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22:54: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栽培管理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研究
摘要:林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構成部分之一,而育苗栽培為林業建設提供保障。所以,必須要積極改善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將苗木存活率提升,才能為林業提供優質的苗木。本文從苗圃的選擇與育苗方式、土壤與樹種的處理、播種育苗與苗期管理等三個方面分析了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步增強,國家積極主動進行植樹造林工作,有效地緩解了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問題。但林業發展依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了林業健康穩定發展,為此,進一步探索與分析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是很有必要的。
1選擇合適的苗圃與育苗栽培方法
在開展林業育苗栽培的過程中,首要思考的是樹苗的選擇。樹苗運輸便利與否;適合本地生產條件與否等,均需要通過嚴格的考察與選取來決定。還需要借助空閑土地資源,防止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產生。若地塊無法滿足苗木生產需要的條件,需要采取人工改造進行設計,以滿足苗木生產需求。經過人工改造,可以確保苗木在合適的土壤中生長,進而確保樹木健康生長。伴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的育苗方法出現了極大的改變。以往的林業育苗栽培技術工作任務繁重,與此同時培育時間長,也會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對苗木產量和質量存在著不確定性。但伴隨栽培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提升,組織化的育苗方法變成了現如今人們充分使用的方式,不但可以將培育育苗的時間減少,同時還可以提高育苗效率與育苗水平。組織化的育苗方法可放置于室溫內,以嫁接形式進行,這樣的方式不僅便捷,還能夠將成本降低,提高經濟效益。
2栽培土壤與樹種的有效處理
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探索
摘要:為了進一步分析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技術,本文基于有效工作實踐,對林業育苗技術進行了具體研究,以期為現代化林業建設提供有效的技術保證。相關研究人員應該不斷結合先進技術,重視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的深入探索,從而確保林業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策略
隨著技術發展,林業建設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為明確分析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本文結合工作實踐,深入研究了相關技術措施,具體分析如下。
1林業育苗栽培技術分析
1.1種子培育技術。種子栽培首先需要催芽,常見的種子催芽技術為水浸催芽、溫床催芽等。水浸催芽技術以溫水催芽和熱水催芽為主。溫水催芽技術的主要水溫為40℃~45℃,浸泡時間不超過8小時。并以木箱進行保存,用草席保溫,隨后要配合種子清洗、溫水更換等措施進行催芽,通常溫水培育技術種子7天之后便可發芽。熱水催芽技術的水溫為80℃~90℃,將漂浮面上的種子撈出瀝干,細篩未膨脹的種子,反復浸泡,將膨脹種子放入木箱中,以草席覆蓋保溫,完成陰干后可用于播種。溫床催芽技術需要根據播種量,選取適宜的長方形窖,保證寬度、深度、采光的適宜性,以磚制材料鋪設地窖,隨后附上一層草席,四周以木板、薄膜進行包圍固定。將待用種子放至薄膜之上,以草席覆蓋,早上翻動。反復作業,待大部分種子發芽后才可進行播種。1.2容器育苗技術。容器育苗是傳統育苗技術中最常見的技術,其主要是通過容器有效保護植被的根部,進而有效地提升樹苗的成活率,保證實現造林目標。利用容器保護技術,可實現對育苗的高效保護,但此技術未重視苗木自身的病蟲害影響,因此在苗木種植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對傳統技術的優化,利用現代科技提升育苗種植水平。現階段,在我國林業育苗栽培管理中,不斷突破對傳統育苗栽培器的使用,選用現代化的、易分解的、易穿透的、不用回收的容器進行科學育苗。常見的現代化育苗容器技術主要以無紡布容器技術為主。容器技術基礎材料以無紡布、輕基質材料為主,利用基質制填、布縫自動焊接技術等為依托,實施黏合操作,完成黏合后,可通過無齒鋸片對苗木進行切段,制作標準的育苗。利用容器育苗技術,可通過調節容器口徑、控制容器高度,實現不同苗木栽培的需求。苗木體外根莖會出現短暫的停水,受空氣影響除去干枯組織,若苗木尚未形成片林,即使成長也仍處于萎蔫的狀態,此時需要對苗木進行愈傷,避免苗木生長。由此可見,科學育苗需要重視愈傷組織作業,選用科學育苗容器,并將有機質進行容器填充,避免摻雜土,以此提升種植質量。1.3育苗播種技術。育苗播種技術是現代化育苗栽培的重要管理技術之一,其應用范圍較廣,不僅是最常見的苗木培育技術手段,同時需要根據不同的育苗播種條件,對技術進行合理分類、擇優選擇。一種常見的育苗播種技術為人工播種技術,此技術主要應用于小型苗圃種植過程中,其實際播種效果顯著,可有效的提升區域內的經濟效益。另一種常見的育苗播種技術為機械性播種,其主要應用于環境較為惡劣、種植面積較大的范圍內,利用機械進行播種作業,不僅可以提高播種效率,同時可保證播種密度的科學合理性,在穩定的基礎上,提升育苗播種的效率。采用機械性作業需要以選擇優質種子為前提,保證實際種植苗木存活率的穩定性,在保證其具有穩定生長環境的基礎上,優選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進行育苗種植。
2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
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芻議
