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16:40: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巡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意志巡禮

歐洲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無論是做學生時還是工作以后,只要有時間或是有機會,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飛往那里.那里不但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最吸引人的還是那浪漫如歌的人文環境和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如果有人問我都去過歐洲的哪些國家?我常常會自豪地說:我需要想想還有哪一個歐洲的城市我還沒踏足過.此話聽起來未免太猖狂了些,但事實是在我旅行過的幾十個國家里,歐洲是我去過最多次同時也是最喜歡的地方.想想看,禮拜五下午在達拉斯打一場高爾夫球,禮拜六早晨坐在法國巴黎的大街上喝一杯維也納咖啡,那該是多么浪漫的生活?!上個月我就得到了這樣的一次機會:當歐洲打來的電話希望我參加一個巡回演講計劃,并要我在二十四小時內做個決定時,我立即丟下剛剛打到第三洞的球桿說,我現在就去換衣服準備出發..........

當然,我并沒有在第二天坐在巴黎的艾費爾鐵塔下喝咖啡,而是飛到了德國的工業大城法蘭克福(Frankfurt).德國對于我來說好像有很多的因緣,且不說我有很多的讀者因<<萊茵通訊>>十年來不斷登載我的文章而熟知我的關系,更因為我的許多同學舊友都在這里學習工作,特別是我過去的好友海倫,那個北大西語系德語專業的上海姑娘,現在已是持德國護照的公司老板.....這一切或許都是吸引我多次漫游德國的誘因.我臨上飛機前在達拉斯機場給海倫掛了個電話,告知我將在九個小時后到達法蘭克福,希望她能從柏林來接我.她像當年在北大時一樣地責怪我做事隨心所欲,不給別人任何準備的時間.然后想了片刻后說:我今天要去悉尼(澳大利亞)參加五天的商品展,這幾天恐怕難陪你了,我會讓公司的瑪麗小姐去接你,她會照顧你的.當我表示我可以自己安排自己時,海倫說我認識你這么多年,恐怕要比你太太還要了解你需要什么,你就聽我安排吧........

德國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準時在第二天早晨,降落在被稱之為歐洲最繁忙的交通走廊----法蘭克福機場.坐落美茵河右岸的法蘭克福,是德意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西元一世紀時,羅馬人就在此建立了一個聚落,當法蘭克人於西元五世紀末興起於萊茵河谷時,這個羅馬人建立的地方也被占據,從此有了「Frankfurt」(法蘭克人的河岸)之名,且沿用至今。西元8、9世紀之交,正當查理曼大帝在位時,法蘭克福成為這位英偉法蘭克王的冬季行宮所在。西元1152年,來自Hohenstaufen侯國的FrederickBarbarossa,在法蘭克福被加冕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開啟了該帝國最輝煌的Hohenstaufen王朝時期,此王朝最後一君主就是在1356年公布「金印勒書」(theGoldenBull)將世襲帝制改變為選帝侯制度的查理四世。選帝侯制度開始實施之後,法蘭克福就是法訂推選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地方,具有象徵權力中心的重大意義,教皇為皇帝行加冕禮亦在此舉行,雖然後來皇帝人選均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但法蘭克福做為加冕城的地位卻未曾動搖。西元1806年,哈布斯堡王室的FranzⅡ,在拿破侖脅迫下宣布結束神圣羅馬帝國,法蘭克福也結束了最光榮的一段歲月。縱然在神圣羅馬帝國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法蘭克福卻自1219年起就是擁有絕對主權的自由城邦。因政治地位崇高、地理位置重要,自由城邦的身份更使其可以大肆發展經濟貿易,法蘭克幅自13世紀開始就是歐洲最富裕和

最有權力的城市之一,許多富商大賈所創立的行業甚至流傳至今,例如著名的Rothschild國際銀行集團即為其中之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美國護照在歐洲是通行無阻的,特別是進出德國連章都不用蓋一下.一出機艙就聽到有人用中文叫我的名字,循聲望去卻是一位美麗的德國小姐在沖我微笑.我想她一定是海倫派來的瑪麗.等我們坐進汽車后,我才發現瑪麗給我的名片上用中文寫著:瑪麗·歌德.在開往市中心的路上,這位曾留學北京師大的歌德后裔,邊開車邊給我介紹:西元1749年8月28日,德意志著名的大文豪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就誕生在這個美麗的河濱城市,并在這兒度過他的青年時期,直到他前往來比錫大學讀書才離開。後來,歌德亦曾兩度回到法蘭克福,一次是1768年因生病而回鄉療養,另一次在1772年至1775年之間,著名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即完成於此時。城內至今做保留許多與歌德相關之事物。瑪麗說她在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歌德研究,但后來發現如今研究歌德最多的人卻在中國,于是她便到中國呆了四年,不但進一步了解了東方研究歌德的狀況,同時也學成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她現在正在讀博士學位,在德國這個學位要讀很久,所以她必須要邊工作邊研究.她說海倫是她遇到的最好相處的老板.在停好車后,她見我翻閱有關法蘭克福的小冊子,就笑著說,你不用看了,我講給你聽:

1816年,在維也納會議中決定的「日耳曼邦聯」正式在法蘭克福成立,日耳曼地區有了羅馬時期以來第一個統一的政治組織,雖然結構松散但在德意志統一史上有其重要意義,而法蘭克福就是此邦聯的議會所在。1866年,俾斯麥治理下的普魯士王國將法蘭克福合并為其Hesse-Nassau省的一部分;1871年,結束普法戰爭的正式和約就在法蘭克福簽訂(凡爾賽宮所簽者為草約)。從此,法蘭克福就走入德意志的近代中,歷經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每次都使其城市景觀遭受重大的傷害,特別是二次大戰後幾可以滿目瘡痍來形容;但是,和其他德意志城市一般,法蘭克福恢復的非常快,同時挾其雄厚的經濟商業基礎,發展得比大部分城市更迅速,今日已是德國重要的金融、商業、交通和國際性會議中心,一年一度的汽車展和圖書出版展更是蜚聲國際的大型集會。法蘭克福的歷史,細細看來其實就是一部具體而微的德意志發展史。法蘭克福存在雖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但幾次戰火、特別是二次大戰,已把該城原有的風貌破壞絕大部分,今天若是初到法蘭克福,映入眼中的凈是高聳而冰冷的現代摩天大樓,很難讓人把此城和悠久的歷史聯想起來。不過,在美茵河北岸、中央火車站以東、火車東站以西之間的昔日市中心所在地,仍保有原來的都市風貌,是最能展露法蘭克福古都之美的地區,也是這個現代大都會最吸引觀光客的所在。

查看全文

舞蹈藝術創作巡禮論文

了解當代中國藝術發展歷程的人,大概誰都不會忘記1989年男子群舞《黃河》在北京演出的盛況。那是《黃河大合唱》的旋律勾起了人們對于祖國的無限深情,舞臺上舞者們盡情揮灑著一種高亢的激情,婆娑而舞的身軀互相激勵,傳遞著一種信息,那就是:中華民族將在黃河岸邊演繹全新的生活,將要創造一個時代的奇跡!人們屏息觀舞,幕落時許多人熱淚盈眶。演出盛況的消息很快在全國各地傳播。而那一年正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

回顧20世紀90年代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歷程,真可謂大河浪濤連天涌,花雨繽紛話神奇。這是中國舞蹈家們乘東風,張大帆,鼓干勁,爭上游,創造當代中國舞蹈奇跡的年代。

首先,中國舞蹈藝術前所未有地探觸當代中國人的時代精神,以動感的肢體語言表現出極其豐富的社會精神風貌,以舞蹈藝術之美勾勒著中國社會精神生活之旅。1989年問世的《黃河一方土》以鮮明的個性勾勒出黃河人的內在情愫,雖然僅僅是婚姻生活的幅幅畫面,卻極力地將藝術的目光聚焦在人的內心深處。隨后,1991年問世的大型舞蹈晚會《獻給俺爹娘》,更是整個90年代舞蹈創作的先導。其中對于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藝術表達,得到了眾口一詞的高度稱贊。它深刻影響了后來的舞蹈創作發展,也幾乎可以被看作是自延安新秧歌運動以后中華民族精神在舞蹈領域的又一次昭彰。《俺從黃河來》、《黃土黃》等作品或用大群舞構圖中充滿渴求力量的身影,或用濃烈的鼓聲和奮躍的舞蹈姿態,積極反映了中國開放初期人民群眾從閉守心理到張望遠方的急切目光和沖動心理。《東方紅》、《阿莫惹妞》等一系列作品則比較深入地探索了華夏民族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和容納百川匯成大海的胸襟與氣魄。

另一方面,為了更深刻地揭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90年代的舞蹈創作不得不打破原有舞蹈藝術的樣式和風格,采用新鮮的手法,大膽探索新的表現理念和表達方式。《長城》、《綠》、《地平線》等作品,也都將藝術創新寫在了自己的藝術旗幟上。2001年創作演出的《我們看見了河岸》、《我要飛》等現代舞作品,更是將中國人大膽吸取外來藝術,創造全新自我的時代風貌勾畫得生龍活虎。演出中那緊握拳頭的速寫,讓每一個觀舞者都深切地感受了歷史前進的巨大沖動和力量!

