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04:50: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玉米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玉米田

化學除草劑與玉米田推廣應用論文

摘要: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玉米苗后早期進行莖葉處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處理,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

關鍵詞:玉米田;化學除草劑;推廣應用

近些年來,隨著除草劑品種的增多及化學防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化學除草已廣泛應用于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而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不但會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與時間,而且會降低耕種成本,達到增產的目的。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

1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小麥收割后或地表進行整理完畢,雜草出土較少或未出土,已經進行玉米播種后可采用封閉處理。應用的除草劑以酰胺類、均三氮苯類除草劑為主,比如乙草胺、異丙草胺與阿特拉津的混劑。目前市場上表現較好的除草劑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地表噴霧,讓藥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層厚1cm的藥土層,在雜草出土時碰到藥土層,經幼芽或幼莖吸收,達到殺死雜草的目的。因此,應用以上產品進行雜草防除時要求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要破壞地表,噴藥時應倒退行走,做到噴灑均勻;否則可能影響藥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氣、土質、地表情況、使用技術及用量等因素影響較大,經常藥效表現不穩定。但是玉米做封閉處理對于玉米的生長起關鍵作用,作物前期與雜草爭肥爭水的能力弱,需要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上限制了雜草的出土,為后期雜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雜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時可以配合天閃(200g/L水劑)進行綜合除草(即封殺結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雜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閃應在玉米播種后立即使用。

查看全文

玉米田化學除草劑分析論文

摘要: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玉米苗后早期進行莖葉處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處理,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

關鍵詞:玉米田;化學除草劑;推廣應用

近些年來,隨著除草劑品種的增多及化學防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化學除草已廣泛應用于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而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不但會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與時間,而且會降低耕種成本,達到增產的目的。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

1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小麥收割后或地表進行整理完畢,雜草出土較少或未出土,已經進行玉米播種后可采用封閉處理。應用的除草劑以酰胺類、均三氮苯類除草劑為主,比如乙草胺、異丙草胺與阿特拉津的混劑。目前市場上表現較好的除草劑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地表噴霧,讓藥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層厚1cm的藥土層,在雜草出土時碰到藥土層,經幼芽或幼莖吸收,達到殺死雜草的目的。因此,應用以上產品進行雜草防除時要求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要破壞地表,噴藥時應倒退行走,做到噴灑均勻;否則可能影響藥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氣、土質、地表情況、使用技術及用量等因素影響較大,經常藥效表現不穩定。但是玉米做封閉處理對于玉米的生長起關鍵作用,作物前期與雜草爭肥爭水的能力弱,需要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上限制了雜草的出土,為后期雜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雜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時可以配合天閃(200g/L水劑)進行綜合除草(即封殺結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雜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閃應在玉米播種后立即使用。

查看全文

化學除草劑在玉米田推廣應用論文

摘要: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玉米苗后早期進行莖葉處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處理,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

關鍵詞:玉米田;化學除草劑;推廣應用

近些年來,隨著除草劑品種的增多及化學防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化學除草已廣泛應用于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而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不但會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與時間,而且會降低耕種成本,達到增產的目的。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

1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小麥收割后或地表進行整理完畢,雜草出土較少或未出土,已經進行玉米播種后可采用封閉處理。應用的除草劑以酰胺類、均三氮苯類除草劑為主,比如乙草胺、異丙草胺與阿特拉津的混劑。目前市場上表現較好的除草劑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地表噴霧,讓藥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層厚1cm的藥土層,在雜草出土時碰到藥土層,經幼芽或幼莖吸收,達到殺死雜草的目的。因此,應用以上產品進行雜草防除時要求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要破壞地表,噴藥時應倒退行走,做到噴灑均勻;否則可能影響藥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氣、土質、地表情況、使用技術及用量等因素影響較大,經常藥效表現不穩定。但是玉米做封閉處理對于玉米的生長起關鍵作用,作物前期與雜草爭肥爭水的能力弱,需要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上限制了雜草的出土,為后期雜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雜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時可以配合天閃(200g/L水劑)進行綜合除草(即封殺結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雜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閃應在玉米播種后立即使用。

查看全文

化學除草劑在玉米田推廣應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玉米田;化學除草劑;推廣應用

論文摘要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玉米苗后早期進行莖葉處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處理,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

近些年來,隨著除草劑品種的增多及化學防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化學除草已廣泛應用于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而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不但會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與時間,而且會降低耕種成本,達到增產的目的。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

