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5 03:02: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證券投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犯罪研究論文

摘要:主要研究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概念、內涵、構成要件、及證券投資基金犯罪中的相關個罪,包括背信運用受托財產罪、違法運用資金罪。

關鍵詞:證券投資基金犯罪違法行為

1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概念

證券投資基金犯罪亦應有立法概念與司法概念之分(有學者又把它表述為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實質概念和形式概念,其實意思一樣)。

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可界定為:證券投資基金是指嚴重危害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者利益和國家對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監管理制度,嚴重危害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秩序的行為。在立法意義上存在的證券投資基金犯罪存在于證券投資基金發展的各個階段,不以證券投資基金刑事法律是否規定為轉移。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立法概念表示的是那些違反證券投資基金法規的行為應該犯罪化,其標準首先是社會危害性。

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則可界定為:證券投資基金犯罪,是指證券投資基金刑事法律規范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即凡是證券投資基金刑事法律規范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行為,都是證券投資基金犯罪。證券投資基金犯罪的司法概念的唯一標準是刑事違法性,但它并不是完全不考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查看全文

個人證券投資制度

第一條為規范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證券投資行為,促進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廉潔自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是指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將其合法的財產以合法的方式投資于證券市場,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行為。

第三條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可以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在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時,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禁下列行為:

(一)利用職權、職務上的影響或者采取其他不正當手段,索取或者強行買獻股票、索取或者倒賣認股權證;

(二)利用內幕信息直接或者間接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或者向他人提出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建議;

(三)買賣或者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其直接業務管轄范圍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安全論文

一、緒論:跨國公司并購概述

(一)企業并購及跨國公司并購

1.企業并購

所謂并購,英文mergersandacquisitions,縮寫“M&A”,亦稱兼并收購,是指一家或數家公司重新組合的手段和形式。[1]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兼并這樣給予解釋的:兼并是指“兩家或更多的獨立的企業、公司合并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2]而收購是指“一家公司用現金、股票或債券購買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資產以獲得對該公司(或者稱為目標公司)本身或其資產實際控制權的行為?!盵3]

兼并與收購的表現形式及行為方式是不同的,但兩者本質上都是一種企業產權有償轉讓的民事法律行為,反映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的關系。從經濟意義上講,公司兼并和收購行為的目的都是為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擴大規模經營效益、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因此,簡單地將兼并和收購區別開來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F今社會并購浪潮向廣泛和縱深推進,二者區別逐漸減少,“并購”已經成為企業經常性的活動,它也成為經濟、法律上的常用語。筆者認為,公司并購實際上就是指經由收購行為而完成的兼并。這里的“收購”既包括上市公司的收購,又包括股市外通過產權而完成的收購。而這里的兼并既包括吸收合并,又包括對另一公司控股權的獲取和新設合并。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模型研究論文

[摘要]以Markowitz證券組合投資理論為基礎,本文對證券投資中存在交易費用問題進行研究。并分別對包含無風險證券投資和有追加投資額兩種情況下,給出了含有買進和賣出交易費用的投資決策模型。

[關鍵詞]證券組合投資交易費用買進賣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證券組合組合投資理論是現代證券投理論的基石。它解決了持有一定資本的資者如何在證券市場眾多的證券品種當中做出投資選擇,適當的分配自己的資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發現最小。這種投資決策問題已經被廣大學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價值的結論,文[1]從安全投資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決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則下對投資組合進行研究,并用遺傳算法進行模型求解;文[5]從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對投資決策進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這一模型的旋轉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關資產的投資組合理論;在文[3,8]中,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含有交易費用的投資組合模型進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眾多研究成果中,沒有考慮證券組合投資中存在買進和賣出時交易費用問題,顯然交易費用的多少肯定會影響到原來模型的可行域,即最優投資組合,因此在證券投資組合當中考慮買進賣出操作的交易費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否則,可能會得到非有效的證券投資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慮,把證券投資中的交易費用考慮進去,更加符合投資者的需要和實際投資情況。

二、含交易費用和無風險證券的投資組合模型

查看全文

淺談證券投資金缺陷

內容摘要: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內部控制結構中,缺失了信托人這一關鍵環節,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風險、降低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本文認為建立信托人制度能有效保護廣大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并且還能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擴大金融外包業務的范圍。

關鍵詞:證券投資基金內部控制結構信托人

在馬克威茨的風險收益模型以及CAPM模型之后,全球的機構投資者以及基金管理公司逐漸開始從過去的收益管理模式向現代的風險管理模式進行轉變。而在風險管理中,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而目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內部控制機制及治理結構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運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1994年《證券投資基金法》中,證券投資基金被定義為“在中國境內,通過公開發售基金份額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為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以資產組合方式進行證券投資活動。”

(一)監管缺陷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是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的一個重要理論假設,這一假設并不具有理論上的可靠性,必須實事求是地評價技術分析的作用。

