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12:3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血管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診斷研究論文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診斷治療
癡呆是一種臨床綜合征,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血管性癡呆),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其原因由于各種腦血管病在增加,導致腦內血液循環障礙,引發腦功能降低以致癡呆發生。如腦卒中后出現記憶力下降、智能減退、行為異常、人格改變等征象。
目前世界上發生癡呆病人逐漸增加,尤其是血管性癡呆。主要由于老年人壽命延長,腦卒中發病率也日益增加。歐美國家老年性癡呆占所有癡呆病人50%~60%,血管性癡呆占10%~20%,在亞洲,中國和日本一樣,血管性癡呆發病率最高,占老年人癡呆>50%。
1血管性癡呆病因與病理基礎
總體說,是腦血管病引起的腦內循環障礙。主要原因由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度,引起腦內動脈硬化,血管彈性減退,導致腦內血管狹窄或閉塞,血流緩慢,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結構損害,和腦代謝功能下降。臨床上發現大片狀多發性腦梗死,尤其是特殊部位腦梗死及多發性腔隙性梗死病人,多見于大、中動脈閉塞,病變累及皮質、皮質下區域。如累及角回、丘腦、頂葉、基底節及腦室周圍白質等易發生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尚有大面積腦梗死,由于心臟病附壁血栓脫落發生在腦內主要血管梗死,尤其是在額葉、頂葉、顳葉等區域腦梗死也易發生癡呆。此外,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也稱為白質疏松癥,主要腦深部白質,長時期處在缺血、缺氧情況下,可導致腦內循環障礙,腦代謝功能下降。有學者研究認為,持續性腦內呈低灌注狀態,也可導致腦內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害,引起認知功能下降。總之,大腦前、中、后動脈供血區域發生的腦梗死,發生癡呆機會多見,這些區域稱為“要害性梗死”。它破壞了腦內與其他區域的特殊神經纖維聯絡通路有關。其次認為腦血管病損害面積愈大,超過腦代謝功能時,也可逐漸出現認知功能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有腦萎縮存在,神經功能逐漸退化,乙酰膽堿含量減少,更會促進癡呆發生。最近也有學者研究提出,長時期高血壓、高血糖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結構損害,而認知功能下降與葡萄糖耐量下降也有一定關系。
最后,老年人如發生癡呆,除了老年性癡呆外,有的是混合性癡呆,如老年性癡呆合并血管性癡呆,血管性癡呆合并酒精性癡呆或合并帕金森病癡呆等。
血管性癡呆治療論文
1單純針灸
馬濤[1]采用“三腦六頭九神穴治療血管性癡呆83例,取穴:腦空、腦戶(雙)、頭臨泣(雙)、頭維(雙)、頭竅陰(雙)、本神(雙)、四神聰、神門(雙)、神庭,以HDS作為評分標準,結果總有效率為90.36%。賴新生[2]比較百會、水溝、神門治療VD的相對特異性,結果發現:神門能夠改善VD患者記憶、定向、固執、恍惚等方面的癥狀,百會長于理解、計算、適應力方面的改善,水溝則偏重于改善喜睡嗜臥、反應遲鈍、神思恍惚、記憶力差等,3穴聯用療效最佳。黃泳[3]運用正電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技術,觀察針刺百會穴前后VD患者不同腦區葡萄糖代謝的變化,結果發現僅針對偏癱的常規穴位(手足陽經為主)針刺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腦豆狀核和健腦顳葉的葡萄糖代謝水平;加用百會穴后,患腦額葉、健腦顳葉、雙側豆狀核區的葡萄糖代謝有顯著提高。朱建平等[4]應用大接經法:按照十二經脈流注順序取十二井穴治療。包燁華等[5]應用的國際標準頭針穴組:顳中線、額中線、雙側頂旁線治療。王思龍[6]發現VD患者針灸治療后,高切、低切、血漿比粘度、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降低。黃泳等[7]通過針刺觀察認為,針刺百會、水溝、神門治療VD的機制與其提高豆狀核葡萄糖代謝有關。許建陽等[8]將磁共振成像用于觀察針刺合谷穴對腦功能活動的影響。研究表明,VD患者經針刺治療后智力水平(HDS)、精神狀態(MMSE)、肢體功能均逐步康復,從而恢復日常生活能力(ADL)。
2電針療法
江鋼輝等[9]應用電針智三針和四神聰穴與口服尼莫通治療23例,以長谷川癡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主要癥狀觀察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來評價療效,結果電針組療效較好。倫新[10]將50例患者分為CT定位圍針組和傳統針刺組各25例,結果CT定位圍針組總有效率為88%,傳統針刺組為60%。陳振虎等[11]電針取穴四神聰、本神(雙)、百會、風池(雙),并根據不同證型配穴,并設西藥組作對照,電針組療效優于西藥組。鼓唯娜等[12]治以調理髓海為法,取印堂、百會、風府、風池、太陽、合谷、太沖,并用電針取雙太陽穴、百會穴、風府穴,治療12例,結果MMSE評分總有效率91.6%,ADC評分總有效率為50%,明顯改善了重度VD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針藥療法
