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22:13: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有色冶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有色冶金加工中常見問題分析
圖的使用
圖在有色冶金專業圖書中使用很多,具有簡便、直觀的效果。但是圖的問題往往最多,是否能夠說明問題,是否清晰可用?有的圖過大,文字和數字密集,縮小到圖書版心尺寸后圖中的文字就可能因為太小而無法看清,如《冶金資源綜合利用》〔6〕67書稿中就有一些原圖非常大,圖中文字和數據很多,縮小到圖書版面中則無法排放文字和數據,最后只能刪減文字和數據。另外,圖中問題還存在有的圖照片模糊不清,無法說明內容。有的圖可能是復印的圖,線條模糊,無法分辨。有的圖要考慮是否有版權問題,這要提前做版權許可工作。有些圖會出現圖注缺失,如在《冶金資源綜合利用》一書中,圖4-23〔6〕69雙冷卻轉筒粒化工藝流程圖的圖注為:“A—邊緣擋板;B1、B2—冷卻轉股;C—熱交換器;D—透平;E—發電機;F1、F2—泵;G—冷凝器”,但是經與圖對照發現沒有“G—冷凝器”,后由作者補上。這類圖注與圖上示例不符的情況屢見不鮮,作者在撰寫的時候應仔細核查,以便遺漏甚至張冠李戴。許多書稿還經常會出現引用彩色圖例的現象,例如,《氧氯化鋯制備工藝與應用》中介紹礦產資源分布的餅圖就出現此問題,具體如下:圖12010年中國自產和進口鋯砂的國別和占比原稿中采用彩色圖例,在電子文件中彩色可以分辨,但是在黑白印刷的書籍中無法區分,后來經編輯修改為去掉彩色圖例,用引線標注。因此,作者在書稿撰寫時對于彩色圖表,要提前考慮用引線標注或不同線形、圖形等進行區分,以免引起歧義。
常識性問題和技術性問題
常識性問題考驗的是編輯的綜合知識水平;技術性問題最能考驗編輯專業知識水平,這也是科技出版的特點。一般來說,作者大多是行業內的專家,在專業水平方面是高于編輯的,但是作為專業性的編輯,有責任對常識性問題和技術內容作出甄別、核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把關。常識性問題大多出在引用錯誤,技術性問題大多出于粗心或打字錯誤。3.1常識性問題例如,《氧氯化鋯制備工藝與應用》原稿中談到“美國的鋯礦主要分布在加里福尼亞、弗洛里達、愛荷達和俄勒崗,東海岸的資源量最大。”經編輯核實,這幾個地名應分別為“加利福尼亞”、“佛洛里達”、“愛達荷”和“俄勒岡”。這種常識性問題需要作者對引用的信息認真核實,不能認為引用的信息就一定沒有問題。3.2技術性問題技術性問題比較難發現,需要較高的專業水平。例如,《氧化鋁生產知識問答》中提到“目前已經提出的生產氧化鋁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堿法、酸法、酸堿聯合法和電熱法等幾種。”根據編輯的專業知識,以上方法并沒有都應用,而只有堿法在應用。雖然以上敘述并沒有明顯錯誤,但信息并不完整。經與作者核實,在末句加上“工業上得到應用的只有堿法”,以便給讀者更準確實用的信息〔5〕。在《冶金資源綜合利用》中一幅關于軋制的圖中提到“砌塊”,編輯根據專業知識,認為軋制工藝中沒有該工藝,后與作者核實,應為“切頭”〔6〕138。編輯為作者提出技術性問題,能夠贏得作者的尊重和信任,并有助于作者更加認真地對待寫作。
文風
文風涉及很多問題,起碼要合乎邏輯和準確、通順,而語言表述是否流暢、精練、清晰明確是對作者更高的要求。有色冶金專業圖書雖然主要面向技術人員,但是一本書不僅僅是為了閱讀,而是要令讀者讀懂。有的編輯認為,每個作者都有其個人的文風,如果通過編輯工作破壞了其個人風格,就會生產出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的圖書。也有的編輯認為,很多科技作家都存在表述模糊不清或者深奧難懂等問題,不加以修正,就會使閱讀困難,因此應進行修改。本人認為,科技圖書寫作文風應該清晰、合乎邏輯、準確而簡練,編輯應該有可能幫助科技作家提高寫作水平,改善文風。這個度并不好把握,改善的要求是既不破壞原有文風,又要在其基礎上有所提高。編輯可以通過指導作者查閱關于科技著作寫作方面的圖書提高水平,也可以提供寫得比較好的科技圖書作為參考,或者編輯加工一兩段作為樣本。文風的改進,可以使讀者閱讀愉快,節約讀者理解的時間。當然,在修改時保持謹慎的態度是必要的。無論是誰,都應該在寫作和修改時考慮到知識不豐富的讀者。例如,《金精礦焙燒預處理生產技術》中談到“焙燒爐焙燒過的焙砂是此工藝的主要物料,富集了金、銀、銅等金屬。焙砂通過酸浸,使銅溶于液體中,富含銅、鋅、鐵等離子的液體經過凈化后,進入濕法提銅過程。”其中的“此工藝”在前面并沒有交代是什么工藝。后來作者修改為“氰化提金工藝”,使說理更明確〔3〕2。作者經常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寫作,認為很多內容無須多說,讀者應該懂。如在《原鋁及其合金的熔鑄生產問答》中,問題68:為什么要對廢料進行復化?答:“一般來說,廠外廢料的成分混雜,質量較差,附著的油污、雜質多。化學成分不確定,無法準確配料。油污、雜質多,容易降低成品鋁合金的純潔度,從而降低成品鋁合金的質量。本廠的三級廢料也是如此,而且這樣的廢料在熔化過程中其燒損量很大,影響成品合金化學成分的準確性”。該回答缺少“復化”的定義。作者認為讀者應該懂,但是作為普通讀者卻不一定具備這些基礎知識。后來作者補充:“復化是將固態廢料先進行熔化,使其化學成分均勻,清除油污、雜質,再作爐料使用。”使該問題的回答更加全面〔2〕66。作者要經常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要考慮讀者對象的水平,并考慮如何將復雜的內容盡量寫得通俗易懂。在多名作者合著的作品中,文風混亂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如《金精礦焙燒預處理生產技術》,因為有不少內容是工廠的技術人員參與寫作,敘述的風格各異;經常出現沒有鋪墊,直接敘述主題的現象,生硬晦澀,讓讀者不知前因,令人費解;各個章節之間沒有有機的聯系〔3〕57-88。后經編輯與其中的主編溝通,請主編中一位文筆好、懂專業的教授全書重新潤色、補寫或改寫,前后幾易其稿,才將此問題大大改善。還有一類就是翻譯圖書,常常出現直譯而不顧中國人閱讀習慣,或模棱兩可,或浮華累贅。對于多作者寫作的圖書,主編特別要注意文風問題,要盡到主編統一文風、改善文風的責任,并在選擇作者的時候綜合考慮其技術水平和寫作水平。通過這些常見問題的解析,可以看出有些問題在于作者的責任心和細心程度,有些在于作者的寫作水平高低,還有一些在于作者的寫作經驗。因此,在今后的寫作和出版過程中,作者和編輯都應不斷學習,有色冶金專業作家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增加寫作經驗,增強責任心,避免出現上述常見的問題;專業編輯也需要與作者交朋友,向作者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了解有色冶金專業技術進步,在編輯業務上做到專、精、尖,與作者共同努力出版高質量的有色冶金專業科技圖書。