90年代以來,舞蹈藝術不僅是時代的號角,吹響著當代中國進步的主旋律,還用舞蹈藝術特有的心理刻畫力量揭示著人類內心的豐富世界。換句話說,如何深入開掘人類內心世界,是這一時期當代舞蹈藝術發展歷程上最重大的課題之一。舞蹈藝術創作積極探索了多種社會層面的豐富社會心理,以及不同性別者的精神之旅。《暗戰》用雙人舞的形式表現了生活中普遍發生著的對抗、沖突及其復雜。在國際上獲得很高聲譽的《也許是要飛翔》、《和夢一起上岸》則表現了人在現實中所遭遇的暫時挫折以及那不可放棄的永恒追求。也許是舞蹈藝術語言富于優美動感的緣故吧,許多優秀作品都將視覺焦點集中在女性心理的刻畫上。《天邊的紅云》以中國工農紅軍偉大長征中的女性戰士為表現對象,用濃重的浪漫主義手法塑造了艱苦絕地上的犧牲之于女性戰士所潛藏的解脫意味,以及正是在犧牲中所蘊藏的精神之壯烈、追求之高尚!楊麗萍的名字,自80年代開始響亮起來,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它不僅證明著一種舞蹈藝術被普遍認可的社會現象,還證明著讓舞蹈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藝術理想。這在當代青年舞蹈家中并不多見,也是新時代以前中國舞蹈界所夢寐以求的事情。如果我們深究其理的話,除去楊麗萍所創造的特殊舞蹈形態美之外,我們不得不承認她非常善于創造具有獨特心理色彩而又非常富于民族性的舞蹈藝術形象,舞臺上時有即興發揮部分而至自由狀態,能夠觸及人心和生命底蘊。她的《雀之靈》、《兩顆樹》等,都可以當作女性心理的獨白去細細解讀。

10余年來,舞蹈者們穿行于歷史的時空里,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審美需求的鼓舞之下,以獨特的思考力量和極大的創作熱情,創作了大量的舞劇和舞蹈詩。據不完全統計,1950年至1978年間,近30年里舞蹈界共創作了70余部舞劇。自1989年至今的10余年來,共有約120部舞劇問世,是此前舞劇創作的近兩倍!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舞劇創作的年產量已經達到了10余部。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這也是個驚人的數字!如此眾多的當代舞劇擁有一批鮮明的藝術形象,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舞劇人物之畫廊。如由黃豆豆主演的舞劇《閃閃的紅星》,以巧妙的舞蹈藝術手法,用一個孩子般的眼睛觀察事物,塑造了一個充分舞蹈化的“潘冬子”。舞劇《媽勒訪天邊》,對一個簡單而富于象征意味的壯族傳說做了大膽的加工和改造,以超越自我、戰勝人性中的弱點為藝術表現的大主題,在傳統故事里做深入開掘,成為一部當代人心靈歷程的詰問史。《阿炳》、《大夢敦煌》、《媽祖》等舞劇和大型舞蹈詩作品,都在各種角度上塑造了多樣的人物,或以神奇的民間藝術家生平故事為底本,或以沿海人民普遍尊崇的神靈人物為表現對象,或以古代文化遺產為創作的依托,給我們的舞劇藝術舞臺增添了相當美好的形象。

查看全文

國家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巡禮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探索、努力創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爭先創優、陽光服務、部長進鄉等活動和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等各項任務的完成。

實行政務

公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既是民心所盼,也是政府自我完善的大事。人們看到,政府職能轉變正在邁出可喜的步伐。

商務部根據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按照依法行政、廉潔高效、公正真實、及時便民的原則,對該取消的政府審批項目堅決取消,對該下放的政府職能堅決下放,逐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目前,商務部由最初的104項審批項目,削減為56項,削減了53.8%。讓公眾了解、參與并監督公共權力。在政府網站上開設了“司局長訪談”和“商務專題訪談”欄目,對國內外貿易中的熱點問題與公眾直接溝通,進行政策解讀。開設了“公眾留言”專欄,并承諾當日留言當日處理,特殊情況須在5個工作日內答復,重要留言報送部領導參閱。截至11月底,共收到并回復各類意見8萬多件。許多公眾留言說,這是為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

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堅持月度和季度分析制度,密切跟蹤經濟形勢變化,針對傾向性問題開展專題調研,適時提出政策建議。在推進結構調整中,從7月份開始,針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組織力量對煤炭、電力、鋼鐵、水泥、鋁等重點行業進行調研,形成了11個專題報告和總體工作思路,正在組織實施。在編制和實施中長期規劃中,結合制定“十一五”規劃,采取委托和向社會公開招標等多種形式,對160多個重大課題組織力量進行研究,形成了“十一五”規劃送審稿。同時,先后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有關能源、鐵路、交通、鋼鐵、汽車、教育、衛生等50余項專項規劃。

