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行為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6:03: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羊群行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羊群行為

行為金融學羊群行為分析論文

1對投資者的心理研究

金曉斌、唐利民(2000)統計分析顯示,在影響股市異常波動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影響遠大于市場因素、擴容因素、消息因素和其他因素。孫培源、施東暉(2002)通過對1992-2002年初上海股市52次異常波動的分析表明,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異常波動達30次之多,而且當月出臺的政策對該月的股價波動具有顯著的影響,直接影響投資者入市的意愿和交投的活躍程度,中國個體證券投資者存在政策依賴性偏差。利好政策的頒布導致在相當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交易頻率明顯上升,加劇了投資者的過度自信傾向,而利空政策出臺卻導致在較長的交易周期內投資者的交易頻率大幅度下降,表現出較強的過度恐懼心理。這種強烈的“政策依賴”傾向是中國證券市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現象。張華慶(2003)認為中國證券投資者的行為有明顯的過度反應的傾向,而深層次的根源是投資者的種種心理偏差,其結果將導致市場會對信息或政策的反應超過應有的幅度,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導致市場風險的放大。這些心理偏差包括過度自信、過度樂觀、賭博心理、暴富心理、從眾心理以及過度恐懼心理。

2對投資者有限套利行為的研究

現代金融理論普遍認為,當金融資產的價格存在誤定時,眾多的“理性套利者”就會在相應低估的資產上“做多”,而在高估的資產上“做空”,不但可以最終消除價格誤定,而且可以獲得無風險利潤,從而使市場保持有效性。應該說套利機制是金融市場的重要機制,套利行為的存在具有“價值發現”的功能,它推動著資產價格向基本價值的回歸。但是,中國的證券市場有以下特征:信息的獲得是有成本的;信息的傳遞存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差異,交易者并不能同時獲取信息;交易者的行為是存在著差異的,并非都是理性的;交易者所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因此,機構投資者憑借優勢,往往扮演著理性套利者的角色,而個人投資者卻因先天不足淪為噪聲交易者。張華慶(2003)認為,在中國證券市場中,當理性套利者進行套利時,不僅要面對基礎性因素變動的風險,還要面對噪聲交易者非理性預期變動的風險。在噪聲交易者的影響下,不但理性套利者的收益將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放棄原來奉行的成長型或價值型投資理念,在某種程度上蛻化為“追逐熱點、短線運作”的投資方式。

3對投資者羊群行為的研究

“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是信息連鎖反應導致的一種行為方式,當個體依據其它行為主體的行為而選擇采取類似的行為時就會產生“羊群行為”。換而言之,當“羊群行為”產生時,個體趨向于一致行動,即所謂的“趕潮流(Bandwagon)”,這時個人往往放棄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而附和他人的行為,雖然他們所掌握的信息和信號,按理性分析可能顯示他們應采取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行為。宋軍、吳沖鋒(2001)使用個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標,使用市場公開的價格數據,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高于美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在市場收益率極低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遠遠高于在市場收益率極高時的羊群行為程度,這個結果可以用期望理論中決策者對于損失、收益的不同態度來解釋。孫培源、施東暉(2002)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建立了較為靈敏的檢驗羊群行為的回歸模型,并據此對我國股市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在政策干預頻繁和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的市場環境下,我國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為,并導致系統風險在總風險中占有較大比例。從投資運作層面來看,羊群行為將削弱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在市場發生大幅度漲跌時,通過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的效果將極為有限。就政策層面而言,羊群行為意味著投資者的買賣決策并非基于理性的決策過程,因此股價極有可能偏離其均衡價值,從而破壞了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常志平(2002)采用橫截面收益絕對差(CrossSectionalAbsoluteDeviationofReturns,CSAD)方法,對我國股票市場是否存在“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在上漲行情中,我國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不存在“羊群行為”;但在下跌行情中,深圳證券市場與上海證券市場均存在“羊群行為”。并且深圳證券市場比上海證券市場具有更多的“羊群行為”。張華慶(2003)指出“羊群行為”對中國證券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羊群行為”者往往拋棄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隨別人,這會導致市場信息傳遞鏈的中斷;如果“羊群行為”超過某一限度,將誘發另一個重要的市場現象——過度反應的出現,使中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性下降;所有“羊群行為”的發生基礎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場的信息狀態發生變化,如新信息的到來,“羊群行為”就會瓦解,這意味著“羊群行為”具有不穩定性和脆弱性。

