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60周年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19:51: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中國60周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礦區職工新中國60周年征文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欣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華夏兒女無不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古人說60年為一甲子,一甲子對我們普通國民來說,基本上孕育了三代人的成長與發展。而從三代人的成長經歷中,我們不難看到祖國的發展與變化、民族的日益繁榮與強盛。
僅讀書一事而言,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出身于農村,雖不是什么書香門第,但父親總算是接受了兩年的私塾教育。盡管如此,這也成了父親的驕傲和我們的自豪。因為在那個年代,農村能讀得起書的人家又有幾個呢?由于父親是家里兄妹七人中唯一的男孩,爺爺奶奶便節衣縮食,決定供父親讀點書,以便家里能有個識字算賬之人,不受外人的欺辱。
小時候,在飯桌旁,我們兄妹幾個常常聆聽父親的回憶與教誨。父親讀私塾的老先生是鄰村的劉駝子,劉駝子學問并不高,但要求極嚴格。教學內容大致是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觀止》等,除讀書背誦外,還有習字課、對對子等。教學的內容單一、枯燥、難懂,學堂陳舊破落,私塾先生劉駝子所收的學費,也只是每年象征性的一擔稻谷或兩擔玉米棒子。1954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父親被迫終止了私塾學業,從此,15歲的父親就跟大人們一樣,正式投身于生產勞動了。
相對父輩們讀書的艱難,我們受教育的機會可要好得多,但學習環境與教學條件仍非常簡陋。上世紀70年代初期,我正讀小學,那時,我所讀的村小是借用附近生產隊的隊屋,即幾間土墻茅草屋,課桌由長條木板加幾條腿釘制而成,每張長課桌坐5個人,自帶板凳,上課下課以聽值班老師吹哨子為準。等到升入初中后,才有機會坐進磚墻魚鱗瓦的教室。教室的外觀比小學漂亮多了,不過,內部設施依然寒磣,教室的窗戶上幾乎沒有一塊玻璃,全是同學們從家里帶來的塑料薄膜釘上去的,秋風一起,嘩嘩作響;室內光線昏暗,一塊破舊的木板涂上黑漆權當教師上課用的黑板,上課下課由吹哨子改成了敲鋼軌。記得當時,誰能擁有一支七毛三分錢的“新農村”鋼筆,就成為我們大家羨慕的對象。我背的是母親用各種碎布頭拼縫成的花書包,分辨不出顏色,我多么渴望能得到一只當年流行的黃色帆布書包啊!可貧困的家庭實在是難以滿足我的愿望。學生教輔資料奇缺,課外閱讀更是貧乏。現在我已過不惑之年,回想起當年學生時代的讀書生活,至今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如今,兒子已上中學了,盡管是一所農村中學,但他們的校園環境幽雅,軟件、硬件設施齊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辦公樓、綜合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樓等,一幢又一幢地矗立于眼前。校園衛生整潔,綠化美觀宜人,草坪、花壇、假山等點綴其間,邁進校園仿佛給人一種精神享受。校園師生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彩,不僅擁有圖書室、閱覽室、多功能室,還有封閉性籃球場、草坪足球場和環形塑膠跑道。教室內有配套整齊的課桌凳,還安裝了日光燈、吊扇和飲水機,當年想都不敢想的多媒體和網絡,也走進了今天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在這樣的校園里生活、學習、求知,那是一種怎樣的快樂與幸福啊!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家實行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書本費政策,真正實現了農家子弟的義務教育,此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這無不充分顯示了新時代黨的惠民政策的優越性以及我們祖國國力的富強。