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體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0:21: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牙體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美學教育對牙體雕刻技術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口腔義齒修復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不僅要求恢復咀嚼功能,而且要求義齒修復后能夠恢復外貌、改善面部形態,修復體的美學要求不斷提高[1]。口腔修復體的制作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美學教育滲透于制作口腔修復體的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美學素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水平。牙體雕刻是指將正常的牙體形態描繪在石膏條上或蠟塊上,使用雕刻工具在上面進行牙體形態的雕刻。這項技術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繪圖、雕塑、審美能力。因此,探討美學基礎這門課程對提高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牙體雕刻技術水平的促進作用,以期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美學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級大專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入學時被隨機分為兩個班:大專一班和大專二班,各有30名學生。將大專一班作為對照組,其中男生13名,女生17名,年齡17~19歲,平均年齡(18±1.5)歲;將大專二班作為實驗組,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年齡17~19歲,平均年齡(18±1.2)歲。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不開設美學基礎課程,實驗組開設美學基礎課程。

1.2評分方法

以及格率為標準比較兩組學生的牙體雕刻技術水平。一學期后,兩組學生均交出32顆一倍大標準的石膏牙牙體雕刻作品,用TDS掃描儀對每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分,并計算出每位學生作品的平均分。及格:平均分≥60分;不及格:平均分<60分。

查看全文

牙體修復止血劑對粘接強度的影響

牙體缺損是口腔醫學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患者美觀要求的不斷提升,美學樹脂、瓷貼面、全瓷冠等修復方式逐漸成為牙體修復的主流策略[1]。牙體修復的治療效果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健康的牙周組織是美學修復的有效保障[2,3]。修復過程中,血液、唾液以及齦溝液會影響牙體預備、印模制取以及修復體的粘接和粘固等過程[4]。尤其當基牙邊緣終止線位于牙齦緣水平或齦緣下方時,取得完整且精確的印模相對困難,也影響了最終的美學效果[5]。因此,止血劑(搭配排齦線使用)被認為是口腔直接和間接修復的有效輔助[6,7]。合理使用止血劑可以抑制血液、唾液及齦溝液的分泌,保持術區干燥,提供清晰的視野[7,8]。然而,止血劑種類繁多,且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對后續牙體修復的粘接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口腔臨床醫生經常面臨選擇困惑。因此,本文對不同類型止血劑進行比較,并總結它們對不同粘接系統粘接強度的影響,為止血劑在牙體修復中的臨床優選提供理論依據。