摘要:重視并加強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研究,才能將先進的林業栽培技術更好的應用于實踐,更好地提升林業建設水平。為此,本文基于工作實踐,對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進行分析與論述,旨在進一步提高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水平,推動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林業;育苗;栽培;管理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對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大。林業資源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加強林業建設更顯出其重要性,而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是林業建設與發展的關鍵,直接影響林業的發展水平。所以,要充分重視林業育苗栽培管理工作,發揮先進栽培管理技術的作用,更好的推動林業建設與發展。
1林業育苗栽培技術分析
1.1種子培育技術。主要是對種子進行催芽的過程,催芽主要方式包括兩種,水浸催芽法及溫床催芽法,前種方法又有溫水催芽法和熱水催芽法之分。利用溫水催芽法進行催芽,主要是利用40~45℃溫水,對種子進行8小時浸泡,木箱保存,用草席覆蓋好。催芽過程中應確保溫度處于20℃、濕度60%,還要對種子進行定期沖洗,并對溫水進行更換,通常7天左右種子便可發芽。熱水催芽法是通過80~90℃熱水浸種,將漂浮在上面的種子打撈出去,沒有及時膨脹的種子應反復浸泡,確保達到種子發芽標準,并木箱保存,蓋好草席,確保溫度適宜性,2~3小時后將種子晾干,便可播種。保存時利用長方形寬度和深度分別為100~200厘米、30厘米的窖,用磚鋪其底部,將草席平鋪其上,利用木板和薄膜固定其四周,種子放入其中,草席覆蓋,白天將草席去除,反復翻轉,促進種子早日發芽。1.2育苗容器選擇技術。過去應用林業育苗栽培技術進行育苗過程中,都是通過規范的容器保護樹苗根部,有效提升樹苗成活率,保證其生產效率。然而,傳統的育苗技術存在很大缺陷,對苗木本身發病原因缺乏足夠重視,導致苗木根部出現受損,難以成苗。隨著育苗技術的不斷發展,具有較強穿透力和分解力的容器育苗技術得到了普及應用,如輕基質材料以及無紡布,或者通過自動連接等技術手段制作成的育苗器,這些育苗容器的應用,有效提高了育苗技術水平。同時,在選擇育苗容器過程中,應考慮容器是否能和幼苗一同在土中栽植,并結合種子特性,全面地開展育苗工作。1.3播種育苗技術。現應用普遍的播種技術主要有人工播種技術和機械播種技術、播種床覆蓋等。通常情況下,一些小中型的苗圃進行人工方式播種,通過開溝器來對播種距離進行確定,一些中大型苗圃選擇應用后兩種播種技術,機械播種是基于現代機械設備開展播種工作。播種苗床覆蓋技術需要充分考慮種子顆粒尺寸,對于覆土厚度科學確定,創造更為有利的地表環境,促進苗木快速生長發育。
2現代林業栽培管理措施
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思考
摘要:林業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在提高綠化面積覆蓋率的同時,對其他行業的正常運行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是林業事業發展的基礎保障,是林業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林業育苗栽培技術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林業育苗栽培技術的優化和管理方面的健全,對林業發展及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有著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針對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優化建議。
關鍵詞: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技術管理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國家出臺的相關環保政策,我國對植樹造林方面的工作重視程度逐漸增強。植被覆蓋率的提高在環境保護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問題,還能夠凈化空氣。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植被覆蓋面積相對較少,還需要繼續發展和提高。傳統的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常導致植物幼苗發育不良甚至死亡,制約了林業的發展。而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促進了林業的發展,提升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現狀
1.1育苗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育苗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育苗成活率的高低。目前,我國林業育苗栽培的相關人員大多是普通農民和一些專業性不高的人員,因此其對育苗的流程和關鍵技術沒有全面掌握,其育苗的相關理念也不健全,最終導致育苗成活率低,浪費施工成本。1.2林木種植水平不高。林木種植包括了種子選購、育苗、種植和苗期管理多個方面,每個階段的施工和處理技術都十分重要。目前,我國的林業種植技術還停留在傳統的栽培方法,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法,簡單來說即第一次填埋三分之一的土壤,平整為平面,放入苗木,再填三分之一的土,踩實,最后將土填滿,與地面一平,再踩實,并將苗木向上稍稍提起以舒展根系,保證澆透水。但傳統的苗木種植技術,在實施過程中會產生窩根現象,在提苗時會對根系造成損傷,導致樹木種植成活率并不高。
2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
