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賞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22:18: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音樂賞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音樂作品賞析模式分析
【摘要】音樂作品賞析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音樂賞析者對音樂作品的想象、感知、理解等一系列審美活動,更是音樂賞析者自身情感與音樂情感的融匯共鳴的過程。音樂作品賞析對個體審美能力、藝術感知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助力于當代藝術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對此,依據音樂作品存在的形式,分析音樂作品的創作特點,論述音樂作品的賞析方式,并提出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提升路徑,旨在達到音樂作品賞析實踐的有效性模式。
【關鍵詞】音樂作品;創作特點;賞析模式
音樂作品是個體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通過聆聽、賞析音樂作品,豐富人們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音樂藝術素養,促進人們的良好發展。從音樂作品的創作與存在形式來看,音樂作品具有較為深刻的主題與情感,以情感為主線帶動音樂賞析者情感,實現音樂賞析者情感與音樂情感的共鳴,讓音樂賞析者從中獲取較多的藝術審美元素,也提升音樂賞析者音樂作品的賞析與鑒賞能力,助力于音樂賞析者藝術道路的發展。
一、音樂作品的存在形式
在音樂作品賞析之前,深刻地明晰音樂作品存在的形式與方式,促進音樂賞析者對音樂作品的良好欣賞與探究,以此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情感、思想,也為今后音樂作品創作、欣賞、鑒賞提供保障。通常情況下,音樂作品的存在形式包含:樂譜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樂音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心理運動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
(一)樂譜方式存在的音樂作品
音樂賞析課師生交談藝術
從我國高?,F行的教學體制來看,其課程安排一般包括專業課、公共課和選修課三類。三到四年的學時并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按階段安排學生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主要通過分期考核給予其優、合格和不及格等結論,或者視其成績優劣決定是否授予其相應的學分。相對于專業課與公共課的嚴格考察而言,作為選修課程的音樂賞析課雖也涉及學分,但是其重視程度一般明顯不足,尤其是師生之間缺乏交流的現狀令人擔憂,必須客觀認真地分析其癥結所在,并制定出詳細的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這種狀況才有望得以改善。
一、高校音樂賞析課的現狀
既然是課程,那么它也理所應當地具備課程的基本形式,起碼是“教”與“學”雙方共同的活動,其中一方怎能全部包辦?高校的音樂賞析課往往就是教師一個人的事,介紹評述一番,到點下課,學生甚至身在課堂都不知道自己本節課學了些什么。如果不是為了考勤的需要和獲取學分的最終目的,也許學生們連課也不愿意去上。據了解,負責講授音樂賞析課的教師幾乎沒有幾個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上課的,不但一份教案用上好幾年,輕車熟路,耳熟能詳,而且講課時面無表情,形同述職報告一般。大部分學生對教學內容反映平淡,全無興趣。大概只有在查點人數時,師生之間才會顯示出高度的默契和前所未有的注意力。這種情況難道正常嗎?