1牙體修復中常用的止血劑

根據所含藥物活性成分,牙體修復常用腎上腺素、硫酸鋁復合物[Al2(SO4)3/KAl(SO4)2]、氯化鋁(AlCl3)等多種止血劑(表1)。下面就各類止血劑組成成分、作用機制及臨床注意事項論述如下。1.1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是一種常用藥物,通常作為局部麻醉藥的添加成分,也可應用于排齦線,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刺激α-腎上腺素能受體,使黏膜下小血管收縮,起到術區出血減少的作用[9]。目前,口腔修復中對腎上腺素的使用尚未達成共識,大多數學者建議對高血壓患者謹慎使用含有腎上腺素的麻醉藥或排齦線。由于腎上腺素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心肌刺激劑,可以增加心室收縮的強度,提高心率,臨床上使用高濃度的腎上腺素可能會引起全身性反應[10]。1.2硫酸鋁復合物。硫酸鋁復合物是由KAl(SO4)2和Al2(SO4)3復合而成的大分子物質。當KAl(SO4)2作為止血劑用于臨床時,對牙齦的收縮效果略低于腎上腺素,止血效果不及腎上腺素,但其具有良好的組織恢復能力,安全性相對較高,患者極少出現全身性不良反應[11]。Al2(SO4)3可以有效止血,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學安全性。然而,硫酸鋁復合物可能會抑制硅橡膠印模材料的聚合反應,因此臨床上制取印模之前必須仔細清理口內的殘留藥物[11]。1.3氯化鋁。氯化鋁使用方便,成本低,可在室溫下儲存,常用濃度為5%~25%[11-13],是一種常用的止血劑。它不能穿透細胞膜,主要通過使蛋白質沉淀、強化其機械性能,并從組織中析出液體起到收縮血管的作用[14]。目前還沒有已知的全身禁忌癥,可以作為排齦線或止血棉球的添加成分用于臨床治療。含有氯化鋁的排齦線進行排齦時,如果沒有侵犯生物學寬度,牙周組織可以恢復健康[15]。值得注意的是,氯化鋁也會影響硅橡膠印模材料的聚合,取出排齦線后用徹底沖洗可以大大降低其抑制作用[6]。另外,Mohammadi等[16]在對60顆健康牛恒切牙唇側Ⅴ類洞進行樹脂充填時發現,使用含有氯化鋁的止血劑會引起相對明顯的牙齦邊緣微滲漏現象。1.4堿式硫酸鐵。堿式硫酸鐵又稱硫酸亞鐵[6],止血機制是硫酸亞鐵使蛋白質凝集、沉淀,進而阻塞毛細血管,發揮凝血作用[14]。硫酸亞鐵溶液排齦效果明顯優于腎上腺素,組織恢復良好,但也有不容忽視的缺點,一方面操作步驟繁瑣[6],臨床建議使用時間為3min[11];另一方面,鐵鹽和亞鐵鹽溶液具有損傷牙釉質,并使牙齒著色的能力[11]。在上前牙修復時,基牙顏色會直接影響全瓷修復的最終美學效果,因此應盡量避免用于臨床工作。1.5硫酸鐵。硫酸鐵是三價鐵的硫酸鹽,呈黃色,室溫下溶于水。在口腔修復中,15.5%~20%濃度的硫酸鐵溶液常被用作止血劑。硫酸鐵中的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在酸性環境中與血液反應而發生蛋白凝集,凝集的蛋白質堵塞毛細血管口[17,18]。與氯化鋁溶液相比,硫酸鐵止血劑對軟組織損傷較小,用藥部位愈合較快[19]。硫酸鐵溶液與腎上腺素互不相溶,當二者混合時,會產生大量藍色沉淀物,所以應嚴格避免兩者共同使用[11]。有學者建議臨床使用時間為1~3min,排齦效果可維持至少30min,因此對于多次制取印模時不需要重新進行該操作[6,19]。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剛涂布過硫酸鐵溶液后軟組織會暫時發黑或發藍,術后1~2d即可恢復正常[20]。1.6氯化鋅目前臨床用于止血的氯化鋅常用濃度為8%和40%[6,11]。在排齦效率方面,8%的氯化鋅溶液與腎上腺素相似,40%氯化鋅較腎上腺素更高。8%的氯化鋅溶液可能會造成60d內無法完全愈合的組織壞死[11],40%的氯化鋅溶液腐蝕性更強,已被歸類為化學腐蝕劑[6,11]。Nouri等[21]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為研究對象,病理學結果表明,氯化鋅即使在很高的濃度(25%和50%)下,也沒有引起二級以上的炎癥反應。盡管如此,在目前仍沒有進一步安全證據的前提下,應盡量避免氯化鋅止血劑的使用。1.7間甲酚磺酸-甲醛聚合物。間甲酚磺酸-甲醛聚合物是濃度為45%的間甲酚磺酸與甲醛的縮合產物。間甲酚磺酸-甲醛聚合物比腎上腺素具有更好的組織收縮能力,止血效果較好,但組織恢復能力較差。由于間甲酚磺酸-甲醛聚合物具有強酸性,可能會造成牙齒脫礦,因此,間甲酚磺酸-甲醛聚合物不推薦用于臨床排齦[6]。

