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01:31: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雜交水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創新與發展
摘要:雜交水稻種子需要年年制種生產,以確保子一代的雜種優勢。當前,我國已建立了成熟的種子生產技術體系,但是基于勞力密集型的種子生產技術操作程序繁雜、勞動強度大,滯后于現代農業,迫切需要創新制種技術。應發展新型輕簡的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以及父母本混播混種和雜種優勢固定(第三代雜交水稻和一系法雜交稻)的種子生產技術,以助推雜交水稻種業的發展。
關鍵詞:雜交水稻;新型制種技術;創新;發展
雜交水稻是我國發明的原創性糧食增產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野敗不育株的發現和利用,雜交水稻技術開始大面積應用于生產。近幾年,我國雜交稻年種植面積保持在約1600萬hm2,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3%左右,每年需商品雜交稻種子約2.7億kg,種子生產面積達15萬hm2左右。除中國外,其他國家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每年約有636萬hm2,每年需商品雜交稻種子約1.1億kg,國外市值15億美元以上,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我國一直引領全球雜交水稻發展,這與雜交水稻制種技術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密不可分。通過40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國已建立起系統配套的種子生產技術體系,但是這些技術是建立在我國勞力密集型農業生產基礎上的。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勞動力短缺,雜交水稻育種和種子生產技術需要不斷地創新提高[2]。美國于1999年開始利用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此后才開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今后,我國必須從勞力密集型種子生產技術轉型,向高效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發展,以更好地促進雜交水稻種業發展,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形成大型種業集團,擴大“一帶一路”國家的種植面積[3~5]。
1在勞力密集型基礎上,建立了成熟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技術體系
雜交水稻制種是根據父母本抽穗遲早進行異步栽培,達到同步抽穗開花,實現異交結實生產雜交種子的過程。同一塊稻田里,需要通過父母本分期播種、分廂插秧、母本割葉、父本趕花粉,以及分期收割、施肥和噴農藥等一系列的種子生產環節,需要比常規稻生產增加更多的人工和成本。雖然雜交水稻繁殖、制種技術研究的歷史很短,僅有45年的時間,但是基于勞力密集型基礎上的制繁種技術體系已非常完善。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通過異交生產雜交種子,即制種技術很難。然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化種子生產技術體系。該體系的形成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摸索階段(1973—1980年),制種產量450kg/hm2以內;二是完善階段(1981—1985年),產量達到了750~1500kg/hm2;三是高產階段(1986年至今),產量則為2250~3000kg/hm2。在三系法高產制種技術研究穩步發展的同時,隨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發現及利用,兩系法制種技術研究也日新月異,并有后來居上趨勢。從三系到二系,只是減少了不育系繁種技術一道工序,但雜交種子生產的制種技術還是與三系生產工序一樣,制種工序仍然復雜,需人工多和成本高,同樣需要制種技術創新。
2農業現代化需要創新高效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倒伏成因及救治方法
雜交水稻具有米質優、產量高的特點,但易倒伏,造成產量降低和影響稻米品質。分析了興寧地區種植雜交水稻倒伏的原因、類型及其預防對策,以為興寧地區種植雜交水稻防止倒伏、提高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興寧市位于廣東粵東北部,種植雜交水稻是興寧地區的主導產業,全市全年種植優質雜交水稻逾3.33萬hm2。雜交水稻倒伏是興寧地區早造生產中發生較多的一種現象,倒伏越早,傾角就越大,對產量影響就越嚴重[1-2]。近年來,興寧市雜交水稻灌漿后出現許多倒伏現象,特別是早造如遇上強熱帶風暴、臺風雨的影響,倒伏就更加嚴重,出現連片大面積倒伏,如2007年早造永和鎮湖鄉村種植粵雜122品種33.33hm2,因受九號臺風雨影響,全面倒伏,損失嚴重。雜交水稻倒伏不僅不利于機收,而且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值得農科部門認真研究解決,提出預防雜交水稻倒伏對策,以解決雜交水稻因倒伏造成產量降低、稻米品質下降的問題。據分析,雜交水稻倒伏發生部位的不同,雜交水稻倒伏分為根倒和莖倒。根倒伏是稍經風雨侵襲就從稻株根際發生全根性平地倒伏[3]。莖倒伏是由于莖稈細弱,韌性差,基部節間過長,上部重量較大后難承負荷,致使莖稈彎曲或折斷而形成倒伏。興寧市早晚雜交水稻主要以人工拋植方式種植,其倒伏以莖倒伏為主。