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有色冶金企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財務管理工作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新形勢下,有色冶金企業經營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較大影響。本文就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在有色冶金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做好財務管理,有利于企業資金的合理利用,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但是就目前來看,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依然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合格方法嚴重束縛了企業的健康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有色冶金企業要想穩定、健康地發展下去,就必須結合自身發展,完善財務管理模式,革新財務管理方法,進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1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有色冶金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會涉及到生產與銷售等各個環節,內容較多,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和控制性,也正是因為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財務管理必須科學、規范、有效。現階段來看,有色冶金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著各種問題。1.1財務管理觀念落后。現階段來看,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工工作依然沒有擺脫傳統的管理模式,以追求效益為主,脫離了企業自身實際,而這種的財務管理很不科學,無法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企業財務管理缺乏風險觀念,這種風險觀念的缺失使得企業經營活動中不會考慮到風險,以至于企業經營活動很難達到預期目標。1.2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不足。財務管理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懂得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掌握一定的財務會計實務技能,同時還必須懂得法律,了解國家以及企業相關規章制度。然而就目前來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尚未跟上時代的步伐,其知識結構相對落后,職業技能落后,已經無法滿足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熱情,在實際工作中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工作,嚴重影響到了財務管理的有效性。1.3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時代里,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已成為必然。但是對于有色冶金企業而言,他們依然停留在傳統管理模式下,財務信息靠手工方式來統計,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財務工作需要處理的信息也不斷增多,財務信息的增加勢必會給財務管理帶來難度,如果企業積極采取傳統的處理方式,就會影響到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
2有色冶金企業財務管理的應對
有色冶金技術專業創新教育體系研究
[摘要]在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校企深度融合視域下“學創交互242”教學模式,探索“2個平臺”“4階段”“‘2環境’+‘2形式’”的教學方式,開展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形成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校企深度融合
“煤—電—冶—加”為內蒙古自治區主要經濟循環產業鏈之一,冶金產業為自治區支柱產業。冶金產業急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便成了當前冶金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冶金類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可以實現的目標。如何培養既能進行實際生產,又具有創新能力可以解決企業實際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已成為冶金人才培養的重點。為更好地服務自治區經濟,適應冶金行業發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操作-工藝修訂-設備改進一體”的有色冶金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在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達到“創新理念培養—課內創新基礎培訓—課內外創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是近幾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點。近年來,王慧杰等人探索了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實踐教學體系[1];王映一等人也提出基于“雙高計劃”的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模式[2];潘丹丹等人則以保險“雙創型”人才培養為落腳點,結合保險專業雙創育人模式特點,對構建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出合理的對策建議[3];閆俊鳳以“互聯網+”大賽為契機,構建教產研賽協同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4];張福鼎等人研究了創新創業實踐課程教學的精細化操作,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案[5]。但針對冶金行業特點的創新人才培養還未見有系統的研究,所以作者所在教研室便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與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在有色冶金技術專業進行了“學創交互242”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打造了創新孵化平臺,建立了有色冶金技術專業創新教育體系。