2止血劑對粘接強度的影響

在口腔臨床醫學中,粘接技術是直接或間接修復的基礎,粘接界面的長期穩定性直接決定了修復體的耐用性和使用壽命。尤其瓷貼面等以粘接固位為主的修復體需要更加穩定、長久的粘接效果。過于潮濕或不潔的基牙表面會降低粘接劑的粘接強度,導致修復體不穩定或過早脫落等現象發生[16]。止血劑的使用顯然會對牙齒待粘接面帶來新的化學物質,有可能會影響后期的粘接效果。目前,已有學者在此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2.1對酸蝕-沖洗粘接系統的影響。酸蝕-沖洗(etchandrinse)是指先用30%~40%磷酸酸蝕牙釉質或牙本質,清除玷污層,敞開牙本質小管,再涂布粘接劑[22]。Kuphasuk等[23]通過應用酸蝕-沖洗粘接系統和自酸蝕粘接系統處理有氯化鋁止血劑覆蓋的牙本質表面,比較了兩種粘接系統的微剪切強度。研究發現,用酸蝕-沖洗粘接系統組的粘接強度沒有明顯差異,而自酸蝕粘接劑用于氯化鋁止血劑污染的牙本質表面時粘接強度明顯降低[23]。Ajami等[24]研究發現,用氯化鋁溶液處理牙釉質20min,釉質表層下20μm區域會從溶液中吸收鋁,而這一層被氯化鋁處理過的牙釉質會抑制羥基磷灰石(HAP)的脫礦過程。可能的機制是:由于HAP中的Ca被氯化鋁溶液中的Al替換,導致不溶性Al(OH)2H2PO4化合物的形成。酸蝕-沖洗粘接系統中,磷酸可能與Al(OH)2H2PO4化合物和殘留的Al相互作用,形成AlPO4,沖洗去除殘留鋁后,進一步酸蝕牙面,可提高脫礦程度和粘接劑的滲透程度。而自酸蝕粘接劑酸性較弱,無法有效酸蝕更耐酸的氧化鋁污染牙面。2.2對自酸蝕粘接系統的影響。自酸蝕不需要單獨的酸蝕步驟,且不需去除玷污層,而是通過酸性功能單體溶解HAP,并在脫礦的同時形成樹脂滲透區[25]。自酸蝕粘接劑具有臨床操作時間短、簡單方便、技術敏感性低等優勢,受到臨床醫生的廣泛歡迎。Pucci等[26]評價止血劑對牙本質-樹脂間粘接強度的影響時發現,13%的氯化鋁和25%的硫酸鐵可明顯降低自酸蝕粘接系統的粘接強度。粘接強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止血劑對牙本質表面的污染改變牙本質的形態和性質:硫酸鐵可能使膠原蛋白或血漿基質蛋白在牙本質小管內凝固,干擾了自酸蝕粘接單體在牙本質小管內的擴散和樹脂突的形成,進而降低粘接強度[27]。O’Keefe等[28]發現,在使用自酸蝕粘接劑之前用水充分沖洗去除基牙表面含有硫酸鐵和氯化鋁的止血劑,可明顯提高粘接劑的粘接強度。Chang等[29]在60顆人離體磨牙上評估了血液污染和不同清潔方式對3種自酸蝕粘接劑ClearfilSEBond(可樂麗菲露公司,日本)、AdheSE(義獲嘉偉瓦登特公司,列支敦士登)和TyrianSP(Bisco公司,美國)使用過程中微拉伸粘接強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血液污染會降低自酸蝕粘接劑的微拉伸粘接強度,且通過水沖洗法清潔牙體表面并不能完全消除這種影響[29]。因此,通過止血劑抑制血液對粘接的影響顯得很有必要。