黃姜栽培管理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黃姜;形態特征;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闡述了黃姜的形態特征,并總結了黃姜人工栽培技術,包括地塊和栽培種的選擇、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與管理、病蟲雜草綜合防治以及根狀種莖的采挖與貯運,以期為黃姜人工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1黃姜形態特征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也叫火頭根,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作物[1]。地上莖左旋,光滑無毛,有時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微突起或有刺。單葉互生,盾形、三角狀卵形、心形或箭形,葉片厚紙質,兩側裂片圓耳狀或長圓形,兩面光滑無毛,表面綠色,常有不規則的斑塊,葉柄盾狀著生。花單性,雌雄異株少有同株。雄花無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1~2個簇生于葉腋,通常每簇花僅1~2朵發育,基部常有膜質,苞片3~4枚,花被片6,長1.2~1.5mm,寬0.8~1.0mm,開放時平展,紫紅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著生于花托的邊緣,花絲極短,與花藥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絲狀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狀,長1.2~2.0cm,寬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種子通常每室2枚,著生于中軸中部,四周圍有薄膜狀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狀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枝,直徑1.5~3.0cm;新鮮時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顯皺紋和白色圓點狀根痕。斷面桔黃色,質地細而嫩,干后粉質,維管束明顯。根狀莖薯蕷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達16.15%,是合成甾體激素藥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黃姜地塊和栽培種的選擇
2.1栽培地塊的選擇
銀杏栽培管理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銀杏;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管理;病蟲害防治;遼南地區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總結了遼南地區銀杏豐產栽培技術,以供生產者參考。
銀杏又叫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遺植物之一。銀杏樹壽命長,樹干挺拔,材質優良,果實營養豐富,兼有藥用價值,發展果材兼用銀杏,可以幫助農民致富。據預測,21世紀初國際銀杏市場白果的總需求量約為6萬噸,而目前產量僅為需求量的10%;銀杏葉的總需求量約為10萬噸,而目前產量僅為需求量的20%。可以斷言,銀杏果、葉產品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仍有較大的市場潛力。筆者根據多年來對銀杏栽培技術的觀察和實踐,現將其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目前,主推品種有洞庭佛手、大園鈴、大佛指、扁佛指、大金墜、大馬鈴、七星果、龍潭皇等。
2育苗
黃姜栽培管理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黃姜;形態特征;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闡述了黃姜的形態特征,并總結了黃姜人工栽培技術,包括地塊和栽培種的選擇、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與管理、病蟲雜草綜合防治以及根狀種莖的采挖與貯運,以期為黃姜人工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1黃姜形態特征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也叫火頭根,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作物[1]。地上莖左旋,光滑無毛,有時分枝或葉柄基部兩側微突起或有刺。單葉互生,盾形、三角狀卵形、心形或箭形,葉片厚紙質,兩側裂片圓耳狀或長圓形,兩面光滑無毛,表面綠色,常有不規則的斑塊,葉柄盾狀著生。花單性,雌雄異株少有同株。雄花無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1~2個簇生于葉腋,通常每簇花僅1~2朵發育,基部常有膜質,苞片3~4枚,花被片6,長1.2~1.5mm,寬0.8~1.0mm,開放時平展,紫紅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著生于花托的邊緣,花絲極短,與花藥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絲狀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狀,長1.2~2.0cm,寬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種子通常每室2枚,著生于中軸中部,四周圍有薄膜狀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狀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枝,直徑1.5~3.0cm;新鮮時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顯皺紋和白色圓點狀根痕。斷面桔黃色,質地細而嫩,干后粉質,維管束明顯。根狀莖薯蕷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達16.15%,是合成甾體激素藥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黃姜地塊和栽培種的選擇
2.1栽培地塊的選擇
分析燕麥豐產栽培管理技術特性
摘要:燕麥營養價值豐富,是糧飼兼用型作物。總結了燕麥的栽培技術,包括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貯藏等內容,以期為燕麥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燕麥;播前準備;播種;病蟲害防治;收獲貯藏