一、為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搭建校內外創新孵化基地
(一)校外創新孵化基地的搭建
高鋁資源學院: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內蒙古大唐國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共建了二級學院———高鋁資源學院,實現了設備、人員、資料的共享,面向鋁冶金及加工方向培養人才。大唐為學院提供校外實訓場所、兼職教師、優質的就業崗位,并為學院進行教師的培訓,學院為大唐進行員工培訓。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實現了校企合作共贏。通過麥肯思分析總結,畢業生缺乏創新能力,后期發展受到制約。針對此問題,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創新能力訓練,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視域下,設計了植入創新元素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架構。將大唐作為有色冶金技術專業的創新項目孵化基地,校企雙方合作,就企業生產難題,共同開發并指導學生完成創新項目,使創新源于實際生產。合作單位內蒙古大唐國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成為專業的創新項目孵化基地,校企雙方合作,就企業生產難題,共同開發并指導學生完成技術革新項目,使創新源于實際生產。兩年時間共孵化“電解鋁廠陽極炭塊傳輸設備改進”“稀土元素對高磷生鐵的收縮率的影響”“打殼下料機打擊頭粘結電解質的原因研究”“高磷生鐵收縮率測試設備的發明”等專業創新項目4項。
金屬行業安全生產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2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蘇政傳發[20*]62號)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迅速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通政辦發[20*]48號)精神,按照《*市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方案》(通安委[20*]3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督查目的
通過冶金、有色金屬行業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冶金、有色金屬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落實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認真組織開展冶金、有色金屬行業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危險源監控制度;督促冶金、有色金屬企業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安全投入,強化安全基礎管理,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降低生產安全事故和傷亡人數;加強事故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工作,提高防范和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二、督查范圍和組織形式
按照市局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市冶金、有色金屬行業實際情況,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冶金、有色金屬行業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重點對如皋市、如東縣、港閘區等3個地區進行專項督查。
督查組由市局分管領導、監督管理二處有關人員及相關專家組成,市安監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于志祥任副組長,監督管理二處處長宣錦剛任副組長。
冶金工業工作計劃
一、發展現狀
到**年,全省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企業")有357家,其中鋼鐵企業132家、有色金屬企業225家;**年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55億元和11億元,其中鋼鐵企業分別為123.6億元和6.2億元,有色金屬企業分別為131.5億元和4.8億元。全省鋼鐵工業現有主要生產能力:鐵精礦36萬噸,煉鋼近300萬噸(其中轉爐鋼107萬噸、電爐鋼190萬噸),煉鐵107萬噸,軋材265萬噸,煉焦63萬噸,鐵合金15.4萬噸,耐火材料40萬噸。有色金屬工業現有主要生產能力:有色金屬礦山3400噸(日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約20萬噸(其中銅14萬噸、鋁4萬噸、鋅2萬噸),有色金屬加工材生產能力約70萬噸(其中銅14萬噸、鋁4萬噸、鋅2萬噸),有色金屬加工材生產能力約70萬噸(其中銅加工材50萬噸,鋁加工材20萬噸。)**年全省產鋼194.9萬噸,鐵108萬噸,鋼材292萬噸,焦炭60萬噸,十種有色金屬11.9萬噸,有色金屬加工材68萬噸(其中銅材51萬噸、鋁材17萬噸)。全行業現有從業人員4.5萬人。
"九五"時期,突出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主線,冶金工業快速發展。一方面,加大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脫困的力度。下大力解決了一批困擾多年的老大難企業,國有企業改革改組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以老企業挖潛改造為重點,加大淘汰落后工藝裝備的力度。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和工藝結構,著力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短缺品種。冶金工業的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優勢:一是鋼鐵工業形成以杭鋼為龍頭,眾多中小企業以特色產品為支撐的生產格局。杭鋼集團公司的生產能力占全省鋼鐵工業總能力的50%以上,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一批特色產品在全國同行具有一定地位,輕軌產量居全國第一,不銹鋼管、不銹鋼帶、鍍鋅鋼管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前列。二是有色金屬加工業尤其是銅加工業相對發達。銅加工材、裸銅線及銅電車線產量居全國第一,銅加工材的產量約占全國的30%,浙江已成為全國的銅加工大省;粉末冶金制品產量居全國第一,鋁合金產量居全國第二。
