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之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20:2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生之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期刊經營管理模式探索
目前,自媒體形式花樣翻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對傳統媒體是個不小的挑戰。創刊近40年的《科學之友》幾年來在融媒體方面經營管理探索的路徑是:依靠在企業及人物采訪、內容采集、專題策劃、創意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規劃好新的發展目標。圍繞雜志非遺特色,重點做活“非遺”文章、打好特色牌,深入挖掘非遺資源,利用此特色帶動雜志的整體向前發展。確立實施“非遺做強品牌、內容帶強公眾號、結集出版非遺圖書”等多向發展的戰略。
1“媒體+”項目創新業務探索
1.1非遺系列圖書出版《科學之友》自2010年起,傾力打造的特色為“非遺”專題。此專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傳非遺項目,展示非遺魅力,領略非遺技藝,分享非遺文化,使華夏文明永續流傳。《科學之友》自2014年作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刊,距今已有8年時間,積累了很多非遺素材,計劃出版非遺系列圖書。目前,非遺圖書出版項目前期準備資料搜集和市場調研階工作已經完備,在保證《科學之友》正刊的正常出版以外,非遺系列圖書出版工作正在逐步向前推進。計劃在2018年底完成圖書內容分類定稿和四封內文版式設計小樣定版,在2019年度內爭取早日完成非遺圖書一套三冊的出版。1.2開展“科學營在我心中”征文活動為進一步擴大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受益面和影響力,推動“高校科學營”活動更加完善和健康的發展,應山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的要求,科學之友雜志社作為協辦單位每年組織開展一次《科學營在我心中》征文活動。內容為每年在全國范圍內舉辦的“高校科學營”山西省的全體營員、帶隊教師及志愿者的參營心得體會。征文內容作為《科學之友》增刊形式結集出版。這一活動宗旨是為了在青少年心中撒下科學的種子,樹立他們為祖國奉獻的遠大科學理想。自2015年起,該征文活動已舉行了三屆。2018年為第四屆,目前2018年“高校科學營”征文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實施過程中。1.3擴大外聯開展科普讀物公益發放活動每年度的第三、四季度,與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旗下的中國數字科技館,聯合舉辦《青稞周刊》科普讀物免費發放大型公益活動,對方要借助科學之友發行渠道來擴大科普刊的社會影響。《青稞周刊》每期一個主題,比如網紅科技名錄、交通進階手冊等,《科學之友》雜志社將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渠道進行公益發放活動,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做貢獻。1.4科學助力精準扶貧活動《科學之友》雜志社對口支援的是臨汾地區永和縣,我社選派的扶貧隊員由雜志社社長帶隊已長駐永和縣,對重點幫扶的縣(區)、鄉、村實行帶技術、帶項目進村入戶,幫助貧困村解決品種選擇、產業鏈延伸、特色產業發展、種養效益提升、生產技術落后以及產品銷售等問題。2018年,“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進入第二個年頭,省科協在永和縣閣底鄉閣底村的產業幫扶項目經過前期的調研籌備和一年來的落地實施,可以說正進入一個次第花開的良性發展階段。