二、關于高校音樂賞析課的合理化建議
音樂賞析課的內容如果不對路,不符合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欣賞趣味,那么所播放的音樂片段學生們就可能根本聽不懂或者出現反感情緒,那還談什么交流和陶冶情操,沒有開始就已經失敗了。作為高校的選修課,其上課時間一般會被安排在下午或是晚上,如果音樂片段的題材及結構過分生僻難懂,無疑將會成為學生們片刻休息的催眠曲。記得幾年前剛剛參加工作時,校方曾專門聘請省市級優秀教師為我們做過關于教師修養層次的演講,其中特意提到新教師、資格較老的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區別。新教師所關注的主要是生存,所謂生存就是自身作為“教師”這一角色,領導、同行們和學生們對自己的態度或者認可程度如何,自己并不一定確信可以駕馭這一職位,甚至還一再地懷疑某個細節是否做得合適。資格較老的教師關注情境。如課堂氣氛是否熱烈,學生是否認真聽講,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實現或者學生掌握了幾個知識點。而專家型教師所關注的是學生自身的發展。
我們必須以專家型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所以筆者認為:只有首先關注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深刻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將自身還原到學生的立場上去,才有可能選擇出最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素材,這才是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正常交流的基礎和橋梁。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怎樣,他們發自內心的需要是什么,這是我們高校教師首先應該深入了解的。當前高校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9~25歲之間,他們的身體發育基本完善,高中階段基本形成的價值觀念進一步深化為深刻的自我認識。筆者曾親身經歷過一堂生動的高校音樂賞析課。該課是在晚間上的,不但沒有成為學生們的催眠曲,反而使他們精神振奮,部分女生甚至潸然淚下,即便有的同學沒有選修該課程但也不約而同地陸續涌入,駐足觀看。筆者至今仍認為:該節音樂賞析課成功的關鍵首先就在于教學材料選得好。該材料是由韓國當紅女星全智賢主演的電影《野蠻師姐》的兩個片段:片段1是敬珍和明宇約會咖啡館之后,雨中狂舞,莫里斯·威廉姆斯所作插曲《Stay》響起“A-a-a-a-ah,justalittlebitlonger,(Please),Please,please,please,please,Tellmeyou''''regoingto…”浪漫抒情的演唱,隨意得有些嘻哈;另一插曲是在敬珍誤殺明宇之后,強勁有力的吉他和弦伴奏下的《Knockin’OnHeaven’sDoor》(敲開天堂之門),加之全智賢盡情投入的完美詮釋,堪稱全集經典段落。
高中音樂賞析教育
記得中國頂級的成功學激勵大師陳安之講過:比爾蓋茨之所以會成為世界首富,答案是他具有非凡的眼光,選擇了最具前景的軟件行業,如果他選擇賣燒餅,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由此可見“選擇”的重要性。在我們身邊很多人每一天都在任勞任怨、勤奮努力的工作,但收獲頗少,平凡依舊,原因是沒有選擇真正屬于自己的方是與方法。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依據,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據大綱、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強烈呼喊:我們努力過但沒有“興趣”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因為音樂課堂沒有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師,做出一副很認真的模樣;要么是趴在課桌上睡覺或聽音樂;要么是帶上其他文化科作業或課外書籍等等??傊?,他們在音樂課堂上找不到他們的需求。那么,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需求是怎樣的呢?
與時俱進,追求音樂的流行美
現代世界,包括音樂在內的各方面都在飛速的發展。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音樂表演,都在技術上,藝術上有了很大突破,緊緊的體現了時代氣息和人們對音樂文化的需求。作為欣賞主體的學生,理所當然對音樂的品味也越來越高。經過筆者教學實踐發現:
時尚旋律美,是學生音樂鑒賞的首要需求。在《學堂樂歌》單元中,學生對教學內容比較陌生,缺乏興趣,甚至認為其旋律老土,沒有新意。課后,我認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調整,我將“學堂樂歌’和“校園民謠”結合起來,課堂上簡略的聆聽“學堂樂歌”,重點是欣賞具有時代氣息的“校園民謠”。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又自然的進行了同類音樂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賞析文學解析