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從我們一家祖孫三代讀書這條路上,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國家的建設突飛猛進,祖國的面貌日新月異。常言道,一顆露珠能折射太陽的光芒,同樣,一個家庭也能濃縮整個社會的背景。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衷心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縣委辦新中國成立60周年宣傳方案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以下簡稱“新中國成立60周年”)。做好慶祝活動的宣傳工作,對于鼓舞全縣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省委宣傳部和市委宣傳部的統一部署,制定如下宣傳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重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宣傳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豐功偉績和重大歷史意義,宣傳新中國成立60年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宣傳60年來、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10年來我縣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以及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要廣泛開展“愛黨愛國”主題教育活動,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人民軍隊好、人民群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深刻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激勵全縣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建設四個強縣,奪取全面建設小康**而不懈奮斗。
二、認真做好新中國成立60周年媒體宣傳
國慶60周年媒體宣傳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7月下旬起至8月底,在各項宣傳中注重體現新中國成立60周年宣傳內容。要結合“八一”建軍節,重要紀念日活動宣傳,通過豐富多彩的報道形式和表現手段,引導人民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斗史、創業史和改革開放史,深刻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勝利,才能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科學發展、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煙草局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天安門前看升旗
安逸、舒適的日子過久了,很多事難以讓我激動了。但激情很容易被點燃,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緩緩升起的時候,我心潮澎湃,一時難以平靜。
今年8月12日,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對于我而言,卻是一個難以忘記的日子。為了看升國旗,我頭天晚上再三核實升旗時間,當日起了個大早,不到5時,就趕到了天安門廣場。
我趕到時,天安門廣場已是人山人海了,歷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前面的人行道上也站滿了翹首等待升旗的人----有相扶相攙的老人,親密牽手的戀人,身經百戰的老軍人,金發碧眼的外國人……
等待,有時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此時卻成了一種神圣的企盼。5時10分,人群中不知誰喊了一聲“來了!”剎那間,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對面的城樓下。只見32名武警戰士組成的護旗方隊走出城樓,踏上金水橋,跨過長安街,昂首闊步地向廣場走來。旗桿下,旗手、護旗手的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5時22分,一聲“敬禮”,伴著國歌,迎著朝陽,五星紅旗緩緩升起……
