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19:00: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藥劑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藥劑學

藥劑學課程思政分析

[摘要]藥劑學是藥學領域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就藥劑學課堂教學與思政元素聯動教學進行深入思考,旨在達到增強學生從事醫藥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創新精神、法制意識的教學效果,助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教育,同時為同類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藥劑學;課程思政;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于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除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以外,其他課程的教學也要充分發揮思想教育的功能[1]。2019年2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國的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并進一步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醫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但是職業院校僅僅依靠學時和師資有限的思政課堂提高教育,效果難度大,效果不明顯,各門課程都需要挖掘梳理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2-4]。

一、課程介紹

藥劑學是我院藥學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研究藥物制劑劑型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生產工藝、合理應用以及藥物制劑劑型和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關系的綜合技術科學,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專業引導作用。藥劑學課程理論講授總學時為48學時,教師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將思政元素融入理論講授過程。首先,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教學目標要體現出三個方面的目標,分別是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思政目標[5]。做教學設計時,也要注重思政教學設計的規范和統一,結合各章節的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潤物于無形,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實現思政教育;其次,近年來,隨著新時代“互聯網+教學”信息技術的興起,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也必須與時俱進,結合“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模式構建課程思政在線學習平臺,使課程思政能夠不局限于教室,進一步提升思政課堂成效[6];最后,藥劑學課程中蘊含有大量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思政元素,但專業課程思政異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需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實現“教書”與“育人”的有機融合,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7-8]。

二、藥劑學課程思政的思考

查看全文

藥劑學課堂改革研討

作者:劉麗娜黃靜黃家宇李桂蘭羅喜榮王永林單位:貴陽醫學院

在案例的選取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兩難的問題,即同樣適合一堂課的兩個案例都比較適合,難以取舍,但是必須記住,《藥劑學》課程的案例選取必須具有典型性,也就是通過一個案例,學生能分析和處理相關案例。針對性原則。所謂針對性原則,是指案例選擇必須針對學生的層次,而不能千篇一律。對本科學生和專科學生、對藥學專業學生和醫學專業學生等都采用同一的案例是現實中不少老師采取的簡便方法,這樣雖然節省了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卻給學生的接受和消化帶來了不便,畢竟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是有所差別的。案例講解(1)案例的詳細內容。課堂上,教師將收集的資料用板書形式或多媒體形式展示給學生。主要內容包括:2006年4月19日,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開始陸續更換使用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4月22日和4月24日,住院的重癥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現2例急性腎功能衰竭癥狀。4月29日、30日又出現多例相同病癥病人。5月1日,初步統計發現,病區里20多名病人從4月19日開始陸續使用齊二藥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部分病人用藥4~7天后開始出現腎衰癥狀。5月2日,中山三院多科專家對病人的藥物使用情況進行排查后,一致鎖定“亮菌甲素”為頭號嫌疑對象。會診結束后,中山三院馬上決定在全院范圍內停用“亮菌甲素”,封存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廠的該可疑藥物,同時上報廣州市藥監局藥物不良反應中心、中山大學醫院管理處和廣東省衛生廳。5月9日,廣東省藥檢所最終確定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大量工業原料二甘醇,導致患者急性腎衰竭死亡。現已查明,這是由于不法商人銷售假冒藥用輔料,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采購和質量檢驗人員嚴重違規操作,致使假冒藥用輔料制成假藥投放市場,導致11人死亡的惡性案件。(2)需要學生引起重視的地方。在這個案例中,學生需要引起重視的地方包括:第一,引起患者腎衰的罪魁禍首是什么?第二,藥用輔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三,從醫人員的職業道德,等等。(3)需要學生收集的資料。本案例是眾多藥用輔料使用不當案例中的一個,因此需要學生收集一些與之相似或相關的案例,如上世紀最大藥害事件之一的美國二甘醇代替酒精的案例,1937年美國田納西州馬森吉爾藥廠采用二甘醇代替酒精,生產磺胺酏劑,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結果引發300多人發生腎功能衰竭,107人死亡。另外,還需學生收集與藥用輔料相關的資料和與從醫人員職業道德的法律法規等。