36頭扶貧牛在閣底村落地生金,全部配種成功,群眾拍手稱快,有的已產下牛犢,下半年的養殖規模翻倍指日可待;食用菌項目蒸蒸日上,省科協全額資助建設的智能溫室大棚示范效應逐步凸顯,在省科協和當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12座新建的香菇棚不僅如期交工、種植,現已逐步進入收獲的出菇期。1.5贈閱科普期刊,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向全省科協系統的科技工作者贈閱全民科學素質讀本《科學之友》,組織開展“科普進校園”等義務科普宣傳活動,通過媒體的全方位報道,向公眾和讀者提供旗幟鮮明的品牌科普服務。每年度下半年在9月學生開學后,開展2~3場科普進校園活動。1.6非遺技藝嘗試用新媒體展示尋訪祖國非遺,不忘媒體使命,依托《科學之友》這本雜志對各具特色的非遺項目進行展示宣傳,同時也嘗試新媒體的探索,如利用一些短視頻平臺進行同步宣傳。1.6.1參加“唐人居”第四屆非遺文化節作為山西省非遺促進會會刊,《科學之友》密切關注省內有關非遺的相關活動。2018年4月29日,派員參加了在襄汾縣舉辦的“唐人居”第四屆非遺文化節。除了在《科學之友》雜志上對文化節中優秀的非遺項目進行精心策劃和宣傳外,還積極嘗試在當下最火的短視頻平臺——抖音上進行創作。捕捉每一個非遺項目的精彩瞬間,上傳抖音小視頻。1.6.2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的非遺項目采訪從2018年開始,“傳承文明”這一欄目立足省內,同時面向全國廣泛征集散落在祖國各地的優秀民間非遺項目。2018年6月9日,《科學之友》編輯走進歷史文化厚重的寧夏,尋訪入駐影城內的民間非遺項目,對話多位非遺傳承人。在深入了解了這些曾在特定歷史時期內綻放光芒的傳統手藝如今的生存、發展狀況后,雜志將對它們進行系列宣傳,其中傳承人任振斌的六盤山木版年畫、活字印刷和篆刻已在《科學之友》雜志上進行了展示,一定程度上打開了《科學之友》在省外的知名度。寧夏的其他非遺項目《科學之友》后續會繼續進行系列宣傳報道。在編輯采訪過程中,以景區內的非遺項目和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西北風光為題材,同時也嘗試了一些抖音小視頻的創作。今后的非遺工作,《科學之友》將把觸角伸向省外各地,通過和省外非遺項目的聯絡積極積累社會資源,嘗試爭取一些有經濟效益的合作項目。
2“平臺+”微媒宣傳形成品牌影響力
在編輯出版紙媒雜志的同時,編輯們結合自己所編欄目和興趣愛好,開設了各種科普宣傳類微平臺,在受眾喜愛且方便快捷的移動平臺上宣傳《科學之友》,普及科學知識。具體開設的微平臺詳目如下。2.1傳承文明。微信號:kxzyccwm007。平臺說明: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交流平臺。宣傳口號:弘揚科學精神,綻放非遺魅力。2.2科學之友品質生活。微信號:kx12122。平臺說明:漲姿勢的科學常識,神存在的生活技巧,最火爆的熱點新聞,給您一個別樣的品質生活。2.3科學奇趣世界。微信號:kexue1118。平臺說明:分享動物趣聞、奇異植物、自然奇觀等自然界奇聞趣事,用科學的視角帶大家一起走進奇趣有愛的視界。2.4藜麥行。微信號:limaixing。平臺說明:關于藜麥,最靠譜的綠色美食推薦,最科學的養生知識分享,最健康的生活品質傳遞。宣傳口號:生活“藜”不開它,我們對健康不離不棄。
3“人才+”不斷充電增強續航能力
少兒期刊選題策劃質量提升途徑
一、引言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的生活日益美好,讀者可閱讀的書目、期刊也越來越多,讀者自身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廣。這也就給少兒期刊人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在品種繁多的少兒期刊中脫穎而出,吸引讀者的注意,并讓讀者對自家的刊物愛不釋手呢?筆者以為,內容質量、編校質量、裝幀設計質量和印刷裝訂質量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而在這些因素中,內容質量是最為重要的,而內容質量的關鍵在于選題策劃。那么該如何做好選題策劃呢?