查看全文

互聯網藝術巡禮理論研究論文

互聯網藝術理論是現階段數碼文論的代表。所謂“數碼文論”,指的是以數字編碼與藝術之關系為重點的理論。早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數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整個天體就是一種和諧和一種數”,“美是和諧與比例”。這一派的波里克勒特說:(藝術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許多數的關系,而任何一個細節都是有意義的。”①我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家也接觸到了“數”對于技能的重要性。《莊子·天道》所載輪扁之言稱:“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歷史上這類有關“數”與作品或技巧之關系的論述)如徐中玉先生發表于《文學遺產》1980年第3期《蘇軾創作思想中的數學觀念》一文所提到的),構成了數碼文論的早期形態,標志著數碼文論發展的第一階段。進入19世紀之后,有關數字的編碼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其里程碑是美國畫家莫爾斯所發明的電報碼。不僅如此,有關數字的計算技術也引起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英國詩人拜倫之女阿達·洛夫萊斯第一個看到計算機作為藝術工具的潛能。在協助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巴貝奇建造分析機的過程中,她指出:分析機的操作機制可以對數字以外的其他東西起作用,如果對象之間的本質關系可以按計算科學的要求來表達的話。根據和聲學與作曲學來定調的聲音的本質關系同樣如此。因此,分析機有可能譜寫、制作音樂的科學篇。數字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代問世以后,對于運用這種新型機器進行藝術創作之經驗的總結構成了數碼文論的現代形態,亦可稱為數碼文論發展的第二階段。互聯網在20世紀80年代脫穎而出,迅速進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引發了范圍空前廣泛的藝術變革。它作為新媒體促進了藝術信息的遷移、藝術手法的創新、藝術經驗的積累,從而有助于提煉新的藝術理論范疇。互聯網藝術理論伴隨著信息科技與藝術實踐的互動而不斷發展,并從相關學科吸收營養,正在形成自己的相應范疇及特色。由此出現的諸多藝術論著構成了數碼文論的當代形態,標志著數碼文論發展進入第三階段。

一、互聯網藝術理論來源

在20世紀思想界,互聯網藝術理論有三個主要來源:

(一)新媒體的社會探索

自19世紀以來,媒體的革新一直令人矚目。從整體看,這種革新是電子媒體逐漸取代書面媒體在傳播領域的主導地位的過程。若加細察的話,又可發現電子媒體內部不斷推陳出新,從電報、傳真、廣播電視一直到計算機網絡,從電子郵件、BBS、QQ到博客、播客以至于各種醞釀中的新的通信服務,簡直令人應接不暇。與此相適應,對新媒體社會特性的探索成為理論界的重要議題。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出版《理解媒體》(1964)一書,闡述了電子媒體所具有的非線性特征,并強調電子媒體的應用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整個世界似乎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事實上,互聯網所起的正是這種作用。德國著名作家安森伯格《一種媒體理論的要素》(1970),指出媒體隸屬于意識產業,其作用是通過使人們接受不公正的社會而使之不朽。他認為:對媒體掉頭不顧并非好辦法。我們應該致力于建設傾向于行動而非沉思、傾向于現在而非傳統的新媒體。它們對待時間的態度與渴望占有、追求永生的資產階級文化相反。它們不生產任何可以儲藏與拍賣的對象,完全摒棄“知識產權”,并對“遺產”加以清算(這兩者都是非物質資本)。這種觀念與當今追求信息共享的互聯網藝術家非常合拍。有“新麥克盧漢”之譽的鮑德里亞基于媒體、仿真及所謂“賽伯閃電戰”(cyberblitz)構建其后現代社會學。他闡述了下述主張:后現代的特點是符號的激增。這些符號是由作為仿真機器的媒體生產出來的,其流行的結果是表征與現實關系的倒置。在媒體社會中,激增的符號通過抵消和分解所有的內容消除了意義,瓦解為無意義的“噪音”,這就是所謂“內爆”。媒體迎合大眾,投其所好,而大眾既不能也不愿生產意義,只需要奇觀與娛樂。他對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即信息”作了新的解釋,即媒介傳播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所指對象。人類將媒介內化并因此變成了傳播網絡的終端,由主體變為客體。媒介的發達帶來了傳播的狂喜,一切秘密、場景、隱私、深度或隱藏的意義都被公諸于眾而變得很透明。媒體時代因此以仿真、超現實及誨淫為特征。鮑德里亞的上述論斷,為互聯網的發展所印證。西方馬克思主義批評家、英國文化史學者威廉斯對麥克盧漢唯技術決定論傾向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認為麥氏只談媒體技術作為原因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卻不談媒體技術的產生是諸多社會歷史原因起作用的結果;只談媒體網絡如何有效,卻不談控制者的社會意圖,對西方社會文化缺乏批判態度。上述論述對于互聯網藝術的研究者具有警示作用。他在1972年出版的《電視:技術與文化形式》一書還提出了“流”(flow)這一很有影響的媒體范疇。顯然,它有助于人們理解互聯網藝術作為信息流的特征。法國思想家德勒茲提出“根莖”、“游牧”等觀念,宛然是互聯網藝術理論的直接先驅。在互聯網藝術領域,有一個取名為“根莖”的網站聲名遠播,它的命名就受了德勒茲的啟迪。此外,還有許多后現代思想家所進行的社會批判在互聯網藝術中喚起了共鳴。