國旗在眼前飄揚,國歌在胸中激蕩。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恍若南昌城頭的烈焰、長征路上的篝火。忽而,又幻化成抗日疆場上血染的杜鵑,延安窯洞里啟明的燈光……在這些滾動的畫面里,一種精神在跳躍,一種尊嚴在挺立,一個民族在騰飛。
新中國60周年精彩演講稿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鐘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五十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后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沖上云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蕩環宇,讓群山響應,大海回波!
從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置身歷史,我們溶于其中,分享著那過去的興奮與悲痛;放眼未來,我們會發現,面前的道路更遙遠更艱難。新的學習生活已經開始,實驗中學又迎來它的又一批驕子,讓我們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把科學、理性、民主,進步作為自己的偉大目標,讓我們用高尚的品德,優異的成績獻給祖國。迎接澳門,將中華兒女的豪氣與龍的傳人的膽魄融于自己青春,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愛,讓我們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我們將努力奮斗,為了美麗的祖國我們將竭盡全力,為了祖國美麗的永生!閃光的足跡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后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只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后,國家事業百廢待興,政府和人民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面孔,并沒有畏縮,勇往直前,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國民經濟,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卷煙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四代人的通訊變化
“映麗,你好。父親很想念你。”看到這條短信,我的心中五味雜陳,有高興,有感動,也有傷懷。高興的是一直拒絕讓我給他買手機的父親居然會發短信了,這樣我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也能省不少話費了。感動的是父親竟然給我發了這樣一條短信,不善言辭的他是在怎樣的心境下,給遠在他鄉的小女兒按下那一個個小按鈕的呢?傷懷的是父親老了,歲月的流逝使他更加渴望親情。我忍住幾欲奪眶而出的淚水,給父親回復:“爸爸,我也好想你和媽媽。”而后又回復一條:“我在這里一切都好,你和媽媽要注意身體。”發完后不久,收到了只有四個字的回復“我的閨女”。看著這四個字,我只想大哭一場。后來,在和母親的談話中,我得知,文中開頭的文字是父親學會發短信后發出的第一條短信。我的淚再也忍不住,順著眼角流下來。
我最初離開家鄉時,打電話得先打到村里的小賣部,然后由小賣部的張嫂去喊家人。一來一回浪費不少時間,父親每每不舍,總是斥責我亂花錢。后來,鄰居們漸漸地安上了固定電話,由于我們家的鄰里關系很好,父親覺得去別人家接就行了,走不了兩步路,用不著裝電話。直到我參加了工作,掙錢了,手機漸漸成了人人都有的東西,他還是一再推阻,不讓我給他買手機,怕我花錢。我硬是給他買了一部。因為我知道,父母越來越需要聽到我的聲音,而我也真的很想經常聽到他們的聲音。
父親拿到手機后,掩飾不住喜悅,翻來覆去地研究,嘴里喃喃地說:“這個小玩意兒真神奇,再遠的地方都能通話。比我年輕的時候好多了。”年輕時候的父親,曾經一度為寫信苦惱。我7歲那年,母親要去照顧遠在大連生了重病的大舅,父母兩個人聯系只能靠寫信。這可把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難壞了,很多心里話不知道從何說起,也不好意思讓人。信還是寫了好幾封的,但是不知道是他們自己銷毀了,還是藏得太嚴實,我一直沒有看到過。說起那時候寫信的情景,父親笑了,說:“這也比你爺爺那時候好得多。”