燕麥營養在禾谷類糧食中最好,其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均衡、組成全面,是全價優質蛋白質,又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及燕麥甙、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具有降血脂、調節血糖、改善腸胃功能、防癌等食療保健功能,對由高血脂癥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腦血栓和糖尿病以及肥胖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燕麥籽實是飼養幼畜、老畜、病畜和重役畜以及雞、豬等家畜家禽的優質飼料。葉、莖稈多汁柔嫩,適口性好,是最好的飼草。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播前準備
燕麥不宜連作,在合理輪作的基礎上,選用豆類、玉米、甜菜、馬鈴薯、瓜類等前茬。燕麥產地應選擇在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較為涼爽濕潤的地區。土壤宜選擇土壤耕層深厚、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根據當地生態條件和生產需求,選擇適應性強、經審定推廣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抗病蟲能力強的優質品種。播前要進行種子清選,充分晾曬,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以提高種子生活力和發芽率。可用甲拌磷原液100~150g加3~4kg水拌種50kg;用種子量的0.3%樂果乳劑拌種,可防治燕麥的黃矮病。用種子量0.2%的拌種霜或0.15%拌種靈進行拌種,可防治燕麥黑穗病。整地應做到早、深、多、細。充分熟土壤,形成松軟細綿、上虛下實的土壤條件。做到深耕、細耙、鎮壓,可施農家肥30t/hm2或等效生物有機肥。提倡測土配方施肥,施肥量純氮75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氧化鉀37.5kg/hm2,底肥、種肥分施。
二、播種
杜仲栽培管理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杜仲;栽培;管理;采收
論文摘要杜仲為我國特有經濟林樹種之一。從播種繁育、造林、撫育管理、皮葉的采收與貯藏等方面介紹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術,以期促進杜仲的栽植生產。
杜仲為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樹種之一。杜仲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壓等功效;杜仲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及人體需要的10余種元素;杜仲除木質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業原料杜仲膠,其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和粘著性,廣泛應用于電器工業、化學工業和電訊器材工業;杜仲干直,枝葉茂密,根系發達,樹姿優美,適應性強;既是優良園林綠化樹種,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經濟林樹種。現將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術總結如下。
1播種繁育
杜仲播種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為多。播種的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種前要對圃地進行翻耕凍垡,并做成寬1m、高15~25cm的苗床。同時,結合翻耕,施腐熟有機肥30t/hm2。為了減少地下害蟲,還可適量施生石灰、福爾馬林等對圃地進行消毒。為保證種子純度和質量,提高發芽率,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并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將種用30℃左右的溫水浸泡2~3d,每天換水2次,待種子吸水膨大時,撈出晾干,即可播種。杜仲播種常采用條播方法,播種溝深3cm,行距20~25cm,用種量一般為150~225kg/hm2。播種后覆1~2cm細土,并澆水蓋草保墑。種子出芽后,要趁陰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行除草。當幼苗長出2~4片真葉時,要進行間苗,并進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結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漸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應在立秋前進行,以鉀肥為主。當幼苗形成5~6片真葉時,結合間苗進行移稠補稀,保留30~45萬株/hm2左右。
2造林
油茶栽培管理技術論文
摘要:茶油是優良的有機和綠色食用油,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特介紹油茶的主要栽培管理技術,包括立地選擇、整地、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從而為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栽培;管理
油茶為常綠小喬木。葉厚革質,樹皮光滑,能起到防火作用;喜光但幼齡具有一定的耐蔭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壽命多在百年以上,盛果期一般60a左右。屬深根性樹種,主根發達,具有萌蘗性,再生能力強。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1立地選擇
油茶造林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紅壤、黃紅壤地或pH值在5~6.5、微酸性的砂質壤土。海拔500m以下陽光充足的陽坡和半陽坡,坡向以南向、東向或東南向為好,坡度在25°以下的中下坡為宜,在山區谷地寬度不足50m的兩側山坡不宜造林。為便于經營管理,造林地宜相對集中。凡土壤含石灰質的地區,油茶生長不良,忌選為油茶造林地。
2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