以音樂為主,通過寫音樂隨筆的形式,真正讓學生在聆聽鑒賞音樂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與理解,從而更深刻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的美,提高對音樂的鑒賞水平,這是近幾年來高中音樂鑒賞的新要求。本文以《二泉映月》為例,談談筆者的點滴體會。第一節音樂鑒賞課,筆者沒有按教材安排直接給學生講音樂要素,而是帶領學生走進音樂,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首先自我介紹,將自己的名字融入一句文字中,讓學生猜?!皶燥L清月,獨享一份寧靜”,學生很快就可猜出“曉靜”。筆者趁機以名字入題,讓學生明白想象聯想帶給我們的美感,原本很普通的一名字,但因為有了想象而有了畫面感,有了意境,同時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接下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一篇文字的引領下去聆聽這首動人的樂曲?!抖吃隆讽懫穑P者帶著感情,輕輕地為大家朗誦自己寫的一篇欣賞這首樂曲的隨感:月色如水,惠山泉水潺潺流淌,是誰在深深地嘆息?和著二胡那凄怨的音調。所有的前塵往事,所有的祈盼憧憬,化作一串串時而凄楚深沉,時而昂揚高亢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是哭訴,是彷徨,是憧憬,是吶喊,是感嘆一生凄苦不平的際遇,是對黑暗勢力不妥協的斗爭和反抗。阿炳,是你吧,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用你摯愛的音樂來訴說沉重的心事。你私生子的社會地位自幼就遭人冷眼和歧視;你戴著墨鏡,背著樂器沿街流浪;你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飽嘗了人間的辛酸和欺凌。惟有音樂,多虧有你鐘愛的音樂如你忠實的生活伴侶陪你一路堅強地走下去。一聲凄楚的長嘆猶如斷腸聲,短短的音調是那樣哀怨,凄涼,仿佛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因不堪回首往事而深深地嘆息。隨之,埋藏在心中無窮無盡的憂傷和痛苦也化作音樂奔瀉而出。腦海里,一位拄著竹棍,邁著沉重的腳步而又不甘向命運屈服的盲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樂曲跌宕回旋,充溢了狂風驟雨般的激情。憂傷,悲憤,怒號,在音樂一步步地推進中得以宣泄。當熾熱的感情沉靜下來的時候,美好的曲調又流露出一種朦朧的憧憬和希望。歷經滄桑的阿炳終歸是堅強樂觀的。可當新中國的曙光沖破夜的黑暗,阿炳卻帶著一生的凄苦與遺憾悄悄地走了,留下《二泉映月》這不老的旋律,時時在人們耳旁飄蕩,在人們心中回響。一曲終了,教室里異常安靜,大家好像還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之中。以此為鋪墊,再給學生介紹音樂的特點,想象與聯想在欣賞音樂中所起到的作用,而音樂隨筆,更能拉近我們與音樂的距離,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音樂的美。可以說,這是文字與音樂兩種藝術形象的完美結合。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在以后的音樂鑒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嘗試以音樂隨筆這種形式進一步去領略音樂的美。告訴學生,用筆來寫的時候可以幫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音樂,好像是對這首作品的再創作,用文字來表達,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可以啟發我們的形象思維。
在音樂鑒賞課中,筆者經常鼓勵學生用音樂隨筆這種形式來表達他們欣賞音樂后的感受:
一是要求學生用心聆聽音樂。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用心聆聽音樂,才可以在音樂的帶領下展開想象,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感受音樂。以聽為基礎寫隨筆,才能充分地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因此,筆者常會讓學生閉上眼睛,拋開眼前的一切,全心聆聽音樂。
二是不要用多媒體畫面限制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間。多媒體教學確實可以使教學更直觀,但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多媒體畫面卻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縮小學生想象的空間。所以,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給學生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間,最好只放音頻,讓學生閉眼靜心聆聽音樂,這樣寫出來的隨筆才會豐富多彩。
三是教師要精心選擇優秀的、學生較容易接受的音樂作品作為學生聆聽和寫作的對象。雖然寫隨筆是一種很好的鑒賞音樂的方式,但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要寫,而是要做到少而精,選擇一些比較貼近學生,比較經典,藝術性很強的作品,如《高山流水》、《梁山伯與祝英臺》、《命運交響曲》等。實踐證明,這些作品通過聆聽、寫隨筆,在學生腦海中可以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美。
武俠電影音樂賞析管理論文