1雜交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種因素
雜交水稻穗大粒多、粒重、產量高,后期易出現倒伏,再加上有些雜交稻品種株高大不抗倒。同時,在栽培管理上應根據雜交水稻生長規律做好抗倒伏栽培工作,不同的雜交水稻品種,其抗倒伏能力不同,如粵雜122,該品種植株較高、株型分散、莖稈粗、穗大粒多、粒重、根系發達[4-5],但后期如遇臺風雨也較易出現倒伏,如天優122、五優308等,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株型集中,不易倒伏。
1.2栽培方式
據調查分析,栽培方式不同其倒伏程度也有差異,如插秧比拋秧,插秧較抗倒;拋秧比直播,拋秧較抗倒;直播比免耕拋秧,直播較抗倒;稀植比密植,稀植較抗倒。為提高雜交水稻單產、片面重施氮肥及磷、鉀肥投入不足,氮、磷、鉀比例不協調,分蘗期植株生長過旺,封行過早,穗期葉面積過大,易造成倒伏。施用化肥時期不當,過早或過遲施肥,也會使得雜交水稻發生倒伏。栽插苗數過多或每株秧苗分蘗個數過多,嚴重影響雜交水稻的通風透光性,造成根系生長不良,植株生長細弱,基部節間增長而誘導倒伏[6]。輕簡栽培方式易出現出苗不齊、根系入土淺導致倒伏等問題。如果雜交水稻以移栽插植,其根系入土深、吸收養分活力強,可有效減少倒伏的發生。
雜交水稻制種管理實施意見
我縣等鄉鎮是全省規模較大的優質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之一,常年制種面積穩定在1萬畝以上,已形成區域性特色種植產業。為進一步提高雜交水稻制種質量和產量,促進全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等法律法規及省、市相關規定,結合本縣實際,現就加強雜交水稻制種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副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縣農業局局長任副組長,縣農業、財政、公安、工商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及等鄉鎮分管農業的領導為成員的公安縣雜交水稻制種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水稻制種管理工作的協調和督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局辦公,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共同做好雜交水稻制種管理工作。縣農業部門負責制定全縣雜交水稻制種規劃,依法對雜交水稻制種企業進行資質審查、生產過程監督和種子產地檢疫,并對雜交水稻制種進行技術指導;縣農業局所屬的種子管理局承擔全縣雜交水稻制種管理的具體工作。縣財政、公安、工商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做好雜交水稻制種管理的相關工作。孟家溪等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做好本轄區雜交水稻制種規劃,并協助縣農業部門加強對制種基地的管理。
二、科學規劃布局。根據全縣地理特點及水稻制種產業發展和管理的實際需要,目前,僅限于在孟家溪鎮和甘家廠、章田寺鄉進行雜交水稻制種。孟家溪等3個鄉鎮要按照“田塊相對集中,土壤相對肥沃,以坳崗等自然隔離帶為界限”的原則,對本轄區內適宜進行雜交水稻制種的農田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報縣農業部門備案。縣農業部門要根據鄉鎮調查和企業申報情況,統一規劃雜交水稻制種區域、面積和品種,經縣雜交水稻制種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將雜交水稻制種任務分配到有關鄉鎮。
三、嚴把準入關口。凡在本縣申請雜交水稻制種的企業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有工商部門核發的企業營業執照;申報制種的品種、地點、期限與農業部門核發的種子生產許可證相關內容一致;有農業部門核發的親本種子產地檢疫證明;具有與種子生產相適應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具有繁殖種子的隔離和培育條件;市場誠信度高,無不良制種記錄;申報的制種基地面積不少于500畝。縣農業部門對申請制種企業資質進行審核后,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制種通知書,企業憑通知書到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備案,并由鄉鎮人民政府統一安排制種區域。對未經資質審查或資質審查不合格的企業,各鄉鎮及村級基層組織不得與其簽訂種子生產合同。
四、強化風險管理。經審查合格的制種企業應向縣農業部門提交書面承諾書,就種子收購時間、制種最低產量、最低收購價格、質量事故賠償、遵守收購秩序等事項作出承諾,并按其申報制種面積向縣財政部門繳納制種風險保證金;其中:申報面積500至1000畝的,繳納30萬元制種風險保證金;申報面積1000畝以上的,繳納50萬元制種風險保證金。縣財政設立制種風險保證金專戶,實行專賬管理;制種企業嚴格履行與有關村級基層組織、農戶簽訂的種子生產合同,并按其承諾收購種子后,縣財政將制種風險保證金全額退還給企業。