課堂分組討論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案例教學最核心的環節之一。在實際案例教學過程中,筆者采取的是課堂分組討論形式。具體步驟分為:1.對學生進行分組對學生的分組不是任意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優差搭配,將積極善言的學生盡可能地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組,這樣就能較好地帶動整個小組的討論熱情。另外,每一個小組的學生數量盡可能保持在5~6名左右,能有效地發揮組員之間的分工合作。2.分組討論首先讓每一組的同學對各自準備的內容和觀點進行陳述,可以是組長作為主陳述,然后由組員補充,比如前面的案例,就需要同學們就工業原料二甘醇與醫用丙二醇之間的區別、工業二甘醇的危害和醫用丙二醇的功效、工業二甘醇對腎臟的傷害、藥用輔料的概念和重要性、相似的案例等等內容進行詳細地陳述。3.學生提問針對某組同學陳述的內容和觀點,其余的同學可以主動提出相關的問題和疑問,如果該組同學不能回答相應的問題,則可以找其他組的同學回答。4.組和組之間的辯論如果案例涉及到是非對錯的情況,則可以開展組和組之間的辯論,以擴大同學們對問題思考的深度,提高他們對某些問題的判斷能力。

案例分析1.學生總結分析案例分析的第一步是讓學生進行總結分析,這也是培養學生對綜合、歸納知識、深化對案例問題認識的重要方法。在本文的案例中,就需要學生對案例中工業二甘醇和醫用丙二醇的功效及其代用產生的危害、從醫人員的職業道德等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總結。2.教師總結分析教師的總結分析是案例教學課的結束部分,也是點睛之筆,也就是說在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分析討論后,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夠清晰、對某些資料等收集還不夠完善,這時需要教師進行最后的歸納和總結。比如,就本文案例而言,老師需要將案例設計的問題進行條理化、系統化地陳述。另外,教師還可以就其他相關的案例說明一下輔藥的功能和從醫人員道德等問題。三、結語《藥劑學》作為醫藥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其應用性特別突出,如何將枯燥的黑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是該課程改革的重點所在。本文就案例教學法在《藥劑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論述,旨在說明在該門課程中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所在以及如何開展案例教學,希望能對該課程以及醫藥類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借鑒。

查看全文

藥劑學實訓教學改革思考

摘要:藥劑學是高職藥學專業的主干專業課,在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據重要地位。如何改革當下藥劑學實訓課程的教學,培養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對高職藥學專業的職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實訓教學內容、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訓教學方法方面探討高職藥學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關鍵詞:藥劑學;實訓;教學改革;藥學專業

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配制理論、制備工藝與設備、質量控制和合理應用等內容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1-2],藥劑學知識內容廣泛,涉及多門學科,在學生培養方面既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要求學生掌握與工作崗位相關的實踐操作技能。因此,依據本門課程的教育教學培養目標,藥劑學課程教學分為課堂理論講授和實訓操作實踐。理論課的學習是學生理解該門課程的基礎,而實訓課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制劑的制備和質量檢驗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改革當下藥劑學實訓課程的教學,培養適應工作崗位的應用型人才對高職藥學專業的職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藥劑學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藥劑學實訓課主要涉及各種劑型的制備、藥物制劑的質量檢查和常用藥劑學儀器設備的使用,為將來從事藥品生產、藥品質量檢查、藥學服務奠定了專業基礎。當前,藥劑學實訓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授課方式,主要為教師講解實訓內容、示范實訓操作、提出實訓注意事項,學生依葫蘆畫瓢,完成實訓任務。由于學生人數多,部分學生無法清楚地看到教師的操作演示,整個過程中,學生機械照搬實訓操作過程,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對于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往往不知所措,缺乏探索和創新精神。