3小結

查看全文

中國與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對比

1中國和西班牙當前保障體系的描述

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起源于德國的俾斯麥模式,同時也融合了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特點,從而逐步建立了適應其社會組織和經濟結構的保障體系。該體系的特點是,幾乎覆蓋到全體社會成員。西班牙社會保障責任單位包括政府管理部門、社會服務部門、互助機構和合作企業等。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的管理一方面是由具有公共單位特性的勞動部和社會事務處通過社會保障秘書處負責商業登記、收取會費、管理捐款和其他財政資源。另外一方面,還有一個國家性的社會保障機構,它是一個在管理和控制社會保障體系在經濟和醫療保健權方面有管轄權的管理單位。這點和歐洲其他國家也是相似的。它還有一個計算機化的系統,來給用戶提供信息,其特點之一就是可訪問性和透明度,通過該系統,政府和市民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因此,使得該系統效果十分明顯。

2社會保障制度在不同領域內的比較

社會保障體系由不同的部分構成,其中最為重要的幾項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現在,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它們的相似之處和區別差異。

2.1養老保險

1984年,中國各地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1997年,中國政府制定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開始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2]。1919年,西班牙首次對私營企業的員工實施強制性的國家退休保險。和其他國家的情況相似,從那時起養老金支出已成為社會保障支出的最大一項。中國的基本養老制度采取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形式。它的范圍覆蓋到了各類城鎮企業,所有的公司及其員工都有義務繳納基本的養老保險。目前,公司繳納的比列占到了工資總額的20%左右,而個人繳納比例占到工資總額的8%左右。[3]在西班牙,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于雇工、雇主和政府,其中雇工所占比例為4.7%,雇主所占比例為23.6%,政府來承擔起剩余比例[4]。發放養老金的條件在這兩個國家是基本相同的:都必須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并且最低繳費年數為15年,但是退休的年齡是不同的,在中國,60歲退休,而在西班牙退休年齡是65歲。由于兩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在養老金的金額上也是有差別的,在中國,每個月的養老金是一樣的,但是在西班牙六月份和十二月份可以領取雙倍的養老金額。在養老保險制度上,無論是繳費方式還是領取年齡方面,兩個國家的相似點還是比較多的。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在不斷加快,所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是勢在必行的。

查看全文

小議藍牙技術在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藍牙;遠程控制;J2ME;JABWT

論文摘要:藍牙無線通信具有無線性、低功耗等優點,非常適合于近距離的遠程控制。討論了在支持J2ME的藍牙手機設備上,用JABWT藍牙開發包編程與PC幻燈片主設備建立通信連接,并在此基礎上交換信息,實現對幻燈片翻頁的控制,從而擴展了教師在課堂中的活動距離可達10M左右,能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交流。

藍牙是一種開放的、解決中短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很強的設備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并且能提供在10m內具有藍牙接口的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10-100m范圍需要添加功率放大器),工作頻段免費,因此藍牙在短距離數據傳輸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為了方便、快捷地通過和主機交互,來控制幻燈片的播放、翻頁,往往只能在距離講臺和主機的一個小范圍內移動,活動受到限制,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本文基于J2ME平臺和VC"6.0編程環境,設計并實現了幻燈片遠程控制系統中的主機端服務器和手機端的客戶程序,成功實現了藍牙手機對主機中幻燈片的遠程遙控播放,與當前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只需要額外購買一款通用的USB接口藍牙適配器,并結合大眾化的支持JZME的藍牙手機即可,無需智能機。本系統既可以讓教師離開枯燥的講臺實現遠程控制,又可以實現10米范圍內的學生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果,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藍牙技術規范

藍牙技術規范就是為了使符合該規范的各種應用之間能夠互聯。要實現藍牙設備之間的通信,不僅要有底層藍牙硬件,還需要上層協議棧的支持。藍牙BSIG標準組織(BluetoothSpecialInterestGroup,BSIG)的藍牙規范就是藍牙通信協議標準,規定了藍牙軟硬件應遵循的標準和達到的要求。根據藍牙協議的功能,協議棧可分為3個部分:底層硬件模塊、中間協議層和高層應用。具體藍牙協議棧結構如圖1。主機控制器接口(HostControlInterface,HCI)是對不同連接方式的抽象,它提供了調用下層基帶以及狀態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一致的命令接口,使不同的連接方式對主機的協議軟件而言是透明的。規范的制訂需要考慮并達到不同藍牙產品之間的互聯性。藍牙系統構成的基本網絡單元稱為微微網((piconet),一個微微網內包括一個主設備(Master)和多個從設備(slave),設備的主從關系是在藍牙鏈路的建立過程中確定的,鏈路建立的發起者定義為主設備,其他響應者為從設備。