五、加強生產管理。雜交水稻制種企業必須與制種基地所在村級組織及參與制種的農戶簽訂種子生產合同,并將合同報制種基地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和縣農業部門備案。制種過程中,制種企業要加強對參與制種農戶的技術指導,幫助其進行標準化制種,確保種子生產質量。
雜交水稻問題及對策論文
摘要:闡述怒江州秈型雜交水稻種植概況,指出其存在品種(組合)布局不合理、引進新品種力度不夠、良種未配套良法等問題,據此提出現階段怒江州種植秈型雜交水稻的對策。
關鍵詞:秈型雜交水稻;存在問題;對策;云南怒江
怒江州位于北緯25°33′~28°33′,東經98°39′~99°39′,屬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橫斷山地帶。境內有聞名于世的高山峽谷——怒江峽谷,立體氣候特別明顯,南北氣溫、降雨量、積溫等差異非常大。因此,根據雜交水稻多年生產實踐,結合怒江州自然生態條件來探討怒江州種植秈型雜交水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怒江州的水稻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怒江州秈型雜交水稻種植概況
怒江州總面積14703km2,耕地面積約4.8萬公頃,水稻面積約6666.67hm2,適合秈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約2666.67hm2,約占水稻總面積的40%。
秈型雜交水稻在怒江州已種植了20年,種植面積和單產都是南部大于或高于北部,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瀘水六庫,即位于北緯25°52′~26°54′之間、海拔1500m以下的地區,其中,海拔1400m以下地區的光照充足、積溫高、雨量較少,是秈型雜交水稻的適宜種植區域。
雜交水稻問題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秈型雜交水稻;存在問題;對策;云南怒江
論文摘要闡述怒江州秈型雜交水稻種植概況,指出其存在品種(組合)布局不合理、引進新品種力度不夠、良種未配套良法等問題,據此提出現階段怒江州種植秈型雜交水稻的對策。
怒江州位于北緯25°33′~28°33′,東經98°39′~99°39′,屬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橫斷山地帶。境內有聞名于世的高山峽谷——怒江峽谷,立體氣候特別明顯,南北氣溫、降雨量、積溫等差異非常大。因此,根據雜交水稻多年生產實踐,結合怒江州自然生態條件來探討怒江州種植秈型雜交水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怒江州的水稻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怒江州秈型雜交水稻種植概況
怒江州總面積14703km2,耕地面積約4.8萬公頃,水稻面積約6666.67hm2,適合秈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約2666.67hm2,約占水稻總面積的40%。
秈型雜交水稻在怒江州已種植了20年,種植面積和單產都是南部大于或高于北部,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瀘水六庫,即位于北緯25°52′~26°54′之間、海拔1500m以下的地區,其中,海拔1400m以下地區的光照充足、積溫高、雨量較少,是秈型雜交水稻的適宜種植區域。
單季雜交水稻施鉀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雜交水稻;鉀肥;增產效果;施用技術
論文摘要把增施鉀肥作為提高水稻產量、改善品質的重要措施進行試驗示范,獲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總結了單季雜交水稻施鉀增產效果以及鉀肥的施用技術。
云和縣地處浙江西南部,云壇鄉是該縣的一個山區農業鄉,水稻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單季雜交水稻常年播種面積在333.3hm2左右。近年來,我們在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把增施鉀肥作為提高水稻產量、改善品質的重要措施進行試驗示范,取得了顯著成效。
1水稻施鉀試驗推廣概況
根據土壤普查結果,全鄉水田缺鉀面積占水田總面積的80%,已成為進一步提高雜交水稻產量的主要障礙。為了研究鉀肥的施用效果和推廣施用鉀肥,提高施鉀的經濟效益,我們從2004年就開始進行鉀肥的試驗探索,先后在云壇、李山前、梅灣、靛青山、陳村等村設置鉀肥試驗點,累計3年共28大區對比處理,試驗示范面積達67hm2,獲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2施鉀增產效果
雜交水稻制種特色農業保險的調查與思考
摘要:針對我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如何規避因自然災害造成損失,市財保公司、農業部門在啟動、宣傳和落實2015年江油市雜交水稻特色農業保險工作開展以來,對該項工作中的情況、效果作了深入的調研,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雜交水稻;制種;保險;調查;建議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要求建立政府支持,種子企業參與的商業化運作的種子生產風險分散機制,對符合條件的農作物種子生產開展保險試點。根據綿財建[2014]107號和江財建[2014]120號文件精神,確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綿陽分公司為2015年雜交水稻制種特色農業保險經辦機構。截止2015年10月底,整個保險工作告一段落。為了今后不斷完善和順利開展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工作,筆者就整個工作進程進行了調研,并就相關實踐進行思考分析,提出了相應建議。