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少兒期刊的編輯,應不斷提高自己把握時代脈搏,洞察各類信息的能力,尤其要精準解讀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特別是與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相關的決策部署。通過結合少年兒童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策劃出既富有時代特征又貼近學生群體的優秀選題,以此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2020年,中國大地發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黨和國家也了多項決策部署。如聚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任務;《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制止餐飲浪費,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等。筆者編輯的《小學生之友》緊扣這些重大宣傳主題,分別策劃了選題。如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主題,專門邀請不同年代的優秀人物從校園、文化用品、穿著、課外讀物等方面來講述他們在小學年齡段的成長片段,通過這些片段中事物的變遷來感知社會發展的軌跡,感知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小康的艱辛和不易。經過多次打磨,最終策劃了《我心向黨,沐浴小康——從少兒視角感受社會面貌變遷》一文。圍繞“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宏大選題,編輯部從小處著手,用真實可感的愛國故事去打動讀者,刊發了《紅色記憶——文物背后的故事》《井岡山上的“小紅軍”》《祖國在我心中——國旗、國歌、國徽誕生記》等文章。圍繞“公民道德建設”這一選題,編輯部從文明出行、傳統文化等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涉及的點入手,策劃了《文明才是最美的風景》《傳統節日知多少》等文章。圍繞“勞動教育”這一選題,編輯部結合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專門邀請不同年代的人物撰寫他們在小學階段辛勤勞作的故事,這些勞作經歷給他們日后的成長成才打下了扎實的人生底色。通過文章,引導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學會和他人合作勞動、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圍繞“科普疫情”這一選題,精心策劃組織了《探秘病毒》《童心助力,共同戰“疫”》等文章,并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漫畫形式呈現,以此寓教于樂,引導少兒理性看待疫情,掌握正確的防護知識。圍繞“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一選題在話題討論類欄目積極策劃了《文明餐桌,你我同行》一文,以期培養少年兒童勤儉節約的意識。
三、深挖本土資源,推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作品
每個省份,都有充滿地域特色的本土資源。深挖細耕本土出版資源,既可以為雜志尋找到合適的選題,做好地方特色出版,又能在讀者群體中傳播本省文化,增強讀者對所在省份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以《小學生之友》雜志所在的江西省為例,江西省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誕生了陶瓷文化、書院文化、稻作文化、戲曲文化、中醫藥文化、陽明文化等具有區域特色歷史文化,還有臨川文化、廬陵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省內的期刊可以結合讀者的閱讀需求,對這些文化進行策劃,既講好了當代江西故事、中國故事,又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近代,江西又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在這里,爆發了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誕生了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留下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事跡。江西的少兒期刊均可圍繞這些革命文化進行選題策劃,以此加強讀者的紅色基因,深化讀者對國情、省情的認識,培養讀者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此外,江西擁有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從地形上看,江西宛如一顆鑲嵌在中國版圖上的“綠寶石”,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3.1%,被譽為中國最綠的省份之一。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5117種,占全國總數的17%。國家珍貴樹種26種,約占全國的20%。江西有林業自然保護區186個(國家級15個、省級31個),森林公園180個(國家級46個、省級121個),世界遺產地5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1處,濕地公園84處(國家級28處、省級56處)。江西境內河流、湖泊眾多,贛江、撫河、信江、修水和饒河為全省五大河流,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仙女湖(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醉仙湖(近萬畝丹霞地貌)為全省三大湖泊。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為我省四大名山。圍繞這些綠色資源,省內期刊可做足選題,既能培育青少年的生態文明價值理念又能傳遞本省的生態文化,為推動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貢獻力量。以《小學生之友》雜志為例,圍繞江西的陽明文化、戲曲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等,分別策劃了《知行合一的王守仁》《文思敏捷的湯顯祖》《瓷說江西——“陶泥變形記”主題閱讀》《濃濃書卷氣——“被時光落下的書院文化”主題閱讀》等文章;圍繞革命文化,《小學生之友》專門開辟紅色專欄《紅星閃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推出一批在江西紅色大地上發生的革命斗爭故事,如《雙槍女將伍若蘭》《“潛伏”英雄葉步青》等,通過宣傳革命時期江西涌現出的英雄烈士,引導廣大青少年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圍繞江西的動植物、水土資源等綠色資源,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故事、漫畫、圖片等形式,并配以優美的文字、案例,策劃了《秀美鄱陽湖》《廬山美景那么多,詩仙李白最喜歡哪里》《橘中皇后——南豐蜜橘》等一系列涉及江西生態文明的稿件,向青少年呈現身邊的生態家園,并引導青少年思考生態問題。
親屬稱詞的自稱用法研究論文
.引言
先請看下例(1)(2)
(1)慧芳,你到底有什么心思,跟媽說說,啊?〔渴45,劉大媽(母親)→慧芳(女兒)〕
(2)魯貴直惦記著。(曹47,魯貴→周蘩漪)例(1)是母親對女兒說的話,句子中的“媽”是指說話人自己
。例(2)是魯貴對周蘩漪說的話,說話人(魯貴)自稱為“魯貴”。一般認為在現代漢語(普通話)里說話人
自稱用人稱代詞“我”。實際上,用“我”以外的詞來自稱的用例也不少,上例(1)(2)便是如此,而且類似的
親屬稱詞用法芻議
1.引言
先請看下例(1)(2)
(1)慧芳,你到底有什么心思,跟媽說說,啊?〔渴45,劉大媽(母親)→慧芳(女兒)〕
(2)魯貴直惦記著。(曹47,魯貴→周蘩漪)例(1)是母親對女兒說的話,句子中的“媽”是指說話人自己
。例(2)是魯貴對周蘩漪說的話,說話人(魯貴)自稱為“魯貴”。一般認為在現代漢語(普通話)里說話人
自稱用人稱代詞“我”。實際上,用“我”以外的詞來自稱的用例也不少,上例(1)(2)便是如此,而且類似的
省教育期刊社年工作計劃
一、圍繞委廳中心工作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1、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做好宣傳工作