1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小麥收割后或地表進行整理完畢,雜草出土較少或未出土,已經進行玉米播種后可采用封閉處理。應用的除草劑以酰胺類、均三氮苯類除草劑為主,比如乙草胺、異丙草胺與阿特拉津的混劑。目前市場上表現較好的除草劑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地表噴霧,讓藥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層厚1cm的藥土層,在雜草出土時碰到藥土層,經幼芽或幼莖吸收,達到殺死雜草的目的。因此,應用以上產品進行雜草防除時要求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要破壞地表,噴藥時應倒退行走,做到噴灑均勻;否則可能影響藥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氣、土質、地表情況、使用技術及用量等因素影響較大,經常藥效表現不穩定。但是玉米做封閉處理對于玉米的生長起關鍵作用,作物前期與雜草爭肥爭水的能力弱,需要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上限制了雜草的出土,為后期雜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雜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時可以配合天閃(200g/L水劑)進行綜合除草(即封殺結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雜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閃應在玉米播種后立即使用。

查看全文

玉米田養分豐缺和施肥標準

土壤養分豐缺狀況是合理施肥的依據,是作物高產、優質的基礎。要更準確地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原有的指標體系已不能適用于目前的生產條件,而延安市很多縣區還沒有建立新的指標體系。當前測土配方施肥目標已由以往單一的追求高產向作物高產、高效、土壤培肥、環境保護等多目標過渡。因此,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必須建立或重新校驗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建立相應的推薦施肥指標。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試驗于2011年春季在南部塬區(黃陵縣域)進行,試驗點22個。供試玉米品種為鄭單958、豫玉22和沈玉18。供試肥料均為尿素(含N46%)、過磷酸鈣(含P2O512%)和硫酸鉀(含K2O50%)。

1.2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3414”完全實施設計方案。“3414”方案設計吸收了回歸最優設計處理少、效率高的優點。設氮(N)、磷(P)、鉀(K)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組合。0水平不施肥,2水平為當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玉米收獲時單收單打,分區進行考種、計產。

查看全文

化學除草劑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玉米田;化學除草劑;推廣應用

論文摘要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玉米苗后早期進行莖葉處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處理,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

近些年來,隨著除草劑品種的增多及化學防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化學除草已廣泛應用于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而根據田間雜草分布、栽培技術及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品種是解決玉米田雜草危害的關鍵,不但會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與時間,而且會降低耕種成本,達到增產的目的。玉米田化學除草可根據玉米的生長期分為3個階段。

1玉米播后苗前進行封閉處理

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小麥收割后或地表進行整理完畢,雜草出土較少或未出土,已經進行玉米播種后可采用封閉處理。應用的除草劑以酰胺類、均三氮苯類除草劑為主,比如乙草胺、異丙草胺與阿特拉津的混劑。目前市場上表現較好的除草劑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地表噴霧,讓藥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層厚1cm的藥土層,在雜草出土時碰到藥土層,經幼芽或幼莖吸收,達到殺死雜草的目的。因此,應用以上產品進行雜草防除時要求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要破壞地表,噴藥時應倒退行走,做到噴灑均勻;否則可能影響藥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氣、土質、地表情況、使用技術及用量等因素影響較大,經常藥效表現不穩定。但是玉米做封閉處理對于玉米的生長起關鍵作用,作物前期與雜草爭肥爭水的能力弱,需要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上限制了雜草的出土,為后期雜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雜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時可以配合天閃(200g/L水劑)進行綜合除草(即封殺結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雜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閃應在玉米播種后立即使用。

查看全文

玉米生產技術論文

1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產情況的發展

1.1近10年玉米生產在塔城盆地糧食生產中的變化

從2005年到2014年10年間,塔城盆地作物總播面積從2005年的17.219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28.665萬hm2,增加了11.446萬hm2,年均增長44.66%;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6.731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24.399萬hm2,年均增長了40.55%;小麥面積從2005年的4.827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9.888萬hm2,增加了5.053萬hm2,年均增長16.36%;玉米面積從2005年的1.579萬hm2,增加到2014年的14.393萬hm2,增加了12.814萬hm2,年均增長了23.88%。小麥面積占盆地糧食面積的比重從2005年的71.72%,到2014年下降到40.49%,下降了31.23個百分點;玉米面積占盆地糧食面積的比重從2005年的23.46%,上升到2014年的58.99%,上升了35.53個百分點,從2012年開始玉米面積占盆地糧食面積比重超過小麥。

1.210年間玉米面積、單產的變化

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面積和單產水平總體呈現明顯增長趨勢。玉米面積增幅23.88%;同期,玉米單產由9677.3kg/hm2,增至12391.8kg/hm2,提高了2714.6kg/hm2,增幅28.1%。