查看全文

藍牙技術現狀發展管理論文

摘要:根據2003年藍牙世界大會上的信息,就目前藍牙技術的現狀及發展作一探討。

關鍵詞:藍牙現狀發展

藍牙(Bluetooth)是由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離無線數字通信的技術標準。其目標是實現最高數據傳輸速度1Mb/s(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s)、最大傳輸距離為10米,用戶不必經過申請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業、科學、醫學)頻帶,在其上設立79個帶寬為1MHz的信道,用每秒鐘切換1600次的頻率、滾齒方式的頻譜擴散技術來實現電波的收發。

目前,藍牙標準化集團BluetoothSIG(特別興趣小組)的成員企業數已達到2000家以上。除了原創的5家廠商之外,包括康柏(Compaq)、戴爾(Dell)、摩托羅拉(Motorola)、Qualcom、BMW及卡西歐(Casio)等均已加入,所有廠商已達成知識產權共享的協議,以推廣此項技術。在技術標準方面,藍牙協會已在1999年7月推出Bluetooth1.0之標準。而我國亦至少有12家廠商、組織已加入Bluetooth國際聯盟,同時國內也在1999年初成立國內的BluetoothSIG,以促進技術引進、市場及技術資訊擴展、應用推廣等工作。

1目前藍牙技術的現狀

1.1發展迅速,應用廣泛

查看全文

應力與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分析論文

1應力與剩余牙槽嵴吸收的機理

當牙齒存在時,牙槽嵴通過合理排列的骨小梁而感受應力,牙齒缺失后,剩余牙槽嵴承受應力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一般認為,這種應力環境的改變對于剩余牙槽嵴改建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牙齒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的降低或喪失表現為廢用性萎縮,這是一種低轉換型的骨改建過程;其次,戴牙后義齒傳遞過大的應力作用于牙槽嵴而形成創傷性骨吸收,這則是一種高轉換型的骨改建過程。Frost[1]提出的機械穩定器假說可說明骨的這種病理生理機理,并可較好的解釋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原理。他提出了最小有效應變(minimaleffectivestrain,MES)概念,即MES是維持正常骨改建平衡所必需的最小應變值或應變閾,任何小于或大于MES的應變引起骨的適應性改建。如果正常牙列作用于牙槽嵴的正常載荷喪失或牙列修復后仍不能恢復正常的咀嚼的功能,即機械作用(mechanicalusage,MU)減弱,應力低于最小有效應變(MES)牙槽骨將會出現廢用性萎縮或骨松質骨量的減低;相反,當義齒施加于牙槽嵴的應力超過MES,在成人將導致皮質骨及松質骨的骨量丟失。Hara[2]發現牙合力的強度與基托下的組織病理性改變有關,提示牙合力引發的骨吸收可能存在閾值。

2應力與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分子機制

牙槽骨的吸收主要是由破骨細胞來完成的[3],近年來國內外關于應力對破骨細胞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Rubin等[4]使用彈性膜加載5%應變,結果發現,5%應變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并影響其募集功能。Kurata等[5]的研究表明,拉伸應力可使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性增加,并且TRAPmRNA表達上升。陳明等[6]在實驗中發現,破骨細胞在受到1.1~21.2dyne/cm2的剪應力作用后,其空泡面積隨剪應力的增加而增加。劉應芬等[7]對破骨細胞施加5.97、11.36、16.08、20.54dyne/cm2大小的流體剪應力,結果發現后三種力作用下,破骨細胞TRAP的活性增強,16.08dyne/cm2達到高峰,骨吸收陷窩數量和面積與未加力組有明顯差異。同時張慶鴻等[8]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0.9、2.9、8.7、26.3dynes/cm2流體剪應力下破骨細胞表達ATP6V1a1mRNA的水平,結果顯示隨著應力增加ATP6V1a1mRNA表達增強,表明破骨細胞骨吸隨著應力增大而增強。

