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禮儀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15:26: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幼兒禮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析幼兒禮儀教育
摘要:關于禮儀教育的問題,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幼兒禮儀教育中出現了很多閃光點,但依舊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問題。接著,本文從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分析了幼兒禮儀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從營造適宜禮儀學習的良好氛圍、樹立禮儀學習的榜樣,以及在一日活動中完善禮儀教育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社會;禮儀教育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開展現狀
經過工作近五年來基于自己所在園所及外出學習、參觀中的觀察以及一些簡單調查,并對部分家長做了訪談,發現幼兒禮儀教育開展的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一)幼兒園的禮儀教育開展現狀。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而同伴之間的頻繁相處,讓一些優點或是問題較集中地展現出來。有些園所的禮儀教育開展得較好,一日生活開展得井然有序,師幼之間以禮相待,和諧共處。還有另一些園所,教師當著全班幼兒的面斥罵一名幼兒,其他幼兒也跟著起哄,師幼互動時把握不好分寸,將禮儀掩藏在不和諧的師幼關系之下。(二)家庭的禮儀教育開展現狀。家庭氛圍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十分重大,在幼兒一生的發展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比在幼兒園或是社會交往中更為隨意,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更加突出。有些幼兒享受著全家人的寵愛甚至是溺愛,缺乏應有的禮儀常識,不關心家人,不尊重客人,以自我為中心。(三)社會的禮儀教育開展現狀。在社會交往中,一些幼兒落落大方,樂意與人交往,能主動和他人問好,能互相幫助、合作和分享。而也有一些幼兒,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了不講文明禮貌、任性、自私等有待改善的地方。這些并不能完全地塑造一個幼兒完整的形象,但是能從側面反映一些幼兒的整體素質。
二、幼兒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容易受到暗示,他們擅于模仿,但同時,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還未發展到能夠完全區分正確與錯誤的程度,如果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在無意中養成一些不良習慣。(一)幼兒園教育方面的原因。部分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只是懸在空中,沒有“落到地上”,孩子們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常常會有成年人看起來匪夷所思的舉動。一些教師沒有把禮儀教育的根基打實,往往只是在幼兒犯錯以后,簡單粗暴地禁止,卻吝嗇于向幼兒展示正確的做法,鮮少從正面引導幼兒,反而容易讓幼兒不知所措。當然,禮儀教育的成果無法通過具體的測評來顯現,也是阻礙禮儀教育推廣的絆腳石。(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現在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人過于疼愛,舍不得過多教育,只要哭鬧,很多家長都會妥協,長此以往,一些家長在幼兒心中沒有了權威,孩子只要撒嬌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遇到幼兒做得不當的地方,一些極端的家長只是責罵了事,無法讓幼兒從心理上認同,自然禮儀方面的改善也無從說起。一些幼兒是由祖父母看護的,他們往往比父母更寵愛幼兒,甚至聽不得幼兒的父母對他的教育。這些也讓家庭的禮儀教育舉步維艱。(三)社會教育方面的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大環境造成人生更注重物質利益,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教育。公共場合中,一些家長在幼兒面前表現出來的,恰恰是負面而極端的。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沒有人以正面、積極的力量引導幼兒,幼兒本該純潔、善良的心靈,也會遭受污染,學不會謙讓、尊重、與人為善等基本的交往禮儀。
探討幼兒禮儀教育
摘要:幼兒禮儀教育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禮儀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也是響應胡總書記提倡的“八榮八恥”教育的具體體現。3-6歲正是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培養,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將關系到幼兒一生的發展,為培養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兒童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說: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重視對幼兒獨立、自制、專著、秩序、合作等品質的培養更為重要。特別是針對我國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的人口素質隊伍,有的幼兒的父母也是獨生子女,所以,禮儀教育從小抓起。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品質培養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我們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俗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現在好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再看看現在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這是結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長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他們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在公共場所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亂扔垃圾、說臟話、不會文明接打電話、公關接待中的失禮現象。所以,禮儀教育迫在眉睫。不僅老師要教,在家,家長也要時時抓住生活中的細小的事情,給幼兒進行隨機的教育。
那么,學習禮儀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哪些好處呢?
一、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里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剖析幼兒禮儀教學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我們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俗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現在好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再看看現在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這是結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長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他們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在公共場所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亂扔垃圾、說臟話、不會文明接打電話、公關接待中的失禮現象。所以,禮儀教育迫在眉睫。不僅老師要教,在家,家長也要時時抓住生活中的細小的事情,給幼兒進行隨機的教育。
那么,學習禮儀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哪些好處呢?