認真做好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全省領導干部會議精神宣傳工作。根據國家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年度工作計劃的要求做好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認識,增強他們圍繞中心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做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宣傳。圍繞上述指導思想,積極宣傳我省教育工作新情況、新經驗、新典型。加強對《中國教育報》江西記者站支持和管理,切實做好重大典型的宣傳報道,為樹立江西教育新形象服務。
2、堅持讀者至上,進一步辦好我社的五種期刊
我社的五種期刊,要繼續堅持貼近師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原則,以讀者滿意為目標,揚長避短,彰顯特色,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
《江西教育》要進一步加強指導性、服務性、可讀性。要加大專題策劃、典型報道策劃、熱點報道策劃、欄目策劃、活動策劃、期刊發展策劃的力度。教學版要進一步加強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提高質量,拓展內涵,面向全國,爭創特色品牌。
《教師博覽》要認真分析讀者需求,抓住教師關心的熱點問題,進一步提高文摘稿件對教育問題、教育現象、教師生活反映的深度和廣度。
學生責任意識培養必要性及途徑論文
摘要:本文講述了中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探討培養方法,提出了對中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培養,是當前進行公民道德建設和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道德建設責任意識培養方法
當今的中學生,都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他們思想敏銳,勇于進取,對責任意識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認識,表現出青年學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但他們缺乏實干精神,重視自我需求,自我發展,卻極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近幾年來,中學生責任意識呈現出低于其角色職責要求的弱化傾向。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意識這一課題在當前抓公民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
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在基礎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上海市二期課改對本市中學生的素質提出如下要求:有強健的體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有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有開放的意識和文化包容態度。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能發現問題,能收集、加工、處理信息并解決實際問題。而“責任意識”則是現代文明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朋友、對家庭、對自己負責的人,那么,我們的素質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2.責任意識培養的階梯目標
思品課情知教學研究管理論文
幾年來,結合我校“小學情知教學模式研究”教改實驗課題,我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一直在探尋具有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不斷實踐、探索,構建出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即“明理——激情——導行”模式,它的基本教學程序是:導入——明理——擴展——導行——總結升華,其中情感教育貫穿始終。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一堂課有了好的開頭,這堂課便成功了一半。利用新穎的導課藝術,教師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情境氣氛,能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產生預熱,積極地參與學習,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以境入情,生動導入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聲傳情。如放錄音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學生帶入情境。例如《“人類之友”》一課,開始放配樂分角色朗讀課文錄音。歡快的樂聲把學生帶入了陽光明媚的春天。接著是動物們爭相介紹對人類的貢獻,把學生帶入熱鬧的情境之中。突然歡笑聲嘎然而止,傳來貓頭鷹、青蛙的哭訴聲。最后太陽公公莊嚴宣布政府保護它們的法律,山野林間再次響起一片歡騰。這抑、揚、頓、挫的聲音,能激起學生喜、怒、哀、樂的多種情感。
(二)質疑激趣。課的開始設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學《看問題要全面》一課,教師先出示羽毛球拍網線的幻燈片,讓學生想象這可能是什么,學生有的說是籬笆;有的說是柵欄……當教師把蓋片翻開,學生嘩然,原來是羽毛球拍。這樣引出“怎樣看待一個事物”,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此外,新課的導入還可以采用“背兒歌、猜謎語”、“畫面激情”等方法。
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小學語文學習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學習活動,語文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打好堅實的語文基礎對未來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教育改革中素質教育呼聲的不斷加大,人們對語文學習的認識不再停留在識字、背誦等機械學習上,認為語文學習應能提高學生整體的文化素養、完善人格發展,語文應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近年來,教育界提出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滲透,加強語文人文性的培養,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美的一面,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語文知識,在攝入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擁有內在美。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的進行審美教育的滲透、用何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的美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審美教育
提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滲入,是近年來小學語文改革的內容之一,但由于教師專業水平的差異,對語文審美的把握各不相同,也缺乏相應的教學指導,很難將審美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或者在實際教學中教難體現出語文的美感。特別是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育中,教師過分強調記憶學習,重背誦、輕理解,重考試成績,輕人文培養,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對語言美的感受性,語文審美能力的缺失無論對語文學習還是個人修養都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在寫作文時對人物情感的描寫可能就會不夠精準、不夠細膩,對景物的描寫語句使用上可能就不夠優美、用詞匱乏。在個人修養上表現為言談舉止不夠得體,內心浮躁,缺少一雙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所以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認真研究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將審美教育滲透進去。