爺爺是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人,16歲時就遠離家鄉。思念故鄉時,他就會托回來的老鄉捎口信,但是回家的同鄉真是不多。不識字的爺爺就找人寫家書。結果前十幾次,次次都是“一切安好,勿念。”后來,居然次次都是“奶奶、大叔、二叔、大嬸、二嬸、大哥、二哥、大嫂、二嫂、大侄子、小侄女……都好吧?”開頭把家中所有人物都問個遍,甚至連牲口和雞狗都捎帶上了,最后以“我在這里一切都好,不要牽掛”作為結尾,而實質性話語卻沒有幾句。這讓收到信的老奶奶總是忍不住埋怨:“好歹也是花錢買了郵票的,咋就不多寫幾個字呢?”后來爺爺回了老家一趟,大伙兒才知道,這是爺爺不舍得花錢請師傅,轉而請識字不多的工友寫的。前后換了兩個人,故而就是兩種不同的格式了。
現在我和老公發短信、打電話都不在話下了,上網可以發e-mail,可以聊qq,方便得很,再也沒有了祖輩們的困窘。我才三歲半的小女兒都會用手機給她爸爸打電話了。她說:“爸爸,你想我不想?我可想你了。我給你表演個節目吧,今天才學的。嘎嘎嘎嘎白胖鴨,一搖一擺回到家。爸爸你看看我的動作,老師都說好呢!你看呀!”看著小女兒不惜話費和老公聯絡感情,我就是再心疼也不忍心打斷她。當她要求老爸看動作的時候,我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又不是可視電話,咋能看到動作呢!于是對她說:“乖,等你長大了,買一部可視電話,到時候就可以讓爸爸看到你的動作了。”轉念一想,我又說:“不,還是上網好,又能看又能說,還省錢。”
老作家紀念新中國60周年演講稿
惟茲清季失柄,宇內沸騰。外戈擾攘,內患頻仍。九州倏乎造昧,四海忽焉奪明。風飄飄而木落,天慘慘而云凝。生民煎迫,萬姓悸驚。兇歲辛丑,受辱異邦;哀年庚子,見覆神京。土崩瓦解,堪虞國步;水深火熱,待拯民生。積貧積弱殆百年,割土割地近萬畝,西北失蔽翰,東南喪藩屏,可不謂危乎?遂令懷寶國士,奮拳攘臂;蘊奇書生,畫策陳情。乃有,辛亥革命,廢千年之皇權,希一朝之和平。無奈挽頹柱而心瘁,救覆瀾而力罄。哀離黍,喟空城,痛郢都,傷新亭。力豈惡乎出于己?術未得也功難成。于是嘉興舟泛,上海會開,成立中國共產黨;南昌旗揚,長沙義舉,組建人民子弟兵。合工農,聚群眾,建部伍,申號令,井岡山頭點燃星星野火;打土豪,分田地,驅日寇,反圍剿,大渡河邊高懸熠熠赤旌。紅旗展,白日熒,兵馬壯,槍彈精;士氣足,軍心齊,組織密,紀律明。處軍民若魚水,驅敵虜似鹯鷹。犯寒冒暑,斬棘披荊。妙絕帷幄,張良謀運萬里;勇冠甲胄,樊噲功震千營。更賴壺漿遍薦,具瞻道路;兜鍪齊戴,踴躍擊鐺。善俘虜不忍京觀,縛蒼龍早備長纓。四渡赤水,三大戰役,廿載攻討,萬里長征。尚記否?南昌城上旌旗獵獵,寶塔山下戰鼓彭彭,平型關旁坦克隆隆,瀘定橋邊炮彈聲聲。未敢忘,錦州城中烈風颯颯,孟良崮里霰雪霏霏,小李莊外圍困重重,江陰渡口沖鋒陣陣。壯宇宙而長記,感山河而同銘。乃至廓滅霧氛,澄清區宇,羈長蛇,翦巨鯨,天下分裂三十八年,而一朝復歸于靜。遂建國共和,定都北京,重理疆界,更劃州省。農桑再秉鋤耒,士子復持書經。斯功至偉,甌裂而璧合于唐;厥業豈細,瓜分而玉成于秦。
方今建國六十歲矣,正漢武揚威之日,唐高崇文之年。人至花甲,稍嘆老耄;國逢五紀,猶稱弱冠。踔厲奮發,昂藏偉建。切磋兮琮璧,華彩漸美;煊赫兮日月,光芒正眩。蓊蔚兮積云,蔭翳天衢;剽疾兮怒風,沖騰霄漢。勃郁兮菁草,含熙破土;夭矯兮翠松,挺秀出澗。猛捷兮乳虎,乍嘯出谷;回舞兮飛龍,正躍自淵。念茲明時,何慚子云之賦詠?躬此盛世,當效太白之書劍。深惟此何以致之者,實賴改革開放之功焉。改革三十年來,突破枷鎖,擺脫束縛,滌除計劃舊制,開啟市場新篇。勸農興商,去陋納善,力行改革開放路,樹立科學發展觀。乃至庶物豐盈,貿易活躍,經濟增長,人民乂安。
若夫民為國本,農為民先。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古義斯在,今亦為然。衣食之重,國家憑賴;改革之功,農村肇端。破除集體主義大鍋飯,實行家庭聯產大包干。遂界畎畝,畫畛甽,興壟畦,刳溝洫,濬漕渠,引溉灌,藝禾黍,墾良田。水庫往往而有,河道歷歷可觀。東北黑壤,頗宜種稻;新疆沃野,盡使植棉。更有推行機械化,愈增工效;倡導科技化,倍增畝產。實行產業化,鞏固市場;促進國際化,突破籬藩。傳統農業,力樹桑麻,自給自足,自封自閉,當年曾見飽腹少;現代科技,雜交水稻,自主自立,自種自產,從此不謂吃飯難。嘗謂以微薄之耕地,活烝眾之人口,亦非易也。至于松竹麻枲,麥稷粱豆,瓜茄菇筍,桃李杏柿之屬,隨處皆見,不可盡記焉。香椰芒果,荔枝龍眼,豐殖兩廣;松茸紫薯,竹蓀椪柑,富產四川。青鯽鯉鯧之魚,犬豕牛羊之肉,陳城鄉之店鋪,走往來之商販。自羲農稷契以來,稼穡之事,未有如此之盛也。