1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里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的培養
安靜、安序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如果每個孩子學習禮儀。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當他想介入別人的工作的時候就會有禮貌的征求別人意見,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積木嗎?”“,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那么,當幼兒知道別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領域時會很有禮貌的介入。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么,當孩子專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禮貌的孩子,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由此可見,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途徑。
幼兒禮儀教育論文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
(一)交往禮儀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古中國人就注重人文倫理的培養,并制定了嚴格的道德規范,要求所有人遵從。當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因此,對幼兒進行道德規范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必須。教師和家長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幫助幼兒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蠻橫脾氣,引導他們學習禮貌規范,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與人的交往中,謙恭有禮、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兒應禮貌問好,主動讓座;在幼兒園,有同伴過生日,幼兒應表示祝賀,并送給同伴一件溫馨的小禮物,等等。
(二)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主要包括服飾儀表禮儀、語言談吐禮儀、行為舉止禮儀。服飾儀表禮儀要求幼兒衣服要整潔平整,不穿奇裝異服,頭發、臉、手要干凈,不要給人臟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覺。語言談吐禮儀要求幼兒說話要態度誠懇,不造作不浮夸;見到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并注意措辭,多用敬語、禮貌用語。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人的語言談吐對社會交往的重要性。行為舉止禮儀要求幼兒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一會兒碰碰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一會兒摳鼻子,一會兒掏耳朵;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玩耍、追逐打鬧,在公交車上要主動為老人、孕婦讓座等。
(三)學習禮儀
幼兒禮儀教學路徑
中華民族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美譽,現代社會更離不開禮儀,(如:求職、商務談判)禮儀所體現的不僅是個人禮貌的簡單層次,更是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無論是從弘揚傳統還是從適應現代的角度看,幼兒禮儀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幼兒禮儀教育的常用途徑。
一、開設專門的禮儀課。
所謂禮儀課就是教師圍繞某一禮儀知識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組織幼兒以上課的形式學習禮儀。比如:坐的時候要端正,公共場所走路說話要輕、咳嗽打噴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擋等這些基本禮儀可以通過上禮儀課的形式讓幼兒掌握。在上禮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故事啟迪法,就是讓幼兒在故事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學習相應禮儀。如:通過三只熊的故事讓幼兒明白小姑娘未經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的許可動它們的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2)行為辨析法。該方法指教師根據社會認知沖突理論,設計問題和問題情境,讓幼兒在對事件的評議中分辨美丑、善惡,知道好與不好,從而遷移正確的經驗。比如:教師可以將幼兒生活中出現的不良習慣和好的習慣用DV或圖片形式記錄下來讓幼兒討論。(3)示范演示法,是指教師根據禮儀訓練的內容要求,用直觀、形象、標準的示范,幫助和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行為,為其樹立行為榜樣。如:教師通過示范演示法指導幼兒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擋)。(4)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師為幼兒創設主題情境,讓幼兒通過情境演練,獲得并強化第一情感體驗,這是對禮儀教育內容的復習、運用和鞏固,是對幼兒的綜合考察,促進內化,最終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如:在娃娃家中模擬待人接客的場景,讓幼兒在情境表演中學習待人接客的禮儀,效果就非常好。
二、潛移默化地滲透教育。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禮儀教育是長期養成的過程,如果僅僅靠禮儀課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可以嘗試以下途徑:1)在一日活動中滲透。比如:入園時要求幼兒儀表整潔、進園主動與老師、同伴打招呼、與父母說再見;游戲時要謙讓、互助;進餐時做到文明用餐、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等。2)隨機教育。如:派幼兒去其他老師那里拿教玩具、去傳達室向爺爺拿活動室鑰匙等。通過在這些活動中的反復練習,使幼兒的禮儀行為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知、情、行的統一。3)通過環境滲透。環境對幼兒的文明語言的形成、禮貌行為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師可以將禮儀教育內容滲透在優美的物質環境中。例如:在孩子經常出入的門口、樓梯走道等醒目處設計具體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禮儀宣傳語;在樓梯上下靠右走的地方貼小腳圖案等;在衛生間貼溫馨提示語,如“小心滑倒”“節約用水”“輕輕打開水龍頭”“輕輕甩三下”等。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除了物質環境外,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重視精神環境的創設。教師要重視自身的榜樣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養,以自身文明的語言、行為和高雅的風度、氣質給幼兒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家長參與禮儀教育。