關鍵詞: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理論前提思考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通過分析證券市場過去和現在的市場行為(成交量、成交價、價格變化的時間和空間),來預測證券價格未來的變化趨勢。在現實的證券投資活動中,技術分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證券投資的理論體系中,技術分析與證券投資基本分析,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技術分析理論是建立在三大假設基礎之上的,技術分析的第一假設認為市場行為會涵蓋一切信息,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所有因素,都會反映在市場行為之中。故此,我們在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變化趨勢時,沒有必要對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具體是什么作過多的關心,我們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對市場行為的研究上,只要我們弄清了股票價格漲跌、成交量增減、價格變化的時間空間等市場行為結果的含義,我們就可以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變化趨勢。這一假設對技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技術分析的理論前提。如果不承認這一假設,或者說這一假設并不存在,技術分析將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如果市場行為并沒有包括全部的、所有的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那么我們僅僅使用研究市場的成交價、成交量和價格變化的時間和空間這些市場行為的最終結果的方法,就想達到預測和把握市場價格的未來變化趨勢的目的,就只能是以偏概全、一廂情愿了。

對于技術分析的這一重要假設和理論前提,我國理論界占主流地位的觀點認為,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筆者認為,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投資實踐上來看,都不能夠證明市場行為可以涵蓋一切信息的結論是正確的,這一假設究竟具有多少合理的成分,值得我們深入地進行研究。

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并無可靠性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技術教學思考

摘要:《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是一門實踐和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因此,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以“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對《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課程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思考;證券投資技術分析;人才培養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是投資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國內高校的《證券投資分析》課程多以基本面和技術指標分析為主,鮮有傳承正統的華爾街技術分析的精髓和完善的交易體系。技術分析入門容易,但要形成適合于我國資本市場實際的交易體系卻需要系統的知識和長期而全面的訓練,高?!蹲C券投資技術分析》課程不僅要完成投資課程的教學任務,更應該作為投資者教學的重要組成。在總結了多年的教學及實踐經驗,對股市趨勢技術分析進行傳承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課程進行分析討論。

一、培養目標

“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旨在培養具有完善交易體系、過硬的技術分析和嚴格的風險控制能力的人才。技術分析經歷了資本市場幾百年的洗禮而依然璀璨綻放,能夠第一時間識別風險和發現入場機會。《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應該培養具有全面的技術分析知識、嚴格的風險控制體系、科學的交易策略和交易體系的技術分析師。

二、培養方法

查看全文

透析證券投資績效評估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證券投資基金以其集腋成裘之功能、專家運營之優勢、風險分散之特點在眾多金融理財工具中脫穎而出,受到投資者特別是缺乏投資知識且具有強烈風險厭惡傾向的中小投資者的青睞。然而在選擇基金時,他們又往往表現為盲目的相信基金發行宣傳中對于基金經理的介紹,忽視了我國基金經理更換頻繁的現實;又或者片面的關注基金歷史收益率以及基金凈值的“數字”表現,忽視了我國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

因此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基金投資產品中科學的分析評價其投資價值,應當是投資者首要面臨的問題。在本文中,我們應用基于規模收益可變的超效率DEA方法,通過對我國72只證券投資基金的盈利能力、風險防范能力、管理成本、基金成長能力、戰勝市場能力等五方面的綜合評價,為其績效水平進行“打分”,并對其2005年至2011年的持續性進行檢驗,評測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穩定性。

1理論方法

1.1基于規模收益可變的超效率DEA方法

設有n個決策單元(DMUs),則{DMUj:j=1,2,…,n}。令(xk,yk)為第k個決策單元的投入向量與產出向量,則決策單元k的第i個投入要素與第r個產出要素為(xki,ykr)。再令矩陣X=(xj),Y=(yj),則基于規模收益可變的生產可能集PPS(X,Y)記為:PPS(X,Y)={(x,y)|λXx,λYy,eλ=1,λo}投入要素與產出要素的生產可能集分別定義為:PPS(X)={x|λXx,eλ=1,λo}和PPS(Y)={y|λYy,eλ=1,λo}。這里e為單位向量。根據Lee等(2011)對于模型變量最優化的相關定義,基于投入的規模收益可變超效率DEA模型為:若模型(1)在評價決策單元時生成有效解,則其最優解θ為被評價單元的投入要素相對于由剩余單元生成的有效前沿面的徑向距離,即投入要素可以節省的量;若Y=(yj),(j=1,2,…,n,j≠k),當ykPPS(Y)時,模型(1)是失效的。這是由于被評價決策單元的投入要素在該生產規模下已經不能減少,但產出要素卻有大量盈余,也就是說其超效率并沒有表現在投入方面,而是表現在了產出方面。因此,我們通過模型(2)來尋找被評價單元的每個產出要素的盈余量:Lee(2011)證明當且僅當模型(2)的最優解sr>0時模型(1)失效。需要說明的是,模型(2)中的srykr并不是標準DEA模型中的松弛變量,它僅表示被評價決策單元產出要素相對于剩余單元所組成前沿面的超量部分。至此,我們完成了基于規模收益可變的兩階段超效率DEA的第一階段,即識別超效率模型是否失效的過程。在第二階段中,我們將對失效的決策單元進行再評價以獲得該單元的效率值。綜合考慮模型(1)與模型(2)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改進的超效率模型(3):這里的(s1,s2,…ss)為模型(2)的最優解。令模型(3)的最優解為θ,當模型(1)未失效時,則θ=θ,也就是說此時被評價決策單元的效率值為θ,應該注意的是θ既可以1也可以1。當θ1時,意味著該單元相對于剩余單元所組成的有效前沿面而言節約了大量投入要素,當θ1時,說明該單元相對于這個前沿面而言在投入要素方面無效,仍然可以大量消減;當模型(1)失效時,我們可以通過解模型(4)來獲取被評價決策單元的效率值,即:這里R={r|sr>0},|R|為集合R的范數,可以通過模型(2)獲得。從模型(4)的結構上來看可以分為兩部分。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若模型(1)失效,則導致其失效的原因是被評價單元的產出要素超出了剩余單元組成的生產可能集,雖然通過模型(3)的求解我們可以獲得投入要素的效率值,也就是模型(4)的θ這一部分。但是產出要素的效率值我們就要通過模型(4)的前半部分獲得了。