2實訓內容的設計與完善

查看全文

職校藥劑學教改論文

一、從學生及專業實際出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因我校地處陜西北部黃土高原,消息較為閉塞,而且學生大多數都來自偏遠山區的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程度不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較差。再加上教學資源不足,就使得對學生的教學難度增加。為了能滿足藥劑學的教學任務,我們就對藥劑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析,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通過身邊醫藥事例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去引導學生,有時也可通過多媒體的引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發的對藥劑學產生興趣。

二、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讓學生多方受益

1、開放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一言堂,滿堂灌,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在課堂上睡覺、說話甚至影響課堂秩序。長此以往,學生厭學、老師也沒有激情,教學效果也沒有辦法保證。因此,在面對"90后"的年青一代時,我嘗試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一切活動中來,想辦法為他們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例如,根據教學內容,教師事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確立小組長,然后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者提出一些探究性實驗然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老師最后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迅速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2、請專家學著講學,豐富課堂教學

查看全文

藥劑學實驗課程革新與探微

造成一人實驗、多人觀摩的現象,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由于實驗的開設通常由各個教研室自行設定,而藥劑學科內容覆蓋面廣、發展快,因此,與其它學科存在廣泛交叉滲透,有時會導致在實驗開設過程中,與其他學科出現部分實驗內容的交叉重復現象。例如,藥劑學課程開設的增溶實驗,涉及到相圖的繪制,而物理化學實驗中同樣開設了相圖的繪制。因此,如何做好各學科之間的交流,避免實驗內容的重復或遺漏,也是在實驗課程設置時應考慮的問題。為了改善上述情況,現就我校藥劑學實驗課程的改革談幾點看法與體會。

1PBL與PLTL教學模式的引入

首先,為更好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引入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例如我們將所開設的各個藥劑實驗的操作進行了錄像,在實驗教學講解中向學生進行了播放,使學生對實驗流程有了很形象直觀的認識,既便于學生對實驗的掌握,通過視頻教學也利于學生在實驗中規范操作。為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根據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藥劑學實驗教學應該設置更多綜合設計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不同,在進行綜合設計性實驗過程中,教師一般只給學生實驗題目,說明實驗要求,讓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用具。由于藥學實驗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實驗處方設計與結果有多種可能,因此,非常適合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開展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BL)和同伴主導的小組學習方法(PLTL)等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方法。學生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通過資料檢索、整理,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實驗之后,也利于比較不同小組之間實驗結果的不同,進而分析原因,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小檗堿脂質體的制備過程中,不同實驗小組選用不同的實驗方案制備脂質體,實驗后通過脂質體的包封率、外觀形態等指標,比較不同小組之間的處方優劣,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競爭性,同時也完成了脂質體制備的學習目標。

2開放實驗室的應用

目前,很多高校的實驗中心都建立了開放實驗室,不僅可以用于學生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而且可以起到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專業技能及科學作風等綜合素質的作用。由于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學時、人數、儀器設備數量等限制,往往不能保證學生在同一時間和地點完成實驗,因此,可以利用實驗中心的開放實驗室克服上述困難。學生只要向學校開放實驗室預約后,在規定時間都可以進行實驗,即使是晚上或其它非規定學時內也可以自行進行實驗。避免由于儀器設備過少或學生人過多,需要排隊使用,浪費大量時間。在實驗過程中,弱化老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促使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使學生在反復的實驗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培養創新精神。

3實驗模式的改革

查看全文

中藥藥劑學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為了加強中藥藥劑學課程授課中的中醫藥特色,在進行案例教學設計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將中醫藥相關知識與專業課程中的知識點相銜接,從而實現中醫藥文化在該專業課程中的傳播。以“表面活性劑”的案例教學設計為例,以甘草中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的甘草酸為基點,橋接表面活性劑理論知識,并籍此擴展中醫藥與表面活性劑的關聯性,成功地將中醫藥文化引入課程的案例教學設計,以期為中醫藥背景下的中藥學專業相關課程的案例教學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藥學;案例教學;中醫藥文化;表面活性劑