幼兒生活禮儀教育研究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幼兒禮儀就是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范。幼兒素質發展代表未來國民的整體水平,以幼兒的生活內容為中心,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安排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實施教育活動,才能使幼兒養成好習慣,提升未來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1幼兒生活禮儀教育的內容
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有:基本禮儀、家庭禮儀、幼兒園禮儀、公共場所禮儀,我們在日常教育中設計禮儀教育活動時,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安排,以幼兒的生活內容為中心,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階段性目標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小班禮儀的教育內容以幼兒園禮儀為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為主線。其中包括:入園、閱讀、傾聽、排隊、盥洗、進餐、睡眠與起床、戶外活動、離園,以及家庭的出入、開關門、敲門、就餐、尊敬長輩的禮儀,結合社會活動的節日禮儀,如: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元旦、六一兒童節等節日禮儀。中班內容在小班內容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相應增加交往禮儀的學習,其中包括:自我介紹、遞接物品;基本禮儀:行走、蹲姿、自我介紹、值日生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升旗、交通、游園、乘車、安全;傳統節日節日禮儀教育內容,如:重陽、中秋、春節等節日禮儀教育。大班幼兒隨年齡的增長,視野的擴大,自控能力增強,為了更好地與小學生活銜接,在中班禮儀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習禮儀、欣賞與閱讀禮儀、基本禮儀中的電話禮儀、介紹他人、著裝、與他人溝通、拜訪做客與待客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增加了在外用餐、購物、交通乘車、參觀,結合社會活動擴展了教師節、重陽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母親節、端午節、父親節等節日禮儀內容。
2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途徑
2.1創設禮儀環境,為幼兒創造禮儀學習的良好空間
“幼兒園的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實施禮儀教育同樣要遵循這個規律,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也是幼兒禮儀學習的必要條件。創設一種整潔有序、藝術優雅的禮儀氛圍,可以讓幼兒深刻感受傳統文化與禮儀。要把創設禮儀教育環境,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本禮儀文化作為實施幼兒禮儀教育的首要途徑來抓,有計劃、有系統地為幼兒創造一個整體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和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幼兒園各個班級要根據禮儀課程的主題進行墻面的創設,可以將幼兒、家長收集的禮儀圖片;幼兒在園、在家的禮儀行為照片;幼兒自己創作的禮儀作品布置在禮儀主題墻面上。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課程的需要,在活動區創設娃娃家、茶藝區、戲劇表演區、語言區等區域,并在區域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
運用禮儀歌謠優化幼兒教學
摘要:禮儀歌謠是我們幼兒園“禮味”十足的教育資源。本文主要從獨特的環境滲透、多彩的課堂實施、有效的整合成效三個方面出發,闡述在班內運用禮儀歌謠的過程中,怎樣優化幼兒教學,培養幼兒從小學做知禮,懂禮,行禮的禮儀人。
關鍵詞:生活教育;禮儀歌謠;優化;幼兒教學‘
1獨特的環境滲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充分體現“幼兒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環境的創造”。[1]我們根據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論”,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禮儀環境的滲透:
1.1硬環境
(1)校園環境。環境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激發智力潛能。在幼兒園,每一塊墻面都會和幼兒來說話,潤物細無聲。在孩子與環境交融中,含蓄地將禮儀內涵影響給幼兒,幼兒在對環境的觀察感知或理解中,能不斷清晰內容,領悟并修正言行。我園以禮儀教育為特色,走進園門大廳便能醒目看到張貼著的一首首童趣盎然的禮儀歌謠,每次只要有人路過,孩子們都會用小手指著一連串的禮儀歌謠朗誦起來。如《說話》:學做禮儀人,說話看對方,不急也不慢,溫和又禮貌。在一次次反復的說、看、聽、想中耳濡目染地影響著自己和他人。(2)班級環境。相對于幼兒園大環境,班級內的特色板塊也獨具匠心,是有孩子們共同參與布置的版面內容。孩子們在欣賞自己的“杰作”時會介紹說:“這是我畫的!”而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蘊含諸多禮儀教育契機,如大方表達自己的意思、傾聽同伴的介紹,不同對象間的交流與對話也使禮儀教育從直觀的版面系統開始向縱深發展,“溪溪畫的是活動中場景,說坐神氣,精神佳,認真聽,多動腦,小手舉,把言發……我今天學本領時沒有舉手回答問題”。這些表述中幼兒的認知和行為起了沖突,兩者的不一致引起幼兒思維的有意注意。
幼兒禮儀教育論文
一、養成良好的禮儀教育習慣
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幼兒園里的晨間活動就給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教師可以利用晨間談話的活動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就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晨間活動的環節,教師可以在活動開始時給幼兒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和微笑,加強對幼兒的親切感和安全感。對于幼兒可以在晨檢的過程中,體會和學習到懂禮貌等文明的禮儀,由此可見,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貫穿到幼兒身邊的。長此以往,家長和小朋友之間就能夠主動的問候,創造出和諧的禮儀氛圍。