1.2基金績效持續性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反轉研究論文

一、引言

近年來,證券市場中的慣性與反轉現象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所謂慣性現象,是指過去的贏(輸)家組合持續成為贏(輸)家組合,而反轉現象是指過去的贏(輸)家組合成為未來的輸(贏)家組合。慣性交易策略是以股票過去的表現作為買賣判斷的基礎,即買入近來的強勢股,賣出近來的弱勢股;而反轉策略則賣出近來的強勢股,買入近來的弱勢股。一般認為,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股票價格對過去或公開的信息發生具有規律性反應。慣性與反轉現象的發現,被視為“市場異象”。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這些能給投資者帶來超常收益的規律性現象是對傳統資本市場理論,特別是“有效市場假說”(EMH)的極大挑戰,沖擊著當代金融理論的基石。從投資實踐的角度看,把握資產價格的這些規律性變動,可以給投資者帶來超常收益,增加獲利空間。關于慣性與反轉現象以及相應投資策略的研究,無疑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目前,比較成熟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國外市場發達的交易機制和成熟的投資環境基礎之上。本文以中國偏股型封閉式基金和偏股型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行為為研究對象,這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一是因為基金的投資決策是市場發展趨勢的方向標;二是從1998年3月中國發行第一支基金至今,證券投資基金資產總規模達5008.2億元,滬深兩市上市的封閉式基金共有54家,開放式基金102家,發行基金單位6551.13億份,基金資產凈值1050億元,可見中國基金業取得了超常規的快速發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加強對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行為的研究,不僅有利于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和投資理念,發展壯大投資基金,而且有利于推動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和金融體制的健全完善。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根據中國證監會1999年3月10日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準則第五號{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指引)》的規定,基金管理人應該在每個季度的公告截至日后15個工作日內編制完整的投資組合公告,并經基金托管人復核后予以公告?;鸸娴膬热莅ò词兄嫡蓟鹳Y產凈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10名股票明細,即股票名稱、數量、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本文將上述的前10名股票定義為“基金重倉持有的股票”,并以其作為研究樣本,樣本以一個季度為間隔,時間跨度從1999年3月31日至2006年3月31日。為使樣本數目盡可能達到統計檢驗中大樣本數目的經驗要求,本文選擇了投資組合公告在5年以上的偏股型封閉式基金,共49支;投資組合公告在兩年半以上的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共24支,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天軟數據庫、深圳國泰君安數據庫(CSMAR)和金融界網站(http://),采用MATLAB和MICROFIT統計軟件。

查看全文

證券投資學:QFII

QFII

加入WTO后,祖國大陸新興的證券市場面臨擴大開放、實現國際化的急迫任務。祖國大陸的證券市場與推行QFII前期的臺灣證券市場相比,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如股市低迷、股票市盈率過高、證券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盡合理等諸多弊端。而QFII制度在臺灣的實施過程中,克服了上述弊端,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其經驗值得我們加以認真研究并予以借鑒。

一、臺灣的QFII制度

所謂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制度,即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是指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條件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并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審核可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它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成為那些貨幣沒有自由兌換、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新興國家或地區實現有序、穩步開放的特殊通道。推行QFII制度的國家對于外國機構投資者,往往會限定一定的條件和程序,包括資格條件、持股比例、投資額度、資金的匯出入、投資登記(托管)及范圍等等,并可以靈活地根據具體實施情況對開放的程度進行微調,達到減少開放對經濟沖擊的目的,而在這方面臺灣的成功經驗可為祖國大陸提供有益的借鑒。

1、臺灣推行QFII制度的措施及其演變

臺灣自1991年1月起正式實施QFII制度,允許QFII直接投資證券市場,但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對其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并在該制度的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微調,對各種限制條件逐步放寬直至取消部分限制。臺灣對QFII制度的限制措施及其演變如下:

查看全文