若乃創新思維,改變觀念,活躍市場,鼓勵工商。有無貿遷,供銷兩旺。西陲珍貨,順康衢而東進;南域奇寶,浮舟楫而北上。麗都名會,不乏瑰異;閭閻鄉廛,時見琳瑯。輻輳所及,轂輪所到,皆成通衢大邑,各雄一方。若南有廣州深圳,北有北京沈陽,西有成都重慶,東有南京蘇杭,并人煙阜密,街道縱橫,高樓林立,店鋪櫛比,遠軼漢之宛洛,絕勝唐之蜀揚。更兼合肥武漢、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堪稱繁華者,則星羅棋布,車載斗量。漁村深圳,崛起通天富邑;蕪城上海,陡為吞洋巨港。改革之后,頻驚新變;開放以來,不復舊樣。設特區,引資本,建城市,辦工廠,小企業若雨后春筍,大公司似陽來草長。加工車間,綿綿流水線;制造企業,轟轟機車床。稅出名區,財開多道,寶泉流轉不息,銀行出納無妨。古謂食貨為先,食有余而貨乃足,以今日觀之,良有以也。
至若食贍貨富,國家乃思經始,造道梁,興土功。建國伊始,有周臺之謀,懼秦宮之力;改革之后,修漢道之遠,筑唐殿之雄。斯非窮竭人力,乃因百業興隆。地有貧富,豐殷于此而疏于彼;國如棋局,運籌乎外而總乎中。是以五縱七橫,連都邑而有達;二灘三峽,蓄能源以無窮。西氣東輸,酌油烷而損益;南水北調,溝江河以交通。遂令北方民眾,無嗟缺水之苦;東省家庭,不虞乏氣之用。九州一家,正當如此,四海無外,理應攸同。更有火箭絕霄,盡人皆知長征號;衛星繞地,舉世猶稱東方紅。神九飛天,遠揖織女邈漢;嫦娥探月,近窺玉兔桂宮。珠峰測繪,度量穹柱;南極科考,舟乘雪龍。偉功今造,攬歷史而絕無,視世界亦僅有,可不為頌?
至夫建國未幾,庠序之謹一度沉淪,幸賴改革之力,文科之教重又回春。憶茲三中全會,復開高考;千萬學子,再試經綸。于是禮樂備,學校密,文化興,教育敦。處窮困之士,豈遇窮困之時?建非常之功,唯待非常之人。慨長沙之墮馬,賦相如之凌云。青山綠水,勿為嚴子;朱門紫闥,正待終軍。堂集俊彥,才展芳芬。乃有夏商周斷代工程,一定華夏五千載;清朝史重修盛舉,再論滄桑十二君。奪首金于洛城,洗雪體壇屈辱;邀百國于北京,弘揚奧運精神。如斯種種禮節復興者,非倉廩豐實,孰能致之哉?
鎮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1978年的春天,當薔薇花開滿籬笆的時候,一只喜鵲落在我家門前的苦楝樹上,對著我家的兩間破屋嘰嘰喳喳叫起來。此時,娘正在廚房的柴灶上做飯,紅紅的柴火在她的臉上跳躍,眼里閃爍著熠熠的光亮。
今天有什么喜事?我疑惑地問娘。娘抬起頭,迷茫地看著我,好久,神思才從遐想里拉了回來,少女般羞澀地朝我一笑,這是我記事以來看到的娘最美麗動人的一笑。
果真,娘神秘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把嘴靠近我耳邊,努力壓抑著心中的喜悅和激動,悄悄地說,“媽要進紡織廠做工人了!”
娘說這話的時候,似乎有紡織廠的機器轟鳴聲裊裊飄進我耳朵,讓我的雙眼發亮。我似乎看到了娘戴著白色的兜兜帽,圍著白圍巾,巡視在織布機前。一匹匹白雪似的布匹從機器的大口里吐出來,娘的頭微微仰著,眼神專注地看著一根根琴弦樣的細紗,看到一根紗頭斷了,便會用靈巧的手拈起來,飛快地打了一個扁結,然后微微一笑,又轉到別的機器前巡視。
這是記憶中的一個難忘場景。1978年春天,鎮紡織因征用我們村的數十畝土地,給了我們村幾個招工名額。這就意味著村里將有幾個女人一步踏進天堂,和鵝洲鎮上那些細皮白肉的女人一樣成為一個紡織女工。
小鎮古稱鵝洲,傳說范蠡和西施為逃避越王勾踐的迫害,曾裝扮成漁民,駕一葉裝滿白鵝的小舟,棄官隱藏在這里。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化積淀,江南暖風細雨的浸潤,使這個水鄉小鎮有著天堂般的美麗。
新中國成立60周年精彩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矯健的蒼鷹扇動著雙翅,無畏的目光點亮前行的道路。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讓久儲的夢想復活,閉上我們的雙眼,讓我們一起來飛翔!今天我將給大家帶來最真摯的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你——中國》。
在我人生道路上走過的13個春秋里,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幸福,我的生活時時充滿著歡樂,處處鋪滿著鮮花。談起這些,媽媽對我說:“你這么幸福,是你生活在我們偉大的祖國,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老師對我說:“只有祖國的富強,才會使我們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華”。翻開歷史我看到:沒有祖國,就沒有了家,沒有家就沒有我們,祖國不強盛,人民就遭殃。
是啊,當祖國積貧積弱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挨餓受凍、受辱被欺;當祖國繁榮富強的時候,她的人民就快樂幸福、昂首挺胸!