中藥藥劑學是中藥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課程內容較為繁雜,知識點較多,既體現了中醫藥學各學科的綜合應用,又包含了現代藥劑學的眾多理論與應用內容。因此,對本課程的講授,要求教師具備較為完備、扎實的中醫藥學理論背景,又要掌握現代藥劑學的相關內容。為區別于藥劑學課程,在進行中藥藥劑學教學活動時,將中醫藥思維引入課程教學,尤其針對其中的某些現代藥劑學內容,如何通過教學設計來與中醫藥進行關聯,真正體現“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凸顯本課程的中醫藥內涵,是需要授課教師深入探索、思考的問題[1-2]。我校近年來十分重視將中醫藥文化引入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針對中藥藥劑學課程的特點,任課教師積極將中醫藥思維融入該課程的案例教學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4]。現以“表面活性劑”的教學設計為例,介紹中醫藥背景下的中藥藥劑學案例教學設計。

1案例教學設計方法

中藥藥劑學為我校中藥學專業必修課,針對中藥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本實例(表面活性劑)授課學時為1學時。所用教材為國家統編教材,參考書目可適當選擇與表面活性劑相關的國內外著作。另外,還可向學生提供網絡學習資源,如大學的精品課程建設網站、各類文獻檢索數據庫網站,以及世界主要國家的政府藥物管理網站,如美國FDA網站等,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習效果。在中藥藥劑學課程內容中,“表面活性劑”一節與中醫藥知識關聯較少,如何在講授本部分內容時嵌入中醫藥相關知識,是教學設計的難點。筆者與研究團隊從中藥中所含的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的物質入手,較好地解決了中醫藥背景與表面活性劑的銜接。1.1教學內容與目標的設定。根據授課內容設定課時為1學時(40min),具體節點為:導課(2min)、甘草“調和諸藥”的作用(8min)、表面活性劑的含義與分類(15min)、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5min)、表面活性劑在新型給藥系統(自微乳)中的應用(雙語學習)(8min)、小結(2min)。參照授課大綱,分別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學生主觀認知目標等設定教學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設置“掌握”“熟悉”“了解”3個層次,技能目標分別凸顯科研思維與方法技術,主觀認知目標則強調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知識目標的設置中,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劑的定義、理化特性,熟悉甘草酸銨的增溶原理,了解表面活性劑的發展、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針對技能目標,強調中醫藥背景下中藥藥劑學科研思維的養成培養,即借助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以及甘草“調和諸藥”中的“表面活性劑增溶作用”,闡述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藥中的重要作用。另需關注科研方法、技術的培養,如在本案例中,低毒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被廣泛應用于中藥制劑中藥物的增溶,可通過學習體會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增溶中的重要性。在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定上,結合專業特色,提升學生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與信心。在中藥中,有較多的活性成分屬于水難溶性成分,在中藥制劑中多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劑的方式,以增加其溶解度。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歷史悠久,最著名的例子為甘草在中藥湯劑中的應用,其中所含的甘草酸銨即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是發揮其“調和諸藥”作用的重要機制之一。通過本案例的學習,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善于將傳統與現代知識相結合,增強對中醫藥“科學性”的認知。1.2教學重點與難點及解決辦法。本案例的重點在于向學生闡釋表面活性劑的增溶機制。教學難點有二:①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表面活性劑種類較多,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有廣泛應用,其主要考量為安全性較好,如在中藥注射劑中的應用,如何能夠達到增溶效果的同時減小其用量,是本實例教學中的難點。可通過對表面活性劑增溶作用機制的詳細闡釋,使學生掌握臨界膠束濃度(CMC)的含義,以及在中藥制劑中測定CMC值的重要性,加深學生對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合理應用的理解。②甘草“調和諸藥”與表面活性劑的關聯性。甘草在中藥復方中應用廣泛,被稱為“國老”。現代研究發現甘草在中藥復方湯劑中可起到增加難溶性藥物成分溶解度的作用,其主要增溶成分為甘草酸鹽,如何理解甘草酸鹽的“增溶”作用,是本案例教學中的又一難點[5]。可結合表面活性劑的理化性質,講解甘草酸鹽(甘草酸銨)的結構與功能,參考已發表的相關文獻,系統闡述甘草酸銨作為表面活性劑的特點與應用。