1培養學生對語文美的感知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教學內容進行“鮮活化”處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1.1感受語言之美語文課中的課文教材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工具,教材中的散文、詩歌等各種文學載體無不蘊含著語言美,作者運用各種寫作技巧使文章生動形象,通過文字形式向閱讀者傳達了自己的情感,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語句進行剖析,引導學生品味文字的美感,感受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詩情畫意,讓學生宛如置身其中,并通過品味學習,將這些美的元素轉化為語文知識,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比如在學習《可愛的草塘》這篇散文時,教師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讀一遍課文,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中優美的、喜愛的詞句,并劃出來,示范朗讀一遍后請學生大聲朗讀一遍,在朗讀過程中展開想象力根據作者的語句對課文情景展開想象,通過文字進行場景重建。有的學生說課文中將草塘比喻成大海,腦海中馬上浮現碧波隨著風翻滾,無邊無際的景象,令人感覺心曠神怡;有的學生說作者在描寫草塘的綠時使用了鮮綠、碧綠、墨綠等詞匯,讓人感受到草塘顏色的變化之美,猶如置身于一幅綠色的畫卷中。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細品,感受到了語言的動態美。1.2感受形象之美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用于語言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讓人物形象生動飽滿起來,同時文章中所塑造的美好向上的形象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發展,使學生形成高尚的品德情操。比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一段描寫魯迅救助車夫的情景,其中對魯迅動作的描寫,“扶、蹲、半跪、拿、夾、洗、敷、扎”連用九個動作,刻畫出魯迅先生助人為樂的感人形象,而后又通過“變得那么嚴肅”、“手半天沒動”、“深深嘆了口氣”等動作表情的描寫讓學生體會到魯迅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窮苦百姓的憐憫之情。課文通過對魯迅高尚品質的形象刻畫,讓學生洗滌心靈,感受真善美。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形象之美,教師可讓學生模仿表演課文中的對話情境,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現出人物的表情、說話語氣等,讓學生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
2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審美情感
提升中學生責任感意識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講述了中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探討培養方法,提出了對中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培養,是當前進行公民道德建設和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道德建設;責任意識;培養方法
當今的中學生,都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他們思想敏銳,勇于進取,對責任意識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認識,表現出青年學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但他們缺乏實干精神,重視自我需求,自我發展,卻極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近幾年來,中學生責任意識呈現出低于其角色職責要求的弱化傾向。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意識這一課題在當前抓公民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
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在基礎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上海市二期課改對本市中學生的素質提出如下要求:有強健的體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有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有開放的意識和文化包容態度。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能發現問題,能收集、加工、處理信息并解決實際問題。而“責任意識”則是現代文明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朋友、對家庭、對自己負責的人,那么,我們的素質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2.責任意識培養的階梯目標
中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及方法剖析
摘要:本文講述了中學生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探討培養方法,提出了對中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培養,是當前進行公民道德建設和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道德建設責任意識培養方法
當今的中學生,都是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他們思想敏銳,勇于進取,對責任意識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認識,表現出青年學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但他們缺乏實干精神,重視自我需求,自我發展,卻極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近幾年來,中學生責任意識呈現出低于其角色職責要求的弱化傾向。因此,培養中學生責任意識這一課題在當前抓公民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
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在基礎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上海市二期課改對本市中學生的素質提出如下要求:有強健的體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有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有開放的意識和文化包容態度。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能發現問題,能收集、加工、處理信息并解決實際問題。而“責任意識”則是現代文明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朋友、對家庭、對自己負責的人,那么,我們的素質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2.責任意識培養的階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