王敏等[13]將61例VD患者隨機分成“頭三神”針刺配合口服喜德鎮治療組(31例),單純喜德鎮對照組(3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6%,對照組63.3%。劉翼程等[14]將60例腦梗死所致癡呆患者分為針刺組,西藥組,針刺加西藥3組,觀察治療前后顱腦MRI片外側裂寬度、第三腦室寬度、平均腦溝寬度、額角指數、尾狀核指數、側腦室體積指數6個指標及長谷川癡呆量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變化。結果治療后患者顱腦MRI片的各指標變化不明顯,但HDS、ADL,MMSE得分上升。
血管性癡呆針灸治療分析論文
【摘要】回顧了近5年針灸治療血管性癡呆(VD)的臨床研究概況,從單純針灸療法、針藥結合療法、電針療法等方面進行臨床治療總結。從而證明針灸療法治療血管性癡呆,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療效確切。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針灸療法;綜述
近年來,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血管性癡呆(VD),取得了可喜成果,針灸療法以其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療效確切而顯示出了治療本病的優勢。現將近幾年來有關臨床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1單純針灸
馬濤[1]采用“三腦六頭九神穴治療血管性癡呆83例,取穴:腦空、腦戶(雙)、頭臨泣(雙)、頭維(雙)、頭竅陰(雙)、本神(雙)、四神聰、神門(雙)、神庭,以HDS作為評分標準,結果總有效率為90.36%。賴新生[2]比較百會、水溝、神門治療VD的相對特異性,結果發現:神門能夠改善VD患者記憶、定向、固執、恍惚等方面的癥狀,百會長于理解、計算、適應力方面的改善,水溝則偏重于改善喜睡嗜臥、反應遲鈍、神思恍惚、記憶力差等,3穴聯用療效最佳。黃泳[3]運用正電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技術,觀察針刺百會穴前后VD患者不同腦區葡萄糖代謝的變化,結果發現僅針對偏癱的常規穴位(手足陽經為主)針刺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腦豆狀核和健腦顳葉的葡萄糖代謝水平;加用百會穴后,患腦額葉、健腦顳葉、雙側豆狀核區的葡萄糖代謝有顯著提高。朱建平等[4]應用大接經法:按照十二經脈流注順序取十二井穴治療。包燁華等[5]應用的國際標準頭針穴組:顳中線、額中線、雙側頂旁線治療。王思龍[6]發現VD患者針灸治療后,高切、低切、血漿比粘度、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降低。黃泳等[7]通過針刺觀察認為,針刺百會、水溝、神門治療VD的機制與其提高豆狀核葡萄糖代謝有關。許建陽等[8]將磁共振成像用于觀察針刺合谷穴對腦功能活動的影響。研究表明,VD患者經針刺治療后智力水平(HDS)、精神狀態(MMSE)、肢體功能均逐步康復,從而恢復日常生活能力(ADL)。
2電針療法
血管性癡呆針灸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回顧了近5年針灸治療血管性癡呆(VD)的臨床研究概況,從單純針灸療法、針藥結合療法、電針療法等方面進行臨床治療總結。從而證明針灸療法治療血管性癡呆,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療效確切。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針灸療法;綜述
近年來,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血管性癡呆(VD),取得了可喜成果,針灸療法以其操作簡便、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療效確切而顯示出了治療本病的優勢。現將近幾年來有關臨床研究情況綜述如下:
1單純針灸
馬濤[1]采用“三腦六頭九神穴治療血管性癡呆83例,取穴:腦空、腦戶(雙)、頭臨泣(雙)、頭維(雙)、頭竅陰(雙)、本神(雙)、四神聰、神門(雙)、神庭,以HDS作為評分標準,結果總有效率為90.36%。賴新生[2]比較百會、水溝、神門治療VD的相對特異性,結果發現:神門能夠改善VD患者記憶、定向、固執、恍惚等方面的癥狀,百會長于理解、計算、適應力方面的改善,水溝則偏重于改善喜睡嗜臥、反應遲鈍、神思恍惚、記憶力差等,3穴聯用療效最佳。黃泳[3]運用正電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技術,觀察針刺百會穴前后VD患者不同腦區葡萄糖代謝的變化,結果發現僅針對偏癱的常規穴位(手足陽經為主)針刺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腦豆狀核和健腦顳葉的葡萄糖代謝水平;加用百會穴后,患腦額葉、健腦顳葉、雙側豆狀核區的葡萄糖代謝有顯著提高。朱建平等[4]應用大接經法:按照十二經脈流注順序取十二井穴治療。包燁華等[5]應用的國際標準頭針穴組:顳中線、額中線、雙側頂旁線治療。王思龍[6]發現VD患者針灸治療后,高切、低切、血漿比粘度、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降低。黃泳等[7]通過針刺觀察認為,針刺百會、水溝、神門治療VD的機制與其提高豆狀核葡萄糖代謝有關。許建陽等[8]將磁共振成像用于觀察針刺合谷穴對腦功能活動的影響。研究表明,VD患者經針刺治療后智力水平(HDS)、精神狀態(MMSE)、肢體功能均逐步康復,從而恢復日常生活能力(ADL)。
2電針療法
血管性癡呆研究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血管性癡呆;發病機制;治療;預防
論文摘要:對血管性癡呆的臨床定義、流行病學、表現、診斷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以指導臨床對其合理診治。
血管性癡呆是由腦卒中或長期慢性腦缺血引起的廣泛的或局灶的腦循環障礙導致的癡呆綜合癥,表現為大腦皮層的高級功能進行性衰退。
1定義