2近10年塔城盆地玉米生產技術變化的特點

查看全文

玉米粗縮病防治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玉米粗縮病;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毒的一種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縮病毒很難根治。防治上應加強玉米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同時采取治蟲控病,切斷毒源傳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帶毒傳播引起的一種病毒病,是目前威脅我市玉米生產最嚴重的病害。2004年以來,玉米粗縮病連年偏重發生,發病田塊一般病株率5%~15%,其中半夏玉米(大蒜茬、大麥茬玉米)田大發生,病株率一般30%~60%,3成以上半夏玉米需毀田重新種植,對我市玉米生產構成較大威脅。

1發生規律及特點

玉米粗縮病毒在大麥、小麥和看麥娘、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上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越冬,而灰飛虱主要在麥苗、雜草等根際越冬,第2年出土后,粗縮病毒隨灰飛虱一起輾轉傳播危害。灰飛虱在帶毒寄主上吸毒3h以上即可獲毒,病毒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經10d以上循回期即可傳毒,病害潛伏期一般15~20d,若氣溫高則潛伏期縮短。玉米五葉期前易感病,十葉期后抗病性增強。玉米出苗至五葉期若與灰飛虱轉移遷飛高峰期相遇,發病就重。由于我市半夏玉米5月中旬播種,易感病的苗期正好遇上灰飛虱大量自水稻秧田向外遷移高峰期,灰飛虱大量轉移至玉米苗上為害,造成玉米苗染病嚴重。

2危害特征

查看全文

玉米粗縮病防治措施論文

摘要: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毒的一種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縮病毒很難根治。防治上應加強玉米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同時采取治蟲控病,切斷毒源傳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關鍵詞:玉米粗縮??;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帶毒傳播引起的一種病毒病,是目前威脅我市玉米生產最嚴重的病害。2004年以來,玉米粗縮病連年偏重發生,發病田塊一般病株率5%~15%,其中半夏玉米(大蒜茬、大麥茬玉米)田大發生,病株率一般30%~60%,3成以上半夏玉米需毀田重新種植,對我市玉米生產構成較大威脅。

1發生規律及特點

玉米粗縮病毒在大麥、小麥和看麥娘、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上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越冬,而灰飛虱主要在麥苗、雜草等根際越冬,第2年出土后,粗縮病毒隨灰飛虱一起輾轉傳播危害?;绎w虱在帶毒寄主上吸毒3h以上即可獲毒,病毒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經10d以上循回期即可傳毒,病害潛伏期一般15~20d,若氣溫高則潛伏期縮短。玉米五葉期前易感病,十葉期后抗病性增強。玉米出苗至五葉期若與灰飛虱轉移遷飛高峰期相遇,發病就重。由于我市半夏玉米5月中旬播種,易感病的苗期正好遇上灰飛虱大量自水稻秧田向外遷移高峰期,灰飛虱大量轉移至玉米苗上為害,造成玉米苗染病嚴重。

2危害特征

查看全文

玉米粗縮病防治措施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玉米粗縮?。话l生特點;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毒的一種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縮病毒很難根治。防治上應加強玉米田間管理,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同時采取治蟲控病,切斷毒源傳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帶毒傳播引起的一種病毒病,是目前威脅我市玉米生產最嚴重的病害。2004年以來,玉米粗縮病連年偏重發生,發病田塊一般病株率5%~15%,其中半夏玉米(大蒜茬、大麥茬玉米)田大發生,病株率一般30%~60%,3成以上半夏玉米需毀田重新種植,對我市玉米生產構成較大威脅。

1發生規律及特點

玉米粗縮病毒在大麥、小麥和看麥娘、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上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越冬,而灰飛虱主要在麥苗、雜草等根際越冬,第2年出土后,粗縮病毒隨灰飛虱一起輾轉傳播危害?;绎w虱在帶毒寄主上吸毒3h以上即可獲毒,病毒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經10d以上循回期即可傳毒,病害潛伏期一般15~20d,若氣溫高則潛伏期縮短。玉米五葉期前易感病,十葉期后抗病性增強。玉米出苗至五葉期若與灰飛虱轉移遷飛高峰期相遇,發病就重。由于我市半夏玉米5月中旬播種,易感病的苗期正好遇上灰飛虱大量自水稻秧田向外遷移高峰期,灰飛虱大量轉移至玉米苗上為害,造成玉米苗染病嚴重。

2危害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