與此同時,人們發現[9],當應力作用于牙槽骨時骨基質中的組織液發生流動,骨細胞作為這種液壓變化的感受器,其基因表達水平及活性發生改變,并釋放一系列的細胞因子、蛋白激酶等,通過信息的傳遞和轉導,趨化大量破骨細胞聚集于骨基質中,形成細胞網,破骨細胞相互之間及與成骨細胞之間通過各種細胞通道和縫隙連接相互傳遞信息,這一點對于骨組織對機械應力適應性改建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分子為OPG/RANKL/RANK系統和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

2.1OPG/RANKL/RANK系統破骨細胞的分化和成熟與RANKL和破骨細胞前體細胞膜表面的RANK結合直接相關。而RANKL主要由成骨細胞和骨髓基質細胞分泌的,同時成骨細胞、骨髓基質細胞分泌的OPG,可以和RANKL結合從而競爭性阻滯了RANKL與RANK的結合,達到調控破骨細胞分化和功能作用。由此,成骨細胞、骨髓基質細胞的RANKL、OPG表達和OPG/RANKL的比例可能是調節破骨細胞的關鍵因素[10]。劉麗等[11],通過對鼠骨髓基質細胞施加不同時段的生理性的機械應力,并以RT-PCR半定量的方法檢測OPG/RANKLmRNA表達變化趨勢。結果顯示隨著加力時間的延長(6h后)RANKLmRNA表達減少34.4%,而OPGmRNA(9h后)表達增加73%,提示生理性應力能顯著影響鼠骨髓基質細胞OPG/RANKLmRNA表達變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生理性應力延緩骨質吸收的內在機制。國外K.Nakao等[12]對人的牙周韌帶細胞施加2.0g/cm2或5.0g/cm2間歇力和持續力,來檢測OPGmRNA和RANKLmRNA的表達,得出結論在未施加力時OPGmRNA表達最高,且施加力對其表達影響較小,而RANKLmRNA在未加力時沒有表達,隨著加力的時間而表達逐漸增強,并且間歇力更有效地刺激RANKLmRNA的表達,與上述結果不盡相同,這可能與應力的加載方式和細胞的不同有關。

查看全文

藍牙技術發展論文

一、藍牙技術的發展現狀

從1998年提出藍牙技術以來,藍牙技術的發展異常迅速。藍牙Bluetooth作為一種新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受到全世界越來越多工業界生產廠家和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成立了世界藍牙組織BluetoothSIG,采用技術標準公開的策略來推廣藍牙技術,現已發展成為一個相當大的工業界高新技術標準化組織,全球支持藍牙技術的2000多家設備制造商都已經成為它的會員,一項公開的、全球統一的技術規范得到了工業界如此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在以往是罕見的。藍牙是取代數據電纜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可以支持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通信,工作頻段是全球開放的2.4GHz頻段,可以同時進行數據和語音傳輸,傳輸速率可達到10Mb/s,使得在其范圍內的各種信息化設備都能實現無縫資源共享。藍牙技術的應用被認為非常廣泛而且極具潛力。它可以應用于無線設備(如PDA、手機、智能電話、無繩電話)、圖像處理設備(照相機、打印機、掃描儀)、安全產品(智能卡、身份識別、票據管理、安全檢查)、消費娛樂(耳機、MP3、游戲)汽車產品(GPS、ABS、動力系統、安全氣袋)、家用電器(電視機、電冰箱、電烤箱、微波爐、音響、錄像機)、醫療健身、建筑、玩具等領域。藍牙行業對于市場的持續增長感到欣慰,現在沒有人再質疑它的生命力。2002年,400余種藍牙產品的銷量總共達到了3000萬件;而2003年的數字是2002年的2倍。In-Stat/MDR公司預測,藍牙市場的規模在2007年將膨脹到6億件。愛立信技術授權公司的總裁MariaKhorsand表示:“在如此艱難的經濟環境下,藍牙是少數仍在增長的產品之一”。