(二)新媒體的技術探索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論文:互聯網藝術理論巡禮

互聯網藝術理論是現階段數碼文論的代表。所謂“數碼文論”,指的是以數字編碼與藝術之關系為重點的理論。早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數的原則是一切事物的原則”,“整個天體就是一種和諧和一種數”,“美是和諧與比例”。這一派的波里克勒特說:(藝術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許多數的關系,而任何一個細節都是有意義的。”①我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家也接觸到了“數”對于技能的重要性。《莊子·天道》所載輪扁之言稱:“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歷史上這類有關“數”與作品或技巧之關系的論述)如徐中玉先生發表于《文學遺產》1980年第3期《蘇軾創作思想中的數學觀念》一文所提到的),構成了數碼文論的早期形態,標志著數碼文論發展的第一階段。進入19世紀之后,有關數字的編碼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其里程碑是美國畫家莫爾斯所發明的電報碼。不僅如此,有關數字的計算技術也引起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英國詩人拜倫之女阿達·洛夫萊斯第一個看到計算機作為藝術工具的潛能。在協助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巴貝奇建造分析機的過程中,她指出:分析機的操作機制可以對數字以外的其他東西起作用,如果對象之間的本質關系可以按計算科學的要求來表達的話。根據和聲學與作曲學來定調的聲音的本質關系同樣如此。因此,分析機有可能譜寫、制作音樂的科學篇。數字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代問世以后,對于運用這種新型機器進行藝術創作之經驗的總結構成了數碼文論的現代形態,亦可稱為數碼文論發展的第二階段。互聯網在20世紀80年代脫穎而出,迅速進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引發了范圍空前廣泛的藝術變革。它作為新媒體促進了藝術信息的遷移、藝術手法的創新、藝術經驗的積累,從而有助于提煉新的藝術理論范疇。互聯網藝術理論伴隨著信息科技與藝術實踐的互動而不斷發展,并從相關學科吸收營養,正在形成自己的相應范疇及特色。由此出現的諸多藝術論著構成了數碼文論的當代形態,標志著數碼文論發展進入第三階段。

一、互聯網藝術理論來源

在20世紀思想界,互聯網藝術理論有三個主要來源:

(一)新媒體的社會探索

自19世紀以來,媒體的革新一直令人矚目。從整體看,這種革新是電子媒體逐漸取代書面媒體在傳播領域的主導地位的過程。若加細察的話,又可發現電子媒體內部不斷推陳出新,從電報、傳真、廣播電視一直到計算機網絡,從電子郵件、BBS、QQ到博客、播客以至于各種醞釀中的新的通信服務,簡直令人應接不暇。與此相適應,對新媒體社會特性的探索成為理論界的重要議題。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出版《理解媒體》(1964)一書,闡述了電子媒體所具有的非線性特征,并強調電子媒體的應用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整個世界似乎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事實上,互聯網所起的正是這種作用。德國著名作家安森伯格《一種媒體理論的要素》(1970),指出媒體隸屬于意識產業,其作用是通過使人們接受不公正的社會而使之不朽。他認為:對媒體掉頭不顧并非好辦法。我們應該致力于建設傾向于行動而非沉思、傾向于現在而非傳統的新媒體。它們對待時間的態度與渴望占有、追求永生的資產階級文化相反。它們不生產任何可以儲藏與拍賣的對象,完全摒棄“知識產權”,并對“遺產”加以清算(這兩者都是非物質資本)。這種觀念與當今追求信息共享的互聯網藝術家非常合拍。有“新麥克盧漢”之譽的鮑德里亞基于媒體、仿真及所謂“賽伯閃電戰”(cyberblitz)構建其后現代社會學。他闡述了下述主張:后現代的特點是符號的激增。這些符號是由作為仿真機器的媒體生產出來的,其流行的結果是表征與現實關系的倒置。在媒體社會中,激增的符號通過抵消和分解所有的內容消除了意義,瓦解為無意義的“噪音”,這就是所謂“內爆”。媒體迎合大眾,投其所好,而大眾既不能也不愿生產意義,只需要奇觀與娛樂。他對麥克盧漢的名言“媒介即信息”作了新的解釋,即媒介傳播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所指對象。人類將媒介內化并因此變成了傳播網絡的終端,由主體變為客體。媒介的發達帶來了傳播的狂喜,一切秘密、場景、隱私、深度或隱藏的意義都被公諸于眾而變得很透明。媒體時代因此以仿真、超現實及誨淫為特征。鮑德里亞的上述論斷,為互聯網的發展所印證。西方馬克思主義批評家、英國文化史學者威廉斯對麥克盧漢唯技術決定論傾向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他認為麥氏只談媒體技術作為原因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卻不談媒體技術的產生是諸多社會歷史原因起作用的結果;只談媒體網絡如何有效,卻不談控制者的社會意圖,對西方社會文化缺乏批判態度。上述論述對于互聯網藝術的研究者具有警示作用。他在1972年出版的《電視:技術與文化形式》一書還提出了“流”(flow)這一很有影響的媒體范疇。顯然,它有助于人們理解互聯網藝術作為信息流的特征。法國思想家德勒茲提出“根莖”、“游牧”等觀念,宛然是互聯網藝術理論的直接先驅。在互聯網藝術領域,有一個取名為“根莖”的網站聲名遠播,它的命名就受了德勒茲的啟迪。此外,還有許多后現代思想家所進行的社會批判在互聯網藝術中喚起了共鳴。