冶金工業的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但深層次矛盾仍十分突出。產品結構方面,大多數鋼鐵企業以生產普通建筑用線材、螺紋鋼為主,產品品種單一,質量檔次不高;有色金屬企業總體上處于以量取勝、以生產中低檔產品為主的階段,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偏少。工藝技術結構方面,鋼鐵企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還占有相當比重,產品物耗和能耗高,環保條件差;有色金屬工業以粗加工為主,難以生產精加工、深加工產品。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企業普遍達不到最低經濟規模,抗風險能力弱,還沒有形成以優強企業為核心,帶動眾多中小型企業專業化生產的生產格局和開發機制。
二、發展戰略
(一)**發展指導思想堅持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突出發展先進生產力,突出結構調整的主線,突出實施科技興業的戰略;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冶金工業;大力培育發展優勢企業、優勢行業和區域特色經濟,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和提高經濟效益,全面增強冶金工業的市場競爭力。
縣冶金建材產業發展工作匯報
一、發展現狀
縣冶金建材產業發展至今,規模較大,企業較多,產業所占比重較高。
二、政策措施
為加快全縣冶金建材產業發展,我縣每年下發《全縣工業和開放型經濟工作意見》,文件中明確全年發展目標、重點,發展方向和政策扶持措施,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設立工業企業年度貢獻獎、企業創新產品獎、企業技術改造獎,扶持產業做大做強。每年用于兌現企業的優惠政策資金及獎勵資金高達幾千萬元以上。為扶持全縣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的發展,2013年,我縣出臺了《全縣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文件,進一步明確細化了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發展目標:至2012年全縣有色金屬加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完成增加值24億元,上交稅收3.5億元以上,至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億元,增加值48億元,上交稅收7億元以上。并明確了重點發展銅產業,大力發展鋁制產品,加快發展金、銀、鈀等稀貴金屬產品為發展重點和方向。在財政、金融、用地、用電、規費、用料及其他方面予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扶持。同時加強組織保障,成立縣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推進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發展,相應成立有色金屬加工產業辦,負責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項目引進、落戶、建設、生產等過程中的日常調度服務工作。以基礎配套、項目引進及產業鏈完善為重點,優化產業布局,建設城南工業區有色金屬產業園,產業園占地面積約2040畝,具體規劃為三個功能區:一是銅業區;二是有色金屬加工區(工業一路以東、月華路以南、工業二路西、工業八路以北約480畝);三是配套產業區(工業一路以東、工業八路以南、工業二路以西、工業九路以北約240畝)。搭好產業承接平臺,規劃設立工業合作開發區,主動承接新鋼產業擴張和轉移。我縣與新鋼集團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新鋼集團公司積極與金屬加工產業園對接,支持金屬加工產業發展。
三、招商引資
一是強化產業招商。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重點圍繞醫藥化工、金屬加工等重點產業招商。二是實施高位招商。由縣領導組織分管部門和掛點鄉鎮外出招商,深入開展“一把手”招商活動。三是突出對接招商。緊盯產業轉移重點區域實施對接,2011年,我縣與新鋼集團公司雙方高層平等對話,共同協商,旨在高位推動區域經濟持續發展,4月19日,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縣內鐵礦資源開發、產業承接、物流運輸、立項爭資等方面達成共識,確立了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
探究區域優勢可持續發展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優勢產業;關鍵指標;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通過關鍵指標分析、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等方法,對其優勢產業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選定工業中的優勢行業及潛在的優勢行業。同時,針對這些優勢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其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區域優勢產業選擇
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選取規模以上工業37個大類行業進行優勢行業的分析評價。對于貴州省工業中優勢產業的選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評價:
(一)工業部門各行業的關鍵指標分析
1.規模分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水平以及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最重要的指標。通過對貴州省2007年的統計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其總產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業見表1。
區域優勢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建議探索