查看全文

深究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理論

關鍵詞: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綜述

摘要:近10年來,對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研究迅速成為金融經濟學的熱.點之一。文章介紹了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概念,系統地回顧了羊群行為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通常是指一種在已有的社會公共信息(市場壓力、市場價格、政策面、技術面)下,市場參與者觀察他人行為并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做出與其他人相似的行為的現象。近10年來,隨著人們對金融危機和投資者行為的深人思考,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迅速成為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研究熱點之一。

本文系統介紹了最近10年來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理論研究成果,(從整體來看,關于羊群行為的成因的理論主要有5個:信息流羊群行為理論、研究性羊群行為理論、偏好羊群行為理論、聲譽羊群行為理論和薪酬羊群行為理論),深入剖析了羊群行為的產生原因。同時展望了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1羊群行為成因的理論研究

1.1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為(Informs-tionalHerding)理論

查看全文

金融市場羊群行為芻議

論文關鍵詞: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綜述

論文摘要:近10年來,對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研究迅速成為金融經濟學的熱.點之一。文章介紹了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概念,系統地回顧了羊群行為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金融市場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通常是指一種在已有的社會公共信息(市場壓力、市場價格、政策面、技術面)下,市場參與者觀察他人行為并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做出與其他人相似的行為的現象。近10年來,隨著人們對金融危機和投資者行為的深人思考,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迅速成為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研究熱點之一。

本文系統介紹了最近10年來金融市場上羊群行為的理論研究成果,(從整體來看,關于羊群行為的成因的理論主要有5個:信息流羊群行為理論、研究性羊群行為理論、偏好羊群行為理論、聲譽羊群行為理論和薪酬羊群行為理論),深入剖析了羊群行為的產生原因。同時展望了羊群行為理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1羊群行為成因的理論研究

1.1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為(Informs-tionalHerding)理論

查看全文

證券市場羊群行為比較論文

[摘要]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s)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于輿論(即市場中的壓倒多數的觀念),而不考慮自己的信息的行為。由于羊群行為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性行為,對于市場的穩定性、效率有很大影響,也和金融危機有密切的關系(Choeetal,1999;Kaminskyetal,1999),因此,羊群行為引起了學術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本文使用個股收益率的分散度指標,利用公開的價格數據,對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進行了實證研究。該測度的優越性在于它需要的數據易于獲得,計算方法簡單;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即它是對于投資者羊群行為的一個很保守的測度。本文研究充分考慮了分散度測度的特點,將重點放在分散度的相對大小的比較上。一方面,將中國市場和美國證券市場的實證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我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高于美國證券市場的羊群行為程度。

一、前言

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HerdingBehaviors)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于輿論(即市場中的壓倒多數的觀念),而不考慮自己的信息的行為。由于羊群行為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性行為,對于市場的穩定性、效率有很大影響,也和金融危機有密切的關系(Choeetal,1999;Kaminskyetal,1999),因此,羊群行為引起了學術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

目前已經由許多關于羊群行為的理論模型,如Scharftsteinetal(1990)提出的聲譽羊群行為(Reputationalherd)模型、Bikhchandanietal(1992)提出的信息流(InformationalCascades)模型、Banerjee(1992)提出的序列性(Sequential)羊群行為模型,這些模型從不同角度對于羊群行為的效率、理性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相對于理論研究,已有的羊群行為的實證研究比較薄弱。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Lakonishoketal(1990)對于美國證券市場養老基金的羊群效應的研究。該文提出了用買賣雙方交易量的不均衡來測度羊群行為,這種方法被后面的許多學者引用,并得到了一些改進。例如,Wermers(1999)對他們的羊群行為的定義進行了修正。

目前市場中的各種基金(如西方的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使用他人的資產投資,受到一定程度的監督和制約,因此必須定期公開持倉信息和交易信息,而其他投資者則沒有這種義務公開信息。Lakonishoketa1(1990)和Wermers(1999)提出的羊群行為的測度只能考察前者而不能考察后者的羊群行為,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用公開的數據(價格)來研究羊群行為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William等(1995)對該問題作了研究,他認為如金融市場中確實存在羊群行為,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看法趨向于市場輿論,那么一個合理的推斷是:羊群行為顯著時的個股的收益率將不會太偏離市場的收益率。因此可以用分散化指標(即個股收益率對于資產組合平均收益率的標準方差)來度量羊群行為,該指標對個股收益率相對資產組合的平均收益率的接近程度進行了定量化處理。