(二)新媒體的技術探索

查看全文

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巡禮

體育潮涌民族情

——甘肅省第六屆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巡禮

[正文]嘉峪雄關,一片神奇美麗的熱土;雄關鋼城,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2005年8月20日,二十萬嘉峪關人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民族體育盛會,在熱烈豐盛的慶典中,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又圓了一個壯麗輝煌的體育夢想。一時間,四面八方的媒體和國內外客人把關注的焦點和目光又一次投向了這個年輕美麗的戈壁城市。

[口播](記者康文萍)金秋雄關,風景明媚;各族同胞,歡聚一堂。觀眾朋友們,早上好!我現在是在嘉峪關市體育場向你作現場報道。今天上午,全省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盛會——甘肅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這里隆重開幕。這是嘉峪關市繼“鐵人三項賽”后承辦的又一項大型體育賽事,年輕的戈壁鋼城,在澎湃的體育熱潮中,又一次向世人展示出了明珠城市的亮麗風采和青春活力!

[正文]嘉峪關南市區新區,原創:風景這邊獨好。一座造型新穎、美觀大方的現代化國際標準體育場被各色廣告和橫幅標語裝扮得煥然一新。在激昂嘹亮的《運動員進行曲》中,來自全省14個市、州、三個大專院校的17個代表團1200多名運動員、體育工作人員昂首闊步、意氣奮發,緊跟國旗、會旗和會徽,依次從主席臺前走過,絢麗多彩的各民族服裝和祝福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充分展示了我省各少數民族嶄新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特色。他們或載歌載舞,或揮灑花絮,紛紛向主席臺領導致敬,向承辦賽事的東道主——嘉峪關人民表達著美好的祝愿。濃郁而深厚的民族熱情,又一次激發了嘉峪關市人打造中國西部“體育城”的信心和決心。

近幾年來,嘉峪關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個高舉、一個加強”的戰略方針和“兩抓兩放”的重大舉措,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相繼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等稱號,2004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我最喜愛的西部名城”、被省政府命名為甘肅省園林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可望年內正式命名。目前,嘉峪關市正朝著建設“五城三高”、實現“兩個率先”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查看全文

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巡禮

第六屆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巡禮

[正文]嘉峪雄關,一片神奇美麗的熱土;雄關鋼城,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2005年8月20日,二十萬嘉峪關人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民族體育盛會,在熱烈豐盛的慶典中,熱情好客的東道主又圓了一個壯麗輝煌的體育夢想。一時間,四面八方的媒體和國內外客人把關注的焦點和目光又一次投向了這個年輕美麗的戈壁城市。

[口播](記者康文萍)金秋雄關,風景明媚;各族同胞,歡聚一堂。觀眾朋友們,早上好!我現在是在嘉峪關市體育場向你作現場報道。今天上午,全省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盛會——甘肅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這里隆重開幕。這是嘉峪關市繼“鐵人三項賽”后承辦的又一項大型體育賽事,年輕的戈壁鋼城,在澎湃的體育熱潮中,又一次向世人展示出了明珠城市的亮麗風采和青春活力!

[正文]嘉峪關南市區新區,風景這邊獨好。一座造型新穎、美觀大方的現代化國際標準體育場被各色廣告和橫幅標語裝扮得煥然一新。在激昂嘹亮的《運動員進行曲》中,來自全省14個市、州、三個大專院校的17個代表團1200多名運動員、體育工作人員昂首闊步、意氣奮發,緊跟國旗、原創:會旗和會徽,依次從主席臺前走過,絢麗多彩的各民族服裝和祝福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充分展示了我省各少數民族嶄新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特色。他們或載歌載舞,或揮灑花絮,紛紛向主席臺領導致敬,向承辦賽事的東道主——嘉峪關人民表達著美好的祝愿。濃郁而深厚的民族熱情,又一次激發了嘉峪關市人打造中國西部“體育城”的信心和決心。

