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16:56: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有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認真貫徹執行《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建立健全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體系,提高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和應急防治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傳播和擴散蔓延,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確保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國家林業局重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國家林業局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省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省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與措施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作為地處江蘇丘陵地帶的農林大縣(市)句容,林業生產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實現林業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如何提高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尤為重要。就此淺析了句容市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與措施。
關鍵詞:防治;林木;有害生物
句容市地處江蘇丘陵地區,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和過去以單一樹種營造成片林較多,對于大面積人工造林所發生有害生物大暴發現象較多,過去一段時期,防治林業有害生物都以化學防治為主,而長期使用農藥會污染環境,使一些病蟲害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同時殺害有害生物的天敵,使害蟲失去自然控制而再度猖獗成災[1]。對不同人造林全部使用單一的化學防治有害生物是不科學的,做為當地的林業主管部門應該針對防治地區的實際情況,挑選專業防治隊伍,結合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落實各林業單位的防治責任,采取綜合有效的科學防治措施,使得地區林業健康和諧發展,并創造出良好的生產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1以預測預報為前提,為積極防控提供依據
及時準確的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是做好防控的前提條件。對此,預測預報工作始終作為全市防控工作的重點,全年林業有害生物的調查監測工作中特別是在1~3月份春季蛹期調查,如果存在大量蟲蛹基數,那么在合適的氣候環境下極有可能形成蟲害大暴發。明確全年各個時期防治對象,定時定點調查,設定監測點,放置測報燈和誘捕器等方式,以便及時發現和及時防治,從而有效避免有害生物局部或整體大暴發。句容市監測網絡體系是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中心,以各鎮(管委會、街道)場圃都設有監測點,由專兼職測報員按預定的合理監測路線監測,從而形成全市30個點覆蓋的由點到線科學預測網絡體系。監測人員通過對各個點及時上報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的動態監測數據,市森防站匯總數據建立數據模型及時作出科學的短期和中長期預測預報。
2科學制定營林方案,減少有害生物發生
林業有害生物監察警示綜述
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內蒙古自治區一個獨特的生態區域。該保護區不僅是自治區一道天然生態屏障,而且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一般而言,自然保護區具有穩定的生態系統,對林業有害生物具有較強的自然控制能力。但在特定的條件下,自然保護區也會受到各種有害生物的危害,從而造成巨大損失。林業有害生物入侵指一些生物離開其原生地,經自然或人為的途徑傳播到另一個環境,在當地的自然或人為生態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以及人類健康等。因此,加強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工作、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已刻不容緩。
一、全力抓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
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天然次生林區,這里集中分布著大面積的天然杜松林、檜柏林、油松林和天然闊葉林。一旦發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就極易引發災難性事件。為此,保護區管理部門要積極應對,全力抓好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工作。
1、要按照監測全面、預測準確、預報及時的要求,在完善常規調查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遙感、生物技術和化學信息等手段開展監測和調查,把整個保護區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及天然草本植物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在保護區內形成有害生物立體監測體系,保證監測預報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2、要建立和完善有獎舉報等激勵機制,聯合林業森防部門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盡快培訓和建立一支兼職森檢隊伍,積極發揮基層護林隊伍在有害生物監測中的作用,合理引導公眾參與有害生物監測和舉報。要探索出一套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的快速診斷方法,提高護林人員對有害生物的判別能力。要聯合現有木材檢查站,在保護區的交通要道增設檢查哨卡,加大保護區的監管力度。
3、應定期組織疫情普查工作,積極開展科學技術研究。及時檢查保護區內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對象及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情況。同時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提高保護區植被大面積死亡和衰敗的診斷判別能力,正確分析和判斷發病致死或生理衰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進行防控和治理。
林業局檢查有害生物通知
區農業服務中心,各鄉鎮街道林業工作站,大木林場、永勝林場,太極森林公園:
根據近段時間天氣變化,氣溫已逐漸升至10度以上,林業有害生物中大部份害蟲已開始解除冬眠上樹取食,為認真摸清各地林業有害生物春季發生和危害動態,適時掌握和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現就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春季調查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查時間:
2012年2月25日至2012年3月15日。
二、調查范圍和對象:
各地有林地中的所有林木和樹種,調查其有無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別是松樹上的馬尾松毛蟲、松墨天牛、松材線蟲病,柏樹上的蜀柏毒蛾,竹林中的竹蝗和竹螟,新造林中的鼠兔以及其它在當地發生量大、危害程度重的病蟲物種。
林木有害生物調研報告
一、林木有害生物發生現狀與趨勢
全市現有林地面積410萬畝,其中用材林120萬畝,其他均為經濟林。在用材林中,以楊、柳、榆、槐、椿、白蠟、泡桐、合歡為主,其中楊樹、柳樹面積約占到全市用材林總面積的90%,且多為近年來的工程造林。然而,隨著造林面積的迅速增加,林木病蟲害發生也呈加重之勢,給我市林木生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一)主要病害
據調查,我市造林樹種楊屬、柳屬樹木中,以病源微生物為主的病害楊屬有25種,發生較普遍,經常造成災害或偶發造成災害。柳屬樹木病害有11種,能夠構成危害的根枝干部病害主要有3種,為枝枯病、冠癭病、腐爛病;葉部有1種,為潻斑病。同1980年全面調查相比,楊樹病害危害種類增加了9種,而1980年只有腐爛病和潰湯病2種能夠形成危害。在發病面積和發病率上,也呈大幅上升趨勢。在1980年的28萬畝楊樹上僅發生0.3萬畝,發病率僅為1.1%,而目前全市110萬畝楊樹病害發生合計(含所有病害)為49.6萬畝,其中輕度為39.4萬畝,中度以上發生的為10.2萬畝,總發生率為45%。危害較重的病害是腐爛病、潰湯病、銹病、角斑病、冠癭病和楊樹斑枯病;柳樹在1980年調查時,沒有造成危害的種類,而2004年則上升為4種。
林木病害的發生趨勢是:原來造成危害的種類繼續危害,發生面積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原來不構成危害的,現已成為危害種類,主要發生和成災種類大幅增加,而且發生面積日趨增大,危害嚴重;同時傳入了外來病源微生物,如冠癭病、楊樹花葉病毒病。冠癭病已侵入我市的滄縣、任丘、黃驊、東光、青縣,分布面積達2.2萬畝,楊樹花葉病毒病已侵入我市的*、青縣、獻縣、海興、孟村,分布面積為0.1萬畝。這些外來有害微生物將進一步擴大蔓延,危害加重。有害病源微生物一旦條件適合有可能大面積暴發流行,例如今年楊樹腐爛病傳播十分迅速,現在已有5.4萬畝發病并造成部分樹木整株死亡。
(二)主要蟲害
農委有害生物疫情監測與防控方案
為及時監測、防控及撲滅紅火蟻、桔小實蠅、葡萄根瘤蚜等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疫情,保護我市農業生產安全,根據全國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農業部《關于加強紅火蟻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具體要求,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加強植物、植物產品的產地、調運和市場檢疫,防止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開展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定點監測和普查,摸清疫情發生區現狀,為科學防控撲提供依據;采取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基本控制和撲滅疫情發生危害,將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促進農業生產,保障廣大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重點工作
(一)開展宣傳培訓。一是開展宣傳。要采取以電視、廣播、明白紙為主的宣傳工具,切實做好農業植檢法律法規和農業檢疫重要性的宣傳工作,提高社會關注度,增強疫情防控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全社會防控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良好氛圍。二是組織培訓。切實加強農業檢疫人員的法制和技術培訓,提高自身監測與防控水平,同時,要加強對進口、調運的企業及科研教學單位相關人員開展檢疫培訓,樹立檢疫的思想意識,提升全社會依法檢疫水平。
(二)實施疫情普查。一是重點對象。主要普查以紅火蟻、葡萄根瘤蚜、桔小實蠅、三葉斑潛蠅、黃瓜綠斑駁病毒和梨樹枯梢病為主的六種重點檢疫性有害生物;同時,兼顧水稻水象甲、瓜實蠅等其他檢疫性有害生物。二是普查方法。針對疫情普點,要應用GPS定位系統,開展定位監測與普查,標注調查地區和疫情“新老”發生區范圍,并且,對各發生地區有關農戶、基地、企業進行摸底調查,登記造冊,為疫情防控提供依據。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措施
摘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的有效開展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可謂是有著極大幫助作用,然而基于當前情況來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需進一步完善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系,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管力度,最大限度提高綜合防治檢疫水平。本文主要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現狀及應用措施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林業;現狀;措施
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現狀和存在問題
1.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現狀。據調查了解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具體是指將法律法規看作是主要參考依據,使用相對科學高效方法對林業產品展開嚴格檢測,準確判斷出林業產品是否含有有害生物及能否做好防治工作,進而不但能大大降低林業有害生物出現幾率,起到林業資源保護目的,還能實現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近幾年,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力度在不斷加強,致使防治檢疫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性成效,不但能夠有效預防林業有害生物出現,還能構建相對完善的有害生物檢疫一體化體系,大大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水平,對林業的安全可靠生產有著極大幫助作用[1]。1.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存在問題。盡管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就,但總體來說檢疫工作實施期間仍存在著較多問題: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難度增加。現階段,雖然林業部分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和出現頻率下降,但有害生物的種類卻仍是處于不斷上升狀態,基于對國家林業部門相關記錄了解到,我國共有366種傳播的有害生物和251種本土危害較嚴重的林業有害生物,這無疑是大大增加了防治檢疫工作難度;防治檢疫體系亟待完善。目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系正待進一步健全,尤其是鄉鎮級別防治檢疫機構,綜合防治檢疫意識較為薄弱,檢疫技術水平得不到明顯提高,再加上執行力度較差,都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的順利展開起到了阻礙作用。