二、積極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早操是幼兒園每天最基礎的活動之一,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時間,安排統一的早操學習,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教會幼兒們一些有關禮儀的兒歌,并將這些兒歌精心的編排到早操中去。教師還可以多組織一些活動,來學如何讓幼兒把禮儀教育運用到活動中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康佳幼兒園顧虹習禮儀行為,如可以采用共同分享的活動,即為讓幼兒學習一則有關禮儀的經典故事,與大家一起分享,還可以通過直觀的觀看短片的形式,學習經典的故事,如“程門立雪和孔融讓梨”等禮儀典故,為幼兒打下良好的榜樣。
三、創新禮儀教育活動理念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思想教育中,傳統的言傳身教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講是十分的困難的,因此,教師就應多組織游戲環節,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就應充分利用這一點,在游戲中教會孩子們禮儀的知識。如:在玩戶外滑梯這一環節時,教師要教會幼兒有秩序的玩耍,學會禮貌用語的應用,如:“對不起,沒關系,謝謝”等等。使得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學會使用這些禮儀言語,更深刻的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培養
【摘要】一張張甜甜的笑臉,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一句句稚嫩的輕聲問候,一個個得體的行為舉止……這些看似平常簡單小細節,卻帶給了人們帶來觸動心靈的感動和美好,也是孩子們最為樸實純真的愛的表達方式。其中,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是從出生到六歲,這個時候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其實,我把他簡單的理解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其進行禮儀教育的培養十分關鍵。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對應的教育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培養
孩子從出生起就是自身發展的重要時刻。如果,小孩子從小不好好養成健康的好習慣,那么是必會由量變發展到質變,形成大大的壞習慣,如果放任壞習慣不管,那么再改就很難了,可能還會鑄成長大后的悔恨。俗話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祖國以后的發展離不開這些國之棟梁。所以說,幼兒園起就應該開始對兒童進行禮儀養成教育十分必要的。他不僅繼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還幫助了兒童在小小年紀就樹立健全的人格表現,促進兒童在尊重、謙讓、友愛、真誠等方面的重點培養,擁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和行為準則,更為社會培養一大批的高素質公民奠定基礎。
一、要創設一個培養習慣的良好環境
在幼兒期是小孩子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一切充滿著好奇,也不能夠分辨是非,周圍的一切變化都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一個負面影響,并且使他們產生消極的思想。因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樣才能夠使幼兒健康成長。那么,要創設一個培養習慣的良好環境,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要注重幼兒的心理環境,能夠讓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在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環境下教育成長。2.要盡量多喝孩子接觸互動,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3.要讓孩子接觸自然,熱愛大自然,讓孩子學會自主。
二、要注重校園中的禮儀教育
幼兒禮儀教育分析探討
【摘要】幼兒禮儀教育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禮儀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也是響應胡總書記提倡的“八榮八恥”教育的具體體現。3-6歲正是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培養,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將關系到幼兒一生的發展,為培養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兒童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說:培養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重視對幼兒獨立、自制、專著、秩序、合作等品質的培養更為重要。特別是針對我國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的人口素質隊伍,有的幼兒的父母也是獨生子女,所以,禮儀教育從小抓起。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品質培養;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它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我們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俗有“禮儀之邦”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現在好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再看看現在教育出來的孩子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這是結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長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現在的孩子,一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他們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在公共場所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亂扔垃圾、說臟話、不會文明接打電話、公關接待中的失禮現象。所以,禮儀教育迫在眉睫。不僅老師要教,在家,家長也要時時抓住生活中的細小的事情,給幼兒進行隨機的教育。
那么,學習禮儀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哪些好處呢?
1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養,這樣的人,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從心里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而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