祖國和她的人民,正如母親和兒女,榮辱與共、血肉相連!我們的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祖國,就是我們最親最愛的祖國母親!
她有960萬平方公里廣袤無垠的疆土;她有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她有飲譽世界的四大發明;她有三山五岳的秀美江川……這一切都會使我——祖國的女兒,為有這樣母親而驕傲和自豪!當然,我們不會忘記那“烽火連三月”的日子,不會忘記那黃浦江上的外輪,不會忘記那頤和園中的八國聯軍,還有那一箱箱的鴉片……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祖國的兒女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企盼、在屈辱中抗爭。虎門銷煙、太平天國、義和團起義……無不表現了祖國兒女尋求解放與和平的堅強意志。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此,祖國母親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久,我們的祖國母親已經60歲了。
煙草公司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
故鄉有片花生地
初秋,又到落花生的季節了。立秋剛過,小妹就從鄉下老家捎來一簍新花生,說是平才叔剛刨的鮮花生。我高興極了,捧起那胖嘟嘟的鮮花生,啊,一股帶著泥土氣息的淡淡清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說真的,我從小就喜歡吃這有泥土味的花生,煮著吃或生吃都香甜可口。此刻,我捧起這鮮嫩的新花生,不由得想起了故鄉那片花生地,想起平才叔講過的那名抗日戰士。
平才叔是我本家的叔叔,今年七十開外,早年一直擔任村里的生產隊長,人們都管他叫“老隊長”。我在家時,他就知道我愛吃花生。長大后,我在城里成了家,平才叔每到落花生時,就托人給我捎一些來,說是讓我嘗嘗鮮。平才叔對花生也是格外喜愛,雖說家鄉是丘陵地,土質干硬,不常種植花生,但他每年都要在東山坳種上一片花生,說那塊地沙性好、有靈氣,長出的花生粒多又飽滿。
有一年夏天,我休假回去,路過家鄉的東山坳,看見坡下一片郁郁蔥蔥的秧兒,非常茂盛。我走近一看,那正是平才叔種的花生。時值花生開花的時候,淡淡的橘黃色的小花,星星點點夾在橢圓形葉片之間,若隱若現。在一片蔥綠的花生秧之中,一塊豎著的片石引起了我的注意,細看才知是一座墓碑,只不過墓碑周圍的花生秧更茂密,使墓碑后不大的墳頭不太顯眼罷了。再看墓碑斑駁粗糙,上面無任何字跡,也看不出有加工的跡象,看樣子已是年代很久了。我被這偶然的發現吸引住了,在墓前佇立良久,思索著在這簡陋的墓里躺著的是誰。回到村里,去拜見平才叔。他正在門前扎煙把,見我回來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兒,點燃一鍋旱煙,同我拉起了家常,我順便問起了花生地里那座無名墓碑的事。良久,平才叔緊吸了兩口旱煙,慢慢給我講起了花生地里發生的故事。
日軍投降的那年3月,一天夜里,西沖那邊響起了激烈的槍聲,村里人都被驚醒了,不知發生了什么事。過了一個多時辰,槍聲平息了,只有村里的狗還在狂叫。第二天一早就有人說,鬼子打到河口來了,昨夜新四軍小分隊在西沖和鬼子干了一仗,后來新四軍向東山坳那邊撤去了。平才叔那年不到11歲,一大早揣起一個白薯就趕著牛到東山坳放牧,走到東山坳時,猛然發現草溝里有一攤血跡,順著血跡一瞧,前面躺著一個人,那人著一身灰軍衣,臉色慘白,血把大腿上的褲子都浸透了,滴在身下草叢上。平才叔發現那人胸口還有些微微顫動,就拔腿跑回村子叫人,當村里人帶上水和玉米粥趕來時,那人的嘴只張了張就犧牲了……講述中,平才叔的煙鍋早已熄滅了,他老人家很是傷感,深深地嘆了口氣說:“唉,年輕得很呀,頂多二十來歲……傷太重,流血過多啊……一句話沒說,連眼皮都沒睜一下,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