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的具體應用措施
2.1不斷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制。相對健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系是防治檢疫工作順利實施的首要前提,具體包括:根據相關檢疫條例法規不斷健全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制度,根據當前林業有害生物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綜合防治檢疫制度,便于為檢疫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保證;建立一支專業化防治檢疫工作團隊,盡可能聘請專業水平較高且綜合素質較強工作人才,將其融入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團隊中去,進一步突出基層防治檢疫人員自身優勢,使其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中去,有效提高檢疫工作時效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增強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應急能力,加大資金成本投入力度,便于完善基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網絡體系,促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取得最佳成效[2]。2.2有效規范林業有害生物檢疫管理。若想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的規范化管理目標,可積極采取控制、封鎖等措施手段,對有害生物的輸出情況嚴加控制,盡可能縮小疫情傳播范圍,并且對于徹底根除的區域還要做好跟蹤復檢工作。通過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可準確找出疫情產生源頭,針對林業產品展開標識性管理,構建運輸檢疫、輸入檢疫等一體化的綜合防治檢疫體系,有利于實現防治檢疫規范化目標。2.3全面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水平。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投入力度,有效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可從根本上抵抗有害生物入侵,并且在引入新樹種時還需對其展開全面綜合性的評估分析,進而不但能做好新樹種的防治檢疫工作,還能對新樹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等跟蹤掌握,一旦發現存在問題便要立即提出治理措施,有效規避安全事故出現。
林業有害生物檢疫措施
1引言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對于林業資源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應對林業有害生物所帶來的危害,必須在多部門有效配合下,建立科學的防控對策。近年來,韶關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依然需要不斷探索,尤其是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體系方面依然需要不斷完善。
2韶關市自然狀況
2.1韶關市概況。韶關市位于廣東省北部,北邊與湖南接壤,東邊與江西相鄰,南邊與西邊分別與河源、惠州、廣州、清遠相鄰。全市總面積為18500km2。韶關市處在南嶺山脈以南,位于珠江流域,屬于北江上游和中游地區。該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為季風型熱帶氣候,以及南亞熱帶氣候,四季均受到季風影響。氣候特征為春季降雨較多,秋季降水偏少,并且具有較為明顯的夏季和冬季;全年平均氣溫為18.8~21.6℃。一年中3~8月期間為雨季,其余時間為旱季。韶關市光照較為充足,配合良好的溫度、降水條件,具有較好的植物生產與農業生產條件,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適宜有害生物繁殖、生長,是一個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林業有害生物具有發生面積大、種類多、世代多、危害期長的特點。2.2林業資源概況。當前,韶關市森林覆蓋率達到75.05%,全市2127萬畝的土地為林業用地,有24個自然保護區,102個森林公園,韶關市是廣東省的重點林區。近年來,在中央和省的正確領導下,韶關高度珍惜環境資源優勢。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廣東省綠色生態第一市,有7個縣(市)被列為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韶關市山地較為廣闊,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群眾養林、育林、靠林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林業經濟在韶關經濟結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對于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一些林區鄉鎮的半數以上經濟收入來源于林業。2.3韶關市林業主要森林病蟲害2.3.1馬尾松毛蟲馬尾松毛蟲是韶關林業主要病蟲害之一,在韶關該蟲害一般為一年三代。目前,該市有松林面積395.38175萬畝,由于氣候的影響,城區周邊、韶關森林公園和南雄市南部低丘山地發生面積較大。2.3.2竹子害蟲韶關市竹類資源較為豐富,南雄、始興、仁化是毛竹主產區,竹子害蟲發生主要集中上述區域。目前,寄主面積124.3984萬畝,主要有黃脊竹蝗、華竹毒蛾和枯葉蛾,由于廣大林農采取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好,蟲源數量逐年減少。2.3.3松材線蟲病松材線蟲病會對森林資源產生毀滅性傷害。通常松材線蟲病會通過松墨天牛等昆蟲作為介質,進入松樹體內,進而導致松材線蟲病。該病在韶關地區已有分布,但受主客觀原因,人為因素的制約,外來傳入和舊疫點向外擴散而出現新疫點的危機依然存在,仍需要嚴格預防和監測,增強工作責任心,從專業嚴格性、政策敏感性的高度來考慮,確保疫情及早發現、及早處理。2.3.4桉樹病蟲害近幾年來,韶關市改造松林殘疏林幅度的加大,非公有制造林的不斷發展,桉樹的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目前,該市有桉樹種植面積153.7121萬畝,并且相對連片集中,常見的病蟲害有尺蛾和焦枯病。
3韶關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現狀與問題狀況