近幾年來,嘉峪關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個高舉、一個加強”的戰略方針和“兩抓兩放”的重大舉措,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相繼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等稱號,2004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我最喜愛的西部名城”、被省政府命名為甘肅省園林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工作可望年內正式命名。目前,嘉峪關市正朝著建設“五城三高”、實現“兩個率先”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與此同時,嘉峪關市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體育運動資源,打造高標準的體育基礎設施,積極營造體育文化氛圍,為體育產業的強勁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可利用的資源有滑翔基地、“七一”冰川、汽摩賽車場和賽馬。嘉峪關滑翔基地是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其上升氣流也是三大基地中最好的,是開展航空運動的有利場所,基地與民航飛機場渾然一體,特別適合空中觀光和滑翔運動。開闊和浩瀚的戈壁,本身就是天然的賽車場,是開展汽摩運動的理想場所。距離市區大約100公里的“七一”冰川是亞洲距離城市最近的冰川,是開展登山運動和體育旅游探險的最佳場所。體育場、科技館、雄關廣場、賽馬場以及新建成的體育館都是理想的體育比賽和競技場所。在大力打造體育設施的同時,嘉峪關市積極引進體育賽事,先后成功舉辦了鐵人三項賽、“甘肅省百萬職工健身活動啟動儀式”等規模大、影響大的活動;每年還舉行10次以上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每次參與者達到5萬多人次;許多單位和個人榮獲了全國和全省體育先進集體和個人榮譽稱號。明年,嘉峪關市還將舉辦亞洲國際鐵人三項錦標賽和全省第十一屆運動會。

查看全文

地稅局成立十周年巡禮

驀然回首,心潮澎湃。從呱呱墜地,到呀呀學語,成長為風華正茂,##地稅悄然走過了十個春秋。創業初始的臥薪嘗膽,如日中天的凌云壯志,輝煌時刻的壯懷激烈,都將被時光云煙塵封而載入歷史永恒。這不是風雨歷程的簡單感慨回顧,而是燦爛未來的豪情萬丈新生!因為這顆深藏在秦巴山區漢水流域的璀璨新星,歷經了從零起步、小步快跑、大步跨越、最終榮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驚人而完美地實現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級跳”。每次跳躍,都使##地稅脫胎換骨化蛹為蝶;十年飛躍,更讓##地稅譽滿陜南閃亮三秦。

物質文明:十年磨一劍

##秦時設關,西漢置縣,明崇八年始建城池。因縣城四周疊翠,三面臨水,一線著陸,峰高谷低,溝壑分明,八卦羅列;且漢江南流,旬河北繞,兩流合襟,陰陽回旋,神奇無限,山環水復而渾然天成的“太極城”堪稱中國縣城一絕。就在這座具有江南水鄉風韻的典型山水園林小城,當2003年新年鐘聲敲響的同時,也傳出了一組激情燃燒令人振奮的數字:全縣財稅總收入首次突破兩億大關達到2.3億元,其中地稅局組織入庫稅收4000萬元,占地方財政總收入的54%,分別是十年前的7.5倍和3.6倍!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最有說服力,其中既凝聚有##納稅人無私的奉獻,也飽含著##地稅人艱辛的付出!

沒有分娩的陣痛,就沒有新生命的誕生!遙想起1994年10月,太極山城爆出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地稅局在稅制改革浪潮的漫卷中催生成立!當年,47名稅務干部和8名助征員,赤手空拳租住進簡陋的民房,奏響了艱苦創業序曲。不暢的管理體制,分散的零星稅源,落后的征稅條件,繁重的稅收任務,都像座座沉甸甸的大山,壓的地稅人有腰難直。狹路相逢勇者勝!##地稅局以干克難排除萬難,僅兩個月就征收地方稅收536萬元。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數字,卻是地稅組建前全年地方稅收收入的1.5倍,見證了##地稅挺進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歷史性一幕!

開弓沒有回頭箭!首戰告捷的##地稅局,自此以后始終胸懷壯志雄心和恢宏抱負,堅定不移地以組織地方稅收為中心,牢固堅持以實績促發展的以有為換有位,促使地方稅收增長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十年來累計組織收入近3億元,年增長速度高達22%以上,連年超額完成縣政府下達的稅收征收任務。地方經濟滋潤了地稅,地稅催動了地方發展,今日的##無限風光,特大型汞銻伴生礦床、納米級活性氧化鋅、鐵路覆蓋縣域密度、規范化黃姜種植基地稱雄全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打葉復烤線、鐘家坪民營電站、國際型優質烤煙基地拔尖西北,鉛鋅礦成龍配套開發、祝爾慷景觀大道、安康第一高樓華聲大廈領銜陜南……##地稅局因卓越的功績而躍入陜西地稅系統一面獵獵飄揚的旗幟!