論文關鍵詞:區域優勢產業關鍵指標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通過關鍵指標分析、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等方法,對其優勢產業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選定工業中的優勢行業及潛在的優勢行業。同時,針對這些優勢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其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區域優勢產業選擇
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選取規模以上工業37個大類行業進行優勢行業的分析評價。對于貴州省工業中優勢產業的選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評價:
(一)工業部門各行業的關鍵指標分析
1.規模分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水平以及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最重要的指標。通過對貴州省2007年的統計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其總產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業見表1。
高校先進集體事跡匯報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長期以來緊密結合西部,特別是省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多層次材料、冶金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多年來,學院依據國家、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研特色,培養出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研究隊伍,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新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學院現從事科研工作教師及技術服務人員9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7人,副高級職稱31人。具有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4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省特聘科技專家2人,國家級專家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2人,省部級專家13人。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學科建設成績斐然
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總體要求和學院學科建設的實際,學院認真落實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實現了學院材料與冶金學科發展并舉,并突出學科特色的目標。
年,學院成功獲得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突破了我校無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歷史,提高了學校與學院的辦學層次。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也獲得認定。目前學院已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冶金物理化學與有色金屬冶金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從而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培養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先進優秀團體的匯報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長期以來緊密結合西部,特別是甘肅省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碩士、博士的多層次材料、冶金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多年來,學院依據國家、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科研特色,培養出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研究隊伍,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研究,新產品開發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學院現從事科研工作教師及技術服務人員9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7人,副高級職稱31人。具有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4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2人,國家級專家及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2人,省部級專家13人。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學科建設成績斐然
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總體要求和學院學科建設的實際,學院認真落實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實現了學院材料與冶金學科發展并舉,并突出學科特色的目標。
2005年,學院成功獲得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突破了我校無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歷史,提高了學校與學院的辦學層次。同時,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也獲得認定。目前學院已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冶金物理化學與有色金屬冶金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點、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從而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培養的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