摘要:電影音樂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應運而生,是電影藝術的重要表達手段,電影音樂和畫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體現出電影的藝術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在我國武俠電影發展過程中,電影音樂正逐漸成為武俠電影的重要構成元素,從而引起了它的創作者和欣賞者的廣泛關注。近期《英雄》、《十面埋伏》、《功夫》、《臥虎藏龍》等一系列武俠電影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產生了重大的反響。本文試以這些主要的優秀武俠電影作品為例,來探討當代武俠電影音樂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武俠電影;音樂;賞析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劍影的江湖畫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兒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蓋世神功,一座座俠肝義膽的英雄塑像,武俠電影帶給了我們這些神奇。武俠電影音樂是專門為武俠影片創作、編配的音樂,是武俠電影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新的藝術體裁。武俠電影音樂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使武俠電影觀眾把聽覺形象與視覺想象結合起來,達到視聽的統一和享受。我國武俠電影音樂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民族審美心理傳統的深刻影響,因此也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國數千年綿延不絕的中國文化,以其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蘊賦予了我武俠電影音樂極強的生命力。
二、當前我國武俠電影音樂的特點和功能
武俠電影音樂應服從于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的武俠影視作品特定的主題思想、內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的表現需要,并與其有機結合,從而在內容情感上呈現出某種特定性。武俠電影音樂可以根據武俠作品表現的需要隨時改變自己的結構形式,根據不同的情節、人物、環境,運用不同情緒的音樂去渲染和表現。武俠電影音樂往往可以運用分散穿插的結構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動或特定的環境氛圍中穿插點染,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此外,武俠電影音樂的藝術效果必須通過武俠電影藝術整體各構成元素的有機融合去實現,通過與畫面、人物語言和音響的共融,去服務于武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刻畫。
電影孔雀的音樂賞析論文
[摘要]《孔雀》分段落分別描述了三個年輕人各自的一段生命歷程與生命狀態,呈現出來的是或明朗或沖動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滅、神經抽搐、精神萎靡,以至日子平淡、塵埃落定的過程。而影片中的音樂,更是為主題的表達,情緒的烘托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音樂畫面旋律
《孔雀》是導演顧長衛的電影處女作,影片講述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安陽小城里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弟弟——的生活和命運。青春的微小的掙扎和無助、人在家庭里猶如困獸的喘息和窒息、家人帶來的卑微和恥辱、個人在急景流年的人生里被裹挾而去的匆促和慌亂……小城對一切夢想的圍困、圍獵和追殺,對一切奢侈念想毫不留情的唾棄、消磨和催折……影片收束在一家人在一個冬日去動物園里看孔雀的詭異氣氛里,仿佛在向我們揭示片名里所隱藏的秘密——也就是整個影片的主旋律: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夢想,渴望自己的生活是精彩的,夢想的實現就仿佛是孔雀的開屏一樣,成為平淡生活里亮麗的一筆。但現實生活總是殘酷的,就像他們一樣,我們也許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也許只是懷揣著自己理想而沒有行動過。但結局也許都是一樣的——夢想從來沒有實現過。生活是永遠不會按照你自己對它的設計過下去的……
電影《孔雀》在故事結構上是按照分別對姐姐、哥哥、弟弟的講述分為了三大部分,音樂也就自然的在整部影片的總體布局上也分為了三大塊。其中在導演在劃分這三個部分的時候,除了通過畫面影像和弟弟的旁白外,音樂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可以說,音樂在該片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構成整部影片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影片中有很多情節都有音樂的鋪底,雖然音樂的使用率較高,但并沒有給人一種凌亂的感覺,反而每次音樂的出現都讓人感覺很自然也很舒服。片中運用了大量的主題音樂、場景音樂和背景音樂,并通過多樣的音樂表現形式(畫內樂與畫外樂、音畫的同步、對位與平行、音樂蒙太奇等)推動著整個影片情節的發展,為影片增色很多。下面我就分類細致地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主題音樂的在片中的成功運用是該片在音樂上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上的處理,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非常優秀的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片子——辛德勒的名單?!