1.3學情分析及教學預測。(1)學情分析。結合專業設置、學生情況與培養方向,進行學情分析。①專業培養方向和目標:中藥學專業旨在培養掌握中醫藥傳統理論知識和現代生物醫藥技術,能從事中藥研究等多種崗位工作的高級中藥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在知識結構上體現傳統中藥學與現代藥學的結合,中藥學與醫學、化學、生物學的結合,掌握運用現代實驗研究技術、中藥新藥研究技術;中藥藥劑學為中藥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綜合了中藥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各基礎學科的知識,為中藥學各科專業知識的集成應用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與中藥學各科知識的串聯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諸如表面活性劑等制劑輔料的應用原理,使學生對中藥制劑知識有較好的掌握。②學生特點及知識基礎:中藥藥劑學課程面向中藥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開展,學生已儲備有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等中藥學專業知識,以及有機化學、高等物理學等基礎學科內容,有助于理解中藥藥劑學的相關知識點。本例中,表面活性劑的增溶作用及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包含了以上學科的相關知識,如在對甘草“增溶”作用的闡釋時,需要對甘草酸銨的理化性質進行說明,對于具備上述專業知識的高年級學生而言,可以較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學生未來發展方向:學生畢業后,一般選擇繼續深造或者從事與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等相關工作。可借助案例教學的優勢,銜接課堂知識與現實應用,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參考。(2)教學預測。甘草為常用中藥,從其“調和諸藥”入手,闡述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表面活性劑為中藥制劑中廣泛應用的一類重要制劑輔料,需要學生較好地掌握。本案例結合甘草酸銨的表面活性劑作用,教授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便于學生掌握表面活性劑的相關知識點。將傳統中藥與現代制劑相結合,有助于在講授中藥藥劑學課程時,對學生中醫藥思維的培養,并可啟發學生主動尋求傳統中醫藥與現代制劑技術的對接,激發其利用現代科技研究闡釋傳統中醫藥理論的動力。1.4教學策略與方法選擇。在教學策略的實施上,堅持由簡入深、問題導向、互動教學等教學理念,并強化雙語教學。具體實施方法為:通過甘草在“調和諸藥”中發揮的表面活性劑作用,引出表面活性劑的概念,并由此展開對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介紹;從“甘草酸銨為什么能起到表面活性劑的作用”“甘草酸銨屬于何種類型的表面活性劑”等問題的設定,引出表面活性劑的增溶機制,及其分類與應用等[6];借鑒PBL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文獻,并實現與教師的有機互動[7];表面活性劑為現代引入的詞匯,可從介紹其相關專業英文詞匯入手,實施對該章節知識的中英雙語教學。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利用現有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教學ppt,引用相關影像資料,注重圖文并茂、言簡意賅,提高學生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結合板書等傳統教學媒介,將提綱性內容與重點難點的關鍵詞進行板書,便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程內容,提示學生關注與掌握重點知識。借鑒SSL、三明治教學法等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文獻,并在課堂中主動與教師互動探討相關授課內容,教師利用PPT做模擬實景的相關展示,使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分別設立課外自主學習與互動教學環節。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敦促學生預習表面活性劑的含義,并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完成字數不少于2000字、參考文獻數量不少于15篇(其中英文文獻不少于2篇)的小綜述,鍛煉學生的文獻查閱與總結及綜述論文的規范化書寫能力。在互動教學階段,借鑒PBL教學法,設置課堂互動與課后互動內容,引出問題,啟發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教師做適當引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互動環節中,以問題引入(甘草的“調和諸藥”作用)、問題提出(甘草酸銨的“增溶”作用如何實現)、問題擴展(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機制)、互動思考(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知識提升(傳統中醫藥知識與現代科技的對接)等節點逐步推進,啟發學生針對表面活性劑在中藥制劑中的應用范圍,以及在新型給藥系統中的應用,展開討論,激發其主動學習探索的欲望;在課后互動環節,利用學校教學網絡平臺,布置課前預習題目及課后討論題目,利用課后時間面對面互動。