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大多有腦卒中史,發病的3個月內發生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障礙,癥狀持續6個月以上,并隨發作次數增多呈階梯型發展。
血管性癡呆中醫新療法論文
摘要:血管性癡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在腦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出現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獲得性智力損害綜合癥,臨床上以影響生活和社交能力為主要表現。是我國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文章回顧了近年來中醫對VD病因病機、癥候類型及治療的研究進展,以期對臨床VD的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病因病機;證候;治療
血管性癡呆(VascularDementia,簡稱VD)是在腦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出現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獲得性智力損害綜合癥。臨床上以認知、記憶、語言運用和視空間技能損害為主。該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病率,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血管性癡呆對人民健康的威脅越發嚴重。因此,如何提高其治療水平仍然是當前研究的焦點之一。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進展,為本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本文就近年來對其病因病機、癥候類型及治療研究綜述如下。
一、VD病因病機
血管性癡呆在中醫學中屬于“呆病”“善忘”“文癡”“顛疾”等范疇,歷代醫家對該病都有描述。《景岳全書·雜證謨》“平素無痰,而或以郁結,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惑,或以驚恐,而漸致癡呆。”“此其逆氣在心或肝膽二經,氣有不清而然。”陳士鐸《辨證錄·呆病門》“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約其始也,起于肝氣之郁;其終也,由于胃氣之衰。肝郁則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則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積于胸中,盤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血證論·健忘》“健忘者…病主心脾二經,蓋心之官主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慮過多,心脾耗散而神不守舍。脾氣衰憊而意不強。”“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等等。古人多從腎精不足,腦減髓消,肝郁,痰濁,淤血及情志內傷等方面探討了VD的病因病機,這些認識對當今臨床具有指導意義。現代學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對VD的發病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1五臟與癡呆的關系VD是以認知障礙和行為能力下降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中醫學認為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均與人的神志活動有關。因此VD的發生必然與五臟關系密切。
婦產科大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療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婦產科大出血患者102例,采用數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年齡為21~39歲,平均(27.8±4.5)歲,初產婦41例,經產婦10例。出血類型:經陰道分娩出血29例、剖宮產后出血16例、人工流產后出血6例。出血量為1000~3500mL,平均(1869.5±327.4)mL。觀察組51例,年齡為20~38歲,平均(27.6±4.9)歲,初產婦40例,經產婦11例。出血類型:經陰道分娩出血30例、剖宮產后出血17例、人工流產后出血4例。出血量為1000~3600mL,平均(1874.2±350.1)mL。兩組年齡、經產情況、出血類型、出血量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子宮下段一側捫及搏動子宮動脈,用大號圓針腸線自子宮前壁進針,深度達到子宮肌層2/3,后壁出針,緊靠闊韌帶穿過,打結或找到髂總動脈后,向下尋找到髂內外動脈分支點,游離髂內動脈,相距0.5~1.0cm用7-0號絲線結扎2次,同法處理對側。觀察組:休克患者先給予補充血容量和抗休克治療,糾正凝血障礙,實施Seldinger's技術,局麻后,行右側股動脈穿刺插管,同步實施盆腔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要明確血管分布情況,尋找出血部位,快速將導管插入到出血處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前干,將導管有效固定,用1~3mm攜帶有抗生素或抗癌藥物的新鮮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栓塞,經造影證實栓塞成功,可同法栓塞對側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前干,實施局部加壓包扎。