犊兹浮返闹黝}音樂簡單的音符中透著一種很懷舊很傷感的情緒,每次聽到這段旋律時都感覺心里很壓抑。雖然它在片中多次的出現,但每次出現時幾乎都是用不同的樂器演奏的,在旋律上則通過變形、變奏、延展等手法也都略有不同。例如:在影片中出現了三次全家人在走廊吃飯的場景。這三次“聚餐”的音樂都是以弦樂鋪底,豎琴演奏的主題音樂片段,按常理來說全家人在一起吃飯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配上這段音樂讓整個氣氛變得很憂郁,旋律中透著一股傷感和懷念。另一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場戲就是全家人正在院子里做蜂窩煤時,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煤都沖走了,全家人像瘋了一樣到處找磚頭和塑料布保護煤,可最后還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雨和煤混成的黑水四處流淌……主題音樂再次出現了,旋律是由圓號演奏的,弦樂和豎琴鋪底把整個場景的氣氛渲染得更加凄涼和無奈,讓人感覺在那一刻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那種無助和無奈的心情隨著旋律流淌進每個觀眾的心里。
場景音樂是對每個具體的場景演繹的故事情節,人物在具體場景中的感情發展變化進行必要的鋪墊、烘托和渲染。起著營造戲劇和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片中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在整部影片中,姐姐、哥哥、弟弟都分別有一段自己的“快樂音樂”。姐姐的“快樂音樂”是在她看到傘兵跳傘后,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開始的,以及在她報名參軍中一直穿插著。這段旋律是一段弦樂的撥弦,輕快的三拍子,讓人聽了心中有一種在舞蹈的感覺,節奏輕盈歡快。準確的表達了當姐姐的理想就要實現以及和遇見了自己喜歡的英俊的年輕軍官時的愉快心情,是很有情趣的一段音樂。哥哥“快樂音樂”則分別出現在妹妹和弟弟請他吃包子并送給他一只小鴨子以及他在公園相親的一段戲。弟弟的則是離家出走多年后帶著老婆和孩子再次回到家里的時候。家中電視里放出的《追捕》里的一段音樂,這屬于畫內音樂。這兩處的音樂都十分貼切的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對這兩場戲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給人耳邊一亮的感覺。背景音樂是加強環境真實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有時也可以賦予它們更為豐富的內涵。例如:在片中有場參軍送別的戲。背景音樂是喜慶的鑼鼓聲,在這屬于畫內音樂。同時里面還有一個音畫對位的處理,姐姐想當傘兵的理想破滅了,她的心情是極度傷心和不平衡的,而畫面聲音卻是熱熱鬧鬧歡慶的鑼鼓聲,更襯托了姐姐當時理想破滅極度傷感的崩潰心情。此外,影片中還有畫內樂與畫外樂的結合,例如:有一場戲姐姐下班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手風琴的聲音。于是就隨著琴聲一直走到了一個小閣樓上,這時畫外樂中又加入了男聲的哼唱,隨后走進了一間是舞蹈教室,但拉琴人的最后的出現還是從大鏡子里看到的。雖然這一段前面一直是畫外樂,但充分調動了演員的表情要素,給觀眾制造了懸念,具有比較引人入勝的“現場”藝術效果。
漫談音樂賞析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我從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體驗的深淺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論證,得出"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這一結論。
關鍵詞:音樂欣賞感情體驗基本要求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門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對于音樂的專門家來說,假如在欣賞音樂時只注意技巧、技術手法、結構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卻無動于衷,那么他對音樂的欣賞也只?quot;覘其文而未見其心,見其表而未見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與領會音樂的美。一位有經驗的英國音樂教育家曾告誡說:"不要允許你的批評性的敏捷聰明窒息你的情緒反應。那些專家們經常把他們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他還說:"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動過貝多芬寫這一作品(指Waldstein)鋼琴奏鳴曲--引者注)的同樣感覺,或是認為你也有這種情感,你才有權利說你欣賞他。"②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6砸衾腫髕犯星檳諍奶逖?,首先表现为感须E系鬧苯猶逖欏1熱紓頤竊諤揭皇桌智氖焙潁哉饈桌智澩锏母星椋ㄋ蚴強燉值?,或蕽摨哀的,或蕪姞佼激昂的、、、、、、爹o齲?,凭借准s旱母行躍?,讋驂呢产生出一种体褭錟庵職樗孀乓衾指兄勻徊母星樘逖椋褪俏頤撬檔母行隕系鬧苯猶逖欏?nbsp;
例如,我們聽到這樣一個音樂主題:
例3快速地
鄭路、馬洪業:《北京喜訊到邊寨》
小議音樂賞析與人心和諧
關鍵詞:和諧社會;音樂欣賞;內在和諧
摘要:構建和諧社會要以每個人的內在和諧為基礎。它對每一個公民在素質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欣賞不僅能夠培養人的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從而構筑人的內在和諧,并達到其最終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完善的人。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共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對社會價值取向的一次重大調整,必將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句話表明。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社會成員的誠信友愛,社會制度的公平合理,社會氣氛的充滿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和諧社會首先是由許多和諧的團體組成。和諧的團體則由許多和諧的個體組成,所以.社會生活秩序或狀態的和諧安定還要有人的內在和諧作基礎。本文試圖從音樂與人的內在和諧的關系出發,探討如何用音樂來構筑人的內在和諧。
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基礎一人的內在和諧
古往今來,東西方哲學家和倫理學家都把人的內心的平和與寧靜作為個人修養的一種境界。儒家和道家特別注重個人心性的修養,而西方古希臘時期的畢達格拉斯學派以及希臘化時期的伊壁鳩魯學派也強調個人內心的和諧。
(一)儒、道的心性修養
高校民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
【摘要】民族音樂是高校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弘揚民族文化潮流的不斷延伸,高校民族音樂的地位逐漸提升。但從我國高校民族音樂的課程設計上看,由于師資力量薄弱及學生興趣不高等因素的影響,其課程設計的合理性及教學效果并不樂觀。本文從音樂賞析的角度出發,結合民族音樂賞析的特點,分析目前高校民族音樂教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提升民族音樂賞析能力的具體途徑,探析提高高校民族音樂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音樂賞析;高校民族音樂;教學;途徑
隨著音樂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學活動對于教師和學生的能力要求不斷提升,對課程設計和內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學性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結合民族音樂的特點及高校音樂教學目標,在高校民族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民族音樂賞析能力是未來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教師應針對性地引導和培育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認知,體會民族音樂的美感和內涵。
民族音樂賞析的特點
民族音樂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是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基地,不僅能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民族音樂傳承人,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動社會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和了解。從賞析的角度看,民族音樂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文化性。首先,民族音樂賞析的文化性集中表現在音樂產品的產生地。民族音樂根植于本土文化,蘊含著大量的文化因素,并且音樂本身就是情感和文化的產物,可以說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及表達形式都集中展現在民族音樂作品中,要想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和解讀民族音樂,必須懂得民族特色及文化背景。其次,賞析音樂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要用開放的心態去對待民族文化。我國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民族音樂就是在民族融合和發展過程中而產生并發展的,是一個不斷融入和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在賞析過程中要學會這種文化精神,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音樂,了解文化。2.民族性和地方性。民族音樂具有很強的地方性,我們可以通過民族音樂全面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及基本狀況。例如,我國的民族居住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的地域性較為明顯,不同地方的音樂類型也存在很大差別,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3.藝術性。賞析是藝術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從民族音樂作品中挖掘美感,并從不同角度去感受,才能了解民族音樂,了解民族文化。具體來說,可以分層賞析民族音樂的藝術性:第一層次,基本曲調賞析。曲調是音樂的基礎,其長短高低的配合構成了基本旋律,這是表現音樂的最主要手段。第二層次,通過音樂旋律體現民族音樂情感。民族音樂的賞析也體現在歌詞上,其語言精煉,節奏明快,帶有韻律性。高校進行民族音樂賞析教學時,要充分闡釋作品的歌詞,幫助學生理解,從而達到賞析的目的。對于具有深刻文化底蘊的傳統民族音樂作品來說,教師更應該將民族內涵和文化融入作品的賞析中,在文化交織中引導學生體會民族文化和音樂。