Bikhchandanietal(1992)的理論模型認為在市場價格波動大(此時信息不確定性很大),投資者最可能跟從市場輿論,此時羊群行為應該最明顯。本文將對該模進行檢驗。即通過檢驗市場價格波動很大和波動平均水平下的分散化指標的相對大小來檢驗羊群行業的存在性。本文的結構如下:第二、三部分說明羊群行為的檢驗方法和使用的數據,第四、五部分分別使用中國和美國的日收益率數據來檢驗羊群行為。第六部分總結。

查看全文

證券市場中羊群行為研究論文

一、羊群行為的檢驗方法

1.分散度指標

設資產組合S總共有n只股票,ri是股票i的收益率,是n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S的收益率的分散度定義為:

(1)該指標通過定量化個股收益率和資產組合收益率的一致程度來刻畫羊群行為的關鍵特征。當整個市場行為完全由羊群行為決定時,價格應該一致移動,分散度為0。如有一只股票的收益率偏離市場收益率,分散化程度增加。用分散度來測度羊群行為具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即它需要的數據容易獲得且計算方法簡單,這是其他羊群行為測度所不具有的。但是它也存在一個缺陷,即它是對投資者羊群行為的一個很保守的測度,低估了羊群行為的程度。只有當大多數投資者對于所有股票都表現出強烈的羊群行為時,大多數股票的收益率才可能表現出趨同性。William(1995)認為在回歸系數為正時,理性資產定價模型成立,不存在羊群行為。但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分散度測度的保守性。本文認為正的回歸系數并不能直接拒絕羊群行為的存在。分散度的絕對值意義不大,有意義的是分散度的相對大小。因此在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時,應充分考慮該偏差的存在,并將重點放在相對值的比較上。比較分為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將中國市場數據和美國市場數據進行比較,得出我國羊群行為和美國羊群行為的差異;二是將市場收益率極低和極高時的羊群行為進行比較,得出投資者在兩者極端情況下的行為模型差異。

2.市場壓力下的羊群行為檢驗

在市場存在壓力(價格波動劇烈)時,理性資產定價模型和羊群行為模型的區別最為明顯。理性資產定價模型認為由于不同的個股收益率對于市場收益率的敏感程度不同,市場壓力將導致分散化程度增加。而羊群行為模型認為在市場壓力的情況下,分散化程度減少。本文將使用日收益率來計算分散度指標。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論文

1基金羊群行為的表現

根據Bikhchandani(2000)的定義,“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的存在性和表現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實證檢驗和分析,并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

施東暉(2001)應用“從眾度”作為衡量羊群行為的指標檢驗了從1999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中國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基金,他認為,平均而言,投資基金對于單個股票的買賣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袁克、陳浩(2004)采用LSV方法檢驗了1999年1季度到2003年2季度上證和深證所有證券投資基金的季度投資組合樣本。結果表明,基金對所有規模的股票均表現出較顯著的羊群行為,而且羊群行為程度指標總體呈上升趨勢。孫杰(2004)對我國的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分別進行檢驗,認為我國封閉式基金羊群行為較開放式基金更為顯著,并且一定程度上賣出股票的羊群行為要強于買入股票的羊群行為。基金對于高增長型、高風險和新興產業股票的羊群行為更加明顯。吳福龍等(2004)采用Wermers的檢驗方法,對模型進行了擴展,把機構投資者在某個時期內的交易行為分為只買不賣、只賣不買、既買又賣以及不交易。實證檢驗發現,中國投資基金在只買不賣方面的羊群效應高于美國互助基金相應的羊群效應,在既買又賣和只賣不買方面并不高于美國互助基金的羊群效應。

2基金羊群行為對市場的影響

羊群行為具有的學習與模仿特征使眾多基金經理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趨同性,削弱了市場基本面因素對未來價格走勢的作用。當許多基金在同一時間買賣相同的股票時,對該股票的超額需求曲線將會向下傾斜,從而導致單個股票的價格大幅波動,破壞了市場的穩定運行。

也有學者認為,基金的羊群行為并不一定會導致市場的不穩定。如果基金經理比個人投資者擁有更多的信息來評估股票的基本價值,那么他們將同時買入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遠離價值被高估的股票,這種羊群行為和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產生相互抵消作用,促使股價趨向均衡價值。此外,基金經理的羊群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同樣的基礎信息作出了迅速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交易行為加快了股價對信息的吸收速度,促使市場更為有效。

查看全文

創業資本市場投資商羊群行為分析

創業資本市場在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創業投資商在投資之上通常會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然而在金融市場運行的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加上外部環境波動性,使得創業投資商很難對投資項目做到完全精準掌握,二者往往會引發盲目跟風投資的羊群行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創業資本市場受到的重視越來越高,對羊群行為進行研究可以為市場投資行為提供科學的引導和監管,確保創業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1羊群行為簡述