1.3評定標準。有效:子宮逐漸收縮,生命指征平穩,尿量正常。無效:繼續出血,子宮未收縮,生命指征惡化,尿量不足30mL/h或無尿。
1.4統計學方法:SPSS16.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探索中醫診療血管癡呆的優勢
【摘要】血管性癡呆VascularDementiaVD是在腦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出現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獲得性智力損害綜合癥,臨床上以影響生活和社交能力為主要表現。是我國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文章回顧了近年來中醫對VD病因病機、癥候類型及治療的研究進展,以期對臨床VD的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血管性癡呆;病因病機;證候;治療
血管性癡呆(VascularDementia,簡稱VD)是在腦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出現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獲得性智力損害綜合癥。臨床上以認知、記憶、語言運用和視空間技能損害為主。
該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病率,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血管性癡呆對人民健康的威脅越發嚴重。因此,如何提高其治療水平仍然是當前研究的焦點之一。近年來中醫藥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進展,為本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本文就近年來對其病因病機、癥候類型及治療研究綜述如下。
一、VD病因病機
血管性癡呆在中醫學中屬于“呆病”“善忘”“文癡”“顛疾”等范疇,歷代醫家對該病都有描述。《景岳全書雜證謨》“平素無痰,而或以郁結,或以不遂,或以思慮,或以疑惑,或以驚恐,而漸致癡呆。”“此其逆氣在心或肝膽二經,氣有不清而然。”陳士鐸《辨證錄呆病門》“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約其始也,起于肝氣之郁;其終也,由于胃氣之衰。肝郁則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則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積于胸中,盤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血證論健忘》“健忘者…病主心脾二經,蓋心之官主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慮過多,心脾耗散而神不守舍。脾氣衰憊而意不強。”“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等等。古人多從腎精不足,腦減髓消,肝郁,痰濁,淤血及情志內傷等方面探討了VD的病因病機,這些認識對當今臨床具有指導意義。現代學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對VD的發病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五福心腦清對多發性腦梗死大鼠的保護作用。方法采用同種大鼠自然干燥血凝塊頸內動脈注入制備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大鼠模型,測定多發性腦梗死大鼠血清SOD、MDA的含量,觀察腦組織形態學改變。結果模型組血清SOD的含量下降,MDA的含量增高;復方丹參滴丸和五福心腦清各劑量組均可增高SOD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五福心腦清可減輕多發性腦梗死大鼠腦組織形態學改變。結論五福心腦清對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大鼠模型具有保護作用。
【關鍵詞】五福心腦清;多發腦梗死性癡呆;SOD;MDA
EffectofWuFuXinNaoQingoncerebralmulti-infarctiondementiaratmodel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otectiveeffectsofWUFUXINNAOQINGoncerebralmulti-infarctiondementia(MID)ratmodel.MethodsThemulti-infarctiondementiamodelwasinducedbyinjectingcruorembolusofthesamekindratsintotheinternalcarotidartery.TheSODandMDAofserumwasmeasured.Andthepathologyofbrainwasobserved.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contentofSODinserumofthemulti-infarctiondementiaratswasreduced,thecontentofMDAwasincreased.FuFangDanShenDiWanandWuFuXinNaoQingcanreversethecontentofthem.Moreover,themorphologydemonstratedthatFuFangDanShenDiWanandWuFuXinNaoQingcandecreasethepathologicaldestroyofthebrain.ConclusionTheresultsofthisstudysuggestthatWuFuXinNaoQinghaveprotectiveeffectsonmulti-infarctiondementiaratmodel.