雖然藍牙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廣泛,市場前景良好,但藍牙技術目前的現狀,特別從2003年的藍牙世界大會所暴露的問題來看,前景仍然不容樂觀。雖然目前藍牙技術在業界受到廣泛的關注,但是仍未獲得消費者的足夠認可。在進行藍牙產品的銷售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為消費者解釋為什么要使用藍牙技術,因為消費者只想使用可行的無線技術,而并不是過分關心它的類別。目前藍牙技術1.0的標準還只能傳輸1Mbit/s的語音和數據,但是2003年推出的藍牙技術2.0標準的傳輸速率可達到12Mb,它還將采用智能跳頻技術可以與1.0的標準兼容。購買了藍牙設備的顧客首先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來研究菜單、配對藍牙設備和設置規則,然后才能連接兩個藍牙系統,使用起來極不方便。互操作性是所有通信設備的重要特性,藍牙產品也不例外。從理論上說只要通過了產品的一致性和互連性測試,互操作性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在目前充滿競爭的無線標準市場,要指明藍牙的未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藍牙技術需要不斷改進,以適應醫療電子、工業控制和家電自動化領域的潛在應用,另一方面,許多人警告,隨著數據率的增高,藍牙的市場定位更變得令人困惑。

二、藍牙技術的未來發展

一項新技術的出現,人們對它抱的期望值往往很高,往往短期內不能令人滿意,這是因為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需要有一個過程,藍牙技術也不例外;技術標準統一,知識產權共享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相信通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它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從長遠來看可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

芯片價格持續下降。英國CSR生產的主要藍牙芯片產品,目前售價約為7美元~8美元/顆,隨著公司陸續推出新產品,預計秋季時將降價至5美元、而年底時降至3美元左右。

查看全文

藍牙技術的應用分析論文

一、藍牙的緣起

藍牙計劃基本上是一個無線傳輸的計劃,不需要透過實質線路,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可以傳輸可觀的資料量,當然這種無線傳輸并不像行動電話那樣數十公里內皆可傳達,而是數十至數百公尺內的短距離無線傳輸。此外可傳輸的裝置不限于手機,只要有裝設藍牙收發模塊的裝置都可以使用藍牙傳輸,眼前的構想即是讓其它的行動裝置都可以使用藍牙傳輸,包括PDA、筆記型計算機、車用裝置等等。藍牙計劃的發起,主要是1998年5月,由Ericsson(愛立信,瑞典)、Intel(英特爾,美國)、NOKIA(諾基亞,芬蘭)、IBM(國際商務機器,美國)、TOSHIBA(東芝,日本)等五家公司,共同組織一個“特別參與組織(SIG,SpecialInterestGrou)”稱為BluetoothSIG,以此組織來制定一套短距離的無線傳送、接收的技術規格。

二、淺談藍牙技術

藍牙計劃雖是1998年開始,但是藍牙的技術根基卻來自1997年制訂完成的無線局域網絡通訊協議:IEEE-802.11。

藍牙基本上也是運用射頻(RF)方式進行無線通訊,至于使用的頻帶范圍,則是使用2.45GHz,這個無線電頻帶是全世界共同開放、不受法令限制的頻帶,舉凡工業、科學、醫療(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甚至微波爐等都是使用2.45GHz的頻帶。