羊群行為的本意是動物成群移動和覓食,后來這一概念被用于描述資本市場中存在的一種行為現象,根據現有研究,可以將羊群行為定義為投資者在不確定的情境中,在相同的時段內模仿他人進行投資決策的行為。羊群行為在人類社會的許多領域中都存在,如企業管理領域、消費領域都曾經出現過羊群行為。羊群行為在專家和新手身上都有所表現。而且羊群行為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實際上各個國家的投資者都普遍存在羊群行為。資本市場中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和從眾行為很相似,但從本質上來看,羊群行為與從眾行為形成根源卻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一方面,投資者表現出的羊群行為是在和其他投資者博弈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而采取跟隨策略導致的。另一方面,羊群行為和從眾行為導致的結果不同。

2羊群行為出現的深層原因

在資本市場中,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情境不確定性的影響,投資者不可避免地會承擔一定的風險,很多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并獲得可觀的利益,往往會選擇和他人采取一致的行為。綜合分析之后,可以將羊群行為產生的原因歸納為三個方面:2.1社會影響因素。根據20世紀80年代Latane的研究,一個社會或是群體中個體的觀點常常會受到他人觀點的影響,其深層原因有二,分別是社會規范的作用和信息的影響。其一,社會是基于某些規范聚集而成的群體,在社會中,所有個體都需要遵守社會規范,這會使得社會中個體的行為呈現出趨同化。其二,在一個群體中,個體對他人決策行為的關注度很強,因為他們偏向于認為從中可以分析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資本市場中的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就希望通過對其他個體投資行為的觀察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如此就會表現出羊群行為。2.2認知機制影響。羊群行為的產生實際上受到了個體認知系統的推動作用,其中兩個關鍵點分別是早期注意和后期加工。個體認知資源的有限性使得個體在決策時會下意識地節約投入的認知資源,個體搜集信息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是否會出現羊群行為。若信息搜集成本偏低,個體更傾向于自主完成信息搜集并做出決策。但若是信息搜集成本過高,個體則傾向于觀察其他個體的行為作為決策的依據。個體認知資源的有限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注意。當個體處于某個情境中時,對于先注意的信息,才會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不可能注意到所有信息并對其進行加工,從而做出最優化的決策,他們通常只會選擇性地注意到一些信息。在情境不確定性較高的情況下,投資者會盡可能地搜集信息為決策提供支撐和參考,而其他個體或是專家的投資行為就可能成為個體投資決策的線索,進而關注到情境中的某些熱點信息,形成與大眾或是專家相似的信念。這種方法可以在節省認知加工成本的同時實現利益最大化。其二,啟發式加工。人類個體在對信息進行加工時所遵循的是有利于自身快速加工信息的方式,啟發式信息加工可以讓人類個體基于簡單地信息加工完成決策。在資本市場中,當投資者缺少專業知識和關鍵信息的情況下,就會采用這種信息加工方式,具體表現為一致性啟發式和能力啟發式。前者是指投資者傾向于大眾的決策是正確的,后者則是傾向于專家所具有的專業能力。人類在進行信息加工時所采用的啟發式加工的實質是人類認知系統所存在的因果方式,即人類個體會下意識對事件和行為做出明確解釋,且通常會采用因果關系模式進行信息組織。資本市場中的投資者會將其他投資者作為一種信息,一旦市場中多數人出現相同投資行為時,就會逆推出這些人必定掌握著一定的關鍵性信息,才會做出這種決策,繼而選擇和大眾一致的投資決策。2.3模仿策略。羊群行為從表面上來看就是投資者對其他人的決策行為進行模仿,這種模仿是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習慣,在遠古時期這種模仿可以幫助個體有效地規避不確定情境中存在的風險。資本市場也是不確定情境的一種,個體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會傾向于使用模仿策略,這樣一來就會引發羊群行為。而基于博弈論同樣可以對這種現象做出解釋,人類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會習慣性地學習并傳承一些好的策略,相互模仿是獲得可觀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3羊群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論文

摘要作為中國股市的主流資金,證券投資基金近年來偏離其預期的“穩定市場中堅力量”的功能定位并表現出超乎現代金融理論所能解釋的一定的非理性。運用行為金融理論,對其羊群行為特征進行解釋和分析,并試圖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促進中國基金業及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行為金融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