3.1韶關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現狀。當前,韶關市全市擁有森防站9個,其中包括1個非獨立市級站和8個縣(市、區)級站。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森防站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保護森林資源為宗旨,樹立森林健康理念,制定了“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工作方針,積極推動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檢疫工作,包括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體系建設等。從而建立以提升預防災害、控制災害能力為核心,以健全疫災情監測預報機制為方法的防治檢疫體系,為保護韶關市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來說,近年來韶關市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首先,韶關市近年森林病蟲害發生率以及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都呈現下降趨勢,危害較大的有害生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次,韶關市林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害生物檢疫、防控一體化體系初步建立;另外,隨著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投入的不斷加大,防治檢疫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3.2韶關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面臨的問題。盡管近年來韶關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獲得了不錯的成果,但總的來說,在以下方面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問題。3.2.1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難度不斷增加隨著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的持續推進,一些有害生物的生長和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有害生物的種類依然在持續增加,不僅面臨著本土有害生物的侵害,省外境外有害生物數量持續增加,這也讓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對于新增有害生物,一方面,本身就缺乏對其有效的防治檢疫工作經驗,以致無法獲得理想的檢疫效果;另一方面,一些新增有害生物,爆發周期更短、危害更大,讓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面臨著極大的挑戰。3.2.2防治檢疫體系依然需要不斷完善當前,韶關市已經具備完整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驗機構和管理體系,但依然需要不斷完善,尤其要強化鄉鎮一級防治檢疫機構的功能和作用。一些鄉鎮防治檢疫機構,防治檢疫意識不足,技術能力不高,對其執法能力造成嚴重制約,從而影響了基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的有效落實。3.2.3依然存在著“重治輕防”的現象有害生物對林業資源的破壞是一個從產生、積累、發展到爆發的完整過程,治理林業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有害生物的積累或發展期,通過針對性措施給予有效治理。在此期間,不僅治理難度較小,而且治理成本較低,對森林的危害也較小。然而事實上,積累期和發展期的森林病蟲害往往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也因此錯失了最佳治理時機。當有害生物對林業資源造成的危害大面積爆發,才會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無疑是一種舍本逐末的方法。重治輕防的歷史必須得到徹底轉變,只有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才能真正達到保護林業資源的目的。
營林技術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摘要]我國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而且每年都會舉行全國性的植樹造林活動,大大增加了我國的林業面積。但是,森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影響,制約了林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采取營林技術,加強對有害生物的防治。基于此,本文就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展開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關鍵詞]營林技術;有害生物;防治作用
目前,隨著我國森林面積的不斷增加,苗木種類越來越多,隨之導致林區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難度越來越大。而采用營林技術來防治有害生物,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加強對林業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對于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可謂意義重大。
1林業有害生物概述
所謂的林業有害生物,指的是會阻礙樹木及樹種健康生長的害蟲、病害、雜草等。林業有害生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不容易進行治理。根據相關的統計研究發現,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高達1.9萬種,而且無法進行徹底治理。尤其是最近幾年病蟲害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森林面積越來越小,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現階段,林業蟲害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導致蟲害多發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新林區尤其是人造林的成林速度比較快,但其自身的生態恢復能力和抵抗蟲害的能力都比較弱。而害蟲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其屬于食物鏈中的一部分,如果生態循環遭到了破壞,就會造成害蟲天敵數量明顯減少,從而影響了森林的調節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害蟲繁殖更為迅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2營林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規定
第一條為了及時處置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控制林業有害生物傳播、蔓延,減少災害損失,根據《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子正常生長并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是指發生暴發性、危險性或者大面積的林業有害生物危害事件,包括:
(一)林業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類健康的;
(二)從國(境)外新傳入林業有害生物的;
(三)新發生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