2結果與討論

查看全文

中醫藥思維在中藥藥劑學教學的運用

摘要:圍繞辨證論治、陰陽五行、取象比類、思外揣內、整體觀念等中醫藥思維,深入挖掘傳統中藥劑型特點、制備工藝、質量控制等內容,采用相應教學方法,將中醫藥思維運用于中藥藥劑學課堂教學。融入中醫藥思維的教學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又可建立中藥藥劑的中醫藥思維。

關鍵詞:中藥藥劑學;中醫藥思維;教學研究

中藥藥劑學是一種傳統與現代并重、將中藥飲片加工成藥物終端為臨床服務的制藥技術,中醫藥理論和思想應一直貫穿于制藥過程的始終。然而,盡管一直被大家重視的藥性理論(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和劑型理論(如丸、散、膏、丹等)依然耳熟能詳,但現階段教學更加強調現代制藥技術和思想,例如“去粗取精”“速效”“緩釋控釋”等思想以及大量新技術、新輔料和新劑型充斥于整個教學環節,導致某種程度上難以將中醫藥思維在教學中合理應用[1]。2014年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本科中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該標準提出了“雙思維”,即“科學思維”與“中醫藥思維”,強調二者并重的同時更突出后者應成為中藥學專業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1]。目前中醫藥界普遍認為中醫藥思維是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源泉,以中醫藥理論為依據,在對人體生命活動、疾病規律,中藥的發現、應用、作用規律等認識過程中,建立、形成的一種經常性的思維習慣與方式。中醫藥思維的特點主要包括辨證論治、陰陽五行、取象比類、思外揣內、整體觀念等[2]。中醫藥思維在中藥藥劑學課程中的探索已有報道[3],筆者近年也在中藥藥劑學的教學中嘗試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中醫藥思維,積累了一些經驗[4]。

1中藥藥劑教學中整體觀思想的運用

整體思維是中醫藥思維最為重要的特征。中醫藥的整體觀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論”“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歲露論》)”,即病因包含著與大自然相關的各種致病因素;形體與精神是一個整體;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內有五臟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他們之間息息相通。教師可從中得到啟發:分析一個事物或是問題往往有內、外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中藥藥劑教學中離不開整體思維。就像中藥發揮療效,不僅與疾病本身有關,還與生物體、劑型等因素密切相關,用整體觀的思維讓學生建立這種關聯不僅方便理解記憶中藥藥劑學的知識點,而且也使其自然流暢地認識到無處不在的“整體觀”。筆者以中藥藥劑制備工藝及質量控制中整體觀為例介紹如何在教學中培養這一思維。

1.1中藥藥劑制備工藝中的整體觀

查看全文

中藥藥劑學緒論教學課程思政的認識

摘要:中藥藥劑學作為中醫藥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尤其是緒論部分,具有諸多可挖掘的人文價值引領和職業素養培育方面的資源。開展中藥藥劑學緒論教學課程思政,實現專業知識傳授和道德素質培養一體化,能夠收到良好的協同育人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藥藥劑學;緒論