由于這個頻帶被廣泛使用了,那么使用此頻帶進行通訊,絕對是很容易收到干擾的,因此藍牙規格被設計成可跳頻通訊,能夠在一秒鐘內進行1,600次的跳頻動作,此這樣的動作避免其它通訊的干擾。由于每秒1,600次的快速跳頻,這也使得藍牙無線收發的數據封包不能太長,否則不能滿足如此頻繁的跳頻次數,所以藍牙短封包、快速跳頻的特性,也使其無線傳輸能抗干擾、更穩定通信。

查看全文

藍牙技術數控系統管理論文

0.研究背景和目的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和產業主體,是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動機,是科學技術的基本載體,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1]。長期以來我國對制造業不夠重視,以上對制造業地位的確立是我們幾十年血的教訓得來的,已經成為制造業學科泰斗們和國家的共識。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發展,國際上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這既對我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際遇。數控機床是制造業的工作母機,是制造業的基礎和根本。筆者將藍牙無線通信技術引入數控系統,并對其應用前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將藍牙技術與數控系統的結合,可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升現有數控系統的性能:

(1)實現技術人員對數控機床的無線監控,方便了用戶生產和維護。在生產過程中用戶方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便攜的藍牙監控設備對數控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干預機床的運行。

(2)通過建立高速無線數據鏈路提高數控系統的實時自動監控能力。現有數控系統是基于操作者監控的系統。當數控機床進行加工工作時,操作者主要依靠肉眼的觀察和自身的經驗來判斷機床的運行情況并作出適當的干預,例如停止主軸、系統停機等。這一過程是人工的,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實時性差,當操作者發現異常情況時,可能已造成工件的損毀、機床的破壞等無法彌補的損失。通過引入藍牙技術,在數控主機與藍牙監控機之間建立高速數據鏈路,將數控系統的運行參數實時地傳送給藍牙監控機,由監控機實時地、自動地監控和記錄數控系統的運行狀態并對數控系統主機發送相應的操作命令。

(3)通過藍牙監控系統對數控系統運行狀態的實時和完整的記錄提高數控系統的可維護性。提高機床的維護效率,縮短維護時間是提高數控機床利用率和節省人力、資金的重要途徑。2003年9月的數據表明我國機床設備利用率在20%~30%之間。藍牙技術引入數控系統后,通過對系統運行狀態的完整保存,得以對故障進行再現、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系統的非機械性故障的維護效率。

查看全文

牙列缺損的修復方法詮釋

摘要:牙列缺損修復是對一種常見的口腔缺損畸形進行修復的手術。牙列缺損是指牙列中個別或部分牙缺失,牙列缺損修復要根據造成的原因來進行手術。牙列缺損造成的原因有外傷、齲齒、牙周病、頜骨腫瘤手術后或發育障礙等。牙列缺損可表現為前牙缺失、后牙缺失。前牙缺失對美觀及發音影響較大,尤其在多個前牙缺失時,由于牙槽嵴萎縮,使唇、頰部組織失去支持而凹陷,面部鄒紋增多,面容顯得蒼老,嚴重影響人的容貌美觀,不僅給患者帶來精神心理上的障礙,而且會影響患者語言及切割食物的功能。

關鍵詞:牙修復調合即刻

(一)可摘局部義齒

可摘局部義齒是一種應用廣泛,有效且通用性強的修復方法,它適用于幾乎所有的牙列缺損情況,具有對基牙要求低,制作簡單,價格低廉,修理方便等優點。可摘局部義齒主要由基托、人工牙、連接體和固位體組成,包括組織面,磨光面和牙合面三個面,各個面都有其制作要求。

1.牙合面的形態和口腔準備為了盡可能的避免修復后的牙列存在咬合失調,從而導致口一頜系統功能紊亂與不適,必須使局部義齒有良好的牙合面形態,這就需要:

(1)建立廣泛接觸的牙尖交錯牙合,使修復后的牙列在正中咬合時雙側后牙有盡可能多的牙齒接觸,這樣不僅咀嚼效率會隨著接觸點數目的增加而提高,而且參與咬合的牙齒的牙周膜感受器增加后,有助于盡快達到神經肌肉功能的協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