新中國成立60周年優秀征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風雨歷程,六十年燦爛輝煌。六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大地滄桑巨變,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今年是我國建國六十周年,回顧六十年,我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一個弱勢國家發展成如今世界中不可忽略的大國。改革開放已近30年,總的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社會在生活方面都發生都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一條條平坦如砥、暢通無阻的通衢大道,一道道縱橫交錯、蜿蜒延伸、四通八達、如玉帶般在青山綠水間飛舞纏繞的農村公路網絡,一輛輛在連接城鄉和千村萬莊的優良鄉村"村村通"公路上自由自在歡快行駛的車輛-----。六十年的滄桑歲月,你若問我感受最大變化的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交通的發展變化。因為作為一個交通人,我直接目睹和親身感受了這種發展的巨變歷程。
出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買東西,走親戚,上學,上班等等,時常需要使用一種代步工具。從最早到的步行,到馬車,牛車,再到汽車,火車,無不體現一種時代的進步。改革開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中國也被稱為是自行車王國。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國人口眾多,坐火車出現了“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并且,速度也非常慢。1996年9月1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隨著社會的進步,汽車越來越多,于是開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現在我們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火車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頭列車,磁懸浮列車也研制出來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不僅如此,車多了起來,道路也更平坦更寬闊了。出行的方便快捷,旅游業也迅速發展起來了
建國六十年來的今天,交通發展讓百姓永遠地告別了出門難、行路難的歷史困境,條條公路,座座橋梁,打開了閉塞,沖開了瓶頸,讓我們和貧窮落后永久地說了再見,讓文明和富裕與百姓結伴而行。當我驅車穿行在大地如織、暢達綿長的一條條公路上,當我沿著山水間縱橫延伸的農村公路行進在一個個田野村莊中時,當我看到鄉村繁榮的集貿市場、興隆的超市、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變化,當我看到父老鄉親臉上綻放著欣喜的笑容,在新修的村村通公路旁,蓋起了片片嶄新的蔬菜大棚,在植下的桃園、櫻桃園、蘋果園、梨子園、茶園等田間地頭,唱著歡快的歌兒把豐收的果實往大型貨車上裝載向外發運時,當我看到公路旁的一片經濟開發區、一個個商場、商貿公司、養殖場、加工廠等像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時候,當我看到公路旁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學校高樓大廈、蓋起的新農舍紅瓦房和小洋樓、一座座規劃整齊的新村莊展現時,當我看到公路上農民們駕駛著新買的各種農用車、三輪車、摩托車鳴著歡快的喇叭聲,行駛在條條新建成的平坦水泥路或柏油路上時,當我親耳聽到農民兄弟姐妹說,因為路通,今年的果子又買上了好價錢,有了好路,我們才過上了好日子時,當我看到因為交通暢達,泰山旅游業發展迅速,各地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時,我的眼睛潮濕了。
我在想,造福為民、交通的確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血脈一樣流通的公路是架起老百姓通向富裕和文明美好生活的金橋。我也在不住的感嘆,六十年的交通改革發展,帶來的是我們這片熱土的滄桑巨變,而帶給老百姓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幾輩子幾代人都向往的幸福甜蜜生活啊!
隨著生活的進步,人們的出行更為方便,雖然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但這一切,也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的必經之路。在不久的將來,地球在我們眼中會越來越小,周游列國再也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