【Keywords】WuFuXinNaoQing;cerebralmulti-infarctiondementia;SOD;MDA
血管性癡呆是一系列腦血管因素導致腦組織損害而產生的癡呆癥狀的總稱。在血管性癡呆中,以多發梗死性癡呆(MID)發病率最高,且有不斷增高的趨勢。MID是由于反復多次腦缺血發作,或多發性腦梗死、或一次嚴重的腦血管病引起的智能減退。由于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負擔,隨著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率絕對及相對地增多,使血管性癡呆的防治研究具有實際應用前景。五福心腦清由精制紅花油、冰片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開痹等功效。故本實驗通過用大鼠自體血栓造成的多發性腦梗死模型,觀察五福心腦清對此模型的保護作用。
不同激光美容治療技術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激光美容技術包括了不同系列的治療方式,通過傳遞將光能送達皮膚表面治療由日光照射而引起的一系列皮膚病損和面部皮膚老化。從根本上來說,可以將激光治療定義為兩種類型,剝落性與非剝落性方法。餌激光和CO2激光就是典型的剝落性激光,這種激光可以氣化表皮以及真皮淺層(乳頭層)。他們產生的光會被組織中含有的水強烈吸收,從而引發生物學效應,僅在只有幾微米很淺的組織中產生熱,使組織內溫度急速提高形成組織氣化[4]。在這一瞬間產生的熱量和在突然間形成的蒸汽使得組織壓力波擴張突然,進而加速組織剝落的效應。去除真皮淺層和表皮層,更準確說是真皮乳頭層的中部可以使用這一技術。CO2比起餌激光更具有穿透力,能夠傳遞給皮膚淺層更多的熱量。這兩種治療方法效果都很好,但是治療后都需要1~2周的恢復時間,有時還會出現色素沉著,感染及遲發型色素脫失,所以要把握治療時的適應證,在手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表明遠期效果要優于短期內的效果。在接受剝落性激光有時需要配合局部麻醉,復雜的病例會使用神經阻滯麻醉,鑒于這一問題,其應用的范圍受到了限制,但是隨著設備的先進性,其臨床價值會得到體現。相較于剝落性激光帶來的危險因素和不良反應,非剝落性激光在不破壞皮膚屏障的前提下進行治療帶來的恢復時間短、不良反應小,所以得到廣泛關注,但是在治療效果上卻不及剝落性激光。非剝落性激光治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是一種技術,還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方法。主要以逆轉真皮基質成分(例如及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彈性纖維、軸多糖以及膠原纖維)、血管擴張以及表皮色素的變性的結構性損傷為其目的[5]。
1.2方法
激光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激光美容及脫毛、血管性疾病、良性皮膚增生性疾病、色素性疾病等。運用以上幾種疾病探討激光技術的應用。光化性角質病可能是導致表皮質地粗糙的原因,螨蟲性毛囊炎也會造成毛孔粗大。選擇性光熱作用是激光脫毛的原理。毛干和毛囊中具有豐富的黑色素,分布在毛球基質的細胞之間,同時會向毛干結構中轉移,激光可以把黑色素作為靶目標進行精確且有選擇性的脫毛治療。激光能量在被黑色素吸收后,溫度會急劇升高,破壞周圍毛囊組織,達到脫毛效果。在新的分類中,將血管性疾病分為了脈管畸形和血管瘤[6]。利用激光可以治療血管性疾病中的血管瘤和微血管畸形。治療的原理是在選擇性光熱作用下,由血紅蛋白選擇性吸收光熱作用產生的充足的脈沖能量以及特定波長,脈沖寬度要小于組織熱弛豫的時間。通過激光治療到達皮膚的真皮層中,對于表皮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對深層次的血管畸形難以進行有效地治愈。對于這類疾病,包括瘢痕、瞼黃瘤、皮脂腺病、脂溢性角化、皮贅以及汗管瘤,其首選治療方式是餌激光和CO2激光。分為色素增加性疾病和色素性疾病減退性疾病。色素增加性疾病包括局限性的淺表色素增加,例如老年斑、咖啡斑、雀斑、黃褐斑等;局限性真皮色素增加,例如伊藤痣、太田痣;外源性色素增加,例如紋身等。兩種技術都可以治療這類疾病,通過在納秒范圍內生成的光能照片聲學起到破壞色素病變的效應,另外還可以使用在毫秒范圍內產生的脈沖光。
1.3效果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