精神文明:打造地稅魂

查看全文

我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巡禮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按照“夯實基礎,拓寬領域,分類指導,突破難點,抓好典型”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抓關鍵,攻重點,破難點,大力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譜寫了新的篇章。全市4530個基層黨組織、100904名共產黨員在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以及在同自然災害斗爭的緊要關頭,都顯示出了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開放性區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中央領導曾慶紅、賀國強先后來漯河視察工作,對我市基層黨建工作給與了高度評價。

突出重點整體推進農村黨建上水平

加強領導,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增強農村基層建設的活力。我市市縣鄉三級都成立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機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每年年初,市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工作重點,制定規劃和各項工作目標,下發專門文件,明確要求,布置任務。市委組織部定期組織考核檢查,年終總結評比,保證各級黨委完成好各項任務。不斷強化各項責任制的落實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成效的關鍵。我市建立健全了抓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一整套工作制度,落實了縣區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制,市直、縣區直單位結對幫扶單位幫扶責任制,形成了各級黨委書記親自抓,領導班子成員分工抓,職能部門共同抓和“領導包村,單位聯村,工作隊駐村”的工作格局,調動了各級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重點突出、整體推進,不斷上新水平。

堅持不懈抓好“三級聯創”,形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效機制。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一把手”工程、“領頭雁”工程、“強村”工程和建立農村政治工作運行新機制等措施,形成了“縣、鄉、村聯創”、黨政聯動、爭先創優、你追我趕的工作新局面。通過“三級聯創”活動,使工作被動、經濟發展滯后的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奮發圖強,奮起直追,打開了工作局面,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處于中間狀態的邁步奮進,加快步伐,進入先進行列,達到了總體上全面推進、不斷發展的目的。區劃前,我市縣區全部達到先進縣區標準,臨潁縣、郾城縣、舞陽縣先后受到省委表彰,90%以上的鄉鎮黨委、85%以上的村黨支部達到“五個好“標準。為進一步提升“三級聯創”標準,豐富“三級聯創”內涵,把“三級連創”活動引向深入,*年,市委出臺了《關于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的意見》,把“三級聯創”的范圍擴展到縣區涉農部門、鄉鎮站所和農村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同時配套開展“爭先創優樹旗”活動,樹立不同層面典型100個,采取目標管理、責任制推進、表彰激勵等形式,推動“三級聯創”活動深入開展。

求真務實抓“雙強”工程,提高農村黨員干部整體素質。我市按照“三級聯創”、“雙強”工程和駐村工作“三位一體”的工作思路,通過落實責任抓“雙強”,壯大隊伍育“雙強”,廣開渠道選“雙強”,管幫并重促“雙強”,營造氛圍爭“雙強”,促進了“雙強”工程的順利開展,提升了基層干部執行政策的能力、加快發展的能力、領富共富的能力和群眾工作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有“雙強”村支部書記889名,占現任村支部書記總數的70%;“雙強”型村干部3283名,占村干部總數的48%以上;“雙強”黨員10662人,占農村黨員總數的25%。舞陽縣在“雙強”工程中,實施了“三百強”計劃,在全縣農村篩選出100名“雙強”村黨支部書記、100名“雙強”村主任、100名“雙強”黨員,通過集中培訓、擇優幫扶、設崗培育、獎懲激勵等措施進行重點培育,涌現出了陳永新、杜民山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村“雙強”黨員干部群體,在他們的影響帶動下,先后有100多名“雙強”黨員走上了村干部崗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大力開展駐村工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為民辦事的物質基礎。經濟建設是中心。從*年4月開始,我市連續5年開展了機關干部駐村工作,累計派駐工作隊1685支,隊員5916人。各級駐村工作隊在充分調動鄉村方方面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著力加強“外力”扶持,在資金、資源、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幫扶,把“扶貧”與“扶志”、“外力”與“內力”結合起來,開展了“駐新聯老”、“一包雙聯”、“一學三創”、創建各具特色的示范村等活動,共幫助選配村黨支部書記371人,調整村干部1100人,引進幫扶項目3022個,幫扶資金1.65億元,解決熱點、難點問題22800多個,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0600多件,實現了機關干部受到教育、農村群眾得到實惠、基層組織普遍增強之目的,為廣大農村的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查看全文

二十年風雨寫華章-縣城關中學發展巡禮總結

二十年風雨寫華章

——##縣城關中學發展巡禮

##縣城關中學,1987年創辦,1998年被批為完全中學,2003年被評為市級示范高中。歷經二十年風雨,特別是1999年以鐘懷樹校長為首的新班子上任后,城關人堅持以“穩定初中規模,大力發展高中,以發展促質量,以質量出效益”為辦學目標,凝心聚力,搶抓機遇,走出了一條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創業之路;由名不經傳的鎮辦初中發展到擁有81個教學班,5600名學生的示范中學,從而成為規模最大、設施一流、師資過硬、管理規范、質量上乘的區域名校。二十年難言滄桑,二十年堪稱巨變——

基礎設施日新月異

城關中學占地83.4畝,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資達6000萬元。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先后建成了地區一流的科技館和標準化運動場,裝修了一號教學樓,新建了四號教學樓,改造了北大門,打通了西大門,整修了校園道路,美化綠化了校園環境,使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科技館內實驗室達到國家ⅰ類標準,圖書室藏書達3萬冊,電腦室有330臺微機,語言室設施一流,多功能廳擁有三百多個座位,天文臺被確立為國家級天文科普基地,美術室、音樂室、健身房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教師素質日臻完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