1中藥藥劑學緒論教學中的思政融入點分析

1.1在回顧中藥藥劑學發展歷史中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

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中藥藥劑學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古今成方及劑型的演變,前人在劑型理論、方藥修治、臨床應用等方面留下了極為寶貴的遺產。中藥藥劑學的起源可追溯至夏禹時代多種藥物浸制而成的藥酒以及復合酶制劑———曲。然而由于中國傳統劑型丸、散、膏、丹、湯存在外觀上“黑、大、粗”等不足,加之現代新型制劑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沖擊,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信心不足[2]。因此有必要在講授中藥藥劑學發展歷史時,通過分析散劑、湯劑等傳統劑型由古至今的臨床發展和應用情況,從千百年來積累的臨床人用經驗和臨床效果上展示傳統劑型的獨特優勢,引導學生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1.2在中藥藥劑學相關法規學習過程中強調科研誠信與道德

查看全文

藥劑學教學多媒體技術研究

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給高等教育帶來便利,已成為現代教學手段之一,具有集成性、仿真性、交互性、高效性等優點。在傳統“講授法”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引入多媒體技術可極大地提高藥劑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傳統教學法不能被全盤否定,應繼承和發揚。新形勢下藥劑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兩者協調融合,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講授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藥劑學;協調融合

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計算機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被高等學校及科研院所重視,是對傳統教學法的傳承和發展,也促成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多媒體技術在高等教育現代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藥劑學是藥學、制藥工程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研究藥物制劑形成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等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具有很強的工科特色,對藥學、制藥工程專業學生來說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加之生活經歷的限制,學生對教材中許多內容,特別是制藥設備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藥劑學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藥物制劑生產和制藥企業結合緊密,教學內容包含較多的與工業化大生產有關的操作單元,如:粉碎、過篩、混合、制粒、干燥、壓片、包衣等,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感到抽象而難以理解。隨著現代制藥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藥劑學理論體系日益豐富,新增知識面廣,容量大,依賴傳統課本和基礎知識的講解已不能滿足現有需求,這給教學工作,尤其是不同方面知識的銜接、新知識的導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藥劑學知識掌握的牢固度,提升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藥劑學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具有競爭力、實踐技能的藥學、制藥工程專業人才,是藥學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1藥劑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

我國傳統的藥劑學課程教學中只是由調劑學和制劑學內容構成,理論體系單一,知識更新速度慢,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醫藥產業對藥學人才綜合能力的基本要求,藥物新劑型與新技術的發展對藥劑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個性發展,倡導全面成才[2]。目前國內藥劑學的教學基本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的“講授法”,雖然也融入了多媒體技術,但是效果不佳。教師只重視教,忽略了學生的學,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參與度不高,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內外教學使學生領略到劑型和制劑世界的奇景異致,才能建立起他們對藥劑學的興趣。多媒體本身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3],有利于增加教學容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在藥劑學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多媒體輔助藥劑學教學的優點

查看全文

藥劑學課程整體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就業成為大學院校發展教育的重點內容。作為大學學院的重要專業之一,藥學院對于藥劑人才專業性和從業技能的培養更加重視。本文將中藥藥劑學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作為研究對象,進而對大學院校的中藥藥劑學課程設計展開分析,從準備、過程以及效果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中藥藥劑專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藥專業;藥劑學課程;教學設計

1前言

隨著教育部對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建立以就業為核心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大學院校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各大學院校積極修訂藥學專業培養計劃,按照專業調研結果明確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對此,大學院校對中藥藥劑學的課程整體進行了教學優化設計,通過對單個課程的全局設計實現教學課程的整體優化工作,課程定位目標以及教學內容方法等都需要進行設計,以為后續的中藥藥劑學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2中藥藥劑學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準備工作

2.1課程定位,中藥藥劑學是在中醫藥學理論的基礎上,利用現代技術對中藥藥劑處方、制作工藝、質量應用等方面進行研究的一門技術學科,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相關知識理論,得到了從事中藥制劑行業所需的專業的知識技能,為獲得“職業藥劑師”等專業資格證書奠定基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