宮;從麥浪滾滾的黃河兩岸,到稻花飄香的長江流域,長城內外、舉國上下何處不是洋盈著歡樂的海洋,何處不是絢麗多彩的焰火照耀著節日的盛裝,每個炎黃子孫無不為之激動,一脈相傳的中華兒女用載歌載舞的傳統高歌著黨的頌歌,抒發對偉大的黨向往的激情。
黨旗在我心中
去年月份,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永遠忘不了在鮮紅黨旗下那莊嚴的誓詞,今天,能在這兒為黨唱一首頌歌,我的心情特別的激動和自豪。
回眸余年的滄桑和光輝,中國共產黨已從一個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年前,在上海不起眼的一角,在嘉興南湖一艘小船上,中國共產黨開始編織紅色的黨旗。從此,黑暗的道路上燃起了一盞明燈,經過中國共產黨不懈地奮斗,領導全國人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走向一個獨立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歷史的塵煙,掩蓋不住世紀的風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先驅者已將希望的種子撒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彈指一揮間,上下越千年,黯淡與輝煌、幻滅與再生,永恒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貫穿于這一清晰的脈絡。這便是我們的黨堅韌求索的過程,我常常在心里重復著這幾句話,每一次都熱血沸騰,胸膛里燃燒著對祖國的熱愛。滔滔黃海邊,滾滾長江口,我立下了年輕的誓言:盡管我還不是一名正式黨員,但我要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哪怕我只是一塊磚,也要去構筑祖國繁榮昌盛的大廈;哪怕我只是一顆螺絲釘,也要去鋪設民族走向輝煌的路軌;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為祖國的春天奉獻自己生命的綠色!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如今,在我成長的道路上,這面莊嚴的黨旗始終引領著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確,這面黨旗曾引領過全國人民打退帝國主義,帶領全國人民解放了全中國。解放后,也正是這面黨旗帶領著千千萬萬中國人民度過三年自然災難,帶領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實行改革開放,進行經濟建設,而如今,它也引領著我們這一代有志青年朝著前方走去,茁壯成長。入黨后,我更加認識了黨,漸漸受其感染。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日臻完善。我的人生目標也已確定——向著我心中的黨旗不斷前進。
我對黨的樸素認識來源于我的父親。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一位把全部精力獻給了黨的事業的人,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也沒講過什么豪言壯語,也從來沒有向組織要求過什么,他幾十年在基層,似乎也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東西,然而在他退居二線后,我見過他的箱子里還保存著幾十張省里、市里、縣里頒發給他的優秀共產黨員的獎狀。父親的言行一直影響著我,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對黨的認識逐步成熟。
在成長的歲月里,向黨組織靠攏是我實現人生價值的目標,我在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端正自己的黨悟。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在還未成為黨員的時刻,我始終把自己放在黨員的角度處事待人。我知道,我距離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要求還很遠,因此,我需要扎扎實實的鍛煉,勤勤懇懇的工作,十年來,我先后干過內勤會計、申報受理、稅務稽查和發票管理等,我虛心地向身邊的黨員和同志們學習,通過他們的親切關懷和幫助,經過自己的辛勤工作和刻苦學習,我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我想,這應該是我交給黨組織的最豐厚的一份禮物,也是我交給黨的一份理想的答卷。當然,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一切必須從零開始,今后,我決心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鉆研業務技術,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為我所鐘愛的國稅事業作出更多更大的奉獻。
《黨章在我心中》
黨章在我心中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黨章在我心中》
翻開歷史,你們可曾記得浙江—嘉興—南湖的那艘紅船?就是在這艘小小的紅船上,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走過了八十二個春秋,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空前地團結和組織起來,把一個災難深重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新中國,一個強大的民族就這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黨領導人民奮斗的崢嶸歲月和光榮業績,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礴、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證明的真理。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聆聽著新世紀鐘聲的敲響,我們迎來了黨的十六大勝利召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黨新的使命。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而且它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我們始終保持自強不息、踔厲奮發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始終保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氣節。
贊揚心中老師的演講文稿
用心血澆灌祖國花朵的園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指引學生遨游知識的海洋的航燈。沒錯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老師!但是我覺得我們班的老師卻更像一個魔術師,一個會變成不同身份的魔術師。
上課時,他是我們的好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他總是帶著我們遨游在書的海洋里,因為有他的帶領,所以我們不會迷失方向。瞧,他手拿著粉筆,平穩地站立在講臺上,嘴里不停地講述著精彩的課文,多認真啊!他把知識像甘泉一樣澆灌在我們求知若渴的心中。別看他一股認真勁兒,就以為他是一個死板的、很悶的書呆子,但是有時一兩個笑話,就逗得同學們笑不攏嘴。他偶爾也會叫一些字的部首的由來,等他講完了,我們再仔細琢磨琢磨,好像也有那么一回事兒。
下課時,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在下課的時候,他總是像朋友一樣關心我們,對著我們問寒問暖的,當然我們也會把他當成傾訴的對象。開心的時候會跟他分享,傷心的時候會想跟他分擔,他也十分樂意聽我們講心事,和我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與樂。活動課時,他又仿佛回到了童年。他那矯健的身影,流暢的動作,他往往是運動場上最突出的一個。同學們為他歡呼,這時汗流浹背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學習時,他是我們的好同學。他總是在我們有難題的時候出現,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地給我們講解,把我們的謎團逐一解開。有時候還議論紛紛呢,成了最精彩的辯論賽,老師、學生雙方辯得面紅耳赤,辯論完后我們都笑了,那時候,他好像不再是我們的老師了,而成了我們最好的學習伙伴。
困惑時,他是我們的好長輩。他經常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班會課上,老師總是講一些做人的道理,但這些并不是空話,老師收集大量資料,甚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做例子,真人真事令我們心服口服。老師教我們做人,不但表現在口頭上,而更多的是落實在行動上。老師平時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與典范。
他還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