1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保險的必要性
種業位于農業產業最上游,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決定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種子是具有再生產的“活”商品,其種子投入與收獲量或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一般來講,種子與糧食作物為1∶500,種子與經濟作物為1∶1000。但種業也是一個高風險行業,種子生產受水、肥、氣、熱等自然因素的制約,由于育種方法的局限性,選育的品種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有適應各種生態環境的“全能”品種,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不論是種子企業還是農戶,其損失都極其巨大,甚至會導致絕收。
2保險方案的設計
雜交水稻新品種引種試驗分析論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高度重視優質稻米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優質稻品種的選育,全省共審定水稻新品種77個,其中達國標三級以上品質的優質稻品種有14個。同時制定了發展規劃,積極增加投入,把發展優質稻米生產作為我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措施來抓。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省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年,全省優質稻種植面積624萬畝,比2002年擴大152萬畝,占全省水稻面積的57.6%。為了篩選出高產、抗病和優質的優質稻品種,壯大**鎮優質米產業,從而使**鎮優質米產業健康穩步發展,2006年引進8個優質稻新品種進行品比試驗。
一、引種品比試驗概況
本次從穗豐種業有限公司引進8個品質優良、經濟性狀優異、熟期適當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組合)。分別為:中優9801、華優6號、金香優830、B優817、中優63、川香優2號、D優多系一號。其中中優9801展示示范面積22畝,華優6號展示示范面積17畝,金香優830、B優817和中優63展示示范面積各5畝,川香優2號展示示范面積14.5畝,D優多系一號展示示范面積11畝,共103畝。
試驗地點選在我市水稻主產區**鎮**村群眾種植意識強的平寨壩子,海拔800公尺,泥田肥力中等以上,前作油菜,交通便利。
二、試驗方案
(一)試驗設計
雜交水稻中后期管理工作要點
今年雨水較多,氣溫偏低,水稻長勢較往年差,當前水稻多數進入分蘗盛期或將進入拔節長穗期,是決定水稻有效穗、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現又值梅雨季節,病蟲害危害高峰時期,所以在水稻管理上重點是抑制無效分蘗,促進幼穗分化長大穗,控制病蟲害,為建立水稻高產群體打好基礎。在具體措施上要及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因苗情施好穗肥攻大穗、及時防治病蟲害、抽穗后濕潤灌溉促根增粒重。
1、夠苗即曬田
科學管水。分蘗期淺水1~3厘米,當每畝莖蘗苗達15萬(預想的穗數)開始曬田,拔節、孕穗和抽穗開花階段,保持1~4厘米淺水層,乳熟和黃熟期采取4~1厘米間歇活水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2、因苗情施穗肥
水稻及時適量施用穗肥,可促進灌漿結實,提高稻米外觀品質和食味品質。但穗肥施用過遲、過多,易造成貪青遲熟,灌漿速度慢,導致稻米品質下降。
2.1全面施穗肥。無論是早發田還是遲發田,都必須因苗及時適量施用穗肥。
探求雜交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病癥狀和防治技術論文
摘要:闡述了雜交水稻黑條矮縮病在貴州榕江的發生及其癥狀識別,并從農業防治、化學防治、補救措施等方面介紹了其防治技術措施,以期為農民群眾防治該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雜交水稻;黑條矮縮病;癥狀識別;防治技術;貴州榕江
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的一種病毒病。據榕江縣植保站、種子管理站調查,該病在榕江縣最初發生于2002年,近幾年危害逐年加重。2009年,榕江縣第1代灰飛虱發生量極大,帶毒率高,在全縣19個鄉鎮都不同程度發生,是近年來榕江縣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較為嚴重的一次。一般發病田塊損失產量1~2成,重者損失3~5成,有的稻田甚至因此絕收,成為雜交水稻的突發性病害,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威脅[1-2]。現將其發病癥狀和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癥狀識別
雜交水稻黑條矮縮病的共同特征是:病株明顯矮縮,分蘗增多,葉色濃綠,葉片僵直,新葉有的出現扭曲皺縮。
1.1秧苗期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