現代金融理論是建立在投資者是理性人和有效市場假說(EMH)基礎之上的。但EMH在實踐與實證檢驗兩方面同時受到了強烈挑戰。大量存在于金融市場的“異?,F象”對現代金融理論提出了質疑。與之不同,行為金融理論則主要從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相關的認知和情緒上的弱點來分析投資者的行為,研究個體心理決策程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和經濟學原理來改善決策行為,為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徑。本文就試圖運用這一理論,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羊群行為進行解釋和分析,

1基金羊群行為的表現

根據Bikhchandani(2000)的定義,“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的存在性和表現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實證檢驗和分析,并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

施東暉(2001)應用“從眾度”作為衡量羊群行為的指標檢驗了從1999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中國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基金,他認為,平均而言,投資基金對于單個股票的買賣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袁克、陳浩(2004)采用LSV方法檢驗了1999年1季度到2003年2季度上證和深證所有證券投資基金的季度投資組合樣本。結果表明,基金對所有規模的股票均表現出較顯著的羊群行為,而且羊群行為程度指標總體呈上升趨勢。孫杰(2004)對我國的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分別進行檢驗,認為我國封閉式基金羊群行為較開放式基金更為顯著,并且一定程度上賣出股票的羊群行為要強于買入股票的羊群行為。基金對于高增長型、高風險和新興產業股票的羊群行為更加明顯。吳福龍等(2004)采用Wermers的檢驗方法,對模型進行了擴展,把機構投資者在某個時期內的交易行為分為只買不賣、只賣不買、既買又賣以及不交易。實證檢驗發現,中國投資基金在只買不賣方面的羊群效應高于美國互助基金相應的羊群效應,在既買又賣和只賣不買方面并不高于美國互助基金的羊群效應。

查看全文

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

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

摘要作為中國股市的主流資金,證券投資基金近年來偏離其預期的“穩定市場中堅力量”的功能定位并表現出超乎現代金融理論所能解釋的一定的非理性。運用行為金融理論,對其羊群行為特征進行解釋和分析,并試圖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促進中國基金業及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行為金融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

現代金融理論是建立在投資者是理性人和有效市場假說(EMH)基礎之上的。但EMH在實踐與實證檢驗兩方面同時受到了強烈挑戰。大量存在于金融市場的“異?,F象”對現代金融理論提出了質疑。與之不同,行為金融理論則主要從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相關的認知和情緒上的弱點來分析投資者的行為,研究個體心理決策程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和經濟學原理來改善決策行為,為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徑。本文就試圖運用這一理論,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羊群行為進行解釋和分析,

1基金羊群行為的表現

根據Bikhchandani(2000)的定義,“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的存在性和表現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實證檢驗和分析,并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

查看全文

基于行為金融理論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研究

摘要作為中國股市的主流資金,證券投資基金近年來偏離其預期的“穩定市場中堅力量”的功能定位并表現出超乎現代金融理論所能解釋的一定的非理性。運用行為金融理論,對其羊群行為特征進行解釋和分析,并試圖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促進中國基金業及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行為金融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

現代金融理論是建立在投資者是理性人和有效市場假說(EMH)基礎之上的。但EMH在實踐與實證檢驗兩方面同時受到了強烈挑戰。大量存在于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對現代金融理論提出了質疑。與之不同,行為金融理論則主要從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相關的認知和情緒上的弱點來分析投資者的行為,研究個體心理決策程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和經濟學原理來改善決策行為,為金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徑。本文就試圖運用這一理論,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羊群行為進行解釋和分析,

1基金羊群行為的表現

根據Bikhchandani(2000)的定義,“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的存在性和表現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實證檢驗和分析,并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

施東暉(2001)應用“從眾度”作為衡量羊群行為的指標檢驗了從1999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中國股票市場上的投資基金,他認為,平均而言,投資基金對于單個股票的買賣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袁克、陳浩(2004)采用LSV方法檢驗了1999年1季度到2003年2季度上證和深證所有證券投資基金的季度投資組合樣本。結果表明,基金對所有規模的股票均表現出較顯著的羊群行為,而且羊群行為程度指標總體呈上升趨勢。孫杰(2004)對我國的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分別進行檢驗,認為我國封閉式基金羊群行為較開放式基金更為顯著,并且一定程度上賣出股票的羊群行為要強于買入股票的羊群行為?;饘τ诟咴鲩L型、高風險和新興產業股票的羊群行為更加明顯。吳福龍等(2004)采用Wermers的檢驗方法,對模型進行了擴展,把機構投資者在某個時期內的交易行為分為只買不賣、只賣不買、既買又賣以及不交易。實證檢驗發現,中國投資基金在只買不賣方面的羊群效應高于美國互助基金相應的羊群效應,在既買又賣和只賣不買方面并不高于美國互助基金的羊群效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