高校民族音樂賞析現狀分析
音樂鑒賞課對大學生美育教育的作用
【摘要】音樂鑒賞課作為音樂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音樂知識素養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歐洲音樂作品為主要的音樂賞析分析對象,從高校音樂鑒賞課開展的角度重點分析歐洲音樂作品對于學生美育教育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高校;音樂鑒賞課;美育;歐洲音樂作品
一、歐洲音樂作品的特點與發展
高校音樂鑒賞課作為促進學生審美情操發展的重要課程,需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獨有的特點進行課程制定,保證能夠在音樂鑒賞課中充分鍛煉學生的欣賞點評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歐洲音樂作品作為一門涉及歷史、人文、音樂史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內容,其綜合性和歷史性令其能夠展現出不同歷史時期歐洲音樂文化的巨大變革與發展。設定歐洲音樂作品作為鑒賞課的內容,對于學生學習性、理解性和綜合性的考察,對于其自我獨立思考和音樂知識分析整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在歐洲音樂發展中,從中世紀開始,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維也納古典時期還是浪漫主義時期,都有著不同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所塑造的不同音樂風格。當時涌現出來的優秀的音樂作品以及音樂家,都需要學生需要利用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去欣賞和聆聽經典的音樂作品,充分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風格與特點,這樣才能夠保證以高校的音樂賞析課為基礎,在未來進一步深度探索歐洲音樂作品。
二、高校音樂鑒賞課對美育教育的作用
據上述,當前高校音樂鑒賞課中利用歐洲音樂作品來進行典型內容分析鑒賞必不可少,除了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之外,對于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的美育教學也非常重要。從美育教育的角度來說,作為培養學生健康審美觀念的內容,其教學需要充分對音樂中的美好事物進行辨析和探索,利用音樂分析、音樂聆聽、音樂欣賞等多種方式來塑造自我健全的音樂審美觀念。在音樂教育之中,對于學生的美育教育不僅僅局限于音樂領域之中,對于其未來的心理構建、趣味人生和創造力提升都有著重要的幫助。在現代化的音樂賞析課程中,以歐洲音樂作品為例來進行學生的美育教育,可以充分保證美育教學以經典文化音樂作品為例進行教育的實質化轉變,以提升學生的現代美育特點為核心,充分保證歐洲文化中的經典音樂內容能夠對學生的自我音樂審美和理論起到提升作用。在相關的歐洲音樂作品賞析課中,為了充分提升學生對于美學觀念的認知,教師可以從著名的歐洲音樂家入手,根據當時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來引導學生聆聽其一生中不同年齡層次所創作出來的不同作品,無論是曲式結構、創造手法還是作品內容,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發展和音樂家自我對于審美觀念的不斷轉變和提升。這樣的音樂賞析方式是對于學生的不同審美內涵的考驗和探索,保證了其利用對比法、聆聽法、參與法等多種音樂賞析方法進行探索之后能夠深刻理解歐洲音樂作品中的美學特征。對于高校來說,其開設音樂賞析課,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音樂的聆聽和了解中充分擴展自我音樂知識領域,以此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這樣自我音樂素養和道德素養也就能夠隨之提升。一般來說,鑒賞和理論相結合的課程才是美育教學的美學觀念傳遞的核心保障。所以在進行歐洲音樂作品賞析的過程中,先從理論基礎上向學生傳遞歐洲音樂作品的特點,再通過實際的聆聽和鑒賞課來塑造音樂形象。這樣的結合方式不僅能夠堅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還能夠以美育教育為核心來提升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保證在實踐和創新探索中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能夠激發起學生性格中積極、樂觀的特點,從而保證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